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汝阳县小麦茎基腐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王玲
-
机构
汝阳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出处
《河南农业》
2024年第13期48-48,共1页
-
文摘
一、发生特点(一)冬前及早春病情发展缓慢,抽穗以后病情扩展快,小麦灌浆后期达到发病高峰近年,相关部门调查显示小麦在早春病情很轻,仅在茎基部叶鞘处出现褐色病斑,抽穗以后病情扩展快,降雨对病害发生影响较大。病害发生盛期在5月上中旬,盛期平均病株率为25%,最高为60%,白穗率平均为22%,严重地块白穗率在50%以上。(二)发生范围广,在不同地块之间差异大全县所有麦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但发病程度差别大。
-
关键词
发生盛期
平均病株率
发病程度
小麦灌浆
病害发生
小麦茎基腐病
白穗率
汝阳县
-
分类号
S4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性信息素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试验研究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姜照琴
-
机构
信阳市植保植检站
-
出处
《种业导刊》
2017年第8期20-22,共3页
-
文摘
为探索性信息素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设性信息素诱摘示范区(以下简称性诱区)、群众自防区、对照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诱杀一代、二代二化螟雄蛾效果明显优于群众自防区的诱杀效果,性诱区二化螟一代防治效果、二代防治效果分别为91.68%和86.54%,群众自防区则分别为88.12%和78.02%;但性信息素诱杀三代二化螟雄蛾总体防控效果与群众自防区相当,性诱区二化螟三代防治效果为86.04%,群众自防区为88.03%。性诱区农药费用支出比群众自防区减少750元/hm^2,水稻产量比群众自防区增加1 230kg/hm^2。
-
关键词
性信息素
群众自防
水稻
二化螟
防治效果
枯鞘(心)率
白穗率
-
分类号
S435.11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防治水稻三化螟药剂筛选试验初报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张剑
傅雄武
喻仲生
-
机构
浏阳市植保植检站
-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05年第2期57-57,62,共2页
-
文摘
对防治三化螟的药剂种类及使用浓度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5%氟虫腈SC防治水稻三化螟效果最好,并且药效期长,保穗效果好。其次是20%阿维·唑磷。药后7d,5%氟虫腈SC667m2用30ml、40ml的防治效果达92 2%和96 8%,药后20d的保穗效果分别为93 9%和97 4%,显著高于目前常用的三唑磷、敌百虫和杀虫双。
-
关键词
三化螟
5%氟虫腈SC
死亡率
白穗率
防效
-
分类号
S435.11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防治水稻穗期螟害最佳适期探究
- 4
-
-
作者
谭秀芳
汪明根
程玉
徐炜
苏杰
金忠伟
陆叶
-
机构
上海市宝山区植物保护学会
-
出处
《上海农业科技》
2013年第5期123-123,130,共2页
-
文摘
为掌握防治水稻穗期螟害的最佳适期,2012年8月底~9月初开展了防治穗期螟害最佳适期试验。结果表明,螟虫的蛀入,存活和危害与水稻生育期关系密切,以大肚期至破口始期为防治水稻穗期螟害的最佳适期。
-
关键词
水稻
螟虫
防效
白穗率
最佳适期
-
分类号
S435.112.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浇水时间与浇水次数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影响
被引量:8
- 5
-
-
作者
陈立涛
李计勋
王永芳
马继芳
董志平
-
机构
河北馆陶县植保植检站
河北省邯郸市植保站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国家谷子改良中心/河北省杂粮研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0-41,49,共3页
-
基金
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2018YFD0300502)
-
文摘
通过调查不同浇水时间和次数的小麦地块茎基腐病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在小麦生育期内,从出苗以后,在年前浇冻水的基础上,年后浇返青起身水和灌浆水2水的地块,比不浇冻水、年后只浇返青起身水和灌浆水2水的地块,小麦茎基腐病的白穗数显著减少,显著降低茎基腐病的发生。如果年前不浇冻水,年后2水增加到返青起身水、拔节孕穗水、灌浆水共3水,也能降低茎基腐病的发生。即年前浇冻水或年后浇3水,都能显著降低茎基腐病的发生。
-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浇水
白穗率
-
分类号
S435.121.49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