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汉画长袖盘鼓舞的性别形象构成说开
1
作者 刘建 张子怡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5期113-124,共12页
在汉画舞蹈中,服饰与非乐悬组合的道具舞有多种,其中长袖盘鼓舞占据了最大份额,也最具代表性。在长袖与盘鼓组合道具舞中,我们可以按男女性别形象划分出女、男、男女;其次再按表演形式划分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所有表演的人... 在汉画舞蹈中,服饰与非乐悬组合的道具舞有多种,其中长袖盘鼓舞占据了最大份额,也最具代表性。在长袖与盘鼓组合道具舞中,我们可以按男女性别形象划分出女、男、男女;其次再按表演形式划分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所有表演的人物、主题、结构、模态、技术和风格均可由此流出。这里的长袖包括长袖之接袖、长袖套袖之长袖、广袖套袖之长袖等,它们对盘鼓的“遮天盖地”恰好成为一个倒三角形,形成对脚下盘鼓的压制,借以脱离地球引力,振翅高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长袖盘鼓舞 形象 形式 技术 风格 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鼓舞的艺术特征及价值研究分析
2
作者 陈乐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7期123-125,共3页
盘鼓舞起源于汉代,因舞蹈时以盘和鼓为道具而得名,舞者的表演的过程中通常立于盘、鼓之上翩翩起舞,脚下以轻盈的步伐踏出节奏,再加上柔软飘逸的长袖,将男性的挺拔、女性的柔美、儿童的敏捷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呈现出一种刚柔并济之美,... 盘鼓舞起源于汉代,因舞蹈时以盘和鼓为道具而得名,舞者的表演的过程中通常立于盘、鼓之上翩翩起舞,脚下以轻盈的步伐踏出节奏,再加上柔软飘逸的长袖,将男性的挺拔、女性的柔美、儿童的敏捷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呈现出一种刚柔并济之美,本文首先分析盘鼓舞的艺术特征,其次从思想性、创编性、美学性等三个视角深入探究盘鼓舞的价值意蕴,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鼓舞 艺术特征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盘鼓舞中的身体观探赜
3
作者 李晓鸥 梅榆昆 《中国舞蹈学》 2024年第1期119-126,354,355,共10页
盘鼓舞是我国汉代舞蹈中的一种类型,此舞不仅以高超的舞技流传千古,更以意蕴深长的表演境界震撼人心。汉代盘鼓舞精湛的舞蹈技艺背后,体现着我国传统道教所倡导的身体观。本文通过对汉代盘鼓舞动作技术以及表演的分析,窥探其中体现的身... 盘鼓舞是我国汉代舞蹈中的一种类型,此舞不仅以高超的舞技流传千古,更以意蕴深长的表演境界震撼人心。汉代盘鼓舞精湛的舞蹈技艺背后,体现着我国传统道教所倡导的身体观。本文通过对汉代盘鼓舞动作技术以及表演的分析,窥探其中体现的身体技艺观。提出要练就此舞,舞人需要修炼“气炁技术”“反胴动律”的身体技术,从而达到“形神相守”的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鼓舞 道教 身体观 气炁技术 反胴动律 形神相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画盘鼓舞的时空推演
4
作者 高众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5期93-106,共14页
汉画盘鼓舞应于西汉中晚期的长安与故市一带萌发,而后在东汉早期的并州上郡一带与兖州、青州、徐州地区缓慢扩散,进而在东汉中晚期的荆州南阳郡一带、益州蜀郡一带,以至全国各州郡迅速发展盛行,并在宫廷女乐与民间百戏的相互交融中,衍... 汉画盘鼓舞应于西汉中晚期的长安与故市一带萌发,而后在东汉早期的并州上郡一带与兖州、青州、徐州地区缓慢扩散,进而在东汉中晚期的荆州南阳郡一带、益州蜀郡一带,以至全国各州郡迅速发展盛行,并在宫廷女乐与民间百戏的相互交融中,衍生出多样的舞人身份与身体叙事。其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域的发展,呈现出整体的一致性与局部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盘鼓舞 时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画盘鼓舞的文本语境蠡测
5
作者 梅榆昆 胡雅琴 《艺术评鉴》 2024年第2期73-78,共6页
本文借助舞蹈身体语言学、符号学、图像学等多种研究方法,运用“左图右书”的论证方式,分析汉代女乐歌舞“盘鼓舞”的文本语境。通过解读文本中的相关符号,以及探究其文本形成过程中的社会语境与言辞语境,最终揭示汉代盘鼓舞不仅是技艺... 本文借助舞蹈身体语言学、符号学、图像学等多种研究方法,运用“左图右书”的论证方式,分析汉代女乐歌舞“盘鼓舞”的文本语境。通过解读文本中的相关符号,以及探究其文本形成过程中的社会语境与言辞语境,最终揭示汉代盘鼓舞不仅是技艺高超的俗乐舞代表之作,更是蕴含着道教思想的乐舞,它以形而下的外在舞姿传递着当时人们的意识形态与思想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鼓舞 语境 道教 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声延续千年,鼓舞流芳百世——论汉画像石中盘鼓舞的审美特征及当代价值
6
作者 刘雅琼 《音乐世界》 2024年第3期26-29,共4页
盘鼓舞是汉代较为重要的舞蹈形式,带有汉代文化的独特风貌。画像中舞人表演时的击盘、踏鼓、舞袖等技术难度较高,情感表现丰富多彩。从遗存的汉画像石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盘鼓舞的动作形态,领略到盘鼓舞的神韵。本文以汉画像石中的盘鼓... 盘鼓舞是汉代较为重要的舞蹈形式,带有汉代文化的独特风貌。画像中舞人表演时的击盘、踏鼓、舞袖等技术难度较高,情感表现丰富多彩。从遗存的汉画像石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盘鼓舞的动作形态,领略到盘鼓舞的神韵。本文以汉画像石中的盘鼓舞为切入点,一方面探讨盘鼓舞的审美特征,另一方面挖掘盘鼓舞的当代价值,以此丰富盘鼓舞的理论研究内容,同时为推动舞蹈学科建设提供基础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盘鼓舞 审美特征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画像“盘鼓舞”价值取向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祝仰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44-246,共3页
"盘鼓舞"是汉代极受人们推崇和欢迎的乐舞之一。汉代文学家傅毅所作的《舞赋》,张衡所作的《七盘舞赋》,都对"盘鼓舞"进行过妙趣横生的描述。汉画像"盘鼓舞"这种古老的乐舞,对唯美、人本的宣扬,对诗意、... "盘鼓舞"是汉代极受人们推崇和欢迎的乐舞之一。汉代文学家傅毅所作的《舞赋》,张衡所作的《七盘舞赋》,都对"盘鼓舞"进行过妙趣横生的描述。汉画像"盘鼓舞"这种古老的乐舞,对唯美、人本的宣扬,对诗意、表演的刻画,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盘鼓舞 价值取向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开封盘鼓舞的审美价值与认同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冯百跃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3年第4期56-62,共7页
中原开封盘鼓舞是河南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河南民间舞蹈典型代表舞种之一,“犷、亮、雅、厚”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学术价值和认同机制。
关键词 中原开封盘鼓舞 审美价值 认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鼓舞的艺术特征及历史传承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斌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0年第11期214-215,共2页
盘鼓舞是汉代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在长期的发展中与其他艺术相结合,最终演变成了现今活跃在河南民间的盘鼓舞。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汉代盘鼓舞的艺术特征通过调整被保留在了现存的河南民间舞蹈中,这也正体现着大多... 盘鼓舞是汉代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在长期的发展中与其他艺术相结合,最终演变成了现今活跃在河南民间的盘鼓舞。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汉代盘鼓舞的艺术特征通过调整被保留在了现存的河南民间舞蹈中,这也正体现着大多河南民间舞蹈历史传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盘鼓舞 艺术特点 历史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盘鼓舞》看汉代乐舞风格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鑫 张琦 《大舞台》 2011年第9期119-120,共2页
汉代是我国古代乐舞发展史上第二个集大成时期,在我国古代乐舞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盘鼓舞》作为汉代的典型乐舞,在情感表现、技巧更新、意象创造等三个方面反映了汉代乐舞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 盘鼓舞 继承吸收 表演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盘鼓舞”图像再考订——侧重于考古材料的梳理与解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菁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77,共8页
本文在以往研究和搜获考古新资料的基础上,对汉代“盘鼓舞”图像尝试进行补充与考订,即将“盘鼓舞”图像纳于图像资料平台框架下,对其类型、整体叙事语境及表演场域予以梳理解析,并据此从“图像学”的视角认知汉代社会生活与历史文化。
关键词 汉代 盘鼓舞 图像 考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盘鼓舞”初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乐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89-94,共6页
通过对“盘鼓舞”及其所生成的时代背景的考察和研究,一方面寻找“盘鼓舞”的语言和审美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其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另一方面探索“盘鼓舞”生成的人文环境和演变基础,从而为古代舞蹈艺术的当代复现奠定可兹借鉴的动作语言... 通过对“盘鼓舞”及其所生成的时代背景的考察和研究,一方面寻找“盘鼓舞”的语言和审美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其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另一方面探索“盘鼓舞”生成的人文环境和演变基础,从而为古代舞蹈艺术的当代复现奠定可兹借鉴的动作语言和文化传统的依据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盘鼓舞 百戏 翘袖折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盘鼓舞的课堂呈现初探
13
作者 赵璞玉 《商情》 2010年第11期150-150,共1页
汉代盘鼓舞是汉代常见的一种舞蹈形式,也是中国舞蹈历史中的辉煌成就。文章从盘鼓舞的形态特征出发,将盘鼓舞的形象呈现于课堂,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国古典舞风格的审美特色和动作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 盘鼓舞 艺术特色 课堂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封“盘鼓舞”的动作意涵与文化探究
14
作者 陶雅萌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8期76-76,41,共2页
盘鼓舞是河南开封地区流传着的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中原具有特色的民间舞蹈之一。开封盘鼓舞是当地流传非常广泛的民间舞蹈,每逢节日或重大活动在街头、广场进行舞蹈,是开封人民喜闻乐见并参与最广的舞蹈活动,也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 盘鼓舞是河南开封地区流传着的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中原具有特色的民间舞蹈之一。开封盘鼓舞是当地流传非常广泛的民间舞蹈,每逢节日或重大活动在街头、广场进行舞蹈,是开封人民喜闻乐见并参与最广的舞蹈活动,也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 盘鼓舞 动作 变迁 文化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鼓舞》中鼓的考源
15
作者 宁向群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80-86,103,共8页
当我们循着历史足迹,追踪着先民开荒拓野、筚路蓝缕的业绩,我们见到枯裂地面上,先民们双手执盘面对酷日祈天求雨时狂欢般的舞动。当我们正视各类菩萨宝座,思索着中华民族漫长行程,我们听到大小庙宇中,先民们万般无奈而崇拜神灵时... 当我们循着历史足迹,追踪着先民开荒拓野、筚路蓝缕的业绩,我们见到枯裂地面上,先民们双手执盘面对酷日祈天求雨时狂欢般的舞动。当我们正视各类菩萨宝座,思索着中华民族漫长行程,我们听到大小庙宇中,先民们万般无奈而崇拜神灵时此起彼伏的咚咚鼓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鼓舞 文化 民间娱乐 华夏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婉转鼓侧,踏盘而舞--论汉代盘鼓舞
16
作者 苏欢 钟星宇 熊曦(指导)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4期135-135,共1页
汉代乐舞发展呈多元化,盘鼓舞作为重要分支,既独具特色,又具典型汉代乐舞特征,舞蹈中的表演技巧、风格特征,以及精神内涵都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汉代乐舞的发展成就,体现着当时的社会对于乐舞的艺术取向和艺术发展追求及社会思想,有极大... 汉代乐舞发展呈多元化,盘鼓舞作为重要分支,既独具特色,又具典型汉代乐舞特征,舞蹈中的表演技巧、风格特征,以及精神内涵都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汉代乐舞的发展成就,体现着当时的社会对于乐舞的艺术取向和艺术发展追求及社会思想,有极大研究价值。本研究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期为汉代乐舞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鼓舞 表演技巧 风格特征 精神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盘鼓舞的艺术特征与当代复现
17
作者 高惠敏 《艺术评鉴》 2022年第24期94-98,共5页
我国古代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其于汉代时期第一次达到“大融合”状态。盘鼓舞作为汉代乐舞的典型,因自身独有的表演形式而深受群众喜爱。本文通过对“盘鼓舞”的历史背景、艺术特征、表演形式、当代复现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借助... 我国古代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其于汉代时期第一次达到“大融合”状态。盘鼓舞作为汉代乐舞的典型,因自身独有的表演形式而深受群众喜爱。本文通过对“盘鼓舞”的历史背景、艺术特征、表演形式、当代复现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借助于文献研究成果梳理,探索盘鼓舞的流变,一方面追寻“盘鼓舞”延续至今仍不失魅力的审美风格的历史根源,另一方面对“盘鼓舞”所特有的外在形式与艺术特征进行探索,挖掘“盘鼓舞”深层次的精神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盘鼓舞 艺术特征 技相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鼓舞的艺术特征及价值研究
18
作者 刘瑜 《艺术评鉴》 2023年第5期81-84,共4页
盘古舞《相和歌》是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汉唐舞创始人孙颖先生所编创舞剧《铜雀伎》的经典片段,多年来依然具有独特的民族魅力。其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通过舞蹈艺术的设计以及舞台效果的呈现,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同时展现出了民族舞... 盘古舞《相和歌》是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汉唐舞创始人孙颖先生所编创舞剧《铜雀伎》的经典片段,多年来依然具有独特的民族魅力。其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通过舞蹈艺术的设计以及舞台效果的呈现,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同时展现出了民族舞蹈的魅力。本文以《相和歌》为例对盘鼓舞的艺术特征与价值进行研究分析,剖析盘鼓舞的特色所在,推进盘鼓舞的发展与传承,让更多的人可以关注到盘鼓舞的发展以及民族舞蹈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鼓舞 文化 《相和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画盘鼓舞的身体模式辨析
19
作者 高众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9,共11页
汉代画像是汉代社会文化的形象映射,其中大量存在的模式化图像更以其典型性、代表性成为今人探索汉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但从其制作上看,它们大多源自工匠群体对特定“粉本”的摹刻,并在图像配置中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工匠个体的臆想与创造,... 汉代画像是汉代社会文化的形象映射,其中大量存在的模式化图像更以其典型性、代表性成为今人探索汉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但从其制作上看,它们大多源自工匠群体对特定“粉本”的摹刻,并在图像配置中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工匠个体的臆想与创造,这就给我们透过图像探查历史设下了“陷阱”,需要对形象与历史文化现象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辨析,汉画盘鼓舞的研究亦是如此。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汉画盘鼓舞所呈现的几类身体模式进行辨析,认为“上郡模式”大多为工匠虚构的产物,与汉代盘鼓舞的真实样态相去较远;而“中原模式”则更有可能是汉代盘鼓舞历史真实的形象映射,其构形特点不仅与各地汉墓壁画及汉代辞赋中描绘的盘鼓舞形象同属一类,为西汉宫廷女乐盘鼓舞之演变,还进一步影响了“蜀郡模式”与“兖青徐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并在东汉时期辐射至各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盘鼓舞 身体模式 汉代盘鼓舞
原文传递
汉画像盘鼓舞的审美探赜
20
作者 张文璇 《东方收藏》 2024年第2期107-109,共3页
作为长袖舞一种杂技化的延伸,盘鼓舞是汉代乐舞中颇具艺术价值的典型。汉画像中栩栩如生的乐舞形象,不仅再现了时代风貌,更为汉代盘鼓舞的研究提供了图像依据和形象映射。利用图像学、舞蹈身体语言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对现有出土的汉画... 作为长袖舞一种杂技化的延伸,盘鼓舞是汉代乐舞中颇具艺术价值的典型。汉画像中栩栩如生的乐舞形象,不仅再现了时代风貌,更为汉代盘鼓舞的研究提供了图像依据和形象映射。利用图像学、舞蹈身体语言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对现有出土的汉画像石与拓片图像等实物资料进行细致考察。文章通过对汉代盘鼓舞艺术风格和身体叙事的具体研究,探寻汉画像中盘鼓舞的艺术特征与审美文化,力求还原盘鼓舞的历史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鼓舞 画像石 汉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