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刀疗法联合痉挛肌低频治疗仪治疗脑卒中痉挛期瘫痪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骆建兵 唐培群 +1 位作者 唐永秀 文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27-0030,共4页
探索观察针刀疗法联合痉挛肌低频治疗仪对脑卒中痉挛期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治疗的60例脑卒中痉挛期瘫痪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替扎尼定,n=30例)、观察组(针刀疗法联合痉挛肌低频治疗仪,n=30例),... 探索观察针刀疗法联合痉挛肌低频治疗仪对脑卒中痉挛期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治疗的60例脑卒中痉挛期瘫痪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替扎尼定,n=30例)、观察组(针刀疗法联合痉挛肌低频治疗仪,n=30例),研究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替扎尼定)相比,观察组(针刀疗法+痉挛肌低频治疗仪)痉挛等级更低,但是有效率、治疗后FMA评分(上下肢)、MBI分数均更高(P<0.05)。结论 采取针刀疗法、痉挛肌低频治疗仪器联合干预方案运用于脑卒中痉挛期瘫痪患者临床治疗环节中,可显著减轻其痉挛症状,对增强其肢体运动、日常生活活动等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效果明显,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疗法 痉挛肌低频治疗仪 脑卒中 痉挛期瘫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痉挛期瘫痪的针刀类治疗研究综述
2
作者 唐永秀 唐培群 骆建兵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005-008,共4页
刃针疗法是将传统中医针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腧穴及经络刺激来改善中风痉挛期麻痹病人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研究证明刃针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释放神经递质,降低肌张力,改善痉挛症状,特别是肌筋膜的触发点,经筋结点,肌肉起止点及神... 刃针疗法是将传统中医针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腧穴及经络刺激来改善中风痉挛期麻痹病人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研究证明刃针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释放神经递质,降低肌张力,改善痉挛症状,特别是肌筋膜的触发点,经筋结点,肌肉起止点及神经节点。刃针疗法结合了其他治疗方法,如针灸、康复训练和肉毒毒素,显著地提升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进一步探讨综合治疗方案,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刃针疗法 脑卒中 痉挛期瘫痪 针刺 中医 肌筋膜触发点 经筋结点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足底压力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李晓亚 刘武加 +3 位作者 张芝梅 王山岭 徐衍 陈慧娟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4期99-102,共4页
目的研究下肢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足底压力、平衡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杨思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44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研究下肢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足底压力、平衡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杨思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44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PNF治疗,联合组患者使用下肢NMES联合PNF治疗,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静态、动态足底压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静态下足趾及试验组后足压力均升高;两组患者患侧静态下前足压力降低,但试验组足趾、前足、后足压力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患侧静态下中足治疗前后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动态下中足、后足及试验组足趾压力均升高,试验组动态下足趾、后足压力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患侧动态下前足治疗前后组间、组内及两组患者患侧动态下治疗后中足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BBS、FMA评分均升高,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下肢NMES联合PNF技术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的足底压力,提高其步态平衡与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脑卒中后偏瘫 痉挛期 足底压力 平衡功能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改善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公维军 张通 +2 位作者 崔利华 杨宇琦 孙新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1期1057-1058,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电针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电针足三里。比较治疗前后下肢及髋、膝、踝Fugl-Meyer评分、步态分析(左右步频、步速和...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电针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电针足三里。比较治疗前后下肢及髋、膝、踝Fugl-Meyer评分、步态分析(左右步频、步速和跨步长的均值)、下肢肌张力综合痉挛量表评分(CSS)。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下肢及膝、踝Fugl-Meyer评分、步态分析均有明显改善,且电针组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明显,CSSS评分下降。结论电针足三里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痉挛期下肢的运动功能,且不引起肌张力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痉挛期 电针 足三里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张训练配合“平衡阴阳”电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期足内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璐 谢辉 +3 位作者 陈锐 何可 刘小卫 艾坤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90-92,97,共4页
目的观察踝关节牵张训练配合"平衡阴阳"电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期足内翻的疗效。方法 84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踝关节背屈被动牵张训练,研究组增加"平衡阴阳"电针法... 目的观察踝关节牵张训练配合"平衡阴阳"电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期足内翻的疗效。方法 84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踝关节背屈被动牵张训练,研究组增加"平衡阴阳"电针法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2 d。采用静息状态足内翻角度的测量、简化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和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评定,对患者足内翻程度和下肢运动功能进行治疗前后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静息状态足内翻角度、FMA评分及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后研究组静息状态足内翻角度、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踝关节牵张训练配合"平衡阴阳"电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期足内翻可明显改善足内翻角度,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纯踝关节牵张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期 足内翻 电针 平衡阴阳 牵张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痉挛期患者良肢位的保持 被引量:30
6
作者 王桂荣 杨凤翔 +1 位作者 陈艳红 王成秀 《中国康复》 2004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 :探讨脑卒中痉挛期患者良肢位能否实现的临床意义。方法 :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 2组各 30例 ,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 ,对照组并配合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良肢位的保持护理。治疗前后均采用Ashworth量表对痉挛进行分级、... 目的 :探讨脑卒中痉挛期患者良肢位能否实现的临床意义。方法 :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 2组各 30例 ,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 ,对照组并配合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良肢位的保持护理。治疗前后均采用Ashworth量表对痉挛进行分级、FIM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痉挛分级、FI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脑卒中痉挛期患者良肢位的保持有利于ADL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期 良肢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期膝过伸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盛国滨 刘洋 +1 位作者 刘刚 唐英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3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期膝过伸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脑卒中痉挛期膝过伸患者,经改良Ashworth分级为1级至3级、肌力分级在3级至4级、Brunnstrom分级III级至V级,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且为病情稳定后的患者。将患者按信封法分成两...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期膝过伸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脑卒中痉挛期膝过伸患者,经改良Ashworth分级为1级至3级、肌力分级在3级至4级、Brunnstrom分级III级至V级,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且为病情稳定后的患者。将患者按信封法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人数一致,两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十二五"规划教材《针灸学》进行头针体针针刺及电针治疗,治疗组患者头针、上肢、小腿选穴同对照组,大腿针刺后群肌肉。针刺得气后,连接电疗仪,采用疏波。根据行走功能评定、Loudon膝过伸诊断方法、膝关节ROM评定等指标,观察针刺6周后患者膝过伸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Loudon膝过伸疗效评定,治疗组有效15例,无效5例;对照组有效12例,无效8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olden功能评定,治疗组膝过伸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ROM膝过伸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5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期膝过伸有效,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期 膝过伸 电针疗法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田法与Bobath法治疗偏瘫儿童上肢痉挛期的疗效评定 被引量:9
8
作者 徐鸿霞 高晓虹 李润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5期274-275,共2页
目的探讨偏瘫儿童痉挛期在临床康复训练中降低患侧上肢肌张力 ,促进患肢及手的功能发育的方法。方法 32例符合条件的偏瘫儿随机分为上田组和Bobath组 ,每组 16例 ,并在训练前 1周进行功能检查评测 ,然后分别用上田法与Bobath法降低患侧... 目的探讨偏瘫儿童痉挛期在临床康复训练中降低患侧上肢肌张力 ,促进患肢及手的功能发育的方法。方法 32例符合条件的偏瘫儿随机分为上田组和Bobath组 ,每组 16例 ,并在训练前 1周进行功能检查评测 ,然后分别用上田法与Bobath法降低患侧上肢肌张力 ,抑制异常姿势。痉挛控制后 ,两组均进行有选择的、不引起痉挛的作业活动来诱发和促进患肢及手的功能恢复 ,疗程为 3个月。以上田敏偏瘫上肢功能评价法的详细分级与Burnnstrom偏瘫手的功能评价法进行评测。结果通过治疗前后对照 ,上田组患肢肌张力降低程度和患肢及手的功能提高均明显优于Bobath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儿童 痉挛期 上田法 BOBATH法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期脑卒中病人肢体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马秋云 王正田 +5 位作者 马崇 孟海超 李娇 贺鹏 常永霞 孟朋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4期2428-2431,共4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期脑卒中病人肢体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期脑卒中病人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治疗组(35例),两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悬...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期脑卒中病人肢体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期脑卒中病人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治疗组(35例),两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悬吊运动训练。观察两组肢体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上肢及下肢肌张力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良的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悬吊运动训练可有效缓解痉挛期脑卒中病人肢体痉挛程度,明显改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期 悬吊运动训练 肌张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脑卒中肢体痉挛期γ-氨基丁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谢莉娜 谢志强 +3 位作者 黄麟荇 王彭汉 郭斌 岳增辉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9期81-84,共4页
脑卒中是当今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肢体痉挛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肢体功能障碍,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的研究焦点。针刺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治疗的临床疗效有独特的优势,γ-氨基丁酸(GABA)是引发肢体痉挛的神经递质之一,本研究通... 脑卒中是当今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肢体痉挛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肢体功能障碍,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的研究焦点。针刺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治疗的临床疗效有独特的优势,γ-氨基丁酸(GABA)是引发肢体痉挛的神经递质之一,本研究通过近年针刺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期的相关文献,分析针刺对脑卒中肢体痉挛期GABA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卒中 肢体痉挛期 Γ-氨基丁酸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结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痉挛期肢体康复作用观察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晓林 林坚 +2 位作者 田亮 李厥宝 黄雄昂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9期706-707,共2页
脑卒中后常出现肢体偏瘫,其肢体功能恢复包括软瘫期、痉挛期、分离期和恢复期,90%以上患者都会进入痉挛期,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或痉挛,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肌张力增高和痉挛。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的痉挛阻碍运动功能的恢复,影响... 脑卒中后常出现肢体偏瘫,其肢体功能恢复包括软瘫期、痉挛期、分离期和恢复期,90%以上患者都会进入痉挛期,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或痉挛,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肌张力增高和痉挛。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的痉挛阻碍运动功能的恢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自理能力,因此抗痉挛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期 推拿 BOBATH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联合头针对脑出血后痉挛期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襄 卫哲 +1 位作者 徐君君 楼喜强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77-79,共3页
康复训练是治疗脑出血后肢体痉挛的重要手段,相关研究证实,康复训练可促进大脑功能恢复,减轻肢体痉挛,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1]。然而,相关临床实践表明,单纯使用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针灸技术作为祖国医学的瑰宝,在中枢... 康复训练是治疗脑出血后肢体痉挛的重要手段,相关研究证实,康复训练可促进大脑功能恢复,减轻肢体痉挛,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1]。然而,相关临床实践表明,单纯使用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针灸技术作为祖国医学的瑰宝,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2]。本次研究采用康复训练联合头针治疗脑出血后痉挛期患者,观察对其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脑出血 痉挛期 患者 头针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bath疗法结合电针治疗对偏瘫痉挛期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金峰 张锦明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4期729-729,共1页
神经促通技术是脑卒中偏瘫治疗的核心康复技术,早期运用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它是利用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个神经元,调节它们的兴奋性,以确保获得正常的运动输出。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采用Bobath疗法... 神经促通技术是脑卒中偏瘫治疗的核心康复技术,早期运用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它是利用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个神经元,调节它们的兴奋性,以确保获得正常的运动输出。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采用Bobath疗法结合电针治疗34例,与单纯电针治疗的31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BATH疗法 电针治疗 偏瘫 痉挛期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动贴扎治疗偏瘫痉挛期肩痛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文琳 易琼 +4 位作者 陆敏 韩雨 刘洋 申晓文 许光旭 《康复学报》 CSCD 2020年第3期226-229,234,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运动贴扎法治疗偏瘫痉挛期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康复医学科12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肩痛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采用三角肌与前锯肌运...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运动贴扎法治疗偏瘫痉挛期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康复医学科12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肩痛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采用三角肌与前锯肌运动贴扎措施(常规方法),治疗组采用冈上肌、菱形肌与上斜方肌运动贴扎方法(新型方法),疗程均为1个月。空白组不予运动贴扎干预。结果:治疗1个月后,在VAS评分方面,对照组改善(3.4±0.2)分,治疗组改善(4.9±0.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无痛PROM方面,对照组改善幅度(23±0.8)°,治疗组改善幅度(42±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疼痛与活动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无痛PROM改善幅度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而上肢FMA评分、改良Ashworth评分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贴扎方法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疼痛、无痛被动关节活动度范围,该方法对偏瘫痉挛期肩痛的功能改善具有更好的辅助作用。但是贴扎治疗对单纯软组织支持短暂不持久,稳定性欠缺,可能远期效果不佳;痉挛期肢体肌张力持续增高,肌力增长缓慢,短时间内采用贴扎与训练对上肢运动功能和肌张力改善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痉挛期 肩痛 运动贴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别针刺阴、阳经穴治疗对中风痉挛期偏瘫上肢H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丽 王晓东 +1 位作者 吕立江 齐瑞 《浙江中医杂志》 2012年第10期756-757,共2页
中风痉挛性偏瘫是由于脊髓中枢失去大脑高级中枢的抑制调节作用,患侧肢体的脊髓运动神经元失去上位中枢抑制作用后表现出脊髓活动增强,特别脊髓前角的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导致肢体痉挛的发生。本研究拟通过对符合条件的20名中风偏... 中风痉挛性偏瘫是由于脊髓中枢失去大脑高级中枢的抑制调节作用,患侧肢体的脊髓运动神经元失去上位中枢抑制作用后表现出脊髓活动增强,特别脊髓前角的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导致肢体痉挛的发生。本研究拟通过对符合条件的20名中风偏瘫痉挛期患者治疗前后H反射的测定检查,观察针刺阴经及阳经穴位对H/Mmax值、H波潜伏期及H波波幅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痉挛期 偏瘫 针刺 阴经 阳经 H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指点穴结合神经发育疗法对脑卒中痉挛期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胜灵 熊俊 +1 位作者 柴非 王丽芳 《光明中医》 2022年第4期657-659,共3页
目的探讨手指点穴结合神经发育疗法对脑卒中痉挛期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88例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疗法治疗,观... 目的探讨手指点穴结合神经发育疗法对脑卒中痉挛期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88例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指点穴结合神经发育疗法治疗。比较2组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Brunnstrom分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AS评分(0.49±0.12)分低于对照组(1.16±0.22)分,MBI评分(70.08±7.31)分及FMA评分(26.06±5.74)分高于对照组(61.37±6.12)分、(21.64±5.89)分,Brunnstrom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Ⅵ期:0、0、18.18%、22.73%、36.36%、22.73%)优于对照组(0、0、22.73%、45.45%、22.73%、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痉挛期患者采用手指点穴结合神经发育疗法治疗能够缓解上肢痉挛,降低肌张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期 手指点穴 神经发育疗法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五年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期肌张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晓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1期97-99,共3页
关键词 针灸治疗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肌张力 痉挛期 半身不遂 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奥来素在脑血管意外偏瘫痉挛期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姜秀芹 张克克 +2 位作者 王从光 尹玲苓 肖云兰 《中原医刊》 2003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 :观察力奥来素对脑血管意外偏瘫肌张力增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治疗组和对照组 6 3例偏瘫肌张力增高患者 ,两组均采用运动疗法中抗痉挛模式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力奥来素。起始剂量为 5mg ,每日 3次 ,每 3天增加 5mg ,... 目的 :观察力奥来素对脑血管意外偏瘫肌张力增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治疗组和对照组 6 3例偏瘫肌张力增高患者 ,两组均采用运动疗法中抗痉挛模式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力奥来素。起始剂量为 5mg ,每日 3次 ,每 3天增加 5mg ,根据治疗效果来确定维持量 ,最高剂量为每日 6 0mg。用药 4周后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肌张力按国际通用Ashworth量表 ,日常生活能力测定 (ADL)采用Barthel量表计分方法评定 ,两组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力奥来素对脑血管意外偏瘫痉挛期有良好的效果 ,有利于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奥来素 脑血管意外 痉挛期 偏瘫 肌张力增高 运动疗法 痉挛模式 临床应用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靳三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期偏瘫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闫志刚 林东雪 刘剑樵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靳三针在缺血性中风痉挛期偏瘫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痉挛期偏瘫患者7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5,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观察组(n=35,采用对照组+靳三针治疗)。比较两组四肢运动功... 目的探讨靳三针在缺血性中风痉挛期偏瘫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痉挛期偏瘫患者7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5,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观察组(n=35,采用对照组+靳三针治疗)。比较两组四肢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和ADL评分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靳三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期偏瘫患者效果显著,能恢复肢体运动,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三针 缺血性中风 痉挛期偏瘫 四肢运动 生活能力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综合康复治疗体会
20
作者 王爱珍 管理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2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综合康复治疗 脑卒中偏瘫 痉挛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