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双重超声造影在结直肠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邓东丽 吴文芳 +5 位作者 鲁媛媛 李沁园 袁倩 刘尔球 李宙 徐晓红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7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大肠双重超声造影在结直肠病变诊断及结直肠癌TN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2月于某院收治的大肠双重超声造影结果阳性的4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大肠双重超声造影诊断结... 目的:探讨大肠双重超声造影在结直肠病变诊断及结直肠癌TN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2月于某院收治的大肠双重超声造影结果阳性的4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大肠双重超声造影诊断结直肠病变及结直肠癌TN分期的分布情况,分析大肠双重超声造影诊断结直肠癌TN分期的临床诊断效能,并应用1VSRest策略绘制T、N分期模型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采用SAS 9.4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的479例患者中,病理诊断和超声诊断一致例数为462例,符合率为96.5%;结直肠癌427例,占比89.1%。在结直肠癌T1、T2、T3、T4a、T4b分期中,大肠双重超声造影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6%、82%、63%、79%、97%,准确率的微平均值为83%。在结直肠癌N0、N1、N2分期中,大肠双重超声造影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2%、68%、80%,准确率的微平均值为70%。T分期模型诊断结直肠癌的AUC微平均值为0.92,宏平均值为0.84;N分期模型诊断结直肠癌的AUC微平均值为0.88,宏平均值为0.85。结论:大肠双重超声造影是诊断结直肠病变的有效方法,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TN分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双重超声造影 直肠病变 直肠 TN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牙线牵引技术在辅助结直肠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教学中的作用
2
作者 孙亚梅 张杰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2期1872-1874,共3页
目的探讨体内牙线牵引技术在辅助结直肠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4年4月1日至7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因结直肠病变行ESD治疗的27例患者。本期共有4名初级ESD内镜医师参与ESD操作的教... 目的探讨体内牙线牵引技术在辅助结直肠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4年4月1日至7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因结直肠病变行ESD治疗的27例患者。本期共有4名初级ESD内镜医师参与ESD操作的教学培训,所有ESD操作由熟练ESD内镜操作的医师指导、初级内镜医师操作,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结果入选的27例进行结直肠病变ESD治疗的患者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61±9)岁。病变部位包括回盲部病变1例、升结肠病变3例、横结肠病变3例、降结肠病变4例、乙状结肠病变5例、直肠病变11例。病理类型包括低级别管状腺瘤13例、低级别绒毛管状腺瘤5例、锯齿状腺瘤3例、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整块切除率和完整切除率均为100%。4名初级ESD内镜医师均迅速地掌握了ESD操作技术,安全有效。结论对于初级内镜医师,应用体内牙线牵引技术辅助结直肠病变ESD操作,有助于其迅速掌握ESD,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病变 牙线牵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增强内窥镜在结直肠病变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丁亚利 陈日寿 曾今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06-3012,共7页
图像增强内窥镜(IEE)是一种内窥镜成像技术,可用于改善胃肠道病变的黏膜表面形态和微血管系统特征的可视化,在实时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技术可以进行实时光学诊断,例如窄带成像(NBI)、宾得内窥镜(i-SCAN)、柔性... 图像增强内窥镜(IEE)是一种内窥镜成像技术,可用于改善胃肠道病变的黏膜表面形态和微血管系统特征的可视化,在实时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技术可以进行实时光学诊断,例如窄带成像(NBI)、宾得内窥镜(i-SCAN)、柔性光谱成像色彩增强(FICE)、蓝色激光成像(BLI)和联动彩色成像(LCI)等。该文就IEE在结直肠病变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检测结直肠病变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增强内窥镜 直肠病变 基于染料的色素内窥镜 基于设备的虚拟色素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病变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4
作者 杨宝通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24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前肠镜检查主要通过医师肉眼观察判断,导致对病变处存在误诊、漏诊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5s的改进算法。首先,使用Silu替换Relu,加入了结构重参数化思想对RepVGG网络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后的RepVGG网络替代CSPDarknet5... 目前肠镜检查主要通过医师肉眼观察判断,导致对病变处存在误诊、漏诊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5s的改进算法。首先,使用Silu替换Relu,加入了结构重参数化思想对RepVGG网络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后的RepVGG网络替代CSPDarknet53作为算法的Backbone,有效地抑制了梯度消失现象,加快了模型推理速度;最后,为提升对小目标的灵敏度,将YOLOv5s的Head阶段进行改进,将其增加为四路检测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可以有效地协助医师及时判断病情和病灶抓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直肠病变 YOLOv5s Silu RepVG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在鉴别结直肠病变中的作用及其学习曲线 被引量:8
5
作者 杨上文 戴木根 +3 位作者 练庆武 周桃梅 叶斌 何伟莉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2-58,共7页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诊断结直肠病变中的作用。明确NBI在实际操作中的学习曲线,为开展该技术的临床医师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该院内镜中心4位医师行NBI结合放大内镜检查并发现结直肠病变的289例患...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诊断结直肠病变中的作用。明确NBI在实际操作中的学习曲线,为开展该技术的临床医师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该院内镜中心4位医师行NBI结合放大内镜检查并发现结直肠病变的289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变经活检、内镜下治疗或手术后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与佐野分型对照。根据NBI结合放大内镜分为3组,这3组包括可以通过内镜治疗(目标病变)的病变和不能通过内镜治疗(非目标病变)的病变。每位医师检查的目标或非目标病变均达到15例为1组。通过评估4名医师对每组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绘制NBI结合放大内镜检查技术的相关学习曲线。结果在289例患者的结肠镜检查中共发现372处病变,NBI结合放大内镜使用佐野分型在鉴别肿瘤和非肿瘤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5.1%、敏感性为98.0%、特异性为92.0%。对于目标及非目标病变的诊断准确率第2组相比第1组均有明显提高[分别为81.7%vs 95.1%(P=0.010)和71.7%vs 93.4%(P=0.000)];第2组与第3组病变之间的诊断准确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4及P=0.117)。结论 NBI结合放大内镜是诊断结直肠病变的有效工具。对于无NBI经验的医师在完成较短的训练计划和一定(对目标及非目标病变各15例)的临床实践后基本掌握其诊断方法,并获得有效、稳定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病变 内镜 诊断 窄带成像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放大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结合NICE分型在诊断结直肠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沈煜枫 戴军 +1 位作者 李晓波 戈之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研究非放大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结合NBI诊断结直肠病变的国际分型(NBI International Colorectal Endoscopic Criteria,NICE分型)诊断结直肠病变的价值,及临床使用"不切除"和"切除-丢... 目的·研究非放大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结合NBI诊断结直肠病变的国际分型(NBI International Colorectal Endoscopic Criteria,NICE分型)诊断结直肠病变的价值,及临床使用"不切除"和"切除-丢弃"策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12月因各种原因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并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病变的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由指定的2名医师中的任意一位利用NBI结合非放大内镜完成检查,并使用NICE分型诊断结直肠病变,同时记录每个病变医师诊断的确信度。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医师诊断的准确率和确信率,以及该诊断方法鉴别肿瘤及非肿瘤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最后分析临床使用"不切除"和"切除-丢弃"策略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可节省开支。结果·共入组636例患者,发现病变764处。使用NICE分型诊断病变的总体准确率为84.95%,诊断确信率为81.68%;鉴别浅表肿瘤及非肿瘤病变的敏感度为91.77%,特异度为67.68%,阳性预测值为88.69%,阴性预测值为74.86%。对于高诊断确信度的结直肠微小病变(最大直径≤5 mm),诊断准确率为94.98%;对于高诊断确信度的直乙结肠微小病变(最大直径≤5 mm),阴性预测值为96.25%。上述2种高诊断确信度的微小病变分别达到使用"切除-丢弃"和"不切除"策略的要求,共可节省医疗费用165 490元,"切除-丢弃"策略的肿瘤病变漏诊率为0,而"不切除"策略的漏诊率为3.75%。结论·非放大内镜下NBI结合NICE分型可以较好地鉴别结直肠肿瘤和非肿瘤病变,对于高诊断确信度的结直肠微小病变及直乙结肠微小病变可能分别达到使用"切除-丢弃"和"不切除"策略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结肠镜 直肠病变 窄带成像 "切除-丢弃"策略 "不切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带成像国际结直肠内镜分型在结直肠病变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杨雪 刘培曦 +2 位作者 肖迅 王璞 李娟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评价非放大内镜下窄带成像(NBI)国际结直肠内镜分型(NICE)实时预判结直肠病变性质并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对结直肠隆起或扁平隆起性的黏膜病变采用NICE分型进行实时预判分类和处置建议,依据活检、内镜或外科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评价NIC... 目的评价非放大内镜下窄带成像(NBI)国际结直肠内镜分型(NICE)实时预判结直肠病变性质并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对结直肠隆起或扁平隆起性的黏膜病变采用NICE分型进行实时预判分类和处置建议,依据活检、内镜或外科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评价NICE分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进行观察一致性检验。结果共计241例患者307处病变被纳入分析。其中非肿瘤性病变12.07%、腺瘤性病变82.07%、癌5.86%,病变直径0.1~6.0 cm。NICE分型预判肿瘤性及非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04%、89.19%、96.09%、98.50%和80.49%。一致性检验,判断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的Kappa值为0.795,判断黏膜下深层病变和黏膜下浅层以上病变的Kappa值为0.875,总的Kappa值为0.814。结论 NICE分型能较准确地实时预判结直肠病变的性质并指导治疗,有利于推广仅将肿瘤性病变纳入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的适度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E分型 窄带成像 直肠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病变患者的肠镜活检及联合检测血清CEA、CA19-9、CA72-4 被引量:4
8
作者 邱雁 李江 +1 位作者 王文卿 邱梁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95-796,共2页
目的探讨用肠镜活检技术分析结直肠病变患者的病理参数及与血清CEA、CA19-9、CA72-4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经肠镜活检及病理切片诊断的结直肠病变患者122例,同时检测其血清CEA、CA19-9、CA72-4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 目的探讨用肠镜活检技术分析结直肠病变患者的病理参数及与血清CEA、CA19-9、CA72-4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经肠镜活检及病理切片诊断的结直肠病变患者122例,同时检测其血清CEA、CA19-9、CA72-4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肠镜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组、无蒂组、最大径>30 mm组及浸润性癌组血清CEA、CA19-9和CA72-4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组、有蒂组、最大径≤30 mm组和腺瘤伴上皮内瘤变组(P均<0.05);血清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诊断浸润性癌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P均<0.05)。结论肠镜活检技术结合血清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有助于浸润性癌的术前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瘤变 浸润性癌 肿瘤标志物 直肠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直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戴勇 廖爱军 曾斌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超声内镜(EUS)在直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的直肠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内镜下微创切除或者外科手术切除后的标本病理诊断为最终的诊断结果,统计超声内镜在直肠疾病中的诊... 目的探讨和评价超声内镜(EUS)在直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的直肠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内镜下微创切除或者外科手术切除后的标本病理诊断为最终的诊断结果,统计超声内镜在直肠疾病中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内镜对直肠病变的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1.6%(110/120),其中对直肠平滑肌瘤、直肠癌和直肠息肉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分别是100%(2/2)、96.0%(48/50)和95.8%(46/48),对直肠类癌、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直肠炎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相对较低,分别为75.0%(6/8)、50.0%(1/2)和70.0%(7/10)。超声内镜对直肠癌T分期的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1.2%(39/48)。结论超声内镜对直肠病变的诊断及直肠肿瘤的T分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直肠病变 诊断符合率 肿瘤临床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累及肛门齿状线直肠病变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振 刘娟 +2 位作者 冀明 李鹏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累及肛门齿状线的直肠病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5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ESD治疗的累及肛门齿状线的直肠病变患者3...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累及肛门齿状线的直肠病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5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ESD治疗的累及肛门齿状线的直肠病变患者30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形态及病变大小等基线数据。通过分析操作时间、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及随访情况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30例病变的平均操作时间为(89.83±49.55)min,整块切除率为93.0%(28/30),完全切除率为90%(27/30)。术后病理结果:腺瘤23例(其中低级别腺瘤7例,高级别腺瘤16例),黏膜内癌6例,黏膜下腺癌1例(SM2期)。并发症:术中出现穿孔3例,术后出血4例,均予结肠镜下治疗好转。30例患者平均随访(3.33±1.44)年,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肠腔狭窄及排便困难等并发症。结论应用ESD治疗累及齿状线的直肠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病变 齿状线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窄波成像技术诊断结直肠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姚艳芳 汤绍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8-660,共3页
关键词 直肠病变 成像技术 技术诊断 临床应用 内镜 血管形态 血红蛋白 滤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镜检查直肠病变漏诊12例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屈统红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88-88,90,共2页
目的 :分析纤维肠镜检查中有直肠病变漏诊的原因。方法 :对 12例已做纤维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肛门指诊 ,直肠镜检查发现病变 ,经病理检查确诊 ,从而发现漏诊。结果 :12例漏诊患者中直肠癌 2例 ,直肠腺瘤 5例 ,直肠炎性息肉 2例 ,直肠炎 ... 目的 :分析纤维肠镜检查中有直肠病变漏诊的原因。方法 :对 12例已做纤维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肛门指诊 ,直肠镜检查发现病变 ,经病理检查确诊 ,从而发现漏诊。结果 :12例漏诊患者中直肠癌 2例 ,直肠腺瘤 5例 ,直肠炎性息肉 2例 ,直肠炎 3例。结论 :通过对 12例直肠病变漏诊分析 ,要求检查者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加强工作责任心 ,提高技术水平 ,注意医患良好合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结肠镜 直肠病变 漏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上皮下肌成纤维细胞与结直肠病变 被引量:2
13
作者 顾红光 来茂德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42-44,共3页
肌成纤维细胞是成纤维细胞家族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兼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特点,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蛋白等在细胞的运动、增殖、分化、凋亡等方面发挥调节作用,并参与器官发生、组织修复、炎症、免疫、肿瘤... 肌成纤维细胞是成纤维细胞家族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兼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特点,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蛋白等在细胞的运动、增殖、分化、凋亡等方面发挥调节作用,并参与器官发生、组织修复、炎症、免疫、肿瘤的发生等。肠上皮下肌成纤维细胞是肠道主要的肌成纤维细胞,与多种结直肠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密切的关系,此文就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上皮下肌成纤维细胞 结肠直肠病变 肿瘤 上皮-间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查对结直肠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芳 程印蓉 《西部医学》 2014年第1期91-94,9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结直肠病变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结直肠病变患者在常规清洁肠道后,将胃肠助显剂从肛门灌入肠道后应用超声经腹从直肠到回盲部行纵横多方位、多切面、完整连续扫查后再从回盲部到直肠行连续扫查,并记录病变部位...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结直肠病变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结直肠病变患者在常规清洁肠道后,将胃肠助显剂从肛门灌入肠道后应用超声经腹从直肠到回盲部行纵横多方位、多切面、完整连续扫查后再从回盲部到直肠行连续扫查,并记录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以肠镜检查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结果超声检查对结直肠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6.7%。结论将胃肠助显剂从肛门灌入肠道后经腹部超声检查结直肠病变患者诊断准确率高,经济简便,能够与肠镜检查形成互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胃肠助显剂 直肠病变 肠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鉴别结、直肠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范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3期141-142,152,共3页
目的探究64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鉴别结、直肠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0例结、直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检查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以纤维结肠镜对结、直肠癌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 目的探究64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鉴别结、直肠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0例结、直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检查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以纤维结肠镜对结、直肠癌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VE与纤维结肠镜对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及对结、直肠息肉、慢性结、直肠炎及溃疡性结、直肠炎的检出情况。结果90例患者经纤维结肠镜,其中22例患者为结、直肠癌;29例慢性结、直肠炎;20例结、直肠息肉;19例溃疡性结、直肠炎;经CTVE技术检出结、直肠癌21例,占23.33%;结、直肠息肉27例,占30.00%;慢性结、直肠炎19例,占21.11%;溃疡性结、直肠炎10例,占11.11%。其中对溃疡性结、直肠炎的检出率较差,对结、直肠病变的总检出率为85.56%。结论64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鉴别结、直肠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临床上可对该检查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合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特征对结、直肠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仿真内窥镜技术 结、直肠病变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对结直肠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
16
作者 宋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对结直肠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病变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检测、病理学诊断,以病理结果作为金...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对结直肠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病变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检测、病理学诊断,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结直肠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的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分析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对结直肠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病变患者的静脉期40 keVHU值、有效原子序列图像(Zeff)值、碘密度(IC)值、光谱曲线斜率(λHU)值均高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低分化患者的静脉期40 keVHU值、IC值高于中高分化期(P<0.05)。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40 keVHU诊断的阳性(恶性病变)53例,阴性(良性病变)45例;Zeff诊断的阳性52例,阴性46例;IC诊断的阳性50例,阴性48例;λHU诊断的阳性55例,阴性43例;联合诊断的阳性55例,阴性43例;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各定量参数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在结直肠良恶性病变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在不同分化程度患者中的定量参数可能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 直肠病变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老年人结直肠病变中的治疗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34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人结直肠病变中运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结直肠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n=25,年龄≥60岁... 目的:探讨在老年人结直肠病变中运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结直肠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n=25,年龄≥60岁)和对非老年组(n=25,年龄<60岁),所有患者均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远期疗效状况。结果:老年组患者病灶一次性切除率、住院时间与非老年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术中出血、迟发性出血、术后感染、穿孔发生率与非老年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获访患者均未出现病灶残留及疾病复发状况。结论:在老年人结直肠病变中运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直肠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骶尾途径手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病变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广法 李全业 王卫东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1997年第1期11-14,共4页
经骶尾途径手术切除直肠病变后在直视下完成肠吻合术是一种较好的保肛手术。1994年9月至1996年7月共施行此类手术9例,其中直肠癌4例,直肠绒毛状腺瘤3例,直肠平滑肌肉瘤1例,直肠狭窄1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个月至3年,1例直肠癌术后吻合... 经骶尾途径手术切除直肠病变后在直视下完成肠吻合术是一种较好的保肛手术。1994年9月至1996年7月共施行此类手术9例,其中直肠癌4例,直肠绒毛状腺瘤3例,直肠平滑肌肉瘤1例,直肠狭窄1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个月至3年,1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而改行Miles手术,1例术后骶前感染而保守治愈,1例直肠癌术后15个月肿瘤盆腔复发而行乙状结肠造瘘术。2例病人术后诉坐位时会阴部疼痛。所有病例大便控制功能良好,无肛门失禁。结论:该手术作为良性直肠中下段病变的首选手术,对于恶性病变,该手术与开腹手术相结合,是彻底切除肿瘤和低位吻合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病变 肿瘤 直肠癌术 术后 手术治疗 坐位 大便 恶性病变 肛门失禁 会阴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镜检查在筛查健康体检人群中结直肠病变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荣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年第19期2824-2827,共4页
目的 探讨结肠镜检查在筛查健康体检人群中结直肠病变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于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进行健康体检的510名体检者,均接受结肠镜检查,研究体检者性别、年龄等分布情况,此外还包括各种结直肠疾病... 目的 探讨结肠镜检查在筛查健康体检人群中结直肠病变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于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进行健康体检的510名体检者,均接受结肠镜检查,研究体检者性别、年龄等分布情况,此外还包括各种结直肠疾病的患病率和病变部位等分布情况.结果 经过结肠镜检查后,无明显异常人数310例(60.78%),结直肠息肉80例(15.69%),进展期息肉16例(3.14%),腺瘤85例(16.67%),直肠癌2例(0.39%),结直肠炎症17例(3.33%).发病部位远端结肠有58例(60.42%),明显高于近端结肠22例(22.92%)和近端+远端结肠16例(1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病变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60岁人群该病发生率(65.57%)明显高于50~60岁人群(50.00%)、40~50岁人群(20.89%)和〈 40岁的人群(1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健康体检人群通过结肠镜检查来筛查结直肠病变,可提高疾病检出率,延长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为城市居民开展恶性肿瘤的二级预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 筛查 健康体检 直肠病变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激光成像在早期结直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刘月霞 杨开余 +2 位作者 龚明素 李瑞秋 陈秀婵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1154-1155,共2页
目的:分析蓝激光成像在早期结直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6例113处病变接受结直肠息肉内镜下治疗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同时接受蓝激光成像检查。患者接受染色放大内镜和BLI检查后接受息肉内镜下治疗,并将病理组织送检。分析蓝激... 目的:分析蓝激光成像在早期结直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6例113处病变接受结直肠息肉内镜下治疗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同时接受蓝激光成像检查。患者接受染色放大内镜和BLI检查后接受息肉内镜下治疗,并将病理组织送检。分析蓝激光成像在早期结直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检验结果证实,结直肠恶性病变者13例,良性病变者100例。良性病变者中,增生性病变75例,炎性病变25例。恶性病变者中,管状腺瘤2例,绒毛状腺瘤2例,绒毛管状腺瘤4例,锯齿状腺瘤5例。和染色放大内镜相比,BLI内镜诊断早期结直肠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一致性略高,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激光成像在早期结直肠病变中有较高诊断价值,特异性、敏感性强,有着良好的诊断一致性,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激光成像 早期结直肠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