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6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法经验与李健吾的戏剧创作及文学批评——基于自然主义与文学社会学的考察
1
作者 范水平 张雨琴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46-54,共9页
李健吾曾留学法国,一生以法国文学翻译与研究为职业、以福楼拜研究为志业,其留法活动与法国自然主义文学阅读经验给他的文学创作和批评活动带来了深刻影响。在李健吾的戏剧创作中,常从病理学视角塑造人物、从生物学视角书写“人”的生... 李健吾曾留学法国,一生以法国文学翻译与研究为职业、以福楼拜研究为志业,其留法活动与法国自然主义文学阅读经验给他的文学创作和批评活动带来了深刻影响。在李健吾的戏剧创作中,常从病理学视角塑造人物、从生物学视角书写“人”的生理欲望;在其文学批评中,常从病理学、生物学、遗传学、文学社会学等视角阐述其理论主张。这令其文学活动整体呈现出浓厚的科学色彩,体现出对文学现代性的自觉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法经验 李健吾戏剧 李健吾文学批评 自然主义 文学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被引量:3
2
作者 赵颖霞 高春霞 李中琴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6-139,共4页
20世纪初期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保定作为该运动的发祥地、留学预备培训基地及发展核心地,对推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蓬勃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保定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 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和森思想转变问题再探——以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考察中心
3
作者 胡慧娥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20,128,共8页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在参与组织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前有诸多救国主张的探索,后筹划这一运动及亲至北京做先期联络工作时,其思想发生了较大转变,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学说,进而服膺并宣传马克思主义。赴法国后他“猛看...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在参与组织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前有诸多救国主张的探索,后筹划这一运动及亲至北京做先期联络工作时,其思想发生了较大转变,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学说,进而服膺并宣传马克思主义。赴法国后他“猛看猛译”马克思列宁著作,考察西方社会现状,指导开展大规模抗争运动,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蔡和森思想的转变影响了不少留法学生与新民学会会员,其转变原因则与湖湘文化的熏染、杨昌济的帮助、自身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以及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和森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思想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发展及特点分析
4
作者 郭连锋 王红利 《呼兰师专学报》 2003年第2期34-36,共3页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我国爱国知识青年追求新思潮、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道路的产物。在此期间,专门组织留法勤工俭学活动的各团体在国内组织创办了大量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本文简单介绍这些预备学校的发展情况并剖...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我国爱国知识青年追求新思潮、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道路的产物。在此期间,专门组织留法勤工俭学活动的各团体在国内组织创办了大量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本文简单介绍这些预备学校的发展情况并剖析了这些预备学校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发展 特点 留法勤工俭学活动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留法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与城市书写——以徐仲年文艺作品为例
5
作者 贾铭宇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37-152,共16页
徐仲年作为中法文教交流合作下培养的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既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经验,又受到法国文化启蒙精神的熏陶,形成了汇通中西的学思观。他是里昂中法大学第一批留法学生,在完成知识分子身份建构、实践社会责任的同时,留下了丰富... 徐仲年作为中法文教交流合作下培养的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既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经验,又受到法国文化启蒙精神的熏陶,形成了汇通中西的学思观。他是里昂中法大学第一批留法学生,在完成知识分子身份建构、实践社会责任的同时,留下了丰富的原创作品。不同于参与赴法勤工俭学的社会改革人才,徐仲年作为启蒙知识分子,其作品具备明显的写实主义、自叙传风格以及“双城”书写特点,其文本内容和交往行为体现出他追求社会启蒙和文艺自由的理念,以及他因对异国文化、道德、文艺的高敏感性而始终承受的情感和精神焦虑。徐仲年在法国完成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型,这期间他利用文艺创作和沙龙活动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法兰西文明的启蒙主义价值观培养了他崇尚实干的精神。归国后他继续通过城市书写寄托情感,履行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一方面传播文艺和科技领域的新成果,另一方面批评现代城市文化的荒凉,反对新文艺的功利化。一·二八事变后,徐仲年以写实主义的文艺创作参与抗战文艺动员,以批判性视角记录了上海、重庆等地的城市生活与文化细节。抗战胜利后他投身于上海文化界重建中。徐仲年的城市书写体现出其对现代知识分子群体强烈的身份认同,以及对中法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为观察民国留法知识分子思想世界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法 知识分子 身份认同 城市书写 徐仲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法对林风眠早期艺术创作和思想的影响
6
作者 甘璐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4期13-16,20,共5页
林风眠是提倡中西美术融合的艺术家,被称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他的艺术创作和主张既得益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积累,又离不开其留学期间欧洲艺术的熏陶。该文通过梳理林风眠的留法经历与归国早期艺术实践,从艺术创作、艺术思想两... 林风眠是提倡中西美术融合的艺术家,被称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他的艺术创作和主张既得益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积累,又离不开其留学期间欧洲艺术的熏陶。该文通过梳理林风眠的留法经历与归国早期艺术实践,从艺术创作、艺术思想两个维度剖析留法对其早期艺术创作观念的影响,以展现林风眠的绘画探索之路和圆融并包的大师气度[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风眠 中西调和 留法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糅与创生:近代留法归国大学女教师文化身份建构研究
7
作者 朱晨曦 张迅 《山东高等教育》 2024年第4期80-88,92,共10页
近代留法归国大学女教师的身份建构是基于学术文化的杂糅与创生,以化解不利地位走向自强的主体性建构。她们在性别冲突、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传统与现代学术的罅隙间,不断加深文化身份的杂糅性,获得了跨越边界与打破成规的自我意识,改写... 近代留法归国大学女教师的身份建构是基于学术文化的杂糅与创生,以化解不利地位走向自强的主体性建构。她们在性别冲突、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传统与现代学术的罅隙间,不断加深文化身份的杂糅性,获得了跨越边界与打破成规的自我意识,改写了身份内涵与地位。在“成人”与“为学”间的循环促进下,近代留法归国大学女教师身份重塑的过程,也是她们创生中国学术文化和推动大学现代化的过程。她们的成长经历对激发女性自我意识,促进大学女教师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法归国女教师 文化杂糅 创生理论 身份建构 大学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开渠与留法雕塑家作品展”举办
8
作者 张泽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9期6-6,共1页
值此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为纪念刘开渠诞辰120周年,不久前,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美术馆承办,刘开渠艺术研究院协办的“刘开渠与留法雕塑家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是中国... 值此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为纪念刘开渠诞辰120周年,不久前,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美术馆承办,刘开渠艺术研究院协办的“刘开渠与留法雕塑家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展出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刘开渠雕塑、书画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刘开渠 书画作品 雕塑家 建交 作品展 艺术研究院 留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走出的杰出女性
9
作者 武春霞 《共产党员(河北)》 2024年第2期51-52,共2页
20世纪20年代前后,在近代留学运动及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一大批进步青年万里迢迢、远涉重洋,前往法国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形成了一场蔚为壮观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陆续有20批1800多名留学生漂洋过海,这其中就有46名女性,如向警予、郭隆... 20世纪20年代前后,在近代留学运动及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一大批进步青年万里迢迢、远涉重洋,前往法国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形成了一场蔚为壮观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陆续有20批1800多名留学生漂洋过海,这其中就有46名女性,如向警予、郭隆真、葛健豪等人。她们怀揣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奔赴法国,在法期间接受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教育熏陶,回国后投身于中国的妇女解放、社会革命事业,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教育救国 郭隆真 革命事业 向警予 救国救民 妇女解放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机制·效能:历史题材纪录片增进理论认同的三维探析——以纪录片《留法岁月》为例
10
作者 董树婷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4期68-72,共5页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目标对理论认同提出了新要求。历史题材纪录片作为还原历史场景的载体,在触发理论认同机制、发挥理论认同效能方面具有独特价值。通过多维度发掘一手材料、借助“他者”互证历史、使用...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目标对理论认同提出了新要求。历史题材纪录片作为还原历史场景的载体,在触发理论认同机制、发挥理论认同效能方面具有独特价值。通过多维度发掘一手材料、借助“他者”互证历史、使用“证据式剪辑”的呈现手法,历史题材纪录片《留法岁月》还原了真实的历史情境,为理论认同创设了前提。通过借助“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交互上升的认识论规律,历史题材纪录片既提供了情感端口增进受众的感性认识,又通过创设反思与内化的空间引发受众的理性认识。在场景与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历史题材纪录片《留法岁月》有助于激发家国情怀、激扬时代使命、在历史与现实间凝聚共同的精神力量。这为当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题材纪录片 理论认同 留法岁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法勤工俭学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11
作者 孙李欣 王絮颖 +1 位作者 李梓炫 孙松松 《人民周刊》 2024年第10期70-71,共2页
留学生团体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精英阶层。五四时期,中国不少有志青年远赴海外求学,力求在他国学习到救国真理。这些留学生在国外接受了许多思想,特别是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回国后,他们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力量,将相关理论在... 留学生团体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精英阶层。五四时期,中国不少有志青年远赴海外求学,力求在他国学习到救国真理。这些留学生在国外接受了许多思想,特别是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回国后,他们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力量,将相关理论在国内进行传播,特别是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团体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法勤工俭学 马克思主义传播 近代中国社会 学生 精英阶层 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时期 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重庆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艾生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7-31,共5页
七十年前,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中,重庆及其附近地区的一大批爱国青年学生,纷纷奔赴海外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汇入了中国留法勤工俭学大军的洪流。重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造就了以邓小平、聂荣臻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在川... 七十年前,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中,重庆及其附近地区的一大批爱国青年学生,纷纷奔赴海外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汇入了中国留法勤工俭学大军的洪流。重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造就了以邓小平、聂荣臻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在川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缅怀当年的重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今天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对增强爱国主义意识,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重庆 留法勤工俭学会 四川军阀 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反帝爱国 教育会 川渝 勤工俭学 重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和森赴京与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开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永春 肖志伟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8期95-100,共6页
蔡和森受新民学会委托先期赴京,调查与组织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京一年半的时间里,通过华法教育会负责人以及在京湘籍名流的支持与帮助,他设法争取侨工局借款名额,筹措赴法旅费川资,促成华法教育会开办各种预备学校,为湖南青年准备赴法... 蔡和森受新民学会委托先期赴京,调查与组织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京一年半的时间里,通过华法教育会负责人以及在京湘籍名流的支持与帮助,他设法争取侨工局借款名额,筹措赴法旅费川资,促成华法教育会开办各种预备学校,为湖南青年准备赴法打下坚实的基础。蔡和森赴京不仅实现了新民学会向法国发展的目标,而且有组织地开展湖南留法运动,且使全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提前进入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新民学会 蔡和森 借款 委托 帮助 筹措 湖南 负责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法华工与留法勤工俭学生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雪梅 鲜于浩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0-117,共8页
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勤工俭学生出于高度的责任感,有目的地在华工中进行文化教育和政治宣传,取得了相当成绩。中共旅欧党团组织成立后,更加注重在华工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教育工作,并团结他们建立反帝统一战线,华工们思想觉悟... 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勤工俭学生出于高度的责任感,有目的地在华工中进行文化教育和政治宣传,取得了相当成绩。中共旅欧党团组织成立后,更加注重在华工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教育工作,并团结他们建立反帝统一战线,华工们思想觉悟有很大提高,并自觉投入反帝爱国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工 留法勤工俭学生 旅欧党团组织 理论宣传 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被引量:2
15
作者 鲜于浩 何云庵 谢兴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13-119,共7页
毛泽东没有赴法勤工俭学 ,但他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密切关系却是异乎寻常的 :在组织湖南青年进入留法预备学校事务上近乎于临危受命 ,并因此促进全国性运动高潮的提前到来 ;通过蔡和森等留法会友 ,他对运动的发展变化起了极为重大的作... 毛泽东没有赴法勤工俭学 ,但他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密切关系却是异乎寻常的 :在组织湖南青年进入留法预备学校事务上近乎于临危受命 ,并因此促进全国性运动高潮的提前到来 ;通过蔡和森等留法会友 ,他对运动的发展变化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 ;蔡和森等人对共产主义的选择 ,也促使毛泽东最终解决了“大本大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蔡和森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勤工俭学生 新民学会会员 无政府主义 大规模的自由研究 马克思主义 湖南青年 勤工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工读互助团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志伟 李永春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1-126,共6页
五四前后兴起的工读互助团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两次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社会运动。其区别在于"工"与"读"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以及各自的来源与范围上。二者的指导思想虽不同,但工学(读)主义是其共同的思... 五四前后兴起的工读互助团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两次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社会运动。其区别在于"工"与"读"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以及各自的来源与范围上。二者的指导思想虽不同,但工学(读)主义是其共同的思想要素。二者都是社会改造的积极尝试,社会主义是共同的理想目标。由于活动方式和精神要素的一致,两种运动又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还互相调节和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读互助团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工学主义 社会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留法勤工俭学生与旅欧党团组织 被引量:4
17
作者 田雪梅 鲜于浩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4-140,共7页
四川赴法勤工俭学生人数居全国之冠,他们在留法勤工俭学实践中完成了由无政府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转变,为旅欧党团组织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和思想基础;他们还积极参加和领导旅欧党团组织旨在提高党团员政治理论素养的内部训练工作、与... 四川赴法勤工俭学生人数居全国之冠,他们在留法勤工俭学实践中完成了由无政府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转变,为旅欧党团组织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和思想基础;他们还积极参加和领导旅欧党团组织旨在提高党团员政治理论素养的内部训练工作、与无政府主义的斗争以及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留法勘工俭学生 旅欧党团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及旅欧党团组织的建立 被引量:2
18
作者 伊胜利 张学忠 郭健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01-105,共5页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端之一,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最在大成果是产生了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培养了一大批中国共产党的分优秀的领导人.该文的主要特点和新意是:...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端之一,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最在大成果是产生了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培养了一大批中国共产党的分优秀的领导人.该文的主要特点和新意是:全景式地展现了我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全貌,论述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早期领导人周恩来、蔡和森、李富春、李立三、李维汉、赵世炎、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成长及业绩,赞颂了他们对旅欧党团组织建立的历史性贡献,阐明了中共旅欧光团组部的建立及称谓变化的过程,澄清了以往对中共旅欧党团组织建立的不正确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勤工俭学生 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党团组织 赵世炎 教育会 周恩来 蔡元培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蔡和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1年被遣回国留法勤工俭学生救助述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志伟 李永春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1-125,共5页
1921年,一百余名留法勤工俭学生因为抢占中法里昂大学,被法国政府武力遣送回国。他们从上海到北京、广州甚至回各本省呼吁救助,请求南北政府、各本省当局及社会各界帮助他们维持目前生活,解决继续求学问题,归还行李,质问法政府强行遣归... 1921年,一百余名留法勤工俭学生因为抢占中法里昂大学,被法国政府武力遣送回国。他们从上海到北京、广州甚至回各本省呼吁救助,请求南北政府、各本省当局及社会各界帮助他们维持目前生活,解决继续求学问题,归还行李,质问法政府强行遣归理由。政府当局和社会各界尽力给予同情与救济,对愿在京沪求学的学生发给津贴,对愿回籍的发放川资,基本上满足了学生提出的救助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法勤工俭学 里昂大学 归国学生 近代社会救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晓 李勋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93-95,共3页
产生于20世纪初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我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二十几年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兴起、壮大、衰败三个阶段。它为近代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模式,杰出人才以及理论成果。对当代职业教育发展有如... 产生于20世纪初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我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二十几年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兴起、壮大、衰败三个阶段。它为近代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模式,杰出人才以及理论成果。对当代职业教育发展有如下启示:"劳工神圣"、"劳动光荣"的宗旨,有利于消除社会轻视职业教育的思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多样化的工读模式,有助于我们探索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法 勤工俭学 半工半读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