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1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年中国“画学”的历程与反思--以概念史和学科史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黄晨 庄雅清 《学术探索》 2025年第1期108-115,共8页
中国“画学”之“学”,作为“学科”之义,是本土资源与西方现代学科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20世纪初,学科意识觉醒,各学科建设掀起了高潮,“画学”也进入自觉阶段,逐渐从创作研究发展为理论研究,从“历史的—实用的”研究发展为“体系的... 中国“画学”之“学”,作为“学科”之义,是本土资源与西方现代学科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20世纪初,学科意识觉醒,各学科建设掀起了高潮,“画学”也进入自觉阶段,逐渐从创作研究发展为理论研究,从“历史的—实用的”研究发展为“体系的—哲学的”研究。如何在西学语境下表述中国画学的民族内涵,完成传统画学的现代转换,成为时代使命。尽管也有学者试图建构中国画学的完整体系,但通过文献整理,将史料在西学框架中进行分类,仍是主流。这造成了现代学科框架与传统话语方式的脱节,同时在救国救亡的历史语境中,在西学主导的时代背景中,中国画学也呈现出了功利主义取向、时代语境错位和二元对立思维等局限,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局限,是21世纪中国画学研究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学 现代 概念史 科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邦意识、画学传承与美术教育——以民国时期无锡美专的办学活动为例
2
作者 郭林林 《美育学刊》 2024年第5期112-120,共9页
清末民初,无锡一地画学人才鼎盛,涌现了吴观岱、丁宝书、胡汀鹭、贺天健、钱松喦、徐悲鸿等一批近代画史上的书画大家。其中,胡汀鹭、贺天健、钱松喦等为发展无锡乡邦画学传统,于1925年创办了无锡美术专门学校。该校以无锡本地画家为班... 清末民初,无锡一地画学人才鼎盛,涌现了吴观岱、丁宝书、胡汀鹭、贺天健、钱松喦、徐悲鸿等一批近代画史上的书画大家。其中,胡汀鹭、贺天健、钱松喦等为发展无锡乡邦画学传统,于1925年创办了无锡美术专门学校。该校以无锡本地画家为班底开展现代美术教育,造就美术专门人才。然囿于各种原因,无锡美专在创办五年后停办,并逐渐消失于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中。通过文献梳理与察访,得以重溯无锡美专的办学历程,还原这一近代美术教育史中的“失踪者”与现代国画教学的先驱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学传统 教育 无锡美专 胡汀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与道学:《绘事备考》中画学观念的缘起与变式
3
作者 张晨 《中国美术》 2024年第1期23-34,共12页
《绘事备考》是清初第一部较为完整的绘画通史,学术界因其文本内容延续前人旧说而对其价值有所忽略。今考其书发现,《绘事备考》征引书目广博,王毓贤对之增补、删修,这些改动之处恰恰能展现出王毓贤的画学观念。他的画学观念承自老子、... 《绘事备考》是清初第一部较为完整的绘画通史,学术界因其文本内容延续前人旧说而对其价值有所忽略。今考其书发现,《绘事备考》征引书目广博,王毓贤对之增补、删修,这些改动之处恰恰能展现出王毓贤的画学观念。他的画学观念承自老子、庄子,以宋代文人画理论为基石,强调绘画是“自然天成”的逸品、是“性情”“性灵”的抒发。同时,其对绘画功能的阐述中又有儒学的渗透。在清代的学术思潮下,其继承儒学,强调绘画的政治功能,将宋代的“格物致知”与清代的“经世致用”这两种学术思想融会贯通,建立起全新的画学观,赋予了画之“正道”以新的画学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毓贤 《绘事备考》 画学 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江南家族刻书、藏书对画学论著的保存与传播——以毛晋汲古阁为例
4
作者 张媛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期22-30,共9页
检索现存画论古籍资料,明代以前诸书均赖明刊本以保存,而此中贡献最大的即为江南地区文化大族的私人刻书。他们不仅刊刻古书,也刊刻了许多明代的画论著作,许多绘画思想得以借此传播。明代江南藏书家众多,其中毛晋汲古阁作为明代江南文... 检索现存画论古籍资料,明代以前诸书均赖明刊本以保存,而此中贡献最大的即为江南地区文化大族的私人刻书。他们不仅刊刻古书,也刊刻了许多明代的画论著作,许多绘画思想得以借此传播。明代江南藏书家众多,其中毛晋汲古阁作为明代江南文人刻书与藏书的代表,对画学论著的收录、保存与传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晋 汲古阁 画学论著 刻书 藏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官修史书目录论画学源起及相关问题
5
作者 易善炳 《艺术探索》 2013年第2期89-90,共2页
对画学研究并非简单定义问题,势必要利用文献学的方法,梳理画学文献在古代官修史书中的收录情况。魏晋以前把绘画当作礼教之用,追求实用主义;魏晋以后到两宋之前,是绘画宗教化时期;两宋以后,绘画追求文学化精神境界,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 对画学研究并非简单定义问题,势必要利用文献学的方法,梳理画学文献在古代官修史书中的收录情况。魏晋以前把绘画当作礼教之用,追求实用主义;魏晋以后到两宋之前,是绘画宗教化时期;两宋以后,绘画追求文学化精神境界,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学 画学源起 画学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笔写“家山”——陈子庄的写生历程与画学阐读
6
作者 陶怡霖 《中国美术》 2024年第4期99-107,共9页
作为对20世纪后半叶中国画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画家,目前围绕陈子庄展开的美术史叙述仍带有较强的地域色彩。他与黄秋园的“被发现”提振了处于“困境”许久且亟须寻求出路的传统中国画画家的信心。“旅行写生”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画家... 作为对20世纪后半叶中国画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画家,目前围绕陈子庄展开的美术史叙述仍带有较强的地域色彩。他与黄秋园的“被发现”提振了处于“困境”许久且亟须寻求出路的传统中国画画家的信心。“旅行写生”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画家们是一个绕不开的命题。对陈子庄而言,写生意味着“变化”的开始,然其写生等相关研究仍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通过梳理陈子庄的写生历程与写生画稿,论述他对写生的思考与积淀对其题材转变及个人艺术风格确立所起到的作用。对进一步理解陈子庄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关系,进而判断其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坐标位置,这些探索都将为我们提供崭新的视角和有益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庄 写生 中国 画学 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师曾画学观念研究述评
7
作者 王华军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5-101,共7页
在近代中国画理论书写和创作实践中,陈师曾的画学观念是认识中国水墨人物画形态转型问题极其重要的线索之一。尽可能掌握和解析陈师曾的画学观念,有助于研究者追根溯源,更清晰、充分地认识和讨论中国画的传统延传、现代转型问题。
关键词 陈师曾 画学观念 中国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渭大写意绘画风格及其画学思想探究
8
作者 施文钰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5期31-33,共3页
徐渭是一位具有开创意义的画家,他的绘画作品在明代文人画中独树一帜。作为一位卓越的画家、美学思想家,徐渭推崇个体表达,倡导以“本真”为艺术创作的核心,勇敢打破陈规,其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风格,他对后世文人艺术家的美学观念产生了... 徐渭是一位具有开创意义的画家,他的绘画作品在明代文人画中独树一帜。作为一位卓越的画家、美学思想家,徐渭推崇个体表达,倡导以“本真”为艺术创作的核心,勇敢打破陈规,其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风格,他对后世文人艺术家的美学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该文作者首先在大写意画风的脉络中对比分析徐渭的艺术特色,全面概述其绘画风格,其次从形态层面探讨塑造其画风的关键因素,探究其画学理念如何与艺术风格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渭 大写意绘 画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无新旧论:金城画学思想浅析
9
作者 刘颀 《书画世界》 2024年第9期59-60,共2页
作为20世纪初中国画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金城创办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客观上起到了保存国粹的作用。在“西风东渐”浪潮下,有着留学经历的金城视野开阔,早早接触西画,但他并不随波逐流,转而提出“画无... 作为20世纪初中国画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金城创办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客观上起到了保存国粹的作用。在“西风东渐”浪潮下,有着留学经历的金城视野开阔,早早接触西画,但他并不随波逐流,转而提出“画无新旧”之说,强调古法生新奇,这一画学思想对此后传统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城 画学思想 无新旧 康有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黄宾虹画学思想在20世纪中国美术思想史的理论引领
10
作者 杨天才 《书画世界》 2024年第4期17-21,共5页
黄宾虹画学思想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美术理论问题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进行“处境分析”,借鉴传统与古今美术理论的各种观点和模式,将跨越历史过程的美术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黄宾虹画学思想中“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 黄宾虹画学思想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美术理论问题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进行“处境分析”,借鉴传统与古今美术理论的各种观点和模式,将跨越历史过程的美术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黄宾虹画学思想中“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现代性”的理论自觉,既坚守理论研究的学术品格,又积极介入美术创作,形成20世纪美术理论独有的文化精神和学术品格,在20世纪中国美术思想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对20世纪中国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宾虹画学思想 民族性 时代性 世界性 现代性 理论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以蛰“画史即画学”的思维同一性及其进路探赜
11
作者 汤云鹏 张鹏 《河池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1-128,共8页
在《中国艺术的发展》一文中,邓以蛰提出中国历史上关于美的理论是与艺术并行发展的,无脱离历史发展还能够成立且自成系统之艺术存在。一言以蔽之:“画史即画学”。他以为,从形式上来看,历史介于艺术与知识之间,其内容是由印象与知识综... 在《中国艺术的发展》一文中,邓以蛰提出中国历史上关于美的理论是与艺术并行发展的,无脱离历史发展还能够成立且自成系统之艺术存在。一言以蔽之:“画史即画学”。他以为,从形式上来看,历史介于艺术与知识之间,其内容是由印象与知识综合而成。而艺术的概念、范畴以及思想观念的发展是通过历史具体展开的。因此,邓以蛰的美学思想完全遵循历史主义,以中西艺术史为研究对象,将辩证唯物史观作为指导方法来构建与阐明中国化现代美学研究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以蛰 史即画学 思想 辩证艺术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和与激进:民初画学文化姿态的选择——从陈师曾与北大画法研究会的关系谈起 被引量:4
12
作者 杭春晓 《中国书画》 2016年第4期4-8,共5页
1918年12月,金城、陈师曾等出面召集北京画家,为访华之日本画家渡边晨亩举办招待会。关于中国画学研究会日后主要活动之一的"日中联合画展",正于席间被提出~①。对此,渡边曾回忆:"曩者大正七年冬间,先生与周肇祥、颜世... 1918年12月,金城、陈师曾等出面召集北京画家,为访华之日本画家渡边晨亩举办招待会。关于中国画学研究会日后主要活动之一的"日中联合画展",正于席间被提出~①。对此,渡边曾回忆:"曩者大正七年冬间,先生与周肇祥、颜世清、陈衡恪等某某诸人,主唱中日艺术之提携。"~②关于中国画学研究会与日本的关系,诸多学者如云雪梅、萧玮文等已有论述。本文未曾在意于此,而更在意:作为中国画学研究会更重要的活动,为什么会在这个招待会上被提出?招待会中,中日画家的中心话题是什么?为何会引出中日联展这样的提议,且受到在场者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师曾 中国画学研究会 陈衡恪 中心话题 画学 周肇 雪梅 在场者 北人 蔡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原祁之画学思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万新华 《中国书画》 2012年第3期56-61,共6页
作为南宗正派的传灯者,王原祁对绘画传统的认识与继承是通过董其昌、王时敏而来的,这种不可回避的师承关系清晰地勾勒出董其昌、王时敏、王原祁三人间的画学渊源脉络。他不仅在创作上努力实践,而且还在理论上给南宗绘画作了阐发与总结,... 作为南宗正派的传灯者,王原祁对绘画传统的认识与继承是通过董其昌、王时敏而来的,这种不可回避的师承关系清晰地勾勒出董其昌、王时敏、王原祁三人间的画学渊源脉络。他不仅在创作上努力实践,而且还在理论上给南宗绘画作了阐发与总结,从而使南宗画学理论体系更加具体而丰富,并对后世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考察、梳理王原祁的论画文字,其画学思想主要体现于如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学思想 王原祁 山水创作 师承关系 画学理论 董其昌 王时敏 南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原祁画学龙脉的图像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志琴 《书画世界》 2021年第6期21-25,共5页
清初画家王原祁在明代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画学龙脉说。他借鉴程朱理学的理气框架,建构了以气韵为体、气势为用的南宗画学理论体系。其中,宋元画学经典被视为气韵的具体化,而气韵之仁通过开合、起伏等法则生发为气势,形成画... 清初画家王原祁在明代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画学龙脉说。他借鉴程朱理学的理气框架,建构了以气韵为体、气势为用的南宗画学理论体系。其中,宋元画学经典被视为气韵的具体化,而气韵之仁通过开合、起伏等法则生发为气势,形成画面的理性秩序,生成万物的形态情势。画学龙脉图像特征主要有:一是气韵本体之仁的生发性具体化为画面的气穴;二是气势之用在开合起伏中形成气脉走向,呈现为画面的条理脉络;三是画面的结构秩序以合乎理趣为目标。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画学龙脉理论和图像特征的分析,揭示了宋明理学的价值观(仁)和八股文思维方式等对画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 画学 画学龙脉 理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百年阮璞·古代画学研究
15
作者 邵军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7-17,共1页
“画学”一词最初出现在我国宋代绘画专书之中,主要是指关于绘画的一般知识技能。随着时代发展,“画学”又逐渐扩大为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理论性学问。因此,在浩如烟海的画学古籍中,关于绘画技能和方法的著述就成为我国古代画学中重要... “画学”一词最初出现在我国宋代绘画专书之中,主要是指关于绘画的一般知识技能。随着时代发展,“画学”又逐渐扩大为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理论性学问。因此,在浩如烟海的画学古籍中,关于绘画技能和方法的著述就成为我国古代画学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即画法类。与一般的绘画技能和具体画法实践不同的是,这些画法类画学著述多是从丰富的绘画现象和作品中,通过总结经验,分析比较各种技能和画法优劣,提炼概括出其中的规律性,形成具体的观点和理论,通过著述得以流传,又反过来作用于艺术实践。中国画学的理论性与创作实践性的这种密切关系,贯穿于中国绘画史发展的始终,不仅存在于专业性、职业性的绘画之中,也体现在文人画、写意性的绘画之中。它是中国古典艺术学的鲜明特色之一,是优秀的美术文化和理论传统,值得学界对之高度重视并付出努力加以研究和发扬。本期“百年阮璞·古代画学研究”栏目所发表的这三篇论文,都是从中国古代画学著述中抽引出相应的与画法有关的问题来展开研究和立论。三篇论文中,《中国画写意:写画中生成意义》一文从考证“写意”的词源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艺术 中国画学 中国绘 宋代绘 画学研究 写意性 技能 美术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宾虹与“道咸画学中兴”说 被引量:20
16
作者 万青屴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0-107,共8页
“道咸画学中兴”说 ,对晚清绘画成就作出了明确肯定 ,是黄宾虹在美术史学方面的主要观点之一 ,也代表了民国初年部分画界精英对中国近代绘画史的共识。近代全盘西化的历史观 ,严重阻碍了对中国民族文化艺术自身发展成就的应有认识。在... “道咸画学中兴”说 ,对晚清绘画成就作出了明确肯定 ,是黄宾虹在美术史学方面的主要观点之一 ,也代表了民国初年部分画界精英对中国近代绘画史的共识。近代全盘西化的历史观 ,严重阻碍了对中国民族文化艺术自身发展成就的应有认识。在艺术史上 ,晚清的金石学繁荣和书学中兴 ,曾经带动了绘画的时代风格转化。“道咸画学中兴”是被长期忽略的历史事实 ,在近代中国美术史出版物中未能得到充分的记述。本文从史实出发 ,重点分析了“道咸画学中兴”说的合理性 ,并对黄宾虹未提及的道咸画家 ,作出了实例补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学 黄宾虹 美术史 艺术史 中国民族文化 中兴 晚清 金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变中的传承——以林纾的画学思想为中心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习文 谢建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92,188,共4页
20世纪中国画新、旧论争中关于"守旧派"的辨析和讨论是从对中国画的价值认知以及革新的态度来考量的。本文通过分析"激进派"心目中的"对手方"——"守旧"派林纾的画学思想,以其"画,乃美术... 20世纪中国画新、旧论争中关于"守旧派"的辨析和讨论是从对中国画的价值认知以及革新的态度来考量的。本文通过分析"激进派"心目中的"对手方"——"守旧"派林纾的画学思想,以其"画,乃美术一也"、"画家入手,必讲气韵"论,以及"尤以能变古人"论与"传统派"的异同进行反思。由此认为,林纾的画学思想其实也有"激进"的一面,他从绘画的本体论角度出发,以西画为参照,强调摒弃门户之见,向中国画内在传统寻找资源,采取以复古为革新的文化策略,不仅对断裂中国画传统的"激进派"有制衡作用,也开启了传统派对中国画现代性走向的思考,形成了民初画学思想断裂与延续并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春觉斋论 画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画学”与“翰林图画院” 被引量:10
18
作者 蔡罕 《浙江学刊》 CSSCI 1999年第2期147-151,共5页
北宋"画学"和"翰林图画院"本是不同性质的组织机构,但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北宋徽宗朝的"画院"时,却将"画学"与"画院"混为一谈。因此,本文就"画学"本身及其与"翰... 北宋"画学"和"翰林图画院"本是不同性质的组织机构,但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北宋徽宗朝的"画院"时,却将"画学"与"画院"混为一谈。因此,本文就"画学"本身及其与"翰林图画院"的关系进行探讨,重点阐述创建于北宋徽宗崇宁年间的"画学"是国家培养绘画人才的教育机构,同时它与"掌以绘事应奉"的"画院"也有着诸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学 翰林图院(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进一步拓宽、夯实中国美学学科建设基础的思考——以禅宗画学文献的发掘整理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皮朝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52,共11页
中国美学学科的建立、形成和发展,是以中国美学文献的发掘、整理工作作为前提和基础的。中国美学文献学也在中国美学文献的发掘、整理历程中应运而生。中国美学文献学是中国美学学科建立、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基石。虽然中国美学文献的发... 中国美学学科的建立、形成和发展,是以中国美学文献的发掘、整理工作作为前提和基础的。中国美学文献学也在中国美学文献的发掘、整理历程中应运而生。中国美学文献学是中国美学学科建立、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基石。虽然中国美学文献的发掘、整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继续做好美学文献的发掘、整理工作,可以进一步拓宽和夯实中国美学学科建设的基础,为中国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 中国美文献 科建设 禅宗画学 文献的发掘与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国子监画学学官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自然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徽宗朝创办的国子监画学,其学官设有博士、学正、学录、学谕、直学等。这些学官必须有制科、进士出身或是本学优秀学生,其选任可许国子监长贰、台谏官、外监司荐举;博士之职从京官中选任,学正、学录、学谕等则可由优秀的本学生员充任。... 徽宗朝创办的国子监画学,其学官设有博士、学正、学录、学谕、直学等。这些学官必须有制科、进士出身或是本学优秀学生,其选任可许国子监长贰、台谏官、外监司荐举;博士之职从京官中选任,学正、学录、学谕等则可由优秀的本学生员充任。可以考知的画学学官有博士宋子房、学正陈尧臣、学录王道亨、学谕张希颜,他们的出身符合国子监对学官的出身要求,其绘画风格更注重自然物态,重视写物之神和整体命意构思,其学识和艺术才能与画学的要求与目标相符,南宋院体画风的转变与他们的教授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国子监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