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发性耳聋与脑白质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于鲲 姜振华 +1 位作者 王娟娟 孟媛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6-971,共6页
目的探究明确不同分型和不同严重程度突发性耳聋患者与脑白质损害(white matter lesions,WML)是否存在相关性及可能的风险因子。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6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311例单侧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明确不同分型和不同严重程度突发性耳聋患者与脑白质损害(white matter lesions,WML)是否存在相关性及可能的风险因子。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6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311例单侧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脑部MRI检查,根据Fazekas评分将患者分为WML组201例(Fazekas评分>0分)和NWML组110例(Fazekas评分=0分)。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d均完成纯音测听检查,依照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版)评估听力改善情况。结果突发性耳聋并发WML患者201例。WML组全聋型、听力损失分级显著高于NWML组。WML组和NWML组在治疗前平均纯音听阈(pure-tone average,PTA)、治疗后PTA及治疗后听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治疗前PTA、全聋型、听力损伤层级与WML发生风险密切相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低龄,平坦下降型、较低的Fazekas评分与良好的恢复相关。结论WML与突发性耳聋患者出现不良的治疗效果相关,并且合并高龄、全聋型更具有增加不良预后风险的趋势,且具有更佳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白质损害 Fazekas评分 平均纯音听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中神经血管改变与临床表型及白质损害的关系
2
作者 李司晨 诸玉霞 +5 位作者 赖泓宇 达晓慧 廖婷 刘熙 邓芬 陈莉芬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1908-1916,共9页
帕金森病包含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临床表现存在显著异质性,黑质纹状体系统中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改变不能完全解释临床表型异质性。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等检查及检验技术的发展,帕金森病中神经血管的结构及功能改变、... 帕金森病包含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临床表现存在显著异质性,黑质纹状体系统中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改变不能完全解释临床表型异质性。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等检查及检验技术的发展,帕金森病中神经血管的结构及功能改变、早期且广泛的白质损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总结既往帕金森病研究中已发现的特异性神经血管结构及功能改变、不同帕金森病临床表型间神经血管结构及功能的异同点、帕金森病中神经血管改变与白质损害及临床表型的关联性,发现了帕金森病中神经血管改变可能通过白质损害对临床表型产生影响,以期促进对帕金森病临床表型、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进展及预后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血管改变 运动症状 非运动症状 白质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眼底血管与脑白质损害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王永盛 赵涵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眼底血管与脑白质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2例,均进行头颅MRI检查和眼底血管检查。根据入院美国国立卫生...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眼底血管与脑白质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2例,均进行头颅MRI检查和眼底血管检查。根据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组,比较不同脑梗死严重程度患者Fazekas视觉半定量评分、年龄相关脑白质改变(ARWMC)量表、眼底血管分级、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的差异,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眼底血管与脑白质损害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轻度组48例,中度组65例,重度组39例,3组Fazekas、ARWMC评分随脑梗死严重程度加剧而逐渐升高(均P<0.05);3组眼底血管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MMSE、MoCA评分随脑梗死严重程度加剧而降低(均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眼底血管分级、Fazekas、ARWMC评分与MMSE评分、MoCA评分呈负相关(r≤-0.48,均P<0.05),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1,P<0.05),眼底血管分级与Fazekas、ARWMC评分呈正相关(r=0.62、0.59,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眼底血管与脑白质损害程度相关,可为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急性 早期认知功能 眼底血管 白质损害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老人不同类型及程度脑白质损害的血管危险因素及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月菊 李鹏 +3 位作者 侯宝元 董凌燕 李虹 李建中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8-841,共4页
目的分析高龄老人不同程度脑室旁白质损害及皮质下白质损害的血管危险因素及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头颅磁共振成像将151例高龄老人脑室旁白质损害和皮质下白质损害严重程度分级,对比分析不同级别患者认知评分、血管危险因素、腔隙... 目的分析高龄老人不同程度脑室旁白质损害及皮质下白质损害的血管危险因素及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头颅磁共振成像将151例高龄老人脑室旁白质损害和皮质下白质损害严重程度分级,对比分析不同级别患者认知评分、血管危险因素、腔隙性梗塞数目、颈动脉斑块指数及颅内血管脑血流动力学的差异。结果中重度脑室旁白质损害和皮质下白质损害均表现认知功能障碍(P<0.05),中重度脑室旁白质损害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度皮质下白质损害血脂和腔隙性梗塞数目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度脑室旁白质损害表现大小动脉硬化(P<0.05),而中重度皮质下白质损害仅表现大动脉硬化(P<0.05)。结论血管危险因素和动脉硬化参与脑室旁白质损害和皮质下白质损害形成既有相似点,又有区别点,脑室旁白质损害和皮质下白质损害均导致认知功能损害,小血管硬化及低灌注状态可能参与脑室旁白质损害的形成,血脂因素和腔隙性梗塞可能涉及皮质下白质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旁白质损害 皮质下白质损害 认知障碍 血管危险因素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损害对伴心房颤动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功能转归的影响
5
作者 肖明辉 张聪 +2 位作者 张帆 周敏 曾国勇 《赣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1201-1206,共6页
目的:探讨脑白质损害(White matter lesions,WML)严重程度与伴心房颤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术后功能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在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就诊的伴有心房... 目的:探讨脑白质损害(White matter lesions,WML)严重程度与伴心房颤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术后功能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在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就诊的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接受机械取栓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颅脑MRI或CT图像,分别采用Fazekas量表或van Swieten量表对WML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将患者分为无/轻中度脑白质损害组、重度脑白质损害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脑白质损害严重程度与伴心房颤动急性大血管闭塞MT术后90 d预后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69例患者,无/轻中度WML组106例、重度WML组63例,86例MT术后90 d预后良好。重度WML组血脂异常史患有率、基线NIHSS评分高于无/轻中度WML组,MT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低于无/轻中度W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闭塞部位、基线NIHSS评分、基线SBP、sICH、重度WML与患者MT术后90 d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NIHSS评分(OR=0.900,95%CI:0.844~0.961,P=0.002)、重度脑白质损害(OR=1.998,95%CI:1.023~3.092,P=0.043)为患者MT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基线影像学重度WML与伴心房颤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MT术后90 d不良结局显著增加相关。重度WML可能有助于预测伴心房颤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MT术后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损害 急性缺血性卒中 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白质损害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娜 贺建华 +4 位作者 易进 梁玉兰 李丛佳 范冬宁 张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25-828,共4页
目的:了解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白质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精神心理科和神经内科门诊的脑血管病患者356例,采集相关病史,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MMSE< 24界定为可疑痴呆,MoCA<... 目的:了解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白质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精神心理科和神经内科门诊的脑血管病患者356例,采集相关病史,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MMSE< 24界定为可疑痴呆,MoCA< 26界定为存在认知功能下降.参考FazekaS评分标准,将入组患者分成无白质损害组(Fazekas评分0分),轻度白质损害组(Fazekas评分1分),中重度白质损害组(Fazekas评分≥2分).结果:356例脑血管患者中,脑血管病类型为大面积脑卒中65例(18.3%),混合性脑血管病8例(2.2%,含可能的淀粉样脑血管病2例),无症状脑梗塞107例(30.1%),仅有脑白质损害者28例(7.8%).356例患者中,有中重度脑白质损害的81例(23.4%).356例患者中,353例MMSE成绩5~30分,平均(25.6±3.5)分,其中18.1%得分<24,达到可疑痴呆状态;347例MoCA 5~28分,平均(19.4±3.9)分,其中94.5%得分<26分.脑血管病患者的白质损害程度与MMSE、MoCA的总分及MoCA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及定向分测验得分均呈负相关(r=-0.14、-0.15、-0.11、-0.16、-0.18,均P<0.05).结论: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处于较低水平,并可能与脑白质损害存在较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损害 脑血管病 认知功能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害的MRI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闫呈新 赵雷 +1 位作者 朱建忠 张颜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害的MRI特征。方法对80例偏头痛患者(偏头痛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MRI检查。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RI检查显示偏头痛组中有42例脑白质损害,表现为皮质下脑白质内等T1、长T2信号影,T2Flair高信...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害的MRI特征。方法对80例偏头痛患者(偏头痛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MRI检查。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RI检查显示偏头痛组中有42例脑白质损害,表现为皮质下脑白质内等T1、长T2信号影,T2Flair高信号;对照组中有9例脑白质损害。偏头痛组脑白质损害的比例(52.5%)明显高于对照组(11.3%)(χ2=31.34,P<0.01)。偏头痛组中有先兆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害的比例(68.6%,24/35)明显高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40.0%,18/45)(χ2=15.58,P<0.01)。结论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害的MRI表现与其它原因引起的脑白质病变类似。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且有先兆偏头痛者较无先兆偏头痛者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白质损害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脑小血管病患者重度脑白质损害和认知功能下降风险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孙芳 郭会映 +3 位作者 严斌 王颖婷 周国庆 赵忠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8-400,共3页
目的脑小血管病被认为是导致高龄人群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原因。文中探讨高龄脑小血管病患者重度脑白质损害和认知功能下降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住院的80岁以上男性脑小血管病患者307例,通... 目的脑小血管病被认为是导致高龄人群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原因。文中探讨高龄脑小血管病患者重度脑白质损害和认知功能下降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住院的80岁以上男性脑小血管病患者307例,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评定量表对脑白质损害分级,在随访中对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功能测定,分析起始点重度脑白质损害和随访中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的发生间的相关性。结果基线时严重脑白质损害在研究对象中达26.4%;年龄、微出血、腔隙性梗死与脑白质损害严重程度有关(P<0.01);在随访过程中,出现痴呆或认知功能严重下降的患者有46名;多因素分析显示经过平均3.2年随访,起始点存在严重脑白质损害的患者发生痴呆或严重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高于无脑白质损害(RR=8.2,P<0.01)或轻中度脑白质损害的患者(RR=1.7,P<0.01)。结论重度脑白质损害是高龄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严重认知功能下降的重要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脑小血管病 重度脑白质损害 认知功能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白质损害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认知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念东 周国庆 +7 位作者 张宗军 肖俊强 段立晖 任苏虹 赵文新 李华 汤兵 孙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093-1097,共5页
目的:用核磁共振(MR I)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缺血性脑白质损害(ILA)患者常规MR I T2加权像上脑白质损伤区和一些形似正常脑白质(NAWM)区的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之间的联系。方法:对34例ILA患者和1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常规MR I、DTI及神经... 目的:用核磁共振(MR I)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缺血性脑白质损害(ILA)患者常规MR I T2加权像上脑白质损伤区和一些形似正常脑白质(NAWM)区的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之间的联系。方法:对34例ILA患者和1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常规MR I、DTI及神经心理学检查。结果:DTI扫描时,ILA组的脑白质损伤区及NAWM区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较对照组NAWM区的MD值升高,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值降低;ILA组NAWM区的MD值变化和韦氏全智商及执行功能障碍相关,FA值的变化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衡量的总体认知损害相关。结论:DTI可显示ILA患者常规MR I上NAWM区的病理变化,其变化与认知障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损害 认知障碍 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神经胶质细胞凋亡与Fas、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覃琳 熊英 +1 位作者 卓平辉 阳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9-292,307,共5页
目的探讨Fas、caspase-3在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神经胶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只大鼠分别于缺氧缺血后30 min、1 h、4 h、12 h、1 d、3 d、7 d、14 d及21 d处死,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s、caspase-3蛋白表达,TUNEL法... 目的探讨Fas、caspase-3在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神经胶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只大鼠分别于缺氧缺血后30 min、1 h、4 h、12 h、1 d、3 d、7 d、14 d及21 d处死,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s、caspase-3蛋白表达,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细胞凋亡指数在缺氧缺血后4 h开始显著增加,3 d达到高峰(P<0.05)。对照组未检测到Fas,实验组Fas蛋白在缺氧缺血后30 min开始出现,1 h增加,12 h达高峰,并持续至3 d(P<0.05)。实验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于缺氧缺血后1 d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在1 h、4 h、12 h、1 d、3 d、7 d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Fas、caspase-3表达及凋亡指数显著增加,并有明显时序性,提示Fas途径激活caspase-3后引起的细胞凋亡可能是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损害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FAS CASPASE-3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老化过程中的白质损害与P300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士福 成戎川 +1 位作者 肖道宏 龚自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7期2531-2532,共2页
目的观察脑白质变化(WML)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关系,认识P300是否能够反映WML时认知功能改变。方法观察35例老龄及老龄前期个体的MRI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并对WML与P300潜伏期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轻度WML11例,中度17例,重度7例,... 目的观察脑白质变化(WML)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关系,认识P300是否能够反映WML时认知功能改变。方法观察35例老龄及老龄前期个体的MRI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并对WML与P300潜伏期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轻度WML11例,中度17例,重度7例,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随WML的程度加重而加重,相关分析提示两者呈正相关。结论观察老年性WML主要依靠T像或质子密度加权像。WML能引起事件相关电位P300延长,其损害程度与P300潜伏期变化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脑老化 认知功能 白质损害 W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脑白质损害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向前 李涛平 +6 位作者 陆兵勋 潘速跃 罗一峰 吕田明 刘晓加 冯媛 尹瑞雪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0-743,共4页
目的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方法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脑白质损害的特点。方法对10例男性OSAS患者和10例年龄及文化程度相当的男性健康志愿者,分别行脑部T1WI、T2WI、FLAIR和DTI扫描。选择双侧额叶白质、前部扣带... 目的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方法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脑白质损害的特点。方法对10例男性OSAS患者和10例年龄及文化程度相当的男性健康志愿者,分别行脑部T1WI、T2WI、FLAIR和DTI扫描。选择双侧额叶白质、前部扣带回、前部扣带、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视放射、前角周围白质、后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头部、丘脑、海马旁回、外囊以及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作为兴趣区(ROI),分别测量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FA)、平均扩散系数(AD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AS组右侧额叶白质、胼胝体压部、左侧前部扣带回、右侧前部扣带回、左侧前部扣带、右侧前部扣带、左侧半卵圆中心、左侧前角周围白质、左侧后角周围白质、右侧后角周围白质、左侧海马旁回、右侧海马旁回、左侧外囊、右侧外囊的FA值分别为:0.444±0.025,0.776±0.028,0.154±0.021,0.152±0.017,0.372±0.022,0.351±0.029,0.501±0.029,0.242±0.031,0.338±0.029,0.360±0.022,0.167±0.027,0.177±0.023,0.441±0.034,0.449±0.036,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而左侧额叶白质、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视放射、右侧半卵圆中心、右侧前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头部、丘脑、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的FA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右侧额叶白质、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左侧前部扣带回、右侧前部扣带回、右侧前部扣带、左侧半卵圆中心、左侧前角周围白质的ADC值分别为:8.589±0.264,8.197±0.253,8.218±0.194,12.151±0.454,12.113±0.524,8.954±0.177,7.333±0.220,9.186±0.46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左侧额叶白质、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左侧前部扣带、右侧半卵圆中心、视放射、右侧前角周围白质、后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头部、丘脑、海马旁回、外囊、胼胝体膝部的ADC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OSAS患者联络纤维、联合纤维和投射纤维等3种白质纤维同时受损;双侧前部扣带回、海马旁回等皮质也受累;DTI可作为早期发现OSAS白质损害、评估预后及治疗效果的一种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白质损害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hs-CRP、HCY及脑白质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海生 李恩君 +1 位作者 张桓 焦丽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21期1699-1700,170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vMCI)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脑白质损害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60例vMCI患者及40例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均进行头颅MRI检查和测定血清HCY、hs-CRP。结果 vMCI患者组Hcy、Hs... 目的探讨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vMCI)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脑白质损害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60例vMCI患者及40例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均进行头颅MRI检查和测定血清HCY、hs-CRP。结果 vMCI患者组Hcy、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vMCI组有显著脑白质损害,Hcy、hs-CRP浓度越高,脑白质损害越显著(P﹤0.05)。结论 vMCI与高Hcy、高hs-CRP、脑白质损害有关,Hcy、Hs-CRP是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危险因子,且与脑白质损害严重程度相关,测定血清Hcy、Hs-CRP水平对判断vMCI的病情和评价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白质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丰富环境对脑白质损害新生大鼠脑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袁宝莉 李瑞林 +3 位作者 郭亚乐 周戬平 张勇 黄立勇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丰富环境对脑白质损害 (whitematterdamage ,WMD)新生大鼠脑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选用 2日龄新生大鼠 3 4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共 9只 )、干预组 (共 12只 )及非干预组 (共 13只 ) ,后两组通过结扎右侧颈总动... 【目的】 探讨早期丰富环境对脑白质损害 (whitematterdamage ,WMD)新生大鼠脑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选用 2日龄新生大鼠 3 4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共 9只 )、干预组 (共 12只 )及非干预组 (共 13只 ) ,后两组通过结扎右侧颈总动脉 ,吸入氧体积浓度为 ( 6.0± 0 .5 ) %的氮氧混合气 ,制作新生大鼠WMD模型 ,干预组采用早期触摸和丰富环境进行干预 ,总干预时间为 2 7d。干预结束后进行感觉运动功能、情感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检测 ,以判断干预效果。并通过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 非干预组感觉运动功能、情感行为能力和学习记忆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减退 (P <0 .0 5 )。干预组上述能力均较非干预组有明显改善 (P <0 .0 1)。悬吊试验干预组得分 :4.0± 1.3 ,非干预组 1.6± 0 .7,正常对照组 3 .4± 0 .9;斜坡试验得分分别为 :2 .3± 1.4、7.1± 2 .4、 3 .2± 1.4;旷场试验得分分别为 :10 .3± 2 .7、4.6± 2 .7、12 .0± 3 .8;拒俘反应性得分分别为 :1.7± 1.6、0 .5± 0 .5、3 .3± 0 .6。避暗试验潜伏期得分分别为 :195 .2± 76.1、10 7.8± 5 2 .7、2 0 5 .0± 67.1;避暗试验错误次数分别为 :1.1± 1.0、3 .4± 1.6、1.3± 1.1;非干预组患侧海马CA1区髓鞘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变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损害 丰富环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白质损害特点与记忆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向前 陆兵勋 李涛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25-829,共5页
目的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方法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脑白质损害的特点,并分析其与记忆相关性。方法对10例男性OSAS患者和10名年龄及文化程度相当的男性健康志愿者,测试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得分,分别行脑部DTI... 目的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方法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脑白质损害的特点,并分析其与记忆相关性。方法对10例男性OSAS患者和10名年龄及文化程度相当的男性健康志愿者,测试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得分,分别行脑部DTI扫描。选择双侧额叶白质、前部扣带回、前部扣带、半卵圆中心、前角周围白质、后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头部、丘脑、海马旁回以及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作为兴趣区(ROI),分别测量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FA)、平均扩散系数(AD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WMS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OSAS组右侧额叶白质、胼胝体压部、左侧前部扣带回、右侧前部扣带回、左侧前部扣带、右侧前部扣带、左侧半卵圆中心、左侧前角周围白质、左侧后角周围白质、右侧后角周围白质、左侧海马旁回、右侧海马旁回的FA值分别为:0.444±0.025、0.776±0.028、0.154±0.021、0.152±0.017、0.372±0.022、0.351±0.029、0.501±0.029、0.434±0.045、0.338±0.029、0.360±0.022、0.167±0.027、0.177±0.023,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其中右侧额叶白质与联想、理解分值、左侧半卵圆中心与再生分值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79、0.642、0.671,P<0.05),而左侧额叶白质、右侧半卵圆中心、右侧前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头部、丘脑、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的FA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右侧额叶白质、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左侧前部扣带回、右侧前部扣带回、右侧前部扣带、左侧半卵圆中心、左侧前角周围白质的ADC值分别为:8.589±0.264、8.197±0.253、8.218±0.194、12.151±0.454、12.113±0.524、8.954±0.177、7.333±0.220、9.186±0.465×e-10mm2/s,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与WMS分值无相关关系;而左侧额叶白质、左侧前部扣带、右侧半卵圆中心、右侧前角周围白质、双侧后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头部、丘脑、海马旁回、胼胝体膝部的ADC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OSAS病人同时存在白质和灰质损害;(2)OSAS病人记忆障碍可能是皮质、白质共同受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白质损害 记忆损害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卓平辉 熊英 +1 位作者 覃琳 阳倩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研究表明脑白质损害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凋亡密切相关,bcl-2蛋白作为抗凋亡蛋白与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WMD)的关系较少报道。该文探讨bcl-2蛋白在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WMD)时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日龄SD大鼠(n=90),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研究表明脑白质损害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凋亡密切相关,bcl-2蛋白作为抗凋亡蛋白与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WMD)的关系较少报道。该文探讨bcl-2蛋白在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WMD)时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日龄SD大鼠(n=90),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缺氧缺血)45只,对照组(假手术)45只,制成WMD模型;采用TUNEL法测定神经细胞凋亡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蛋白在脑室周围白质区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WMD模型。实验组神经细胞凋亡在缺氧缺血后3 d达到高峰,凋亡指数脑白质为37.40±4.26,胼胝体为29.84±1.11,与对照组比较,在4 h,12 h,24 h,3 d,7 d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cl-2蛋白表达在WMD后1 h就上升,12 h达高峰,平均灰度值脑白质为124.96±0.27,胼胝体为130.09±0.77),在1 h,4 h,12 h,24 h,3 d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bcl-2蛋白早期表达增高,而神经细胞凋亡高峰滞后,二者具有明显时序性,这种时序变化提示bcl-2蛋白可能对神经细胞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白质损害 凋亡 BCL-2 新生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损害和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念东 任苏虹 +4 位作者 朱小敏 周国庆 段立晖 张宗军 刘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9-312,共4页
目的研究脑白质损害(White matter lesions,WML)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MCI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常规核磁共振(MRI)及认知功能检查,对WML进行评分及分级,分析WML与认知功... 目的研究脑白质损害(White matter lesions,WML)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MCI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常规核磁共振(MRI)及认知功能检查,对WML进行评分及分级,分析WML与认知功能的联系及MCI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MCI组WML的评分、年龄及中度、重度WML、总WML的比率较对照组升高,其认知功能较对照组下降,且与WML评分相关。年龄、中度WML、重度WML与MCI发病有关。结论WML影响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年龄、WML是MCI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损害 核磁共振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模型神经胶质细胞的凋亡及MK2、Nogo-B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阳倩 熊英 +2 位作者 覃琳 卓平辉 张渝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观察2日龄(P2)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WMD)后神经胶质细胞凋亡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蛋白激酶2(MK2)、Nogo-B的变化;探讨神经胶质细胞凋亡与MK2、Nogo-B变化的时相关系。方法制备新生鼠WMD模型,分别于WMD后30 min、1 h、4 h、12 h、... 目的观察2日龄(P2)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WMD)后神经胶质细胞凋亡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蛋白激酶2(MK2)、Nogo-B的变化;探讨神经胶质细胞凋亡与MK2、Nogo-B变化的时相关系。方法制备新生鼠WMD模型,分别于WMD后30 min、1 h、4 h、12 h、1 d、3 d、7 d、14 d及21 d处死大鼠,TUNEL法检测脑白质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P)法检测Nogo-B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POD法)检测MK2 mRNA表达。结果WMD组大鼠凋亡指数在缺氧缺血4 h、12 h、1 d、3 d、7 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MD后1 h MK2mRNA在脑室周围白质及胼胝体区表达上调,并于损伤后3 d达到高峰。Nogo-B在WMD后12 h表达增加,3 d达高峰,在12 h、1 d、3 d、7 d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K2、Nogo-B在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表达增高,提示其参与了脑白质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白质损害Nogo-B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蛋白激酶2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Xe-CT技术研究老年人脑白质损害(WML)的脑血管反应性(CVR) 被引量:2
19
作者 付建辉 董强 +2 位作者 姚振威 周华琳 洪震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观察老年人不同级别脑白质损害(white matter lesions,WML)的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reactivity,CVR)。方法根据头颅磁共振FLAIR序列显示的WML程度,应用Fazekas改良量表,将WML分为2个部位:皮层下深部白质区(subcortical deep ... 目的观察老年人不同级别脑白质损害(white matter lesions,WML)的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reactivity,CVR)。方法根据头颅磁共振FLAIR序列显示的WML程度,应用Fazekas改良量表,将WML分为2个部位:皮层下深部白质区(subcortical deep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SDWMH)及侧脑室周边区(periventricular hyperintensity,PVH);3个等级:0~1级;2级及3级。对所有研究对象给予1g乙酰唑胺静脉推注,应用氙气增强CT技术测定不同级别WML病损区域内负荷前后的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flow,rCBF),观察其CVR。结果 33例对象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74.4±7.2)岁。不同级别SDWMH中,0~1级者负荷前rCBF(单位:mL.100g-1.min-1)为18.11,负荷后为32.99(P=0.000);2级者负荷前rCBF为14.60,负荷后为21.63(P=0.004);3级者负荷前rCBF为10.56,负荷后为10.63(P=0.448)。不同级别PVH中,0~1级者负荷前rCBF为23.55,负荷后为35.49(P=0.000);2级者负荷前rCBF为15.39,负荷后为16.03(P=0.032);3级者负荷前rCBF为10.35,负荷后为9.88(P=0.533)。结论无论是SDWMH,还是PVH,病损越严重,静息状态下rCBF越低;且乙酰唑胺负荷后rCBF增幅也越小,CVR越差。本研究结果提示,脑血流自动调节受损可能是老年WML的重要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损害(WML) 脑血管反应性(CVR) 局部脑血流(rCB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白质损害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喜春 马冲 +1 位作者 张健莉 于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白质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86例脑血管病患者,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参考Fazekas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无白质损害组(A组)118例,轻度白...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白质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86例脑血管病患者,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参考Fazekas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无白质损害组(A组)118例,轻度白质损害组(B组)91例,中重度白质损害组(C组)77例。结果 286例脑血管病患者,281例MMSE成绩5-30分,平均(25.8±2.1)分,其中17.8%得分〈24分,达到可疑痴呆状态;268例Mo CA 5-28分,平均(20.5±2.3)分,其中93.7%得分〈26分,存在认知能力下降。C组MMSE总分低于B组,两组MMSE总分均低于A组,三组MMSE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Mo CA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病患者白质损害程度与MMSE、Mo CA的总分均呈负相关。结论脑血管病患者认知能力较低,与脑白质损害具有紧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损害 脑血管病 认知功能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