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肝细胞癌静脉癌栓形成与CD44V6和PC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马捷 周晓军 +2 位作者 张泰和 孙桂勤 孟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2-93,114,F002,共4页
目的 主要探讨人肝细胞癌中静脉栓形成与 CD44V6和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对 30例人原发性肝细胞癌、其癌旁组织 ,及 6例正常肝组织中 CD44V6和 PCNA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并行半定量计数 ,并结合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 主要探讨人肝细胞癌中静脉栓形成与 CD44V6和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对 30例人原发性肝细胞癌、其癌旁组织 ,及 6例正常肝组织中 CD44V6和 PCNA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并行半定量计数 ,并结合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CD44V6仅在部分肝癌组织显示膜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1 2 / 30 ,6例门静脉癌栓形成组 5/ 6例有 CD44V6表达 ,并显示PCNA高表达 ,两者与无静脉癌栓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P<0 .0 5)。CD44V6表达亦与组织学分级及与 PCNA表达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提示 CD44V6的表达与肝细胞癌的血管浸润潜能密切相关 ,CD44V6可作为判断肝癌转移倾向和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血管浸润 CD44V6 PCNA 增殖细胞核抗原 癌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癌栓形成与肝脏供血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吴志全 樊嘉 +4 位作者 邱双健 周俭 沈忠培 马爱英 汤钊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43-244,共2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易伴门静脉癌栓形成与肝脏供血方式的关系. 方法:1998-01/2001-12疑有门静脉癌栓形成的肝癌患者231例行肝动脉DSA血管造影,造影全程录像,分析门静脉癌栓与瘤内外动静脉漏、门静脉反流,有无肝硬化等关系,结果用X2检验...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易伴门静脉癌栓形成与肝脏供血方式的关系. 方法:1998-01/2001-12疑有门静脉癌栓形成的肝癌患者231例行肝动脉DSA血管造影,造影全程录像,分析门静脉癌栓与瘤内外动静脉漏、门静脉反流,有无肝硬化等关系,结果用X2检验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全部231例都发现瘤内存在肝动脉-门静脉漏(HAPVF). 伴门静脉癌栓形成201例,其中伴有肝硬化184例,无明显肝硬化17例.伴有明显瘤外HAPVF者31例门静脉主干均在动脉造影早期显影,无门静脉主干癌栓.肝内肿瘤单发占94%,肝外转移占9.7%.无明显瘤外HAPVF者170例门静脉主干癌栓占22.5%,肿瘤多发占21%,肝外转移占3.5%. 结论:肝脏的特殊血供是HAPVF形成的基础,瘤内HAPVF 是门静脉从肿瘤供应血管之一变为出瘤血管从而形成门静脉癌栓的重要原因,肝硬化重者常伴明显瘤外动静脉漏、与无硬化者相比肝内转移率高而肝外转移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癌栓形成 肝脏供血特性 肝动脉DSA血管造影 门静脉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机制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樊嘉 周俭 +12 位作者 吴志全 余耀 汤钊猷 邱双健 曾昭冲 刘银坤 郑起 肖永胜 黄晓武 史颖弘 孙琦蛮 孙健 王晓颖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6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门静脉 门静脉癌栓形成 防治研究 PVTT 高危因素 转移复发 诊治水平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拉非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用于门静脉癌栓形成的进展期肝癌患者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丰姣 王中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664-664,共1页
即使口服多种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给肝硬化并发进展期肝癌(aHCC)的治疗带来一场革命,aHCC 患者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预后仍然极差,多模式的标准化治疗门静脉癌栓合并aHCC 尚未实现。
关键词 门静脉癌栓形成 经肝动脉化疗塞术 进展期肝 患者 索拉非尼 标准化治疗 激酶抑制剂 PV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总管内癌栓形成2例
5
作者 王浩 朱善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56-256,共1页
原发性肝癌肝总管内癌栓形成2例王浩朱善德1病例例1男,60岁。因全身皮肤黄染、尿黄2天入院,伴皮肤搔痒,大便陶土色,无发热、腹痛。体查: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肝脏剑突下5cm,质硬,腹部未触及肿块,血清总胆红素173μm... 原发性肝癌肝总管内癌栓形成2例王浩朱善德1病例例1男,60岁。因全身皮肤黄染、尿黄2天入院,伴皮肤搔痒,大便陶土色,无发热、腹痛。体查: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肝脏剑突下5cm,质硬,腹部未触及肿块,血清总胆红素173μmol/L,直接胆红素88μ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肝总管 癌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芎注射液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下肢静脉癌栓形成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佳琪 《湖北中医杂志》 2008年第1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下肢静脉癌栓形成 中医药疗法 参芎注射液 艾迪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晚期肝癌伴门脉癌栓形成1例
7
作者 张富贵 南润玲 +1 位作者 涂恒业 吴广忠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介入治疗 晚期肝 门脉癌栓形成 病例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肾乳头状肾细胞癌并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癌栓形成的超声表现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炽秋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8年第5期240-240,共1页
患者女,38岁。因突发昏厥3h就诊。3h前骑车途中。突感上腹部不适,自觉有物堵塞于胸腹腔,感胸闷和头昏,突然摔倒在地,呼之不应,无肢体抽搐,有尿失禁。查体:神智清,面色苍白,剑下脐周轻压痛,双下肢轻度浮肿,右肾叩击痛(+),... 患者女,38岁。因突发昏厥3h就诊。3h前骑车途中。突感上腹部不适,自觉有物堵塞于胸腹腔,感胸闷和头昏,突然摔倒在地,呼之不应,无肢体抽搐,有尿失禁。查体:神智清,面色苍白,剑下脐周轻压痛,双下肢轻度浮肿,右肾叩击痛(+),余神经系统检查及头颈胸腹部等体检未见异常。胸片及颅脑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昏厥待查:血管迷走性昏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肾细胞 左肾静脉 超声表现 癌栓形成 下腔静脉 神经系统检查 上腹部不适 血管迷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血管生长因子与肝癌微血管密度及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22
9
作者 周俭 汤钊猷 +5 位作者 樊嘉 吴志全 纪元 黄晓武 邱双健 叶胜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62-464,共3页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D ECGF)与肝癌微血管密度及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对 6 1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 (HCC)标本分别作抗肿瘤血管...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D ECGF)与肝癌微血管密度及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对 6 1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 (HCC)标本分别作抗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染色以及抗bFGF、VEGF、PD ECGF染色。结果 HCC组织中bFGF、VEGF和PD EC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5 9%、75 4%和 70 5 %。HCC组织中bFGF、VEGF和PD ECGF表达均阴性、其中之一表达阳性、其中两种表达阳性及三种均表达阳性者 ,伴有门静脉癌栓的阳性率分别为 16 7%、2 5 0 %、5 4 2 %和 6 3 2 % ,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HCC组织中的MVD计数分别为 99± 5 6、113± 2 7、140± 47和 194± 5 2 ,方差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随着HCC组织中血管生长因子表达阳性数目的增多 ,其肿瘤血管生成能力明显增大 ,形成门静脉癌栓的机率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血管生成因子 微血管密度 门静脉癌栓形成
原文传递
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形成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出血的关系 被引量:15
10
作者 程树群 吴孟超 +4 位作者 陈汉 杨家和 龚彪 丛文铭 赵玉祥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形成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出血的关系。方法根据Ⅰ~Ⅳ癌栓分型标准将 84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分为Ⅰ~Ⅳ组 ,回顾分析各组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生存期和死亡原因。结果Ⅰ组、Ⅱ组、Ⅲ组、Ⅳ组... 目的探讨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形成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出血的关系。方法根据Ⅰ~Ⅳ癌栓分型标准将 84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分为Ⅰ~Ⅳ组 ,回顾分析各组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生存期和死亡原因。结果Ⅰ组、Ⅱ组、Ⅲ组、Ⅳ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轻度者分别为 6 5 %、76 %、86 %、10 0 % ,重度者均在 5 %以下。各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10 1、7 2、5 7、3 0个月。各组患者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出血和肝功能衰竭各占 5 0 %。结论门静脉癌栓并不是引起肝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出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癌栓形成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孝平 裘法祖 +9 位作者 吴在德 何松青 张万广 刘安重 孟春城 江斌 乔森 潘华锋 史光军 曹斌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56-1058,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门静脉癌栓(PVTT)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等方法分别对HCC伴有和不伴有PVTT的组织标本252例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多种基因在PVTT形成中的意义。标本分为:A组,未发现转移和PVT...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门静脉癌栓(PVTT)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等方法分别对HCC伴有和不伴有PVTT的组织标本252例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多种基因在PVTT形成中的意义。标本分为:A组,未发现转移和PVTT的原发肝细胞癌组织,78例;B组,伴PVTT的原发肝细胞癌组织,50例;C组,PVTT,92例;D组,癌旁组织,32例。结果内皮钙黏附蛋白(ECD)的表达为癌旁组织(D组)>伴PVTT的原发癌组织(B组)>门静脉癌栓组织(C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其受体(uPAR)的表达规律为门静脉癌栓组织(C组)>伴PVTT的原发癌组织(B组)>无转移肝癌组织(A组)(P均<0.0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为门静脉癌栓组织(C组)>伴PVTT的原发癌组织(B组)>无转移肝癌组织(A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为门静脉癌栓组织(C组)>伴PVTT的原发癌组织(B组)>无转移肝癌组织(A组)(P均<0.01)。结论PVTT组织中VEGF、PCNA、uPA/uPAR高表达,ECD低表达为共同参与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门静脉 增殖细胞核抗原 分子生物学 门静脉癌栓形成 肝细胞组织 分子生物学机制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原文传递
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突变与肝细胞癌癌栓形成有关 被引量:3
12
作者 邱双健 叶胜龙 +1 位作者 吴志全 汤钊猷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以 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突变为指标,研究与肝细胞癌高侵袭性有关的分子机理。方法:联合应用 PCR与限制性内切酶反应方法,研究48例癌细胞及其癌周肝组织中 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突变情况及其与肝细胞癌高侵袭性的关系。结果:48例癌组... 目的:以 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突变为指标,研究与肝细胞癌高侵袭性有关的分子机理。方法:联合应用 PCR与限制性内切酶反应方法,研究48例癌细胞及其癌周肝组织中 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突变情况及其与肝细胞癌高侵袭性的关系。结果:48例癌组织中有20例(41.7%)发现有 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突变,而48例癌周肝组织均未发现有 p53基因突变。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突变率在有癌栓组显著高于无癌栓组(68.8%对28.1%,P 值<0.01)。而在不同病灶数目组、不同大小肝癌组及不同包膜状况肝癌组中,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突变率差别没有显著意义。结论: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突变与肝细胞癌癌栓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PCR 肝肿瘤 癌栓形成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伴脐静脉癌栓形成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松平 荚卫东 +3 位作者 许戈良 葛勇胜 马金良 李建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76-877,共2页
患者 男性,44岁.因黑便一次,超声检查发现肝脏占位于2014年2月26日入院.患者既往有乙肝病史十年余,此次进食硬物后出现黑便一次,无呕血病史.体检: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平软,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约两横指,无... 患者 男性,44岁.因黑便一次,超声检查发现肝脏占位于2014年2月26日入院.患者既往有乙肝病史十年余,此次进食硬物后出现黑便一次,无呕血病史.体检: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平软,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约两横指,无明显压痛,肝脏无明显叩击痛,未及明显包块.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超声检查无腹水,肝功能评级为Child-Pugh分级A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栓形成 肝细胞 CHILD-PUGH分级 脐静脉 肝脏占位 乙肝病史 超声检查 浅表淋巴结
原文传递
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的CT分析(附45例报告)
14
作者 吴国森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3年第10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门静脉癌栓形成 CT 诊断 影像学表现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Ezrin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黏附、侵袭和门静脉癌栓的关系 被引量:22
15
作者 孙琦蛮 樊嘉 +4 位作者 刘银坤 周俭 余耀 邱双健 吴志全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50,F002,共5页
目的 探讨细胞骨架连接蛋白 (ezrin)在肝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黏附、侵袭和门静脉癌栓的关系。方法  4 1例肝细胞肝癌及其癌旁肝组织标本按肿瘤大小、有无播散灶及远处转移、包膜、门静脉癌栓等分为高侵袭和低侵袭 2组并... 目的 探讨细胞骨架连接蛋白 (ezrin)在肝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黏附、侵袭和门静脉癌栓的关系。方法  4 1例肝细胞肝癌及其癌旁肝组织标本按肿瘤大小、有无播散灶及远处转移、包膜、门静脉癌栓等分为高侵袭和低侵袭 2组并与同期 9例良性肝病肝组织作比较 ,分别采用RT 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zrin表达。另选MHCC97L、MHCC97H和LM 33株肝癌细胞系并检测ezrin表达 ;同时运用脂质体转染反义寡核苷酸抑制MHCC97H细胞ezrin表达 ,比较转染前后细胞黏附、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高侵袭肝癌ezrin表达显著高于低侵袭肝癌 (P <0 .0 5 ) ,癌栓组织ezrin表达强度更高 (P <0 .0 5 )。MHCC97L、MHCC97H和LM33株细胞系均表达ezrin ,其强度随侵袭性增加依次增强。脂质体转染反义寡核苷酸能显著抑制MHCC97H的ezrin表达以及黏附、侵袭能力。结论 Ezrin在肝癌、门静脉癌栓和MHCC97L、MHCC97H、LM3细胞系中均表达 ,其表达强度随侵袭性增强而增加 ;Ezrin可能主要通过影响肿瘤黏附、侵袭能力 ,从而在肿瘤侵袭及门静脉癌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RIN 表达及 EZRIN 门静脉癌栓形成 侵袭能力 反义寡核苷酸 肝组织标本 肝细胞肝 细胞系 脂质体转染 组织 连接蛋白 细胞骨架 肿瘤大小 远处转移 病肝组织 技术检测 免疫组化 转染反义 细胞黏附 肿瘤侵袭 侵袭性 PCR 酸抑制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Ⅳ型下腔静脉肾癌癌栓的诊治体会(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劲 池一凡 +2 位作者 祝海 翁博文 谢芳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76-878,共3页
肾癌在泌尿系肿瘤中较为常见,肾癌细胞侵入血管后向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延伸成为癌栓,肾癌发生腔静脉转移者占。肾癌患者的7%-10%,以往认为合并腔静脉瘤栓的肾癌预后极差,近年认为如未发现局部或远处转移,肾癌根治性切除的同时再切... 肾癌在泌尿系肿瘤中较为常见,肾癌细胞侵入血管后向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延伸成为癌栓,肾癌发生腔静脉转移者占。肾癌患者的7%-10%,以往认为合并腔静脉瘤栓的肾癌预后极差,近年认为如未发现局部或远处转移,肾癌根治性切除的同时再切除肾静脉癌栓和取出下腔静脉癌栓,预后仍然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栓形成 下腔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两种类型动静脉分流的多层CT表现在介入栓塞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明月 林云崖 +3 位作者 胡冰 张建生 李露芳 黄惠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5-759,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的肝动脉门静脉分流(HAPVS)、肝动脉肝静脉分流(HAHVS)的多层CT (MSCT)表现,并评价在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86例HCC合并HAPVS和/或HAHVS的MSCT表现,包括门静脉、肝静脉、...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的肝动脉门静脉分流(HAPVS)、肝动脉肝静脉分流(HAHVS)的多层CT (MSCT)表现,并评价在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86例HCC合并HAPVS和/或HAHVS的MSCT表现,包括门静脉、肝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HCC病灶、肝实质及脾脏的增强表现. 结果:在83例HAPVS中48例门静脉主干和/或1级分支增强早于肠系膜上或脾静脉;27例门静脉主干和/或1级分支显影密度大于肠系膜上或脾静脉;5例门静脉2 级及以下分支增强早于门静脉主干,4例门静脉2级及以下分支显影密度大于门静脉主干,HCC病灶周围短暂片状或楔形强化.3例HAPVS HCC病灶内粗大迂曲引流静脉汇集至左肝静脉,左肝静脉提早增强浓密显影.77例重中度分流者肝实质强化程度增加,脾脏强化程度降低.HCC病灶强化程度均降低.49例门静脉主干和/或1级分支癌栓形成,1例左肝静脉和下腔静脉上端有癌栓. 结论:HCC合并的HAPVS主要MSCT表现为门静脉提早增强和/或浓密显影;HAHVS主要为HCC病灶内粗大迂曲引流静脉汇集至肝静脉,肝静脉提早增强浓密显影.认识这些表现对于介入栓塞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动静脉分流 多层 门静脉主干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SCT表现 介入塞治疗 肠系膜上静脉 左肝静脉 强化程度 显影密度 引流静脉 HCC 门静脉分流 脾静脉 增强表现 癌栓形成 下腔静脉 指导意义 肝动脉 肝实质 病灶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并发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与治疗(附8例报告) 被引量:7
18
作者 庄乾元 周四维 +1 位作者 郭小林 梅伟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1年第11期466-468,共3页
目的 :提高对肾癌并发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 8例肾癌并发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结果 :术前已明确诊断 6例 ,8例均经手术治疗 ,1例术中死亡 ,余 7例手术成功。结论 :手术切除肾癌并取出癌栓是目前有望... 目的 :提高对肾癌并发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 8例肾癌并发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结果 :术前已明确诊断 6例 ,8例均经手术治疗 ,1例术中死亡 ,余 7例手术成功。结论 :手术切除肾癌并取出癌栓是目前有望治愈的方法之一 ,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癌栓的大小及部位。手术风险大、难度大 ,必须警惕癌栓的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癌栓形成 下腔静脉 并发症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相关 被引量:6
19
作者 卢冬彦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9年第9期1335-1336,共2页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居中国恶性肿瘤的第2位。而肝癌合并门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者易发生肝内及远处转移,是预后不良的标志。因此,了解门脉癌栓形成的危险因...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居中国恶性肿瘤的第2位。而肝癌合并门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者易发生肝内及远处转移,是预后不良的标志。因此,了解门脉癌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对于肝癌的预后判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门脉癌栓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探讨门脉癌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试图为门脉癌栓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肿瘤标志物 原发性肝 门脉 恶性肿瘤 临床治疗 危险因素 癌栓形成 li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贤癌转移到下腔静脉内形成癌栓1例
20
作者 金永灿 黄盛玉 《吉林医学信息》 1998年第12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右肾 下腔静脉内形成 B超 诊断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