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表达人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蛋白辅助病毒依赖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制备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兵 何金生 +7 位作者 石长信 张梅 虞结梅 谢灿 陆燕燕 付远辉 彭向雷 洪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2-685,共4页
构建可表达A亚型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virus,RSV)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F)的辅助病毒依赖型腺病毒载体(helper-dependent adenoviral vector,HDAd),并完成大量制备、纯化和F蛋白的体外表达鉴定。将带有CMV... 构建可表达A亚型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virus,RSV)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F)的辅助病毒依赖型腺病毒载体(helper-dependent adenoviral vector,HDAd),并完成大量制备、纯化和F蛋白的体外表达鉴定。将带有CMV启动子序列的F基因亚克隆至克隆载体pSC11,鉴定正确后,克隆至HDAd质粒pSC15B,构建pSC15B/F HDAd重组质粒,PmeⅠ消化pSC15B/F去除原核复制元件及抗性基因,获得HDAd/F DNA分子,经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293Cre4细胞,16h后感染辅助病毒,收获HDAd/F载体粗提液,随后以HDAd/F粗提液及辅助病毒连续共感染293Cre4细胞直至HDAd/F达到复制极限,同时以可表达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LacZ)报告基因的HDAdLacZ载体作为平行对照监测载体复制过程。与辅助病毒共感染293Cre4细胞进一步扩增HDAd/F、CsCl梯度法超速离心制备大量纯化的HDAd/F载体,体外感染293细胞,RT-PCR检测到F基因有转录,Western blot分析表明F蛋白有特异性表达。总之,成功构建HDAd/F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实现表达,为体内免疫学效力试验奠定基础,为研制RSV疫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病毒依赖型腺病毒载体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蛋白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蛋白(F蛋白)结构及中和表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曹健力 张伟 +1 位作者 夏宁邵 郑子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69-1574,共6页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造成全世界范围内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2岁前的幼儿几乎全部感染过RSV[1],造成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2]。0~2个月的婴儿在感染RSV后易出现严重的病症[3]...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造成全世界范围内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2岁前的幼儿几乎全部感染过RSV[1],造成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2]。0~2个月的婴儿在感染RSV后易出现严重的病症[3]。而在最新的全球疾病死亡率分析中,1月到1周岁的儿童死亡中约有6.7%是由RSV感染造成的[4]。青壮年人群感染后病症较轻,但在老年人群中会出现严重病症及死亡病例[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病毒融合蛋白 中和表位 F蛋白 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疾病 RSV感染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杆状病毒表达尼帕病毒融合蛋白和受体结合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喜军 胡森 +3 位作者 葛金英 王清华 秦立廷 步志高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8-424,共7页
构建了表达尼帕病毒(Nipahvirus,NiV)囊膜功能糖蛋白F和G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NF、rBac-NG。Westem-blot证实大小分别为61kD和66kD的重组融合蛋白(rNF)和受体结合蛋白(rNG)分别在rBac—NF、rBac-NG感染的昆虫细胞中获得表达,并... 构建了表达尼帕病毒(Nipahvirus,NiV)囊膜功能糖蛋白F和G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NF、rBac-NG。Westem-blot证实大小分别为61kD和66kD的重组融合蛋白(rNF)和受体结合蛋白(rNG)分别在rBac—NF、rBac-NG感染的昆虫细胞中获得表达,并且rNF前体F0可在昆虫细胞内进一步有效裂解为F1(~49kD)和F2;采用兔抗NiV病毒高免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重组杆状病毒表达F和G蛋白显示出良好的特异免疫反应原性。以rBac。NF、rBac—NG感染的昆虫细胞裂解液稀释后直接包被ELISA板,间接ELISA检测兔抗灭活NiV全病毒高免血清中的F和G蛋白特异性抗体,同样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rBac—NF和rBac—NG感染昆虫细胞培养物直接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显著的NiVF和G蛋白特异体液免疫反应,产生的特异抗体可有效中和NiV囊膜蛋白F和G介导的伪型VSV重组病毒侵入NiV易感宿主细胞的感染性。结果表明,杆状病毒表达重组F和G蛋白抗原具有替代NiV全病毒,作为安全、经济、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抗原的潜力,并为重组病毒亚单位疫苗防制尼帕病毒性脑炎的探索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帕病毒 融合蛋白 受体结合蛋白 重组杆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融合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4
作者 慈雅丽 许彩民 石磊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50-857,共8页
病毒融合蛋白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病毒融合蛋白的结构差异很大,但是会采用相似的"发卡"构象实现融合.在一定条件下,病毒融合蛋白的疏水结构域,融合环或融合肽插入靶膜中,通过其自身折叠形成发卡使病毒和宿主的膜靠近... 病毒融合蛋白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病毒融合蛋白的结构差异很大,但是会采用相似的"发卡"构象实现融合.在一定条件下,病毒融合蛋白的疏水结构域,融合环或融合肽插入靶膜中,通过其自身折叠形成发卡使病毒和宿主的膜靠近.与此同时,融合蛋白构象变化会释放出足够的能量将双方膜打破并完成融合.本文中,我们总结了三种类型病毒融合蛋白的特征,并对其中央发卡三聚体结构域、跨膜结构域以及近膜结构域在融合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融合蛋白 融合 构象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甲型肝炎病毒(HAV)衣壳蛋白融合基因转化柑桔成年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彭爱红 彭祝春 +5 位作者 何永睿 许兰珍 雷天刚 刘小丰 姚利晓 陈善春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9年第1期51-55,共5页
本研究以柑桔优良品种不知火(shinanui)为试料,通过携带质粒pBI121-A的根癌农杆菌转化成年树腋芽,获得转甲型肝炎病毒(HAV)衣壳蛋白融合基因不知火植株。研究结果表明,锦橙试管砧木培养15d时不知火成年树腋芽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达到90%;... 本研究以柑桔优良品种不知火(shinanui)为试料,通过携带质粒pBI121-A的根癌农杆菌转化成年树腋芽,获得转甲型肝炎病毒(HAV)衣壳蛋白融合基因不知火植株。研究结果表明,锦橙试管砧木培养15d时不知火成年树腋芽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达到90%;不知火不同成熟度的枝条应采用不同的消毒时间,木质化的枝条消毒时间要长些,半木质化的枝条消毒时间要短些。对获得的拟转化植株进行PCR分析以及对PCR阳性植株进行测序,结果表明HAV衣壳蛋白融合基因已整合到不知火的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根癌农杆菌 甲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融合基因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锦橙中甲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融合基因的遗传和表达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彭爱红 雷天刚 +4 位作者 许兰珍 刘小丰 何永睿 姚利晓 陈善春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1-35,共5页
为考察甲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融合基因在转基因锦橙株系及其无性繁殖后代中的遗传和表达稳定性,以2个单拷贝的转基因锦橙株系为试材,通过嫁接的方式无性繁殖2代,应用PCR技术、Southern blot杂交、Real-time PCR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 为考察甲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融合基因在转基因锦橙株系及其无性繁殖后代中的遗传和表达稳定性,以2个单拷贝的转基因锦橙株系为试材,通过嫁接的方式无性繁殖2代,应用PCR技术、Southern blot杂交、Real-time PCR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个转基因锦橙株系在无性繁殖过程中,甲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融合基因都能稳定遗传;甲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融合基因在转基因锦橙株系JTH1及其无性繁殖后代之间能够稳定的表达,而在转基因锦橙株系JTH2及其无性繁殖后代之间不能稳定的表达,T0代中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T2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锦橙 甲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融合基因 遗传稳定性 表达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丙肝病毒EGFP-CORE融合蛋白细胞系的建立
7
作者 李晓栋 李君武 +3 位作者 宋东 周曙光 王珊 黄清华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5-8,共4页
目的:构建可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EGFP-CORE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质粒稳定转染的QSG7701细胞系。方法:克隆HCV核心抗原基因于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中,脂质体法转染QSG7701细胞后,荧光显微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EGFP-COR... 目的:构建可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EGFP-CORE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质粒稳定转染的QSG7701细胞系。方法:克隆HCV核心抗原基因于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中,脂质体法转染QSG7701细胞后,荧光显微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EGFP-CORE融合蛋白的表达。再经持续G418压力选择和有限稀释法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系。最后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CORE;建立了重组质粒稳定转染的QSG7701细胞系。结论:重组质粒稳定转染的QSG7701细胞系可表达EGFP-CORE,为以CORE基因作为靶位的抗HCV感染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病毒融合蛋白 绿色荧光蛋白 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融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遗传转化柑橘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胡蓉 魏泓 +1 位作者 陈善春 何永睿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5-431,共7页
基因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使得植物体成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药用蛋白的生产体系。以含甲型肝炎病毒结构基因cDNA的克隆载体 pCDNAⅡA16为模板 ,用甲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融合基因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 ,得到全长 2 .2kb衣壳蛋白融合基因序... 基因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使得植物体成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药用蛋白的生产体系。以含甲型肝炎病毒结构基因cDNA的克隆载体 pCDNAⅡA16为模板 ,用甲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融合基因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 ,得到全长 2 .2kb衣壳蛋白融合基因序列。经测序鉴定后正向克隆于植物表达载体 pBI12 1中 ,衣壳蛋白融合基因位于pBI12 1质粒T DNA左右边界区间内 ,处于CaMV35S启动子控制之下。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PCR鉴定后利用冻融法将重组质粒 pBI12 1 A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 4 0 4。以锦橙 (Citrus.SinensisOsbeck)上胚轴为转化材料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衣壳蛋白融合基因转化到植物基因组中。 12 0株转化外植体经卡那霉素 5 0mg/L筛选 ,其中 13株生长状况良好未出现白化现象的拟转化芽微嫁接到实生砧木继续培养。PCR分析证明 ,13株拟转化植株中有 5株植物基因组中已导入甲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融合基因 ,转化率为 4 1%。此研究是对遗传转化柑桔表达外源蛋白的初步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融合基因 柑橘 植物表达载体 遗传转化 食用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e-HBC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蕊 李志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构建以乙肝病毒核心蛋白(HBC)为载体的甲型流感病毒M2基因胞外区(M2e)通用疫苗杆粒,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进行真核表达。方法:利用PCR技术将甲型流感病毒M2e基因序列与HBC相连。经酶切、酶联将融合基因插入pFastBacHTA载... 目的:构建以乙肝病毒核心蛋白(HBC)为载体的甲型流感病毒M2基因胞外区(M2e)通用疫苗杆粒,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进行真核表达。方法:利用PCR技术将甲型流感病毒M2e基因序列与HBC相连。经酶切、酶联将融合基因插入pFastBacHTA载体,在DH10Bac细胞中进行同源重组,经测序鉴定后构建M2e-HBC杆粒,脂质体转染sf9昆虫细胞,收获并扩增含有M2e-HBC的杆状病毒,经扩增后获得高效价的重组杆状病毒,用SDS-PAGE、免疫荧光法和电镜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构建了以HBC为载体的M2e通用疫苗杆粒,通过转染sf9昆虫细胞得到M2e-HBC融合蛋白真核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BC与甲型流感病毒M2e融合蛋白的病毒样颗粒,为流感通用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粘病毒 病毒融合蛋白质类/代谢 昆虫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域与乙肝核心抗原融合蛋白的分离纯化
10
作者 武湘兵 李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69-271,共3页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受体结合域与乙肝核心抗原融合蛋白经pET3a、pET15表达,通过不同的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对比两种分离系统,选择总回收率高的羟基磷灰石、SepharoseCL-4B两步分离方法,获得活...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受体结合域与乙肝核心抗原融合蛋白经pET3a、pET15表达,通过不同的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对比两种分离系统,选择总回收率高的羟基磷灰石、SepharoseCL-4B两步分离方法,获得活性比为1.1×104U/mg、纯度较高的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 生长因子 病毒融合蛋白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性抗肿瘤融合蛋白-表皮生长因子-腺病毒早期转录区4第4编码蛋白在细胞内的转运及对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存琳 陈虹 +2 位作者 马晓骊 王欣 黄秉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4-678,797-798,共7页
目的探讨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进入肿瘤细胞的融合蛋白表皮生长因子-腺病毒早期转录区4第4编码蛋白(EGF-E4orf4)在细胞内的转运及对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在MDA-M... 目的探讨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进入肿瘤细胞的融合蛋白表皮生长因子-腺病毒早期转录区4第4编码蛋白(EGF-E4orf4)在细胞内的转运及对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在MDA-MB-231和BGC823细胞中的转运和代谢特点,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引起的细胞内ERK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融合蛋白可在细胞内累积,向细胞核周围聚集,并与细胞早期内体和晚期溶酶体共定位;融合蛋白能快速触发细胞内ERK发生磷酸化,磷酸化水平在10 min时最强,之后逐渐回落至刺激前水平,活化ERK的能力较表皮生长因子弱。结论融合蛋白EGF-E4orf4在细胞内经内体-溶酶体途径发生缓慢降解;在MDA-MB-231和BGC823细胞中,融合蛋白的作用特点存在明显差异,可能是导致融合蛋白对二者抑瘤率不同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表皮生长因子-腺病毒早期转录区4第4编码蛋白 内体-溶酶体途径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坦病毒H8205株包膜糖蛋白G_2-IL-2嵌合基因的稳定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振华 黄汉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汉坦病毒H8205株包膜糖蛋白G2-IL-2嵌合基因(IL-2-G2)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获得稳定表达可溶性融合蛋白的可行性。方法将人源IL-2基因与汉坦病毒H8205株包膜糖蛋白G2的cDNA分别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sB,构建重组真... 目的探讨汉坦病毒H8205株包膜糖蛋白G2-IL-2嵌合基因(IL-2-G2)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获得稳定表达可溶性融合蛋白的可行性。方法将人源IL-2基因与汉坦病毒H8205株包膜糖蛋白G2的cDNA分别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sB,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sB-IL-2-G2,在脂质体介导下,将其导入CHO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并继续培养6周,然后用原位杂交、ELISA、SDS-PAGE电泳方法检测IL-2-G2基因在CHO细胞中的稳定表达情况。结果经原位杂交和SDS-PAGE电泳证实,转染pcDNA3.1-HisB-IL-2-G2的CHO细胞内有IL-2-G2的mRNA转录,且在培养上清和CHO细胞胞质中有融合蛋白的表达,经人IL-2 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证实在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物中所表达的融合蛋白有IL-2特性。结论在脂质体介导下,外源性IL-2-G2嵌合基因能够成功导入CHO细胞并获得稳定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病毒融合蛋白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S和前S1融合基因转基因细胞系的建立与细胞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淑芳 刘文军 +8 位作者 杨芙蓉 宗芳 李军 阮薇琴 陈红 王文 王秀平 张陵林 阮力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9-303,共5页
构建了 pCHBSSIG质粒 ,其特点是CMV立即早期启动子调控乙型肝炎 (乙肝 )表面抗原S +前S1融合基因在前 ,SV40早期启动子调控GS扩增基因在后 ,此质粒转化到CHO dhfr-细胞中 ,经克隆加MSX及MTX筛选、扩增 ,建立了 7个高效表达乙肝表面抗原... 构建了 pCHBSSIG质粒 ,其特点是CMV立即早期启动子调控乙型肝炎 (乙肝 )表面抗原S +前S1融合基因在前 ,SV40早期启动子调控GS扩增基因在后 ,此质粒转化到CHO dhfr-细胞中 ,经克隆加MSX及MTX筛选、扩增 ,建立了 7个高效表达乙肝表面抗原S及前S1融合蛋白细胞系GdSS1,并检测了其中GdSS1 18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 ,结果表明 :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无致瘤性 ,遗传稳定 ,电镜下可观察到 2 2nm的颗粒 ,纯化后的蛋白在SDS PAGE及Westernblot中显示出特异性的 2 7kD、30kD乙肝表面抗原S和前S1的融合蛋白带。主蛋白的反向被动血凝(RPHA)滴度为 1∶2 5 6~ 1∶5 12 ,前S1蛋白的ELISA滴度为 1∶12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S+PreS1融合蛋白 转基因细胞系 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流感病毒PB1-F2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鉴定
14
作者 李俊杰 侯佩莉 关振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8-790,797,共4页
对A型流感病毒PB1-F2蛋白进行了原核表达及纯化,获得了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PB1-F2融合蛋白,以用于研究流感病毒PB1-F2蛋白的功能及分子作用机制。以RT-PCR方法扩增PB1-F2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上。重组质粒pGEX-6P-1-... 对A型流感病毒PB1-F2蛋白进行了原核表达及纯化,获得了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PB1-F2融合蛋白,以用于研究流感病毒PB1-F2蛋白的功能及分子作用机制。以RT-PCR方法扩增PB1-F2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上。重组质粒pGEX-6P-1-PB1-F2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株BL21,并诱导表达,利用谷胱甘肽-Sepharose 4B亲和柱进行纯化,所得产物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试验鉴定。结果显示,大肠杆菌细胞经诱导,表达出了相对分子量约为36kDa的蛋白,与GST-PB1-F2融合蛋白大小相符;Western blot鉴定显示,该融合蛋白能够被抗GST的抗体特异性识别。试验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纯化了GST-PB1-F2融合蛋白,为深入研究PB1-F2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型流感病毒PB1-F2蛋白融合蛋白 原核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亚单位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原性测定
15
作者 邱丰 贾志远 +7 位作者 郭敏卓 陈斯勇 伊瑶 沈立萍 余陶 费永亮 郭瑜 毕胜利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获得高纯度的丙型肝炎亚单位融合蛋白并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系统,以pET—11d作为载体,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融合蛋白,之后采用DEAE阴离子交换和镍离子柱亲和层析进行纯化。通过Western Blo... 目的获得高纯度的丙型肝炎亚单位融合蛋白并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系统,以pET—11d作为载体,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融合蛋白,之后采用DEAE阴离子交换和镍离子柱亲和层析进行纯化。通过Western Blot验证融合蛋白的抗原活性。同时以该蛋白免疫实验动物后测定血清中的抗体滴度。结果成功获得很高纯度的丙型肝炎亚单位融合蛋白,EIA显示融合蛋白能够诱生出高滴度的抗体。结论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的丙型肝炎病毒亚单位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为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性和预防性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病毒融合蛋白质类 疫苗 免疫测定
原文传递
甲型流感病毒NP和M2e融合蛋白高效表达和纯化
16
作者 黄保英 王秀平 +2 位作者 谭文杰 王文玲 阮力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 探索甲型流感病毒NP-M2e融合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可溶性高效表达和纯化的条件.方法 将NP-M2e融合基因(NM2e)经密码子优化后插入pET30a后获得pET30a-NM2e原核表达质粒,通过转化BL21(DE3)后的克隆筛选、诱导温度与诱导时间等条件... 目的 探索甲型流感病毒NP-M2e融合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可溶性高效表达和纯化的条件.方法 将NP-M2e融合基因(NM2e)经密码子优化后插入pET30a后获得pET30a-NM2e原核表达质粒,通过转化BL21(DE3)后的克隆筛选、诱导温度与诱导时间等条件的优化实现NM2e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可溶性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离子交换层析与分子筛层析纯化并通过Western-Blot鉴定其抗原性.结果 NM2e基因正确插入pET30a中并能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25℃温度诱导下NM2e蛋白出现可溶性表达,诱导时间由4h延长至10 h可明显提高蛋白表达量;可溶性NM2e蛋白经阴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层析两步纯化后的纯度可达90%,纯化产物能特异性结合NP鼠多抗及M2e鼠单抗.结论 甲型流感病毒NM2e融合蛋白能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和纯化并保持良好的免疫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病毒融合蛋白质类 原核细胞 蛋白质工程
原文传递
戊型肝炎病毒ORF3融合蛋白对L0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7
作者 陈焰 黄腊平 +1 位作者 李永春 田德英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目的检测ORF3融合蛋白对L0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质粒ORF3-pEGFP和ORF3-pXF2RH脂质体法转染L02细胞,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碘化丙啶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转染重组质粒的L02细胞自第4... 目的检测ORF3融合蛋白对L0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质粒ORF3-pEGFP和ORF3-pXF2RH脂质体法转染L02细胞,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碘化丙啶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转染重组质粒的L02细胞自第4d开始,明显增殖(P<0.05);L02细胞凋亡率由转染前的1.41%分别下降为0.83%和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型肝炎ORF3融合蛋白可减少L02细胞凋亡,而使L02增殖速度增加(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病毒融合蛋白 凋亡 增殖
原文传递
登革病毒1~4型E蛋白结构域Ⅲ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功能研究
18
作者 牛国宇 陆鹏 +5 位作者 张硕 张全福 李川 梁米芳 徐方 李德新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 了解原核表达的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1~4型融合的E蛋白结构域Ⅲ直接抑制登革病毒感染及其抗体的中和作用.方法 通过连接肽将1~4型登革病毒包膜蛋白Ⅲ区串联的基因产物插入PET30a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纯化后,应用Weste... 目的 了解原核表达的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1~4型融合的E蛋白结构域Ⅲ直接抑制登革病毒感染及其抗体的中和作用.方法 通过连接肽将1~4型登革病毒包膜蛋白Ⅲ区串联的基因产物插入PET30a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纯化后,应用Western Blot及间接ELISA验证表达产物.将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免疫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多抗血清的活性.将融合蛋白及多抗血清分别进行阻断实验和中和实验,对抗原及抗体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 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了串联的登革病毒1~4型E蛋白结构域Ⅲ融合蛋白,并得到兔抗免疫血清,分别对融合蛋白及兔抗免疫血清进行验证.融合蛋白能够阻断1~4型DV感染,兔抗免疫血清能中和1~4型DV,但中和抗体效价不同.结论 串联表达的登革病毒包膜蛋白Ⅲ区可抑制登革病毒感染,串联rEⅢ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产生的针对DV1~4型包膜蛋白结构域Ⅲ区的抗体对登革病毒具有中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病毒包膜蛋白质类 病毒融合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乳头瘤病毒表位融合蛋白的基因定点诱变
19
作者 田亚萍 张培因 +5 位作者 王艳姝 王燕媚 许艳 胡晓平 吴秀丽 王丽颖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定点诱变热休克蛋白-乳头瘤病毒表位融合蛋白的基因中编码半胱氨酸的密码子,解决下游纯化工作中产生多聚体蛋白的问题。方法在对蛋白质序列进行计算机表位预测及生物学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PCR的定点诱变技术,使原始基因序列中编... 目的定点诱变热休克蛋白-乳头瘤病毒表位融合蛋白的基因中编码半胱氨酸的密码子,解决下游纯化工作中产生多聚体蛋白的问题。方法在对蛋白质序列进行计算机表位预测及生物学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PCR的定点诱变技术,使原始基因序列中编码半胱氨酸的TGC突变为编码甘氨酸的GGC,克隆并表达了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果经克隆、测序后证实已成功获得突变基因,其编码的融合蛋白经纯化后没有多聚体的产生。结论利用PCR定点诱变技术对基因进行突变,在不改变蛋白质抗原性质的基础上,优化蛋白质序列,提高蛋白质纯化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瘤病毒表位融合蛋白 基因定点诱变 基因编码 生物学特性 蛋白质序列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病毒融合基因包膜糖蛋白通过抑制NF-κB活性诱导HL-60细胞死亡
20
作者 谭丽 谭获 李小龙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756-1758,共3页
目的探讨猿猴白血病病毒融合基因包膜糖蛋白(GALV-FMG)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的死亡效应与NF-κB的关系。方法将HL-60细胞分为pcDNA3.1(+)-GALV-FMG质粒转染(A)组、pcDNA3.1(+)空载体对照(B)组和空白对照(C)组。脂质体转染后,应用乳酸脱... 目的探讨猿猴白血病病毒融合基因包膜糖蛋白(GALV-FMG)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的死亡效应与NF-κB的关系。方法将HL-60细胞分为pcDNA3.1(+)-GALV-FMG质粒转染(A)组、pcDNA3.1(+)空载体对照(B)组和空白对照(C)组。脂质体转染后,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检测GALV-FMG引起HL-60细胞的死亡效应,免疫荧光和凝胶电迁移检验分析GALV-FMG在诱导HL-60细胞死亡中NF-κB的活性。结果与B、C组相比,A组细胞中NF-κB的活性受到了明显的抑制,细胞死亡的发生显著增加(P<0.05)。结论 GALV-FMG的表达可诱导HL-60细胞发生死亡;其机制可能与NF-κB的活性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猿猴白血病病毒融合基因包膜糖蛋白 HL-60 核转录因子-κ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