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LSD1.0:面向深度学习的长白山火山喷发地貌遥感数据集
1
作者 李成范 韩晶鑫 +4 位作者 武成智 刘岚 颜丽丽 刘学锋 赵俊娟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630,共15页
作为保存最完整的多成因复合活火山之一,长白山火山喷发地貌场景中的地表覆盖类型广泛发育且遥感解译标签清晰。目前,遥感数据集是利用深度学习进行大区域火山喷发地貌场景遥感分类的数据基础。本文以哨兵2(Sentinel-2)遥感图像为数据源... 作为保存最完整的多成因复合活火山之一,长白山火山喷发地貌场景中的地表覆盖类型广泛发育且遥感解译标签清晰。目前,遥感数据集是利用深度学习进行大区域火山喷发地貌场景遥感分类的数据基础。本文以哨兵2(Sentinel-2)遥感图像为数据源,结合地质资料和野外调查建立了一个面向深度学习分类的长白山火山喷发地貌遥感数据集(VELSD1.0)。该数据集中地表覆盖类型包含高植被覆盖、中植被覆盖、低植被覆盖、裸露土壤、玄武岩、粗面岩、混合岩、水体、阴影、人工景观,组成元素包括遥感图像、标签数据、解译标签及说明文件;覆盖范围约2500 km^(2),共计40000个样本;单张样本图像尺寸为25像元×25像元,空间分辨率为10 m。利用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GoogLeNet、ResNet)和Transformer (Vision Transformer、Swin Transformer)模型对构建VELSD1.0数据集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数据集对深度学习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可迁移性,总体分类准确度、Kappa系数和多类平均精度分别达到82.93%、75.64%和84.22%。可为其他火山喷发地貌深度学习分类提供借鉴,提升火山地貌遥感调查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山 深度学习 数据集 遥感图像 火山喷发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义分割的长白山火山岩性遥感数据集
2
作者 李成范 韩晶鑫 +5 位作者 盘晓东 刘岚 颜丽丽 康建红 刘学锋 肖舟怡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2-1453,共12页
火山岩性数据集是利用深度学习进行火山遥感岩性智能识别的关键和数据基础。当前,缺乏可信的火山岩性遥感数据集,制约了大区域、复杂地质环境下火山岩性智能识别的快速发展。本文在归纳和整合长白山火山岩性主要类型的基础上,以哨兵2(Se... 火山岩性数据集是利用深度学习进行火山遥感岩性智能识别的关键和数据基础。当前,缺乏可信的火山岩性遥感数据集,制约了大区域、复杂地质环境下火山岩性智能识别的快速发展。本文在归纳和整合长白山火山岩性主要类型的基础上,以哨兵2(Sentinel-2)遥感图像为数据源,结合地质资料和野外核查制作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的长白山火山岩性遥感数据集。该数据集内容包含遥感图像、标签数据、说明文件,岩性类型覆盖玄武质火山岩、粗面质火山岩、碱流质火山岩、火山岩性混合堆积(碎屑堆积、火山泥流堆积、火山空落堆积);共计36张样本图像,单张图像尺寸为395像元×395像元,空间分辨率为10m。利用经典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DCNN)DeepLab V3+模型对火山岩性数据集进行了测试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数据集具有较强的火山岩性描述能力,鲁棒性和泛化性较好,总体准确率均高于88%;特征训练与提取过程中人为干扰较少,自动化水平较高。可为火山岩性智能识别提供数据基础,提高野外火山遥感岩性调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山火山 语义分割 岩性数据集 岩性识别 遥感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条件与现状分析
3
作者 薛华 屈景略 吴逊涛 《陕西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07-110,共4页
自然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的保护区已将其纳入了日常工作范畴。本研究以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从自然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自然教育专业人才缺乏、自然教育课程开发不足和缺少统... 自然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的保护区已将其纳入了日常工作范畴。本研究以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从自然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自然教育专业人才缺乏、自然教育课程开发不足和缺少统筹规划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挖掘资源优势、做好规划布局、加大人才培养、树立品牌意识和促进资源共享等适用于太白山保护区的自然教育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山自然保护区 自然教育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长白山次生林土壤与微生物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4
作者 邓子豪 陈志杰 +3 位作者 韩士杰 卢安琪 冯莉绚 黄志群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0,共11页
为了解氮沉降如何改变土壤和微生物化学计量比,进而如何影响土壤的养分循环过程。在长白山山杨-白桦次生林样地以施氮模拟氮沉降的方式,设置3个施氮梯度[0 kg·hm^(-2)·a^(-1)(N0)、25 kg·hm^(-2)·a^(-1)(N25)、50 k... 为了解氮沉降如何改变土壤和微生物化学计量比,进而如何影响土壤的养分循环过程。在长白山山杨-白桦次生林样地以施氮模拟氮沉降的方式,设置3个施氮梯度[0 kg·hm^(-2)·a^(-1)(N0)、25 kg·hm^(-2)·a^(-1)(N25)、50 kg·hm^(-2)·a^(-1)(N50)],探讨施氮对土壤和微生物化学计量的影响,进而指示微生物养分限制特征。结果表明,施氮显著降低土壤速效磷(AP)含量(P<0.05),而显著提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P<0.05)和硝态氮含量(NO_(3)^(-)-N,P<0.05),从而增大土壤活性组分碳磷比(DOC/AP)和氮磷比(AN/AP),但并不影响土壤全量碳氮磷化学计量比(C/N/P)。相反地,施氮显著提高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P<0.05),而减小微生物生物量碳磷比(MBC/MBP)和微生物生物量氮磷比(MBN/MBP),从而显著增强了土壤和微生物间C/P和N/P的不平衡性(P<0.05)。相关性分析与随机森林分析显示,土壤和微生物间C/P和N/P的不平衡性主要受MBP含量的影响。在施氮条件下山杨-白桦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生长明显受磷限制,促使微生物提高磷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白山 次生林 化学计量不平衡 微生物生物量 化学计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白山湖湿地植被调查研究
5
作者 周翔 王鹏 +1 位作者 王秋琰 努尔买买提·艾山江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4期73-79,共7页
为了解新疆白山湖湿地的植被分布状况,采用典型区样方调查法对该湿地植被类型、主要植被类型特征、植物区系组成和植物分布区类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参考《中国植物志》和《新疆植物志》分类系统和原则,根据物种优势度将研究区植... 为了解新疆白山湖湿地的植被分布状况,采用典型区样方调查法对该湿地植被类型、主要植被类型特征、植物区系组成和植物分布区类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参考《中国植物志》和《新疆植物志》分类系统和原则,根据物种优势度将研究区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和13个群系,其中沼泽类和水生类群系最能代表该区湿地水生植物特征。本次调查共记录到植物111种,隶属35科81属。按形态结构特征分类:蕨类植物占物种总数的1.8%;被子植物占比98.2%(双子叶植物占比67.9%,单子叶植物占比32.1%)。按植物对水的适应性分类:水生植物28种,占物种总数的25.2%(其中湿生型植物占比35.7%;挺水型植物占比35.7%;沉水型植物占比25.0%;漂浮型植物占比3.6%)。植物区系分析表明单种和寡种科占优势,科和属的地理成分均主要表现为世界广布。本研究为该地区湿地保护管理规划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山湖湿地 植被调查 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城市湿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温泉群附近含碳气体通量特征
6
作者 苏晓轶 顾国辉 +1 位作者 盘晓东 仲广培 《防灾减灾学报》 2025年第1期82-89,共8页
温泉是火山深部气体释放的重要通道,查明休眠期火山温泉群附近含碳气体释放背景和特征,对火山监测和喷发预测以及火山温室气体释放评估等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在火山锥体聚龙温泉和锦江附近开展土壤气体通量观测,获得了CO_(2)和CH_(4)通量... 温泉是火山深部气体释放的重要通道,查明休眠期火山温泉群附近含碳气体释放背景和特征,对火山监测和喷发预测以及火山温室气体释放评估等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在火山锥体聚龙温泉和锦江附近开展土壤气体通量观测,获得了CO_(2)和CH_(4)通量特征。结果表明:聚龙温泉群附近土壤CO_(2)通量范围为3.02~2995.53 g·m^(-2)·d^(-1),土壤CH_(4)通量范围为0~5.81 g·m^(-2)·d^(-1)。锦江温泉群附近土壤CO_(2)通量范围为16.39~3049.55 g·m^(-2)·d^(-1),土壤CH_(4)通量范围为0~1.85 g·m^(-2)·d^(-1)。温泉群附近土壤气体在释放空间上表现出不均匀性。研究区CH_(4)和CO_(2)通量具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8,说明两种气体可能为相同来源。CO_(2)通量与土壤温度具有正相关,与气温和气压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山天池火山 含碳气体 休眠火山 CO_(2)通量 CH_(4)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山脉耕地土壤属性与改良利用的调查研究
7
作者 孙建华 武东慧 +4 位作者 丁鹏 邵殿坤 王媛 沙悦 栾志慧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5年第1期30-33,共4页
本研究以长白山山脉,尤其位于火山口土壤中具备火山灰的耕地为研究对象,从土壤pH、有机质、大量元素氮磷钾、微量元素铜锌铁锰等多个项目进行土壤属性的检测。结果表明,耕地土壤PH值的加权平均值为5.50,呈弱酸性,有机质含量加权平均值为... 本研究以长白山山脉,尤其位于火山口土壤中具备火山灰的耕地为研究对象,从土壤pH、有机质、大量元素氮磷钾、微量元素铜锌铁锰等多个项目进行土壤属性的检测。结果表明,耕地土壤PH值的加权平均值为5.50,呈弱酸性,有机质含量加权平均值为3.74%,全氮的加权平均值为0.2077%,土壤有效磷的加权平均值为44 mg/kg,土壤速效钾的加权平均值为82.79mg/kg,土壤有效铜的加权平均值为2.49 mg/kg,土壤有效铁的加权平均值为30.18 mg/kg,土壤有效锰的加权平均值为28.68mg/kg,土壤有效锌的加权平均值为2.05 mg/kg。调查区域内整体耕地地力大量元素丰富,微量元素除铁外均贫瘠,需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改良利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山山脉 耕地质量 耕地属性 改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被藜芦上侵对长白山苔原原生植物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8
作者 雷虹 胡睿 +7 位作者 许嘉巍 靳英华 徐晓云 张思琪 侯汝栋 彭博妍 李宇 杨雪婷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801,共14页
高山苔原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强烈,全球范围内广泛出现了草本植物上侵现象。近期发现,尖被藜芦迅速上侵长白山苔原,成为上侵能力最强的草本植物,原生灌木优势种牛皮杜鹃以及苔原土壤肥力也快速变化。研究尖被藜芦上侵过程对原生... 高山苔原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强烈,全球范围内广泛出现了草本植物上侵现象。近期发现,尖被藜芦迅速上侵长白山苔原,成为上侵能力最强的草本植物,原生灌木优势种牛皮杜鹃以及苔原土壤肥力也快速变化。研究尖被藜芦上侵过程对原生植物与土壤肥力的影响,对探究全球气候变化下的苔原生态系统变化趋势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通过对尖被藜芦不同入侵程度的牛皮杜鹃群落样地进行连续三年的监测,研究尖被藜芦和牛皮杜鹃生物量以及土壤肥力变化;结合空间代替时间方法,揭示尖被藜芦上侵不同阶段的牛皮杜鹃生物量以及土壤肥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尖被藜芦上侵程度加重,牛皮杜鹃生物量不断降低,土壤有机质与总氮含量不断下降,速效氮与速效磷含量不断升高,但牛皮杜鹃生物量和土壤肥力变化逐渐趋缓,牛皮杜鹃生物量与土壤肥力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尖被藜芦上侵过程中,上侵速度与土壤肥力变化之间可能出现正反馈到负反馈的转变,植物群落结构与土壤肥力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物上侵 白山苔原 尖被藜芦 牛皮杜鹃 生物量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长白山草编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9
作者 黄芯蕊 董守业 《南方农机》 2025年第4期77-80,共4页
长白山草编非物质文化遗产集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等为一体,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但随着现代科技高速发展,长白山草编面临传承人缺乏、产品不适应时代潮流、草编原材料获取面临挑战等发展困境,影响长白山草编的活化传承与草... 长白山草编非物质文化遗产集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等为一体,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但随着现代科技高速发展,长白山草编面临传承人缺乏、产品不适应时代潮流、草编原材料获取面临挑战等发展困境,影响长白山草编的活化传承与草编产业的发展。文章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基于长白山草编概况和长白山草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力培养当地草编技艺人才、因地制宜发展草编、完善长白山草编产业链、加强对长白山草编的规划引导等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结合新方法、新手段突破地域局限性,传承与发展长白山草编,有助于提升长白山地区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为长白山草编传承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赋能长白山地区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山草编 乡村振兴 传承发展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林区号子的文化生境、声音表征与审美价值
10
作者 刘海波 《武陵学刊》 2025年第1期136-144,共9页
长白山林区号子是产生于长白山林区伐木劳动中的一种民间歌曲。长白山林区的天然林木资源、来自关内及朝鲜半岛的人力资源和音乐文化资源成为涵养长白山林区号子起源的文化生境,在汉、朝不同民族的文化底色上,长白山林区号子呈现出“依... 长白山林区号子是产生于长白山林区伐木劳动中的一种民间歌曲。长白山林区的天然林木资源、来自关内及朝鲜半岛的人力资源和音乐文化资源成为涵养长白山林区号子起源的文化生境,在汉、朝不同民族的文化底色上,长白山林区号子呈现出“依字行腔”“虚词多于实词”“歌词相交,调式相融”等不同的声音表征。长白山林区号子是关内及朝鲜半岛移民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创造出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凸显了长白山林区的运木劳动之美,彰显了中华男儿的阳刚之美,也呈现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山林区号子 文化生境 移民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千万工程”背景下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研究——基于广州市白山村的实例研究
11
作者 庞洁 《南方论刊》 2025年第3期28-29,32,共3页
广东省的“百千万工程”正在通过一系列综合性措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之一的太和镇白山村为例,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白山村凭借丰富的森林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越... 广东省的“百千万工程”正在通过一系列综合性措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之一的太和镇白山村为例,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白山村凭借丰富的森林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色文化,在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白山村通过党建引领乡村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和盘活闲置资源的路径推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激活经济活力。但白山村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基础设施尚需完善、产业整合力度不够、旅游产品缺乏多样性、品牌建设有待提升以及空心化问题突出。为进一步促进白山村农文旅深度融合,仍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升级、增强产业链韧性、大力吸引和培养人才,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千万工程” 农文旅融合 乡村振兴 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文化符号在茶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12
作者 刘荔 黄家慧 甘雯俊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5年第6期198-200,共3页
长白山地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探索长白山地区文化元素在现代茶具设计中的应用与启发,设计一款具有长白山特色的茶具。运用文献阅读等方法,梳理、分析长白山文化元素的特征和茶具设计的原则,... 长白山地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探索长白山地区文化元素在现代茶具设计中的应用与启发,设计一款具有长白山特色的茶具。运用文献阅读等方法,梳理、分析长白山文化元素的特征和茶具设计的原则,提出将长白山文化元素应用于茶具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思路。通过创新设计,将长白山文化元素与茶具设计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的茶具作品,为茶具设计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山地域 文化内涵 茶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声合唱《长白山,母亲之爱》的音乐分析与艺术表现
13
作者 王鹤霓 《音乐世界》 2025年第1期44-47,共4页
《长白山,母亲之爱》由韩允浩作词、赵仁吉作曲,是一首具有浓郁朝鲜族风格特色的混声合唱作品,以充满深情意蕴的歌词、对比再现的二段体结构、远关系转调手法和独特的律动表达了朝鲜族人民对长白山难以割舍的爱恋。在该曲的指挥排练中,... 《长白山,母亲之爱》由韩允浩作词、赵仁吉作曲,是一首具有浓郁朝鲜族风格特色的混声合唱作品,以充满深情意蕴的歌词、对比再现的二段体结构、远关系转调手法和独特的律动表达了朝鲜族人民对长白山难以割舍的爱恋。在该曲的指挥排练中,指挥者应在充分的音乐分析基础上,着重从形象塑造、力度对比、速度把握三个方面给予各声部以引导,从而实现从乐谱到音响的转化,以此而传达出该曲的情感意蕴,完善其艺术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声合唱 朝鲜族 《长白山 母亲之爱》 艺术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抗联前身:中共创建东北抗日游击队
14
作者 李思达 《国家人文历史》 2025年第7期45-53,共9页
1931年9月18日22时20分,在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和作战参谋石原莞尔直接指挥下,工兵中尉河本末守率领7名士兵,炸毁沈阳北部柳条湖附近的一段“南满铁路”。以此为借口,日本关东军对沈阳及“南满铁路”沿线各重要城镇展开全面进... 1931年9月18日22时20分,在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和作战参谋石原莞尔直接指挥下,工兵中尉河本末守率领7名士兵,炸毁沈阳北部柳条湖附近的一段“南满铁路”。以此为借口,日本关东军对沈阳及“南满铁路”沿线各重要城镇展开全面进攻,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中共创建东北抗日游击队 九一八事变 日本关东军 柳条湖 全面进攻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白山土司官族教育的多维透视——以《白山司志》为中心的考察
15
作者 蓝武 李湛驭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10,共6页
《白山司志》作为一部专门记述白山司域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作,其中部分史料真实反映出明清时期白山土司官族教育的历史情形。白山司域统治者对官族子弟的教育极为重视,通过派送子弟入官学学习、培养崇文重教家风和营造人... 《白山司志》作为一部专门记述白山司域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作,其中部分史料真实反映出明清时期白山土司官族教育的历史情形。白山司域统治者对官族子弟的教育极为重视,通过派送子弟入官学学习、培养崇文重教家风和营造人文环境等方式对官族子弟进行教育,旨在提高整个白山司域官族的文化素养,进而逐渐融入汉文化知识体系中,构建国家认同意识。明清时期白山司域官族教育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社会等级特征,对官族的教育侧重提升土司承袭人的文化水平,而将科举取士作为次要目的。以《白山司志》为中心对明清时期白山土司的官族教育进行多维度探析,不仅为区域教育史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而且还为中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微观切入点,因而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白山土司 家族教育 白山司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大千 王丹 +1 位作者 许骏 孙汉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3-390,400,共9页
[目的]探究长白山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理解近代大量移民背景下中高纬度山区乡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的形成过程和机制。[方法]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回归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解析长白山地区乡村聚落... [目的]探究长白山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理解近代大量移民背景下中高纬度山区乡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的形成过程和机制。[方法]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回归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解析长白山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并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长白山地区的乡村聚落呈现出明显的集聚分布特征,存在东北和西南两个聚集区域;各类空间回归方法中,空间杜宾误差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结果表明耕地资源和高程是影响长白山地区乡村聚落格局最重要的因素,且对于邻域居民点的布局存在“推拉”效应,潜在未知变量(如土壤质量、文化因素等)也是导致乡村聚落表现出空间自相关的因素;地理探测器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耕地资源和高程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与县级以上城市、建制镇、主要交通线、主要河流的距离等区位因素以及地形坡度同样对乡村聚落分布有显著影响,且彼此间均呈现出交互增强的特点。[结论]主要由移民形成的中高纬度山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耕地资源和高程的影响更为显著;空间回归杜宾(误差)模型能够同时探测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空间自相关问题,在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格局 空间回归模型 地理探测器 白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区蜂群早春管理要点
17
作者 葛蓬(文/图) 庄明亮(文/图) +3 位作者 李剑飞(文/图) 迟永娟(文/图) 李志勇(文/图) 王志(文/图) 《中国蜂业》 2024年第3期21-22,共2页
长白山区的蜂群要经过5~6个月的特殊阶段,蜂群停止繁殖,处于半冬眠状态,蜜蜂靠取食蜂巢内蜂蜜来调节蜂团所需的温度和维持生命,该阶段称之为“蜜蜂越冬期”。在第二年的3月末或4月初开始进入春繁阶段,此时外界气温回暖,蜂群由室内到室外... 长白山区的蜂群要经过5~6个月的特殊阶段,蜂群停止繁殖,处于半冬眠状态,蜜蜂靠取食蜂巢内蜂蜜来调节蜂团所需的温度和维持生命,该阶段称之为“蜜蜂越冬期”。在第二年的3月末或4月初开始进入春繁阶段,此时外界气温回暖,蜂群由室内到室外,从越冬期过渡到春繁的“排泄”时期,再逐步实施紧脾缩巢、调整饲料、治螨和保温等一系列的春繁工作。由于早春气温不稳定,早晚温差较大,而且外界无蜜粉源,蜂群又经过了漫长的越冬时期,一切都是从新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粉源 越冬期 蜂团 治螨 白山 春繁 蜂群 蜂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8年长白山气候舒适期变化特征
18
作者 姜忠宝 王玉昆 +4 位作者 杨雪艳 李尚锋 于秀晶 潘春晓 邱译萱 《干旱气象》 2024年第4期620-628,共9页
研究长白山气候舒适期的变化,可以为其旅游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61—2018年长白山二道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和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 研究长白山气候舒适期的变化,可以为其旅游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61—2018年长白山二道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和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分析长白山地区气候舒适期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并利用综合舒适指数对长白山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5—9月为气候舒适期,4月和10月为气候较舒适期。稳定气候舒适初日整体呈提前趋势[1.9 d·(10 a)^(-1)];稳定气候舒适终日整体呈推迟趋势[2.3 d·(10 a)^(-1)],且在1988年前后发生突变,由偏早转为偏晚。稳定气候舒适期平均为177 d,整体呈增长趋势[4.2 d·(10 a)^(-1)],其中1960—1980年代初期为偏短期,1980—1990年代中期为平稳期,1990年代中期以后转变为偏长期,并存在3~5 a周期。当东亚地区春季500 hPa高度场正异常,有利于稳定气候舒适初日异常偏早,反之异常偏晚;当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500 hPa高度场存在负异常,有利于稳定气候舒适终日异常偏早,反之异常偏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山 气候舒适度 综合舒适指数 稳定气候舒适期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长白山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静 胡馨月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6-82,共7页
生态安全格局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寒地生态脆弱区的可持续发展与城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长白山脉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区域缺乏科学的规划发展引导。为此,以区域生态... 生态安全格局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寒地生态脆弱区的可持续发展与城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长白山脉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区域缺乏科学的规划发展引导。为此,以区域生态学为视角,结合ArcGIS空间分析对吉林省长白山脉地区生态安全格局进行研究,利用MCR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相应规划策略:1)规划编制方面,结合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从不同层面为长白山周边地区城乡建设提供发展范式;2)空间优化层面,构建“一带两轴四区多廊道”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分区规划策略和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白山地区 规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