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矛盾直接同一性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兼谈直接同一性中的共同性或共同点问题 |
林青山
|
《河北学刊》
|
1982 |
0 |
|
2
|
从直接同一性到间接同一性的发展过程 |
陈茂铉
|
《哲学研究》
|
1983 |
0 |
|
3
|
从非理性主义哲学发展看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同一 |
刘卓红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4
|
再论矛盾的同一性中的“共同性”问题 |
林青山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0 |
1
|
|
5
|
论作为矛盾同一性的对立面之间的共同点 |
姚伯茂
|
《社会科学》
|
1983 |
0 |
|
6
|
矛盾同一性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黄赤锋
|
《兰州学刊》
|
1984 |
0 |
|
7
|
关于矛盾同一性及其与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
朱昌彻
|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
1986 |
0 |
|
8
|
生产与流通的新思路──重读《资本论》的进一步体会 |
李震寰
薛维君
|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
1
|
|
9
|
论保护消费者权益问题 |
曾牧野
李新家
|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
1993 |
1
|
|
10
|
中国古代认识论向近代认识论的过渡——从顿悟思维到逻辑推断 |
陈庆坤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1988 |
0 |
|
11
|
质和本质的区别 |
张践明
|
《求索》
|
1983 |
1
|
|
12
|
自由时间论 |
余静
|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
1995 |
2
|
|
13
|
试论哲学研究对象与哲学思维的背驰 |
杨坤绪
|
《天府新论》
|
1987 |
0 |
|
14
|
应当怎样看待事物的结构形式——与叶永在同志商榷 |
孙宏典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1
|
|
15
|
关于人的价值评价中的几种关系 |
张惠琴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4 |
0 |
|
16
|
市场经济的道德误读 |
别祖云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7
|
对鼓励个人消费的几点不同理解 |
张建文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
1985 |
0 |
|
18
|
对“量是事物外在规定性”命题的质疑 |
于嘉祺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1 |
0 |
|
19
|
决定论中的神话与科学 |
杨清明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
1993 |
0 |
|
20
|
关于质量互变规律的若干问题 |
孙宏典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