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白大衣效应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辉 王俊 +3 位作者 徐小平 谢红珍 吴艳君 李莎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第4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白大衣效应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120例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HAMA总分>7分者共77例,然后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使用氟...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白大衣效应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120例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HAMA总分>7分者共77例,然后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使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照组38例,使用安慰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诊室血压(CBP)值、白大衣效应(WCE)值、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治疗后白昼动态平均血压dSBP、dDBP略有上升(均为P<0.05),夜间动态平均血压nSBP、nDBP略有下降(均为P<0.05),24 h动态平均血压24 h SBP、24 h DBP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对照组动态血压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治疗组治疗后CBP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均为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组治疗后WCE值较治疗前均明显缩小(均为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3)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杓型血压昼夜节律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06),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1.0),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能明显降低伴有焦虑的白大衣高血压患者WCE值,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可作为此类患者的一种较好的用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白大衣效应 血压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压监测中首次血压白大衣效应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邓宪 姚均迪 +3 位作者 郭润华 吴建祥 汪燕 夏晶颖 《海军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39-240,共2页
白大衣效应(whitecoateffect,WCE)是指患者在诊室内发生血压暂时性升高的现象,由Mancia等首先报道。有研究发现,在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ing,ABPM)中第1、24小时2个时间点易发生WCE。笔者对ABPM中所... 白大衣效应(whitecoateffect,WCE)是指患者在诊室内发生血压暂时性升高的现象,由Mancia等首先报道。有研究发现,在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ing,ABPM)中第1、24小时2个时间点易发生WCE。笔者对ABPM中所测量到的第1个血压数值(即首次血压)的WCE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态血压 白大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大衣效应与白大衣性高血压 被引量:9
3
作者 孔燕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1998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白大衣效应与白大衣性高血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孔燕综述郭冀珍审校高血压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测量血压,所测的血压值除与个体自身的血压水平有关外,还受到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早已发现,有不少病人在诊所由医生测... 白大衣效应与白大衣性高血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孔燕综述郭冀珍审校高血压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测量血压,所测的血压值除与个体自身的血压水平有关外,还受到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早已发现,有不少病人在诊所由医生测血压时,血压升高,而当离开医疗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白大衣效应 大衣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中白大衣效应与高血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倪海莱 卞金陵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42-242,共1页
临床上高血压的诊断通常是依靠测量血压来完成的.血压除与个体自身的血压水平有关外,还受到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白大衣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被认为是受试者对环境刺激的应激反应,即在特定环境下测量血压,出现一... 临床上高血压的诊断通常是依靠测量血压来完成的.血压除与个体自身的血压水平有关外,还受到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白大衣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被认为是受试者对环境刺激的应激反应,即在特定环境下测量血压,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的现象.病人一旦脱离医院环境,血压在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正常.为了明确白大衣性高血压在年轻人中的发生率以及进一步提高军校学员复检工作的准确性,我们对青年学员4714人进行了血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大衣效应 高血压 大学生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黛力新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有明显白大衣效应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辉 吴艳君 李莎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11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 探讨黛力新联合常规抗高血压治疗对有明显白大衣效应(WCE)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015年我院心内科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例,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这些患者进行评分,共有83例评分>7分的患者入选... 目的 探讨黛力新联合常规抗高血压治疗对有明显白大衣效应(WCE)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015年我院心内科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例,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这些患者进行评分,共有83例评分>7分的患者入选.将入选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在使用常规降压药物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及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诊室血压值、动态血压值、WCE值、HAMA评分及血压节律的变化.结果 ①两组治疗后CBP、ABP分别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cSBP、cDBP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139.19±5.24)mm Hg比(150.78±6.50)mm Hg,(87.24±4.96)mm Hg比(92.85±4.73)mm Hg,P<0.01],观察组nSBP、nDBP较对照组也略有进一步下降[(118.14±4.68)mm Hg比(120.56±5.81)mm Hg,(73.93±3.83)mm Hg比(75.85±4.01)mm Hg,P<0.05],而两组24 h SBP、24 h DBP、dSBP、dDBP下降程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WCE SBP、WCE DBP、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6.81±1.85)mm Hg比(18.36±3.89)mm Hg,(3.93±1.35)mm Hg比(9.31±2.67)mm Hg,(8.52±2.72)分比(19.62±6.25)分,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杓型血压昼夜节律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黛力新联合常规抗高血压治疗能有效缓解有WCE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WCE,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黛力新 氨氯地平 白大衣效应 原发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白大衣效应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爱娜 黄海泉 +3 位作者 许锦鸿 彭峰 柴大军 林金秀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0-336,共7页
目的:通过自动诊室血压测量(AOBPM)、诊室血压测量(OBPM)、家庭血压测量(HBPM)以及动态血压测量(ABPM)测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白大衣效应。方法:入选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8例,通过OBPM、HBPM... 目的:通过自动诊室血压测量(AOBPM)、诊室血压测量(OBPM)、家庭血压测量(HBPM)以及动态血压测量(ABPM)测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白大衣效应。方法:入选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8例,通过OBPM、HBPM测量血压及心率,获得诊室心率和家庭自测心率,分析白大衣高血压患者(n=169)和非白大衣高血压患者(n=359)的诊室心率和家庭自测心率的差异及心率白大衣效应(诊室心率-家庭自测心率)。169例患者接受OBPM、AOBPM、HBPM、ABPM四种不同测量方式,其中51例退出,共118例纳入统计,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4种方法所测心率的差异。对心率白大衣效应的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诊室心率高于家庭自测心率[(74.07±9.99)次/min vs.(69.36±9.12)次/min,P<0.05],心率白大衣效应为4.71次/min。(2)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白大衣效应比非白大衣高血压患者更明显[(6.80±10.43)次/min vs.(3.72±8.35)次/min,P<0.05]。(3)对118例患者用4种测量方法所测的血压、心率进行成对比较,AOBPM较OBPM所测血压低5.93/2.36 mmHg(1 mmHg=0.133 kPa;t=-9.818和-4.655,P<0.05),AOBPM与OBPM所测心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4,P=0.945)。OBPM较HBPM、白天动态血压测量(d-ABPM)所测心率分别高4.40次/min(P<0.001)和2.33次/min(P=0.009);AOBPM较HBPM、白天-ABPM所测心率分别高4.44次/min(P<0.001)和2.36次/min(P=0.003)。(4)心率白大衣效应与收缩压白大衣效应、舒张压白大衣效应呈弱相关(r分别为0.208和0.134,P均<0.05),与诊室心率呈显著正相关(r=0.55,P<0.001),当诊室心率<70次/min,心率无明显白大衣效应。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存在白大衣效应,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白大衣效应明显大于非白大衣高血压患者。AOBPM能部分消除血压白大衣效应,但不能消除心率白大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大衣效应 大衣高血压 高血压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受体阻滞剂对“白大衣效应”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汉钦 姜昌华 魏涛峰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第7期8-10,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正常人群和高血压人群白大衣效应的差异,同时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患者的白大衣效应及心率的影响。方法分别对伴有白大衣效应的51例血压正常者和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诊室内偶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ABPM)白昼平均血压测量... 目的对比研究正常人群和高血压人群白大衣效应的差异,同时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患者的白大衣效应及心率的影响。方法分别对伴有白大衣效应的51例血压正常者和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诊室内偶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ABPM)白昼平均血压测量;对伴有白大衣效应的高血压者进行诊室内偶测心率和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测量;对高血压组应用倍他乐克12.5mg,每日2次,共2个月,重复检测血压及心率。结果高血压组白大衣效应高于正常血压组,β受体阻滞剂能够减轻高血压组的白大衣效应并同时减慢心动过速者心率,对正常心率则无明显影响。结论推荐β受体阻滞剂为治疗高血压“白大衣效应”和/或伴有心动过速者的一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大衣效应 高血压 心率 Β受体阻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血压监测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白大衣效应和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检出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姜峰 张虹 +7 位作者 孙帅 张变花 曹向红 黄晋喜 王海雄 仝凌 吴桂萍 李建龙 《心电与循环》 2018年第3期158-162,共5页
目的采用家庭血压监测(HBPM)法观察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白大衣效应(WCE)和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WCUH)检出率变化和意义。方法 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招募已确诊轻、中度高血压的患者185例,每次随访前1周进行HBPM,6:00-8:00和20:00-... 目的采用家庭血压监测(HBPM)法观察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白大衣效应(WCE)和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WCUH)检出率变化和意义。方法 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招募已确诊轻、中度高血压的患者185例,每次随访前1周进行HBPM,6:00-8:00和20:00-22:00分别进行3次血压测量,取后6 d(36次)血压平均值;分别于2、4、12及24周时门诊随访进行诊室血压测量(OBPM)(每次测2次血压值),每次随访根据OBPM与HBPM差值确定WCE和WCUH,并依据患者HBPM结果进行降压药物调整。结果 156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本研究。随着治疗的持续和降压药物及时调整,OBPM和HBPM的血压和心率平均值逐步下降,24周OBPM和HBPM血压平均值与基线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WCE和WCUH的检出率分别为35.9%、12.2%,24周时WCE和WCUH的检出率分别为30.1%、19.9%,WCE的检出率随着HBPM值的下降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P=0.5),WCUH的检出率随着血压平均值的下降呈现上升趋势,但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P=0.14)。在4次随访中,有64.7%的高血压患者检出过1次或1次以上的WCE,42.6%的患者检出过1次或1次以上的WCUH;17.9%的高血压患者检出过3次或3次以上的WCE,而6.4%的患者检出过3次或3以上的WCUH。结论多数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WCE和WCUH现象,HBPM应成为血压监测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血压监测 诊室血压监测 白大衣效应 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心率变化剔除白大衣效应筛查研究
9
作者 夏妍 夏勇 +2 位作者 王金凤 王玲 郭密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6期420-422,共3页
准确测量血压是临床重要工作,但受试者情绪尤其是交感神经活性会影响血压测量结果,白大衣效应(WCE)和白大衣性高血压(WCH)是明显例证。心率(HR)是反映交感神经活性的“窗口”,在测量血压的同时了解受试者HR变化,有助于剔出交... 准确测量血压是临床重要工作,但受试者情绪尤其是交感神经活性会影响血压测量结果,白大衣效应(WCE)和白大衣性高血压(WCH)是明显例证。心率(HR)是反映交感神经活性的“窗口”,在测量血压的同时了解受试者HR变化,有助于剔出交感神经活性影响,判断其真正血压水平。为此,我们对受试者在诊室即刻和休息放松交流30min不同状态下同时测量血压和H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白大衣效应 收缩压 舒张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罗西汀对伴有白大衣效应及焦虑抑郁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赛华 张湘 赵志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伴有白大衣效应(WCE)及焦虑抑郁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12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白大衣效应及焦虑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降压+抗焦虑抑郁剂帕罗西汀)和对照组(常规降压+安慰剂),并随访...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伴有白大衣效应(WCE)及焦虑抑郁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12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白大衣效应及焦虑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降压+抗焦虑抑郁剂帕罗西汀)和对照组(常规降压+安慰剂),并随访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诊所血压、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73.7%)明显高于对照组(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尤以观察组夜间平均血压降低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WCE值治疗后较前降低(P<0.01),对照组无明显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非勺型血压昼夜节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焦虑抑郁剂帕罗西汀有利于伴有白大衣效应及焦虑抑郁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血压的控制,改善白大衣效应和血压昼夜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白大衣效应 焦虑抑郁 帕罗西汀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多次就诊时白大衣效应的发生率
11
作者 Verberk W.J. Kroon A.A. +2 位作者 Thien T. P.W.De Leeuw 朱冰坡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7年第4期58-59,共2页
目的:调查接受与未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在多次血压测量时白大衣效应(WCE)和白大衣高血压(WCH)的发生率与持续性。设计:在1年时间内,8次就诊(每次就诊共读数3次)均接受诊室血压测量(OBPM)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每次就诊前自测血压(SBPM)... 目的:调查接受与未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在多次血压测量时白大衣效应(WCE)和白大衣高血压(WCH)的发生率与持续性。设计:在1年时间内,8次就诊(每次就诊共读数3次)均接受诊室血压测量(OBPM)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每次就诊前自测血压(SBPM)1周(每周42次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大衣效应 大衣高血压 诊室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自测血压 血压测量 自动血压测量仪 动态血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测血压时白大衣效应之我见
12
作者 郭素萍 古秀样 《实用医技杂志》 2001年第11期832-832,共1页
1.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仍以偶测血压,作为诊断及治疗的指标,所测血压的值除与个体、自身的血压水平有关外,还受到环境与心理因素的影响.我们在临床上发现,不少患者在诊室内穿着白大衣的医生、护士测... 1.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仍以偶测血压,作为诊断及治疗的指标,所测血压的值除与个体、自身的血压水平有关外,还受到环境与心理因素的影响.我们在临床上发现,不少患者在诊室内穿着白大衣的医生、护士测血压时,血压值升高,而离开医院、诊所,回到家再测血压时.血压值正常,这种短暂的升压,被称作白大衣效应或白大衣现象.由此引起的高血压称之为白大衣高血压.这也常误导了该病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 白大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辅助治疗有明显白大衣效应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可行性
13
作者 罗培良 梁雁 《中国处方药》 2019年第9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在辅助治疗具有明显白大衣效应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某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已明确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且具有白大衣效应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者(40例)、对照组(38例);对照...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在辅助治疗具有明显白大衣效应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某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已明确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且具有白大衣效应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者(40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予常规降压药物+安慰剂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降压药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观察两组的汉密尔顿量表HAMA评分、血压、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血压和MP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O含量两组治疗后均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能够提高对于具有明显WCE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改善WCE效应,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白大衣效应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白大衣效应和白大衣高血压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勇 杨涛 +4 位作者 黄文良 王崇良 罗南渝 曾玉琼 林贞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4年第3期196-197,共2页
采用 2 4h动态血压监测研究白大衣高血压 (WCH)和白大衣效应 (WCE)在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中的差异 ,并观察不同高血压诊断标准对WCH检出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组诊所血压值中均包含了WCE值 ,其中高血压组大于正常对照组 ;偏低的高血压诊断... 采用 2 4h动态血压监测研究白大衣高血压 (WCH)和白大衣效应 (WCE)在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中的差异 ,并观察不同高血压诊断标准对WCH检出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组诊所血压值中均包含了WCE值 ,其中高血压组大于正常对照组 ;偏低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更容易造成过度诊断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大衣效应 大衣高血压 WCH WCE 动态血压监测 ABPM
原文传递
白大衣性高血压和白大衣效应的危害及管理策略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荣 杨晓敏 孙刚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28-632,共5页
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病死亡及致残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可以防治的慢性病。然而高血压人群的有效管理是建立在真实血压水平判断及科学准确诊断基础之上的。白大衣性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 WCH)和白大衣效应(white coat effect... 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病死亡及致残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可以防治的慢性病。然而高血压人群的有效管理是建立在真实血压水平判断及科学准确诊断基础之上的。白大衣性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 WCH)和白大衣效应(white coat effect, WCE)是临床上混淆高血压病情判断的主要障碍,因此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必须给予有效的甄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衣性高血压 白大衣效应 高血压人群 心血管病 病情判断 HYPERTENSION 诊疗过程 white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白大衣效应及其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锦鸿 林金秀 郑小蓉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白大衣效应的发生率及其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10例自愿参加本研究。受试者自测1周家庭血压,根据诊室血压与家庭血压情况进行分类:未治疗患者分为白大衣性高血压(n=38)和持...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白大衣效应的发生率及其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10例自愿参加本研究。受试者自测1周家庭血压,根据诊室血压与家庭血压情况进行分类:未治疗患者分为白大衣性高血压(n=38)和持续性高血压(n=66);已治疗患者分为已控制高血压(n=131)、白大衣未控制高血压(n=95)、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n=16)、持续未控制高血压(n=64);并对治疗患者中既往高血压基于诊室内外血压联合诊断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白大衣性高血压和白大衣未控制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36.5%(95%CI27.2%~45.8%)和31.0%(95%CI25.8%~36.2%);既往高血压基于诊室内外血压联合诊断的亚组中,白大衣未控制高血压发生率仅为21.7%(95%CI 14.5%~28.9%),低于单纯以诊室血压为诊断依据的患者(34.5%)。(2)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白大衣效应程度(诊室血压-家庭血压)高于持续性高血压患者[Δ收缩压/Δ舒张压:(22.6±9.7)/(15.0±6.6)比(10.4±8.7)/(6.6±5.5)mm Hg,t=6.64和6.97,均P<0.05]。白大衣未控制高血压患者白大衣效应的程度高于已控制及未控制高血压患者[Δ收缩压/Δ舒张压:(25.2±9.9)/(10.7±7.2)比(7.1±9.9)/(4.5±7.3)和(8.1±9.4)/(6.1±8.2)mm Hg,F=105.4和19.39,均P<0.05]。(3)白大衣性高血压/白大衣未控制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收缩压变异性较持续性高血压/持续未控制高血压患者有降低趋势。结论在1级、2级高血压患者中白大衣性高血压/白大衣未控制高血压发生率高,但是在既往高血压基于诊室内外血压联合诊断的亚组中白大衣未控制高血压发生率较低。白大衣性高血压/白大衣未控制高血压患者白大衣效应程度大、血压变异性有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白大衣效应 家庭自测血压 血压变异性
原文传递
白大衣效应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常见吗?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莉 叶鹏 +3 位作者 Siddiqui M Judd EK Oparil S Calhoun DA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61-761,共1页
难治性高血压定义为尽管使用≥5种不同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氯噻酮和螺内酯,血压仍未得到控制。最近的研究表明,难治性高血压并不常见,仅5%-10%的患者因为血压得不到控制被转诊至高血压专科诊所。白大衣效应指的是自动诊室血压≥135/85mm... 难治性高血压定义为尽管使用≥5种不同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氯噻酮和螺内酯,血压仍未得到控制。最近的研究表明,难治性高血压并不常见,仅5%-10%的患者因为血压得不到控制被转诊至高血压专科诊所。白大衣效应指的是自动诊室血压≥135/85mm Hg(1mm Hg=0.133kPa),而诊室外清醒时动态血压监测血压〈135/85 mm Hg,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3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高血压 白大衣效应 诊室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抗高血压药物 氯噻酮 螺内酯 阿拉巴马大学 心血管学 评估研究
原文传递
白大衣效应和夜间钝化杓型血压的关系
18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53-1053,共1页
关键词 非杓型血压 白大衣效应 夜间血压下降率 高血压病史 钝化 线性回归分析 大衣高血压 家庭相关
原文传递
白大衣性高血压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菊贤 陈朝婷 +1 位作者 陈谊 叶志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确定白大衣效应和白大衣性高血压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心理行为方法探讨白大衣性高血压的机制。结果 报道白大衣效应和白大衣性高血压的发生率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联系。结论 白大衣性高血压的发生与心理行为因素有... 目的 确定白大衣效应和白大衣性高血压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心理行为方法探讨白大衣性高血压的机制。结果 报道白大衣效应和白大衣性高血压的发生率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联系。结论 白大衣性高血压的发生与心理行为因素有关 ,宜进一步探讨其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大衣效应 大衣 高血压 警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大衣性高血压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菊贤 陈朝婷 +1 位作者 陈谊 叶志荣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5-7,共3页
目的 :确定白大衣效应和白大衣性高血压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心理行为方法探讨白大衣性高血压的机制。结果 :报道白大衣效应和白大衣性高血压的发生率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联系。结论 :白大衣性高血压的发生与心理行为因素有... 目的 :确定白大衣效应和白大衣性高血压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心理行为方法探讨白大衣性高血压的机制。结果 :报道白大衣效应和白大衣性高血压的发生率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联系。结论 :白大衣性高血压的发生与心理行为因素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大衣效应 大衣性高血压 警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