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6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应期与临床心电图
被引量:
5
1
作者
赵昜
《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关键词
不应期
临床心电图
有效
不应期
心肌细胞
心肌组织
相对不应期
绝对
不应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房室结不应期(239)
2
作者
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7-157,共1页
兴奋性是心肌和心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其指心肌组织或心肌细胞对外来的电刺激或周围组织传导来的激动能发生兴奋反应。而兴奋反应一旦发生,其兴奋性将完全或部分丧失。完全丧失的时间为有效不应期(ERP),部分丧失的时间为相对不应期(RRP...
兴奋性是心肌和心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其指心肌组织或心肌细胞对外来的电刺激或周围组织传导来的激动能发生兴奋反应。而兴奋反应一旦发生,其兴奋性将完全或部分丧失。完全丧失的时间为有效不应期(ERP),部分丧失的时间为相对不应期(RRP)。心脏不同组织的不应期长短不一,从房室结到心室肌、心房肌不应期依次变短。经心脏程序刺激检查可测定不应期。本文阐述房室结不应期在心电图上的对应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应期
房室结
有效
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原文传递
获得性长QT综合征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被引量:
6
3
作者
王冬梅
王希
+1 位作者
荣季冬
石蓓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08-708,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9岁。因头昏、乏力、心跳慢1周入院。入院1周前出现头昏、乏力,伴发热,体温最高达42℃,于当地做心电图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正常,但仍有心率慢而就诊我院。入院查体温正常,血压53/30mmHg(1 mmHg...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9岁。因头昏、乏力、心跳慢1周入院。入院1周前出现头昏、乏力,伴发热,体温最高达42℃,于当地做心电图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正常,但仍有心率慢而就诊我院。入院查体温正常,血压53/30mmHg(1 mmHg=0.133 kPa),心率49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心脏起搏器
钾镁合剂
电复律
起搏频率
异丙基肾上腺素
复极
窦性心动过缓
相对不应期
绝对
不应期
心室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前心动周期改变对其后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郑新权
杨炜
李忠杰
《心电与循环》
2013年第4期289-294,共6页
心肌细胞或组织对附近组织传导的兴奋或外来刺激能够发生反应而产生激动的特性称为兴奋性。一旦心肌细胞或组织发生激动反应,立即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地或部分地丧失兴奋性,这一特f生称为不应性,激动后不应性所持续的时间称为不应...
心肌细胞或组织对附近组织传导的兴奋或外来刺激能够发生反应而产生激动的特性称为兴奋性。一旦心肌细胞或组织发生激动反应,立即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地或部分地丧失兴奋性,这一特f生称为不应性,激动后不应性所持续的时间称为不应期。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根据心脏组织对期前刺激产生的不同反应分为相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以及功能不应期。几乎所有的心电图概念、现象、法则,以及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与不应期相关。不应期的影响因素众多,如性别、年龄、神经、心率、前心动周期等。对于瞬息变化的心电图,我们往往重视了这些变化,却忽视了产生这些改变的原因,心动周期改变引起相应的不应期的改变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周期
心电图
相对不应期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
组织发生
复杂心律失常
心肌细胞
功能
不应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意外传导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青云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18-218,共1页
关键词
超常期
伪超常传导
临床意义
韦金斯基现象
传导系统
传导功能
交接区
传导阻滞
裂隙现象
相对不应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电图的Q-T间期和Q-T间期离散度
被引量:
4
6
作者
成建国
《西藏医药》
2011年第1期33-35,共3页
心电图上的Q-T间期是指O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这段时间,反映心室除极开始到心室复极结束的时间间隔,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时间总和。Q-T间期等于心室有效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总和,代表心室的总不应期,Q-T间期变化与心室复极过程的改变有...
心电图上的Q-T间期是指O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这段时间,反映心室除极开始到心室复极结束的时间间隔,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时间总和。Q-T间期等于心室有效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总和,代表心室的总不应期,Q-T间期变化与心室复极过程的改变有关,并且受很多因素如心率、性别、电解质、药物特别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某些疾病的影响,也可以说凡能改变动作电位2相和3相时程的因素均能引起Q-T间期改变。在影响Q-T间期的众多因素中,以心率对其影响最大,当心率增快时QT间期缩短,而心率减慢时则Q-T间期延长。为了得到可靠的Q-T间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离散度
心电图学
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室有效
不应期
Q-T间期延长
相对不应期
心率增快
心室复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MS4000在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7
作者
栾海蓉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干动作电位
实验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技术
生物信号
机能学实验
相对不应期
绝对
不应期
教育改革
医疗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房室传导阻滞的定位诊断
8
作者
高恩民
周炎林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4年第3期141-141,共1页
从心房到心室的传导出现延缓或中断称为房室传导阻滞(AVB)。体表心电图上P—R间期在希氏束电图上包括:1、P—A间期:代表窦房结到房室结传导时间;2、A—H间期:代表房室结的传导时间:3、H—V间期:代表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浦顷野氏纤维传导...
从心房到心室的传导出现延缓或中断称为房室传导阻滞(AVB)。体表心电图上P—R间期在希氏束电图上包括:1、P—A间期:代表窦房结到房室结传导时间;2、A—H间期:代表房室结的传导时间:3、H—V间期:代表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浦顷野氏纤维传导时间;其中BH时间代表希氏束本身传导时间。当上述间期超过正常时,示该部位发生病变,为传导阻滞的病变部位。AVB可为暂时性。间歇性或永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希氏束电图
房室结
传导时间
束支
窦房结
定位诊断
绝对
不应期
体表心电图
相对不应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房室结慢径路内的空隙现象二例
9
作者
王波
冯春
王中秋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4年第4期158-157,共2页
传导系统中的空隙现象近年来报道较多,但在房室结双路径中慢径路内的空隙现象国内外鲜见报道,现将我们所见2例报道如下。 例一 女性患者,13岁。因患风湿热住院给予抗风湿治疗。患者无明显心悸、胸闷等症状,心电图、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
传导系统中的空隙现象近年来报道较多,但在房室结双路径中慢径路内的空隙现象国内外鲜见报道,现将我们所见2例报道如下。 例一 女性患者,13岁。因患风湿热住院给予抗风湿治疗。患者无明显心悸、胸闷等症状,心电图、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正常。为了解窦房结及房室结功能而做食管心房调搏检查。采用S<sub>1</sub>S<sub>2</sub>程控刺激法从舒张晚期进行递减扫描(步长10ms)。S<sub>1</sub>S<sub>2</sub>为500ms时,S<sub>2</sub>R<sub>2</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隙现象
房室结慢径路
程控刺激法
食管心房调搏
窦房结
电生理检查
房室传导
房室结双径路
传导系统
相对不应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频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金侣泓
王丕荣
《合肥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44-46,共3页
近年来,临床与实验观察证实频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障碍是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生与心率的增快或减慢有着密切关系。频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阻滞有着极为重要的病理意义,此类患者(除生理性三相束支阻滞外)均有心脏疾患,故心...
近年来,临床与实验观察证实频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障碍是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生与心率的增快或减慢有着密切关系。频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阻滞有着极为重要的病理意义,此类患者(除生理性三相束支阻滞外)均有心脏疾患,故心电图出现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时,应注意寻找原发病因。另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支传导阻滞
依赖型
束支传导障碍
频率依赖性
束支阻滞
完全性
心脏疾患
相对不应期
室内差异性传导
CRBB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镁与心血管疾病
11
作者
郑保平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19-22,共4页
低镁早在1934年Hirschflder等就报道过,但由于低镁常合并其它电解质紊乱,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往往被人忽视。直到近十年来才逐渐认识其重要性,报道的也逐年增多,综合起来看心血管方面的为数较多。因为镁是Na^+-K^+ATP酶必需的辅酶,参与20...
低镁早在1934年Hirschflder等就报道过,但由于低镁常合并其它电解质紊乱,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往往被人忽视。直到近十年来才逐渐认识其重要性,报道的也逐年增多,综合起来看心血管方面的为数较多。因为镁是Na^+-K^+ATP酶必需的辅酶,参与200多种酶的生化代谢,低镁可以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等心血管疾病。故论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洋地黄中毒
生化代谢
绝对
不应期
负荷试验
差异性传导
相对不应期
临床症状
镁离子浓度
高镁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常见心电现象和重要概念
12
作者
黄宝晨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18-128,共11页
一、文氏现象 文氏观象是传导阻滞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由于传导系统相对不应期异常地延长所致,可以是传导系统病理改变的反映,也可以是生理性干扰的一种表现形式。
关键词
心电现象
传导系统
相对不应期
文氏现象
传导阻滞
病理改变
生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并行节奏点的Ⅱ度Ⅰ型传入阻滞及传出阻滞
13
作者
杨心田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4年第1期22-24,21,共4页
并行节奏点心律亦称平行心津(PSR)或并行心律,因为它的发生机理与其他异位节律有所不同,目前已引起临床及心脏电生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它是在心脏中同时有二个或多个独立的起搏点在活动,其中之一个或多个受到“保护”,不受另一起搏点...
并行节奏点心律亦称平行心津(PSR)或并行心律,因为它的发生机理与其他异位节律有所不同,目前已引起临床及心脏电生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它是在心脏中同时有二个或多个独立的起搏点在活动,其中之一个或多个受到“保护”,不受另一起搏点所侵犯,竞相激活心房及/或心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节奏点
传入阻滞
传出阻滞
起搏点
并行心律
心脏电生理
异位节律
窦性激动
相对不应期
窦性搏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律平对幼年和成年家兔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郭迅
江钟炎
+3 位作者
吴宝先
杨红
呙中茂
黄定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89年第4期363-363,共1页
取幼年(20~30日龄)和成年(6~12月龄)家兔各10只,将左室乳头肌浴在充氧台氏液中,用阈强度和2倍阈强度测定心肌的相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在台氏液中加入心律平(5μg/ml)15min后,幼年家兔心肌的兴奋阈值提高21.4±7.8%(X±S。
关键词
心律平
兔心肌
成年家
相对不应期
台氏液
有效
不应期
阈强度
收缩频率
心脏传导阻滞
充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
2
15
作者
仲昭宽
杨国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66,共1页
利用食管调搏检查观察阵发性房颤患者服用胺碘酮前后心房有效不应期(ERPA)及心房相对不应期(RRPA)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结果阵发性房颤患者服用胺碘酮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ERPA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
利用食管调搏检查观察阵发性房颤患者服用胺碘酮前后心房有效不应期(ERPA)及心房相对不应期(RRPA)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结果阵发性房颤患者服用胺碘酮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ERPA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认为ERPA缩短是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基础,胺碘酮可延长房颤患者的ERPA,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房有效
不应期
心房
相对不应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食管心房起搏对房室结加速传导的电生理观察
被引量:
2
16
作者
代自立
张永庆
+2 位作者
楚咏晗
夏琰
熊志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期80-81,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房室结加速传导的电生理特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经食管心房起搏检出具有房室结加速传导特征病人20例(观察组)与房室结正常传导病人20例(对照组)的房室交界区相对不应期、功能不应期、有效不应期、心房有效不应期、房室传...
目的初步探讨房室结加速传导的电生理特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经食管心房起搏检出具有房室结加速传导特征病人20例(观察组)与房室结正常传导病人20例(对照组)的房室交界区相对不应期、功能不应期、有效不应期、心房有效不应期、房室传导1∶1点、文氏点相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室结加速传导的房室交界区相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心房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房室传导1∶1点减小(P<0.001),文氏点明显增大或消失。结论房室结加速传导病人的房室交界区不应期明显缩短,递减传导功能减小或消失,心室率反应增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
食管心房起搏
房室结加速传导
有效
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氯喹致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失常一例报告
被引量:
1
17
作者
李家华
王家凡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1期59-59,共1页
患者,男,53岁,于1989年7月5日下午出现畏寒、发热、四肢酸痛,持续约4小时后大汗淋漓,体温骤降,全身症状也随之好转。但次日下午体温再升,上述症状复现,病者疑为“疟疾”,7月7日自服“抗疟片”4片,病况无好转。于7月12日9时入院。检查:体...
患者,男,53岁,于1989年7月5日下午出现畏寒、发热、四肢酸痛,持续约4小时后大汗淋漓,体温骤降,全身症状也随之好转。但次日下午体温再升,上述症状复现,病者疑为“疟疾”,7月7日自服“抗疟片”4片,病况无好转。于7月12日9时入院。检查:体温37.7℃,脉搏9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功能失常
病者
抗疟药
结性心动过速
窦房结
起搏功能
下传
相对不应期
绝对
不应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本刊总第14期疑难心电图讨论
18
作者
秦玉虎
董玉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89年第3期296-296,共1页
诊断窦性心动过缓;频发间插性室性早搏伴房室结慢径路逆行隐匿传导引起早搏后一次窦性冲动两次激动心室;非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诊断分析本例窦性P波的频率为55次/分。A、B、C三行的R<sub>s</sub>均为间插性室性早搏,R<s...
诊断窦性心动过缓;频发间插性室性早搏伴房室结慢径路逆行隐匿传导引起早搏后一次窦性冲动两次激动心室;非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诊断分析本例窦性P波的频率为55次/分。A、B、C三行的R<sub>s</sub>均为间插性室性早搏,R<sub>4</sub>为正常窦性P波下传的激动。B、C两行的R<sub>5</sub>和R<sub>6</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慢径路
隐匿传导
室内差异传导
室性早搏
下传
窦性心动过缓
诊断分析
相对不应期
窦性节律
室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预激综合症伴插入室早至隐匿性房室正道与旁道传导1例
19
作者
郭小平
周克平
+1 位作者
周立珍
张丽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3年第2期94-94,共1页
患者女性,55岁,因心慌2月就诊。心电图示:P—P规整,P—R0.10s,QRS宽0.14s,有初始“△”波,P—J间期0.24s。V<sub>1</sub>—V<sub>6</sub>均呈R型。V<sub>1</sub>—V<sub>3</sub>导有...
患者女性,55岁,因心慌2月就诊。心电图示:P—P规整,P—R0.10s,QRS宽0.14s,有初始“△”波,P—J间期0.24s。V<sub>1</sub>—V<sub>6</sub>均呈R型。V<sub>1</sub>—V<sub>3</sub>导有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前无P波,其后在V<sub>3</sub>导有完全代偿间期。V<sub>1、2</sub>导无代偿期,而是插入在规整的P—P之间。注意V<sub>1、2</sub>导的第3个P—R间期明显延长达0.26s,且P后下传的QRS波群形态正常,“△”波消失。而V<sub>3</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综合症
旁道
室早
波群
下传
绝对
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窦性激动
隐匿性
预激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乌头碱中毒引起心律失常死亡一例
20
作者
李瑛
王素琴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3年第2期89-90,共2页
患者,女57岁,因关节炎服川乌草乌各六克水煎服,白酒作引,约30分钟后即出现频频呕吐,腹泻、继而神志不清,于服药后3小时左右来院。全身皮肤湿冷,鼻口腔有粘性分泌物。查体双瞳孔直径5mm,光反应迟钝。
关键词
乌头碱中毒
双瞳孔
粘性分泌物
水煎
传导阻滞
川乌
室上性心动过速
中毒剂量
四肢末梢
相对不应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应期与临床心电图
被引量:
5
1
作者
赵昜
机构
杭州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心内科
出处
《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关键词
不应期
临床心电图
有效
不应期
心肌细胞
心肌组织
相对不应期
绝对
不应期
分类号
R540.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房室结不应期(239)
2
作者
郭继鸿
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出处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7-157,共1页
文摘
兴奋性是心肌和心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其指心肌组织或心肌细胞对外来的电刺激或周围组织传导来的激动能发生兴奋反应。而兴奋反应一旦发生,其兴奋性将完全或部分丧失。完全丧失的时间为有效不应期(ERP),部分丧失的时间为相对不应期(RRP)。心脏不同组织的不应期长短不一,从房室结到心室肌、心房肌不应期依次变短。经心脏程序刺激检查可测定不应期。本文阐述房室结不应期在心电图上的对应位置。
关键词
不应期
房室结
有效
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540.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获得性长QT综合征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被引量:
6
3
作者
王冬梅
王希
荣季冬
石蓓
机构
合肥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08-708,共1页
文摘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9岁。因头昏、乏力、心跳慢1周入院。入院1周前出现头昏、乏力,伴发热,体温最高达42℃,于当地做心电图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正常,但仍有心率慢而就诊我院。入院查体温正常,血压53/30mmHg(1 mmHg=0.133 kPa),心率49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
关键词
临时心脏起搏器
钾镁合剂
电复律
起搏频率
异丙基肾上腺素
复极
窦性心动过缓
相对不应期
绝对
不应期
心室颤动
分类号
R5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前心动周期改变对其后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郑新权
杨炜
李忠杰
机构
杭州市浙江省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科
出处
《心电与循环》
2013年第4期289-294,共6页
文摘
心肌细胞或组织对附近组织传导的兴奋或外来刺激能够发生反应而产生激动的特性称为兴奋性。一旦心肌细胞或组织发生激动反应,立即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地或部分地丧失兴奋性,这一特f生称为不应性,激动后不应性所持续的时间称为不应期。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根据心脏组织对期前刺激产生的不同反应分为相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以及功能不应期。几乎所有的心电图概念、现象、法则,以及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与不应期相关。不应期的影响因素众多,如性别、年龄、神经、心率、前心动周期等。对于瞬息变化的心电图,我们往往重视了这些变化,却忽视了产生这些改变的原因,心动周期改变引起相应的不应期的改变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心动周期
心电图
相对不应期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
组织发生
复杂心律失常
心肌细胞
功能
不应期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意外传导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青云
机构
江苏省洪泽县人民医院
出处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18-218,共1页
关键词
超常期
伪超常传导
临床意义
韦金斯基现象
传导系统
传导功能
交接区
传导阻滞
裂隙现象
相对不应期
分类号
R541.76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电图的Q-T间期和Q-T间期离散度
被引量:
4
6
作者
成建国
机构
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
出处
《西藏医药》
2011年第1期33-35,共3页
文摘
心电图上的Q-T间期是指O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这段时间,反映心室除极开始到心室复极结束的时间间隔,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时间总和。Q-T间期等于心室有效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总和,代表心室的总不应期,Q-T间期变化与心室复极过程的改变有关,并且受很多因素如心率、性别、电解质、药物特别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某些疾病的影响,也可以说凡能改变动作电位2相和3相时程的因素均能引起Q-T间期改变。在影响Q-T间期的众多因素中,以心率对其影响最大,当心率增快时QT间期缩短,而心率减慢时则Q-T间期延长。为了得到可靠的Q-T间期值。
关键词
Q-T间期离散度
心电图学
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室有效
不应期
Q-T间期延长
相对不应期
心率增快
心室复极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MS4000在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7
作者
栾海蓉
机构
牡丹江医学院动物机能学教研室
出处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干动作电位
实验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技术
生物信号
机能学实验
相对不应期
绝对
不应期
教育改革
医疗实践
分类号
R338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R-4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房室传导阻滞的定位诊断
8
作者
高恩民
周炎林
机构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4年第3期141-141,共1页
文摘
从心房到心室的传导出现延缓或中断称为房室传导阻滞(AVB)。体表心电图上P—R间期在希氏束电图上包括:1、P—A间期:代表窦房结到房室结传导时间;2、A—H间期:代表房室结的传导时间:3、H—V间期:代表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浦顷野氏纤维传导时间;其中BH时间代表希氏束本身传导时间。当上述间期超过正常时,示该部位发生病变,为传导阻滞的病变部位。AVB可为暂时性。间歇性或永久性。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希氏束电图
房室结
传导时间
束支
窦房结
定位诊断
绝对
不应期
体表心电图
相对不应期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房室结慢径路内的空隙现象二例
9
作者
王波
冯春
王中秋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汽车公司中心医院
出处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4年第4期158-157,共2页
文摘
传导系统中的空隙现象近年来报道较多,但在房室结双路径中慢径路内的空隙现象国内外鲜见报道,现将我们所见2例报道如下。 例一 女性患者,13岁。因患风湿热住院给予抗风湿治疗。患者无明显心悸、胸闷等症状,心电图、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正常。为了解窦房结及房室结功能而做食管心房调搏检查。采用S<sub>1</sub>S<sub>2</sub>程控刺激法从舒张晚期进行递减扫描(步长10ms)。S<sub>1</sub>S<sub>2</sub>为500ms时,S<sub>2</sub>R<sub>2</sub>
关键词
空隙现象
房室结慢径路
程控刺激法
食管心房调搏
窦房结
电生理检查
房室传导
房室结双径路
传导系统
相对不应期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频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金侣泓
王丕荣
机构
合肥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
出处
《合肥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44-46,共3页
文摘
近年来,临床与实验观察证实频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障碍是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生与心率的增快或减慢有着密切关系。频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阻滞有着极为重要的病理意义,此类患者(除生理性三相束支阻滞外)均有心脏疾患,故心电图出现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时,应注意寻找原发病因。另外。
关键词
束支传导阻滞
依赖型
束支传导障碍
频率依赖性
束支阻滞
完全性
心脏疾患
相对不应期
室内差异性传导
CRBBB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镁与心血管疾病
11
作者
郑保平
机构
山西职工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出处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19-22,共4页
文摘
低镁早在1934年Hirschflder等就报道过,但由于低镁常合并其它电解质紊乱,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往往被人忽视。直到近十年来才逐渐认识其重要性,报道的也逐年增多,综合起来看心血管方面的为数较多。因为镁是Na^+-K^+ATP酶必需的辅酶,参与200多种酶的生化代谢,低镁可以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等心血管疾病。故论述如下。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洋地黄中毒
生化代谢
绝对
不应期
负荷试验
差异性传导
相对不应期
临床症状
镁离子浓度
高镁血症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常见心电现象和重要概念
12
作者
黄宝晨
机构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出处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18-128,共11页
文摘
一、文氏现象 文氏观象是传导阻滞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由于传导系统相对不应期异常地延长所致,可以是传导系统病理改变的反映,也可以是生理性干扰的一种表现形式。
关键词
心电现象
传导系统
相对不应期
文氏现象
传导阻滞
病理改变
生理性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并行节奏点的Ⅱ度Ⅰ型传入阻滞及传出阻滞
13
作者
杨心田
机构
同济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
出处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4年第1期22-24,21,共4页
文摘
并行节奏点心律亦称平行心津(PSR)或并行心律,因为它的发生机理与其他异位节律有所不同,目前已引起临床及心脏电生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它是在心脏中同时有二个或多个独立的起搏点在活动,其中之一个或多个受到“保护”,不受另一起搏点所侵犯,竞相激活心房及/或心室。
关键词
并行节奏点
传入阻滞
传出阻滞
起搏点
并行心律
心脏电生理
异位节律
窦性激动
相对不应期
窦性搏动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律平对幼年和成年家兔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郭迅
江钟炎
吴宝先
杨红
呙中茂
黄定红
机构
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湖北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89年第4期363-363,共1页
文摘
取幼年(20~30日龄)和成年(6~12月龄)家兔各10只,将左室乳头肌浴在充氧台氏液中,用阈强度和2倍阈强度测定心肌的相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在台氏液中加入心律平(5μg/ml)15min后,幼年家兔心肌的兴奋阈值提高21.4±7.8%(X±S。
关键词
心律平
兔心肌
成年家
相对不应期
台氏液
有效
不应期
阈强度
收缩频率
心脏传导阻滞
充氧
分类号
R5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
2
15
作者
仲昭宽
杨国良
机构
汶上县人民医院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66,共1页
文摘
利用食管调搏检查观察阵发性房颤患者服用胺碘酮前后心房有效不应期(ERPA)及心房相对不应期(RRPA)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结果阵发性房颤患者服用胺碘酮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ERPA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认为ERPA缩短是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基础,胺碘酮可延长房颤患者的ERPA,发挥治疗作用。
关键词
胺碘酮
心房有效
不应期
心房
相对不应期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食管心房起搏对房室结加速传导的电生理观察
被引量:
2
16
作者
代自立
张永庆
楚咏晗
夏琰
熊志伟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
出处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期80-81,共2页
文摘
目的初步探讨房室结加速传导的电生理特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经食管心房起搏检出具有房室结加速传导特征病人20例(观察组)与房室结正常传导病人20例(对照组)的房室交界区相对不应期、功能不应期、有效不应期、心房有效不应期、房室传导1∶1点、文氏点相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室结加速传导的房室交界区相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心房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房室传导1∶1点减小(P<0.001),文氏点明显增大或消失。结论房室结加速传导病人的房室交界区不应期明显缩短,递减传导功能减小或消失,心室率反应增快。
关键词
电生理
食管心房起搏
房室结加速传导
有效
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氯喹致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失常一例报告
被引量:
1
17
作者
李家华
王家凡
机构
第
出处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1期59-59,共1页
文摘
患者,男,53岁,于1989年7月5日下午出现畏寒、发热、四肢酸痛,持续约4小时后大汗淋漓,体温骤降,全身症状也随之好转。但次日下午体温再升,上述症状复现,病者疑为“疟疾”,7月7日自服“抗疟片”4片,病况无好转。于7月12日9时入院。检查:体温37.7℃,脉搏90/min,
关键词
心脏起搏
功能失常
病者
抗疟药
结性心动过速
窦房结
起搏功能
下传
相对不应期
绝对
不应期
分类号
R82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本刊总第14期疑难心电图讨论
18
作者
秦玉虎
董玉珍
机构
空军吉林医院
吉林市中心医院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89年第3期296-296,共1页
文摘
诊断窦性心动过缓;频发间插性室性早搏伴房室结慢径路逆行隐匿传导引起早搏后一次窦性冲动两次激动心室;非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诊断分析本例窦性P波的频率为55次/分。A、B、C三行的R<sub>s</sub>均为间插性室性早搏,R<sub>4</sub>为正常窦性P波下传的激动。B、C两行的R<sub>5</sub>和R<sub>6</sub>
关键词
房室结慢径路
隐匿传导
室内差异传导
室性早搏
下传
窦性心动过缓
诊断分析
相对不应期
窦性节律
室早
分类号
R5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预激综合症伴插入室早至隐匿性房室正道与旁道传导1例
19
作者
郭小平
周克平
周立珍
张丽
机构
山东大学中心医院
出处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3年第2期94-94,共1页
文摘
患者女性,55岁,因心慌2月就诊。心电图示:P—P规整,P—R0.10s,QRS宽0.14s,有初始“△”波,P—J间期0.24s。V<sub>1</sub>—V<sub>6</sub>均呈R型。V<sub>1</sub>—V<sub>3</sub>导有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前无P波,其后在V<sub>3</sub>导有完全代偿间期。V<sub>1、2</sub>导无代偿期,而是插入在规整的P—P之间。注意V<sub>1、2</sub>导的第3个P—R间期明显延长达0.26s,且P后下传的QRS波群形态正常,“△”波消失。而V<sub>3</sub>
关键词
预激综合症
旁道
室早
波群
下传
绝对
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窦性激动
隐匿性
预激综合征
分类号
R5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头碱中毒引起心律失常死亡一例
20
作者
李瑛
王素琴
机构
太原市中心医院心电图室
出处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3年第2期89-90,共2页
文摘
患者,女57岁,因关节炎服川乌草乌各六克水煎服,白酒作引,约30分钟后即出现频频呕吐,腹泻、继而神志不清,于服药后3小时左右来院。全身皮肤湿冷,鼻口腔有粘性分泌物。查体双瞳孔直径5mm,光反应迟钝。
关键词
乌头碱中毒
双瞳孔
粘性分泌物
水煎
传导阻滞
川乌
室上性心动过速
中毒剂量
四肢末梢
相对不应期
分类号
R5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应期与临床心电图
赵昜
《心电学杂志》
200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房室结不应期(239)
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4
0
原文传递
3
获得性长QT综合征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王冬梅
王希
荣季冬
石蓓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前心动周期改变对其后心电图的影响
郑新权
杨炜
李忠杰
《心电与循环》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意外传导的临床意义探讨
王青云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心电图的Q-T间期和Q-T间期离散度
成建国
《西藏医药》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MS4000在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栾海蓉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房室传导阻滞的定位诊断
高恩民
周炎林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房室结慢径路内的空隙现象二例
王波
冯春
王中秋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频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
金侣泓
王丕荣
《合肥医学院学报》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低镁与心血管疾病
郑保平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常见心电现象和重要概念
黄宝晨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并行节奏点的Ⅱ度Ⅰ型传入阻滞及传出阻滞
杨心田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心律平对幼年和成年家兔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郭迅
江钟炎
吴宝先
杨红
呙中茂
黄定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仲昭宽
杨国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经食管心房起搏对房室结加速传导的电生理观察
代自立
张永庆
楚咏晗
夏琰
熊志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氯喹致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失常一例报告
李家华
王家凡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本刊总第14期疑难心电图讨论
秦玉虎
董玉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预激综合症伴插入室早至隐匿性房室正道与旁道传导1例
郭小平
周克平
周立珍
张丽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乌头碱中毒引起心律失常死亡一例
李瑛
王素琴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