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善美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规律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伟先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4-48,共5页
真善美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感性活动是真善美价值生成的本体论基础,作为人类实践创造的精神文明的精华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真善美价值有其自身独有的内涵和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真善美统一价值的实现规律,是思... 真善美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感性活动是真善美价值生成的本体论基础,作为人类实践创造的精神文明的精华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真善美价值有其自身独有的内涵和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真善美统一价值的实现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蕴涵的真善美价值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和彼此影响的耦合运动,指向培养对象德智美和谐建构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规律 价值实现 真善美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善美统一的认识根源──关于真善美统一的思考之一 被引量:2
2
作者 杨魁森 李连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5-22,共8页
狭义认识论和广义认识论在对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认识目的以及认识形式的理解上都有着重要的分歧,因此,循着广义认识论的路径,使认识论的研究综合化、多元化,从总体上考察人类认识活动,把真善美统一起来,便成了现代认识论发展... 狭义认识论和广义认识论在对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认识目的以及认识形式的理解上都有着重要的分歧,因此,循着广义认识论的路径,使认识论的研究综合化、多元化,从总体上考察人类认识活动,把真善美统一起来,便成了现代认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之所以如此,是由于真善美反映着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层次关系,因而三者的统一才是人类追求的理想认识境界。人类确实具有达到真善美统一的客观基础,这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真善美统一 狭义认识论 认识根源 广义认识论 客观性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人的需要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主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史上真善美的统一、分化、再统一——关于真善美统一的思考之三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魁森 李连科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74-81,共8页
真善美的统一问题,不仅是个哲学理论问题,也是个哲学历史问题。它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关注着。弄清这个问题的历史表现,或许有助于弄清这个问题的理论内涵。(一)哲学史上的真善美统一过去我们总结哲学史,一般都是以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 真善美的统一问题,不仅是个哲学理论问题,也是个哲学历史问题。它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关注着。弄清这个问题的历史表现,或许有助于弄清这个问题的理论内涵。(一)哲学史上的真善美统一过去我们总结哲学史,一般都是以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为主线,去评价各种哲学思想,去划分各类哲学派别,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哲学史的发展是错综复杂的,除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条主线之外,还有其它一些线索交织在一起,其中真善美的关系就是一条十分重要的线索。如果把人类认识比作一张巨大的网络,那么可以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表示着经线,真善美的关系则表示着纬线。思维与存在所揭示的是认识的纵向联系,即认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真善美所揭示的则是认识的横向联系,即人的各种认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 真善美统一 逻辑思维 非理性主义 关系问题 康德 伦理型 马克思 基本问题 实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孔子真善美统一的文艺审美观 被引量:3
4
作者 寇养厚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62-68,共7页
在真善美三者关系中,孔子最重视“善”,提出了以善为主要标准的文艺审美观,而这个“善”,正是孔子“仁”的政治理想与伦理道德观念在文艺审美观中的体现.《论语》一书中出现“仁”字109次,其中有105次是指孔子的政治理想与伦理道德观念... 在真善美三者关系中,孔子最重视“善”,提出了以善为主要标准的文艺审美观,而这个“善”,正是孔子“仁”的政治理想与伦理道德观念在文艺审美观中的体现.《论语》一书中出现“仁”字109次,其中有105次是指孔子的政治理想与伦理道德观念的.“仁”的内容虽然相当宽泛,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但其核心内容却可由孔子回答其弟子的几次“问仁”的谈话中得知.颜渊问仁,孔子答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以下凡引《论语》中语,均只注篇名);仲弓问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审美观 孔子 真善美统一 善为 文艺作品 “美” 《韶》乐 “真” 政治理想 《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真善美统一的新视角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的新尝试——《真善美的现代反思》读后感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开来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读后感 <<真善美的现代反思>> 真善美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与存在关系中所包含的真善美统一 被引量:1
6
作者 何丽野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8-52,共5页
一 哲学求真,伦理学求善,美学求美。但哲学所理解的真善美统一并非是把伦理学,美学都并到哲学中去。这里所说的真,还是传统意义上的真,指事物的客观性,真理性,规律性。
关键词 真善美统一 思维与存在 哲学所 伦理学 客观性 真理性 美学 求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教学要追求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
7
作者 欧艳君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8年第7期44-44,共1页
所谓理想人格是道德原则规范的结晶和道德的完美典型,是做人的最高道德标准,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 真善美统一 理想人格 语文教学 追求 道德原则 道德标准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文化真善美统一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波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7-79,共3页
关于文化真善美统一的哲学思考刘波人类的历史实际也就是文化的历史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化,文化中不适宜的部分逐渐地被淘汰.而积极的成果则不断地向更完美的境界发展。文化自身有真有善也有美,只不过它是通过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 关于文化真善美统一的哲学思考刘波人类的历史实际也就是文化的历史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化,文化中不适宜的部分逐渐地被淘汰.而积极的成果则不断地向更完美的境界发展。文化自身有真有善也有美,只不过它是通过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的真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善美统一 真善美统一 文化发展 主客体统一 合目的性 客观规律 人的全面发展 人道主义 实践活动 主体创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反思——谈中国哲学天人合一和真善美统一的特点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宗贤 《社会科学(甘肃)》 1988年第5期1-6,共6页
中国古代哲学具有天人合一和真、善、美统一的特点。但如何分析和看待这个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推敲.笔者认为,中国哲学的这两个特点但含着它自身发展的内在矛盾。分析这个矛盾有益于我们对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方式进行深刻反思,并由此对... 中国古代哲学具有天人合一和真、善、美统一的特点。但如何分析和看待这个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推敲.笔者认为,中国哲学的这两个特点但含着它自身发展的内在矛盾。分析这个矛盾有益于我们对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方式进行深刻反思,并由此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做出新的、正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哲学思维方式 天人合一 中国哲学 真善美统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 内在矛盾 自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真善美统一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新汉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64-68,共5页
一 关于认识论研究内容的反思 在古代,许多学科尚没有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认识论与辩证法、逻辑学、伦理学、美学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在古代哲学中关于认识论的内容是很宽泛的。 例如在孔子哲学中就有把真善美的认识作为认识论研... 一 关于认识论研究内容的反思 在古代,许多学科尚没有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认识论与辩证法、逻辑学、伦理学、美学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在古代哲学中关于认识论的内容是很宽泛的。 例如在孔子哲学中就有把真善美的认识作为认识论研究的内容。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知天命”即知宇宙人生的根本规律,达到了关于真的境界;“耳顺”就是朱熹解释的“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即是主客体之间彼此融洽的一种超乎经验的审美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我之物 真善美统一 认知活动 认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评价活动 审美活动 认识活动 意情 认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善美统一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左克厚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53-59,共7页
人们总是在特定的场合谈论真善美的统一。在人们构造知识体系时,特别强调知识的客观性、真理性,它要极力排除主观的干扰,仿佛知识(真)是完全独立自足的。在人们构造道德体系时,又特别强调道德价值的超越性,既超越残酷的历史主义... 人们总是在特定的场合谈论真善美的统一。在人们构造知识体系时,特别强调知识的客观性、真理性,它要极力排除主观的干扰,仿佛知识(真)是完全独立自足的。在人们构造道德体系时,又特别强调道德价值的超越性,既超越残酷的历史主义,也超越审美享乐主义。但人们构造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善美统一 美学 审美价值 审美体验 真善美统一 现实性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实用价值 托尔斯泰 相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善美统一——王阳明“万物一体”观核心问题释义
12
作者 颜强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27-29,共3页
王阳明在良知学说的基础之上所阐释的"万物一体"观,是阳明心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他通过强调"心体"和"仁体"的无限关联,指出万物一体之仁的核心,即达到本体论、伦理观以及审美境界上的统一,以通达存... 王阳明在良知学说的基础之上所阐释的"万物一体"观,是阳明心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他通过强调"心体"和"仁体"的无限关联,指出万物一体之仁的核心,即达到本体论、伦理观以及审美境界上的统一,以通达存在本体之真,体用道德伦理之善,体验心学实践之美。这样的真善美统一,构成了"万物一体"观圣人理想人格追求的核心。所以,对王阳明"万物一体"观如何实现"真善美统一"这一核心问题,进行释义就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万物一体 真善美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真善美统一
13
作者 何丽野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7-63,共7页
人类几千年的哲学发展史,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类从理论上争取自身解放的思想斗争史。历史上的哲学大师们无不就这一使命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法。他们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集中地表现在对作为哲学体系核心的本体的论证和阐述中。可见,一定... 人类几千年的哲学发展史,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类从理论上争取自身解放的思想斗争史。历史上的哲学大师们无不就这一使命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法。他们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集中地表现在对作为哲学体系核心的本体的论证和阐述中。可见,一定的本体论的提出,其中隐含着一定的哲学家解决真善美统一的思路;一定的本体论提出的背景,是一定的时代赋予哲学家解决这一问题的使命和真善美三者统一自身发展的逻辑要求。但是,这一点长期以来为国内哲学界所忽视。人们习惯于单纯从认识论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善美统一 真与善 哲学家 马克思主义 逻各斯 本体论 黑格尔 笛卡尔 经验主义 康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辑评审活动中的真善美统一
14
作者 杨光宗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111-114,共4页
编辑评审文稿的活动是整个编辑流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是体现编辑角色的关键阶段。编辑的评审文稿能力与认知意识、道德意识和审美意识三重文化心理结构息息相关。认知意识求真,真的境界是编辑主体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对文稿所达到... 编辑评审文稿的活动是整个编辑流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是体现编辑角色的关键阶段。编辑的评审文稿能力与认知意识、道德意识和审美意识三重文化心理结构息息相关。认知意识求真,真的境界是编辑主体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对文稿所达到的主客体统一的甄别;道德意识求善,善则侧重于编辑主体按社会规定性鉴审文稿,进行正确的文化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主体 真善美统一 鉴审 道德意识 审鉴 审美意识 心理能力 好奇心 求善 起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堂真善美统一的语文课
15
作者 陆清华 《今日教育》 2007年第11S期49-49,共1页
理想课堂是真善美的课堂,刘燕老师执教的《牧场之国》,就体现了真善美的统一。
关键词 真善美统一 语文课 课堂 理想 执教 老师 刘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实践的观点看真善美统一——实践破缺观(上)
16
作者 刘月生 丛大川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16-21,共6页
从实践的整体观点出发,可把哲学精神的特征概括为人类掌握世界的总体方式,即认知方式(认“真”)、评价方式(求“善”)、审美方式(审“美”)的综合。由此对东西方哲学的发展作了重新评价,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的真善美统一作出... 从实践的整体观点出发,可把哲学精神的特征概括为人类掌握世界的总体方式,即认知方式(认“真”)、评价方式(求“善”)、审美方式(审“美”)的综合。由此对东西方哲学的发展作了重新评价,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的真善美统一作出初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人类掌握世界的总体方式 认知方式(真) 评价方式(善) 审美方式(美) 真善美分裂与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真善美统一的精神境界
17
作者 邢梦潺 《月读》 2024年第7期14-19,共6页
“艺”,最早见于甲骨文,作卧。商代的甲骨文、金文中,“艺”字字形为跪的人双手捧持禾苗或树苗进行栽种。《说文》释:“,种也。”引申为技能、才艺,指精通、辅佐、成就某事的能力。儒家有“六艺”之说,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 “艺”,最早见于甲骨文,作卧。商代的甲骨文、金文中,“艺”字字形为跪的人双手捧持禾苗或树苗进行栽种。《说文》释:“,种也。”引申为技能、才艺,指精通、辅佐、成就某事的能力。儒家有“六艺”之说,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曾言“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教育弟子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实现全面均衡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据于德 真善美统一 依于仁 游于艺 六艺 全面均衡 金文
原文传递
真善美在认识活动中的统一——关于真善美统一的思考之二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连科 杨魁森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5期29-35,共7页
认识活动在主体内部的纵深展开,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将主体与客体加以比较,对主体的认识要比对客体的认识复杂得多,而就主体内部来说,研究主体的精神活动又要比研究主体的物质活动复杂得多,因为精神活动更加飘忽不定,不可捉摸,不是... 认识活动在主体内部的纵深展开,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将主体与客体加以比较,对主体的认识要比对客体的认识复杂得多,而就主体内部来说,研究主体的精神活动又要比研究主体的物质活动复杂得多,因为精神活动更加飘忽不定,不可捉摸,不是单凭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善美统一 认识活动 认识对象 实践观念 认识过程 主体与客体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反映论 主体需要 选择论
原文传递
真善美的统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回归
19
作者 付秀芬 李荣 闫晓静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88-90,共3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育人的重大使命。教师应注重真善美三者的统一,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把握好真理性与真实性,强化教学的价值目标,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回归。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真善美统一 价值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 被引量:37
20
作者 王仲 《美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8-35,共8页
社会主义艺术,不管你在理论上列举出它多少不足和在实践上列举出它多少失误,它的主导倾向永远是光耀千秋的:主张艺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艺术为人类的正义进步事业服务,歌颂劳动与和平,反对剥削与战争,向往生命的健康和精神的阳光,追求... 社会主义艺术,不管你在理论上列举出它多少不足和在实践上列举出它多少失误,它的主导倾向永远是光耀千秋的:主张艺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艺术为人类的正义进步事业服务,歌颂劳动与和平,反对剥削与战争,向往生命的健康和精神的阳光,追求真善美的统一,鼓舞人们崇高向上,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的信念和英雄主义的意志。“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不管你在理论上为它找出多少合理性和在实践上为它找出多少值得肯定的地方,它的主导倾向依然是:主张绝对张扬的个人主义自我表现,逆反一切传统文化、道德、价值和秩序,追求病态扭曲的内心叙事和惊世骇俗的怪异表现,怀疑和嘲笑真善美的审美理想,对生活、生命和人类的未来失去信心,最后只有无奈地沉沦于颓废和宗教的消极精神境界,滑向假恶丑。社会主义艺术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伟大审美传统的继承者、发扬者和革新者,而“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则公开宣称反叛这个伟大的审美传统,这是在审美理想上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向和道路。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艺术和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在这个一元的审美理想的太阳照耀下,人类艺术将会得到无限多样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审美理想 真善美统一 艺术追求 社会主义 艺术家 中国艺术 20世纪后期 现代性 真善美理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