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确定目标权重和定性目标相对优属度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守煜 黄宪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5-248,共4页
基于二元比较的思想,提出了相邻目标相对重要性模糊标度值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求解目标权重和定性目标相对优属度的递推算法。算例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使决策过程更合理、简捷和方便。
关键词 目标权重 相对优属度 二元比较 排序一致性 多目标决策 相对重要性模糊标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富阳区公益林封山育林后群落结构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骏 徐升华 +8 位作者 吴初平 焦洁洁 黄玉洁 高洪娣 沈爱华 袁位高 朱锦茹 高智慧 江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7-616,共10页
为分析实施封山育林后公益林群落结构、林分质量,探明次生演替趋势,研究公益林封山育林后群落结构变化,根据杭州市富阳区公益林的分布格局与森林类型等基本特征;运用森林生态野外观测、试验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建立固定监测样地88... 为分析实施封山育林后公益林群落结构、林分质量,探明次生演替趋势,研究公益林封山育林后群落结构变化,根据杭州市富阳区公益林的分布格局与森林类型等基本特征;运用森林生态野外观测、试验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建立固定监测样地88个,并对固定样地进行跟踪调查,定期研究森林群落相关因子,并运用实测数据对其进行计量研究。结果表明富阳区公益林林分质量显著提高,2009—2014年5年间阔叶林的幼龄林密度极显著地增加了325.00株/hm^2(27.4%,P<0.01),平均胸径显著增长了0.65cm(8.2%,P<0.05),群落生物量增加了4.53t/hm^2(5.7%);中龄林平均胸径增长了0.23cm(2.1%),群落生物量极显著地增加了18.55t/hm^2(15.9%,P<0.01)。5年间针阔混交林3个龄组的密度略有增加,幼龄林的平均胸径增加最多,增加了1.07cm(12.8%);幼龄林的群落生物量增加最多,极显著地增加了20.59t/hm^2(20.7%,P<0.01),中龄林的群落生物量极显著地增加了12.14t/hm^2(11.5%,P<0.01)。对比富阳区公益林2009年和2014年林龄结构,幼龄林、中龄林面积减少,近熟林和成熟林面积增加;阔叶林的幼龄林基本不变,中龄林比例下降,向近熟林变化;针阔混交林的幼龄林比例下降,中龄林和近熟林比例提高,说明5年内针阔混交林的幼龄林逐渐进入中龄阶段,同时中龄林也进入中近熟林阶段。富阳区公益林经过5年的封育,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中的阔叶树种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针叶林中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和黄檀(Dalbergia hupeana Hance)相对优势度增加最多;在阔叶林中木荷(Schima crenata)、朴树(Celtis sinensis)、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的相对优势度增加最多,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女贞(Ligustrum lucidum)、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相对优势度减少最多;在针阔混交林中,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檫木(Sassafras tzumu)、木荷的相对优势度增加最多,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柏木、野鸦椿的相对优势度减少最多。林内更新层阔叶树种资源丰富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应采用封育管护,以实现由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方向、针阔混交林向阔叶林方向发展。对一些郁闭度较高或林内目的树种匮乏的林分应进行适当抚育,通过人工栽培、种植阔叶树等措施,以提高公益林内物种多样性,迅速增加公益林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型 林龄 密度 生物量 多样性 相对重要值 次生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7种针茅属植物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胡雪峰 张峰 +5 位作者 张彬 史世斌 杨阳 乔荠瑢 赵天启 赵萌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778-2784,共7页
针茅属植物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优势种或建群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本研究以内蒙古地区7种针茅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群落中的相对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及其在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戈壁... 针茅属植物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优势种或建群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本研究以内蒙古地区7种针茅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群落中的相对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及其在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戈壁针茅(S.tianschanica)、小针茅(S.klemenzii)、沙生针茅(S.glareosa)和大针茅(S.grandis)在群落中的相对重要值大于30%,而克氏针茅(S.krylovii.)和贝加尔针茅(S.baicalensis)的相对重要值较小。生态位宽度分析发现:短花针茅、戈壁针茅、小针茅、沙生针茅和大针茅的生态位宽度较高,在群落中具有优势地位,且对生长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而克氏针茅和贝加尔针茅生态位宽度显著低于上述5种针茅属植物。贝加尔针茅、克氏针茅、沙生针茅及大针茅的平均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而戈壁针茅、短花针茅及小针茅的平均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茅属植物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相对重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地杨树林下草本植物层片物种数量特征及多样性与林龄关系的研究
4
作者 吴立勋 《湖南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1-9,共9页
为研究湖区滩地杨树造林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1997至2004年为监测杨树林下草本植物层片演替,每年定时、定点作草本植物样方调查。结果显示:在1.5 m高差范围内,各高程草本层植物种类及结构虽有所不同,但没有实质性差异,同质性高于异质... 为研究湖区滩地杨树造林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1997至2004年为监测杨树林下草本植物层片演替,每年定时、定点作草本植物样方调查。结果显示:在1.5 m高差范围内,各高程草本层植物种类及结构虽有所不同,但没有实质性差异,同质性高于异质性。随林龄增加、郁闭度降低,光梯度的演变虽出现某些阳生植物为荫生植物所替代,但它们往往都不是群落的优势种或建群种。在连续8年监测中,始终出现的植物物种为9个,每年其相对重要值之和为71.23%~84.39%,同质性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不经历外界强力干扰破坏情况下,亦没有显著变化,造林后期与造林前期相比较,生物多样性得以完好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地 杨树 林下草本植物层片 相对重要值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抚育措施下杉木胸径和蓄积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张骏 乔卫阳 +7 位作者 周众灵 王宗星 冯博杰 翁翊 高立旦 陈永辉 鄢振武 高智慧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2期261-264,共4页
为研究不同培育措施对杉木新造林和大径材生长量、经济效益的影响,在开化县、龙泉市和庆元县各2个区块开展了间伐抚育和平衡施肥的试验。通过在各区块随机选择小班进行样地设置,每小班设间后施肥、间后不施、不间不施3个处理。结果表明... 为研究不同培育措施对杉木新造林和大径材生长量、经济效益的影响,在开化县、龙泉市和庆元县各2个区块开展了间伐抚育和平衡施肥的试验。通过在各区块随机选择小班进行样地设置,每小班设间后施肥、间后不施、不间不施3个处理。结果表明,杉木林通过2年的密度控制、施肥等抚育技术的应用,间后施肥林地平均胸径生长量达到2.6 cm,比对照提高1.8 cm;间后施肥样地蓄积2年生长量达到37.70 m^3·hm^(-2),间后不施样地蓄积2年生长量达到31.30 m^3·hm^(-2),对照样地蓄积2年生长量仅20.72 m^3·hm^(-2);杉木示范林189.27 hm^2两年比对照增加经济效益共1 617.46万元,单位面积增加4.273万元,还可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型 林龄 密度 生物量 多样性 相对重要值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施工邻近建筑物风险评价
6
作者 于丹丹 袁永博 白广斌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2年第1期112-116,共5页
辨识地铁施工过程中影响环境建筑物安全的因素及建筑物本身抵抗变形的因素,结合力学与风险两方面指标,对地铁施工引起的环境建筑物的风险进行评价。采用相邻指标相对重要性模糊标度值方法确定不同指标权重,进而通过模糊识别模型判断建... 辨识地铁施工过程中影响环境建筑物安全的因素及建筑物本身抵抗变形的因素,结合力学与风险两方面指标,对地铁施工引起的环境建筑物的风险进行评价。采用相邻指标相对重要性模糊标度值方法确定不同指标权重,进而通过模糊识别模型判断建筑物在地铁施工环境中的风险度。为施工前期,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或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施工 环境风险 风险评价 相邻指标相对重要性模糊标度 模糊识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ative regeneration status in a natural forest and enrichment plantations of Chittagong (south) forest division, Bangladesh
7
作者 M. Kamal Hossain M. Lutfor Rahman +1 位作者 A. T. M. Rafiqul Hoque M. Khairul Alam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55-260,共6页
The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the tree species in pure natural forest stand and enrichment plantations of Baraitali Forest of Chittagong (South) Forest Division, Bangladesh was studied by stratified random quadrat metho... The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the tree species in pure natural forest stand and enrichment plantations of Baraitali Forest of Chittagong (South) Forest Division, Bangladesh was studied by stratified random quadrat method during April 2002 to November 2002. Totally 100 plots of 3 m X 3 m in size represents a total of 64 regenerating tree species from natural forest with an average seedlings of 24767/hm2, while only 40 regenerating tree species were recorded from enrichment plan-tations with an average seedlings of 18633/hm2. Maximum regeneration in natural forest was found with Castanopsis spp. (2200 seedlings/hm2) followed by Glochidion lanceolarium (2183 /hm2) whereas, in enrichment plantations maximum regen-eration was found with Dipterocarpus gracilis (2117/hm2) followed by Anogeissus acuminata (2000/hm2). For natural forest, highest relative density was found for Castanopsis spp (8.88%), relative frequency for Glochidion lanceolarium (7.36%), rela-tive abundance for Syzygium spp. (3.79%) and Importance Value Index were recorded with Glochidion lanceolarium (18.24%).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for enrichment plantations were highest with Dipterocarpus gracilis (11.36%), Glochidion lanceo-larium (9.71%), Dipterocarpus gracilis (5.92%), Glochidion lanceolarium (23.32%) respectively. Stem per hectare of some common trees with their seedlings and saplings in both the natural stands and enrichment plantations showed that only Dip-terocarpus gracilis successfully recruited in both sites but recruitment was higher in natural forest. Like many other primary rain forests, the Baraitoli forest typically has both substantial seedlings and soil seed bank from which regeneration may occur. The naturally regenerated seedlings are quite dense but it could not reach the pole stage due to human interfe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ENERATION Natural forest Enrichment plantations Relative density Frequency ABUNDANCE Importance Value Ind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的因素分析:联合分析法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光华 王奉娟 李爱秋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25,共7页
本研究基于联合分析法的理论架构,以沈阳市某师范院校和某医学院两所大学的305名大学生为被试,在社区生活辅助活动的情境下,要求被试对联合分析法所发展的22张卡片进行排序,探讨了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残疾... 本研究基于联合分析法的理论架构,以沈阳市某师范院校和某医学院两所大学的305名大学生为被试,在社区生活辅助活动的情境下,要求被试对联合分析法所发展的22张卡片进行排序,探讨了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残疾类型、年龄、残疾程度、教育程度;接触经验在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的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排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态度 联合分析法 成分效用 相对重要
原文传递
刈割留茬高度对大针茅草原群落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峰 郑佳华 +3 位作者 赵萌莉 陈大岭 杨阳 乔荠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51-1559,共9页
2014-2018年8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毛登牧场大针茅典型草原,以围封为对照,设置2、5和8 cm 3个刈割留茬高度,研究刈割留茬高度对群落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群落中共出现15科23属27种植物;优势种为大针茅、知母、羊草及糙隐子草,... 2014-2018年8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毛登牧场大针茅典型草原,以围封为对照,设置2、5和8 cm 3个刈割留茬高度,研究刈割留茬高度对群落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群落中共出现15科23属27种植物;优势种为大针茅、知母、羊草及糙隐子草,累计相对重要值为76.1%。多年生杂类草15种,一、二年生植物5种,多年生丛生禾草和灌木半灌木植物各有3种,多年生根茎禾草有1种。大针茅等处于群落上层;知母、羊草等植物处于群落中层;糙隐子草、刺穗藜、猪毛菜等植物处于群落底层。刈割造成大针茅及多年生丛生禾草相对重要值降低,使得糙隐子草、刺穗藜、猪毛菜及一、二年生植物相对重要值增加。留茬2 cm降低羊草相对重要值,而留茬5、8 cm使其增加;留茬5 cm增加知母相对重要值,而留茬2、8 cm使其降低;留茬8 cm降低杂类草相对重要值,而留茬2、5 cm使其增加。物种及功能群多样性年度间差异显著。总体上,刈割对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影响,对其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小,但对功能群多样性存在一定影响。表明在刈割过程中,群落各功能群存在一定的补偿作用,使得群落保持相对稳定。刈割使群落稳定性增加,留茬5和8 cm时群落稳定性较大;留茬5 cm时群落变异性较大,而留茬8 cm时最小。留茬8 cm时群落稳定性高且变异性小,能促进群落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重要值 物种多样性 功能群多样性 群落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