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1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桡动脉应用一根指引导管完成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研究
1
作者 耿涛 宋志远 +2 位作者 戴士鹏 张建刚 徐泽升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8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在经桡动脉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一根指引导管(IL3.5)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59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n=314)和B组(n=278)。A组经桡... 目的探讨在经桡动脉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一根指引导管(IL3.5)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59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n=314)和B组(n=278)。A组经桡动脉应用Tiger造影导管完成直接冠脉造影后行冠脉介入治疗,B组经桡动脉应用IL3.5完成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桡动脉痉挛情况、更换导管情况、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FMC-to-B)、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D2B)、进入导管室至球囊扩张时间(C2B)、总操作时间。结果B组患者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低于A组(P<0.05)。B组使用总导管数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D2B、C2B、鞘管置入时间、透视时间和总操作时间均短于A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应用IL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D2B、C2B、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一根指引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者心肌再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雅坤 尹永厚 +1 位作者 王茹 田斌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4年第5期197-199,220,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后对心肌细胞及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40 mg阿托伐他汀组(n=60)和80 mg阿托伐他汀组(n=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后对心肌细胞及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40 mg阿托伐他汀组(n=60)和80 mg阿托伐他汀组(n=60)。入选者均在发病6h内行直接PCI治疗,记录冠脉病变程度、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分级;比较两组间的一般状况、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观察两组再灌注损伤事件的发生情况;综合评价阿托伐他汀对急性MI/RI后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结果:两组间一般情况、临床生化指标、冠脉病变分布情况未见统计学差异( P﹥0.05); 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3级血流获得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均无无复流发生;两组直接PCI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STR)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 PCI术后两组均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RA),80 mg阿托伐他汀组RA的发生率大于40 mg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心脏不良事件(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减轻AMI患者直接PCI术后MI/RI,进而改善近期临床预后,且80 mg阿托伐他汀改善冠脉血流功能作用优于40 mg阿托伐他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心肌灌注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熊俊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0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6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采取直接经皮... 目的观察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6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采取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照组采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率、尿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血管开通成功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尿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血管开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抢救过程中,采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血管开通成功率更高,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指标,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抢救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临床应用
4
作者 丁坤 吴纲 王和平 《淮海医药》 2005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 观察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应用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1999年7月~2 0 0 3年12月期间入院2 2例(AMI)患者经股动脉施行直接PCI。结果 2 2例AMI患者2 1例成功,1例未成功,2 1例成功患者TIMI血流均达 级,... 目的 观察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应用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1999年7月~2 0 0 3年12月期间入院2 2例(AMI)患者经股动脉施行直接PCI。结果 2 2例AMI患者2 1例成功,1例未成功,2 1例成功患者TIMI血流均达 级,病人术后心前区疼痛消失,右冠近段闭塞的 °AVB患者,直接PCI术后均恢复,ST段抬高明显恢复,其中2例患者因在AMI行直接PCI造影时,显示同时具有AMI非相关血管严重狭窄,术后再次行狭窄血管PCI造影时,均显示原AMI直接PC血管无明显狭窄。结论 AMI直接PCI是一种提高AMI血管开通率,挽救AMI濒临死亡心肌,提高AMI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较好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临床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AMI) 直接PCI TIMI血流 2003年 1999年 心前区疼痛 疗效观察 经股动脉 近段闭塞 相关血管 狭窄血管 濒临死亡 治疗手段 生活质量 患者 术后 AVB ST段 生存率 恢复 造影 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选行溶栓治疗或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疗效比较
5
作者 袁志敏(摘)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5年第5期238-239,共2页
迄今,关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老人选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或选行溶栓治疗(TT)间相关近期疗效比较尚缺乏对照分析,本文就此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近期疗效比较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对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尚生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22-025,共4页
探究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实施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方式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之间抽取100例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本次研究,并将患者均数分至试验组及参照组之中,采用统计学软件计算两组... 探究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实施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方式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之间抽取100例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本次研究,并将患者均数分至试验组及参照组之中,采用统计学软件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后死亡率、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死亡率,参照组数据更大,P<0.05;参照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明显差于试验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对比显示,试验组患者恢复情况更优,P<0.05;对比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参照组数据指标更高,P<0.05;参照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 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效果明显,同时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低,进一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及康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吲哚布芬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及对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血流与残余胆固醇的影响
7
作者 熊青青 陈海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2期16-20,共5页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吲哚布芬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情况与残余胆固醇(RC)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2月于萍乡市第三人民医院...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吲哚布芬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情况与残余胆固醇(RC)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2月于萍乡市第三人民医院行PCI术的12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吲哚布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TIMI血流、RC及不良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LVEDD和LVES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TIMI血流分级、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布芬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治疗行PCI术后的ACS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心功能,降低TIMI血流分级、RC水平以及不良预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 吲哚布芬 参松养心胶囊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 残余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脉内溶栓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微循环障碍的疗效研究
8
作者 陆意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21-025,共5页
分析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患者中,以经皮冠脉内溶栓介入治疗(PCI)为主要治疗方法对患者微循环障碍获益情况。方法 抽选的病例均为STEMI患者,这些患者均选自2022年5月-2024年8月期间,统计数据158例,将其归于不同组别,方法 为... 分析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患者中,以经皮冠脉内溶栓介入治疗(PCI)为主要治疗方法对患者微循环障碍获益情况。方法 抽选的病例均为STEMI患者,这些患者均选自2022年5月-2024年8月期间,统计数据158例,将其归于不同组别,方法 为奇偶数列分组法,每组均为79例,接受冠状动脉内抽吸前给药方式的人员纳入对照组,其余患者进行抽吸后给药,为观察组。对不同组别的整体干预成效评定。结果 抽吸后给药方法的事实施,在提高LVEF水平,降低WMSI、LVESV水平上,凸显其关键优势,P<0.05。经过抽吸后给药方法的运用,可见,在NT-proBNP上、术后1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等水平均高,而hs-CRP、hs-cTNI、CTFC降低趋势明显,P<0.05;在TMPG、MBG和术后TIMI血流分级上,两组无差异(P>0.05)。通过有效给药后,可促进患者对治疗满意度提升。结论 对于STEMI患者,在PCI术后进行冠脉内溶栓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微循环障碍,减少左心室重构,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展现出优势,提示其可能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 经皮冠脉内溶栓介入治疗 微循环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器械辅助支持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罗明华 陈玉善 +6 位作者 王贺 关怀敏 解金红 邱承杰 宗永华 尚莎莎 王运蔚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197-202,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并且行PPCI的患者...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并且行PPCI的患者,收集其临床基线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及PPCI相关参数、器械辅助支持信息等。根据1年内随访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各项因素。结果共入选40例患者,其中生存组26例,死亡组14例。两组在基线资料、入院诊断、危险因素及合并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组较死亡组有入院时心率较低、血压较高的趋势;生存组心肌酶显著低于死亡组(肌酸激酶峰值:496.00(198.25,2830.00)U/L比3040.00(405.75,5626.53)U/L,P=0.003;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峰值:52.65(31.75,219.50)U/L比306.00(27.25,489.63)U/L,P=0.006);两组间在冠状动脉造影及PPCI相关指标方面比较,生存组较对照组有更高的完全血运重建率(53.85%比21.43%,P=0.048);两组器械辅助支持方面比较,生存组较死亡组有更多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的比例(38.46%比7.14%,P=0.03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行PPCI的患者的预后与心肌酶水平、ECMO联合IABP支持以及完全血运重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原性休克 预后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酶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危重症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浩 崔晓磊 +7 位作者 刘亮 吕宝谱 张睿 郑拓康 孟庆冰 姚冬奇 高恒波 田英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38-441,共4页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危重症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住院的AMI合并C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危重症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住院的AMI合并C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既往史(吸烟、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脑血管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入院后24h内最高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入院后24h内最差辅助检查值:血乳酸(Lac)、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血清钾、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行急诊PCI期间是否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或心搏骤停、是否完成PCI、30 d预后等.根据是否应用ECMO将患者分为ECMO组和非ECMO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ECMO组与非ECMO组在性别、年龄、BMI、既往史、APACHEⅡ评分、VIS评分、入院后24h内最差辅助检查值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CMO组行急诊PCI期间恶性心律失常或心搏骤停发生率和30d病死率均较非ECMO组均明显降低[行急诊PCI期间恶性心律失常或心搏骤停发生率:17.9%(7/39)比45.0%(9/20),30 d病死率:46.2%(18/39)比75.0(15/20),均P<0.05];ECMO组PCI完成率较非ECMO组明显升高[100.0%(39/39)比80.0%(16/20),P<0.05].结论AMI合并CS的危重症患者ECMO支持下行急诊PCI期间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或心搏骤停的风险和30d病死率均降低,PCI完成率高.在ECMO团队的保障下,ECMO支持下行急诊PCI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叶小卫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35-153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方法。方法用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意大利波洛尼亚大学附属医院2001—2002年收治的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结果15例患者中,共有13例抢救成功。结论急诊PCI是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方法。方法用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意大利波洛尼亚大学附属医院2001—2002年收治的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结果15例患者中,共有13例抢救成功。结论急诊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昼夜血压节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12
作者 金新 牛静 +2 位作者 刘平原 王俊侠 刘淑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4期4512-4517,共6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昼夜血压节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收治于我院的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110例,根据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昼夜血压节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收治于我院的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110例,根据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30例)和预后良好组(80例),比较两组PCI术后动态血压指标;分析影响病人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CHAID)分类树算法构建病人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收益图和索引图评价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夜间SBP和DBP的降低率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非杓型血压、冠状动脉病变多支、支架植入≥3个是影响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分类树模型结果显示,吸烟、高血压类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支架植入个数4个解释变量中,高血压类型对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最大。增益图和索引图均显示该模型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果良好。结论: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昼夜血压节律消失,表现为夜间血压升高,夜间血压下降率降低;昼夜血压节律消失容易引起病人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高血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尼可地尔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预防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钱赓 陈思 +5 位作者 姜潇思 张颖 阿鑫 李平 田进文 陈韵岱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136-140,共5页
目的评估注射用尼可地尔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至2019年国内多家中心拟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和安慰剂组,分别在直接PCI术... 目的评估注射用尼可地尔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至2019年国内多家中心拟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和安慰剂组,分别在直接PCI术前静脉注射尼可地尔或安慰剂。围术期观察患者血肌酐水平的变化,研究终点为对比剂肾病的发生,定义为术后48~72 h的血肌酐相较基线血肌酐水平增加超过0.5 mg/dl或与基线血肌酐相比相对增加超过25%。结果最终研究人群纳入了行直接PCI的238例STEMI患者,其中226例(尼可地尔组和安慰剂组各113例患者)完成了围术期肾功能的检测。与安慰剂组相比,尼可地尔组最终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水平显著提高(P=0.001),并且尼可地尔组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9.7%比24.8%,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注射用尼可地尔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降低显著相关(OR 0.379,95%CI 0.16~0.86,P=0.021)。结论尼可地尔是接受直接PCI手术的STEMI患者发生对比剂肾病的独立保护性因素。在直接PCI术前静脉注射尼可地尔可以有效预防STEMI患者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肾病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血小板反应性与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不良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剑波 史琦玉 +1 位作者 胡亚民 李晓红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3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血小板反应性与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患者出血事件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就诊并完成PCI且门诊随访的22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血小板反应性与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患者出血事件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就诊并完成PCI且门诊随访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为血小板低反应组(100例)和血小板高反应组(120例),并根据患者PCI后12个月是否发生出血分为出血组(41例)和未出血组(179例)。比较两组患者PCI后12个月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DAPT评分、PRECISE-DAPT评分、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三者联合对患者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者PCI后12个月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PCI后12个月,血小板低反应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2.00%,明显高于血小板高反应组的4.17%(P<0.05);血小板低反应组的轻微出血发生率为20.00%,明显高于血小板高反应组的5.00%(P<0.05)。出血组DAPT评分明显低于未出血组(P<0.05),PRECISE-DAPT评分和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DAPT评分、PRECISE-DAPT评分、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三者联合检测预测出血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3[95%CI(0.777,0.879)],0.641[95%CI(0.574,0.705)],0.891[95%CI(0.842,0.929)],0.949[95%CI(0.911,0.974)],对应的特异度分别为70.39%,77.09%,69.83%,86.59%,灵敏度分别为87.80%,48.78%,90.24%,92.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消化道溃疡史、DAPT评分、PRECISE-DAPT评分、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均是PCI后12个月发生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显示,DAPT评分每降低1分,增加10分的权重;PRECISE-DAPT评分每增加5分,增加5.2分的权重;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每增加2分,增加10分的权重;有消化道溃疡史增加19.8分的权重。Bootstrap法内部验证显示,H-L检验结果为χ^(2)=7.541,P=0.563,模型有良好的校准度;Calibration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的出血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间的一致性良好,AUC为0.908[95%CI(0.845,0.970)],预测模型的区分度良好。结论氯吡格雷血小板低反应性可影响PCI后DAPT患者出血事件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DAPT评分、PRECISE-DAPT评分、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对出血事件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血小板反应性 经皮冠脉介入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出血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I及CT-FFR联合Gensini评分对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黄心怡 杨旭东 石士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4期90-92,13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获得的冠周脂肪衰减指数(FAI)、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联合Gensini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PCI前经冠状动脉CT血...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获得的冠周脂肪衰减指数(FAI)、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联合Gensini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PCI前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冠脉造影检查的急性冠脉综合征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发生组(n=36)和MACE未发生组(n=94)。利用人工智能软件测算责任血管的FAI及CT-FFR,收集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指标及计算Gensin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影像指标及Gensini评分,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单一指标及联合指标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MACE发生组的CT-FFR低于MACE未发生组(P<0.05),MACE发生组的年龄、FAI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MACE未发生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FAI、CT-FFR、Gensini评分均为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FAI、CT-FFR、Gensini评分三者联合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8,均优于单指标的预测价值。结论年龄、FAI、CT-FFR、Gensini评分均为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风险因素,FAI、CTFFR、Gensini评分三者联合指标预测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具有较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周脂肪衰减指数 CT血流储备分数 GENSINI评分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程序康复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后QTc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昆林 王耀国 +1 位作者 许朝祥 杜心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24-925,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程序康复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后QTc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经皮冠脉介入术的老年患者90例,年龄60~76岁,平均65.3岁,男48例,女42例。将患者随机分... 目的探讨早期程序康复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后QTc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经皮冠脉介入术的老年患者90例,年龄60~76岁,平均65.3岁,男48例,女4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B组早期康复治疗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当天用药前记录12导联心电图,并且在术后的第1、2、3、7天以及出院前1 d记录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c离散度(QTcd)。结果 B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血、便秘、心绞痛、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小于A组,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QTc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术后早期程序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但是不影响QTcd值。早期程序康复治疗有效、可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QTC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 被引量:4
17
作者 曲丽敏 冯文兰 崔雅铃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 护理 溶栓
原文传递
血栓弹力图联合CYP2C19检测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周吕桢 李清 蔺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CYP2C19检测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萍乡市人民医院行PCI的27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A组(未行...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CYP2C19检测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萍乡市人民医院行PCI的27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A组(未行检查,n=115)、B组(CYP2C19基因检测,n=95)、C组(CYP2C19联合TEG检测,n=60)。其中A组患者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B组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是否敏感分别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C组根据基因检测及TEG检测结果分别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PCI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三组出血事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三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MACE总发生率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联合CYP2C19检测指导ACS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能减少MACE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栓弹力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CYP2C19抗血小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广忠 林婷 +1 位作者 刘高 张瑶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4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在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萍乡市人民医院自2022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在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萍乡市人民医院自2022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桡动脉穿刺PCI手术,观察组采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PCI手术。比较两组一次穿刺和手术的成功率、临床相关指标、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次穿刺和手术成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较对照组长,术后压迫止血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PCI在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有较高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能显著缩短术后压迫止血时间并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同时显著降低手术并发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肾功能不全 远端桡动脉穿刺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或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
作者 杜淑珍 剡冬冬 张钲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516-527,共12页
目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期间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或替罗非班有助于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本研究旨在探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PCI期间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UK或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期间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或替罗非班有助于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本研究旨在探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PCI期间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UK或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gov,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数据库,纳入STEMI患者PPCI期间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UK或替罗非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及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3年11月27日。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估均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采用RevMan 5.4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包括1721例患者,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UK 864例(试验组),注射替罗非班857例(对照组)。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可改善P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包括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Ⅲ级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Ⅲ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OR 1.83,95%CI 1.36~2.46,P<0.0001;OR 2.38,95%CI 1.22~4.66,P=0.010);校正TIMI帧计数(cTFC)显著低于对照组(MD–2.43,95%CI–2.94~–1.92,P<0.00001);ST段回落率(STR)≥70%高于对照组(OR 1.93,95%CI 1.01~3.68,P=0.050)。显著降低术后1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OR 0.54,95%CI 0.35~0.82,P=0.004)。改善心功能,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MD1.71,95%CI0.04~3.38,P=0.050)。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CK-MB)峰值低于对照组(MD–74.16,95%CI–83.59~–64.74,P<0.00001)。两组间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OR1.18,95%CI0.64~2.16,P=0.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EMI患者PPCI期间,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UK较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心功能,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术后1个月MACE发生率,同时两组间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重组人尿激酶原 替罗非班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