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瓜德鲁普统—乐平统全球界线层型剖面沉积相和层序地层 被引量:5
1
作者 邱振 孙枢 +1 位作者 王清晨 邹才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9-441,共13页
瓜德鲁普统与乐平统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蓬莱滩剖面及其辅助剖面—铁桥剖面位于广西来宾地区,两剖面沿红水河两岸连续出露,是开展沉积相和层序地层研究的理想剖面。在两剖面的瓜德鲁普统茅口组与乐平统合山组中共识别出14种沉积相,组成... 瓜德鲁普统与乐平统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蓬莱滩剖面及其辅助剖面—铁桥剖面位于广西来宾地区,两剖面沿红水河两岸连续出露,是开展沉积相和层序地层研究的理想剖面。在两剖面的瓜德鲁普统茅口组与乐平统合山组中共识别出14种沉积相,组成4类沉积相组合,分别为盆地相、下斜坡相、上斜坡相和台地边缘相。依据这些沉积相及相组合垂向演化样式和横向分布特征,识别出6个主要的海侵—海退层序(TR),并具有高分辨率牙形石带的约束,分别为:TR1(J.nankingensis zone)、TR2(J.aserrata to J.shannoni zone)、TR3(J.shannoni zone to early C.p.postbitteri zone)、TR4(C.p.postbitteri zone to early C.transcaucasia zone)、TR5(C.transcaucasia zone to C.orientalis zone)和TR6(C.orientalis zone to C.inflecta zone)。基于两剖面的海侵—海退层序,开展了本地区高分辨率(等时)层序古地理恢复,这对厘定这一时期海平面下降、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生物灭绝等重要事件之间联系可能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线层型剖面 蓬莱滩 铁桥 沉积相 序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炭纪维宪阶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补遗 被引量:11
2
作者 侯鸿飞 周怀玲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8-327,共10页
经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我国广西柳州北岸乡碰冲剖面为石炭纪维宪阶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层型剖面位于柳州市东北15 km之碰冲村南小溪(24°26′N,109°27′E)。层型点位在剖面83层之底,与底栖有孔虫"E.ovalis种群&q... 经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我国广西柳州北岸乡碰冲剖面为石炭纪维宪阶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层型剖面位于柳州市东北15 km之碰冲村南小溪(24°26′N,109°27′E)。层型点位在剖面83层之底,与底栖有孔虫"E.ovalis种群"至Eoparastaffella simplex谱系中Eoparastaffella simplex的首次出现吻合。辅助标志是点位之上近5m处,牙形石Gnathodus homopunctatus首现,其下约30 m为Scaliognathus anchoralis europensis的最高出现。本文补充介绍了层型点位的岩石特征和区域上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 维宪阶 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 广西柳州 Eoparastaffella SIMPL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殷鸿福 童金南 张克信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6-736,共1页
关键词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界线层型剖面 综述 煤山剖面 Δ^13C 全球 磁性地 缺氧事件 生物危机 分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泥盆世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成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56-579,共1页
被国际地层委员会确认的晚泥盆世的3个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都存在严重的问题。Ziegler和Sandberg(1996)提出,要重新考虑这3个晚泥盆世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
关键词 全球 界线层型剖面 晚泥盆世 弗拉斯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紫阳中志留统底界界线层型剖面野外现场研讨会纪要
5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62-1262,共1页
2010年5月24日至27日在陕西省紫阳县召开了中志留统底界界线层型剖面野外现场研讨会,目的是推动对该剖面的深化研究,争取能早日达到国际志留系中志留统底界界线层型剖面的标准。
关键词 界线层型剖面 陕西省 底界 紫阳县 志留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 被引量:22
6
作者 殷鸿福 张克信 +2 位作者 童金南 吴顺宝 杨遵仪 《中国基础科学》 2001年第10期10-23,共14页
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IUGS)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正式确定在中国南部的浙江省长兴县煤山D剖面及其27c层之底,即牙形石Hindeodus parvus的首现(FAD)处。
关键词 放射性年龄 界线层型剖面和点 GSSP 科学 牙形石 二叠系 三叠系
原文传递
选择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训练 苏文博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8期2008-2016,共9页
几个地层界线全球层型剖面上生物地层与层序地层的关系研究表明 ,界线层型剖面点选择在层序的初始海泛面 (FFS)之上第 1个广泛分布的化石带底界最为合理 ,提出层序的初始海泛面应是选择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 .由于定义... 几个地层界线全球层型剖面上生物地层与层序地层的关系研究表明 ,界线层型剖面点选择在层序的初始海泛面 (FFS)之上第 1个广泛分布的化石带底界最为合理 ,提出层序的初始海泛面应是选择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 .由于定义界线的首要标准类群化石带底界不会低于其所在层序的初始海泛面 ,因此初始海泛面可作为识别和对比年代地层界线的重要标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线层型剖面 初始海泛面 GSSP 序地
原文传递
大阳岔寒武-奥陶系界线层型剖面的无铰纲及沉积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振华 赵惠兰 +4 位作者 柴之芳 马淑兰 毛雪瑛 马建国 周瑶琪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877-887,共11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吉林浑江大阳岔寒武-奥陶系界线标准层型剖面中的无铰纲腕足类生物成因磷灰石,及沉积岩中的REE,U,Th,Sr,Ba,Co,Ni,Cr,V,Cu,Pb,Zn,Sc,Au,As等16种微量元素的系统分析,探讨了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微量元素含量与组合沿剖面变... 本文通过对我国吉林浑江大阳岔寒武-奥陶系界线标准层型剖面中的无铰纲腕足类生物成因磷灰石,及沉积岩中的REE,U,Th,Sr,Ba,Co,Ni,Cr,V,Cu,Pb,Zn,Sc,Au,As等16种微量元素的系统分析,探讨了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微量元素含量与组合沿剖面变化规律,为寒武-奥陶系界线层型剖面的建立和沉积环境的研究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线层型剖面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全球上新统-更新统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介绍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晓丹 王伟铭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6-159,共4页
关键词 上新统-更新统界线 全球界线层型剖面 新近系 第四系 生物地 地质年代
原文传递
奥陶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旭 周志毅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简述了奥陶系三统七阶的划分原则和它们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 GSSP)确定或提名经过和问题。
关键词 奥陶系 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全球
原文传递
从综合地层学的观点论确定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的步骤和方法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训练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8-367,共10页
从综合地层学的观点出发讨论并提出了确定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的步骤和方法,是对现行确定GSSP方法的补充和完善.用这种方法确定GSSP,不仅使地层界线更好地反映包括生物发展阶段性在内的“地球历史演化重大自然变化”,而且使地层... 从综合地层学的观点出发讨论并提出了确定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的步骤和方法,是对现行确定GSSP方法的补充和完善.用这种方法确定GSSP,不仅使地层界线更好地反映包括生物发展阶段性在内的“地球历史演化重大自然变化”,而且使地层界线的识别和对比更具有可操作性,还使地层界线标准的选择更具有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界线层型剖面 初始海泛面 年代地 理论地 序地 综合地
原文传递
浙江长兴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面临的新问题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成源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1-226,共6页
长兴煤山P/T界线在27层中间,H.parvus带之上应为I.staeschei带,不是I.isarcica带。H.parvus带厚仅4cm,可能包括H.parvus和I.lobata两个化石带的时间间隔;界线层不仅高度浓缩,而且有硬底构造,缺失一些牙形刺分子,很可能在界线层中有小的... 长兴煤山P/T界线在27层中间,H.parvus带之上应为I.staeschei带,不是I.isarcica带。H.parvus带厚仅4cm,可能包括H.parvus和I.lobata两个化石带的时间间隔;界线层不仅高度浓缩,而且有硬底构造,缺失一些牙形刺分子,很可能在界线层中有小的沉积间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界线层型剖面及点位 I.staeschei带 H.parvus带 间断 硬度构造 浓缩 煤山 浙江
原文传递
新近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及点位(GSSP)简介
13
作者 李建国 张一勇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6-191,共6页
新近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及点位(GSSP)位于意大利北部阿莱桑德利亚省卡洛西奥村的勒梅-卡洛西奥剖面,点位在距剖面之顶35m处。根据国际地层委员会的决议,作为界线定义的标志事件是:C6Cn.2n地磁极性时间带的底、浮游有孔虫Paragloborotali... 新近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及点位(GSSP)位于意大利北部阿莱桑德利亚省卡洛西奥村的勒梅-卡洛西奥剖面,点位在距剖面之顶35m处。根据国际地层委员会的决议,作为界线定义的标志事件是:C6Cn.2n地磁极性时间带的底、浮游有孔虫Paragloborotalia kugleri的最低发生面及钙质超微化石Reticulofenstra bisecta的灭绝面(NN1带的底)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近系 GSSP 全球界线层型剖面 点位
原文传递
全球辅助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银钉子”)的作用
14
作者 张元动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6-319,共4页
对已确立的“金钉子”建立全球辅助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俗称“银钉子”),世界各国学者一般没有异议,但对建立“银钉子”的理念、技术要求和批准程序,以及“银钉子”应该起什么样的辅助作用,认识很不一致。这个问题本来不太受重视,但随... 对已确立的“金钉子”建立全球辅助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俗称“银钉子”),世界各国学者一般没有异议,但对建立“银钉子”的理念、技术要求和批准程序,以及“银钉子”应该起什么样的辅助作用,认识很不一致。这个问题本来不太受重视,但随着近年来“金钉子”(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lobalBoundary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GSSP)工程接近完成、后层型研究不断深入而变得越来越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钉子 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 批准程序 GSSP
原文传递
是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还是全球标准地层年龄(GSSA)
15
作者 张启锐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8-210,共3页
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国际年代地层表",发现2011年及以前版本的文字说明不同于2012年及以后版本的文字说明。前者客观地交待了GSSP和GSSA各自的应用范围,没有传递任何取舍的意向;2012年及以后版本的文字说明,明确地传递了GSSP... 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国际年代地层表",发现2011年及以前版本的文字说明不同于2012年及以后版本的文字说明。前者客观地交待了GSSP和GSSA各自的应用范围,没有传递任何取舍的意向;2012年及以后版本的文字说明,明确地传递了GSSP要逐步取代GSSA的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年代地 前寒武纪年代地划分原则 全球标准地年龄(GSSA) 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及点位(GSSP)
原文传递
贵州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郭庆军 杨卫东 +3 位作者 赵元龙 朱立军 杨瑞东 袁金良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3-389,共7页
在贵州台江八郎凯里组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上,对中、下寒武统界线剖面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和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沿剖面的变化均具规律性,元素反映的沉积环境也具类似特点。剖面微量元素及... 在贵州台江八郎凯里组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上,对中、下寒武统界线剖面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和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沿剖面的变化均具规律性,元素反映的沉积环境也具类似特点。剖面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界线剖面12~13层之间变化明显,突变点主要分布在这两层样品中。因此,将八郎界线剖面上中、下寒武统界线置于剖面12~13层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寒武统 界线候选剖面 地球化学特征 贵州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沉积环境 中寒武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台江下、中寒武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碳同位素研究
17
作者 郭庆军 刘丛强 +4 位作者 H.Strauss 赵元龙 朱立军 皮道会 袁金良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311,共9页
在扬子地台贵州台江八郎下、中寒武统界线剖面界线附近,碳酸盐岩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有规律变化。1δ3Cker(PDB)值在-33.4‰和-26.5‰间漂移与1δ3Ccarb(PDB)值在-2.7‰和+3.1‰间变化,反映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组成。无机和有机碳同... 在扬子地台贵州台江八郎下、中寒武统界线剖面界线附近,碳酸盐岩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有规律变化。1δ3Cker(PDB)值在-33.4‰和-26.5‰间漂移与1δ3Ccarb(PDB)值在-2.7‰和+3.1‰间变化,反映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组成。无机和有机碳同位素组成之差的Δδ值,沿剖面不断变小,指示剖面上部样品可能受到热扰动和成岩后期作用影响。碳同位素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最初的沉积信息,特别是有机质埋藏量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早-中寒武世环境变化和生物组合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地球化学 碳酸盐岩 有机质 下、中寒武统界线候选剖面 贵州台江八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山剖面P/T界线附近几类铁质颗粒物的发现及其表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厚安 梁汉东 张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5-235,共1页
关键词 P/T界线 煤山剖面 颗粒物 铁质 表征 中国 界线层型剖面 地球化学 灾变事件 矿物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宜昌黄花场剖面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汪啸风 Stouge S. +8 位作者 陈孝红 李志宏 王传尚 ErdtmannB.-D. 曾庆銮 周志强 陈辉明 张淼 徐光洪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1期467-489,i0003-i0008,共29页
湖北宜昌黄花场剖面是我国奥陶系大湾阶的界线层型剖面,高精度生物地层以及岩石、层序地层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该剖面完全符合关于建立全球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界线(即奥陶系第三个尚待正式命名的阶)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 湖北宜昌黄花场剖面是我国奥陶系大湾阶的界线层型剖面,高精度生物地层以及岩石、层序地层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该剖面完全符合关于建立全球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界线(即奥陶系第三个尚待正式命名的阶)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条件。建议以该剖面牙形石Baltoniodus?triangularis的首现层位,作为划分全球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界线的GSSP。所建议的GSSP交通方便,位于距宜昌市北北东22km的公路旁,地层出露完美无缺,界线生物层位于大湾组下段SHod-16层底部,距大湾组底部10.57m;界线上下发育了B.?triangu-laris的完整演化序列,并伴生有极好的Baltoniodus、Trapezognathus、Periodon和Microzarkodina等牙形石属种演化序列来作为佐证;界线之上0.2m所出现的世界广布的Microzarkodina abellum可作为划分此界线的辅助标志。界线生物层位于低位海侵序列之中,界线之下0.6m处所显示的从高位到低位的层序转换面和碳同位素最大偏移,与全球此时所发生低位事件密切相关,可作为识别该界线的物理和化学标志。所建议的界线生物层与笔石Azygograptus suecicus生物带上下组合之间的界线接近,与几丁虫Belonechitinacf.henryi生物带底界几乎一致,因此,所建议的界线易于在全球,无论浅水碳酸盐相、还是深水笔石相,识别和进行精确对比。同样的生物组合序列和层序及碳同位素异常亦在黄花场剖面之北5km的陈家河(即大坪)剖面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界线 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 黄花场剖面 宜昌 湖北 牙形石 笔石 几丁虫
原文传递
中国地层学研究近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被引量:4
20
作者 姚建新 李亚 +8 位作者 侯鸿飞 纪占胜 武桂春 武振杰 李素萍 郭彩清 张利伟 孟美岑 薄婧方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5-522,共8页
地层中包含了地球演化过程的许多重要信息,它是建立全球地质年代系统的重要基础。统一年代地层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基础地质工作、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环境评价和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一直受到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高度... 地层中包含了地球演化过程的许多重要信息,它是建立全球地质年代系统的重要基础。统一年代地层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基础地质工作、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环境评价和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一直受到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目前在《国际地层表》已建的110个阶中,已有65个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简称GSSP)被国际地层委员会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确认,其中有10个GSSP被确立在中国,我国是拥有GSSP最多的国家。在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的102个阶中,也有59个阶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部分地层单位的划分对比标准。虽然我国的地层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是在中国区域地层标准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区域地层单位与GSSP的对比、变形和变质较强烈地区地层学研究方法的确定、广泛分布的中新生代陆相地层划分对比、中国典型地层剖面保护和规范化研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急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主要问题 地质年代系统 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