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IL-26和Th17/Treg的临床检测意义
1
作者 罗茜 闫亮 邓柳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4期4191-4196,共6页
目的探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26(IL-26)、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水平,并分析临床检测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00例,其中男56例、... 目的探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26(IL-26)、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水平,并分析临床检测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38.65±6.25)岁。并按2∶1比例选取安康市中医医院同期收治的慢性皮肤病患者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50例进行对照研究,慢性皮肤病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8.85±6.15)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8.44±6.18)岁。分析各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及IL-26、Th17/Treg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常型银屑病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L-26、Th17/Treg水平诊断寻常型银屑病的效能,并分析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与IL-26、Th17/Treg的关系。采用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比较。结果3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率、饮酒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寻常型银屑病组与慢性皮肤病组患者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银屑病组IL-26、Th17、Treg、Th17/Treg分别为(641.82±192.05)ng/L、(5.36±1.34)%、(3.09±0.91)%、1.83±0.55,慢性皮肤病组分别为(571.15±155.31)ng/L、(4.58±1.06)%、(3.81±1.19)%、1.28±0.38,对照组分别为(504.46±122.51)ng/L、(3.93±0.88)%、(5.14±1.51)%、0.81±0.24,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535、26.054、52.482、90.638,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26、Th17/Treg均是寻常型银屑病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IL-26、Th17/Treg诊断寻常型银屑病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0、0.891。将IL-26、Th17/Treg纳入回归方程,得出模型数据,结果显示诊断寻常型银屑病的AUC为0.912,灵敏度0.920,特异度为0.790。线性回归结果显示,IL-26、Th17、Treg、Th17/Treg均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ASI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26、Th17/Treg均升高,IL-26、Th17/Treg诊断寻常型银屑病均有一定价值,联合模型诊断价值更高,且IL-26、Th17/Treg与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白介素-26 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L-26、HMGB1与带状疱疹疼痛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蜜 张怡萱 +1 位作者 刘莉萍 李遇梅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第4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IL-26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与急性带状疱疹疼痛(AHP)和后遗神经痛(PHN)之间的关系。方法:ELISA方法检测带状疱疹患者57例(AHP 40例,PHN17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中IL-26、HMGB1的水平。结果:AHP组和PHN组IL-26平均水... 目的:探讨血清IL-26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与急性带状疱疹疼痛(AHP)和后遗神经痛(PHN)之间的关系。方法:ELISA方法检测带状疱疹患者57例(AHP 40例,PHN17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中IL-26、HMGB1的水平。结果:AHP组和PHN组IL-26平均水平分别为(15.97±2.48)pg/m L、(13.90±3.86)pg/m L,高于对照组的(8.00±0.38)pg/m L,有统计学差异(P<0.05);PHN组HMGB1平均水平为(7.91±9.29)ng/m L,明显高于AHP组(3.80±6.30)ng/m L和健康对照组(4.03±5.45)ng/m L(P<0.05)。AHP组中疼痛VAS评分与血清IL-26浓度有相关性(r=-0.435,P<0.05),与HMGB1无相关性(r=0.109,P>0.05)。PHN组中疼痛VAS评分与IL-26和HMGB1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IL-26可能与AHP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白介素-26 高迁移率族蛋白1 神经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nesfatin-1及IL-26表达水平与白癜风病情分期及皮疹分布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蔚利纳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究血清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白介素-26(IL-26)表达水平与白癜风患者病情分期、皮疹分布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2月白癜风患者85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nesfatin-1、I... 目的探究血清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白介素-26(IL-26)表达水平与白癜风患者病情分期、皮疹分布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2月白癜风患者85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nesfatin-1、IL-26水平,并分析血清nesfatin-1、IL-26水平与白癜风病情分期、皮疹分布类型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nesfatin-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L-26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白癜风患者稳定期、进展期、快速进展期血清nesfatin-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稳定期<进展期<快速进展期(P<0.05);白癜风患者皮疹分布局限型、散在型、泛发型血清nesfatin-1、IL-2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局限型<散在型<泛发型(P<0.05)。结论白癜风病患者血清nesfatin-1呈高水平表达,且与病情程度、皮疹分布类型密切相关,其中快速进展期、泛发型白癜风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最高,可为临床检测、疗效观察、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意见;血清IL-26水平与白癜风病情程度、皮疹分布类型无明显相关性,可排除白癜风发病机制的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病情分期 皮疹分布类型 血清摄食抑制因子-1 白介素-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儿童的血IL-26、TNF-α、PDGF及免疫球蛋白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智超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787-3788,共2页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儿童检测血白介素-26(IL-26)、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免疫球蛋白IgE、IgA1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0年5月~2011年5月44例急性期过敏性紫癜儿童设为观察组(分为无肾炎组19例、有肾炎组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儿童检测血白介素-26(IL-26)、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免疫球蛋白IgE、IgA1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0年5月~2011年5月44例急性期过敏性紫癜儿童设为观察组(分为无肾炎组19例、有肾炎组25例),将同期44例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各组血IL-26、TNF-α、PDGF及免疫球蛋白IgE、IgA1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中无肾炎组及有肾炎组的血IL-26、TNF-α、PDGF及免疫球蛋白IgE、IgA1均较健康儿童高(P<0.05),且无肾炎组及有肾炎组间TNF-α、PDGF及IgA1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IL-26、TNF-α、PDGF及免疫球蛋白IgE、IgA1的检测可以有效反映过敏性紫癜儿童发病与免疫学机制的相关性,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率和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儿童 白介素-26肿瘤坏死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免疫球蛋白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与致病性气道定植菌的关系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琦 刘淑贤 +1 位作者 王立国 郎艳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与致病性气道定植菌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NSCLC患者180例,根据术后有无肺部感染,分成肺部感染组和无肺部感染组。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分析2组是否存在致病性气道定植...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与致病性气道定植菌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NSCLC患者180例,根据术后有无肺部感染,分成肺部感染组和无肺部感染组。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分析2组是否存在致病性气道定植菌,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SCLC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NSCLC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气道定植菌量与痰液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6(IL-26)、IL-8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在180例患者中,有15例(8.33%)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另外165例(91.67%)无肺部感染。肺部感染组年龄≥75岁、术中未行淋巴结清扫、有致病性气道定植菌占比高于无肺部感染组(P<0.05,P<0.01)。年龄≥75岁、致病性气道定植菌是NSCLC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淋巴结清扫是保护性因素(P<0.05,P<0.01)。肺部感染组痰液内TNF-α、IL-26、IL-8水平高于无肺部感染组(P<0.01)。气道定植菌量与痰液内TNF-α、IL-26、IL-8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致病性气道定植菌是NSCLC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术中行淋巴结清扫有利于降低肺部感染风险,且肺部感染者的气道定植菌量与痰液内TNF-α、IL-26、IL-8水平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肺部感染 致病性气道定植菌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26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