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中国画白描艺术的形式与内涵
- 1
-
-
作者
叶华
-
机构
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中国工笔画学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5年第1期4-8,F0002,F0004,共7页
-
文摘
白描作为中国画特有的一种形式,通过墨线勾勒物象而不着色,形成了线的艺术,包含对客观形象的把握、物体之间的结构关系、线本身的表现与变化及其组合关系等。这种线的艺术具有程式化、构成美和韵律感的平面空间特征。线作为视觉符号,是基于人类视觉经验转化形成的一种概念和抽象,并不真实存在于客观世界。
-
关键词
线的艺术
白描艺术
形式与内涵
中国画
平面空间
视觉符号
韵律感
人类视觉
-
分类号
J21
[艺术—美术]
-
-
题名论传统文化对陈子奋白描艺术的影响
- 2
-
-
作者
刘明珂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7期75-77,共3页
-
文摘
中国画源远流长,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技法,其中,白描是中国画最基础的技法之一。白描艺术作为中国绘画体系中一个独特的板块,由古及今形成了一条深远的传统文脉,成为中国画的根基与精髓,是中国画艺术以线造型的最纯朴的表现形式。陈子奋寻流溯源,去疴除弊,承前启后,在探索和实践中深度发掘传统笔墨的趣味和活力。试从他作品中的劲健线条里,窥见传统艺术源远流长的文脉一角。
-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白描艺术
艺术成因
陈子奋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论苏百钧的白描艺术
- 3
-
-
作者
徐锋
-
机构
淮北师范大学
-
出处
《艺术评鉴》
2024年第18期50-55,共6页
-
文摘
白描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绘画技法,这种技法强调通过线条的粗细、轻重、快慢、长短等变化来表达物象的质感和立体感。苏百钧作为当代著名的工笔画家,在白描艺术领域有着独特的成就与风格。本文通过对苏百钧白描作品的研究与分析,深入探讨了其白描艺术在线条表现、形象塑造、写生观念、构图布局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旨在揭示苏百钧白描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
关键词
白描艺术
苏百钧
中国绘画技法
金石用笔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谈设计教学中的速写与白描艺术
- 4
-
-
作者
曹阳
-
机构
淮阴师范学院美术系
-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3年第7期75-76,共2页
-
文摘
计算机简化了艺术设计的过程,设计专业学生还有必要加强速写和白描训练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计算机可以简化艺术设计的过程,但设计的主体是人,是高素质的人。而速写、白描自然是高素质设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功。
-
关键词
白描艺术
设计教学
速写教学
造型能力
中国画
艺术设计
工业设计
白描课
基本功
计算机
-
分类号
J504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结构素描与白描艺术的相似性分析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杨蕾
杨君顺
-
机构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学院
-
出处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7-39,共3页
-
文摘
结构素描具有造型的精确性、构图的完整性、线条的表现性等特征,而白描艺术造型严谨,描人绘景气韵生动,讲究线条的运用。二者都以浓厚的形式美法则为基础,着眼于形体结构和本质特征的表现,在线条的表现上具有相似性,均是艺术设计的桥梁和重要工具。
-
关键词
结构素描
白描艺术
线条
-
分类号
J234
[艺术—美术]
-
-
题名试论中国画的白描艺术
被引量:3
- 6
-
-
作者
郭宏伟
-
机构
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
-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4年第3期35-36,共2页
-
文摘
白描指的是用单色线对物体加以勾画。中国画白描艺术家凭借敏锐的艺术之洞察力、创新精神以及对"真、善、美"执著的追求精神不断地打动着世人,并且影响了很多的绘画艺术家。本文从书法用笔、单线绘画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画的白描艺术,提出了白描要试着走出传统,将现代化绘画技艺与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有机结合,找到继承与创新的契合点,从而推动中国画白描更好地发展。
-
关键词
中国画
书法用笔
单线绘画
白描艺术
-
分类号
J214
[艺术—美术]
-
-
题名银钩铁画注深情——浅谈陈子奋先生的白描艺术
被引量:1
- 7
-
-
作者
檀东铿
-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136-138,共3页
-
文摘
中国画历来讲究笔墨,讲究用线。早在唐代,理论家张彦远就指出:“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也指出:“凡画,气韵本乎游心,神采生于用笔。”现代国画大师潘天寿则更明确提到:“盖吾国绘画,以线为基础,故画法以一画为始。”作为中国画表现形式之一的工笔花鸟画自然也不例外。一幅诗意盎然,造型准确生动,色彩谐调优美的工笔花鸟画,如果用线也很有功力,必然更具艺术魅力,更耐人寻味。可见工笔花鸟画中,线描的作用不可忽视。而陈子奋先生正是一位毕生致力于花鸟画线描研究和探索的画家。著名美术史论家俞剑华先生曾在《陈子奋白描花卉册》序言中,高度评价了陈子奋先生的白描艺术。他指出:“他的线条既不是顾恺之,也不是李龙眠式的,而是含有顾恺之、李龙眠的精华而独树一格,成其所谓陈子奋的白描。流利的地方如行云流水,顿挫的地方如屋漏痕。平正温和,绝没有霸悍的习气,宛转自如,也没有生硬的缺点。描写形象,恰如其分;‘以形写神’独具心得。尤其在章法的剪裁,位置的经营,既无一般俗套,又无标本缺陷,迎风含露,妩媚多姿,予人以清新愉快之感。”俞先生这一评价是中肯的。
-
关键词
白描艺术
工笔花鸟画
白描花卉
中国画
金石书法
铁画
基本功
任伯年
以形写神
艺术修养
-
分类号
J21
[艺术—美术]
-
-
题名试论李煜词的白描艺术
被引量:1
- 8
-
-
作者
顾剑
-
出处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22-28,共7页
-
文摘
公元九七五年。宋将曹彬攻破金陵,南唐后主李煜从帝王之尊一下子变成了阶下囚。但是,这—历史性的变化,并没有能够推翻李煜在南唐词坛上的领袖地位,更没有摘掉他在词中用以抒情表意的白描艺术“皇冠”。 李煜填词,素以白描见长,历来为词评家所称誉。周之绮《词评》说:“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为所及。”这种“清水芙蓉”式的自然美,正是李煜娴熟地运用白描手法所取得的艺术效果。谭丕模先生就认为: “李煜的白描手法是用最通俗、最现实的语言表达了最深沉,最伤感的感情”。胡应麟《诗薮杂编》
-
关键词
白描艺术
李煜词
花间派
白描手法
词人
帝王
词评
家国
温庭
逸乐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从陈子奋的白描艺术谈时代性格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 9
-
-
作者
黄莱
-
机构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艺术系
-
出处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1年第6期70-73,共4页
-
文摘
中国画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每个时代变化所酿成的时代性格,都会在中国画身上得以集中体现。陈子奋先生的白描艺术成就了一个时代艺术创作的高峰,这既是其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厚积薄发后不期然而然的应然,时代性格催化也是其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是"三分人事、七分天"的最好诠释。不同时代性格对艺术创作必然产生不同影响,陈子奋先生艺术成就背后所体现的时代性格及其深厚的国学根基,值得当代画界同仁深思与借鉴。
-
关键词
白描艺术
时代性格
陈子奋
艺术创作
-
Keywords
line drawings
zeitgeist
Chen Zifen
art creation
-
分类号
J21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论《金瓶梅》的白描艺术
- 10
-
-
作者
蔡效全
-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1991年第6期101-106,共6页
-
文摘
小说的基本审美范畴是典型人物的塑造。大凡优秀的小说家对于客观物象的审视、诠释、说明、批示,以至审美情感的寄托、审美理想的表现,都是通过立体感很强的典型形象的塑造来完成的,并将产生的美感形式去满足欣赏者的审美需要。应该指出,作品美感形式的出现,即典型形象的显露,作家这个驾驭物象的主体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瓶梅》是一部引人注目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西门庆的家庭琐事为线索,赤裸裸地表现了作家所生活着的那个荒唐、病态的社会,给我们塑造了西门庆、潘金莲、应伯爵、谢希大、玳安、王婆等一批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真是个个呼之欲出,活灵活现。在研究人物的审美特征时,我们的评论家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得出了一套审美格局。
-
关键词
西门庆
白描艺术
应伯爵
典型形象
典型人物
白描手法
客观物象
潘金莲
作家
审美特征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写意传神 各尽其态——鲁迅孙犁白描艺术异同论
- 11
-
-
作者
吕锡成
-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87年第3期49-54,共6页
-
文摘
如果说,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擅长白描手法的大师,那么,孙犁则是当代作家中运用白描手法的高手。他们的作品都以白描艺术为特色形成了为人们首肯心折的独特的艺术风格。鲁迅不仅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得心应手地运用白描手法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形成了一个光彩夺目的人物画廊,而且还对白描这一我国传统艺术手法作了理论上的总结。他认为,“
-
关键词
孙犁
鲁迅
白描艺术
写意传神
白描手法
异同论
小说
浅花
写人
作品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李公麟白描艺术特性分析
- 12
-
-
作者
王磊
-
机构
安徽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
-
出处
《美术大观》
2008年第11期30-31,共2页
-
文摘
李公麟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位有深厚文学修养且艺术才能出众的艺术家,他以官僚文人画家的身份与当时一批名流如王安石、苏轼、王诜、黄庭坚等交友,吟诗作画、谈禅论道"以文会友",并在这种交流中吸收众善,使其艺术风格兼容并蓄且独树一帜,确立了"扫去粉黛、淡毫清墨"、"不施丹青,而光彩动人"的绘画艺术审美新标准,使白描成为可与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相抗衡的传统绘画样式之一,为丰富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和创作思想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李公麟白描艺术的特性,从而发掘他对中国画发展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李公麟
中国美术史
绘画艺术
李伯时
白描艺术
美术家
画家
维摩演教图
西园雅集图
维摩诘
绘画作品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用一根线条吟哦咏叹:王来文的白描艺术
- 13
-
-
作者
何光锐
-
机构
福建省美协理论委员会
-
出处
《福建艺术》
2017年第9期30-31,共2页
-
文摘
中国艺术是线的艺术,也是生命化的艺术。唐人张彦远说:“无线者非画也”,一根线条的质地、弹性、节奏与韵律,承载着作者的品格、灵气、情性与素养,蕴含了一个人在当下的所有生命信息。
-
关键词
白描艺术
线条
中国艺术
生命信息
生命化
张彦远
节奏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刘胜平的白描艺术
- 14
-
-
作者
胡祥
-
出处
《中国对外贸易》
2016年第2期86-87,共2页
-
文摘
白描,源于古代的白画,指以墨线勾勒表现物象,不着颜色的手法,也泛指略施淡墨渲染的线描画格,其讲究运用同一墨色与不同类的长短、粗细、轻重、转折等线条变化来表现对象,并体现出其笔法本质,形态动态上的多样性,达到简洁,明快的特效,成为独立的绘画样式。比如唐代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线条柔软而缠绵,像蚕丝一样细密流畅,就是典型的白描作品。白描绘画艺术在中国绘画的历史发展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是中国历史发展和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部分。
-
关键词
白描艺术
中国历史发展
《女史箴图》
表现对象
绘画样式
中国绘画
绘画艺术
人文精神
-
分类号
J214
[艺术—美术]
-
-
题名陈子奋白描艺术在工笔花鸟画中的意义探究
- 15
-
-
作者
李旭梅
-
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
-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3年第12期62-64,共3页
-
文摘
白描在中国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画中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白描艺术不仅包括线条形式,还涉及整幅画面的构图形式及画家创作时的情感。艺术家陈子奋被誉为中国画界的一代“白描大师”,他在白描艺术上具有很高的造诣。围绕陈子奋的白描艺术,阐述陈子奋白描画中独特的“金石味”的线条形式、百变且饱满的构图形式,以及陈子奋所秉承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写生观。通过对其艺术形式的理解,有利于学习理解陈子奋白描花卉的绘画语言并运用到个人白描花卉创作中。
-
关键词
陈子奋
白描艺术
金石线条
线条形式
构图形式
-
分类号
J21
[艺术—美术]
-
-
题名鲁迅先生白描艺术微探——以《藤野先生》为例
- 16
-
-
作者
张敏
-
机构
湖北省云梦县实验中学
-
出处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18年第12期25-26,共2页
-
文摘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相似于西洋画法上的速写或素描。其特征是用简练的墨线勾描人物和各种景象特征,突出其神韵,不着颜色,以形象简洁的特征表现,源于古代的“白画”。
-
关键词
《藤野先生》
白描艺术
鲁迅
传统技法
中国绘画
特征表现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福建白描之渊源与流变
- 17
-
-
作者
王来文
-
机构
中国美术家协会
福建省文联
福建省文联书记处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
福建省美术大展评委会
-
出处
《广东经济》
2024年第5期93-95,共3页
-
文摘
南朝王微在《叙画》中有言:“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中国画中的笔迹脉象承托了天地万物的生命规律,展现出一种相生互化、融通合一的生命整体之美,流淌着托运太虚的心迹。通过这些年的实践体会与学理探索,本人概括了“闽人尚线”的观点。“闽人尚线”,此“线”所指并非是西方素描中有次序的线条造型概念,而是东方美学中诗性的、意象性的艺术语言。在中国美术史的滔滔洪流中,先有白描艺术,后有写意艺术形式。在中西绘画艺术比较中,白描艺术是最具东方绘画特质的绘画样式与语言,也是最能代表东方绘画、代表中华民族绘画的形式之一。
-
关键词
中国美术史
白描艺术
绘画样式
东方绘画
意象性
东方美学
天地万物
闽人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白描课教学中的艺术素质培养
- 18
-
-
作者
王萌萌
-
机构
常熟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
-
出处
《常熟高专学报》
2001年第3期101-102,共2页
-
文摘
白描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为了更好地在白描课中加强对学生进行艺术思维和艺术素质的培养教育 ,强化对学生鉴赏、临摹、研读。
-
关键词
白描艺术
专业素质培养
艺术素质培养
-
Keywords
Line Drawing Art
Specialized Art Quality
Important Steps
-
分类号
J214
[艺术—美术]
-
-
题名一线收尽鸿蒙--论刘绍荟的白描艺术
- 19
-
-
作者
王鲁湘
-
机构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
出处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63,共6页
-
文摘
认识刘绍荟老师是在2007年。当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50周年,特意举办了一个六人邀请展,把六位毕业于上世纪60年代的老学生请回母校,给母校师生做了这么一个汇报展。就在那次展览期间,我同六人有过一次聚餐,发现六人中竞有两位湖南老乡——刘绍荟与何山,于是相谈甚欢。
-
关键词
白描艺术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7年
60年代
母校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或作白描赏素姿——刘胜平先生白描艺术
- 20
-
-
作者
李毅峰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国画家》
2021年第1期46-49,共4页
-
文摘
白描是中国画的传统造型手段之一,因扫去粉黛,没有设色,只是单纯地运用毛笔墨色线的长短、曲直、轻重、浓淡、粗细等变化来勾描事物和形象,经过历代画家的不断完善,已经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画科,美术史称这种技法为"白描"。在传统中国画发展历程中,白描画法多用于画人物,历史上大体分为两派。一派出自唐代画家吴道子,称之为兰叶描;另一派出自北宋画家李龙眠,称之为铁线描。
-
关键词
历代画家
造型手段
兰叶描
吴道子
白描艺术
传统中国画
画科
铁线描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