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介素4与白介素12在变应性鼻炎、哮喘和特应性皮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0
1
作者 彭华 陈勇挺 +2 位作者 汪建 陈国强 徐夏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7-728,共2页
目的探讨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 4,IL-4)及Th1型细胞因子白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在3种常见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临床... 目的探讨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 4,IL-4)及Th1型细胞因子白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在3种常见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临床诊断为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哮喘(bronchial asthma,BA)、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以及健康人的外周血血清IL-12、IL-4、屋尘螨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进行检测,并对3种疾病人群的IL-12和IL-4与血清SIgE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L-4在AR及BA患者中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32,P=0.041),IL-12在AR及BA患者中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7,P=0.003),二者在AD中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AR和BA中IL-4的表达与SIgE呈正相关(AR:r=0.522,P=0.001;BA:r=0.622,P=0.001),IL-12的表达与SIgE的表达呈负相关(AR:r=-0.436,P=0.006;BA:r=-0.499,P=0.009)。AD中IL-12及IL-4与SIgE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AR与BA在发病机制上具有共性,而AD与另外两种疾病存在差异性。提示皮肤变应性疾病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发病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4 白介素12 特应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2基因修饰的树突细胞疫苗治疗自发性转移性肺癌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吉泉 修清玉 +1 位作者 沈策 颜泽敏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28-1331,共4页
背景与目的:对转移性肺癌的治疗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白介素12(IL-12)基因修饰的树突细胞(DC)疫苗对自发性转移性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小鼠足垫注射3LLLewis肺癌细胞,建立自发性转移性肺癌模型,... 背景与目的:对转移性肺癌的治疗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白介素12(IL-12)基因修饰的树突细胞(DC)疫苗对自发性转移性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小鼠足垫注射3LLLewis肺癌细胞,建立自发性转移性肺癌模型,经IL-12基因修饰、3LL特异抗原多肽Mut1体外致敏DC疫苗(DC-IL-12/Mut1)皮下免疫2次,观察荷瘤鼠肺重量、肺表面转移结节数量、存活期及相应免疫指标的变化,组间差异行t检验,生存期行时序检验。结果:与对照组(DC-LacZ/Mut1)相比,DC-IL-12/Mut1组肺重量轻、肺表面转移结节数量少、存活期长(P<0.0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和NK活性增强(P<0.01)。结论:IL-12基因修饰的DC疫苗对自发性转移性肺癌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可能机理是诱导特异性CTL和增强NK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修饰 白介素12 树突细胞 转移性肺癌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2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应用对急性放射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利 翟瑞仁 +2 位作者 逄朝霞 张超 余长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95-999,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重组鼠白介素12(rmIL-12)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应用对γ射线急性放射病小鼠的治疗作用。56只BALB/c小鼠给予60Coγ射线6.0 Gy一次全身照射,然后随机分为照射对照、rmIL-12治疗、G-CSF治疗和rmIL-12+G-CSF治疗... 本研究旨在探究重组鼠白介素12(rmIL-12)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应用对γ射线急性放射病小鼠的治疗作用。56只BALB/c小鼠给予60Coγ射线6.0 Gy一次全身照射,然后随机分为照射对照、rmIL-12治疗、G-CSF治疗和rmIL-12+G-CSF治疗4组。rmIL-12治疗组小鼠于照射后1 h及此后每3 d 1次腹腔注射rmIL-12 20μg/kg,共5次;G-CSF治疗组小鼠于照射后2 h开始每天1次皮下注射G-CSF 100μg/kg,共14 d;联合治疗组给予rmIL-12+G-CSF治疗,方法同上。每天2次观察小鼠一般情况,3 d检测1次外周血细胞数,分别于照射后14 d和28d收集骨髓细胞进行集落培养。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数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7 dvs 11 d),恢复速度与G-CSF治疗组相当,血小板(Plt)数开始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11 d vs 14 d),且Plt最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16.5%vs 8.1%,P<0.01),恢复速度与rmIL-12治疗组相当。照射后14和28 d骨髓有核细胞集落培养结果提示,联合治疗组CFU-GM、CFU-Mix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mIL-12与G-CSF联合应用可明显促进急性放射病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急性放射病 造血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肽致敏白介素12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转移性肺癌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吉泉 修清玉 颜泽敏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 探讨肿瘤多肽致敏的白介素 12 (IL 12 )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 (DC)对自发性肺转移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小鼠足垫注射 3LLLewis肺癌细胞建立自发性肺转移癌模型 ,经骨髓来源的IL 12基因修饰、3LL特异抗原多肽Mut1体外致敏DC(DC IL ... 目的 探讨肿瘤多肽致敏的白介素 12 (IL 12 )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 (DC)对自发性肺转移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小鼠足垫注射 3LLLewis肺癌细胞建立自发性肺转移癌模型 ,经骨髓来源的IL 12基因修饰、3LL特异抗原多肽Mut1体外致敏DC(DC IL 12 Mut1)皮下免疫 2次 ,观察荷瘤鼠肺脏质量、肺表面转移结节、存活期的变化及相应免疫指标等变化 ,实验分8组 ,组间差异行t检验 ,生存期行时序检验。结果 与对照病毒组 (DC LacZ Mut1)及未处理DC组相比 ,DC IL 12 Mut1组肺脏质量最轻 (P <0 .0 1)、肺表面转移结节最少 (P <0 .0 1)、存活期最长 (P <0 .0 1) ,其诱导CTL活性 (P <0 .0 1)和NK活性 (P <0 .0 1)最显著。结论 MHCⅠ类限制性肿瘤抗原多肽致敏的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肽 白介素12 基因修饰 树突状细胞 免疫治疗 转移性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2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婷 曾臻 潘发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42-1144,共3页
白介素12(IL-12)在机体的固有免疫和细胞免疫中扮演了重要角色。IL-12作为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一种促炎症性细胞因子,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现就IL-12的生物学意义、参与AS发病的证据及其在AS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等方面作... 白介素12(IL-12)在机体的固有免疫和细胞免疫中扮演了重要角色。IL-12作为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一种促炎症性细胞因子,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现就IL-12的生物学意义、参与AS发病的证据及其在AS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2 强直性脊柱炎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苦内酯B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浆中白介素1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邸瑶 夏时海 佟长青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浆白介素12(IL-1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变化,探讨银杏苦内酯B(BN52021)对SAP的治疗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SAP模型组(SAP)、BN52021治疗组(BN)和阴性对照组(NC)。前两组以5%牛磺胆酸...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浆白介素12(IL-1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变化,探讨银杏苦内酯B(BN52021)对SAP的治疗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SAP模型组(SAP)、BN52021治疗组(BN)和阴性对照组(NC)。前两组以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主胰管制成SAP模型,NC组仅翻动十二指肠并触摸胰腺数次关腹,制模15 min后,SAP组、NC组经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BN组以BN52021静注;应用ELISA技术测定血浆IL-12和PAF水平。结果:各组血浆IL-12水平存在明显差异,BN组在1 h时相点较SAP、NC组显著性升高(P<0.01);SAP组在6 h1、2 h时相点较NC组显著性升高(P<0.01,P<0.05)。各组血浆PAF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在1 h时相点,SAP组与BN组PAF含量较NC组均显著升高(P<0.01);在6 h、12 h时相点,SAP组PAF含量显著高于NC组、BN组(P<0.05,P<0.01)。结论:SAP大鼠早期血浆IL-12水平降低,PAF水平显著升高;BN52021对SAP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使早期血浆IL-12水平升高,PAF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BN52021 白介素12 血小板活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白介素12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爱红 解梅林 +1 位作者 王磊 欧阳江华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3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炎症介质白介素12(IL-12)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青岛海慈医院收治的GDM患者40例为研究组,健康孕妇45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血清IL-12、胰岛素及空腹血糖水平,并分析IL-12在GDM患者中的表达及与胰岛... 目的探讨炎症介质白介素12(IL-12)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青岛海慈医院收治的GDM患者40例为研究组,健康孕妇45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血清IL-12、胰岛素及空腹血糖水平,并分析IL-12在GDM患者中的表达及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结果 GDM组空腹血糖[(4.97±0.56)mmol/L]、空腹胰岛素[(12.95±1.44)mU/L]、胰岛素抵抗指数(2.81±1.15)及IL-12[(68.36±3.42)pg/ml]均高于对照组[(4.62±0.48)mmol/l、(8.67±1.64)mU/L、1.78±0.97、(59.13±3.75)p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L-12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r=0.867,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IL-12明显升高,并与胰岛素抵抗有关,IL-12可能参与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炎症介质 白介素12 胰岛素抵抗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肺军团菌感染后血清白介素12水平和巨噬细胞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剑 诸葛洪祥 黄利红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27-928,共2页
目的观察嗜肺军团菌感染BALB/C小鼠后血清白介素12(IL-12)水平和巨噬细胞功能的变化,探讨嗜肺军团菌感染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腹腔注射嗜肺军团菌菌液0.2ml,菌液浓度为1×106/ml,利用标准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检验(... 目的观察嗜肺军团菌感染BALB/C小鼠后血清白介素12(IL-12)水平和巨噬细胞功能的变化,探讨嗜肺军团菌感染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腹腔注射嗜肺军团菌菌液0.2ml,菌液浓度为1×106/ml,利用标准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检验(ELISA)和巨噬细胞吞噬实验观察血清IL-12水平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结果嗜肺军团菌感染前小鼠血清IL-12为(19.61±3.57)μg/ml,感染1周后为(15.35±2.87)μg/ml(P<0.01);感染前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为58.63±9.37,感染1周后为32.51±6.96(P<0.01);感染4周后,血清IL-12水平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与感染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嗜肺军团菌感染1周后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4周后免疫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肺军团菌 白介素12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2诱导T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秀枝 范洪涛 +3 位作者 谭广销 周涛 陈鹏 刘元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22-26,共5页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2 (IL - 12 )对T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用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和AnnexinV的方法测定IL - 12诱导后T细胞凋亡率。结果 :IL - 12诱导人的白血病T细胞株TIB - 15 2和人的淋巴瘤T细胞株HTB - 176的凋亡 ,以 5 0ng/m...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2 (IL - 12 )对T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用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和AnnexinV的方法测定IL - 12诱导后T细胞凋亡率。结果 :IL - 12诱导人的白血病T细胞株TIB - 15 2和人的淋巴瘤T细胞株HTB - 176的凋亡 ,以 5 0ng/mL的质量浓度作用效果最佳 ,作用时间在 3和 6d内达到最高峰。结论 :IL - 12能诱导T细胞的凋亡 ,其诱导作用从细胞早期质膜的改变开始 ,并与IL - 12的浓度和T细胞成熟状态及作用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2 T细胞凋亡 dUTP缺口末端标记 临床治疗 白血病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2、白介素4及γ-干扰素在过敏性紫癜儿童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3
10
作者 曾巧慧 梅志勇 +2 位作者 钟凤仪 梁少军 陈环 《中国小儿血液》 2005年第6期247-249,26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2、白介素4及γ-干扰素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3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其中13例合并肾脏损害,并随访8例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以及20例正常健康儿童的血...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2、白介素4及γ-干扰素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3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其中13例合并肾脏损害,并随访8例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以及20例正常健康儿童的血清白介素12、白介素4及γ-干扰素水平,分别比较急性期和缓解期以及有和无合并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细胞因子水平;分析白介素12水平与白介素4及γ-干扰素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结果1.HSP患儿的血清IL-12及IFN-γ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而I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0.01);2.无肾损害HSP组与HSPN组的血清IL-12、IL-4、IFN-γ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3.HSP患儿急性期的血清IL-12和IFN-γ低于缓解期,p值分别为0.041和0.038;而IL-4高于缓解期,p值<0.01。4.HSP患儿的血清IL-12水平与IFN-γ存在中等程序正相关关系(r=0.437,p<0.01)。结论血清IL-12、IL-4和IFN-γ可能参与HSP的发病过程,但HSPN的发生与其异常并无相关性,造成HSP肾损害的原因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肾炎 白介素-12 白介素-4 Γ-干扰素 细胞因子 白介素12 过敏性紫癜 Γ-干扰素 白介素4 健康儿童 IFN-Γ水平 干扰素水平 IL-12 ELIS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白介素12与白介素18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宇虹 王德生 +2 位作者 王安宁 杨立斌 李树蕾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对患者体内白介素12(IL12)和白介素18(IL18)的表达的影响。方法用ELISA方法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GBS前后的血清、脑脊液IL12和IL18表达,同时用RT-RCR法检测血淋巴细胞白介素12受...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对患者体内白介素12(IL12)和白介素18(IL18)的表达的影响。方法用ELISA方法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GBS前后的血清、脑脊液IL12和IL18表达,同时用RT-RCR法检测血淋巴细胞白介素12受体(IL12R)mRNA与IL18RmRNA的表达。结果17例GBS治疗前血清IL12含量为45.6±12.2pg/ml,治疗后为17.1±4.74pg/ml(P<0.01);IL18治疗前为157.5±39.3pg/ml,治疗后为126.2±22.6pg/ml。5例GBS治疗前脑脊液IL12为25.2±5.8pg/ml,治疗后为16.7±3.6pg/ml。IL-18治疗前为121.8±27.9pg/ml,治疗后为53.6±15.6pg/ml。17例GBS治疗前血淋巴细胞表面受体IL-12RmRNA的表达强度为0.2948±0.098,治疗后为0.1507±0.087,与治疗前比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血淋巴细胞IL18RmRNA表达强度为0.5352±0.1134,治疗后为0.2843±0.1127,与治疗前比显著降低(P<0.05)。IL12与IL18蛋白在血清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IL12与IL18淋巴细胞表面受体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能够下调GBS患者IL12与IL18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2 白介素18 格林-巴利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局部皮损内的白介素2、白介素4、白介素10和白介素12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应作霖 党宏 +3 位作者 李晓杰 徐晓寅 程斌 王丰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1期82-83,共2页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患者局部皮损内的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和白介素12(IL-12)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尖锐湿疣患者局部疣体组织内的IL-2、IL-4、IL-10和IL-12的水平进行检测...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患者局部皮损内的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和白介素12(IL-12)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尖锐湿疣患者局部疣体组织内的IL-2、IL-4、IL-10和IL-12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尖锐湿疣组的疣体组织内的IL-2和IL-12水平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IL-4和IL-10水平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复发性尖锐湿疣组的疣体组织内的IL-2和IL-12水平都明显低于未复发组,而IL-4和IL-10水平都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局部皮损内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及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白介素2 白介素4 白介素10 白介素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介素12、白介素18在Graves病不同病程的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伟男 王小晋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4-215,共2页
Graves病(GD)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因子在其发病中起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白介素12(IL-12)及白介素18(IL-18)是Th1相关性细胞因子.有学者报道IL-12及IL-18在GD患者血清中可升高,但对这两者在GD病程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报... Graves病(GD)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因子在其发病中起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白介素12(IL-12)及白介素18(IL-18)是Th1相关性细胞因子.有学者报道IL-12及IL-18在GD患者血清中可升高,但对这两者在GD病程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报道还很少.本文报告其在GD不同病程中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2 白介素18 GRAVES 病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12、23及27水平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7-99,共3页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本病常因过敏原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增高,累及皮肤、胃肠道、关节及肾脏等多个系统。HSP发病...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本病常因过敏原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增高,累及皮肤、胃肠道、关节及肾脏等多个系统。HSP发病主要与体液免疫异常有关,表现为B细胞活化后产生免疫球蛋白(Ig),引起变态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白介素12 白介素23 白介素27 TH1细胞 TH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2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乔楠 陈意生 《肿瘤防治杂志》 2002年第3期353-355,共3页
白介素 - 12 (IL 12 )是一种异源二聚体细胞因子 ,被认为是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IL 12能激活NK细胞、T细胞 ,并诱使其分泌大量IFN γ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对多种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IL 12及其... 白介素 - 12 (IL 12 )是一种异源二聚体细胞因子 ,被认为是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IL 12能激活NK细胞、T细胞 ,并诱使其分泌大量IFN γ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对多种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IL 12及其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2 肿瘤 免疫 抗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白介素12变化的研究
16
作者 俞海英 杨毅军 +2 位作者 张宁 黄平 方之勋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16-917,共2页
关键词 重型肝炎 人工肝支持系统 血浆置换 治疗 白介素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介素12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研究
17
作者 王威 李永红 +2 位作者 饶春明 杭太俊 王军志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建立白介素12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诱导 PBMC 生成 IFN-γ的方法测定生物学活性;用胰酶酶解分析肽图;用分子排阻 HPLC、离子交换 HPLC 和 SDS-PAGE 法分析蛋白纯度;免疫印迹及 N 端氨基酸序列测... 目的:建立白介素12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诱导 PBMC 生成 IFN-γ的方法测定生物学活性;用胰酶酶解分析肽图;用分子排阻 HPLC、离子交换 HPLC 和 SDS-PAGE 法分析蛋白纯度;免疫印迹及 N 端氨基酸序列测定分析、鉴定产品特性。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05年版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其他项目检查。结果:用建立的方法对重组人白介素12成品及原液进行检定,结果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结论:建立了重组人白介素12的质量标准,并可有效地控制制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介素12 质量标准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2在γδT细胞表达L-选择素中的调控作用
18
作者 武文娟 耿英华 +1 位作者 石玉荣 李柏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92-1696,共5页
目的观察白介素12(IL-12)对γδT细胞表面L-选择素(CD62L)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人外周血活化γδT细胞经诱导及扩增后,采用Mtb-Ag首次刺激和再次刺激,在细胞分孔培养时分别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IFN-γ、IL-12+抗IFN-γ、IL-12+抗IL-12、I... 目的观察白介素12(IL-12)对γδT细胞表面L-选择素(CD62L)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人外周血活化γδT细胞经诱导及扩增后,采用Mtb-Ag首次刺激和再次刺激,在细胞分孔培养时分别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IFN-γ、IL-12+抗IFN-γ、IL-12+抗IL-12、IL-12+IFN-γ)和不同浓度(0、0.1 ng/mL、1 ng/mL)IL-12。收集各组培养第0、3、5、7天的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结果 Mtb-Ag首次刺激和再次刺激后,IL-12组、IL-12+抗IFN-γ组和IL-12+IFN-γ组γδT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组、IL-12+抗IL-12组的CD62L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IL-12浓度的增加,γδT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量增加,其中Mtb-Ag首次刺激后第3和5天时,0.1 ng/mL和1.0 ng/mL IL-12组CD62L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1.0 ng/mL IL-12组明显高于0.1 ng/mL IL-12组(P<0.05),具有浓度依赖性;Mtb-Ag再刺激后CD62L的表达量下调,但在加入IL-12后CD62L表达的下调速度减缓,且1.0 ng/mL IL-12比0.1 ng/mL IL-12更能使CD62L表达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P<0.05)。结论 IL-12在γδT细胞活化时调控CD62L的表达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2 ΓΔT细胞 L-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介导的白介素12对大鼠脑胶质瘤的基因治疗
19
作者 薛一雪 臧培卓 +5 位作者 刘云会 商秀丽 安平 杨智航 王萍 王玉勤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 构建表达鼠白介素 12 (IL 12 )基因的重组单纯疱疹病毒 (HSV IL12 ) ,并测试对大鼠C6脑胶质瘤的实验治疗。方法 将IL 12的 p35和p4 0的两个亚单位基因分别插入单纯疱疹病毒的ICP34.5区 ,构建HSV IL12。结果 缓激肽开放血脑屏障... 目的 构建表达鼠白介素 12 (IL 12 )基因的重组单纯疱疹病毒 (HSV IL12 ) ,并测试对大鼠C6脑胶质瘤的实验治疗。方法 将IL 12的 p35和p4 0的两个亚单位基因分别插入单纯疱疹病毒的ICP34.5区 ,构建HSV IL12。结果 缓激肽开放血脑屏障的同时灌注HSV IL12显著地延长了动物的生存时间 ,有 4 0 %的动物生存期超过了 10个月。离体脾脏细胞CTL分析没有检测出T淋巴细胞溶解活性 ,而从肿瘤内收集的T淋巴细胞却有强烈的杀伤活性。结论 缓激肽开放血脑屏障的同时灌注HSV IL12可能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治疗脑胶质瘤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白介素12 大鼠 脑胶质瘤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2诱导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张一心 汪晓莺 +1 位作者 梁志强 陈易人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 :比较IL - 12诱导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与常规用IL - 2诱导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杀伤力、增殖能力、细胞因子和细胞表型的改变。方法 :将 2 0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癌瘤进行体外分离 ,分别用常规含IL - 2的培养液和含... 目的 :比较IL - 12诱导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与常规用IL - 2诱导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杀伤力、增殖能力、细胞因子和细胞表型的改变。方法 :将 2 0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癌瘤进行体外分离 ,分别用常规含IL - 2的培养液和含IL - 12的培养液以及IL - 12 +IL - 2的培养液培养 ,诱导TIL的生长。培养 10~ 14d测定细胞杀伤率、细胞因子、增殖能力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CD+8、CD+56的表达。结果 :①IL - 12 +IL - 2组和单用IL - 12组对自体肝癌细胞的细胞杀伤率比IL - 2组明显增高 (P <0 .0 0 1;P <0 .0 1) ,均具有极显著差异 ;②IL - 12 +IL - 2组较IL - 2组表达CD+3 、CD+4、CD+8明显升高 (P <0 .0 1) ;CD+56增多不明显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③IL - 12 +IL - 2组比IL - 2组扩增能力明显增强 (P <0 .0 5 )。④IL - 12 +IL - 2组或IL - 12组较IL - 2组细胞因子IFN -γ和TNF -α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白介素 12作为诱导剂诱导肝癌TIL可明显增强TIL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且增殖能力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2 细胞诱导 肝癌肿瘤 肿瘤浸润 淋巴细胞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