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4篇文章
< 1 2 1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疏水性无孔膜对黑臭水体底泥修复的研究
1
作者 雷晓玲 郎永鹏 +1 位作者 黄媛媛 韩程远 《环境科技》 2025年第1期19-23,29,共6页
以黑臭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疏水性无孔膜对黑臭底泥持续供氧,探究无孔膜供氧对底泥和上覆水的修复效果及对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装置运行42 d后,底泥中TN,OM的去除率分别为22.3%,35%,上覆水中TN,TP,COD_(Cr)和NH3-N... 以黑臭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疏水性无孔膜对黑臭底泥持续供氧,探究无孔膜供氧对底泥和上覆水的修复效果及对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装置运行42 d后,底泥中TN,OM的去除率分别为22.3%,35%,上覆水中TN,TP,COD_(Cr)和NH3-N去除率分别为78.2%,91%,72.5%和95%,可将OM污染严重的底泥修复至中度污染水平。底泥微生物群落中具有降解污染物能力的浮霉菌纲和丙型变形菌纲相对丰度均提高,但指示底泥污染程度的β变形菌纲相对丰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道 底泥原位修复 疏水性无孔膜 上覆水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灰改性水泥-矿渣复合材料的疏水性及耐久性研究
2
作者 沈霁 姚力豪 +2 位作者 王彦平 张仲杰 陈康泰 《新型建筑材料》 2025年第1期56-60,共5页
采用硅酸盐水泥和高炉矿渣为原料,PDMS为疏水剂,硅灰为增强材料,研究硅灰掺量对改性水泥-矿渣复合材料的疏水性和耐久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硅灰掺量为4%时,试样的抗压强度明显提高,28 d抗压强度可达18.33 MPa,比空白组提高24.0%,... 采用硅酸盐水泥和高炉矿渣为原料,PDMS为疏水剂,硅灰为增强材料,研究硅灰掺量对改性水泥-矿渣复合材料的疏水性和耐久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硅灰掺量为4%时,试样的抗压强度明显提高,28 d抗压强度可达18.33 MPa,比空白组提高24.0%,同时试样具有较强的抗冻性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防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试样表面的静态接触角达到114°,断裂面的接触角达到134°,接触角未因硅灰的掺入而受到影响,试样的吸水率则随着硅灰掺量增加而不断减小。SEM分析显示,掺加硅灰的试样微观结构更为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 硅灰 疏水性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PTFE涂层微粗糙结构的构筑及其超疏水性能
3
作者 许宁 林雨 +5 位作者 雒玉欣 马家辉 杨翘宇 王卓 蒲永平 丁旭东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4,共6页
采用熔盐法制备呈八面体状、粒径尺寸分布在300~500 nm的CeO_(2)颗粒,借助喷涂法制备CeO_(2)/PTFE涂层,目的是通过CeO_(2)颗粒的加入填充或者嵌入在PTFE的网络结构上,以此构筑CeO_(2)/PTFE涂层微粗糙结构提高其疏水性能.探讨不同的CeO_... 采用熔盐法制备呈八面体状、粒径尺寸分布在300~500 nm的CeO_(2)颗粒,借助喷涂法制备CeO_(2)/PTFE涂层,目的是通过CeO_(2)颗粒的加入填充或者嵌入在PTFE的网络结构上,以此构筑CeO_(2)/PTFE涂层微粗糙结构提高其疏水性能.探讨不同的CeO_(2)颗粒含量在不同硬度铝基底上(Al 3003和Al 3004)对CeO_(2)/PTFE涂层疏水性能的影响,进而从“CeO_(2)颗粒的显微结构”和“微粗糙结构的构筑”两个方面阐明CeO_(2)/PTFE涂层的超疏水机理.结果表明:当CeO_(2)颗粒含量为0.5 wt%时,从SEM图中看出CeO_(2)/PTFE涂层的表面出现大量突起且呈现密集均匀排布即构筑出“单层连续网络结构”;CeO_(2)颗粒嵌入PTFE涂层的网络结构中CeO_(2)/PTFE涂层疏水性能最佳,从润湿性分析得到在Al 3003和Al 3004接触角分别为154.7°和153.3°.当CeO_(2)颗粒含量小于0.5 wt%时,构筑涂层表面呈现“孤岛状结构”;大于0.5 wt%时,构筑涂层表面呈现“多层不连续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 微粗糙结构 复合涂层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酸木质素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疏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雅丽 周晓贤 +3 位作者 倪书振 陈晓倩 傅英娟 张凤山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1,共7页
本研究以玉米秸秆、杨木及松木为原料,利用不同液比的甲酸与原料(1∶10,1∶9,1∶8和1∶7)制浆,从制浆黑液中分离得到甲酸木质素,进一步制得甲酸木质素纳米颗粒,探究了不同甲酸木质素的酚羟基含量差异。结果表明,3种原料甲酸木质素具有... 本研究以玉米秸秆、杨木及松木为原料,利用不同液比的甲酸与原料(1∶10,1∶9,1∶8和1∶7)制浆,从制浆黑液中分离得到甲酸木质素,进一步制得甲酸木质素纳米颗粒,探究了不同甲酸木质素的酚羟基含量差异。结果表明,3种原料甲酸木质素具有木质素的基本结构特征,液比1∶9时制得3种原料甲酸木质素酚羟基含量分别为2.69、2.82、3.09 mmol/g。水接触角实验结果表明,3种原料甲酸木质素压片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将甲酸木质素纳米颗粒用于制备甲酸木质素纳米颗粒/淀粉复合膜,复合膜的水接触角显著增加,其疏水性能与甲酸木质素的原料种类和制浆液比有关。经4个月老化后,复合膜的疏水性能进一步增强,3种原料甲酸木质素纳米颗粒/淀粉复合膜的水接触角最高分别可达127.2°、125.1°和123.5°。研究结果对增强木质素的疏水性能及扩展疏水性膜材料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 纳米颗粒 木质素 疏水性 淀粉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在强化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土壤修复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文伶 杨明辉 +2 位作者 张鹤清 王圆生 汪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0-1229,共10页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ydrophobic organic contaminants,HOCs)在土壤环境中分布广泛。由于不易从土壤颗粒中解吸,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低,化学、生物与物理修复技术对土壤中HOCs的修复效果常受到抑制。表面活性剂对HOCs具有增溶能力,常被用...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ydrophobic organic contaminants,HOCs)在土壤环境中分布广泛。由于不易从土壤颗粒中解吸,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低,化学、生物与物理修复技术对土壤中HOCs的修复效果常受到抑制。表面活性剂对HOCs具有增溶能力,常被用于强化其他修复技术的处理效率。本文对近20年来表面活性剂在强化土壤化学、生物或物理技术修复土壤HOCs污染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情况进行了分类总结,并比较分析了各类表面活性剂强化技术的适用性及局限性,提出了联合修复技术和表面活性剂泡沫是表面活性剂强化土壤HOCs修复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疏水性有机物 土壤修复 增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喷射电沉积镍镀层微观结构和疏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邱赟 阿达依·谢尔亚孜旦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5,共9页
[目的]Q235钢结构件的服役环境一般较恶劣,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来提高其耐蚀性。[方法]先在Q235钢表面喷射电沉积镍,再采用0.3 mol/L硬脂酸溶液浸泡修饰12 h,得到疏水的镍镀层。通过接触角测量仪、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和场发射扫描电... [目的]Q235钢结构件的服役环境一般较恶劣,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来提高其耐蚀性。[方法]先在Q235钢表面喷射电沉积镍,再采用0.3 mol/L硬脂酸溶液浸泡修饰12 h,得到疏水的镍镀层。通过接触角测量仪、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了不同脉冲参数下电沉积所得镍镀层表面的水接触角、粗糙度和微观形貌,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峰值电流密度、占空比或电沉积时间的增大,Ni镀层的水接触角和表面粗糙度都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峰值电流密度为0.15 A/cm^(2)、占空比为50%的条件下喷射电沉积10 min所得的Ni镀层经化学修饰后水接触角为146.3°,耐蚀性最好。[结论]在Q235钢表面采用喷射电沉积镍加化学修饰的方法可获得超疏水表面,显著提高其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素结构钢 喷射电沉积 化学修饰 疏水性 表面粗糙度 微观形貌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糖疏水性对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龙康源 张思瑾 +3 位作者 尹涛 尤娟 刘茹 马华威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1,共7页
为加工高品质的鱼糜制品,在鱼糜中添加5种疏水性多糖(低聚果糖、菊粉、马铃薯淀粉、糯米淀粉、小麦纤维接触角分别为19.2°、30.2°、39.1°、72.8°、101.9°),研究多糖疏水性对鱼糜胶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 为加工高品质的鱼糜制品,在鱼糜中添加5种疏水性多糖(低聚果糖、菊粉、马铃薯淀粉、糯米淀粉、小麦纤维接触角分别为19.2°、30.2°、39.1°、72.8°、101.9°),研究多糖疏水性对鱼糜胶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多糖疏水性的增加,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硬度、弹性、咀嚼性、持水性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添加接触角为39.1°的马铃薯淀粉时,以上指标数值均为最大,相较未添加多糖的对照组分别增大26%、14%、1.02%、10%和8%。而鱼糜凝胶的亮度值和白度随着多糖疏水性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此外,当多糖疏水性逐渐增大,鱼糜中肌球蛋白的变性温度和热焓值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鱼糜凝胶中蛋白的α-螺旋结构向β-折叠结构的转变程度、化学作用力(离子键、疏水相互作用及二硫键)和网络结构的致密性均先增加后降低。当添加接触角为40°左右多糖时,最有利于改善鱼糜的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糜 多糖 疏水性 凝胶特性 二级结构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魔芋葡甘聚糖的疏水性对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龙康源 张思瑾 +4 位作者 Yongsawatdigul JIRAWAT 尹涛 尤娟 刘茹 马华威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以接触角60.6°的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为原料,制备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de-acetylated konjac glucomannan,DKGM)(接触角42.7°和53.5°)和羧甲基化魔芋葡甘聚糖(carboxymethlated konjac glucomannan,CKG... 以接触角60.6°的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为原料,制备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de-acetylated konjac glucomannan,DKGM)(接触角42.7°和53.5°)和羧甲基化魔芋葡甘聚糖(carboxymethlated konjac glucomannan,CKGM)(接触角68.5°和72.7°),研究改性KGM的疏水性对白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KGM的鱼糜凝胶的白度为78.20,添加DKGM、CKCM组分别为76.77~76.83和75.75~75.97;添加DKGM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相比KGM组分别提升50%、73%,而添加CKGM鱼糜凝胶强度则分别提升60%、43%;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回复性和持水性的变化与凝胶强度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疏水性的增大,DKGM鱼糜凝胶的化学作用力增强、α-螺旋相对含量降低、β-折叠相对含量增加、肌球蛋白的热稳定性增加、网络结构更为致密,CKGM鱼糜凝胶以上特性的变化趋势与DKGM相反。综上,KGM的改性方式和疏水性共同影响鱼糜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多糖 魔芋葡甘聚糖 疏水性 鱼糜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FC催化层疏水性对冷启动冰容量的影响
9
作者 薛坤鹏 周芬 潘牧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69-2477,共9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s)冷启动问题是制约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冰容量是衡量冷启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冰容量越大,冷启动性能越好。普遍认为冰容量只受阴极催化层和质子交换膜的储水量影...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s)冷启动问题是制约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冰容量是衡量冷启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冰容量越大,冷启动性能越好。普遍认为冰容量只受阴极催化层和质子交换膜的储水量影响,而忽视了催化层排水量。提出催化层排水量也会对冰容量产生较大影响,并首次将冷启动期间催化层排水量纳入冰容量计算。结合试验数据和理论计算分析发现催化层排水量对冰容量的贡献甚至可以达到50%。利用疏水碳载体催化剂提高催化层疏水性,研究催化层疏水性对排水量和冰容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7℃下,疏水处理后的膜电极排水量增大引起的容量增加了0.75 mg/cm^(2),提升幅度达到了38.2%。这表明提升催化层疏水性、增加排水量可以提升冰容量,并且启动温度越高提升幅度越大。最后,冻融循环(F/T)测试表明疏水性高的催化层冰容量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催化层排水量 冷启动 冰容量 催化层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彩色滤光膜的致密性和疏水性以减少TFT-LCD制造中的气体释放
10
作者 李吉 张霞 +4 位作者 冯翊 廖昌 张杰 尹勇明 孟鸿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4-713,共10页
TFT-LCD产业正朝着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在TFT-LCD制造过程中,发现不同的光刻胶需要不同的真空干燥时间。为了减少制造时间,提高面板成品率,有必要明确影响真空时间的因素。本文探讨了抽运时间与光刻胶材料性能的关系。发现光刻... TFT-LCD产业正朝着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在TFT-LCD制造过程中,发现不同的光刻胶需要不同的真空干燥时间。为了减少制造时间,提高面板成品率,有必要明确影响真空时间的因素。本文探讨了抽运时间与光刻胶材料性能的关系。发现光刻胶的热稳定性与抽运时间的关系可以忽略不计。光刻胶的致密性和疏水性与真空干燥时间密切相关。致密性和高疏水性可以有效避免水蒸气在制造过程中侵入和储存在光刻胶中,减少泵送次数。总的来说,这项工作可以为未来TFT-LCD工业新型光刻胶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器 彩色滤光膜 气体释放 致密性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性侵蚀抑制剂对水泥水化影响及作用机理分析
11
作者 张进飞 马麒 +4 位作者 穆松 郭政 庄志杰 乔宏霞 洪锦祥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68-2777,共10页
疏水性侵蚀抑制剂使混凝土具有优异疏水效果,抑制了侵蚀性环境中介质传输,然而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对水泥浆体在不同疏水性侵蚀抑制剂(CAHA)掺量下的水化行为进行了研究,探究了其对水泥水化放热、水化物相、表面接触角、抗压强度... 疏水性侵蚀抑制剂使混凝土具有优异疏水效果,抑制了侵蚀性环境中介质传输,然而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对水泥浆体在不同疏水性侵蚀抑制剂(CAHA)掺量下的水化行为进行了研究,探究了其对水泥水化放热、水化物相、表面接触角、抗压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AHA降低了水泥浆体第一水化放热峰并延缓水泥水化,在水化前期抑制了钙矾石和氢氧化钙的生成,这种抑制作用在高掺量下更为显著。CAH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砂浆早期抗压强度,对28 d抗压强度影响并不明显。CAHA显著降低砂浆吸水率并使其具有疏水性。通过比对,推荐CAHA最佳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6%,此时水泥砂浆抗压强度损失较小且抗侵蚀性能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水泥 抗压强度 疏水性 水泥水化 水化产物 羧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表面织构化疏水性研究
12
作者 宋龙 钟雯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35,共6页
针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表面与黏稠物易发生粘连、不便于清洁等问题,通过激光标刻机对材料表面进行织构化改性,利用接触角测试仪对材料表面疏水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能使材料表面的疏水性提高50%,使其具有防粘连性能和自清洁能力... 针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表面与黏稠物易发生粘连、不便于清洁等问题,通过激光标刻机对材料表面进行织构化改性,利用接触角测试仪对材料表面疏水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能使材料表面的疏水性提高50%,使其具有防粘连性能和自清洁能力。探究了运用哪种织构对材料表面进行织构化改性使材料表面具有最佳的疏水性,其结果为仿生猪笼草织构改性表面的疏水性最好。在此结论上探究该织构疏水性最优的加工参数,结果表明,猪笼草仿生织构疏水性最好的加工参数组合为织构大小为400μm、横向间距为100μm、纵向间距为100μm;通过改变织构大小来改变织构的面积率,结果表明,织构的疏水性随着织构面积率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在织构面积率为18.5%附近取得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疏水性 防粘连 自清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段阶梯加热成膜工艺对蛋白基复合材料疏水性和阻隔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王滋 雷桥 张文惠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0,共8页
目的:改良成膜加热工艺。方法:将薄膜基材采用一段35,40,45,50,55℃低温解链,二段85℃变性加热的方法制备乳清分离蛋白—普鲁兰多糖薄膜。研究比较了薄膜结构、疏水性、阻隔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确定了优化成膜工艺条件。结果:两段阶... 目的:改良成膜加热工艺。方法:将薄膜基材采用一段35,40,45,50,55℃低温解链,二段85℃变性加热的方法制备乳清分离蛋白—普鲁兰多糖薄膜。研究比较了薄膜结构、疏水性、阻隔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确定了优化成膜工艺条件。结果:两段阶梯加热的薄膜对比未变性交联(25℃)的薄膜和一段加热(85℃)的薄膜,阻氧性能提高了25.0%~58.7%,拉伸强度(TS)增强了54.8%~89.9%,断裂伸长率(EAB)增强了40.2%~59.2%,水蒸气阻隔性能提高了20.0%~52.6%。结论:两段阶梯加热的成膜方式能控制蛋白质解链程度,促进成膜基材基团之间的反应且45℃/85℃加热条件对提高薄膜各项性能的作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段阶梯加热成膜 乳清分离蛋白 结构变化 疏水性 阻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胶囊化木质基相变储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疏水性能研究
14
作者 邓训和 李卓臻 +1 位作者 杨英凡 崔鹏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8期80-82,共3页
目的:研究木质基相变储能复合材料吸水吸湿对其储能稳定性的影响,解决潮湿环境应用中相变材料泄漏的问题。方法:选择巴沙木作为载体,浸渍及表面涂覆相变材料等方式制备具备疏水性能的类胶囊化木质基相变储能复合材料PEG,并进行热稳定性... 目的:研究木质基相变储能复合材料吸水吸湿对其储能稳定性的影响,解决潮湿环境应用中相变材料泄漏的问题。方法:选择巴沙木作为载体,浸渍及表面涂覆相变材料等方式制备具备疏水性能的类胶囊化木质基相变储能复合材料PEG,并进行热稳定性、疏水性和光热转换性等测试。结果:在温度为60℃下,浸水处理后的PEG-1000@脱木素木材/PDMS未发生泄漏现象;接触角测试表明其PEG具有112°的接触角,表现出良好的疏水性,同时,光热转换测试表明,PEG-1000@脱木素木材/PDMS具有快速吸热和缓慢放热的特性。结论:综上所述,PEG-1000@脱木素木材/PDMS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和高效的热管理性能,在潮湿环境中具备良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相变材料 疏水性 光热转换 热能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性微结构聚合物的高效注塑成形制备
15
作者 欧阳江秀 鲁艳军 +2 位作者 卓永就 钟慧敏 徐锦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93-298,共6页
针对微结构聚合物元件的高效成形制备,本工作采用金刚石砂轮在钛硅碳陶瓷模芯表面精密磨削加工出V形沟槽阵列结构,通过微注塑成形工艺将模芯表面的微结构快速成形复制到聚合物工件表面,实现微结构聚合物元件的批量化与制造,研究不同微... 针对微结构聚合物元件的高效成形制备,本工作采用金刚石砂轮在钛硅碳陶瓷模芯表面精密磨削加工出V形沟槽阵列结构,通过微注塑成形工艺将模芯表面的微结构快速成形复制到聚合物工件表面,实现微结构聚合物元件的批量化与制造,研究不同微结构尺寸对微结构聚合物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微细磨削加工技术和微注塑成形工艺,能够高效快速制备出微结构聚合物元件。微结构聚合物工件表面接触角随V沟槽间距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V沟槽深度为150μm时,表面接触角可达123.19°。聚合物工件表面质量越高,其表面疏水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结构 精密磨削 微注塑成形 聚合物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纤维对疏水性水泥-矿渣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沈霁 姚力豪 +4 位作者 王彦平 张仲杰 王文彬 陈康泰 张印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6-271,共6页
在掺加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具有疏水性的水泥-矿渣复合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掺加不同掺量聚丙烯(PP)纤维,研究对其力学性能、防水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发现PP纤维掺量为0.4%时,试样的韧性显著提高,28d抗折强度达到7.05MPa,相较于空白组提高了... 在掺加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具有疏水性的水泥-矿渣复合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掺加不同掺量聚丙烯(PP)纤维,研究对其力学性能、防水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发现PP纤维掺量为0.4%时,试样的韧性显著提高,28d抗折强度达到7.05MPa,相较于空白组提高了20.7%,同时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最佳。当PP纤维掺量为0.2%时,试样的吸水率降低了14.2%,同时抗冻融性能最佳。静态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试样表面的静态接触角未受PP纤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 聚丙烯纤维 疏水性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质疏水性馏分的四环素络合机制
17
作者 万洁婷 唐剑锋 +1 位作者 杜妙柔 耿春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238-4249,共12页
四环素属于两性化合物,含有显弱酸性的酚羟基和烯醇式羟基和显弱碱性的二甲氨基,因此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疏水性和亲水性,可能会影响它与四环素的络合能力.本文采用两种固相萃取柱对生活垃圾生物炭的DOM进行萃取分馏,得到以下4个馏分:... 四环素属于两性化合物,含有显弱酸性的酚羟基和烯醇式羟基和显弱碱性的二甲氨基,因此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疏水性和亲水性,可能会影响它与四环素的络合能力.本文采用两种固相萃取柱对生活垃圾生物炭的DOM进行萃取分馏,得到以下4个馏分:疏水酸性组分(HOA)、疏水中性组分(HON)、疏水碱性组分(HOB)和亲水性组分(HIS).紫外光谱数据表明HON和HOB以疏水性组分为主,芳香化程度较高,它们的SUVA_(254)、SUVA_(260)分别为6.22—9.90、5.76—9.44 L·mg^(−1)·m^(−1);而HIS则以亲水性组分为主,其SUVA_(254)和SUVA_(260)均为0.46 L·mg^(−1)·m^(−1).DOM分馏增加了HOB和HON的荧光值,显著降低了HIS的荧光值,但是并没有影响微生物源腐殖质C1(80.7%—84.6%)和陆源类腐殖质C2(15.4%—19.3%)在各馏分中的分布.DOM和3个馏分(HON、HOB和HIS)的吸收光谱随着四环素浓度增大而升高,Stern-Volmer方程中的k_(q)值(0.90×10^(12)—3.89×10^(12)L·mol^(−1)·s^(−1))远远大于最大散射碰撞猝灭常数(2×10^(10)L·mol^(−1)·s^(−1)),因此属于静态猝灭.四环素与DOM的络合反应主要发生在微生物源腐殖质(C1)上,而陆源类腐殖质(C2)因为相对含量低而不呈现明显的络合作用.HONC1与TC因结合位点少(n=1.22)而导致结合不稳定(lgK_(b)=5.43),HON-C2与TC则因结合位点多(n=2.06)而引起结合很稳定(lgK_(b)=8.47);DOM-C1、HOB-C1和HOB-C2的结合位点数和结合稳定性处于HON-C1和HON-C2之间.DOM因存在疏水性和亲水性组分对四环素的结合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影响了四环素在环境中的生态毒性和迁移转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生物炭 固相萃取与分馏 荧光猝灭 三维荧光光谱 同步光谱 四环素 结合位点 方程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AlN/ZrYN纳米多层膜力学性能、抗氧化及疏水性能
18
作者 李仲博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7,共8页
利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交替沉积Ti_(3)AlN和ZrYN纳米层,制备一系列具有不同ZrYN纳米层厚度(l)的Ti_(3)AlN/ZrYN纳米多层膜,并通过XRD,SEM,纳米压痕仪,显微硬度计及接触角测量仪等研究不同l对Ti_(3)AlN/ZrYN纳米多层膜力学、抗氧化... 利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交替沉积Ti_(3)AlN和ZrYN纳米层,制备一系列具有不同ZrYN纳米层厚度(l)的Ti_(3)AlN/ZrYN纳米多层膜,并通过XRD,SEM,纳米压痕仪,显微硬度计及接触角测量仪等研究不同l对Ti_(3)AlN/ZrYN纳米多层膜力学、抗氧化以及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i_(3)AlN和ZrYN纳米层厚度分别为10 nm和1 nm时,纳米多层膜具有高硬度(H=26.8 GPa)和优异的断裂韧度(Kf=4.21 MPa∙m^(1/2))。硬度和断裂韧度的提高可能是因为,当l较小时,纳米层间形成良好的c-Ti_(3)AlN/c-ZrYN共格外延结构,可以有效阻碍位错的产生和滑移。高密度的异质界面可使微裂纹发生连续偏转,有效延长裂纹扩散路径的同时消耗裂纹传播能量,从而提高断裂韧度。同时,较小的l也易于获得优异的抗氧化性能,l较小时Ti_(3)AlN纳米层占主导地位,Al倾向于在表面形成致密的Al_(2)O_(3)层,阻碍氧气向薄膜内部扩散。此外,Ti_(3)AlN/ZrYN纳米多层膜表面形成的结瘤缺陷增加表面粗糙度,使得薄膜的疏水性能得到提高,从而使其在潮湿环境中不易快速发生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3)AlN/ZrYN纳米多层膜 力学性能 抗氧化性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蝌蚪型POSS嵌段共聚物多孔膜制备及其疏水性能
19
作者 孔雀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47-54,共8页
针对传统疏水整理方法存在高温处理、对设备要求高、织物固有属性降低等缺点,以蝌蚪型倍半硅氧烷(POSS)嵌段共聚物为成膜材料,通过呼吸图案法制备有序排列的多孔膜。以硅片为基底,优化溶剂种类、共聚物质量浓度、成膜温度及成膜时间,得... 针对传统疏水整理方法存在高温处理、对设备要求高、织物固有属性降低等缺点,以蝌蚪型倍半硅氧烷(POSS)嵌段共聚物为成膜材料,通过呼吸图案法制备有序排列的多孔膜。以硅片为基底,优化溶剂种类、共聚物质量浓度、成膜温度及成膜时间,得到孔径均匀的多孔膜,对其表面疏水性能进行测试。以棉织物为基底,优化共聚物质量浓度制备多孔膜,测试其表面疏水性能。结果表明:蝌蚪型POSS嵌段共聚物在硅片表面成膜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三氯甲烷,共聚物质量浓度30 mg/mL,温度80℃,时间60 s,在此工艺条件下多孔膜水接触角为117.8°,具有疏水性能;以棉织物为基底,通过呼吸图案法在棉织物表面制备多孔结构,共聚物质量浓度为60 mg/mL时,其表面水接触角为154.0°,孔的结构规整性最好且达到超疏水;在相同质量浓度条件下水接触角较浸渍-烘干法高1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S嵌段共聚物 有序多孔膜 呼吸图案法 疏水性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性VOCs处理生物组合及生物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20
作者 史宇情 王宁 +3 位作者 白紫荷 靳松 韩梦非 王欣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795,共8页
生物技术作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处理技术之一,具有高效、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和无二次污染等技术特点。然而,疏水性VOCs水溶性差,传统生物处理过程中存在气液相传质速率低、VOCs可生物降解性差和微生物降解能力差等问题。本文针对... 生物技术作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处理技术之一,具有高效、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和无二次污染等技术特点。然而,疏水性VOCs水溶性差,传统生物处理过程中存在气液相传质速率低、VOCs可生物降解性差和微生物降解能力差等问题。本文针对疏水性VOCs处理生物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生物组合技术和生物强化技术,并分析了提高技术处理性能的方法和过程机理,总结了现有技术的处理效果,最后对生物组合技术和生物强化技术处理疏水性VOCs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性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传质 微生物代谢活性 生物组合技术 生物强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