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武汤合防己黄芪汤皮肤给药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李阳 张洽淳 +5 位作者 钟悦 王济国 冯婧宇 张晶 黄国栋 莫潘艳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6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真武汤合防己黄芪汤皮肤给药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5例癌性腹水患者,给予腹部贴敷真武汤合防己黄芪汤散剂,每日1次,每次4h,连续治疗7d。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平脐腹围、中医症状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目的:观察真武汤合防己黄芪汤皮肤给药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5例癌性腹水患者,给予腹部贴敷真武汤合防己黄芪汤散剂,每日1次,每次4h,连续治疗7d。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平脐腹围、中医症状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65例患者腹满、小便短少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66.15%(43/65);65例患者平脐腹围低于治疗前(P<0.05),不同类型癌症患者治疗前后腹围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性腹水消退有效率为26.15%(17/65)。结论:真武汤合防己黄芪汤皮肤给药治疗对改善癌性腹水患者腹满、小便短少症状,减少平脐腹围方面均具有一定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癌性腹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武汤 防己黄芪汤 癌性腹水 皮肤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期女性皮肤给药知多少
2
作者 李爽 吕明芳(审稿) 《健康博览》 2024年第7期19-19,共1页
在日常生活中,哺乳期女性在患有湿疹、皮炎、银屑病等疾病后,往往会顾忌药物对婴儿的不良影响而放弃治疗。其实,只要选对药物品种和给药方式,哺乳期女性也是可以兼顾治疗和哺乳的。目前,皮肤给药相对来说全身吸收较少,安全性较高,是哺... 在日常生活中,哺乳期女性在患有湿疹、皮炎、银屑病等疾病后,往往会顾忌药物对婴儿的不良影响而放弃治疗。其实,只要选对药物品种和给药方式,哺乳期女性也是可以兼顾治疗和哺乳的。目前,皮肤给药相对来说全身吸收较少,安全性较高,是哺乳期女性比较常用的给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品种 皮肤给药 给药方式 银屑病 放弃治疗 哺乳期女性 安全性 不良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柔性脂质体经小鼠皮肤给药的降血糖作用 被引量:39
3
作者 郭健新 平其能 张磊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 研究胰岛素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对正常小鼠经皮给药的降血糖效果。方法 以逆相蒸发 探针式超声法制备胰岛素柔性脂质体 ,对其形态、大小和包封率进行测定 ;以 0 .6 0u·cm-2 的剂量 ,将其非封闭性涂布于小鼠皮肤 ,用酶 苯... 目的 研究胰岛素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对正常小鼠经皮给药的降血糖效果。方法 以逆相蒸发 探针式超声法制备胰岛素柔性脂质体 ,对其形态、大小和包封率进行测定 ;以 0 .6 0u·cm-2 的剂量 ,将其非封闭性涂布于小鼠皮肤 ,用酶 苯酚法测定小鼠血糖 ,并与胰岛素普通脂质体、胰岛素溶液比较。结果 胰岛素普通脂质体和柔性脂质体的粒径分别为 (6 1.82±6 .89) ,(74.0± 7.6 5 )nm ,多分散性指数分别为 (5 0 .6 1± 6 .32 ) % ,(14.6 2± 4.0 1) % ,包封率分别为 (31.6 1± 1.2 3) % ,(35 .35±3 .49) % )n =3)。胰岛素柔性脂质体在 1h内降糖百分率为 (2 1.42± 10 .19) % ,5h时达到 (6 1.48± 8.97) % ,维持降糖时间 18h。胰岛素普通脂质体和胰岛素溶液几乎没有降糖作用 ,与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相当。结论 柔性脂质体有较强的皮肤穿透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柔性脂质体 逆相蒸发法 皮肤给药 降血糖作用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退黄外洗液皮肤给药刺激性试验 被引量:15
4
作者 黄仕孙 高桂娥 +3 位作者 吴曙粤 曾宪彪 王艳宁 余莉玲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婴幼儿使用的院内制剂中药退黄外洗液对豚鼠的皮肤刺激性。方法:中药退黄外洗液以29.6g和7.4g生药/kg(为临床剂量的40倍和10倍)给豚鼠分别作单次和多次完整皮肤和损伤皮肤刺激性试验,用药后测量豚鼠体重,观察外观体征、行为活... 目的:观察婴幼儿使用的院内制剂中药退黄外洗液对豚鼠的皮肤刺激性。方法:中药退黄外洗液以29.6g和7.4g生药/kg(为临床剂量的40倍和10倍)给豚鼠分别作单次和多次完整皮肤和损伤皮肤刺激性试验,用药后测量豚鼠体重,观察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排泄等一般情况,并作受药部位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中药退黄外洗液高、低剂量组单次或多次接触豚鼠,其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体重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本品短期内对豚鼠无刺激性,表明临床拟用剂量用于局部或全身皮肤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黄外洗液 皮肤给药 刺激性试验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熔压敏胶为基质制备的伤柏贴膏皮肤给药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梁秀清 徐海燕 +2 位作者 刘东文 何宝凝 陈韵姿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956-959,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以热熔压敏胶为贴膏基质的伤柏贴膏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皮肤给药安全性。【方法】采用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用豚鼠进行皮肤过敏性试验,用家兔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伤柏贴膏对小鼠完整皮肤无急性毒...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以热熔压敏胶为贴膏基质的伤柏贴膏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皮肤给药安全性。【方法】采用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用豚鼠进行皮肤过敏性试验,用家兔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伤柏贴膏对小鼠完整皮肤无急性毒性反应,对家兔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无过敏反应。【结论】伤柏贴膏用药安全性较高,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柏贴膏 热熔压敏胶 皮肤给药安全性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豚鼠 家兔
原文传递
黄芩苷局部皮肤给药对小鼠血管通透性及豚鼠离体回肠收缩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新建 王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00-801,共2页
关键词 黄芩苷 局部皮肤给药 小鼠 血管通透性 豚鼠 离体回肠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的皮肤给药系统——脂质体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红 郑俊民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综述了以脂质体作为各种药物进入皮肤的载体,包括促进吸收的机制、脂质体与角质层的作用及其DDS制剂的制备方法等.同时列出了有关的专利.
关键词 脂质体载体 皮肤给药系统 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UV法测定皮肤给药后大鼠血浆5-(4-苯氧丁氧基)补骨脂素浓度 被引量:1
8
作者 郝彬 李欣燕 +1 位作者 周向军 王永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234-1239,共6页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5-(4-苯氧丁氧基)补骨脂素[5-(4-phenoxybutoxy)psoralen,PAP-1]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测定方法,并用于大鼠皮肤给药后血浆PAP-1浓度的测定。方法:以异欧前胡素为内标,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应用Ultimate Col...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5-(4-苯氧丁氧基)补骨脂素[5-(4-phenoxybutoxy)psoralen,PAP-1]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测定方法,并用于大鼠皮肤给药后血浆PAP-1浓度的测定。方法:以异欧前胡素为内标,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应用Ultimate Column AQ-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311 nm;采用PAP-1与内标峰面积比值进行定量。大鼠皮肤给药PAP-1,检测不同时间血药浓度。结果:本方法最低检测限为5.3μg/L(S/N>10),线性范围为5.3~2120μg/L,血浆中PAP-1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为2.3%~6.0%,准确度为102%~105%,回收率为83.1%~86.5%。大鼠15 mg/kg皮肤给药后,PAP-1在4 h达峰。雄性和雌性大鼠的AUC分别为256和1209μg.L-1.h,Cmax分别为74和225μg/L。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简便高效,可用于测定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中PAP-1的浓度。本文首次报道大鼠PAP-1皮肤给药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药代参数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4-苯氧丁氧基)补骨脂素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 皮肤给药 代动力学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虫丁皮肤给药对犬钩虫病的实验治疗
9
作者 钱燮铭 徐明 +3 位作者 沈佩琳 蓝明扬 薛智谋 黄猛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96-98,共3页
用灭虫丁加异丙醇加助渗剂、灭虫丁加异丙醇不加助渗剂及灭虫丁加无水乙醇加助渗剂配制成3种擦剂,用50μg/kg、20μg/kg、10μg/kg3种剂量,家犬1次皮肤给药实验治疗犬钩虫病,同时以灭虫丁油剂150μg/kg涂肤及150μg/kg、200μg/kg肌肉... 用灭虫丁加异丙醇加助渗剂、灭虫丁加异丙醇不加助渗剂及灭虫丁加无水乙醇加助渗剂配制成3种擦剂,用50μg/kg、20μg/kg、10μg/kg3种剂量,家犬1次皮肤给药实验治疗犬钩虫病,同时以灭虫丁油剂150μg/kg涂肤及150μg/kg、200μg/kg肌肉注射作对照.结果,给药后1个月粪便检查,灭虫丁加异丙醇加助渗剂20μg/kg、50μg/kg组虫卵均为阴性,与油剂皮肤给药及肌肉注射组疗效相似,而其他2种擦剂疗效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虫丁 犬钩虫病 皮肤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肤给药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52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祥水 刘国栋 《华夏医学》 2000年第2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小儿 皮肤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通络搽剂对新西兰家兔皮肤给药皮肤不良反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晓娟 李娟 郑芳昊 《现代中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新西兰兔完整皮肤或破损皮肤给予活血通络搽剂外搽所产生的刺激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申请医院制剂提供毒理研究的依据。方法选用检疫合格的新西兰兔40只,分为4组,分别为完整皮肤阴性组、完整皮肤... 目的观察新西兰兔完整皮肤或破损皮肤给予活血通络搽剂外搽所产生的刺激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申请医院制剂提供毒理研究的依据。方法选用检疫合格的新西兰兔40只,分为4组,分别为完整皮肤阴性组、完整皮肤给药组、破损皮肤阴性组、破损皮肤给药组,10只/组,雌雄各半。各组动物完整皮肤或破损皮肤的背部两侧同时给药,96cm^2/侧(8cm×12cm/侧), 8mL/侧/只/次,给药浓度均为2.25g生药量/mL,阴性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等范围的纯水作对照,一天给药3次。观察并记录给药部位红斑及水肿并评分,检测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大体剖检后肉眼观察各器官和组织的变化。结果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阴性对照组动物的给药部位皮肤均未见明显刺激性反应;一般观察未见明显异常,体重呈上升趋势,血生化和血液学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大体剖检亦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给药组均可产生一过性、可恢复的刺激性反应;动物的行为活动、腺体分泌、呼吸及粪便性状、体重、血液学、血生化、大体解剖等均未见明显异常,且体重呈上升趋势。结论完整皮肤给予活血通络搽剂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及毒性靶器官;破损皮肤有中度皮肤刺激,但未见明显毒性靶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通络搽剂 急性毒性 新西兰兔 皮肤给药 皮肤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群生经皮肤给药对小白鼠体内蛔幼虫作用的观察
12
作者 李长缨 李建忠 冯义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S1期60-60,共1页
新近研究提出,皮肤涂抹海群生为捉高疗效,减轻副作用的有利途径。鉴于海群生对蛔虫成虫的杀灭作用,而验证皮肤给药后,药物在血液中是否宜于直接作用于移行期幼虫的设想。本实验以健康成年小白鼠为实验对象,实验组鼠25只,对照组鼠22只,... 新近研究提出,皮肤涂抹海群生为捉高疗效,减轻副作用的有利途径。鉴于海群生对蛔虫成虫的杀灭作用,而验证皮肤给药后,药物在血液中是否宜于直接作用于移行期幼虫的设想。本实验以健康成年小白鼠为实验对象,实验组鼠25只,对照组鼠22只,人工感染猪蛔虫卵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给药 群生 移行期 人工感染 蛔虫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给药助渗剂氮Zhuo酮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欧阳淑媛 罗一鸣 《湖南化工》 1998年第6期28-30,共3页
介绍了皮肤给药用助渗剂-氮Zhuo桐的合成工艺过程,并对合成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溴十二烷:己内酰胺:甲醇钠=1:1.05:1.47、溴十二烷:6号溶剂油:PEG6000=1:0.6:0.03(m)、搅拌速... 介绍了皮肤给药用助渗剂-氮Zhuo桐的合成工艺过程,并对合成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溴十二烷:己内酰胺:甲醇钠=1:1.05:1.47、溴十二烷:6号溶剂油:PEG6000=1:0.6:0.03(m)、搅拌速度50r/min下反应5.5h,得到的产品含量达98.3%,收率8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Zhuo酮 皮肤给药 助剂 渗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糜栓皮肤给药的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武营 王建军 +1 位作者 杨少琴 刘庆芳 《开封医专学报》 1999年第4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宫糜栓 毒理学 实验 皮肤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剂量雌二醇经皮肤给药治疗绝经后妇女尿失禁的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Waetjen L.E. Brown J.S. +1 位作者 Vittinghoff E. 党慧敏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 2006年第4期53-54,共2页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2 years of treatment with ultralow-dose transdermal estradiol (E2) on incontinenc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METHODS: Ultra Low Dose Transdermal estRogen Assessment (ULTRA) was a mu...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2 years of treatment with ultralow-dose transdermal estradiol (E2) on incontinenc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METHODS: Ultra Low Dose Transdermal estRogen Assessment (ULTRA) wa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unopposed ultralow-dose (0.014 mg/d) transdermal E2 for prevention of osteoporosis in 417 postmenopausal women aged 60 to 80 years. Frequency of incontinence episodes was assessed at baseline and after 4 months and 2 years of treatment using a self-reported questionnaire. We used an 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 to compare change in incontinence frequency, improved (decreased 2 or more episodes per week), unchanged (increased or decreased no more than 1 episode per week), or worsened (increased 2 or more episodes per week) between the E2 and placebo groups among women with and without at least weekly incontinence at baseline. RESULTS: At baseline, the prevalence of at least weekly incontinence was similar between E2 and placebo groups (43%). After 2 year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in the proportions of women with incontinence at baseline whose incontinence improved, worsened, or was unchanged. The odds ratio for worsening incontinence in the E2 compared with placebo group was 1.35 (95%confidence interval 0.75-2.42. In women without incontinence at baseline, the odds ratio of developing at least weekly incontinence after 2 years in the E2 compared with placebo group was not significant (odds ratio 1.2, 95%confidence interval 0.7-2.2). CONCLUSION: Two years of treatment with unopposed ultralow-dose transdermal E2 did not substantially change the frequency of incontinence symptoms or alter the risk of developing at least weekly inconti n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给药 安慰剂对照 基线水平 骨质疏松 无显著性差异 周最 自我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喹酮与左旋吡喹酮皮肤给药有效剂量的研究
16
作者 鲁敏 冯冬初 +6 位作者 易志辉 任润香 彭惠玲 岑丽萍 王在华 严纪雄 周美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56-256,共1页
吡喹酮经皮肤给药治疗血吸虫病是一项新的探索.1986年以来我们对此作了多项动物实验,如吡喹酮透皮剂的筛选,吡喹酮经皮肤给药后血清药浓度的测定,血吸虫病家兔用吡喹酮经皮肤给药一次即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等.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消旋吡喹... 吡喹酮经皮肤给药治疗血吸虫病是一项新的探索.1986年以来我们对此作了多项动物实验,如吡喹酮透皮剂的筛选,吡喹酮经皮肤给药后血清药浓度的测定,血吸虫病家兔用吡喹酮经皮肤给药一次即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等.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消旋吡喹酮与左旋吡喹酮经皮肤给药有效剂量的实验研究,并作比较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喹酮 皮肤给药 左旋 有效剂量 消旋 动物实验 毗喳酮 减虫率 肠系膜血管 重庆医科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给药法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200例
17
作者 解晓红 王耀华 《北京中医》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5-26,共2页
笔者采用皮肤给中药法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总结200例,总有效率达91.5%,并设对照组,对照结果表明:治小儿肺炎恢复期,皮肤给药法与口服中药有相同的效果。
关键词 肺炎 皮肤给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给药剂型宜忌
18
作者 冯春雷 《中国药店》 2009年第2期I0012-I0013,共2页
皮肤给药是指以贴、涂、擦、敷、熏、洗、浴等方法,直接用于治疗体表或某些粘膜部位疾患。皮肤给药剂型包括膏、丹、水、酊、散等剂型, 不少人以为,皮肤外用药物没什么多大讲究,涂抹一下就完事了,其实,皮肤用药很有讲究,要根据... 皮肤给药是指以贴、涂、擦、敷、熏、洗、浴等方法,直接用于治疗体表或某些粘膜部位疾患。皮肤给药剂型包括膏、丹、水、酊、散等剂型, 不少人以为,皮肤外用药物没什么多大讲究,涂抹一下就完事了,其实,皮肤用药很有讲究,要根据病情需要与药物性质的不同。对症下药选用不同剂型的皮肤外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药剂型 皮肤给药 皮肤外用 宜忌 皮肤 物性质 对症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黄外洗液皮肤给药过敏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黄仕孙 王艳宁 +2 位作者 高桂娥 李茂 吴曙粤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2327-2329,共3页
目的:通过动物皮肤给药安全性实验,研究退黄外洗液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颁发的皮肤过敏试验标准进行皮肤和全身过敏性实验。结果:退黄外洗液无皮肤及全身过敏反应。结论:本品与皮肤给药相关的特殊安全性试验... 目的:通过动物皮肤给药安全性实验,研究退黄外洗液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颁发的皮肤过敏试验标准进行皮肤和全身过敏性实验。结果:退黄外洗液无皮肤及全身过敏反应。结论:本品与皮肤给药相关的特殊安全性试验项目符合临床应用要求,局部或全身皮肤洗用是安全的,可以全身盘浴外洗的方法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黄外洗液 皮肤给药 过敏性实验 豚鼠
原文传递
兔经皮肤给药防蚴灵防护剂长期毒性实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郏自明 岳苗苗 +2 位作者 郑艳华 张金明 唐利军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观察防蚴灵防护剂对兔反复经皮给药1个月的毒性反应,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40只兔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和防蚴灵防护剂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给予葵花籽油,各剂量组分别按50、300、2 000 mg/kg经皮肤给予防蚴灵防护剂,每天1次,连续4... 目的观察防蚴灵防护剂对兔反复经皮给药1个月的毒性反应,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40只兔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和防蚴灵防护剂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给予葵花籽油,各剂量组分别按50、300、2 000 mg/kg经皮肤给予防蚴灵防护剂,每天1次,连续4周。观察兔的一般状况、皮肤刺激性反应、体重、摄食量、血液、血液生化、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低、中、高剂量的防蚴灵防护剂对兔一般情况无明显影响;对照组和防蚴灵防护剂低剂量组的所有兔皮肤未见明显改变,中剂量组有2只、高剂量组有4只兔的皮肤可见轻度刺激性;高剂量防蚴灵防护剂对兔体重和摄食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各剂量防蚴灵防护剂对兔血液、血液生化和脏器均无明显影响。结论防蚴灵防护剂50 mg/kg为无毒性反应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蚴灵防护剂 皮肤给药 长期毒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