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2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LA和ApoE基因多态性差异分析
1
作者 吴继华 石磊 +2 位作者 张肖 徐震 王铮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5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的关系。方法2021年4月~2024年4月我院诊治的79例CHB患者和100例慢性HBV携带者,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外周血HLA基因多态性,采用PCR法检测ApoE基因多重等... 目的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的关系。方法2021年4月~2024年4月我院诊治的79例CHB患者和100例慢性HBV携带者,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外周血HLA基因多态性,采用PCR法检测ApoE基因多重等位基因,根据文献进行基因分型。结果CHB患者HLA-DQA1*0102和HLA-DRB1*15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3.9%和5.7%,显著低于HBV携带者的25.0%和14.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HLA-DQA1*0501、HLA-DQB1*0301、HLA-DRB1*03和HLA-DRB1*07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0.3%、31.7%、9.5%和15.8%,均显著高于HBV携带者的12.5%、20.5%、4.0%和7.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HB患者ApoE基因ε2/3基因型和ε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5.2%和8.2%,显著高于HBV携带者的5.0%和3.0%,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HB发病可能与HLA和ApoE基因多态性有关,携带HLA-DQA1*0102和HLA-DRB1*15等位基因可能对CHB的发生起抵制作用,而携带HLA-DQA1*0501、HLA-DQB1*0301、HLA-DRB1*03和HLA-DRB1*07等位基因或ApoEε2等位基因可能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人类白细胞抗原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携带者也需要治疗了
2
作者 牛俊奇 《肝博士》 2024年第4期1-1,共1页
我国已知大约有8100万乙肝病毒(HBV)的感染者,但我国有80%的乙肝患者没有被发现和治疗。HBV感染者可以分为HBV携带者(也称免疫耐受期感染者、HBe 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也有人叫做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和乙肝患者。以往认为,抗HBV治疗仅... 我国已知大约有8100万乙肝病毒(HBV)的感染者,但我国有80%的乙肝患者没有被发现和治疗。HBV感染者可以分为HBV携带者(也称免疫耐受期感染者、HBe 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也有人叫做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和乙肝患者。以往认为,抗HBV治疗仅限于乙肝患者,而HBV携带者是不需要治疗的。但要定期复查,一旦转氨酶升高,也就是转为患者了,才需要开始治疗。所谓乙肝患者的特点是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HBV DNA阳性,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开始治疗的最佳时机是ALT高于正常值的两倍以上。后来临床专家认为,只要转氨酶高于正常值就可以开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携带 HBV携带 定期复查 慢性HBV感染者 转氨酶升高 乙肝患者 HBE 临床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围分娩期精细化护理模式的作用评价
3
作者 张艳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60-0063,共4页
分析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围分娩期精细化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将100例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试验1组和试验2组,常规护理是试验1组采取的护理方法,精细化护理是试验2组采取的护理方法,观察患者心理状态... 分析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围分娩期精细化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将100例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试验1组和试验2组,常规护理是试验1组采取的护理方法,精细化护理是试验2组采取的护理方法,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分娩结局和预后效果。结果 试验2组患者焦虑抑郁负面情绪评分低于试验1组,且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试验1组,乙肝疾病知识和护理满意度等均高于试验1组,P<0.05。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围分娩期护理,采取精细化护理模式可以发挥出较高效果,可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乙肝病毒携带 围分娩期 精细化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抗病毒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现状
4
作者 李芮 唐霓 +1 位作者 游子杰 姚云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4-1001,共8页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CHBVC)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维...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CHBVC)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关于CHBVC抗病毒治疗核苷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NA)单用方案,α干扰素(interferon alpha,IFNα)单用方案及NA+IFNα联合方案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文献,并使用Stata17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文献,涉及1623例CHBVC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有效性分析:HBsAg血清清除率为20%(338/1421),其中HBeAg阴性组HBsAg清除率高达52.9%,阳性组仅为1.5%;HBeAg阴性组中HBV DNA<2000 IU/mL组的HBsAg清除率为45.6%,HBV DNA<20 IU/mL组的HBsAg清除率可达59.9%。HBsAg血清转化率为15.3%(196/946),其中HBeAg阴性组HBsAg转化率较高(38.2%),阳性组未见明显变化;HBeAg阴性组中HBV DNA<2000 IU/mL组的HBsAg转化率为34.5%,而HBV DNA<20 IU/mL组的HBsAg血清转化率可达49.4%。HBeAg血清阴转率为6.6%(34/46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在192周时可达8.8%。HBeAg血清转化率为8%(63/700),在96周时最高(24%),同时NA+IFNα联合方案比NA单用更具优势(8.1%vs.5.4%)。HBV DNA血清阴转率总体达到70.1%(500/738)。安全性分析:共有494例患者被纳入8篇文献进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5.4%(28/494)。结论:CHBVC抗病毒治疗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NA+IFNα联合方案及长期治疗方案对改善CHBVC效益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病毒治疗 核苷类似物 Α干扰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领悟社会支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梅碧琪 尤黎明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9期822-824,共3页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领悟社会支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观察组为来自门诊的慢性HBV携带者,共141人;对照组包括:健康对照组,共138人;住院乙肝病人组,共158人。使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3组人群进行调查。结果慢性HBV...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领悟社会支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观察组为来自门诊的慢性HBV携带者,共141人;对照组包括:健康对照组,共138人;住院乙肝病人组,共158人。使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3组人群进行调查。结果慢性HBV携带组、住院乙肝病人组和健康组的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社会总支持得分分别为(62.62±7.90)分,(39.88±8.44)分,(62.50±13.97)分,(23.64±6.60)分,(41.04±9.70)分,(64.6±13.74)分,(20.77±4.08)分,(40.40±9.18)分,(62.60±12.88)分。3组间除了家庭内支持因子得分有差异(P=0.002)外,3组间社会总支持和家庭外支持得分无差异(P>0.05);家庭内支持高于家庭外支持(P=0.000);职业、家庭经济、携带HBV时间等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慢性HBV携带者有一定的领悟社会支持,尤以家庭内支持多于家庭外支持;职业、家庭经济等是影响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的因素,为慢性HBV携带者提供家庭外社会支持网络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领悟社会支持 社会因素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 乙型肝炎病毒(HBV) 慢性HBV携带 健康对照组 社会支持量表 社会支持网络 家庭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丘市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425例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爱华 宁霞 侯凤仙 《中国乡村医药》 2009年第12期56-56,共1页
为了防止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传播,我们结合大专院校每年度新生入学体检,于2008年9月对大专院校新生中425名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了血清标志物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血清标志物检测 检测结果 乙肝病毒携带 大学生 章丘市 新生入学体检 大专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盲目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士敬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14期49-50,共2页
我国最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及亚太地区、美国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均明确指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包括非活动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小三阳、乙肝病毒DNA阴性、肝脏功能正常)和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三阳、乙肝病毒DN... 我国最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及亚太地区、美国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均明确指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包括非活动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小三阳、乙肝病毒DNA阴性、肝脏功能正常)和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三阳、乙肝病毒DNA阳性,肝脏功能正常)两种,都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但需要进行医学监护,定期检查肝脏功能和乙肝病毒活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 病毒治疗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乙肝病毒DNA 盲目 慢性乙型肝炎 肝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一说“非活动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8
作者 王振坤 《肝博士》 2010年第6期23-25,共3页
"非活动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也可叫"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简称"非活动携带",它是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的一种。我国现有90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约有40%左右为"非活动携带"。现在我们来说... "非活动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也可叫"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简称"非活动携带",它是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的一种。我国现有90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约有40%左右为"非活动携带"。现在我们来说说乙肝病毒的非活动携带是否可怕?需要治疗不?它能变成肝硬化不?能不能癌变?这都是大家关心的热门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携带 病毒携带状态 活动性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调查及病机探讨 被引量:44
9
作者 邢宇锋 张晓晖 +4 位作者 陈英杰 童光东 贺劲松 高辉 周大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病机。方法:选择3 000例慢性HBV携带者,分别填写中医证候调查表,进行辨证分析。结果:慢性HBV携带者分为10种证型,10种证型及出现频数所占百分比分别为:肾虚型(31.90%)、脾虚型(20....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病机。方法:选择3 000例慢性HBV携带者,分别填写中医证候调查表,进行辨证分析。结果:慢性HBV携带者分为10种证型,10种证型及出现频数所占百分比分别为:肾虚型(31.90%)、脾虚型(20.41%)、肝气郁结型(16.92%)、肝胃不和型(8.60%)、肝胆湿热型(7.37%)、肝阴虚型(6.59%)、湿热中阻型(5.96%)、湿困中焦型(4.58%)、肝血虚型(4.05%)、血瘀阻络型(1.55%)。肾虚型又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肾气虚型和肾精不足型,分别占总频次的9.45%、9.38%、12.30%、0.08%,脾虚型又分为脾气虚型和脾阳虚型,分别占总频次的16.28%和4.12%。兼证以肝胆湿热和湿热中阻为主。结论:慢性HBV携带者的最主要中医证型是肾虚型和脾虚型,其病机为疫毒内伏,脾肾亏虚,正气不足,无力鼓邪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病毒携带 中医证候 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病理特点及5年随访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陆忠华 陈卫 +6 位作者 王娟华 冯云霞 杨小娟 邓俊 顾锡炳 黄利华 范钦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0-533,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乙型肝炎再激活率等。方法:对无锡地区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临床症状、组织学、病毒学及血清病毒标志物等的动态观察研究。结果: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乙型肝炎再激活率等。方法:对无锡地区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临床症状、组织学、病毒学及血清病毒标志物等的动态观察研究。结果: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按HBeAg阳性和抗-HBe阳性分组,2组炎症活动度轻重进行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e阳性组炎症重于HBeAg阳性组;2组纤维化程度轻重进行秩和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e阳性组纤维化重于HBeAg阳性组。按年龄分组,<40岁组及≥40岁组,2组间炎症活动度轻(G0-1)重(≥G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纤维化程度轻(S0-1)重(≥S2)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40岁组纤维化明显重于<40岁组。5年间,220例中有35例出现乙型肝炎再激活,占总数的15.9%(35/220),其中肝脏病理有明显炎症者(≥G2)乙型肝炎再激活率为27%(33/122),而原肝组织炎症为G0~G1者再激活率为2%(2/98),两者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病理高炎症者(≥G2)再激活率明显高于低炎症者。35例乙型肝炎再激活患者中≥40岁占27例(77.1%),显示年龄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再激活率有明显相关性(P<0.01),≥40岁组再激活率明显高于<40岁组,而性别与再激活率无相关性。56例行2次肝活检,23例行3次肝活检,原(第1次肝活检)肝组织正常者几年内相对稳定,病理很少变化,原病理炎症较重者不易恢复,但可以在小范围内波动。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脏病理55%有明显异常(炎症≥G2),乙型肝炎再激活率与肝脏炎症分级及年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肝活检 肝脏病理 乙型肝炎再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序贯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4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何泽民 姚建华 +2 位作者 高贵群 林亚萍 马红梅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43,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序贯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ASC)的疗效。方法:将135例ASC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三步序贯治疗,依次口服扶正解毒胶囊A、B、C各90d;对照1组口服扶正解毒胶囊A;对照2组口服拉米夫定。疗程均为270d,治疗前和治疗90d...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序贯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ASC)的疗效。方法:将135例ASC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三步序贯治疗,依次口服扶正解毒胶囊A、B、C各90d;对照1组口服扶正解毒胶囊A;对照2组口服拉米夫定。疗程均为270d,治疗前和治疗90d、180d、270d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3.3%、15.6%、51.1%。治疗组与对照1组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2组差异无显著性;HBeAg转阴率分别为34.8%、21.7%、18.2%,3组差异无显著性;HBeAg-HBeAb转换率分别为39.1%、17.4%、11.1%,治疗组与对照1组差异无显著性,与对照2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药复方三步序贯干预ASC有较好的抑制HBV的疗效,是ASC有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携带 扶正解毒胶囊 序贯疗法HBV-DNA HBEAG HBeAg-HBe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妊娠对新生儿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穗玲 李小毛 +2 位作者 杨越波 李朝霞 卢建溪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3年第12期729-730,共2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携带者妊娠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检测 66例 HBs Ag阳性产妇静脉血、脐血、乳汁中 HBV DNA含量并对其分娩及新生儿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脐血 HBV DNA阳性率为 59.1% ;产妇血 HBVDNA含量与脐血 HBV DNA含量...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携带者妊娠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检测 66例 HBs Ag阳性产妇静脉血、脐血、乳汁中 HBV DNA含量并对其分娩及新生儿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脐血 HBV DNA阳性率为 59.1% ;产妇血 HBVDNA含量与脐血 HBV DNA含量的相关系数为 0 .3 72 (P<0 .0 5) ,呈正相关 ;产妇血、脐血 HBV DNA含量与新生儿体重无关 ,有新生儿窒息与无新生儿窒息者比较 ,产妇血、脐血 HBV DNA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携带者妊娠可造成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孕妇分娩前的感染状况不能反映其对胎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妊娠 新生儿 影响 血清学检测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邢宇锋 童光东 +3 位作者 周大桥 贺劲松 魏春山 陈英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法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将600例患者随机分为补肾清透组、补肾健脾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分别使用补肾清透方、补肾健脾方和安慰剂治疗,疗程5... 目的观察补肾法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将600例患者随机分为补肾清透组、补肾健脾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分别使用补肾清透方、补肾健脾方和安慰剂治疗,疗程52周,治疗前后进行肝穿检查,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分别采用Knodell组织学活动指数(HAI)和Ishak纤维化评分评价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结果共得到106例病理样本。补肾清透组、补肾健脾组和对照组治疗后Knodell HAI评分下降≥2分者分别为21、18、6例(P<0.05),Knodell HAI评分上升≥2分者分别为3、2、8例(P<0.05),补肾清透组和补肾健脾组炎症活动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治疗组间作用相似(P>0.05)。补肾清透组、补肾健脾组和对照组治疗后Ishak纤维化评分下降≥1分者分别为13、12、9例(P>0.05),Ishak纤维化评分上升≥1分者分别为8、3、11例,补肾健脾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肾清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健脾组患者肝组织纤维化恶化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补肾法(补肾清透方和补肾健脾方)有改善慢性HBV携带者炎症活动和延缓纤维化进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携带 肝组织病理 补肾法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莫显昆 孙振球 +4 位作者 史静琤 雷世岳 王琪 罗明明 彭丽爱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8-951,共4页
目的 了解长沙市在校大学生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乙肝相关防控措施和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5所高校839名在校大学生,应用大学生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态... 目的 了解长沙市在校大学生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乙肝相关防控措施和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5所高校839名在校大学生,应用大学生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态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收集大学生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乙肝防控知识相关信息。结果在校大学生对乙肝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42.79%~92.37%,预防途径知晓率在53.28%~89.03%。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存在歧视态度。高年级、入学前来自城市、不住校、不知道最近一次HBs Ag检查结果或者检查结果为阴性、没有和不知道家人、朋友或熟人中是否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或者不知道是否患过其他类型肝炎、乙肝防控知识缺乏的大学生对乙肝携带者表现出更高的歧视态度,是乙肝歧视防治的重点人群。结论 在校大学生对乙肝相关知识的了解不足,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应结合筛选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大学生乙肝相关的健康教育,切实减轻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歧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歧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医体质分类及与相关体检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16
15
作者 项凤梅 邓科穗 +2 位作者 江一平 朱卫丰 刘红宁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体质及与体检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医体质调查表,对213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及255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进行中医体质判断,同时进行肝功能、上腹部B超检查。结果乙肝病毒携带者各种体质分布为:湿热...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体质及与体检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医体质调查表,对213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及255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进行中医体质判断,同时进行肝功能、上腹部B超检查。结果乙肝病毒携带者各种体质分布为:湿热质21.6%,痰湿质18.8%,气虚质17.4%,平和质14.2%,阴虚质8.5%,瘀血质5.2%,阳虚质4.7%,阳盛质3.3%,气郁质2.8%,血虚质2.8%和肾虚质0.5%;偏质85.8%;乙肝病毒携带者低血脂、肝内胆管结石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其他上腹部B超检查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体质以偏质为主。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体质与体检指标没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中医体质 体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roscan无创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6
作者 丁红方 马科 宁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2-574,590,共4页
目的探讨Fibroscan无创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HBV DNA定量、肝脏硬度值、肝脾彩超、肝组织病理学等),其中80例行肝脏组织学活检。结果 195例慢... 目的探讨Fibroscan无创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HBV DNA定量、肝脏硬度值、肝脾彩超、肝组织病理学等),其中80例行肝脏组织学活检。结果 19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脏硬度值为(6.22±2.50)kPa;HBV DNA定量<500copies/mL组和HBV DNA定量≥500copies/mL组的肝脏硬度值比较无显著差异;病毒携带时间超过15年以上的患者肝脏硬度值明显高于病程≤5年者(P<0.01);肝脏组织炎症坏死分级<G2或纤维化<S2者(49例)肝脏硬度值为(6.72±2.33)kPa,炎症坏死分级≥G2或纤维化≥S2者(31例)肝脏硬度值为(9.95±4.00)kPa,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动态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脏硬度值有助于监测肝纤维化的发生,并对肝活检时机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FIBROSCAN 肝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中期应用替比夫定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病毒载量及其阻断母婴传播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范凌 杨军 +1 位作者 纪风兵 周琴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在妊娠中期应用替比夫定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病毒载量,观察其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就诊的60例妊娠中期HBV携带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在妊娠6个月时,给予观察组替比夫定口服... 目的探讨在妊娠中期应用替比夫定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病毒载量,观察其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就诊的60例妊娠中期HBV携带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在妊娠6个月时,给予观察组替比夫定口服,直至分娩结束后1周,对照组孕妇不接受抗病毒治疗。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常规注射重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4和IL-6水平。HBsAg)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HBV DN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前,观察组血清HBV DNA水平为(3.7±0.7)lg copies/mL,显著低于对照组[(7.8±1.0)lg copies/mL,P<0.05];分娩后,观察组血清IL-2水平为(20.6±2.7)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5.7±1.3)pg/mL,P<0.05],血清IL-4水平为(19.7±1.5)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30.6±2.8)pg/mL,P<0.05],血清IL-6水平为(21.5±4.2)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9.7±5.1)pg/mL,P<0.05];两组新生儿胎龄、体质量、身长和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新生儿6月龄和1岁时,观察组无HBV感染病例,而在对照组有1例(3.3%)患儿感染。结论在妊娠中期给予携带HBV孕妇替比夫定治疗可阻断HBV母婴传播,且对婴儿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替比夫定 母婴传播 新生儿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携带的人内皮抑素基因(Ad/hEnd)抑制人舌鳞状细胞癌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丁学强 陈宇 +6 位作者 李立 刘然义 黄嘉凌 赖坤 吴秀菊 柯妙拉 黄文林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52-1157,共6页
背景与目的:舌癌是口腔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常规采用以手术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总体的5年生存率只有50%左右,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已 成为舌癌治疗的研究方向之一。本实验以5型E1缺陷型腺病毒携带的人内皮抑素基因(Ad/hEnd)感染... 背景与目的:舌癌是口腔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常规采用以手术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总体的5年生存率只有50%左右,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已 成为舌癌治疗的研究方向之一。本实验以5型E1缺陷型腺病毒携带的人内皮抑素基因(Ad/hEnd)感染舌癌细胞(Tca8113)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并对荷瘤裸鼠舌癌的抑瘤效果进行观察,研究其在舌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舌癌抑制作用。方法:(1)免疫组化法检测内皮抑素蛋白在Tca8113细胞和ECV细胞中的表达及分布。ELISA法检测上清中内皮抑素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内皮抑素基因在Tca8113和ECV细胞的表达特征。(2)流式细胞仪检测Ad/hEnd感染ECV后的细胞周期及凋亡,WST-1法检测Ad/hEnd对ECV细胞增殖的抑制。(3)Ad/hEnd对荷瘤裸鼠的舌癌的生长抑制分析。结果:(1)实验结果显示感染Ad/hEnd后Tca8113细胞和ECV细胞胞浆内可有效合成内皮抑素蛋白,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内皮抑素蛋白表达浓度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最高达到597 ng/ml,可持续到第7天,并且表达产物有抑制人体静脉内皮细胞ECV生长特性,呈剂量依赖关系。(2)Ad/hEnd可延长感染后的ECV细胞的S期及G_2期,并出现细胞凋亡现象。(3)应用Ad/hEnd后第3天肿瘤体积增长受到抑制,第6天开始肿瘤抑制明显增强,第3周抑瘤率达45.8%。结论:本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携带 人内皮抑素基因 Ad/hEnd 人舌鳞状细胞癌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周血IFN-γ、IL-32和IL-6的变化及临床相关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彩东 杨勇卫 +2 位作者 李惠军 田鹏飞 吴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8期2622-2624,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外周血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32(IL-32)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水平和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HBV携带者空腹血清标本,其中慢性HBV携带者39例,非活动性乙...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外周血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32(IL-32)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水平和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HBV携带者空腹血清标本,其中慢性HBV携带者39例,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21例,另收集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IFN-γ、IL-32和IL-6水平、HBV DNA载量及血清肝功能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外周血IFN-γ、IL-32和IL-6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病毒载量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IFN-γ、IL-32和IL-6水平均高于低病毒载量与高病毒载量携带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携带者外周血IL-32水平与AST水平呈正相关(r=0.32,P<0.05),与ALB水平呈负相关(r=-0.27,P<0.05)。结论细胞因子IFN-γ、IL-32和IL-6在慢性HBV感染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HBV携带者肝脏炎症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32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及病毒携带者对分娩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赵志强 庞秋梅 魏宏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16期2496-2498,共3页
目的对比和分析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及其病毒携带者对产妇分娩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100例,包括肝功能受损患者50例(乙肝组)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50例(携带组)。同时选择经体检后正常妊娠产... 目的对比和分析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及其病毒携带者对产妇分娩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100例,包括肝功能受损患者50例(乙肝组)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50例(携带组)。同时选择经体检后正常妊娠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围生期结局以及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的剖宫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的患者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早产的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gar评分明显低于其他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组患者与对照组新生儿围生期结局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组患者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患者的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窘迫、早产和产后出血等发生率明显更高于其他2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胎膜早破发生率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组患者妊娠期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及其病毒携带者对患者分娩预后与母婴结局有不良影响,尤其是肝功能损伤患者。临床治疗应重视产前检查和围生期监测,尽早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及时阻断母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乙肝病毒 病毒携带 分娩预后 围生期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