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芩苷等中药单体对人皮脂腺细胞内雄性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9
1
作者 鞠强 尹兴平 +3 位作者 石继海 康晓静 辛燕 夏隆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黄芩苷、苦参碱中药单体对SZ95人皮脂腺细胞内雄性激素受体(AR)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痤疮的机制。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盐酸小檗碱、黄芩苷、苦参碱及13-顺维A酸作用SZ95皮...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黄芩苷、苦参碱中药单体对SZ95人皮脂腺细胞内雄性激素受体(AR)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痤疮的机制。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盐酸小檗碱、黄芩苷、苦参碱及13-顺维A酸作用SZ95皮脂腺细胞24h后,细胞内ARmRNA的表达。结果1×10-5、1×10-6mol/L13-顺维A酸和1×10-4mol/L黄芩苷使SZ95人皮脂腺细胞中ARmRNA的表达下降(P<0.05)。结论13-顺维A酸和黄芩苷等药物可能通过抑制AR的表达而具有拮抗雄性激素对皮脂腺细胞活性的作用,这将有助于了解这些药物治疗痤疮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黄芩苷 苦参碱 13-顺维A酸 雄性激素受体 皮脂腺细胞 痤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皮脂腺细胞与雄激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鞠强 沈丹蓓 夏隆庆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2年第6期372-374,共3页
雄激素是最重要的促皮脂腺活性激素。在雄激素作用下 ,人皮脂腺细胞大量分泌脂质是发生痤疮的前提条件。人皮脂腺细胞不仅是雄激素作用的靶位点 ,同时也具有合成活性雄激素的能力 ,是维持皮肤中雄激素稳态的主要场所。综述了人皮脂腺细... 雄激素是最重要的促皮脂腺活性激素。在雄激素作用下 ,人皮脂腺细胞大量分泌脂质是发生痤疮的前提条件。人皮脂腺细胞不仅是雄激素作用的靶位点 ,同时也具有合成活性雄激素的能力 ,是维持皮肤中雄激素稳态的主要场所。综述了人皮脂腺细胞和雄激素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皮脂腺细胞 雄激素 痤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小聚碱和黄芩苷对SZ95人皮脂腺细胞内I型5α-还原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鞠强 赵建斌 夏隆庆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12期868-870,共3页
目的:评价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对永生化SZ95人皮脂腺细胞内Ⅰ型5α-还原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作用SZ95皮脂腺细胞24 h后,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细胞内Ⅰ型5α-还原酶mRNA的表达。结果: 1&#... 目的:评价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对永生化SZ95人皮脂腺细胞内Ⅰ型5α-还原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作用SZ95皮脂腺细胞24 h后,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细胞内Ⅰ型5α-还原酶mRNA的表达。结果: 1×10^(-5)M盐酸小檗碱明显下调5α-还原酶mRNA的表达(P<0.05)。结论: 盐酸小檗碱可能具有通过抑制Ⅰ型5α-还原酶的表达拮抗双氢睾酮(DHT)对人皮脂腺细胞活性的刺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黄芩苷 Ⅰ型5α-还原酶 皮脂腺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囊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皮脂腺细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艺 杨恬 +1 位作者 张晔 余瑾 《中国新医药》 2004年第9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毛囊干细胞向皮脂腺分化的可塑型。方法结合一步消化法和显微分离技术培养来自于毛囊隆突区细胞,经体外诱导后,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检测EMA及K19表达的变化。结果培养细胞表现出很强的增殖潜能,其生长期可达两周以上... 目的探讨毛囊干细胞向皮脂腺分化的可塑型。方法结合一步消化法和显微分离技术培养来自于毛囊隆突区细胞,经体外诱导后,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检测EMA及K19表达的变化。结果培养细胞表现出很强的增殖潜能,其生长期可达两周以上;光镜下表现出原始细胞形态特征,能强表达K19和β1-integrin,诱导一周后可见细胞形态改变,并出现少量脂滴,EMA表达阳性,而K19不表达。结论体外诱导条件下,毛囊干细胞具有向皮脂腺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干细胞 体外诱导 皮脂腺细胞 免疫组化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脂腺细胞体外培养及生长调节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郑业华 杨恬 《疾病控制杂志》 2004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皮脂腺是皮肤重要的附属器。皮脂腺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为研究相关因子如细胞因子、生长激素及药物等对皮脂腺形态功能、生长发育及病理改变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文对皮脂腺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方法、体外生长特性及影响皮脂腺细胞... 皮脂腺是皮肤重要的附属器。皮脂腺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为研究相关因子如细胞因子、生长激素及药物等对皮脂腺形态功能、生长发育及病理改变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文对皮脂腺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方法、体外生长特性及影响皮脂腺细胞增殖分化的相关因素作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脂腺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培养 细胞分化 视黄醛 调节作用 雄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皮脂腺细胞体外培养及其在临床研究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邓珍君 张丽 +2 位作者 吴文娟 何黎 吕乐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29-132,共4页
皮脂腺是皮肤的重要附属器官,其功能的异常与痤疮及其他皮脂腺相关疾病密切相关.人皮脂腺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为研究皮脂腺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已经建立了永生化人皮脂腺细胞系:SZ95细胞、SEB-1细胞和Seb-E... 皮脂腺是皮肤的重要附属器官,其功能的异常与痤疮及其他皮脂腺相关疾病密切相关.人皮脂腺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为研究皮脂腺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已经建立了永生化人皮脂腺细胞系:SZ95细胞、SEB-1细胞和Seb-E6E7细胞,并已成为研究皮脂腺功能和活性调节以及痤疮和其他皮脂腺相关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的工具.对人皮脂腺细胞体外培养实验方法的各个阶段、永生化人皮脂腺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在临床研究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脂腺细胞 体外细胞培养 痤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ascoterone对SZ95人皮脂腺细胞增殖、脂质合成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叶枫 莫小辉 +6 位作者 胡婷婷 李昕 魏子妤 李嘉祺 陈广洁 Christos C.Zouboulis 鞠强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第6期349-354,共6页
目的:明确clascoterone对雄激素作用下人皮脂腺细胞增殖、脂质合成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索其抗痤疮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Z95人皮脂腺细胞,分为双氢睾酮(DHT)组、clascoterone组,clascoterone+DHT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尼罗红染色检... 目的:明确clascoterone对雄激素作用下人皮脂腺细胞增殖、脂质合成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索其抗痤疮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Z95人皮脂腺细胞,分为双氢睾酮(DHT)组、clascoterone组,clascoterone+DHT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尼罗红染色检测细胞内中性脂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炎症因子蛋白,RT-qPCR检测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结果:与DHT组相比,clascoterone和DHT共培养24h后细胞数量出现显著下降(P<0.01);在亚油酸(LA)作用下,clascoterone+DHT组细胞内中性脂质低于DHT组(P<0.0001);此外,clascoterone+DHT组PPARγ、PLIN2、FASN、SCD1等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炎症因子IL-1α、IL-1β、IL-6、IL-8及相应蛋白水平低于DHT组(均P<0.05)。结论:clascoterone体外对人皮脂腺细胞增殖、脂质合成相关基因和炎症因子具有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抗痤疮治疗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coterone 皮脂腺细胞 寻常痤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芘与肽聚糖体外协同刺激人皮脂腺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侯霄枭 曹珂 +3 位作者 胡婷婷 潘展砚 Christos C.Zouboulis 鞠强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检测苯并芘(Bap)和革兰氏阳性菌细菌壁肽聚糖(PGN)体外对SZ95人皮脂腺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Z95永生化人皮脂腺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Bap组、PGN组和(Bap+PGN)组,PGN浓度为20μg/m L,Bap浓度为10^(-5)mol/L。RT-... 目的:检测苯并芘(Bap)和革兰氏阳性菌细菌壁肽聚糖(PGN)体外对SZ95人皮脂腺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Z95永生化人皮脂腺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Bap组、PGN组和(Bap+PGN)组,PGN浓度为20μg/m L,Bap浓度为10^(-5)mol/L。RT-PCR和ELISA检测SZ95永生化人皮脂腺细胞分泌白介素(IL-1α、IL-1β)、TNF-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ap+PGN)组IL-1α,IL-1β和TNF-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Bap组和PG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苯并芘协同增强PGN诱导的皮脂腺细胞炎症因子IL-1α,IL-1β,TNF-α的表达,这可解释为什么环境污染可加重或诱导痤疮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 肽聚糖 SZ95人皮脂腺细胞 IL-1Α IL-1Β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Ag@PDA纳米颗粒介导的光热作用通过RNF20泛素化途径引起皮脂腺细胞缩小 被引量:1
9
作者 金东成 赵野 +3 位作者 吴蓉慧 宋丹丹 赵天奇 朱明姬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第1期81-85,共5页
光热效应选择性作用于皮脂腺,抑制皮脂腺增生、抑制皮脂分泌,作为一种新的潜在的治疗痤疮的方法备受关注。Au-Ag@PDA纳米颗粒吸收近红外后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效率。本课题组首次发现干细胞膜载Au-Ag@PDA纳米颗粒,在808nm激光照射后显著... 光热效应选择性作用于皮脂腺,抑制皮脂腺增生、抑制皮脂分泌,作为一种新的潜在的治疗痤疮的方法备受关注。Au-Ag@PDA纳米颗粒吸收近红外后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效率。本课题组首次发现干细胞膜载Au-Ag@PDA纳米颗粒,在808nm激光照射后显著缩小金黄地鼠皮脂腺斑大小并减少皮脂分泌[1]。本实验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分析光热作用于皮脂腺后蛋白质谱的变化,进一步探讨机制。为新型光敏剂治疗痤疮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作用 选择性作用 皮脂腺增生 皮脂腺细胞 光热效应 金黄地鼠 纳米颗粒 蛋白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脂腺细胞癌维A酸受体的表达
10
作者 Chakravarti N. El-Naggar A.K. +2 位作者 Lotan R. B. Esmaeli 王琼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5期54-54,共1页
Purpo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re are any abnormalities in the in vivo expression of retinoid acid receptors (RAR-α , RAR-β and RAR-γ ) and retinoid X receptors (RXR-α , RXR-β and RXR... Purpo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re are any abnormalities in the in vivo expression of retinoid acid receptors (RAR-α , RAR-β and RAR-γ ) and retinoid X receptors (RXR-α , RXR-β and RXR-γ ) in sebaceous cell carcinoma. Methods: Expression of retinoid receptors in paired specimens of cancerous tissues (n = 10) and adjacent normal tissues (n = 10) from 10 patients with sebaceous cell carcinoma was studi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by using anti-retinoid receptor antibodies. Results: In eight of the 10 normal tissue samples, all six receptors were expressed. In the other two samples, all receptors were expressed except RAR-γ (one sample) or RXR-γ (two samples). Five tumours (50% ) lacked RAR-α ; RAR-α expression was lower in tumours than in normal tissues in eight of 10 cases. RAR-β was expressed in the cytoplasm of nine of 10 tumours; RAR-β expression was at least as high in tumours as in normal tissue in eight of 10 cases. Two tumours lacked RAR-γ ; three tumours had lower RAR-γ expression than paired normal epithelium; four had the same RAR-γ expression, and one had higher RAR-γ expression. RXR-α expression was strong in all normal tissues and tumour samples. Ten tumours lacked RXR-β and all 10 tumours lacked RXR-γ expression. Conclusions: Diminished RXR-β and RXR-γ expression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baceous cell carcinoma. Additional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establish whether the defects in RAR expression in sebaceous cell carcinoma might affect the potential response of this tumour to treatment with retino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脂腺细胞 肿瘤样 免疫组化研究 活体内 正常上皮 份样 配对样本 低表达 达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紫外线照射对皮脂腺细胞皮脂分泌的影响
11
作者 施歌 王婷婷 +5 位作者 张满凤 廖培羽 黎世杰 李文 蔡晓琳 朱坤举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70-372,377,共4页
目的观察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照射后皮脂腺细胞皮脂分泌情况及皮脂调控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UVC照射原代培养的人皮脂腺细胞,油红O染色观察UVC对皮脂分泌的影响;免疫印迹法观察PPAR-γ和Sox9的表达情况。结果 UVC可以使皮脂... 目的观察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照射后皮脂腺细胞皮脂分泌情况及皮脂调控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UVC照射原代培养的人皮脂腺细胞,油红O染色观察UVC对皮脂分泌的影响;免疫印迹法观察PPAR-γ和Sox9的表达情况。结果 UVC可以使皮脂腺细胞皮脂分泌减少,同时下调PPAR-γ和Sox9的表达水平。结论短波紫外线照射可使皮脂腺细胞皮脂分泌减少,同时下调PPAR-γ和Sox9的表达水平,为痤疮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紫外线 皮脂腺细胞 痤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对人皮脂腺细胞增殖、脂质合成及雄性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7
12
作者 鞠强 尹兴平 +6 位作者 石继海 辛燕 康晓静 陈沄 崔盘根 曹元华 夏隆庆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治疗痤疮的机制。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隐丹参酮、丹参酮ⅡΑ在作用24、48及72h对SZ95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尼罗河红荧光染色的SZ95细胞中脂质含量的变化;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检... 目的探讨丹参酮治疗痤疮的机制。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隐丹参酮、丹参酮ⅡΑ在作用24、48及72h对SZ95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尼罗河红荧光染色的SZ95细胞中脂质含量的变化;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检测药物对SZ95细胞中AR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隐丹参酮浓度在0.5~12.5μmol/L之间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SZ95细胞增殖,其半数抑制浓度为7.473μmol/L(48h)和2.146μmol/L(72h);丹参酮ⅡΑ浓度在1.25μmol/L~12.5μmol/L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SZ95细胞增殖,其半数抑制浓度为6.021μmol/L(48h)和2.250mol/L(72h)。0.125μmol/L丹参酮ⅡΑ作用SZ95细胞48h后,尼罗河红荧光染色的平均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此外,1μmol/L和0.1μmol/L隐丹参酮以及1μmol/L丹参酮ⅡΑ对SZ95细胞AR mRNA的表达显示出抑制作用(P<0.01,P<0.05,P<0.01)。结论隐丹参酮、丹参酮ⅡΑ可能通过直接抑制皮脂腺细胞的增殖、脂质合成或间接下调皮脂腺细胞雄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而具有抗皮脂腺活性的作用,这可能是丹参酮治疗痤疮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丹参酮 皮脂腺细胞 治疗 表达 HA 细胞增殖 脂质 RNA 荧光染色 RT-PCR
原文传递
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和苦参碱对SZ95皮脂腺细胞增殖及脂质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鞠强 夏隆庆 +2 位作者 尹兴平 陈沄 石继海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62-664,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和苦参碱对永生化人皮脂腺细胞(SZ95)增殖及脂质合成的影响。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24 h后细胞形态变化。确定药物的毒性浓度;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药物在作用24、48及72 h对S...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和苦参碱对永生化人皮脂腺细胞(SZ95)增殖及脂质合成的影响。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24 h后细胞形态变化。确定药物的毒性浓度;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药物在作用24、48及72 h对SZ95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48 h后尼罗红染色的SZ95细胞内脂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毒性浓度黄芩苷为1×10-3mol/L, 盐酸小檗碱为1×10-4 mol/L,苦参碱在1×10-3mol/L以下细胞未见形态变化。MTT法显示,盐酸小檗碱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SZ95细胞的增殖,IC50值48 h为2.9×10-5mol/L,72 h为1.4×10-5mol/L;黄芩苷在5×10-4mol/L以下、苦参碱在1×10-3mol/L以下对SZ95细胞增殖无影响。1×10-4mol/L儿黄芩苷作用48 h使细胞平均荧光强度下降30.1%(P<0.05);1×10-6mol/L盐酸小檗碱下降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3 mol/L苦参碱则促进脂质合成(26.9%)。结论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等中药单体可能具有抑制皮脂腺细胞增殖或脂质合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黄芩甙 苦参碱 皮脂腺 细胞 培养的 盐酸小檗碱 皮脂腺细胞 细胞增殖 脂质含量 黄芩苷
原文传递
白地祛脂合剂对人皮脂腺细胞雄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鞠强 李斌 +6 位作者 耿琳 Christos C Zouboulis 周敏 沈宇弘 陈金鹏 蹇强 宋朋飞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98-2700,共3页
目的:研究白地祛脂合剂对人皮脂腺细胞雄激素受体信使RNA(mRNA)和胞质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正常组,低、中、高剂量白地祛脂合剂组作用皮脂腺细胞24h后雄激素受... 目的:研究白地祛脂合剂对人皮脂腺细胞雄激素受体信使RNA(mRNA)和胞质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正常组,低、中、高剂量白地祛脂合剂组作用皮脂腺细胞24h后雄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人皮脂腺细胞胞质蛋白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PCR显示:低、中、高剂量白地祛脂合剂组均使皮脂腺细胞雄激素受体(AR)mRNA表达降低,分别为正常组人皮脂腺细胞的0.592、0.438、0.223倍(P<0.05),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而高剂量白地祛脂合剂组皮脂腺细胞AR mRNA表达降低最为明显;Western Blot显示:低、中、高剂量白地祛脂合剂组均使皮脂腺细胞雄激素受体胞质蛋白表达降低,分别为正常组人皮脂腺细胞的0.805、0.652、0.550倍(P<0.05),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而高剂量白地祛脂合剂组皮脂腺细胞AR蛋白降低最为明显。结论:白地祛脂合剂可能通过抑制人皮脂腺细胞AR的表达而具有拮抗雄激素受体对皮脂腺细胞的活性作用,这将为中医药治疗痤疮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有助于从分子层次了解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地祛脂合剂 皮脂腺细胞 雄激素受体 信使RNA
原文传递
人胎儿皮肤皮脂腺细胞和外泌汗腺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陶克 陈璧 谢松涛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3-346,共4页
目的建立人胎儿皮肤皮脂腺、外泌汗腺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方法通过分离人胎儿皮肤皮脂腺腺体和外泌汗腺腺管,以DMEM/F12(1∶1)为基础培养基,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胎牛血清、表皮生长因子、L-谷氨酰胺、氢化可的松、霍乱毒素、... 目的建立人胎儿皮肤皮脂腺、外泌汗腺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方法通过分离人胎儿皮肤皮脂腺腺体和外泌汗腺腺管,以DMEM/F12(1∶1)为基础培养基,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胎牛血清、表皮生长因子、L-谷氨酰胺、氢化可的松、霍乱毒素、青霉素、链霉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三碘甲状腺氨酸、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钠作为皮脂腺细胞培养基及外泌汗腺细胞培养基,置入37℃、体积分数5%CO2孵箱中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人胎儿皮肤皮脂腺、外泌汗腺细胞的形态及变化,并进行细胞克隆形成率测定。采用油红染色和细胞角蛋白(CK)4.62、上皮膜抗原(E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传代培养的皮脂腺、外泌汗腺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分离的人胎儿皮脂腺腺体和外泌汗腺腺管可以在体外贴壁生长繁殖;其皮脂腺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为2.7%,明显低于人胎儿角质形成细胞(8.0%,P<0.01).人外泌汗腺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为7.3%,与人胎儿角质形成细胞(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油红染色显示,皮脂腺细胞含有少量脂质小滴,CK4.62、E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外泌汗腺细胞CK7、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结论用酶消化法和显微分离法可体外分离人胎儿皮肤皮脂腺、外泌汗腺细胞,两者均具备上皮细胞的标志和生物学特点,但皮脂腺细胞增殖速度较为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技术 胎儿 皮脂腺细胞 外泌汗腺细胞
原文传递
异维A酸对肽聚糖诱导的SZ95人皮脂腺细胞相关炎症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曹珂 侯霄枭 +2 位作者 李昕 Christos C.Zouboulis 鞠强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8-252,共5页
目的观察异维A酸体外对肽聚糖诱导的SZ95人皮脂腺细胞中与痤疮发病可能相关的炎症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异维A酸治疗痤疮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培养的SZ95细胞分成3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另外两组用20mg/L肽聚糖单独(肽聚糖组)或联合10^-5mol/L... 目的观察异维A酸体外对肽聚糖诱导的SZ95人皮脂腺细胞中与痤疮发病可能相关的炎症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异维A酸治疗痤疮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培养的SZ95细胞分成3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另外两组用20mg/L肽聚糖单独(肽聚糖组)或联合10^-5mol/L异维A酸(共刺激组)共同处理。作用3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述各组SZ95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1α、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Toll样受体2(TLR2)和其下游基因MyD88 mRNA表达水平;作用24h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α、IL-1β、IL-6、IL-8、TNF-α蛋白表达水平;作用48h后Western印迹检测TLR2和MyD88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23软件,3组间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Bonferroni校正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对照组、肽聚糖组和共刺激组IL-1α、IL-1β、IL-6、IL-8及TNF-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肽聚糖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及共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7)。上述3组间MyD88mRNA表达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707±0.950、10.270±0.477、7.892±0.900,F=10.17,P<0.01),肽聚糖组高于对照组及共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40、3.298,均P<0.0167)。肽聚糖组TLR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与共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异维A酸抑制肽聚糖诱导的SZ95人皮脂腺细胞中与痤疮发病可能相关的炎症因子的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天然免疫应答中MyD88的表达而非TLR2本身,这可能是异维A酸治疗痤疮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异维A酸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肽聚糖 细胞因子类 TOLL样受体2 免疫 先天 皮脂腺细胞
原文传递
FICZ对人皮脂腺细胞芳香烃受体及炎症因子mRNA表达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辰樑 潘展砚 +3 位作者 侯霄枭 吴伊旋 Christos C.Zouboulis 鞠强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9-762,共4页
研究紫外线诱导的光产物FICZ(6-Formylindolo[3,2-b]carbazole)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脂腺细胞芳香烃受体(AHR)信号通路影响及相关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紫外线诱导痤疮发生的机制。方法:Real-time qPCR检测分析永生化的SZ95人皮脂腺... 研究紫外线诱导的光产物FICZ(6-Formylindolo[3,2-b]carbazole)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脂腺细胞芳香烃受体(AHR)信号通路影响及相关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紫外线诱导痤疮发生的机制。方法:Real-time qPCR检测分析永生化的SZ95人皮脂腺细胞暴露于紫外线光产物FICZ后,检测AHR及其下游基因CYP1A1表达,以及炎症基因IL-1α、IL-1β、RELA等表达。结果:FICZ组AHR表达丰度是CONTROL组(未加入FICZ组,以下均称对照组)的1.412倍(P<0.01);FICZ组CYP1A1基因表达丰度是对照组的142.338倍(P<0.01);FICZ组IL-1α基因表达丰度是对照组的4.039倍(P<0.01);FICZ组IL-1β基因表达丰度是对照组的4.245倍(P<0.01);FICZ组RELA基因表达丰度是对照组的1.432倍(P<0.01)。结论:紫外线光产物FICZ激活AHR信号通路,从而影响皮脂腺细胞的炎症因子IL-1α、IL-1β、RELA等产生,这可能是紫外线诱导痤疮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CZ AHR CYP1A1 IL-1Α IL-1β RELA 皮脂腺细胞 痤疮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对苯并芘诱导的人皮脂腺细胞炎症因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魏子妤 侯霄枭 +7 位作者 曹珂 李昕 叶枫 胡婷婷 莫小辉 陈广洁 Christos C.Zouboulis 鞠强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69-474,共6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苯并芘诱导的SZ95人皮脂腺细胞炎症因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Z95人皮脂腺细胞分为对照组、1×10^(-5)mol/L白藜芦醇组、1×10^(-5)mol/L苯并芘组及白藜芦醇+苯并芘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SZ95人...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苯并芘诱导的SZ95人皮脂腺细胞炎症因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Z95人皮脂腺细胞分为对照组、1×10^(-5)mol/L白藜芦醇组、1×10^(-5)mol/L苯并芘组及白藜芦醇+苯并芘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SZ95人皮脂腺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6、芳香烃受体(AhR)、细胞色素酶P450(CYP)1A1、CYP1B1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水平(磷酸化p38水平/p38水平)和AhR蛋白相对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IL-1α、IL-6蛋白表达。多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对照组、白藜芦醇组、苯并芘组及白藜芦醇+苯并芘组SZ95人皮脂腺细胞IL-1α的mRNA(2.045±0.272、2.058±0.154、3.124±0.094、2.185±0.337)和蛋白(9.132±1.181、9.429±0.771、20.361±0.907、9.917±0.897)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662、101.705,P值分别<0.01、<0.001),其中白藜芦醇+苯并芘组IL-1αmRNA和蛋白相对水平低于苯并芘组(均P<0.01)。此外,苯并芘组p38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白藜芦醇组及白藜芦醇+苯并芘组(F=303.129,均P<0.0001)。白藜芦醇+苯并芘组AhR、CYP1A1和CYP1B1的mRNA表达较苯并芘组显著下调(t值分别为10.640、33.599、18.327,均P<0.001)。苯并芘组细胞AhR蛋白表达低于白藜芦醇+苯并芘组(P<0.001)。结论白藜芦醇可抑制环境污染物苯并芘诱导的SZ95人皮脂腺细胞炎症因子IL-1α表达,该作用可能通过AhR和p38MAPK通路所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脂腺 痤疮 苯并芘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细胞介素1Α 白藜芦醇 SZ95人皮脂腺细胞 芳香烃受体
原文传递
基于TRPV1/AMPK通路探讨石榴皮总多酚对亚油酸诱导的人皮脂腺细胞脂质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曦 朱明芳 +5 位作者 吴淑辉 张娟娟 郑慧娥 王云 鞠强 Christos C.Zouboulis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4538-4547,共10页
目的 探讨石榴皮总多酚(pomegranate peel polyphenols,PPPs)对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诱导的永生化人皮脂腺SZ95细胞脂质合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Z95细胞,运用LA诱导构建脂质过度合成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 目的 探讨石榴皮总多酚(pomegranate peel polyphenols,PPPs)对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诱导的永生化人皮脂腺SZ95细胞脂质合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Z95细胞,运用LA诱导构建脂质过度合成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PPPs对SZ95细胞活力的影响;尼罗红染色检测细胞脂质合成情况;qRT-PCR检测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TRPV1、AMPK、磷酸化AMPK(phosphorylated AMPK,p-AMPK)蛋白表达。采用siRNA进行细胞转染,观察沉默TRPV1后PPPs对LA诱导的SZ95细胞脂质合成及TRPV1/AMPK通路的影响。结果 1.25、2.5、5μg/mL的PPPs对SZ95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且均可显著抑制LA诱导的脂质过度合成(P<0.01),其中5μg/mL PPPs的抑制效应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脂质合成明显增加(P<0.01),TRPV1、AMPK mRNA表达及TRPV1、p-AMPK/AMPK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PPPs对无LA诱导的SZ95细胞基础脂质合成无明显影响,TRPV1、AMPK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但TRPV1、p-AMPK/AMPK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PPPs明显减少LA诱导下的SZ95细胞脂质合成(P<0.01),明显提高TRPV1、AMPK mRNA表达及TRPV1、p-AMPK/AMPK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沉默TRPV1显著增加了LA诱导下的SZ95细胞脂质合成(P<0.01),并显著减弱了PPPs对SZ95细胞脂质过度合成的抑制(P<0.01),显著降低其TRPV1、AMPK的mRNA及TRPV1、pAMPK/AMPK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结论 PPPs可有效抑制LA诱导的SZ95细胞脂质合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RPV1/AMPK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总多酚 永生化人皮脂腺SZ95细胞 脂质合成 痤疮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原文传递
人皮脂腺的分离和皮脂腺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和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隆庆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99-400,共2页
关键词 皮脂腺细胞 细胞培养 皮脂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