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0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检察监督视域下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检视与反思
1
作者 赵润卓 赵虎敬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88-93,共6页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立法宗旨在于限制逮捕、拘留措施的适用,尽可能地扩大非羁押型强制措施的实施,以期起到减少审前羁押、保障人权的作用。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目前还存在公安机关适用相关规范时发生司法异化、检察监督质效偏弱、被监视...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立法宗旨在于限制逮捕、拘留措施的适用,尽可能地扩大非羁押型强制措施的实施,以期起到减少审前羁押、保障人权的作用。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目前还存在公安机关适用相关规范时发生司法异化、检察监督质效偏弱、被监视居住人的权利保障不到位、数字检察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为此,检察机关应当持续做深做实高质效办案,转变司法理念;健全立法相关设计,使其更符合司法实际;增强数字赋能,凝聚工作合力,提升司法效率。在此基础上,方能有效发挥检察机关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的法律监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检察监督 刑事诉讼法 非羁押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实践与法治愿景的抵牾——废除此制度之提倡
2
作者 王芃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6期82-85,共4页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发展历程饱受争议,在立法对人权保障不懈追求的同时,实践也暴露出其替代羁押功能并未实现、人权侵害态势严峻、监督救济机制运转失灵等诸多弊病。随着中国式刑事司法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化,刑事强制措施风险控制的重心...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发展历程饱受争议,在立法对人权保障不懈追求的同时,实践也暴露出其替代羁押功能并未实现、人权侵害态势严峻、监督救济机制运转失灵等诸多弊病。随着中国式刑事司法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化,刑事强制措施风险控制的重心逐步从羁押转向技术管控,优化取保候审适用范围的可行路径及“非羁码”等新兴科技手段的成功实践表明,完备的羁押替代措施体系能够摆脱对指监的依赖。功能严重异化难以纠偏的指监制度与刑事司法现代化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废除的必要性已不言而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强制措施 羁押替代措施 人权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视居住的独立地位与限权空间 被引量:6
3
作者 莫湘益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3-88,共6页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将监视居住与取保候审相分离,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与住处监视居住相分离,在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中建构了"取保候审→住处监视居住→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逮捕"的分层样态,监视居住在分化的结构中获得独立地位...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将监视居住与取保候审相分离,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与住处监视居住相分离,在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中建构了"取保候审→住处监视居住→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逮捕"的分层样态,监视居住在分化的结构中获得独立地位。分析监视居住地位独立的原因,准确界定其限权的空间范围,以利于其羁押替代功能的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视居住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羁押替代 比例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视居住制度问题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卫东 聂友伦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20-133,共14页
自监视居住制度规定于我国刑事诉讼法之始,对其理解与适用的争议就未停止过。这些争议主要集中于监视居住的属性与适用条件、执行场所与方式、人权保障、措施变更以及刑期折抵方面。本文拟从上述争点入手对监视居住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 自监视居住制度规定于我国刑事诉讼法之始,对其理解与适用的争议就未停止过。这些争议主要集中于监视居住的属性与适用条件、执行场所与方式、人权保障、措施变更以及刑期折抵方面。本文拟从上述争点入手对监视居住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厘清该制度在适用中产生的问题与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视居住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强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执行监督
5
作者 张静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5-57,共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第二次修改,对监视居住进行了很大的修改,首次提出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为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该措施的决定与执行的合法性进行监督。通过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第二次修改,对监视居住进行了很大的修改,首次提出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为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该措施的决定与执行的合法性进行监督。通过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以分析,在制度层面及执行监督层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视居住 指定居所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执行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监督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自民 康健民 刘怀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6,共7页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及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完善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具体操作规程仍然存在诸多弊端,需要进一步健全相关的制度机制。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历史...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及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完善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具体操作规程仍然存在诸多弊端,需要进一步健全相关的制度机制。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呈高发和多元态势,涉检信访案件日益增加。面对涉检信访案件办理工作中的难题,不仅应当探索从体制设计上根本解决问题,也应当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促进涉检信访案件在法治的框架内高质量和高效率地得到解决。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本刊编辑部以《贯彻修改后刑事诉讼法与诉讼监督制度的完善》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诉讼活动监督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之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定居所 监视居住 涉检信访 诉讼监督 工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视居住措施及其适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建明 汤茂定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93,共8页
《刑事诉讼法》经再次修正后颁布实施,各界对修正案的讨论焦点将转为如何评价修订成果和如何适用新规范,这对于新《刑事诉讼法》的发展走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刊特别约请刑事诉讼法研究专家对新《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模式、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经再次修正后颁布实施,各界对修正案的讨论焦点将转为如何评价修订成果和如何适用新规范,这对于新《刑事诉讼法》的发展走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刊特别约请刑事诉讼法研究专家对新《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模式、监视居住措施、附带民事诉讼、特殊侦查措施、专家参与诉讼制度和强制医疗程序等进行评论,并提出适用方面的建设性意见,为新《刑事诉讼法》取得良好的适用效果贡献智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 可操作性 公民人权 合理性 合法性 有效性 公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议监视居住的废除理由 被引量:4
8
作者 程荣斌 赖玉中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5期53-56,共4页
随着社会变迁,监视居住基本丧失其制度本身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从理论上看,相关法律法规混淆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不同的强制程度,也违反了比例原则。在实践层面,执行监视居住的立法规定欠缺可操作性,警力不足导致监视居在实施中异化,执... 随着社会变迁,监视居住基本丧失其制度本身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从理论上看,相关法律法规混淆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不同的强制程度,也违反了比例原则。在实践层面,执行监视居住的立法规定欠缺可操作性,警力不足导致监视居在实施中异化,执行的高成本与高风险使监视居住几乎弃用,监视居住实施也往往侵害案外人的权利。鉴于此,监视居住理当废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视居住 废除 理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为“超羁押手段”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 被引量:16
9
作者 郭烁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9-125,共7页
当前距2012年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已三年有余,基于多份实证调研材料数据发现,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依旧没能走出"或者不予适用,或者侵犯人权"的怪圈。监视居住,尤其是指定居所的监视居住或许已成为比逮捕更严厉的,现行制度下... 当前距2012年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已三年有余,基于多份实证调研材料数据发现,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依旧没能走出"或者不予适用,或者侵犯人权"的怪圈。监视居住,尤其是指定居所的监视居住或许已成为比逮捕更严厉的,现行制度下很难找到制约、审查手段的羁押措施。这种尴尬司法实践的形成,是立法导致的、制度性的。另外,原先存在于部分学者心中的那种"改良"该制度的构想,被三年多来的现实证明只是立法的一厢情愿。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或许到了应被废止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定居所 监视居住 人权保障 超羁押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监视居住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杨旺年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6-121,共6页
从保护人权、减少羁押角度看 ,设立监视居住强制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监视居住并非我国独有 ,有关国家的立法中也规定有此类强制措施 ;监视居住的本质属性是限制人身自由 ,与剥夺人身自由有本质区别 ;监视居住的地点是住处或指定的居所 ,... 从保护人权、减少羁押角度看 ,设立监视居住强制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监视居住并非我国独有 ,有关国家的立法中也规定有此类强制措施 ;监视居住的本质属性是限制人身自由 ,与剥夺人身自由有本质区别 ;监视居住的地点是住处或指定的居所 ,但不是居住房屋以内的空间 ;监视居住可根据具体情况 ,采取不同的监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视居住 强制措施 羁押 限制人身自由 人权 根据 剥夺 设立 国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监视居住:错乱的立法与尴尬的实践 被引量:21
11
作者 左卫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8-63,共6页
一般监视居住的立法经历了与取保候审从趋同走向分化的过程。在2012年出台的新刑事诉讼法中,一般监视居住已成为一种重于取保候审但轻于逮捕的强制措施。一般监视居住与取保候审在适用对象上的相似性以及执行措施规定的摇摆,凸显了监视... 一般监视居住的立法经历了与取保候审从趋同走向分化的过程。在2012年出台的新刑事诉讼法中,一般监视居住已成为一种重于取保候审但轻于逮捕的强制措施。一般监视居住与取保候审在适用对象上的相似性以及执行措施规定的摇摆,凸显了监视居住立法的混乱与多变。而且,实践中监视居住适用率低下、操作不当等问题,也导致了其虚无化和羁押化两种极端模式。为使一般监视居住继续发挥适当的作用,应当在否定其作为消化案件和惩罚被监视居住人的一种方式的基础上有限使用,同时,注入司法化因素,借助科技手段发展、完善监视居住的执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视居住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取保候审 逮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监视居住的适用及完善 被引量:19
12
作者 钱雪棠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3-93,共11页
监视居住在当今的诉讼实践中很少适用;即使适用,也经常被操作成变相的拘禁或比取保候审还宽松。为改善监视居住的这种适用现状,必须正确理解监视居住地点、对象、对被监视居住者人权的限制,必须更新关于监视居住的观念,采用适当的方式... 监视居住在当今的诉讼实践中很少适用;即使适用,也经常被操作成变相的拘禁或比取保候审还宽松。为改善监视居住的这种适用现状,必须正确理解监视居住地点、对象、对被监视居住者人权的限制,必须更新关于监视居住的观念,采用适当的方式执行并及时依法变更、撤销监视居住。同时,应当对监视居住从地点、对象、方式、期限以及对被监视居住者人权的限制和保障等方面进行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视居住 适用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察机关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实证分析——以T市检察机关为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谢小剑 赵斌良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76-82,共7页
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T市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仅对6人适用指定监视居住,调查表明指定监视居住的适用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指定监视居住的功能异化为羁押措施、侦查保障措施,指定监视居住替代逮捕的功能未能实现。完善指定监视居住... 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T市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仅对6人适用指定监视居住,调查表明指定监视居住的适用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指定监视居住的功能异化为羁押措施、侦查保障措施,指定监视居住替代逮捕的功能未能实现。完善指定监视居住适用问题的措施包括:规范指定监视居住期间的讯问,合理保障犯罪嫌疑人在指定监视居住场所内的人身自由,强化对指定监视居住的内外监督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羁押 侦查 人身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视居住的存废尴尬及解决思路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东红 叶阳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4-48,共5页
监视居住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适用空间狭窄和执行效果差的问题,在诉讼价值方面其内在价值和经济效益价值也不统一,因而造成了监视居住陷于存废两难境地的尴尬局面。要解决这一难题,从监视居住制度本身并不能找到答案,而应在取消监视居住... 监视居住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适用空间狭窄和执行效果差的问题,在诉讼价值方面其内在价值和经济效益价值也不统一,因而造成了监视居住陷于存废两难境地的尴尬局面。要解决这一难题,从监视居住制度本身并不能找到答案,而应在取消监视居住制度的同时通过增加取保候审的保证类型来达到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视居住制度 执行效果 诉讼价值 经济效益价值 取保候审 司法实践 信用保证 劳务保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废除监视居住的理由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荣斌 赖玉中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4-48,共5页
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犯罪现象本身呈现出与常态社会的极大不同,以保障人权和追诉犯罪为目的的刑事强制措施也得因之变化。监视居住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强制措施,但现如今,随着其制度生存的社会根基被剥离,适用条件违反了比例原则... 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犯罪现象本身呈现出与常态社会的极大不同,以保障人权和追诉犯罪为目的的刑事强制措施也得因之变化。监视居住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强制措施,但现如今,随着其制度生存的社会根基被剥离,适用条件违反了比例原则,适用空间极其微小,以及无法破除的执行困境等废除理由的凸显和强化,它必将日渐式微并最终被废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视居住 适用 执行困难 废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刑事诉讼法》视野下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之审视与检察规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曙生 沈小平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121-126,共6页
新《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初衷将监视居住从非羁押性强制措施转变为减少羁押的替代性措施,但具体的条文设计却使监视居住制度产生了内部的分裂:在嫌疑人、被告人自己住所执行的监视居住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但指定居所的... 新《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初衷将监视居住从非羁押性强制措施转变为减少羁押的替代性措施,但具体的条文设计却使监视居住制度产生了内部的分裂:在嫌疑人、被告人自己住所执行的监视居住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但指定居所的监视居住却演变为一种准羁押性的强制措施。我们应立足司法实践,以程序正义与人权保障的价值博弈为切入点,以构建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的层次性、完整性为视角,提出通过加强检察机关的监督使该项制度更加完善与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视居住 指定居所 权力制衡 检察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监视居住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禄兴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2-165,共4页
监视居住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确定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制措施。其强制力介于刑事拘留和取保候审之间,具有独特的法律地位。但现行监视居住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亟待立法完善。
关键词 监视居住 存在问题 完善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适用中的若干争议问题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兆松 《法治研究》 2014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是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指定监视居住地点应当固定化。"恐怖活动犯罪"的范围应以《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为依据加以界定,"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范围,既要考虑量刑幅...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是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指定监视居住地点应当固定化。"恐怖活动犯罪"的范围应以《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为依据加以界定,"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范围,既要考虑量刑幅度,也要考虑其他情节,而且对数额标准不能"一刀切"。公安司法机关至少要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原因和处所通知其家属(包括近亲属)。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必要性审查的主体应当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的侦查监督部门承担,审查时间也要进一步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视居住 指定居所 适用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运用监视居住:从错案的发回重审反思审前羁押(1979-2014) 被引量:4
19
作者 熊谋林 王馨兰 陈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44,共13页
如何缓解司法失范所带来的损害,这是当前刑事司法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我们统计了近年来披露的316件错案,试图为评估刑诉法的改革背景及未来方向提供依据。我们发现,审前羁押是关系无辜者权利的重要问题,但实际执行中存在如下问题:羁押期... 如何缓解司法失范所带来的损害,这是当前刑事司法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我们统计了近年来披露的316件错案,试图为评估刑诉法的改革背景及未来方向提供依据。我们发现,审前羁押是关系无辜者权利的重要问题,但实际执行中存在如下问题:羁押期限较长,平均羁押1123天,羁押率95.9%;二审基本不纠错,案均4次审级,58.8%被发回重审;再审是纠错的有效途径,但发回重审显著延长羁押871天。1996年刑诉法在控制羁押期限上取得成效,2012年刑诉法虽规定事实存疑案只能发回重审一次,但无辜者仍可能被羁押3年以上。按刑诉法第72条之规定,对发回重审的疑错案可运用监视居住,司法解释可配套相应规定保障其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辜者 冤假错案 审前羁押 发回重审 监视居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安机关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实证研究——以2018—2019年703份判决书为主要分析样本 被引量:6
20
作者 蔡艺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47,共10页
2013年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截至2019年,公安机关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存在诸多争议。通过对703份判决书的统计分析发现,公安机关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数量和占比逐年提升;涉及罪名广泛,非暴力犯罪为主、疑难... 2013年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截至2019年,公安机关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存在诸多争议。通过对703份判决书的统计分析发现,公安机关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数量和占比逐年提升;涉及罪名广泛,非暴力犯罪为主、疑难案件居多;个案罪数单一,少有数罪并罚的情况;量刑上绝大多数为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多数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大多数犯罪嫌疑人在本地无固定居所;绝大多数犯罪嫌疑人有自首、坦白、退赃或立功情况;多数因"办案需要"而适用;绝大多数变更为羁押;措施期间总体呈上升趋势,个别案件存在超期现象。经评估,其问题在于:羁押替代性措施定位未能准确体现,适用实际不符合监视居住例外情形的立法限定,羁押化倾向并未得到彻底扭转,仍未能消除非法讯问的质疑。应细化适用条件、严格执行规范、强化内外监督和规范措施期间的讯问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机关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判决书 强制性 强制措施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