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皮肤擦拭采样的石化从业人群OCPs皮肤暴露评估
1
作者 郭建 罗孝俊 +1 位作者 曾艳红 麦碧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286-5292,共7页
以茂名市(华南典型石化及农业城市)的30名石化从业人员(男女各半)作为样本,对其裸露部位(额头、手掌)和衣物遮蔽部位(前臂、小腿)的皮肤进行擦拭采样,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样品中10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并计算暴... 以茂名市(华南典型石化及农业城市)的30名石化从业人员(男女各半)作为样本,对其裸露部位(额头、手掌)和衣物遮蔽部位(前臂、小腿)的皮肤进行擦拭采样,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样品中10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并计算暴露剂量.研究发现,10种OCPs在所有样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率(1.7%~57%),其中六六六(HCH)的平均检出率(35%)明显高于滴滴涕(DDT)(5.3%).所有样品的OCPs浓度范围为n.d.~3050ng/m^(2),不同皮肤部位的OCPs浓度差异显著(P<0.0001),表现为额头>手掌>前臂>小腿.皮肤暴露剂量(DAD_(derm))和手-口接触暴露剂量(DAD_(oral))的范围分别为n.d.~13和n.d.~0.24ng/(kg·d),两者均以HCH的贡献为主(>60%).头颈部是DAD_(derm)贡献率最高的皮肤部位(87%).尽管女性的DAD_(derm)和DAD_(oral)均高于男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样本的皮肤及手-口接触致癌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范围(<10^(-4)),但女性致癌风险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从业人群 有机氯农药 皮肤暴露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某地区居民涉水活动的皮肤暴露参数 被引量:38
2
作者 段小丽 张文杰 +3 位作者 王宗爽 郭玉明 张衍燊 张金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61,共7页
选择我国北方某地区居民(2 500人)开展皮肤暴露参数及与水介质相关的主要暴露活动、频率等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成年人皮肤总表面积为1.68 m2,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75和1.62 m2.不同部位皮肤体表面积在不同年龄段有所不同,儿童期头部所占... 选择我国北方某地区居民(2 500人)开展皮肤暴露参数及与水介质相关的主要暴露活动、频率等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成年人皮肤总表面积为1.68 m2,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75和1.62 m2.不同部位皮肤体表面积在不同年龄段有所不同,儿童期头部所占比例较大,且随年龄增加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腿等下肢则与此相反,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不同的暴露情景和季节,皮肤暴露面积也不同.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涉水活动频率及类型有所不同,成年人各种涉水活动频率的性别间差异较大,男性涉水时间较短,且以洗澡为主(占51%),其次为洗手、洗脸、洗衣服、洗头等,分别占总涉水时间的12%,12%,9%和9%;而女性涉水活动较为复杂,且所占比例相对均衡,洗衣服所占比例最高(占29%),洗澡所占比例相对较少,为23%,洗碗、洗菜等家务劳动所占比例也较多,分别为16%和13%,其余个人洗刷频率与男性差别不大.鉴于我国人群皮肤暴露参数长期缺失的不利现状,建议进一步开展基于我国人群的大规模相关研究,以填补我国在该项研究中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露参数 活动频率 皮肤暴露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风险评价中中国人皮肤暴露面积的估算 被引量:137
3
作者 王喆 刘少卿 +1 位作者 陈晓民 林春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152-156,共5页
为更加科学地开展我国健康风险评价,基于中国人身高与体重的统计资料,根据美国环保局、Gehan和George、Haycock等的模型,计算了中国人皮肤总表面积、不同部位皮肤的表面积和不同暴露环境下的皮肤暴露面积。结果表明(美国环保局模型),... 为更加科学地开展我国健康风险评价,基于中国人身高与体重的统计资料,根据美国环保局、Gehan和George、Haycock等的模型,计算了中国人皮肤总表面积、不同部位皮肤的表面积和不同暴露环境下的皮肤暴露面积。结果表明(美国环保局模型),中国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皮肤表面积分别为1.69 m^2和1.53 m^2,比美国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皮肤表面积分别低13%和10%;2-12岁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的平均皮肤表面积分别为0.84-0.91 m^2和0.82-0.89 m^2;12-20岁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的平均皮肤表面积为1.48-1.57 m^2和1.42-1.47 m^2。研究表明,我国居民的平均皮肤表面积低于美国居民,因此建议在开展健康风险评估时尽量使用我国居民的人体参数值。此外,不同的暴露情景和季节,人体暴露的皮肤面积也不同,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暴露的皮肤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其他学科 健康风险评价 暴露评估 皮肤暴露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皮肤暴露对小鼠脑和血管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晴 刘志敏 +6 位作者 李潇潇 赵云 沈世平 蔡洁 袁均林 杨旭 李睿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11期15-20,26,共7页
为研究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对小鼠脑和血管的毒性,将56只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7只,分别为control、solvent control、4mg·kg^(-1) nano-TiO_2、20mg·kg^(-1) nano-TiO_2、100mg·kg^(-1) nano-TiO_2、500mg·kg^... 为研究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对小鼠脑和血管的毒性,将56只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7只,分别为control、solvent control、4mg·kg^(-1) nano-TiO_2、20mg·kg^(-1) nano-TiO_2、100mg·kg^(-1) nano-TiO_2、500mg·kg^(-1) nanoTiO_2、100mg·kg^(-1)维生素E(VE)+100mg·kg^(-1) nano-TiO_2和100mg·kg^(-1) VE+500mg·kg^(-1)nano-TiO_2,采用皮肤涂抹的方式,对小鼠进行连续42d暴露。结果表明:4mg·kg^(-1) nano-TiO_2和20mg·kg^(-1) nano-TiO_2对小鼠的大脑毒性和血管损伤较低,100mg·kg^(-1) nano-TiO_2和500mg·kg^(-1) nano-TiO_2对小鼠的大脑毒性和血管损伤明显,暴露中VE的添加对nano-TiO_2给脑和血管造成的损伤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初步证明nano-TiO_2皮肤暴露在一定剂量下可对小鼠脑和血管引起毒性作用,其原因可能为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毒性 小鼠 皮肤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肤暴露四溴双酚A对Wistar雄性大鼠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向明灯 高丹丹 +5 位作者 李红艳 李良忠 于紫玲 汪正东 林必桂 于云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8-344,共7页
尘/土以及含阻燃剂产品的皮肤接触是四溴双酚A(TBBPA)重要的人体暴露途径。为研究TBBPA经皮肤亚慢性暴露毒性效应,选择无特定病原菌级别(SPF级)Wistar雄性大鼠作为受试生物,分别设空白对照组(K)、溶剂对照组(Z),以及20mg·kg^(-1)(A... 尘/土以及含阻燃剂产品的皮肤接触是四溴双酚A(TBBPA)重要的人体暴露途径。为研究TBBPA经皮肤亚慢性暴露毒性效应,选择无特定病原菌级别(SPF级)Wistar雄性大鼠作为受试生物,分别设空白对照组(K)、溶剂对照组(Z),以及20mg·kg^(-1)(A)、60 mg·kg^(-1)(B)、200 mg·kg^(-1)(C)、600 mg·kg^(-1)(D)共4个不同剂量的TBBPA暴露组,采用皮肤接触的方式连续暴露90 d。暴露期间观察大鼠状态并称重,于第91天解剖大鼠,分离主要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并对暴露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研究发现,经皮肤暴露TBBPA后,90 d暴露期间不同实验组Wistar大鼠在表观形态、行动、进食方面无差异,TBBPA暴露导致大鼠体重略微降低,但各处理组间大鼠体重无显著差异;90 d暴露后不同剂量组间大鼠的器官脏器系数没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不同剂量组大鼠皮肤暴露区域均有一定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及部分组织胶原间隙增宽。研究结果表明,TBBP A 90 d亚慢性皮肤暴露对Wistar大鼠无明显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 Wistar雄性大鼠 亚慢性毒性 皮肤暴露 生理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NP皮肤暴露对小鼠过敏性皮肤炎症的佐剂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焕云 吴卓 +3 位作者 戴佳佳 秦懿偲 李金泉 杨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804-3809,共6页
为了探究新型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醋(DINP)对小鼠过敏性皮肤炎症的影响,采用皮肤染毒的暴露方式,56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7组处理40d用0、1.4、14和140mg/kg DINP对小鼠进行皮肤染毒,并用抗氧化剂褪黑素设置2组来探究氧... 为了探究新型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醋(DINP)对小鼠过敏性皮肤炎症的影响,采用皮肤染毒的暴露方式,56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7组处理40d用0、1.4、14和140mg/kg DINP对小鼠进行皮肤染毒,并用抗氧化剂褪黑素设置2组来探究氧化应激的介导作用,以及1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染毒结束后取耳组织测定耳肿指数和双耳重量差,并制作耳组织病理学切片,最后检测氧化应激指标.实验结果显示,14和140mg/kg DINP皮肤暴露组的皮肤炎症有明显加剧(p<0.01),氧化应激指标也有明显变化(p<0.01).这表明,一定浓度的DINP,经较长时间的暴露,对小鼠过敏性皮肤炎症具有明显的佐剂作用、并且,随着DINP浓度升高,小鼠机体氧化应激过度活化,造成机体组织或细胞的氧化损伤,并加剧了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过敏性皮肤炎症 皮肤暴露 佐剂效应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工业园员工PAHs的皮肤暴露及健康风险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建 罗孝俊 +3 位作者 管克兰 吕银知 曾艳红 麦碧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427-5435,共9页
本文选取典型石化城市茂名市某石化工业园30名员工(男女各15名)进行裸露(额头、手掌)和遮蔽皮肤部位(前臂、小腿)的擦拭采样,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擦拭样品中15种多环芳烃的浓度(Σ_(15)PAHs)并计算了经皮肤暴露和手-... 本文选取典型石化城市茂名市某石化工业园30名员工(男女各15名)进行裸露(额头、手掌)和遮蔽皮肤部位(前臂、小腿)的擦拭采样,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擦拭样品中15种多环芳烃的浓度(Σ_(15)PAHs)并计算了经皮肤暴露和手-口接触的人体暴露剂量.结果表明,皮肤样品中Σ_(15)PAHs的浓度范围为21~1.9×10^(4)ng/m^(2),不同部位间PAHs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表现为额头>手掌>前臂>小腿.PAHs以3~4环PAHs组成为主.男女性别间PAHs组成无显著差异,Σ_(15)PAHs女性高于男性,但无统计差异性.经皮肤吸收的PAHs日暴露剂量(DADderm)女性[41ng/(kg⋅d)]显著高于男性[28ng/(kg⋅d)].手-口接触暴露剂量[0.34ng/(kg⋅d)]相比于皮肤暴露剂量[34ng/(kg⋅d)]可忽略不计.皮肤暴露剂量主要来自裸露部位皮肤的贡献(88%).风险评价结果表明,PAHs的皮肤暴露和手-口接触暴露不存在明显的非致癌风险;但约7%员工的皮肤致癌风险高于可接受的水平(10^(-4)),表明存在一定的PAH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石化员工 皮肤暴露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2.5经皮肤暴露和气道滴注对小鼠肝脏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路曼曼 宋静 +3 位作者 鲁娴娴 张倩 崔海燕 李睿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8年第12期14-19,共6页
大气细颗粒物(PM2.5)可通过呼吸、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机体,对机体健康产生危害。为了探究PM2.5经不同暴露途径对机体产生的不同影响,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μg·kg^(-1)·d(-1)、100μg·kg^(-1)·d(-1)、500μg... 大气细颗粒物(PM2.5)可通过呼吸、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机体,对机体健康产生危害。为了探究PM2.5经不同暴露途径对机体产生的不同影响,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μg·kg^(-1)·d(-1)、100μg·kg^(-1)·d(-1)、500μg·kg^(-1)·d(-1) PM2.5皮肤暴露组和20μg·kg^(-1)·d(-1)、100μg·kg^(-1)·d(-1)、500μg·kg^(-1)·d(-1) PM2.5气道滴注组。结果表明,随着PM2.5浓度的增加,小鼠肝脏细胞空泡化程度增强,同时小鼠肝脏ROS、MDA、8-OHdG和ALT含量升高;PM2.5经皮肤暴露和气道滴注均可对小鼠肝脏产生不利影响,且随着PM2.5浓度的增加损伤越严重,这可能与其诱导的氧化应激有关,且经气道滴注产生的损伤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皮肤暴露 气道滴注 肝脏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径影响下多溴联苯醚皮肤暴露摄入量预测方法
9
作者 胡鹏抟 张子峰 +3 位作者 马万里 刘丽艳 宋维薇 李一凡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72,共6页
为改善污染物人体暴露的评估方法,研究了哈尔滨大气环境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暴露情况,评估各形态PBDEs单体经皮肤每日摄入量,利用多粒径气/粒分配公式与皮肤摄入量公式,实现对粒径影响下颗粒态PBDEs经皮肤每日摄入量的预测。结果表明... 为改善污染物人体暴露的评估方法,研究了哈尔滨大气环境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暴露情况,评估各形态PBDEs单体经皮肤每日摄入量,利用多粒径气/粒分配公式与皮肤摄入量公式,实现对粒径影响下颗粒态PBDEs经皮肤每日摄入量的预测。结果表明,哈尔滨大气PBDEs经皮肤摄入量为71.6 pg/d,颗粒态和气态PBDEs的经皮肤摄入量相当,分别为32.8和38.8 pg/d,BDE-209是经皮肤摄入的主要单体。受颗粒物质量浓度影响,供暖期的PBDEs经皮肤摄入量高于非供暖期。颗粒态PBDEs的经皮肤摄入量由粗颗粒主导,其中传质系数为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首次提出预测粒径影响下颗粒态PBDEs经皮肤摄入量的方法,并应用哈尔滨、上海和广州的监测数据进行验证,证明之前推导的恒稳态多粒径气/粒分配公式可以很好地预测粒径影响下颗粒态PBDEs的经皮肤摄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 粒径 皮肤暴露 气/粒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皮肤擦拭采样的餐饮从业人群PBDEs皮肤暴露评估
10
作者 郭建 罗孝俊 +1 位作者 曾艳红 麦碧娴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26-434,共9页
以华南某城市的30名高校食堂餐饮从业人员(男女各半)作为样本,采集裸露皮肤部位(额头、手掌)和衣物遮蔽皮肤部位(前臂、小腿)的擦拭样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样品中13种多溴联苯醚(PBDEs)的含量并计算暴露剂量.研究... 以华南某城市的30名高校食堂餐饮从业人员(男女各半)作为样本,采集裸露皮肤部位(额头、手掌)和衣物遮蔽皮肤部位(前臂、小腿)的擦拭样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样品中13种多溴联苯醚(PBDEs)的含量并计算暴露剂量.研究发现,13种PBDEs在所有样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率(4.2%~91%),表现为Deca-BDE(73%)>Octa-BDE(66%)>Penta-BDE(38%);男性样品的PBDEs平均检出频率(57%)高于女性(46%).所有样品的PBDEs浓度范围为1.7~3915 ng·m^(-2),不同采样皮肤部位间的PBDEs浓度差异显著(p<0.0001),表现为额头>手掌>前臂>小腿.皮肤暴露剂量(DAD_(derm))和手-口接触暴露剂量(DAD_(oral))的范围分别为1.9×10^(-4)~0.026和0.014~1.0 ng·kg^(-1)·d^(-1),头颈部是DAD_(derm)贡献率最高的皮肤部位(77%).尽管女性的DAD_(derm)和DAD_(oral)均高于男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样本的皮肤及手-口接触致癌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范围(<10^(-4)),但女性的手-口接触致癌风险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从业人群 多溴联苯醚 皮肤暴露 健康风险
原文传递
浙江沿海地区居民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涉水和涉气活动的皮肤暴露参数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杨彦 于云江 +3 位作者 杨洁 陆晓松 李定龙 胡林凯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浙江沿海地区居民涉水、涉气活动的皮肤暴露参数。方法于2010年7—10月对浙江温岭某农村地区的1 432名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对涉水、涉气活动的皮肤暴露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并与日本、美国的暴露参数比较。结果温岭地区男性总体表面... 目的探讨浙江沿海地区居民涉水、涉气活动的皮肤暴露参数。方法于2010年7—10月对浙江温岭某农村地区的1 432名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对涉水、涉气活动的皮肤暴露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并与日本、美国的暴露参数比较。结果温岭地区男性总体表面积为1.82 m2,女性为1.58 m2,与美国成人相比分别低7.1%和6.5%,比日本成人分别高7.7%和4.6%。温岭地区成年人群身体各部位占总体表面积的比例与美国成人有明显差异。温岭地区男性涉水时间低于女性,日本、美国、温岭人群平均洗澡时间依次为美国人群<温岭人群<日本人群。温岭人群的室内活动时间为18.2 h/d,高于日本人群15.19%,低于美国人群12.92%;室外活动时间为5.9 h/d,是日本人群的4.9倍,是美国人群的1.9倍。结论在评价温岭人群的皮肤暴露参数时,若直接引用美国的参数,会造成涉水活动和涉气活动下的日均暴露剂量偏低,分别带来1.66%~26.06%和10.90%~13.75%的偏差;若直接引用日本的数据,会造成涉水活动下的日均暴露剂量偏高17.53%~27.41%,男性涉气活动下的日均暴露剂量偏低,女性偏高,带来1.34%~1.55%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风险评价 皮肤暴露参数 温岭 空气 活动
原文传递
太湖流域人群涉水活动的皮肤暴露参数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彦 谢钦岳 +2 位作者 于云江 李定龙 陆晓松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91-1095,共5页
目的探讨太湖流域人群涉水活动的皮肤暴露参数。方法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对太湖流域无锡、常州、镇江3个城市居民共4225人进行问卷调查,对涉水活动的皮肤暴露参数进行研究,并与美国、日本、我国温岭、太原人群的皮肤暴露参数进行... 目的探讨太湖流域人群涉水活动的皮肤暴露参数。方法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对太湖流域无锡、常州、镇江3个城市居民共4225人进行问卷调查,对涉水活动的皮肤暴露参数进行研究,并与美国、日本、我国温岭、太原人群的皮肤暴露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太湖流域男性平均身高、体重为167.86cm、66.55kg,女性为160.20cm、57.97kg。均低于美国男性、女性人群平均身高和体重,与日本男性平均身高、体重无明显差异,高于日本女性平均身高和体重。太湖流域男性、女性的平均体表面积分别为1.722、1.571m:,比美国男性、女性分别低12.14%和7.04%,比日本男性、女性分别高1.89%和4.04%,比我国男性、女性平均值分别高1.89%和2.68%。流域男性、女性平均室内活动时间为15.08h/d,美国、日本、温岭、太湖流域人群室内活动时间排序为:太湖流域〈日本〈温岭〈太原〈美国。流域人群的室外活动时间为8.93h/d,比美国、日本、温岭和太原人群高51.36%~644.17%。流域男性的涉水活动时间较短,各地区人群每日平均洗澡时间排序为:太湖流域〈美国〈温岭〈日本。结论各地区人群皮肤暴露参数存在差异,若运用美国、日本、我国温岭、太原等地人群皮肤暴露参数,将对太湖流域人群健康风险评价结果造成一定偏差,利用太湖流域实测的人群皮肤暴露参数,会使风险评价结果更加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风险评价 皮肤暴露参数 太湖流域 体表面积
原文传递
我国男性成人皮肤暴露参数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彦 陆晓松 +1 位作者 李定龙 杨洁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28-730,共3页
目的利用我国男性实测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数据,拟合得出适用于我国男性人群皮肤体表面积的计算模型。方法采用覆盖法对常州大学1008名男性新生体表面积进行测量,同时测量其身高和体重,根据最小二乘法的方法原理,对身高、体重和体... 目的利用我国男性实测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数据,拟合得出适用于我国男性人群皮肤体表面积的计算模型。方法采用覆盖法对常州大学1008名男性新生体表面积进行测量,同时测量其身高和体重,根据最小二乘法的方法原理,对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的实测值进行拟合。结果调查对象平均身高为170.75cm,体重为65.48奴,体表面积为1.716m^2。拟合得出了系数优化的新建Dubois模型和Stevenson模型,新建立模型与实测值的偏差分别为-1.01%~1.27%和-1.19%~1.36%,均小于其他Dubois模型和Stevenson模型的偏差。结论新建的Dubois模型更加适合估算我国男性成人皮肤体表面积,更能提高健康风险评价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暴露参数 体表面积 Dubois模型 Stevenson模型
原文传递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皮肤暴露致Balb/c小鼠肝肾组织氧化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晏彪 马萍 +2 位作者 吴卓 杨旭 武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095-3102,共8页
作为"绿色换代产品",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在全球范围逐渐取代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成为聚氯乙烯制品的主要增塑剂.但人体DINP暴露也可能存在健康隐患,故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环境科学领域专家的关注.为了探讨DIN... 作为"绿色换代产品",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在全球范围逐渐取代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成为聚氯乙烯制品的主要增塑剂.但人体DINP暴露也可能存在健康隐患,故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环境科学领域专家的关注.为了探讨DINP皮肤暴露是否对机体有氧化损伤的作用,本研究以Balb/c小鼠为模式生物进行实验,4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被分为5个DINP染毒组(0.02、0.2、2、20、200 mg·kg-1)和1个溶剂对照组,每组7只.皮肤染毒28 d后,用所获得的肝和肾组织匀浆测定活性氧自由基(ROS)、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用所获得的肝和肾细胞测定DNA-蛋白质交联(DPC)系数,同时观察小鼠背部皮肤的形态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随着DINP染毒剂量的升高,脏器系数、ROS和MDA含量及DPC系数逐渐上升,GSH含量逐渐降低,各指标均呈现出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p<0.05,p<0.01).研究表明,较高剂量的DINP(≥20 mg·kg-1)亦可通过皮肤暴露的方式造成小鼠肝脏和肾脏组织细胞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P 皮肤暴露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2,4-二硝基氯苯及工人皮肤暴露剂量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雪青 邢鸣鸾 +1 位作者 高向景 张美辨 《预防医学》 2017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工作场所空气2,4-二硝基氯苯(CDNB)浓度及工人皮肤暴露剂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基于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技术,采用DB-1701色谱柱和DB-5色谱柱分别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CDNB浓度和工人皮肤暴露剂量。结果在0~2.00μg/m L范围内...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工作场所空气2,4-二硝基氯苯(CDNB)浓度及工人皮肤暴露剂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基于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技术,采用DB-1701色谱柱和DB-5色谱柱分别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CDNB浓度和工人皮肤暴露剂量。结果在0~2.00μg/m L范围内,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94和0.999 95,测定空气中CDNB浓度的最低检出限为2.2×10^(-3)μg/m L,以采样体积24 L计,最低检出浓度为9.2×10^(-5)mg/m^3,加标回收率为91.2%~95.5%,精密度RSD为3.9%~4.9%;测定皮肤暴露剂量的最低检出限为1.3×10^(-3)μg/m L,最低检出浓度为5.2×10-5mg/cm2,加标回收率为88.5%~92.3%,精密度RSD为1.8%~6.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检测灵敏度高、相关性好、精密度高、特异性强,可为CDNB职业接触者外暴露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2 4-二硝基氯苯 工作场所 皮肤暴露剂量
原文传递
皮肤暴露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小鼠过敏性哮喘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俐 李金泉 杨旭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6年第6期4-8,共5页
目的 探究皮肤暴露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对过敏性哮喘的影响。方法 3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1)对照组;(2)Ovalbumin(OVA)致敏组;(3)4 mg/kg/d DBP+OVA组;(4)40 mg/kg/d DBP+OVA组;(5)400 m... 目的 探究皮肤暴露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对过敏性哮喘的影响。方法 3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1)对照组;(2)Ovalbumin(OVA)致敏组;(3)4 mg/kg/d DBP+OVA组;(4)40 mg/kg/d DBP+OVA组;(5)400 mg/kg/d DBP+OVA组。第1-5组小鼠每天皮肤暴露于生理盐水或不同浓度的DBP,连续28 d。第2-5组小鼠分别在实验的11、18及25 d腹腔注射OVA致敏液,并且在第29-35 d进行每日一次每次30 min的OVA(1%)雾化,构建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第36 d处死实验小鼠,取肺组织和血清,使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的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 E)含量。同时,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肺部气道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过敏性小鼠模型组相比,DBP皮肤暴露会提高肺组织中IL-4和血清中Ig E的含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会显著的加重小鼠肺组织的气道重塑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学变化。结论 长期皮肤暴露于DBP(〉4 mg/kg/d)会诱导小鼠产生过敏性体制,加重过敏原诱导过敏性哮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皮肤暴露 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炎症
原文传递
区域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皮肤接触暴露水平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新荣 赵同科 +4 位作者 张文新 吴琼 李顺江 张成军 李鹏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8-903,共6页
通过实例介绍污染物-皮肤接触暴露的量化方法.选择了多环芳烃污染较严重的天津市,计算了该地区人群通过2种主要皮肤接触途径(皮肤-降尘接触和皮肤-洗浴水接触)对区域环境中16种PAH化合物(PAH16)的皮肤接触暴露与健康风险.儿童、青少年... 通过实例介绍污染物-皮肤接触暴露的量化方法.选择了多环芳烃污染较严重的天津市,计算了该地区人群通过2种主要皮肤接触途径(皮肤-降尘接触和皮肤-洗浴水接触)对区域环境中16种PAH化合物(PAH16)的皮肤接触暴露与健康风险.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三个亚群对PAH16的日均皮肤接触暴露量分别为3.41×10-2、2.68×10-2、1.95×10-2μg.kg-.1d-1.终生加权暴露量为2.20×10-2μg.kg-1.d-1.不确定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至少50%人群对PAH16暴露量在2.00×10-2—4.00×10-2μ.gkg-.1d-1范围内,暴露量极高和极低的人都很少.在16种化合物中,皮肤接触暴露优势化合物是Phe,F la,Pyr,Bap和Baa.皮肤途径终生加权暴露对总暴露量的贡献很低(1.06%),换算为BaP等效浓度(BaPeq)后则增加到6.00%.人群由于PAH16皮肤接触暴露所导致的平均致癌风险为8.1×10-7a-1,并未超出最大可接受风险1×10-5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PAHs) 皮肤接触暴露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光暴露皮肤经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前后MMP-1的表达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慧 刘健航 +4 位作者 陈向东 汪蓓青 沈征宇 吴品茹 费烨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非光暴露皮肤经窄谱中波紫外线B(NB-UVB)照射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观察志愿者照光前后的非光暴露皮肤的光老化表现;免疫组化检测其照光前后皮肤MMP-1的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剂量NB-UVB照射后人成... 目的探讨非光暴露皮肤经窄谱中波紫外线B(NB-UVB)照射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观察志愿者照光前后的非光暴露皮肤的光老化表现;免疫组化检测其照光前后皮肤MMP-1的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剂量NB-UVB照射后人成纤维细胞MMP-1的表达。结果所有病例均出现皮肤光老化表现。28例志愿者中MMP-1的表达光照前5例(17.90%)阳性,光照后9例(32.10%)阳性(P<0.05)。不同剂量的NB-UVB(0,10,20,30,50,60,80,120mJ/cm2)照射后,成纤维细胞的MMP-1的表达在20mJ/cm2时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剂量依赖方式增高。结论NB-UVB照射对MMP-1的表达起促进作用。推测NB-UVB促进MMP-1的表达,加快皮肤胶原蛋白的分解,加速皮肤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谱中波紫外线B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免疫组化 ELISA 非光暴露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光暴露皮肤与非光暴露皮肤的细胞凋亡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煊 李邻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 : 应用皮肤组织芯片方法检测光暴露部位和非光暴露部位皮肤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 组织芯片按文献方法制备 ,用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法 (Streptavidin -PeroxidaseSP)观测P5 3、bcl-2蛋白在 18例光暴露与非光暴露皮肤组织... 目的 : 应用皮肤组织芯片方法检测光暴露部位和非光暴露部位皮肤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 组织芯片按文献方法制备 ,用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法 (Streptavidin -PeroxidaseSP)观测P5 3、bcl-2蛋白在 18例光暴露与非光暴露皮肤组织的表达。结果 : 在 18例光暴露皮肤中P5 3表达均为阳性 ,阳性表达位于基底细胞及棘细胞全层 ,呈散在分布。随年龄增加相应增加 ,与性别无关。 11例非光暴露皮肤中 ,仅 4例弱阳性 ,阳性表达位于棘层上方只见于孤立棘细胞 ,其它部位未发现阳性表达。bcl- 2在光暴露部位与非光暴露部位均为阴性。结论 : 光暴露部位凋亡诱导因子P5 3均上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芯片 暴露皮肤 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 凋亡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光暴露皮肤与非光暴露皮肤中PCNA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煊 李邻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9期713-715,共3页
目的:比较光暴露与非光暴露皮肤中增殖细胞抗原的表达。方法:组织芯片按文献报道方法制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亲和素-生物素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 SP法)检测,一抗为1:100鼠抗人单克隆抗体。结果:36例光暴露皮肤组织中14例(38.9%)阳... 目的:比较光暴露与非光暴露皮肤中增殖细胞抗原的表达。方法:组织芯片按文献报道方法制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亲和素-生物素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 SP法)检测,一抗为1:100鼠抗人单克隆抗体。结果:36例光暴露皮肤组织中14例(38.9%)阳性;19例非光老化皮肤中18例(94.7%)阳性(χ2=4.2,P<0.01)。结论:光暴露部位皮肤组织PCNA蛋白表达较非光暴露部位皮肤组织表达明显减少。日光对细胞增殖因子的表达起抑制作用。推测日光对皮肤组织的增生能力有阻滞作用,加速皮肤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露皮肤 增殖细胞抗原 组织芯片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