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1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灰狼算法的泵站低压配电系统三相负荷平衡优化配置
1
作者 冯岷生 李荣芳 《电气时代》 2025年第3期80-83,共4页
在泵站低压配电系统中,三相负荷平衡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泵站负荷的复杂性,传统的三相负荷平衡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提出基于改进灰狼算法的泵站低压配电系统三相负荷平衡优化配置。首先,基于改进灰狼... 在泵站低压配电系统中,三相负荷平衡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泵站负荷的复杂性,传统的三相负荷平衡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提出基于改进灰狼算法的泵站低压配电系统三相负荷平衡优化配置。首先,基于改进灰狼算法预测泵站低压配电系统的负荷,确保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其次,构建三相负荷平衡优化模型,以该模型作为目标,对换相开关配置的参数进行调整。最后,制定换相控制策略,降低换相开关的切换频率,完成三相平衡配置参数的调整。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灰狼算法的泵站低压配电系统三相负荷平衡优化配置能够有效控制三相负荷不平衡的问题,采用改进灰狼算法进行三相负荷平衡优化配置后,泵站低压配电系统的三相负荷不平衡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平衡 低压配电系统 负荷不平衡 平衡 开关 控制 优化配置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高熵合金的组织结构调控及高温性能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姚惠文 马庆爽 +3 位作者 余黎明 李会军 于驰 高秋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8-394,共27页
多相高熵合金具有灵活且多样的多相组织结构,在高温下表现出良好的组织热稳定性,并能有效平衡高温强度和塑性,使其在高温结构材料方面具有显著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室温性能领域,其高温性能,尤其是多相组... 多相高熵合金具有灵活且多样的多相组织结构,在高温下表现出良好的组织热稳定性,并能有效平衡高温强度和塑性,使其在高温结构材料方面具有显著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室温性能领域,其高温性能,尤其是多相组织结构与高温性能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系统分析和阐明。本文整理了近期国内外多相高熵合金的组织结构调控和高温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合金的相组成、微观结构、高温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调控手段,深入探讨了其热变形行为和强化机制,并对多相高熵合金在高温环境应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高熵合金 高温性能 组成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渗剂接枝改性支撑剂稳油阻水性能研究
3
作者 张伟 闻学军 +3 位作者 蒲迪 罗平亚 郭拥军 熊启勇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5年第1期69-77,共9页
克拉玛依油田某区实施压裂增产后,出现大量生产井压后含水快速上升且含水率高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通过硅烷偶联剂KH570将疏水缔合型相渗剂接枝到石英砂表面,制备出疏水缔合型相渗接枝支撑剂RPM-SiO_(2)。对RPM-SiO_(2)进行红外光谱... 克拉玛依油田某区实施压裂增产后,出现大量生产井压后含水快速上升且含水率高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通过硅烷偶联剂KH570将疏水缔合型相渗剂接枝到石英砂表面,制备出疏水缔合型相渗接枝支撑剂RPM-SiO_(2)。对RPM-SiO_(2)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和SEM电镜扫描,证实相渗剂于支撑剂表面接枝成功,并在克拉玛依油田某区油藏条件下对比研究了RPM-SiO_(2)和空白石英砂支撑剂的常规性能(润湿性、密度、酸溶解度和抗压强度)、导流能力和控水能力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RPM-SiO_(2)和空白石英砂支撑剂综合性能基本一致,满足行业标准要求;两者油相导流能力几乎一致,但RPM-SiO_(2)的水相导流能力低于空白石英砂支撑剂的25%;RPM-SiO_(2)相对空白石英砂支撑剂水相渗透率下降83.41%,油相渗透率下降17.49%,产出液含水率下降18.65%,具备良好的控水能力和长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调节剂接枝支撑剂 疏水缔合聚合物 渗调节剂 接枝聚合 水/油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网络重构的三相不平衡配电网μPMU组合优化配置 被引量:1
4
作者 吉兴全 姜海洋 +3 位作者 张玉敏 杨明 蔡富东 王成福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5,共11页
现有微型相量测量单元(μPMU)优化配置方法未充分考虑实际配电网拓扑结构变化频繁和三相不平衡的问题。因此,文中提出一种考虑网络重构的三相不平衡配电网μPMU组合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基于配电网三相不平衡特性提出零注入相的概念,分... 现有微型相量测量单元(μPMU)优化配置方法未充分考虑实际配电网拓扑结构变化频繁和三相不平衡的问题。因此,文中提出一种考虑网络重构的三相不平衡配电网μPMU组合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基于配电网三相不平衡特性提出零注入相的概念,分析了其对网络局部可观测性的影响;将零注入相纳入μPMU配置规则可有效减少网络完全可观所需的μPMU配置数量。其次,为应对配电网拓扑结构变化导致部分区域不可观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三相不平衡配电网动态重构的μPMU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将动态重构求解得到的典型拓扑结构作为μPMU的配置依据,并考虑三相和单相μPMU的配置成本差异,在实现μPMU组合配置成本最小化的同时提高系统量测冗余度。最后,以IEEE 34节点和IEEE 123节点系统为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适应配电网拓扑结构变化并显著降低μPMU配置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网络重构 微型量测量单元 不平衡 零注入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石物理相分析的“甜点”储层评价
5
作者 杨凡凡 梁孝伟 +1 位作者 印桐檑 焦伟 《能源与环保》 2025年第3期99-107,共9页
针对三台油田侏罗系头屯河组一段优质储层划分尚未明确等问题,依托岩心、薄片、测井、粒度分析等资料,采用沉积、成岩和裂缝发育特征耦合的方法来表征岩石物理相,实现了对优质储层的划分。结果表明,沉积相为辫状河三角洲,微相主要发育... 针对三台油田侏罗系头屯河组一段优质储层划分尚未明确等问题,依托岩心、薄片、测井、粒度分析等资料,采用沉积、成岩和裂缝发育特征耦合的方法来表征岩石物理相,实现了对优质储层的划分。结果表明,沉积相为辫状河三角洲,微相主要发育分流河道、辫流坝、水下分流河道及前三角洲泥4种微相;识别出3种建设性成岩相(孔隙型胶结成岩相、绿泥石衬边弱溶蚀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和2种破坏性成岩相(杂基充填成岩相和压嵌型致密成岩相);可见颗粒压碎裂缝,整体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小。遵循“相叠合”原则划分岩石物理相并预测优质储层分布:PF1对应Ⅰ类储层,物性最好,主要集中在台6—北10井区,建议在此布井;PF2对应Ⅱ类储层,物性较好,多分布在台60、北49、北83井周围,可作为下一步勘探区块;PF3对应Ⅲ类储层,储层物性一般,含砂率低,不宜考虑;PF4对应Ⅳ类储层,物性最差,为非储层。通过耦合沉积、成岩和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优质储层预测,可为具有相同类型的储层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 沉积微 成岩 裂缝 头屯河组 三台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质谱法同时检测尿液和血液中51种吲唑类合成大麻素
6
作者 罗轩 张珺 +4 位作者 朱定姬 黄克建 杨宁 刘晓锋 罗秋莲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6,共13页
合成大麻素(SCs)是数量最多的一类新精神活性物质(NPS)。我国于2021年7月起对SCs实行了整类列管。然后,经过结构修饰后产生的新型SCs仍然层出不穷,给法庭科学实验室检测分析带来巨大挑战。因此,亟需构建高效、绿色和自动化的分析检测方... 合成大麻素(SCs)是数量最多的一类新精神活性物质(NPS)。我国于2021年7月起对SCs实行了整类列管。然后,经过结构修饰后产生的新型SCs仍然层出不穷,给法庭科学实验室检测分析带来巨大挑战。因此,亟需构建高效、绿色和自动化的分析检测方法为真实案件样品的准确筛查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吲唑类SCs因药效更强,自2013年后数量急剧增加,是SCs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亚类,也是法庭科学实验室检测分析SCs的主要类别。本文开发了在线固相萃取前处理技术结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质谱(online SPE/LC-LIT-MS)从人体尿液和血液中检测51种吲唑类SCs的分析方法。将加入了51种吲唑类SCs混合标准溶液和内标溶液的人血液或尿液试样经乙腈沉淀蛋白后,用含0.1%甲酸的10 mmol/L醋酸铵溶液(pH=4.8)稀释,过滤后直接进样;以含0.1%甲酸(v/v)的乙腈-含0.1%甲酸的10 mmol/L醋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分析。在全扫描模式下,选择目标分析物的分子离子([M+H]^(+))和保留时间监测其二级离子,共实现了51种吲唑类SCs的定量分析;结合色谱和多级质谱数据也实现了的定性筛查(包括5组同分异构体)。各分析物检出限为0.02~1 ng/mL,定量限为0.04~4 ng/mL(尿液)和0.1~4 ng/mL(血液)。采用线性拟合时(权重因子1/x),各分析物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同时在定量限、低、中、高4个水平下考察了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回收率为83.47%~116.95%,精密度为0.58%~13.79%。本文方法通过阀切换在动态模式下实现样品的提取、富集和分析,不仅操作简单,还实现了样品的自动化和高通量分析;同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更宽的适用范围,为实际案件中SCs的快速筛查和定量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大麻素 吲唑类 尿液 血液 在线固萃取 色谱-线性离子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手性拆分和测定水产品中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对映体
7
作者 王旭峰 王强 +5 位作者 侯超苹 杨金兰 黎智广 张英侠 李惠青 黄珂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9-485,共7页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手性拆分和测定水产品中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对映体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2次,40℃条件下氮气浓缩至近干,残渣加入2 mL 50%乙腈-水溶液溶解,采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LC-MS/MS测定。使用Enanti...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手性拆分和测定水产品中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对映体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2次,40℃条件下氮气浓缩至近干,残渣加入2 mL 50%乙腈-水溶液溶解,采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LC-MS/MS测定。使用EnantioPAK■Y1-R(5μm,150 mm×4.6 mm)手性色谱柱,乙腈和0.1%甲酸-5 mmol/L乙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采用等度洗脱方式实现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手性对映体的拆分。目标对映体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内标法测定。目标对映体在0.5~5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不低于0.9990。水产品中对映体的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2μg/kg和0.5μg/kg。在5种空白基质中添加低、中、高浓度水平的目标对映体,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6%~107%,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6%~9.2%。该方法灵敏可靠、适用性强,可用于不同水产品中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对映体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串联质谱法 对映体 手性拆分 分散固萃取 水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K^(+),Ca^(2+)∥Cl^(-)-H_(2)O四元体系298.2 K固液相平衡研究
8
作者 于旭东 黎静 +2 位作者 任思颖 罗军 曾英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5,42,共7页
四川盆地深藏卤水蕴含丰富的锂、钾资源,极具开发利用价值,但共存离子作用关系复杂。为获取深藏卤水中锂钾钙共存氯化物体系在298.2 K时各盐的结晶规律,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开展了四元体系Li^(+),K^(+),Ca^(2+)∥Cl^(-)-H_(2)O 298.2 K... 四川盆地深藏卤水蕴含丰富的锂、钾资源,极具开发利用价值,但共存离子作用关系复杂。为获取深藏卤水中锂钾钙共存氯化物体系在298.2 K时各盐的结晶规律,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开展了四元体系Li^(+),K^(+),Ca^(2+)∥Cl^(-)-H_(2)O 298.2 K固液相平衡研究,测定了溶解度、平衡液相密度,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法分析了平衡固相组成,并绘制了相应的相图。结果表明:298.2 K时,该四元体系有锂钙复盐(LiCl·CaCl_(2)·5H_(2)O)生成,为复杂四元体系;氯化钙结晶形式受共存氯化锂的影响同时存在CaCl_(2)·6H_(2)O和CaCl_(2)·4H_(2)O。对应的固液平衡相图由3个四元共饱点(E_(1)和E_(2)为不相称共饱点、E_(3)为相称共饱点)、7条单变量曲线和5个结晶区组成(结晶区面积由大到小为KCl、LiCl·H_(2)O、CaCl_(2)·4H_(2)O、LiCl·CaCl_(2)·5H_(2)O、CaCl_(2)·6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 溶解度 深藏卤水 复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氨-成品油混合体系相平衡及减压相变规律研究
9
作者 黄鑫 李逸龙 +5 位作者 李卫东 施鸿翔 尹鹏博 李臻超 滕霖 江莉龙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0,F0001,共11页
氨作为高效的储氢载体,具有替代化石燃料能源的巨大潜力。利用成品油管道增输液氨,可充分利用管道运能,节约输送成本。液氨-成品油混合体系的相平衡问题对于管输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减压过程会引起更为复杂的相变问题。针对液氨-成品... 氨作为高效的储氢载体,具有替代化石燃料能源的巨大潜力。利用成品油管道增输液氨,可充分利用管道运能,节约输送成本。液氨-成品油混合体系的相平衡问题对于管输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减压过程会引起更为复杂的相变问题。针对液氨-成品油混合体系进行实验研究,初步阐述了氨/油(体积比)和含水率对液氨-成品油混合体系相平衡和减压相变的影响规律,得到了液氨-成品油混合体系的相平衡压力,揭示了液氨-成品油混合体系减压过程的相变现象。研究发现,在0~30℃,氨-油混合体系的平衡蒸气压小于两种纯组分的饱和蒸气压,而在−2~0℃大于纯液氨的饱和蒸气压,并在氨/油(体积比)为70∶30时达到最大值。同时水分的存在会降低氨-油混合体系的平衡蒸气压。氨-油无水混合体系在减压过程中会产生气泡,压力越低气泡增多,发泡行为越剧烈。含水液氨-成品油混合体系在减压过程中会产生液滴群,并慢慢变大且聚并,在减压结束后聚并形成大液滴留在底部。上述研究成果对成品油管道增输液氨技术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氨 成品油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自动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生活饮用水中4种氯酚
10
作者 江阳 李九龙 +5 位作者 袁悦 曹凤梅 李虹霖 雍莉 冯子男 李永新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9,共9页
建立了全自动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法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2-氯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了萃取纤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加盐量、加酸量、消毒剂余量等对萃... 建立了全自动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法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2-氯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了萃取纤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加盐量、加酸量、消毒剂余量等对萃取效果的影响.优化后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为:取10 mL水样于20 mL顶空瓶中,加入3.6 g NaCl、0.1 mL 1 mol·L^(−1)盐酸溶液,使用65μm DVB/PDMS纤维头,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60 min,振摇速率450 r·min^(−1),解吸时间5 min,解吸温度280℃.4种氯酚浓度-响应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4,方法检出限为0.015—0.060μg·L^(−1),方法定量限为0.050—0.20μg·L^(−1),平均回收率为90.4%—115%,相对标准偏差为0.47%—6.91%.该方法具有准确、便捷、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多种氯酚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微萃取 色谱质谱联用 氯酚 生活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换相面积理论的混合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连续换相失败抑制策略
11
作者 张香松 王长江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9-270,共12页
为解决混合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传统直流连续换相失败导致的电压跌落和功率中断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混合多馈入系统的连续换相失败抑制策略。首先,基于换相面积理论分析了传统直流的换相失败机理;然后,采用变斜率函数设计了一种动态非... 为解决混合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传统直流连续换相失败导致的电压跌落和功率中断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混合多馈入系统的连续换相失败抑制策略。首先,基于换相面积理论分析了传统直流的换相失败机理;然后,采用变斜率函数设计了一种动态非线性低压限流控制器(Voltage dependent current order limiter,VDCOL),灵活调控VDCOL曲线斜率来限制直流电流的增长速率,减小换相需求面积;同时,根据直流电流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无功输出量之间映射关系,设计了一种考虑无功容量约束的MMC快速无功控制器,实时调整MMC逆变器发出的无功来提升换相电压,增大换相供给面积,进而构建出一种基于换相面积理论的混合多馈入系统连续换相失败抑制策略;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仿真系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有效提升传统直流抵御连续换相失败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 连续换失败 面积 直流电流 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陵園相”再釋--兼論抑陶銅印
12
作者 孔品屏 《书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1,F0002,I0001-I0010,I0011,I0012,F0003,F0004,196,共25页
舊釋秦“咸陵園相”朱文铜印,因印面文字部分殘損,釋文尚無定論。筆者通過觀察實物印面殘存文字綫條状態,再釋印文爲“咸麥園眜(相/租)”;同时結合此印形制與秦國印制,综合考量它的性質,并提出此印主要施用于陶的功能指向。并以此印特... 舊釋秦“咸陵園相”朱文铜印,因印面文字部分殘損,釋文尚無定論。筆者通過觀察實物印面殘存文字綫條状態,再釋印文爲“咸麥園眜(相/租)”;同时結合此印形制與秦國印制,综合考量它的性質,并提出此印主要施用于陶的功能指向。并以此印特徵切入,當試析分出部分抑陶銅印實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陵園 咸麥園眜(/租) 抑陶 銅印 上海博物館
原文传递
通过式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沉积物中草铵膦、草甘膦及其代谢物
13
作者 杨霄 谢仲桂 +3 位作者 李小玲 索纹纹 陈相艺 万译文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3,共9页
建立了通过式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沉积物中草铵膦、草甘膦及其6种代谢物(3-甲基磷酸亚基丙酸、N-乙酰草铵膦、氨甲基膦酸、N-乙酰氨甲基膦酸、N-乙酰草甘膦、N-甲基草甘膦)的方法。样品采用4%(体积分数)氨水溶液提取... 建立了通过式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沉积物中草铵膦、草甘膦及其6种代谢物(3-甲基磷酸亚基丙酸、N-乙酰草铵膦、氨甲基膦酸、N-乙酰氨甲基膦酸、N-乙酰草甘膦、N-甲基草甘膦)的方法。样品采用4%(体积分数)氨水溶液提取,提取液经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过0.22μm聚醚砜滤膜后供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目标化合物使用Metrosep A Supp 5阴离子色谱柱(150 mm×4.0 mm,5μm)分离,以水和200 mmol/L碳酸氢铵溶液(含0.05%(v/v)氨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测定,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草铵膦、草甘膦及其代谢物在15 min内即可完成色谱分离,色谱峰形良好,响应值高,目标化合物在2.0~2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草铵膦、3-甲基磷酸亚基丙酸、N-乙酰草铵膦、N-乙酰氨甲基膦酸、N-乙酰草甘膦、N-甲基草甘膦的检出限为5μg/kg,定量限为20μg/kg;草甘膦、氨甲基膦酸的检出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30μg/kg。以空白沉积物为基质样品,在3个加标水平(定量限、5倍定量限和10倍定量限)下,低有机质含量的沉积物中目标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8.5%~107%,相对标准偏差为1.32%~14.7%(n=6);高有机质含量的沉积物中目标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6.4%~113%,相对标准偏差为2.60%~11.2%(n=6)。采用本方法对池塘、湖泊、水库、河流等不同类型的沉积物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湖泊、水库、河流沉积物样品中未检出草铵膦、草甘膦及其代谢物,1个池塘沉积物样品中检出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检出含量分别为31.7μg/kg和52.3μg/kg。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绿色环保、准确度和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势,适用于沉积物中草铵膦、草甘膦及其代谢物的快速检测,为研究其在沉积物中的残留特征和环境行为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色谱-串联质谱 通过式固萃取 草铵膦 草甘膦 代谢物 沉积物 非衍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相对渗透率模型
14
作者 崔传智 隋迎飞 +2 位作者 王一单 吴忠维 李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5,共8页
注水开发后期,含水率急剧升高导致水驱油藏开发效果变差,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的非均匀分布、增黏等行为能够使占据大孔道流动空间的水相流动能力降低,缓解低效、无效水循环。目前,关于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研究主要以室内实验模拟为主... 注水开发后期,含水率急剧升高导致水驱油藏开发效果变差,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的非均匀分布、增黏等行为能够使占据大孔道流动空间的水相流动能力降低,缓解低效、无效水循环。目前,关于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研究主要以室内实验模拟为主,分析聚合物颗粒运移规律;而描述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过程中油水流动规律及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研究较少。首先,分析聚合物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非均匀分布现象,引入生物流体力学中红细胞树状叉体积分数分布理论,建立考虑聚合物颗粒相分离机制影响的体系黏度表征方法;其次,基于分形理论与渗流理论,建立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相对渗透率模型,通过与室内岩心驱替实验结果对比发现,验证模型准确性,并分析各因素对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相对渗透率影响。该研究对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开发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黏度表征 分形理论 渗曲线 聚合物颗粒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码调相连续波雷达微弱机动目标高精度参数估计方法
15
作者 崔嵬 邢天乐 +1 位作者 金小萍 吴爽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2,共12页
伪码调相连续波雷达具有探测距离远、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是天基雷达空间目标探测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高速伪码调相连续波雷达对远距、机动目标的高精度参数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跟踪环路的机动目标参数高精度估计算法... 伪码调相连续波雷达具有探测距离远、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是天基雷达空间目标探测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高速伪码调相连续波雷达对远距、机动目标的高精度参数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跟踪环路的机动目标参数高精度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获得载波多普勒频率初始值和多普勒频率变化率的估计,并构造对数据跳变不敏感的相干载波提取环路,实现对伪码调相信号中载波参数的鲁棒提取与精确跟踪,从而得到高精度的相对速度估计结果;之后,利用载波多普勒频率估计结果“修正”本地发射伪码,消除伪码相位偏移。在通过相关处理得到伪码相位初始估计后,构造载波辅助相干伪码跟踪环路,实现对伪码相位的精确跟踪,从而获得高精度的相对距离估计结果。所提算法利用参数跟踪环路实时动态匹配的优点,解决了机动目标回波信号伪码相位偏移和多普勒扩展引入的积累效能降低和检测性能恶化问题,有效提高了机动目标参数估计精度。与部分相关-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广义拉登傅里叶变换方法、迭代相邻相关运算方法相比,所提算法将机动目标多维参数搜索与匹配问题转化为两次一维参数精确提取问题,在获得机动目标相对距离、相对速度高精度估计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算法的运算量,为航天器空间平台资源强约束下实现自主探测感知提供了一种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码调连续波雷达 机动目标 干载波提取 伪码跟踪 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存条件对陆相中高熟页岩油富集与流动性保持的作用
16
作者 赵文智 刘伟 +9 位作者 卞从胜 刘显阳 蒲秀刚 陆加敏 李永新 李军辉 刘诗局 关铭 付秀丽 董劲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陆相页岩烃源岩层系内部滞留烃数量与品质的控制因素除生烃母质类型、丰度、热成熟度与页岩储层储集空间外,烃源岩保存条件作为关键影响因素,在现阶段关注较少;针对该科学问题,以实例解剖为出发点,探讨保存条件在页岩油可动烃富集中的... 陆相页岩烃源岩层系内部滞留烃数量与品质的控制因素除生烃母质类型、丰度、热成熟度与页岩储层储集空间外,烃源岩保存条件作为关键影响因素,在现阶段关注较少;针对该科学问题,以实例解剖为出发点,探讨保存条件在页岩油可动烃富集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良好的保存条件主要有3方面的关键作用:①确保足够多的轻烃(C_(1)—C_(13))、中组分烃(C_(14)—C_(25))和小分子芳香烃(含1~2个苯环)留在地层中以增加页岩油流动性和流动量;②确保地层具有较高的能量场(异常高压),以推动页岩油最大量流出;③确保滞留烃保持多组分烃(轻烃、中质烃、重烃和含杂原子化合物)混相流动条件,使重烃(ΣC_(25+))和重质组分(非烃和沥青质)有最佳流动度和最大流动量。经实例解剖证实,凡经济可采性较好的陆相页岩油除有机质类型、丰度与热成熟度及储集空间等有利条件外,页岩层系保存条件好,是页岩油经济成藏的关键因素,应纳入页岩油富集区/段评价标准,成为有利勘探靶体选择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熟页岩油 可动烃富集 保存条件 地层能量场 烃组分混 滞留烃流动度 松辽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准噶尔盆地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芜菁冻干片挥发性成分
17
作者 岳丽 张英仙 +4 位作者 祖力皮牙·买买提 王佳敏 毛红艳 于明 热依拉木·海力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10,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顶空-气相色谱...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对紫色、黄色和白色3种芜菁冻干片的VOCs进行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等化学计量法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HS-SPME-GC-MS共解析出96种VOCs,包括醛类、醇类、酮类、含硫化合物、酯类、酸类等化合物,其中含硫化合物和酯类为芜菁冻干片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种类;HS-GC-IMS共解析出94种VOCs,包括醛类、酯类、酮类及含硫化合物等挥发性成分。HS-SPME-GC-MS和HS-GC-IMS检出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共有VOCs有15种,二者结果互为补充,结合使用可以较全面系统地表征芜菁冻干片的挥发性成分。PCA和PLS-DA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够有效区分3种芜菁冻干片。通过变量投影重要度分别筛选了59种和23种差异VOCs,该结果可为芜菁冻干片VOCs的差异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冻干片 挥发性有机物 顶空-固微萃取-气色谱-质谱 顶空-气色谱-离子迁移谱 变量投影重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饮水中7种异味物质
18
作者 雷凯 任武洁 +1 位作者 王芳 王建国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40-245,共6页
目的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测定饮水中包括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IPMB)、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IBMB)、二... 目的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测定饮水中包括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IPMB)、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IBMB)、二甲基异莰醇(2-MIB)、2,4,6-三氯苯甲醚(2,4,6-TCA)、2,3,6-三氯苯甲醚(2,3,6-TCA)、土臭素(GSM)和2,3,4-三氯苯甲醚(2,3,4-TCA)在内7种异味物质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通过优化含盐量、萃取温度和时间、解析时间和温度、气相条件和质谱条件,实现饮水中上述7种异味物质的分析。结果7种异味物质的线性范围为0.50~100 ng/L,相关系数(R^(2))在0.9971~0.9990之间,检出限(limits of detection,LOD)和定量限(limits of quantitation,LOQ)范围分别为0.04~0.15 ng/L和0.14~0.50 ng/L,三个浓度水平(1.00、10.0和50.0 ng/L)加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0%~119%、103%~116%和92.3%~107%,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6.58%~14.1%、3.87%~9.01%和1.86%~8.9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可用于饮水中7种异味物质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微萃取(HS-SPME) 色谱串联质谱(GC-MS/MS) 异味物质 饮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淡水鱼中23种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
19
作者 杨雪丽 王猛 +3 位作者 杨亚磊 罗文涛 田家磊 李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3期265-275,共11页
目的建立一种有机溶剂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同时测定淡水鱼中全氟烷基羧酸、全氟烷基磺酸及多氟调聚磺酸3类23种全氟及多... 目的建立一种有机溶剂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同时测定淡水鱼中全氟烷基羧酸、全氟烷基磺酸及多氟调聚磺酸3类23种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inated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的分析方法。方法优化了色谱分离条件、质谱检测参数,并考察了提取溶剂及固相萃取柱填料对样品加标回收率和净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样品前处理及仪器条件。淡水鱼样品经2%甲酸/乙腈提取后,采用去磷脂PPR Pro小柱净化,以5 mmol/L甲酸铵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通过C_(18)反相色谱柱分离目标物;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以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检测,稳定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23种PFASs目标物在0.5∼10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80),检出限为0.030~0.170μg/kg,定量限为0.100~0.567μg/kg,方法回收率为72.9%~111.0%,相对标准偏差为3.0%~17.5%(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强,精密度好,适用于淡水鱼中23种全氟烷基羧酸、全氟烷基磺酸及多氟调聚磺酸的快速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色谱-串联质谱法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 淡水鱼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介质-原油热辅助混相实验
20
作者 席长丰 赵芳 +3 位作者 王伯军 刘彤 齐宗耀 刘鹏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7-1354,共8页
利用“界面消失法”开展高温高压可视化PVT(压力-容积-温度)筒实验,研究不同气介质-原油热混相规律。实验表明:恒压升温过程中CO_(2)-原油混相存在两个混相温度域,实验压力为15 MPa时,温度低于140℃,混相带呈液相特征,温度对混相过程起... 利用“界面消失法”开展高温高压可视化PVT(压力-容积-温度)筒实验,研究不同气介质-原油热混相规律。实验表明:恒压升温过程中CO_(2)-原油混相存在两个混相温度域,实验压力为15 MPa时,温度低于140℃,混相带呈液相特征,温度对混相过程起抑制作用;温度高于230℃,混相带趋向气相特征,提高温度有利于形成混相。恒压条件下,温度足够高时,烟道气、N_(2)与原油可以实现混相;温度较低时,CO_(2)促混效果明显,混相温度以N_(2)最高,烟道气居中,CO_(2)最低;温度较高时,CO_(2)促混效果逐渐下降,N_(2)、烟道气与原油混相温度值逐渐接近,混相过程以原油轻组分蒸馏挥发混相为主,相平衡时气相中存在大量轻烃组分,混相带呈气相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混 规律 PVT实验 蒸馏 最小混压力 最小混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