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ERCP监护性麻醉的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金华 刘鲲鹏 +5 位作者 李成辉 韩柳 李昭 樊艳华 房龙 杜时雨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4-666,共3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监护性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6例ASAⅠ~Ⅲ级、年龄35~79岁拟在监护性麻醉下行ERCP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单纯瑞芬太尼组(R组)和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组(R...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监护性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6例ASAⅠ~Ⅲ级、年龄35~79岁拟在监护性麻醉下行ERCP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单纯瑞芬太尼组(R组)和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组(RM组)。R组首先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5min,随后减为0.15μg·kg^(-1)·min^(-1),RM组在手术开始前静注咪达唑仑0.02mg/kg,其余用药同R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_0)、手术开始时(T_1)、手术开始后 min(T_2)、10min(T_3)和术毕(T_4)时MAP、HR、RR、SpO_2、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术后改良Aldrete镇静评分、操作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手术操作时间和麻醉时间。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2时R组MAP均明显升高(P<0.05);T_2~T_4时两组HR均明显加快,T_1时R组HR明显快于T_0时和RM组。T_1~T_4时两组BIS均明显低于T_0时,且T_1~T_3时RM组BIS明显低于R组(P<0.05)。术后RM组遗忘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R组手术操作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RM组(P<0.05);术毕时R组的改良Aldrete评分明显高于RM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0.2 μg·kg^(-1)·min^(-1)用于ERCP实施监护性麻醉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瑞芬太尼 咪达唑仑 监护性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监护性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浩 韩利锋 +2 位作者 杨小波 王娜 李清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3期412-415,共4页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监护性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监护性麻醉下拟行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老年患者104例为本研究试验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监护性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监护性麻醉下拟行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老年患者104例为本研究试验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52例。A组患者接受负荷剂量生理盐水,随后持续输注1.0-5.0μg/kg/h瑞芬太尼;B组患者接受负荷剂量0.3-0.4μg/kg右美托咪定,随后持续输注0.2-1.0μg/kg/h右美托咪定。记录患者在利多卡因浸润期(T1)、套管针插入时(T2)、骨水泥注入时(T3)及皮肤缝合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SpO2、呼吸频率(RR)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MAP(如T1时,113.1±20.0vs 104.7±18.9mmHg)和HR(如T1时,81.3±10.6vs 76.3±8.5)水平明显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SpO2显著低于B组,尤其T2期(96.1%±3.0%vs 98.0%±1.3%)和T3期(96.2%±3.0%vs 98.2%±1.6%)。A组患者的血氧不足(32.7%vs 13.5%,P=0.04)和呼吸抑制(40.4%vs7.7%,P=0.03)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另外,A组无人出现疼痛,B组有10例患者出现疼痛加剧,额外接受芬太尼治疗。结论在老年患者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监护性麻醉中,与瑞芬太尼相比接受右美托咪定患者的呼吸抑制程度、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监护性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经皮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患儿监护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景胜 彭静 +6 位作者 邓小凤 李阳 包晓航 黄河 杜智勇 杨天德 李洪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88-89,共2页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在经皮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患儿监护性麻醉(MA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房间隔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MAC下进行经皮ASD介入封堵术.观察组在麻醉过程中复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常规监护下静脉麻醉...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在经皮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患儿监护性麻醉(MA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房间隔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MAC下进行经皮ASD介入封堵术.观察组在麻醉过程中复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常规监护下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儿在入室时(T0)、股静脉插管时(T1)、封堵器释放时(T2)、股静脉拔管时(T3)、患儿苏醒时(T4)的镇静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患儿的焦躁情况和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镇静评分在T1、T3、T4与对照组无差异,而在T2评分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T1、T2、T3、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更加稳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焦躁情况和疼痛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MAC中复合应用右美托咪定进行经皮ASD介入封堵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患儿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的痛苦,值得在临床麻醉工作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房间隔缺损 监护性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监护性麻醉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庄海滨 刘金花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9年第9期33-35,49,共4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监护性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65~80岁拟在监护性麻醉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D...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监护性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65~80岁拟在监护性麻醉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40例。手术开始前15min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同时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继而以右美托咪定0.3μg·kg^-1·h^-1、瑞芬太尼0.15μg·kg^-1·min^-1的速率维持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工作套管到位注射骨水泥时(T2)、拔出工作套管时(T3)及术毕10min(T4)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及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记录上述时点VAS评分及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并记录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D组T1—T3时HR、MAP降低,T1—T4时OAA/S评分及VAS评分降低(P<0.05);RR及SpO2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呼吸抑制、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监护性麻醉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瑞芬太尼 监护性麻醉 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护性麻醉下经鼻咽通气管监测PETCO_2与PaCO_2的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小婷 陈彦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97-1199,共3页
目的研究监护性麻醉(MAC)患者不同新鲜气流量(FGF)下经鼻咽通气管监测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方法择期在MAC下行单纯乳腺区段切除术女性患者20例,ASAⅠ或Ⅱ级。患者入室后依次静脉给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及丙泊酚,当OAA/S为2~3分、RR... 目的研究监护性麻醉(MAC)患者不同新鲜气流量(FGF)下经鼻咽通气管监测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方法择期在MAC下行单纯乳腺区段切除术女性患者20例,ASAⅠ或Ⅱ级。患者入室后依次静脉给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及丙泊酚,当OAA/S为2~3分、RR为10~15次/分时,测量经鼻翼至耳垂的距离,选择经左/右侧鼻孔置入鼻咽通气管(一般为ID7~7.5mm)达咽部,调整鼻咽通气管位置,使得PETCO2波形为方波,随后调整FGF为1L/min,调整10min后,记录此时的PETCO2及测量PaCO2。按以上方法,依次调整FGF至1.5、2L/min,分别记录相应的PETCO2及PaCO2。结果 FGF为1、1.5、2L/min时,PETCO2与PaCO2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7、0.925、0.852(P<0.01)。结论 MAC下当OAA/S为2~3分,RR为10~15次/分时,采用鼻咽通气管保持FGF1~2L/min,PETCO2与PaCO2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通气管 监护性麻醉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监护性麻醉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效果观察
6
作者 郑恭 《中国乡村医药》 2015年第4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监护性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2例在监护性麻醉下行ERCP的患者,按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单纯瑞芬太尼组(R组)和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组(RM组),每...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监护性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2例在监护性麻醉下行ERCP的患者,按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单纯瑞芬太尼组(R组)和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组(RM组),每组51例,观察两组不同时点,包括麻醉前(T0)、ERCP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后5分钟(T2)、手术开始后10分钟(T3)和术毕(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并记录手术操作时间、麻醉时间及不良事件。结果 RM组MAP在T1~T3时与T0比较无明显变化,T4时升高;HR在T2开始持续加快;Sp O2在T2开始降低,T3时又有所升高;BIS T1时开始降低,之后保持平稳。组间比较,RM组的MAP在T1~T3时明显低于R组,HR在T1、T2时明显低于R组,Sp O2在T2之后明显低于R组,BIS在T1~T3时明显低于R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CP操作中采取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麻醉,与单纯使用瑞芬太尼相比,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加平稳,但对患者呼吸系统影响较大,易发生气道意外,因此,临床上应谨慎选择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瑞芬太尼 咪达唑仑 监护性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监护性麻醉在ERCP诊疗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静 王品 +1 位作者 王青 赵建生 《淮海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591-592,共2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 DEX)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ERCP)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ERCP诊疗中心行ERCP治疗ASAⅠ~Ⅲ级患者85例,分为麻醉组( n=45)和对照组(n=40)。麻醉组术前静脉...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 DEX)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ERCP)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ERCP诊疗中心行ERCP治疗ASAⅠ~Ⅲ级患者85例,分为麻醉组( n=45)和对照组(n=40)。麻醉组术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时间10 min;体重>80 kg,静脉泵注80μg),瑞芬太尼2μg/kg (时间5 min);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183; kg-1· h-1和瑞芬太尼6~8μg&#183; kg-1· h-1。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 T0)、麻醉后10 min( T1)、术中( T2)、麻醉清醒后( T3)的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应用Ramsaymin分级法评估麻醉状态,记录患者术中呛咳、躁动、患者对手术过程有无不良记忆、术后腹痛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麻醉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对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麻醉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监护性麻醉在治疗性ERCP中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监护性麻醉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监护性麻醉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龚翔 胡林华 +3 位作者 戴华英 邹忠 毛艳琴 邹文闻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098-1099,1115,共3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监护性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分级I-Ⅲ级、年龄65-80岁拟在监护性麻醉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D组)和生理...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监护性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分级I-Ⅲ级、年龄65-80岁拟在监护性麻醉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手术开始前15min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0.5μg/kg,同时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继而以右美托咪啶0.3μg/kg/h、瑞芬太尼0.15μg/kg/min的速率维持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工作套管到位注射骨水泥时(T2)、拔出工作套管时(T3)及术毕10min(T4)时MAP、HR、RR及SPO2,同时记录上述时点VAS评分及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并记录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D组T1-T3时HR、MAP降低,T1-T4时OAA/S评分及VAS评分降低(P<0.05),RR及SPO2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呼吸抑制、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监护性麻醉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瑞芬太尼 监护性麻醉 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监护性麻醉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凯 邹军 +3 位作者 金景鹏 刘洋 李龙云 张斌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复合常规剂量芬太尼(1.0μg/kg)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监护性麻醉时右美托咪定的最佳剂量。方法60例择期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后,分别恒速静脉注射... 目的探讨复合常规剂量芬太尼(1.0μg/kg)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监护性麻醉时右美托咪定的最佳剂量。方法60例择期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后,分别恒速静脉注射负荷剂量为1.0μg/kg(D组,n=20)、1.5μg/kg(D2组,n=20)和2.0μg/kg(D,组,n=20)的右美托咪定,待改良OAAZS评分≥3分开始进镜治疗。对比各组的改良OAA/S评分变化情况、内镜操作和患者苏醒时间、患者和内镜医生满意度评分结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间一般状态、内镜操作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改良OAA/S评分:进镜前D3组为(4.4±0.2)分,高于D1组的(3.4±0.5)分(P〈0.05)和D2组的(3.8±0.3)分(P〈0.05),D1组与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5vainD,组为(4.5±0.3)分,也高于D1组的(3.5±0.6)分(P〈0.05)和D2组的(3.7±0.4)分(P〈0.05),D1组与D2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即刻,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苏醒时间:D3组为(6.6±1.2)min,明显长于D1组的(3.1±0.9)min(P〈0.05)和D:组的(3.8±0.8)min(P〈0.05),D,组与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内镜医生满意度评分:D,组为(8.0±0.8)分,明显低于D1组的(9.4±0.6)分(P〈0.05)和D3组的(9.5±0.5)分(P〈0.05),D2组与D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发生率:3组均无心动过速、高血压和低氧血症发生,低血压发生率无组间差异(P〉0.05);恶心、体动发生率D.组分别为30%(6/20)、15%(3/20),D2组均为5%(1/20),D3组均未发生,D,组恶心、体动发生率均明显高于D2组(P〈0.05)和D3组(P〈O.05),而D2组与D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3组心动过缓发生率为40%(8/20),Dl组未发生,D2组为10%(2/20),D3组明显高于D1组(P〈0.05)和D2组(P〈0.05),而D1组与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1.0μg/kg芬太尼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监护性麻醉时,右美托咪定的最佳剂量为1.5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 右美托咪定 监护性麻醉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局部麻醉下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及对BIS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庄海滨 李巧云 +3 位作者 刘金花 施志波 尧云 金明亮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2934-293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监护性局部麻醉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首次行单个椎体成形术患者9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70~85岁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30):瑞芬太尼0.05μg/(kg·min)...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监护性局部麻醉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首次行单个椎体成形术患者9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70~85岁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30):瑞芬太尼0.05μg/(kg·min)组(A组)、瑞芬太尼0.1μg/(kg·min)组(B组)、瑞芬太尼0.15μg/(kg·min)组(C组)。手术开始前15 min,所有患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3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手术开始前5 min A组泵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B组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C组泵注瑞芬太尼0.15μg/(kg·min)维持至术毕。记录三组患者手术前15 min(T 0)、注射局部麻醉药时(T 1)、手术开始时(T 2)、工作套管到位注射骨水泥时(T 3)、拔出工作套管时(T 4)及术毕10 min(T 5)时MAP、HR、RR及SpO 2,同时记录上述时点BIS值,采集静脉血检测并记录血清去甲肾上腺素、VAS评分及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并记录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评分。结果:A、B两组比较,T 1~T 4时B组的HR、MAP、RR降低,但均在患者基础血压及心率可允许波动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BIS值、去甲肾上腺素、VAS评分、OA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比较,C组T 1~T 4时HR、MAP、SpO 2、RR降低,BIS值、去甲肾上腺素、VAS评分、OAA/S评分低于A组,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VAS评及OAA/S评分均较A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 1~T 4时C组HR、MAP及RR、SpO 2、BIS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A组,其中B组较C组稍高。结论:0.1μg/(kg·min)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监护性局部麻醉中的呼吸及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而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监护局部麻醉 椎体成形术 BIS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