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角X—射线散射(SAXS)研究利用超临界流体为介质制备的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相区尺寸
1
作者 李丹 吴忠华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年报》 1998年第1期186-189,共4页
以超临界CO2为溶胀剂所制备的PET/PS共混物的小角X-射线散射(SAXS)研究表明,PET/PS共混物的结构参数与共混物的组成及热历史密切相关。按Vonk的一维电子密度相关函数法,得到共混物的结构参数。过度层厚随PS组分含量增加而增加,... 以超临界CO2为溶胀剂所制备的PET/PS共混物的小角X-射线散射(SAXS)研究表明,PET/PS共混物的结构参数与共混物的组成及热历史密切相关。按Vonk的一维电子密度相关函数法,得到共混物的结构参数。过度层厚随PS组分含量增加而增加,结晶片层厚却随PS含量增加而降低。热处理可提高共混物的结晶性。内比表面积随PS含量增加而增加是PS使PET韧性和抗冲击性能提高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相区尺寸 超临界CO2 PET PS 共混 SAXS 电子密度关函数 聚苯乙烯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对有机硅/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相区大小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肖炜 杨杰 +2 位作者 李光宪 黄亚江 龙盛如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14,共4页
采用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得了力学性能优异的纳米SiO2/有机硅/聚苯硫醚(PPS)纳米复合材料。用SEM研究了复合材料中纳米SiO2粒子的加入对有机硅/PPS共混物相区大小的影响。制得的复合材料中硅油为分散相,PPS为连续相,纳米SiO2主要分布在硅... 采用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得了力学性能优异的纳米SiO2/有机硅/聚苯硫醚(PPS)纳米复合材料。用SEM研究了复合材料中纳米SiO2粒子的加入对有机硅/PPS共混物相区大小的影响。制得的复合材料中硅油为分散相,PPS为连续相,纳米SiO2主要分布在硅油相以及硅油与PPS的两相界面处。纳米粒子的引入有利于减小硅油相的相区尺寸,调节两相粘度匹配,促进两相混合,从而达到了提高材料力学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有机硅 纳米 相区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相分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6
3
作者 魏东山 李奕杰 +1 位作者 廖琦 金熹高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6-160,共5页
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从分子层次研究两组分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分离过程中的动力学.在相分离初期,相区尺寸不随时间增加而变化;在相分离中期,相区尺寸与时间有很好的标度关系,标度指数(α=1/3)符合L ifsh iz-Slyozov提出的以扩... 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从分子层次研究两组分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分离过程中的动力学.在相分离初期,相区尺寸不随时间增加而变化;在相分离中期,相区尺寸与时间有很好的标度关系,标度指数(α=1/3)符合L ifsh iz-Slyozov提出的以扩散为主导的蒸发-凝聚机理的标度预测;在相分离后期,体系实现宏观相分离,相区尺寸不再随时间改变而变化.体积分数小的高分子链尺寸在相分离过程中先收缩再扩张,在实现宏观相分离后,高分子链尺寸又回到本体状态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分离 结构因子 相区尺寸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9148钛合金β-相晶粒长大行为 被引量:10
4
作者 吝媛 杨奇 +3 位作者 黄拓 杨晓龙 刘伟 李梦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3-97,共5页
Ti9148合金为一种新研制的生物医用钛合金。为了合理控制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晶粒尺寸,文中通过固溶淬火实验研究了Ti9148钛合金β-相晶粒在不同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固溶处理时的长大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Ti9148钛合金β-相... Ti9148合金为一种新研制的生物医用钛合金。为了合理控制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晶粒尺寸,文中通过固溶淬火实验研究了Ti9148钛合金β-相晶粒在不同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固溶处理时的长大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Ti9148钛合金β-相晶粒尺寸不断增大,并且温度越高,增长速度越快;在等温加热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β-相晶粒尺寸先快速长大,超过30 min后,增速减缓。晶粒长大动力学表明:Ti9148钛合金在750~900℃等温加热时,β-相晶粒尺寸与保温时间近似成幂函数关系,晶粒生长指数约为0.213~0.300;计算得到Ti9148钛合金β-相晶粒的长大激活能为32.57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9148钛合金 β-晶粒尺寸 晶粒长大指数 长大激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烷油中芳烃组分对SBS充油体系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胜星 熊春珠 +5 位作者 王伟超 王应民 史晓滔 辛秀婷 张爱民 武建勋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1-115,119,共6页
使用色谱柱分离得到的芳烃组分与环烷基础油共混,制备出两种芳烃含量不同的环烷油。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研究了不同芳烃含量环烷油填充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体系的热氧老化性能,结果表明芳烃组分... 使用色谱柱分离得到的芳烃组分与环烷基础油共混,制备出两种芳烃含量不同的环烷油。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研究了不同芳烃含量环烷油填充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体系的热氧老化性能,结果表明芳烃组分是引起环烷油老化黄变的主要因素,但对充油体系的热失重等影响较小。通过小角X射线散射(SAX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仪(DMA)等研究了SBS充油体系微观结构与机械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纯SBS为两相层状结构,而充油体系中的PS相呈柱状结构分散于PB相中,且芳烃含量较多的充油体系的PS相区间距较小、相区尺寸较大,SBS+1~#油(高芳烃油)的PS相区间距为27.64 nm,SBS+2~#油(低芳烃油)的为28.29 nm;热氧处理后的环烷油可使充油体系的相分散更趋微细化,其中SBS+aged1~#(高芳烃老化油)的相区间距为28.03 nm,SBS+aged2~#(低芳烃老化油)的为28.92 nm,PS相区尺寸减小及更均匀的分散可使充油体系的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前者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0.5%、断裂伸长率提高了9.4%,后者的拉伸强度提高了23.8%、断裂伸长率提高了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环烷油 芳烃含量 热氧稳定性 相区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苝二酰亚胺类非富勒烯受体共混体系凝聚态结构调控 被引量:4
6
作者 韩杰 梁秋菊 +2 位作者 曲轶 刘剑刚 韩艳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1-406,共16页
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具有给受体能级可调、吸收范围宽及可溶液加工等优势,已经成为太阳能电池领域发展趋势。在高性能材料开发及器件结构优化的推动下,能量转换效率已经突破11%。其中,苝二酰亚胺(PDI)类分子价格低廉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具有给受体能级可调、吸收范围宽及可溶液加工等优势,已经成为太阳能电池领域发展趋势。在高性能材料开发及器件结构优化的推动下,能量转换效率已经突破11%。其中,苝二酰亚胺(PDI)类分子价格低廉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然而,PDI类材料刚性稠环结构使得分子间具有强烈的π–π相互作用(受体–受体分子间及给体–受体分子间),导致共混体系相分离尺寸可控性差,给受体分子间共混程度难于调控,从而发生严重的成对以及非成对电荷复合。本文从分子间作用力入手(溶剂–溶质、给体–受体分子间作用力)详述了非富勒烯共混体系相分离结构、相区尺寸及共混相含量调节的相关原理及方法。研究表明基于PDI共混体系,固–液相分离及分子扩散能力是决定相分离结构的本质因素,通过调控给受体比例及热退火温度实现了孤岛及互穿网络结构的构筑。同时,通过平衡受体分子间π–π作用及给受体间电荷转移,实现了低相容性及高相容性共混体系相区尺寸的可控调节。在此基础上,利用添加剂手段通过调节溶剂与溶质分子间的溶度参数差值,实现了薄膜内共混相的可控调节,并针对具有不同相容性共混体系给出了添加剂的选择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非富勒烯 形貌调控 分离结构 相区尺寸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聚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固体NMR研究
7
作者 付维贵 李宝会 +3 位作者 林海 孙平川 丁大同 金庆华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5-175,共11页
采用我们前期发展的测定多相高聚物中界面相厚度及相区尺寸的NMR新方法对两种不同嵌段结构的聚苯乙烯-聚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进行了研究,并与关于界面相厚度的高分子物理理论结果进行对比.该NMR方法采用偶极滤波-自旋扩散技术分别测定非界... 采用我们前期发展的测定多相高聚物中界面相厚度及相区尺寸的NMR新方法对两种不同嵌段结构的聚苯乙烯-聚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进行了研究,并与关于界面相厚度的高分子物理理论结果进行对比.该NMR方法采用偶极滤波-自旋扩散技术分别测定非界面相的柔性区与界面相中质子的百分含量,然后根据界面相与柔性相的几何关系计算界面相厚度.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嵌段共聚物具有几乎相同的界面相厚度,该结果与Helfand等人关于多相高聚物中界面相厚度的自洽场理论预言基本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NMR 嵌段共聚物 界面 相区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高分子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相分离结构调控 被引量:3
8
作者 宋春鹏 曲轶 +1 位作者 刘剑刚 韩艳春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5-163,共19页
全共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给受体能级可调、吸收范围宽及可溶液加工等优势,已经成为太阳能电池领域发展趋势.在开发高性能材料及器件结构优化的推动下,能量转换效率已经突破9%.然而,共轭聚合物分子刚性及分子结构各向异性等特点,导致... 全共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给受体能级可调、吸收范围宽及可溶液加工等优势,已经成为太阳能电池领域发展趋势.在开发高性能材料及器件结构优化的推动下,能量转换效率已经突破9%.然而,共轭聚合物分子刚性及分子结构各向异性等特点,导致全共轭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分离及结晶行为复杂,相区尺寸及界面处分子取向可控性差,难于深入理解并认识活性层结构对器件光物理过程的影响.本文从热力学及动力学角度入手,详述了全共轭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分离结构、相区尺寸及界面分子取向的可控调节.共混体系中分子迁移能力及溶液相分离类型是影响相分离结构的本质因素,并通过改变给受体比例及分子规整度等实现了孤岛、双连续及互穿网络结构的构筑.同时,通过添加第3组分调节溶剂-溶质分子间相互作用或聚合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在不降低活性层结晶性的基础上实现了相区尺寸的调控.最后,利用附生受限结晶原理及溶液状态,通过改变分子运动能力及在溶液中聚集程度,实现了由edge-on到face-on取向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共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形貌调控 分离结构 相区尺寸 分子取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