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姜花倍半萜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瑞红 范燕萍 +2 位作者 余让才 陆旺金 庄楚雄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27-1532,共6页
以白姜花的叶片为材料,通过RT-PCR与RACE相结合的方法,克隆到一个倍半萜合成酶基因的cDNA序列,其全长为1932bp,基因编码区共1653bp,编码551个氨基酸,命名为Hc-Sesqui。该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姜和玉米中的倍半萜合成酶有较高的同... 以白姜花的叶片为材料,通过RT-PCR与RACE相结合的方法,克隆到一个倍半萜合成酶基因的cDNA序列,其全长为1932bp,基因编码区共1653bp,编码551个氨基酸,命名为Hc-Sesqui。该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姜和玉米中的倍半萜合成酶有较高的同源性,并且含有DDXXD保守序列。通过Clustal X进行序列分析,确定该基因属于植物萜类合成酶基因家族中的Tps-a亚族。Northern杂交的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茎、叶和萼片中均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姜花 倍半萜合成酶 基因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薄片培养技术建立白姜花高效植株再生体系 被引量:7
2
作者 肖望 涂红艳 +2 位作者 张爱玲 吴松斌 陈慧妍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6-99,共4页
以白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试管苗为外植体,采用薄片培养技术,研究了试管苗苗龄、薄片所在位置、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及组成对薄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苗龄为28d试管苗的第1条根所在部位切取的薄片,出芽能力最强,每棵... 以白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试管苗为外植体,采用薄片培养技术,研究了试管苗苗龄、薄片所在位置、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及组成对薄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苗龄为28d试管苗的第1条根所在部位切取的薄片,出芽能力最强,每棵苗可获得9.5个芽;在含有3mg/L 6-BA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从1株试管苗最多可获得9.9个不定芽;在含有0.1mg/L TDZ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从1株试管苗最多可获得12.8个不定芽;将所获得的不定芽接种在成苗培养基1/2MS+1g/L活性炭中能有效促进根的发育,植株生长健壮;成熟试管苗驯化后移栽室外,存活率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姜花 薄片培养 植株再生
原文传递
白姜花不同开花时期的香味组分及其变化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瑞红 范燕萍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6-180,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鉴定处于花蕾期、始花期、盛花期和衰老期的白姜花香味组分的结果表明,白姜花的香味组分共有49种,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倍半萜类、酯类、酮酚类。花蕾期有30种,始花期有43种,盛花期和衰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鉴定处于花蕾期、始花期、盛花期和衰老期的白姜花香味组分的结果表明,白姜花的香味组分共有49种,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倍半萜类、酯类、酮酚类。花蕾期有30种,始花期有43种,盛花期和衰老期均为37种。单萜类化合物含量随着花的发育和衰老而逐渐增多,衰老期达到最高。酯类中,除了戊酸甲基苯甲酯外,其他酯类含量随着花的发育成熟而升高。初步确认,L-沉香醇、1,8-桉油醇、3,7-二甲基-1,3,7-辛三烯、乙酸月桂酯、苯甲酸甲酯为白姜花的特征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姜花 开花期 香味组分 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姜花食用及药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何尔扬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1077-1078,共2页
目的 :通过各种实验研究 ,为白姜花作为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和药用植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取新鲜白姜花经过加工取原液对小白鼠作毒性实验 ,证实白姜花无毒、可食用的前提下 ,进一步对白姜花的各种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 ;实验观察白姜花... 目的 :通过各种实验研究 ,为白姜花作为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和药用植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取新鲜白姜花经过加工取原液对小白鼠作毒性实验 ,证实白姜花无毒、可食用的前提下 ,进一步对白姜花的各种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 ;实验观察白姜花对小白鼠和大白鼠的耐力和对心率的影响。结果 :实验证实白姜花无毒可食用 ;含有各种营养物质 ,特别是蛋白质、铁、锌、钙含量较高 ;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也居其它花卉之首 ;高浓度原液有提高小白鼠的耐力、减慢大白鼠心率以及增强大白鼠离体心脏收缩力的作用。结论 :白姜花可作为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和药用植物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姜花 毒性 营养成分 耐力实验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姜花香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彪 李玉蕾 +2 位作者 刘雁 刘继龙 林春池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1994年第2期1-3,共3页
本试验确定了白姜花香成分提取的方法为萃取法并研究了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白姜花 香成分 提取 植物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姜花施肥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玉蕾 陈丽娟 林晓光 《经济林研究》 1991年第2期48-52,共5页
白姜花作为香料植物由南亚热带引种到中亚热带栽种是成功的。为提高花的产量,已找出较为合理的N—P_2O_5—K_2O配比为3.4∶1∶3.1。以追肥方式,每公倾全年施用量N—127kg,P_2O_5—3.8kg,K_2O—117.6kg。栽种密度为5丛/m^2,每公倾鲜花量... 白姜花作为香料植物由南亚热带引种到中亚热带栽种是成功的。为提高花的产量,已找出较为合理的N—P_2O_5—K_2O配比为3.4∶1∶3.1。以追肥方式,每公倾全年施用量N—127kg,P_2O_5—3.8kg,K_2O—117.6kg。栽种密度为5丛/m^2,每公倾鲜花量达36.085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姜花 施肥量 肥料三要素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姜花茎尖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赛 戚华沙 +4 位作者 王景飞 吕德任 符瑞侃 杨珺 潘梅 《中国园艺文摘》 2017年第6期1-2,7,共3页
以茎尖作为外植体,研究无机盐浓度和植物激素对白姜花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姜花芽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3/4 MS^MS+6-BA 3.0 mg/L+NAA 0.2 mg/L+白砂糖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8 mg/L+白砂糖3%。
关键词 白姜花 茎尖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复水对白姜花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晓洲 郭浩轩 +2 位作者 卓定龙 邓演文 曾凤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34期84-89,共6页
探究在干旱胁迫和复水过程中白姜花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的生理响应,为姜花属植物抗旱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当年生白姜花单株盆栽苗为材料进行自然干旱试验,分别于干旱的第0、3、6、9、12天和复水第3天测量土壤相对湿度、叶片枯萎率、光... 探究在干旱胁迫和复水过程中白姜花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的生理响应,为姜花属植物抗旱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当年生白姜花单株盆栽苗为材料进行自然干旱试验,分别于干旱的第0、3、6、9、12天和复水第3天测量土壤相对湿度、叶片枯萎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在干旱的第3、6、9、12天,土壤相对湿度从第0天的84.60%分别下降到了59.20%、34.40%、20.40%、15.40%;随着干旱程度的不断加深,叶片枯萎率、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能转化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其胁迫时期的参数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则呈现上升趋势,其胁迫时期的参数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复水3天后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综合分析各项参数,干旱胁迫对白姜花光合和荧光特性影响显著,气孔因素是导致白姜花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干旱后复水各项指标均能恢复,表明白姜花具有一定的干旱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姜花 干旱胁迫 复水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和1-MCP对白姜花萜类香气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晓洲 范燕萍 +3 位作者 余让才 岳跃冲 李昕悦 玉云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72,共5页
【目的】研究乙烯和1-MCP对白姜花萜类香气物质合成释放的影响,探究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以白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为材料,分别用10μL·L^(–1)的乙烯和4μL·L^(–1)的乙烯抑制剂1-MCP处理8 h,随后采用顶空固相... 【目的】研究乙烯和1-MCP对白姜花萜类香气物质合成释放的影响,探究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以白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为材料,分别用10μL·L^(–1)的乙烯和4μL·L^(–1)的乙烯抑制剂1-MCP处理8 h,随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进行挥发性香气物质的测定,所得到的离子图用NIST 08数据库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乙烯处理后白姜花香气成分罗勒烯、沉香醇、别罗勒烯、石竹烯和法尼烯的挥发量显著上升,相关香气萜类合成酶基因HcTPS1、HcTPS3和HcTPS10的表达量分别上升了116%、182%和63%;而用1-MCP处理后,罗勒烯、别罗勒烯和法尼烯的挥发量显著下降,HcTPS1、HcTPS3和HcTPS10基因的表达量分别降低了45%、30%和30%。乙烯处理后,核转录因子HcEIL1-1和HcEIL1-2的表达量分别上升了51%和114%;1-MCP处理后,HcEIL1-1和HcEIL1-2表达量分别下降了30%和60%。【结论】外源乙烯可以提升白姜花萜类花香物质的释放量,白姜花乙烯信号通路中的核转录因子HcEIL1-1和HcEIL1-2与萜类花香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模式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姜花 香气 乙烯 1-MCP 基因表达 萜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姜花生理生化和细胞结构变化与花衰老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望 涂红艳 +3 位作者 陆秋婵 张爱玲 梁水珍 黄金维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96,共8页
以白姜花二倍体和四倍体切花为试材,通过蒽酮比色法、酸性茚三酮法和透射电镜法比较切花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和显微特征,解析影响白姜花切花衰老的生理机制,以期进一步了解白姜花切花衰老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瓶插时间延长,二倍体花... 以白姜花二倍体和四倍体切花为试材,通过蒽酮比色法、酸性茚三酮法和透射电镜法比较切花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和显微特征,解析影响白姜花切花衰老的生理机制,以期进一步了解白姜花切花衰老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瓶插时间延长,二倍体花瓣和旗叶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四倍体保持相对稳定并高于二倍体;花瓣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明显,四倍体含量高于二倍体;花瓣脯氨酸含量呈现升高趋势,二倍体花瓣脯氨酸含量高于四倍体。花瓣和花冠管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明显,花瓣丙二醛含量高于花冠管;二倍体花瓣和花冠管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四倍体。花冠管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发生早于花瓣,四倍体花瓣和花冠管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发生晚于二倍体。在萎蔫期花瓣细胞出现空腔化,各种细胞器结构消失,出现小泡或囊泡。综上,细胞自噬是花瓣和花冠管细胞膜透性增加的原因。较高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花瓣和花冠管细胞质膜破坏推迟等是小花弯颈和花瓣萎蔫延迟的因素之一,有利于切花寿命的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姜花 四倍体 切花 衰老 生理
原文传递
不同倍性白姜花切花挥发性成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爱玲 涂红艳 +6 位作者 肖望 陆秋婵 钟晓晴 吕雨欣 易新萍 卢娜 何灏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5-594,共10页
为比较二倍体和四倍体白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切花挥发性成分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了二倍体和四倍体白姜花切花初开期、盛开期和初衰期释放物质种类,通过峰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 为比较二倍体和四倍体白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切花挥发性成分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了二倍体和四倍体白姜花切花初开期、盛开期和初衰期释放物质种类,通过峰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分析。结果表明,白姜花切花挥发性成分包含63种萜烯类、40种苯丙素类和22种脂肪酸衍生物类物质;萜烯类物质相对含量大于其他两类,四倍体白姜花在初开和盛开期挥发物质总质量极显著大于二倍体。二倍体与四倍体挥发性成分的组间差距明显,两个倍性组内差距在正常范围内;挥发性成分约63.7%的代表性特征得到较好聚类;优势成分和劣势成分均是两个倍性白姜花差异的重要成分。在盛开期和初衰期,α-罗勒烯是四倍体特有的且相对含量最大的优势成分,β-罗勒烯是二倍体中相对含量最大且显著多于四倍体的优势成分;二倍体和四倍体共有的优势成分和贡献较大的物质是石竹烯、沉香醇、桉树脑、α-金合欢烯和苯甲酸甲酯等。总体上,二倍体白姜花在四倍化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和总含量增加,相同倍性不同时期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也存在差异,白姜花切花的挥发性成分以萜烯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姜花 四倍体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罗勒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地区白姜花特征特性及温室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兴锋 赵济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9期206-206,共1页
总结了白姜花的特征特性,并从盆土配置与种球选择、上盆栽植、温度管理、光照管理、肥水运筹、病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其温室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白姜花 特征特性 温室 栽培技术 北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微波渗糖白姜花脯工艺研究
13
作者 黄惠晶 肖语欣 +2 位作者 龙星宇 肖望 贾宝珠 《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7-117,共11页
为挖掘姜花的食用价值,充分利用白姜花资源,该研究以新鲜白姜花为原料,采用微波渗糖法制备了一款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白姜花脯。以含糖量和感官得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白姜花脯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白姜花脯的... 为挖掘姜花的食用价值,充分利用白姜花资源,该研究以新鲜白姜花为原料,采用微波渗糖法制备了一款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白姜花脯。以含糖量和感官得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白姜花脯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白姜花脯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糖液质量分数20%、微波时间293 s、柠檬酸添加量0.27%、糖渍时间55 min,获得的白姜花脯花朵形态完好、色泽金黄不黏腻、酸甜适中无姜辣味,具有淡淡的白姜花香气,含糖量56.2%、含水量14.1%,符合国标要求,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略低于新鲜白姜花。微波渗糖加热时间短,渗糖速度快,能够较好地保留白姜花的香气及活性成分。该研究制成的白姜花脯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姜花 微波渗糖 响应面法 清除自由基
原文传递
白姜花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与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3
14
作者 肖望 涂红艳 张爱玲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05-1612,共8页
将白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未成熟花丝接种在MS+4 mg·L^(-1) 2,4-D+4 mg·L^(-1) NAA+1 mg·L^(-1) 6-BA的培养基上,经过180 d的培养,诱导出3种愈伤组织:Ⅰ,浅黄色松散易碎;Ⅱ,白色疏松半透明水渍状;Ⅲ,黄色致密颗粒... 将白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未成熟花丝接种在MS+4 mg·L^(-1) 2,4-D+4 mg·L^(-1) NAA+1 mg·L^(-1) 6-BA的培养基上,经过180 d的培养,诱导出3种愈伤组织:Ⅰ,浅黄色松散易碎;Ⅱ,白色疏松半透明水渍状;Ⅲ,黄色致密颗粒状。对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中的2,4-D、NAA和6-BA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含有1 mg·L^(-1) 2,4-D、0.25 mg·L^(-1) NAA、0.25 mg·L^(-1) 6-BA时可获得胚性状态良好的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在MS无机盐+0.25 mg·L^(-1) NAA+0.5 mg·L^(-1) TDZ+维生素B5+100 mg·L^(-1)谷氨酰胺+230 mg·L^(-1)脯氨酸+100 mg·L^(-1)麦芽提取物+45 g·L^(-1)蔗糖的体胚诱导培养基中培养20d后,转移到MS基本培养基上培养30 d,1 g胚性愈伤组织可获得50~60个体胚。成熟体胚在MS+0.2mg·L^(-1) IAA+0.5 mg·L^(-1) 6-BA的萌发培养基上培养20 d时,体胚萌发率为85%。萌发的体胚转移到1/2MS+1 g·L^(-1)活性炭的成苗培养基中可发育成正常植株,植株室外栽培成活率达90%。对100株再生植株的染色体数进行分析,发现3株三倍体(2n=3x=51)、6株四倍体(2n=4x=68)和2株六倍体(2n=6x=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姜花 胚性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原文传递
白姜花根茎提取物抑菌效果及在冷鲜肉上的保鲜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余倩 尹彩霞 +1 位作者 谭丽欣 邓丽梅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03-1509,共7页
为开发天然复合防腐剂,实现白姜花根茎(姜根)有效利用,本研究采用滤纸片法对姜根提取物的抗菌能力进行了测定,针对感官评价、液汁流失、菌落总数和肉样p H值这四方面研究了姜根提取物和复配保鲜剂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姜根提取液对金... 为开发天然复合防腐剂,实现白姜花根茎(姜根)有效利用,本研究采用滤纸片法对姜根提取物的抗菌能力进行了测定,针对感官评价、液汁流失、菌落总数和肉样p H值这四方面研究了姜根提取物和复配保鲜剂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姜根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黑曲霉、青霉均有抑菌作用;浓度为70%姜根提取物对冷鲜肉的保鲜效果最佳;而姜蒜复配保鲜剂(体积比为1:1)保鲜效果略优于浓度为70%姜根提取物保鲜剂,研究结果将为天然防腐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姜花根茎 抑菌 冷鲜肉保鲜 复配保鲜剂
原文传递
白姜花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姬兵兵 胡秀 +1 位作者 黄嘉琦 吴永清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64-71,共8页
白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 J. Koenig)为我国岭南地区的特色花卉,主要作切花用.白姜花的根茎还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药物,主治风寒表证、风温痹痛、外感头痛、身痛、风湿痛、脘腹冷痛、跌打损伤等,但主要限于南方有白姜花分布和栽培的区... 白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 J. Koenig)为我国岭南地区的特色花卉,主要作切花用.白姜花的根茎还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药物,主治风寒表证、风温痹痛、外感头痛、身痛、风湿痛、脘腹冷痛、跌打损伤等,但主要限于南方有白姜花分布和栽培的区域使用.近十年来,国外对白姜花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十分活跃,成果丰富.为提高白姜花的综合利用效率,作者对白姜花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 J.Koenig) 二萜 挥发油 降血糖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姜花二倍体与四倍体切花形态与显微结构变化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爱玲 涂红艳 +5 位作者 肖望 钟晓晴 陆秋婵 成丽萍 林晓萍 麦钰玲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5-358,共14页
以白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二倍体和四倍体切花为试验材料,观察其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小花花冠管发生弯颈和花瓣开始萎蔫为标志,小花发育进程可划分为6个阶段:苞裂期、初开期、盛开期、弯颈期、初萎期和萎蔫期。小... 以白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二倍体和四倍体切花为试验材料,观察其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小花花冠管发生弯颈和花瓣开始萎蔫为标志,小花发育进程可划分为6个阶段:苞裂期、初开期、盛开期、弯颈期、初萎期和萎蔫期。小花花冠管弯颈发生早于花瓣衰老,花冠管细胞衰老早于花瓣细胞。四倍体小花花冠管直径极显著大于二倍体,花冠管伸出苞片的比例显著低于二倍体。在瓶插期间,四倍体切花处于净吸水状态的时间比二倍体延长,花茎基部导管的堵塞频率变化较为平稳。四倍体花冠管弯颈发生、花冠管细胞和花瓣细胞的线粒体损伤均晚于二倍体。总体上,小花弯颈发生是白姜花切花衰老开启的标志;白姜花四倍体切花寿命显著长于二倍体,可能与四倍体具有较粗的花冠管、苞片对小花提供较强的支撑作用、花冠管和花瓣细胞的衰老推迟以及花茎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和抗堵塞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姜花 四倍体 切花 衰老 花冠管
原文传递
姜花属种间杂交育种研究初报 被引量:9
18
作者 熊友华 刘念 黄邦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42-43,共2页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观赏性强的金姜花与具芳香性、抗寒性优良特点的白姜花进行正反交,均能杂交成功,其中金姜花×白姜花F1代植株己开花,与两亲本相比,在生长势和成熟期方面表现出较明显的杂种优势,其花瓣淡黄色、花朵芳香美丽,适于...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观赏性强的金姜花与具芳香性、抗寒性优良特点的白姜花进行正反交,均能杂交成功,其中金姜花×白姜花F1代植株己开花,与两亲本相比,在生长势和成熟期方面表现出较明显的杂种优势,其花瓣淡黄色、花朵芳香美丽,适于园林布置或生产切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姜花 金姜花 观赏性 杂交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科植物染色体制片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涂红艳 张爱玲 +2 位作者 肖望 陈丹 曾海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7-1021,共5页
以白姜花根尖为材料,通过预处理、固定、解离和染色等步骤,对染色体制片技术进行改良,得到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可用于植物染色体数目分析的制片技术,主要步骤包括"取材-酸解离-低渗-染色-压片"。采用改良技术得到的制片细胞膨大... 以白姜花根尖为材料,通过预处理、固定、解离和染色等步骤,对染色体制片技术进行改良,得到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可用于植物染色体数目分析的制片技术,主要步骤包括"取材-酸解离-低渗-染色-压片"。采用改良技术得到的制片细胞膨大、染色体分散、形态清晰、分色良好。用该方法对白姜花、金姜花、所罗门姜黄和红艳郁金等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检测,结果分别如下:白姜花2n=34,金姜花2n=34,所罗门姜黄2n=63,红艳郁金2n=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姜花 染色体制片 染色体数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