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的分布和数量 被引量:8
1
作者 金贵祥 李沂韦 +3 位作者 孙治宇 任宝平 冷志成 黎大勇 《普洱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7-21,共5页
川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濒危珍稀灵长类动物,掌握川金丝猴的种群分布和数量的准确信息,对于该物种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4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访问调查,结合野外固定样线法对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川金丝猴开展了专项调查研究... 川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濒危珍稀灵长类动物,掌握川金丝猴的种群分布和数量的准确信息,对于该物种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4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访问调查,结合野外固定样线法对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川金丝猴开展了专项调查研究。调查发现,保护区分布有4个川金丝猴自然种群,根据主要活动区域分别命名为下坪地群、杜家坪群、燕子垭群、童家山群,各自数量分别为330~400只、470~490只、220~270只、390~440只,总数约为1 470-1 600只,占四川省川金丝猴总数的10%左右。调查还发现,白河自然保护区内的川金丝猴群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季节性"分离-聚合"现象。食物资源匮乏的冬季,下坪地群分为下坪地、马家山两个猴群;杜家坪群分为芝麻沟、油房沟两个猴群;童家山群分成童家山、二道桥两个猴群;这些相对独立的猴群各自占领一定的活动区域。由于燕子垭群数量相对较少,暂时未发现"分离-聚合"行为。结果表明: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保护区川金丝猴种群数量保持了持续增长。但是,依然存在放牧、采药等人为干扰,亦面临偷盗猎的风险,加强栖息地的保护管理依然是川金丝猴面临的首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种群分布 分离-聚合 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川金丝猴栖息地评价——以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宇静 李沂韦 +4 位作者 俞丹莉 孙治宇 金贵祥 夏万才 黎大勇 《普洱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4,共4页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中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为了更好的保护川金丝猴,利用MaxEnt模型对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质量主要受海拔、居民点密度、距道...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中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为了更好的保护川金丝猴,利用MaxEnt模型对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质量主要受海拔、居民点密度、距道路距离、距河流距离、植被等5个环境因子的影响。MaxEnt模型预测的川金丝猴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17.6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1.0%;次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33.2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0.7%;不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109.67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8.3%。川金丝猴偏好于海拔1900~3000m的生境,远离居民点,并且对道路保持一定距离,靠近河流的生境,地势平缓,偏北坡方向,落叶阔叶林有明显的偏好。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栖息地保护管理建议:以上坪地、下坪地等区域为重点,定期开展巡护监测,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的破坏;根据川金丝猴的分布和栖息地质量适当调整保护区现有的功能区划;保护区管理部门可利用红外相机、无人机等观测方法,准确掌握保护区内川金丝猴的实际分布和活动规律等信息,因地制宜的制定川金丝猴的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栖息地 MaxEnt模型 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的食物可获得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振中 朱必清 +3 位作者 夏万才 刘星宇 费汉榄 黎大勇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4,共4页
开展灵长类动物栖息地食物的可获得性研究,对于了解它们的进化稳定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也能够指导珍稀灵长类动物的保护管理。通过对川金丝猴取食行为的观察和植物物候的观测研究发现,不同季节之间川金丝猴对芽、花、叶、果实/... 开展灵长类动物栖息地食物的可获得性研究,对于了解它们的进化稳定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也能够指导珍稀灵长类动物的保护管理。通过对川金丝猴取食行为的观察和植物物候的观测研究发现,不同季节之间川金丝猴对芽、花、叶、果实/种子的取食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保护区川金丝猴主要食物(花、叶、果实/种子)的可获得性在不同月份之间存有显著差异,5月芽的可获得性达到最大值44.5%,6月花的可获得性最高51.3%,8月树叶的可获得性最高97.7%,9月果实/种子的可获得性最大,达到64%。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川金丝猴群的不同季节食谱构成与栖息地内食物的可获得性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猴群对栖息地类型和海拔带的利用强度与食物的可获得性存在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食物可获得性 季节性 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的社会结构研究
4
作者 刘星宇 彭振中 +5 位作者 朱必清 曹鹤舰 夏万才 费汉榄 邹书珍 黎大勇 《普洱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2021年7月到2023年2月,在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采用扫描取样法和野外跟踪观察法对川金丝猴习惯化群进行了社会结构的研究。2021年7月初到2021年8月底习惯化群由155只个体组成:包括20只成年雄性,62只成年雌性,13只亚成年雌性,8... 2021年7月到2023年2月,在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采用扫描取样法和野外跟踪观察法对川金丝猴习惯化群进行了社会结构的研究。2021年7月初到2021年8月底习惯化群由155只个体组成:包括20只成年雄性,62只成年雌性,13只亚成年雌性,8只亚成年雄性,35只青少年猴以及17只婴幼猴。一雄多雌家庭单元(OMU)大小平均(12.00±3.85)只(N=11),全雄单元(AMU)大小为23,成年个体与未成年个体比为1.12:1。单因数方差分析表明:在白河、唐家河、秦岭、神农架4个川金丝猴社群中各年龄性别组中,成年雌性数量存在差异(成年雌性组:DF=3,F=3.655,P=0.024)。在研究期间共观察到7次OMU组成的变化,2次OMU迁出习惯化群。研究表明:白河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好,非常适合川金丝猴的栖息和繁衍;参与单元演替个体数量多,演替形式多样,对深入了解川金丝猴的社会结构的形成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社会结构 一雄多雌家庭单元 全雄单元 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分析——基于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越 彭振中 +2 位作者 朱必清 泽仁卓玛 高辉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8期86-92,共7页
本研究对四川省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利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法进行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统计表明:通过样线法观察记录到12目36科103种鸟类,其中13种鸟类为本次新记录鸟类;红外相机拍摄记录到8目18科37种,其中有5种鸟类为本次新... 本研究对四川省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利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法进行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统计表明:通过样线法观察记录到12目36科103种鸟类,其中13种鸟类为本次新记录鸟类;红外相机拍摄记录到8目18科37种,其中有5种鸟类为本次新记录鸟类。2种调查方法共记录到12目37科114种鸟类,其中16种鸟类为新纪录。分析调查结果表明,鸟类种类数量随保护区内海拔的升高而减少。基于鸟类活动的特点,在物种调查时,采用多种调查方法结合使用,更能获得全面和准确的调查研究结果。本次调查成果完善了白河保护区鸟类物种资料,同时也为构建完整的鸟类保护与监测体系提供参考资料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多样性 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评估研究
6
作者 彭琳 陈烨 《园林》 2025年第1期33-43,共11页
随着全球城市化地区的快速扩张,城市化压力下自然保护地的持久性和保护成效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在权衡自然保护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问题成为保护利用协调管理的难点及保护成效的关键影响因子... 随着全球城市化地区的快速扩张,城市化压力下自然保护地的持久性和保护成效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在权衡自然保护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问题成为保护利用协调管理的难点及保护成效的关键影响因子,亟需科学的土地冲突评估方法作为精准介入的技术支撑。构建由制度性冲突、保护利用冲突、不同利用方式冲突三类构成的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分类和评估框架,采用矩阵分析法、MaxEnt生境模拟法、土地多宜性分析法等方法,以位于重庆主城的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运用。识别结果表明,从冲突规模来看,不同利用方式冲突易发区的面积最大,制度性冲突易发区的面积最小;从冲突类型来看,不同利用方式冲突与保护利用冲突的分布重叠度较高;从冲突强度来看,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冲突大部分位于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从空间规划和冲突治理两个方面,提出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区的规划调控建议,为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的规划管理政策制定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自然保护 土地利用冲突 边缘区 土地多宜性分析法 MaxEnt生境模拟法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域分布的鼬獾和花面狸时空分布格局
7
作者 孙捷 章蜜 +2 位作者 罗伟 顾杭敏 张微微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
同域分布的物种通过生态位分化减少竞争,实现共存。为探究同域分布鼬獾(Melogale moschata)和花面狸(Paguma larvata)的时空分布格局,了解两者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以及共存机制。采用日活动强度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和重叠指数法对庐山... 同域分布的物种通过生态位分化减少竞争,实现共存。为探究同域分布鼬獾(Melogale moschata)和花面狸(Paguma larvata)的时空分布格局,了解两者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以及共存机制。采用日活动强度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和重叠指数法对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鼬獾和花面狸的活动节律及其时间生态位重叠程度进行分析,以MaxEnt模型对二者的适宜栖息地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运用ENMTools 1.4.4计算二者的生态位重叠度,比较二者在空间生态位上的选择差异,同时探讨环境因子对二者共存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鼬獾和花面狸均属于典型的夜行性动物,二者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较高(Δ=0.93,P>0.05),且未通过时间生态位的分化来减少竞争;鼬獾和花面狸共同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庐山保护区的山脚林缘,空间分布格局大量重叠,也存在一定差异;二者对环境因子的选择具有相似性,均受海拔影响最大,但在植被类型和坡度选择上存在一定差异,二者通过空间生态位的部分差异来避免对食物资源和领域的竞争。本研究揭示了鼬獾与花面狸在庐山保护区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二者时空生态位分化不明显,建议充分考虑二者对环境因子的耐受能力,积极探讨加强栖息地保护,合理控制人为干扰,以实现对两个物种甚至更多同域近缘物种的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鼬獾 花面狸 日活动节律 空间格局 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欧洲山杨树干附生地衣的分布特征
8
作者 杜来提罕·托合荪 金斯古丽·巴合努尔 +1 位作者 雍海英 艾尼瓦尔·吐米尔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1,共10页
附生地衣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分布受到不同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为了探查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生地衣分布与宿主的关系,采用树干取样法对不同分布海拔、不同胸径及不同树干朝向和高度的198株欧洲山杨(Popul... 附生地衣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分布受到不同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为了探查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生地衣分布与宿主的关系,采用树干取样法对不同分布海拔、不同胸径及不同树干朝向和高度的198株欧洲山杨(Populus tremula Linn.)附生地衣的种类组成和总相对盖度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不同种类附生地衣盖度与宿主分布海拔和胸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欧洲山杨树干上的附生地衣共有33种,隶属于8科20属,其中,蜈蚣衣科(Physciaceae)为种类最多的科,蜈蚣衣属〔Physcia(Schreb.)Michx.〕为种类最多的属。该保护区内欧洲山杨树干上的附生地衣种数和总相对盖度均随着宿主分布海拔、胸径和树干高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分布特征,分别在海拔(1200,1300]m、胸径(60,90]cm和高度(100,120]cm宿主树干上达到峰值;并且,北向树干上的附生地衣种数和总相对盖度明显高于南向树干。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仅少部分种类附生地衣盖度与宿主分布海拔和胸径的相关性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综上所述,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欧洲山杨树干的附生地衣分布与宿主分布海拔、胸径及树干的朝向和高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生地衣 欧洲山杨 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9
作者 何芳 王秦韵 +7 位作者 肖梅 张玉泉 蔡丽君 刘浩 李明富 陈鹏 谌利民 阙品甲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1,共6页
为了解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通过野外巡护记录、红外相机监测、鸟类环志,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公众观鸟记录等多种数据来源,梳理得到了保护区的鸟类物种名录。保护区共记录野生鸟类378种,隶属于17目68科,其中国家一级... 为了解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通过野外巡护记录、红外相机监测、鸟类环志,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公众观鸟记录等多种数据来源,梳理得到了保护区的鸟类物种名录。保护区共记录野生鸟类378种,隶属于17目68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二级68种。此外,还包括中国特有鸟类29种,占中国鸟类特有种总数的26.6%。相较于历史文献记载的鸟种,新增鸟类66种,其中有9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保护区的鸟类组成表现出物种多样性丰富和特有物种丰富等特征,完善后的鸟类名录可为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的监测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多样性 国家公园 特有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衣多样性与区系分析
10
作者 毛秋瑢 李亚男 李博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5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全面掌握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衣资源现状,为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在实验室进行物种鉴定,从多样性、生境类型、区系成分和物种相似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保护区内共有... 目的:全面掌握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衣资源现状,为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在实验室进行物种鉴定,从多样性、生境类型、区系成分和物种相似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保护区内共有地衣15科23属36种,其中1科2属5种为山西省新记录。生境主要有树生、石生、藓丛生、草地生、土生地衣和多生境等类型,其中以石生为主。保护区内地衣区系成分主要有世界广布成分、泛热带成分、东亚及北美间断、泛北极成分。该保护区与驼梁山保护区物种相似性最高。结论: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衣以茶渍科(Lecanoraceae)为优势科,石蕊属(Cladonia Wigg.)为优势属;泛热带成分为主,与泛北极成分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 生境 区系 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对芦苇扩张的栖息地适应与行为活动特征
11
作者 冉景丞 蒙秉顺 +2 位作者 张旭 黄小龙 涂声蕾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湿地是水鸟生存和繁衍的必要场所,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会改变水鸟的分布及行为。研究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对湿地景观变化的响应特征,有利于掌握黑颈鹤的栖息地动态变化,对黑颈鹤的综合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2016—2022年在草... 湿地是水鸟生存和繁衍的必要场所,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会改变水鸟的分布及行为。研究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对湿地景观变化的响应特征,有利于掌握黑颈鹤的栖息地动态变化,对黑颈鹤的综合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2016—2022年在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数据,分析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扩张对黑颈鹤栖息地选择及行为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1)草海保护区的芦苇面积呈增长趋势,截至2022年,芦苇总面积为429.10 hm^(2),总体呈由北向南的扩张趋势,高密度的芦苇群落会影响黑颈鹤的栖息地生境质量;(2)受芦苇扩张的影响,黑颈鹤原有夜栖地逐渐偏移,最远迁移距离为42 m,且夜栖地偏移方向与芦苇扩张方向相反,其夜栖地空间分布明显避开芦苇存在的区域;(3)芦苇扩张会导致黑颈鹤的觅食距离增加,且觅食地类型也会改变,觅食地与夜栖地之间的平均距离可达4148.14 m,觅食地逐渐由沼泽地转变为农耕地,但其并不是影响黑颈鹤觅食地改变的唯一因素;(4)黑颈鹤明显喜好浅水滩涂和水莎草(Cyperus serotinus)群落,明显不喜好芦苇群落,芦苇扩张会导致黑颈鹤喜好的生境减少,从而影响黑颈鹤的空间分布;(5)芦苇扩张不仅影响黑颈鹤的空间分布,还会限制黑颈鹤的求偶、觅食、站立、游走和栖息等行为活动。研究结果表明,黑颈鹤的栖息地变化和行为活动均受芦苇扩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芦苇扩张降低了黑颈鹤栖息地中食物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性,从而导致黑颈鹤的夜栖地和觅食地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扩张 黑颈鹤 栖息地选择 行为响应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高山同域鸡形目鸟类的时空分化研究
12
作者 刘名洋 姚雪岚 +6 位作者 李旭琴 赵鹏 李忠伦 李英 蒋勇 阮光发 杨楠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高山生态系统以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模式,探究高山同域分布物种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生态位的分化,对于高山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2020年的红外相机数据... 高山生态系统以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模式,探究高山同域分布物种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生态位的分化,对于高山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2020年的红外相机数据,分析了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和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 3种高山雉类的时空分化情况。从空间分布尺度上来看,藏雪鸡偏好海拔≥4000 m的草甸和流石滩生境,而白马鸡和血雉偏好较低海拔的灌丛和林地生境;从栖息地利用尺度上来看,3种雉类对环境变量的偏好存在差异,在繁殖季血雉和藏雪鸡偏好离人为干扰较远、资源丰富的区域,而在非繁殖季3种雉类均偏好温暖且能获取资源的区域。时间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三者的活动节律在繁殖季存在一定差异,且差异在非繁殖季增大。研究结果揭示了高山雉类在时空上的分布差异及栖息地选择偏好,为高山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同域雉类 高山生态系统 日活动节律 生态位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研究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碳储量变化
13
作者 郑彩之 黄雅茹 +8 位作者 麻建雪 牛志明 庞海威 张玉 郭佳诚 侯森 耿琪康 边振 刘建康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6,共8页
为了研究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碳储量时空分布的影响,利用该保护区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VEST)模型研究保护区碳储量对土地利用类... 为了研究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碳储量时空分布的影响,利用该保护区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VEST)模型研究保护区碳储量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响应,预测2030年保护区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及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990—2020年保护区内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草地和耕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地向草地转化以及草地的碳密度较大,导致草地碳储量增大;2030年保护区在自然变化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碳储量分别增加2.39×10^(5)、1.05×10^(5)t,而在耕地保护情景下的碳储量则减少0.1×10^(5)t,自然变化情景更有利于提高保护区的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土地利用数据 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守望者——记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贾少琼
14
作者 刘玉明 建韶英 徐兵 《资源导刊》 2025年第5期49-49,共1页
“这场雪下得真大,进山后多留点神,看看有没有需要救助的动物。”2月25日上午,在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贾少琼和同事一边交流着工作,一边踏着齐膝深的积雪向老鸦岔垴保护站前行。25年的护林生涯,贾少琼扎根山林,用赤诚之心... “这场雪下得真大,进山后多留点神,看看有没有需要救助的动物。”2月25日上午,在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贾少琼和同事一边交流着工作,一边踏着齐膝深的积雪向老鸦岔垴保护站前行。25年的护林生涯,贾少琼扎根山林,用赤诚之心守护着这片珍贵的生态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家园 守望者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护林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15
作者 汤军强 王修华 +2 位作者 范龙 杨帆 祁冬霞 《甘肃林业》 2025年第1期15-18,共4页
一、保护区基本情况199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尕海和则岔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合并晋升为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机构挂牌运行。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 一、保护区基本情况199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尕海和则岔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合并晋升为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机构挂牌运行。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境内,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交汇处,地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也是黄河最大支流洮河的发源地之一和长江水系白龙江的发源地。2011年9月被确认为国际重要湿地,是甘肃省首块国际重要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重要湿地 省级自然保护区 长江水系 尕海 陇南山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跨黄河 碌曲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监测与食源地建设现状及优化建议
16
作者 罗婷婷 董玉林 苏启照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3期66-68,共3页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是国内外生态学家和野生动物保护者关注的焦点。保护区内珍稀濒危物种众多,其中亚洲象最引人注目。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展与自然环境的变迁,亚洲象的生存空间与食物来源在减少,人象冲突愈发严重。为了更好地...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是国内外生态学家和野生动物保护者关注的焦点。保护区内珍稀濒危物种众多,其中亚洲象最引人注目。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展与自然环境的变迁,亚洲象的生存空间与食物来源在减少,人象冲突愈发严重。为了更好地保护亚洲象,缓解人象矛盾,需要加强对亚洲象的监测保护,并对其食源地建设情况进行重点关注。该文首先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亚洲象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接着探讨了保护区内亚洲象监测与食源地建设现状,最后提出了亚洲象监测与食源地建设的优化建议,以期强化保护区内亚洲象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监测 食源地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17
作者 雷吉琴 范嘉 +1 位作者 符义宏 王永才 《南方农业》 2025年第5期233-239,共7页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不仅拥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还是世界筇竹的集中分布中心,全国唯一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天然野生毛竹遗传种质资源基地,同时也是天...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不仅拥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还是世界筇竹的集中分布中心,全国唯一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天然野生毛竹遗传种质资源基地,同时也是天麻的原生标本模式产地。保护区内有大量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其独特的动植物资源不仅是自然的瑰宝,也为森林资源管理带来了特殊的责任与挑战。通过介绍乌蒙山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现状,剖析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以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资源 管护现状 对策 云南乌蒙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现状及防控对策
18
作者 刘毅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森林防火的重要区域。然而,宣传教育不到位、基础设施不足、信息化水平较低等因素给防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该文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现状进行...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森林防火的重要区域。然而,宣传教育不到位、基础设施不足、信息化水平较低等因素给防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该文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控对策,旨在保障该区域的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防火 体系建设 防控对策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探析
19
作者 邓彦 蔡磊 +2 位作者 李海波 赵勤 张娇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212-216,220,共6页
保护地自然资源丰富,是开展自然教育的理想场所。自然保护地实施自然教育是发挥其多种功能的重要形式。以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阐述了其自然教育资源发展背景及条件,分析了其实... 保护地自然资源丰富,是开展自然教育的理想场所。自然保护地实施自然教育是发挥其多种功能的重要形式。以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阐述了其自然教育资源发展背景及条件,分析了其实施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促进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教育 高质量发展 贵州铜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苗木培育及营造技术要点
20
作者 郝小军 《南方农业》 2025年第4期190-192,共3页
苗木培育与造林是林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为给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种苗培育提供参考,简要分析树种选择,从苗圃地处理、育苗方式、苗期管理等方面论述苗木培育技术,从造林地选择、造林地整地、植苗造林、抚育管理等方面论述造... 苗木培育与造林是林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为给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种苗培育提供参考,简要分析树种选择,从苗圃地处理、育苗方式、苗期管理等方面论述苗木培育技术,从造林地选择、造林地整地、植苗造林、抚育管理等方面论述造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木培育 造林技术 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