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4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靶向联合治疗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失效的银屑病
1
作者 崔寅玲 曹珊 +4 位作者 薛晓彤 赵晴 周桂芝 刘红 张福仁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4-235,共2页
报告1例应用双靶向联合治疗的对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失效的银屑病患者。患者男,35岁。全身红斑和鳞屑17年,加重2年。皮肤科检查:头皮、躯干和四肢弥漫分布红斑片,覆白色鳞屑。Auspitz征阳性。诊断:银屑病。治疗:患者曾成功使用IL-17A... 报告1例应用双靶向联合治疗的对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失效的银屑病患者。患者男,35岁。全身红斑和鳞屑17年,加重2年。皮肤科检查:头皮、躯干和四肢弥漫分布红斑片,覆白色鳞屑。Auspitz征阳性。诊断:银屑病。治疗:患者曾成功使用IL-17A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和依奇珠单抗治疗,实现皮损清零。然而,在维持期间患者病情复发。再次应用IL-17A抑制剂后,病情未改善。评估病情后,患者使用司库奇尤单抗和乌帕替尼的双靶向联合治疗方案使病情达成平稳过渡,成功转换为口服乌帕替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靶向联合治疗 乌帕替尼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 Janus激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治疗银屑病诱导免疫漂移风险因素研究
2
作者 冯斐 李瑞程 +3 位作者 田蕊 谭姝慧 刘明月 聂振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在生物制剂治疗中免疫漂移发生的风险因素,为临床生物制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白细胞介素(IL)-17A抑制剂治疗160例银屑病患者发生免疫漂移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探究诱发免疫漂移的风险因...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在生物制剂治疗中免疫漂移发生的风险因素,为临床生物制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白细胞介素(IL)-17A抑制剂治疗160例银屑病患者发生免疫漂移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探究诱发免疫漂移的风险因素。使用基因靶向测序检测30例患者CARD14基因的突变情况,按是否出现矛盾性湿疹将其分为试验A组(20例)和试验B组(10例),并探究遗传因素与免疫漂移发生的关系。结果:是否发生免疫漂移的患者过敏性疾病病史、家族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总IgE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过敏性疾病病史、家族史、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血清钠升高和总IgE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HR>1,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过敏性疾病病史、家族史、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及总IgE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HR>1,P<0.05)。本研究结果示试验A组11例(55.00%)患者CARD14基因的rs11652075(C>T)突变阳性,试验B组1例(10%)患者为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A抑制剂治疗的银屑病患者过敏性疾病病史、家族史、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总IgE水平升高为免疫漂移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同时,存在CARD14基因的错义变异体rs11652075的银屑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免疫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17a 生物制 免疫漂移 湿疹 CARD14 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治疗AP1S3基因突变的幼儿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例
3
作者 冯小燕 刘欣欣 +1 位作者 卞亚伟 李钦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8-660,共3页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是儿童银屑病中少见且难治类型,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GP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证实与IL-36RN、CARD14、AP1S3、MPO及SERPINA3基因突变有关[1]。本文报告白细胞介素(IL)-17A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成...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是儿童银屑病中少见且难治类型,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GP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证实与IL-36RN、CARD14、AP1S3、MPO及SERPINA3基因突变有关[1]。本文报告白细胞介素(IL)-17A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成功治疗AP1S3基因突变的幼儿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脓疱型 泛发性 幼儿 基因 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Ⅰ比值、白细胞介素-17联合心电图诊断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冠状动脉损伤的价值
4
作者 杨敏 刘鑫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Ⅰ(sTNFRⅡ/Ⅰ)比值、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联合心电图(ECG)诊断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冠状动脉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川崎病急性期患儿81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是否合并冠状动... 目的:探究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Ⅰ(sTNFRⅡ/Ⅰ)比值、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联合心电图(ECG)诊断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冠状动脉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川崎病急性期患儿81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分为损伤组(33例)和正常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ECG相关参数及血清sTNFRⅡ、sTNFRⅠ、IL-17水平及sTNFRⅡ/Ⅰ比值,分析冠状动脉损伤影响因素并据此建立诊断模型,验证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损伤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10 d、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延迟、丙种球蛋白抵抗占比高于正常组(均P<0.05)。损伤组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高于正常组,窦性心动过速、平均心率升高或异常占比高于正常组(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损伤组sTNFRⅡ、sTNFRⅠ、IL-17水平及sTNFRⅡ/Ⅰ比值升高(均P<0.05)。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延迟、QTd、QTcd、平均心率升高或异常、sTNFRⅡ/Ⅰ比值、IL-17是对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因素(均P<0.05)。建立的川崎病急性期冠状动脉损伤诊断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中价值(P<0.05)。结论:血清sTNFRⅡ/Ⅰ比值、IL-17水平对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冠状动脉损伤具有显著影响,联合ECG能够进行有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Ⅰ 白细胞介素-17 心电图 冠状动脉损伤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C在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姚心怡 贺彤 +2 位作者 杨欣雅 胥明成 张峻岭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9-72,共4页
白细胞介素17家族(interleukin-17s,IL-17s)具有促炎效应,参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IL-17C是IL-17细胞因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不同于广泛来源于各种免疫细胞的IL-17A,IL-17C主要由上皮细胞分泌并通过IL-17RE/A受体复合物... 白细胞介素17家族(interleukin-17s,IL-17s)具有促炎效应,参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IL-17C是IL-17细胞因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不同于广泛来源于各种免疫细胞的IL-17A,IL-17C主要由上皮细胞分泌并通过IL-17RE/A受体复合物发挥作用,在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均存在表达异常。本文综述了IL-17C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C 细胞因子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银屑病 特应性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补体3补体4及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2表达水平
6
作者 耿莹莹 李莎莎 +1 位作者 贾闪闪 安梦丽 《实用医技杂志》 2025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分析与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补体C3、补体C4及白细胞介素(IL)-17、IL-22的表达水平。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SLE患者,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的8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入院后均接受... 目的分析与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补体C3、补体C4及白细胞介素(IL)-17、IL-22的表达水平。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SLE患者,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的8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入院后均接受补体C3、C4和细胞因子IL-17、IL-22检测,比较SLE患者中活动期、缓解期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水平。结果SLE患者中活动期与缓解期的细胞因子IL-17、IL-22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活动期相关指标水平高于缓解期(P<0.05);SLE患者中活动期与缓解期的补体C3、C4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活动期相关指标水平低于缓解期(P<0.05);SLE患者细胞因子IL-17、IL-22水平和SLEDAI评分表现为正相关(r=0.525,0.483,P<0.05),与补体C3、C4水平表现为负相关(r=-0.487,-0.254,P<0.05)。结论补体C3、C4和细胞因子IL-17、IL-22在SLE患者中存在表达水平异常情况,可作为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补体C3 补体C4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抑制剂与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7
作者 杨湘君 周玮 +1 位作者 王丽 魏晓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4,共4页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斑块状银屑病是其常见的类型。目前认为辅助性T细胞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IL-17轴是其发病的关键免疫学机制[1]。目前,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肿瘤坏死因...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斑块状银屑病是其常见的类型。目前认为辅助性T细胞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IL-17轴是其发病的关键免疫学机制[1]。目前,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抑制剂,主要包括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和培塞利珠单抗;另一类是IL抑制剂,主要包括IL-12/23抑制剂(乌司奴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抑制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调节性T细胞比率、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34与晚期肾癌免疫治疗疗效的关系
8
作者 朱慧兰 郭叶 《癌症进展》 2025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调节性T细胞(Treg)比率、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4(IL-34)与晚期肾癌免疫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将60例晚期肾癌患者按照免疫治疗疗效情况分为有效控制组(n=39)和无效死亡组(n=21)。比较两组患者免疫治疗前血清T... 目的探讨血清调节性T细胞(Treg)比率、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4(IL-34)与晚期肾癌免疫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将60例晚期肾癌患者按照免疫治疗疗效情况分为有效控制组(n=39)和无效死亡组(n=21)。比较两组患者免疫治疗前血清Treg比率、IL-17、IL-34水平,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血清Treg比率、IL-17、IL-34水平与免疫治疗疗效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reg比率、IL-17、IL-34水平对晚期肾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无效死亡组患者血清Treg比率、IL-17、IL-34水平均明显高于有效控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reg比率、IL-17、IL-34水平升高均为晚期肾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中,血清Treg比率、IL-17、IL-34水平预测晚期肾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5、0.761、0.792,灵敏度分别为100%、66.67%、71.43%,特异度分别为71.79%、74.36%、94.87%。结论血清Treg比率、IL-17、IL-34水平与晚期肾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密切相关,监测晚期肾癌患者血清Treg比率、IL-17、IL-34水平有利于预测其免疫治疗疗效,为临床免疫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比率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34 晚期肾癌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白细胞介素-17与支气管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相关性
9
作者 陆凡 赵辉 许亚洲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294-29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白细胞介素(IL)-17与支气管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收治的16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期86例(急性发...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白细胞介素(IL)-17与支气管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收治的16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期86例(急性发作期组)、临床缓解期76例(临床缓解期组);根据哮喘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将急性发作期患儿分为轻度组(n=36)、中度组(n=28)和重度组(n=22)。患儿均在治疗前,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应用呼出气优呼吸BA200一氧化氮检测仪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XS-5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C16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应用Philips 16排螺旋CT机行高分辨率螺旋CT检查,计算气道重塑指标[气道壁厚度占气道外径百分比(T/D)、气道壁面积占气道总截面积百分比(WA)]。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25-(OH)D、IL-17与支气管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指标的关系。结果急性发作期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组,血清IL-17、FeNO、IL-6、EOS计数、TNF-α、T/D及WA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5)。重度组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IL-17、FeNO、IL-6、EOS计数、TNF-α、T/D及WA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IL-17、FeNO、IL-6、EOS计数、TNF-α、T/D及WA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与FeNO、IL-6、EOS计数、TNF-α、T/D及WA呈负相关(r=-0.410、-0.311、-0.258、-0.325、-0.224、-0.511,P<0.05),血清IL-17与FeNO、IL-6、EOS计数、TNF-α、T/D及WA呈正相关(r=0.511、0.511、0.392、0.405、0.464、0.682,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25-(OH)D与IL-17之间呈负相关(r=-0.592,P<0.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血清25-(OH)D降低、IL-17升高,且血清25-(OH)D、IL-17与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指标存在相关性,其可能参与了气道炎症与气道重塑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25-羟维生素D 白细胞介素-17 气道炎症 气道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灌洗液肝素结合蛋白、白细胞介素-17A水平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
10
作者 郭昌鹏 胡晓华 +1 位作者 程龙 任志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3期99-103,共5页
目的分析肺泡灌洗液肝素结合蛋白(HBP)、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5月—2024年5月收治的105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入院28 d内生存结局分为死亡组32例和生存组73例。比较2组肺泡... 目的分析肺泡灌洗液肝素结合蛋白(HBP)、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5月—2024年5月收治的105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入院28 d内生存结局分为死亡组32例和生存组73例。比较2组肺泡灌洗液HBP、IL-17A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肺泡灌洗液HBP、IL-17A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死亡组肺泡灌洗液HBP、IL-17A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乳酸(La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P(OR=3.084,95%CI:1.326~4.694)、IL-17A(OR=4.521,95%CI:2.164~7.841)、APACHEⅡ评分(OR=2.039,95%CI:1.069~2.859)、Lac(OR=2.627,95%CI:1.168~3.058)是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HBP最佳临界值取15.92 ng/mL、IL-17A最佳临界值取109.34 pg/mL时,肺泡灌洗液HBP、IL-17A联合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2,95%CI为0.801~0.948,肺泡灌洗液HBP、IL-17A联合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AUC高于单一检测(Z=2.906、2.416,P=0.007、0.014)。结论肺泡灌洗液HBP、IL-17A增高,APACHEⅡ评分降低,以及Lac增高是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肺泡灌洗液HBP、IL-17A在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方面的灵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灌洗液 肝素结合蛋白 白细胞介素-17a 老年人群 重症肺炎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白细胞介素-17及趋化因子受体1水平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的预测研究
11
作者 武晓真 贾俊芳 冯锐娜 《实用医技杂志》 2025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趋化因子受体1(CXCR1)对接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效果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12月于临颍县妇幼保健院接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CAP的患儿90例,...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趋化因子受体1(CXCR1)对接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效果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12月于临颍县妇幼保健院接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CAP的患儿90例,并根据其疗效,分为有效组(66例)和无效组(24例)。分析并比较2组CAP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前NF-κB、IL-17、CXCR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CAP患儿疗效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治疗前NF-κB、IL-17及CXCR1单独及联合预测接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CAP患儿的疗效。结果2组CAP患儿治疗前NF-κB[(22.5±6.6)ng/L与(31.8±8.2)ng/L,t=5.570,P<0.001]、IL-17[(23.5±2.4)ng/L与(27.2±2.4)ng/L,t=6.539,P<0.001]、CXCR1[(54.2±11.2)pg/ml与(69.3±11.4)pg/ml,t=5.616,P<0.001]及年龄(χ^(2)=11.080,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NF-κB[OR(95%CI)=2.328(1.086,4.990,P=0.030]、IL-17[OR(95%CI)=5.691(1.206,0.796),P=0.017]、CXCR1[OR(95%CI)=3.047(1.314,7.063),P=0.009]及年龄<3岁[OR(95%CI)=2.328(1.085,4.997),P=0.030]均是影响接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CAP患儿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NF-κB、IL-17及CXCR1单独及联合预测接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CAP患儿的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4、0.862、0.830、0.977。结论通过联合检测CAP患儿NF-κB、IL-17及CXCR1水平,可预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儿童 核因子-ΚB 白细胞介素-17 趋化因子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抗体联合血清胃泌素-17、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老年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的鉴别价值
12
作者 霍佳宁 李姣姣 +1 位作者 霍小艳 霍刚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7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抗体联合血清胃泌素-17(G-17)、白细胞介素-6(IL-6)、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检测对老年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治老年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至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抗体联合血清胃泌素-17(G-17)、白细胞介素-6(IL-6)、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检测对老年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治老年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至2024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收治的94例老年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萎缩性胃炎组,回顾性分析同期102例老年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早期胃癌组。比较两组患者Hp抗体阳性率,血清G-17、IL-6水平及全血PLR水平;比较早期胃癌组中Hp抗体阳性患者和Hp抗体阴性患者血清G-17、IL-6及全血PLR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p抗体、血清G-17、IL-6、全血PLR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老年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早期胃癌组Hp抗体阳性占比及血清G-17、IL-6、全血PLR水平均高于萎缩性胃炎组;早期胃癌组中Hp抗体阳性患者血清G-17、IL-6及全血PLR水平均高于Hp抗体阴性患者;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p抗体、血清G-17、IL-6及全血PLR均能鉴别诊断老年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且联合检测的鉴别诊断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相较于老年萎缩性胃炎,老年早期胃癌患者Hp抗体阳性占比、血清G-17、IL-6及全血PLR水平均较高,且血清G-17、IL-6及全血PLR升高均与Hp感染密切相关,均可用于鉴别诊断老年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且联合检测的鉴别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萎缩性胃炎 早期胃癌 幽门螺杆菌抗体 胃泌素-17 白细胞介素-6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基因多态性与山西东南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燕 王琦 +4 位作者 郑路 冯李慧 马丽 魏健 刘良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5-701,共7页
目的 研究山西省东南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7(IL-1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组和T2DM组受试者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提取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高温连接酶反应对IL-17基因4个位点(rs2... 目的 研究山西省东南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7(IL-1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组和T2DM组受试者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提取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高温连接酶反应对IL-17基因4个位点(rs2275913、rs3819024、rs4711998和rs8193036)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 两组IL-17基因4个SNP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校正年龄、BMI、WC和血脂异常等因素后,两组研究对象在不同遗传模型下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分析显示,T2DM组rs2275913位点AA基因型FPG和HOMA-IR显著低于AG和GG基因型,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三组间BMI、FINS、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T2DM组rs3819024位点AA基因型WC、HOMA-IR显著高于GG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L-17基因rs2275913、rs3819024、rs4711998、rs8193036多态性与山西省东南地区汉族人群T2DM可能无关,IL-17 rs2275913位点AA基因型、rs3819024位点GG基因型分别与山西东南地区汉族T2DM患者FPG和HOMA-IR、WC和HOMA-IR相关,可能是IL-17影响糖代谢的潜在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白细胞介素-17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胃癌化疗患者预后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红梅 高立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377-1380,1386,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2、IL-17水平与胃癌化疗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9例接受化疗干预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68)与预后不良组(n=41)。记录并统计患者临床资料,经Pearson相关...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2、IL-17水平与胃癌化疗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9例接受化疗干预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68)与预后不良组(n=41)。记录并统计患者临床资料,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IL-6、IL-12、IL-17水平与胃癌患者化疗预后的关系;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胃癌化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IL-12、IL-17水平对胃癌患者化疗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及血清IL-6、IL-17水平均较预后良好组高,而IL-12水平较预后良好组低(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6、IL-17水平均与胃癌化疗患者不良预后呈正相关,血清IL-12水平与胃癌化疗患者不良预后呈负相关(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6、IL-17水平异常升高均为影响胃癌化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IL-12水平升高为影响胃癌化疗预后的保护因素(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IL-12、IL-17水平均对胃癌化疗预后具有较好预测价值,其中以血清IL-17的预测价值相对最好(均P<0.05)。结论:胃癌化疗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越高,IL-12水平越低,其不良预后发生风险也相对越高,通过监测上述指标水平有利于早期辅助临床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化疗 预后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在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朱玲玲 张亚妮 +2 位作者 史婷婷 于晓辉 张久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85-589,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一种免疫疗法,在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其可诱导多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一...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一种免疫疗法,在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其可诱导多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已被证明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癌症进展及影响ICIs的临床应用。本文就细胞因子IL-6如何调节免疫检查点的表达以及对免疫阻断疗法和irAEs的影响进行探讨,总结靶向IL-6信号转导对ICIs功效及irAEs治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22在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皮损及血清中的表达与意义
16
作者 崔瑜 吴远慧 +3 位作者 胡彩霞 王文氢 张燕 高顺强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5-29,47,共6页
目的检测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皮损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B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取41例BP患者皮损组织(BP组)及25名健康人正常皮肤组织(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17和IL-22的表达情况... 目的检测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皮损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B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取41例BP患者皮损组织(BP组)及25名健康人正常皮肤组织(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17和IL-22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7例BP患者血清中IL-17和IL-22的水平,并以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BP组患者皮损中IL-17和IL-22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BP组患者皮损组织中IL-17与IL-22的表达呈正相关性。BP组患者血清中IL-17和IL-22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P组患者血清中IL-17与IL-22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BP患者血清及皮损IL-17和IL-22的表达水平上调,可能参与BP的发病,且两者可能起协同作用。提示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可能参与BP的致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天疱疮 大疱性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2 固有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1水平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
17
作者 高宇 杨磊 +3 位作者 胡光明 孙占虎 周涛 肖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66-869,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和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2017年12月~2022年11月我院诊治的AIH患者61例,均接受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联合治疗。在治疗前,行肝穿刺检查,采...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和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2017年12月~2022年11月我院诊治的AIH患者61例,均接受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联合治疗。在治疗前,行肝穿刺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IF和IL-21水平。结果17例临床重度AIH患者血清MIF和IL-21水平分别(2.5±0.9)μg/L和(321.5±34.2)pg/mL,显著高于44例轻中度患者【分别为(1.5±0.5)μg/L和(174.7±20.5)pg/mL,P<0.05】;26例肝组织G3~G4炎症活动度患者血清MIF和IL-21水平分别(2.6±1.1)μg/L和(332.9±35.4)pg/mL,显著高于35例G1~G2患者【分别为(1.5±0.6)μg/L和(170.8±25.4)pg/mL,P<0.05】;经标准免疫抑制治疗,本组61例AIH患者生化学应答率为88.5%;9例超过6个月获得生化学应答患者血清MIF和IL-21水平分别(2.9±1.5)μg/L和(334.5±40.6)pg/mL,显著高于22例在6个月内应答患者【分别为(1.5±0.3)μg/L和(194.8±19.5)pg/mL,P<0.05】或23例在3个月内应答患者【分别为(0.9±0.2)μg/L和(100.6±9.2)pg/mL,P<0.05】。结论AIH患者血清MIF和IL-21水平升高,可能与病情重或对标准治疗应答差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免疫抑制治疗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白细胞介素-21 治疗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Hp感染胃溃疡的治疗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33、miR-26a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郭兰新 刘祎昉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溃疡的治疗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33(IL-33)、miR-26a水平影响。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西安市临潼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Hp感染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 目的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溃疡的治疗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33(IL-33)、miR-26a水平影响。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西安市临潼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Hp感染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克拉霉素片+甲硝唑片四联治疗方案,给予观察组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镁)+胶体果胶铋胶囊+克拉霉素片+甲硝唑片四联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IL-33水平、miR-26a水平、CD4^(+)、CD8^(+)、CD4^(+)/CD8^(+)。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IL-33水平均明显降低,而miR-26a水平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IL-3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iR-26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CD4^(+)、CD8^(+)、CD4^(+)/CD8^(+)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CD4^(+)水平以及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奥美拉唑肠溶片,埃索美拉唑镁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Hp根除率,降低患者IL-33水平、提高miR-26a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 HP感染 胃溃疡 白细胞介素-33 miR-26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治疗靶点白细胞介素-17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艳 莫馨霈 熊秋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0期36-41,共6页
白细胞介素(IL)-17主要源自辅助性T细胞17,IL-17家族包含6个成员,分别是IL-17A、IL-17B、IL-17C、IL-17D、IL-17E和IL-17F。IL-17作为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在机体内的广泛表达同时受IL-17受体调节。IL-17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 白细胞介素(IL)-17主要源自辅助性T细胞17,IL-17家族包含6个成员,分别是IL-17A、IL-17B、IL-17C、IL-17D、IL-17E和IL-17F。IL-17作为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在机体内的广泛表达同时受IL-17受体调节。IL-17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与IL-17特异性结合后。本文旨在综述IL-17细胞因子家族及其受体、IL-17介导的信号通路及IL-17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相关研究进展,深入探讨有助于更全面、深刻地理解IL-17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回顾目前的研究可更好地把握IL-1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17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21、白细胞介素-17、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杨晓煜 朱登勤 +4 位作者 庞素蕾 王盼盼 马若巾 马云云 宋春鸽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NA-21)、白细胞介素-17(IL-1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6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NA-21)、白细胞介素-17(IL-1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6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两组受试者miRNA-21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IL-17、HIF-1α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不同预后情况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IL-17、HIF-1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与IL-17、HIF-1α水平的相关性。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NA-21、IL-17、HIF-1α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比较不同miRNA-21、IL-17、HIF-1α表达情况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miRNA-21、IL-17、HI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不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IL-17、HI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与IL-17、HIF-1α水平均呈正相关(r=0.447、0.462,P﹤0.05)。miRNA-21、IL-17、HIF-1α均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miRNA-21、IL-17、HIF-1α联合检测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miRNA-21、IL-17、HIF-1α联合检测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AUC、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miRNA-21、IL-17、HIF-1α高表达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低于miRNA-21、IL-17、HIF-1α低表达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miRNA-21、IL-17、HIF-1α均高表达,且miRNA-21与IL-17、HIF-1α水平均呈正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较好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及预测预后,有助于临床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MIRNA-21 白细胞介素-17 缺氧诱导因子- 相关性 预后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