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究海岩电视小说逐渐“冷却”的原因
1
作者 周珉佳 《绥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90-92,共3页
20世纪90年代,海岩创作的一系列电视小说凭借现代情节的精心构造,理念化的人物塑造以及当代审美文化的暗相契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是从2005年前后开始,海岩的电视小说和影视剧开始从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低迷迂回的状态,海岩的热潮已经... 20世纪90年代,海岩创作的一系列电视小说凭借现代情节的精心构造,理念化的人物塑造以及当代审美文化的暗相契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是从2005年前后开始,海岩的电视小说和影视剧开始从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低迷迂回的状态,海岩的热潮已经逐渐呈现"冷却"的状态,论文将从海岩电视小说的创作表层和大众文化的深层面以及外部影响因素全面解析海岩电视小说逐渐"冷却"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岩 电视小说 衰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小说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加瑾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79-81,共3页
在电视艺术领域,“电视小说”仍属于待垦的处女地。虽然前几年有一批勇士进行了艰辛的拓荒,但很快它又归于寂寞。那么,拓荒者的意义何在?
关键词 电视小说 电视艺术 处女地 拓荒者 勇士 小说创作 象征性 文学价值 叙述者 语言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小说文化论
3
作者 森茂芳 《民族艺术研究》 1995年第3期3-10,共8页
关键词 电视小说 电视理论 小说现代化 小说文化 长篇小说 电视 《红楼梦》 叙事形式 “读” 叙事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说电视小说
4
作者 李天民 《视听界》 1986年第1期4-5,共2页
本文提出了关于“电视小说”的见解,相信会引起读者的兴趣。我们的电视事业还较年轻,许多业务问题有待研究探讨,我们欢迎电视界的同行结合自已的实践各抒己见,交流看法,总结体会,探讨理论。
关键词 电视小说 电视 电视事业 业务问题 《四世同堂》 文艺形式 戏剧冲突 《水浒》 黑龙江电视 说话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呼唤文学——电视小说研讨会综述
5
作者 陶冶 孟建 《视听界》 1988年第1期14-17,共4页
电视小说作为近年来崛起的一种崭新艺术样式,尽管其作品数量还不多,但却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尤其是江苏电视台摄制的四部电视小说《最后一片叶子》《看不见的珍藏》、《小巷通向大街》、
关键词 电视小说 叙述语言 最后一片叶子 看不见的珍藏 江苏电视 叙述人 人物画廊 叙事语言 叙事形态 刻画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小说:电视剧的非电视剧化
6
作者 凡兵 《视听界》 1988年第1期22-30,共9页
电视小说,作有一种电视现象,作为电视与文学这两种特性迥异的传播媒介“杂交”的产物,已经或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 电视小说 电视剧作 叙述方式 传播学家 电视报告文学 同名小说 描述功能 看不见的珍藏 向前延伸 视觉画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摩诃摩耶》更加电视小说化
7
作者 景国真 《视听界》 1991年第1期27-28,共2页
自从电视小说这个名词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之后,“什么叫电视小说?”“它和电视剧有哪些区别?”这样一些问题,就一直萦绕在理论家、评论家和电视工作者的思想中。作为电视小说的实践者,自己也很难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概括这些问题。只是由于... 自从电视小说这个名词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之后,“什么叫电视小说?”“它和电视剧有哪些区别?”这样一些问题,就一直萦绕在理论家、评论家和电视工作者的思想中。作为电视小说的实践者,自己也很难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概括这些问题。只是由于有几部电视小说的实践,逐步摸索着电视小说创作上的一些规律,也看到了电视小说不同于电视剧的地方。在《摩诃摩耶》的创作中,自己在以下两个方面作了一些实践和试验,试图使电视小说更具有自己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小说 摩诃摩耶 小说 语言风格 电视工作者 电视屏幕 人物形象 特定人物 气下 内心独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小说”初探
8
作者 景国真 《视听界》 1987年第2期16-17,23,共3页
在最近几年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种叫做“电视小说”的新样式。它的出现不但引起了电视观众的兴趣,也引起了电视评论界的注视。人们正在按照自己的不同理解创造它、解释它。本文就自己参加拍摄电视小说的实践,谈谈一孔之见。
关键词 电视小说 电视评论 电视屏幕 电视节目 散文化 音乐性 电视观众 最后一片叶子 内心独白 江苏电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电视小说”
9
作者 李宝聚 陈宁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48-50,共3页
“电视小说”作为一种化文字形态为屏幕艺术特质的文学形式,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60年代我国也产生了自己的电视小说,80年代进入“成熟期”。“电视小说”表现出其特有的审美性、再现性、具象性、假定性等特征,因而与“电视... “电视小说”作为一种化文字形态为屏幕艺术特质的文学形式,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60年代我国也产生了自己的电视小说,80年代进入“成熟期”。“电视小说”表现出其特有的审美性、再现性、具象性、假定性等特征,因而与“电视剧”有形同而质异的区别:即一个注重突出“文学性”特征;一个注重追求“戏剧性”效果。因受多元化影响,“电视小说”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在艺术风格上均应有灿烂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小说 审美特征 电视剧” 区别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世纪电视剧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10
作者 江胜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67,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腾飞,中国人在获得物质上享受的同时,有了更多的精神追求。这一刚性需求推动了中国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导致了电视剧的繁荣。电视剧作为一种现代、时尚的新媒体艺术,对新世纪的中国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腾飞,中国人在获得物质上享受的同时,有了更多的精神追求。这一刚性需求推动了中国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导致了电视剧的繁荣。电视剧作为一种现代、时尚的新媒体艺术,对新世纪的中国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电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作家的眼球,小说文体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大量的电视小说,对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实现小说和电视剧的共融和双赢,是理论界、创作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电视 小说创作 电视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小说——电视剧的非电视剧化(续) 被引量:1
11
作者 凡兵 《当代电视》 1988年第3期37-38,共2页
我们发现:作为电视剧的一种新的样式的电视小说,竟大量地复现了广播的某些特征。 应该如何认识这个令人费解而又明白无误的电视现象呢? 恐怕我们的研究要换一个层面,要把电视小说放到整个电视剧的发展史的层面上去加以观照。 苏联电视... 我们发现:作为电视剧的一种新的样式的电视小说,竟大量地复现了广播的某些特征。 应该如何认识这个令人费解而又明白无误的电视现象呢? 恐怕我们的研究要换一个层面,要把电视小说放到整个电视剧的发展史的层面上去加以观照。 苏联电视理论家A·C·特罗申在谈到苏联的电视剧发展史时曾说迅一段十分耐人寻味的话:“那个时期(指苏联电视剧的创立和确立期——作者注)的速记稿尚且没有发黄,电视剧的创造实践就已经推翻了昨天的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作 电视小说 尤里 导演艺术 视觉画面 令人 艺术美学 艺术作品 舞台剧 诗学理论
原文传递
网络言情小说改编电视剧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探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清 胡青青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66,共2页
网络言情小说改编电视剧塑造了众多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迥异于传统影视剧中的传统女性形象,尤其在颠覆男性中心叙事、解析女性异化根源和张扬女性主体意识等方面令人耳目一新,深受观众喜爱.《后宫甄嫒传》《步步惊心》《来不及说我爱你... 网络言情小说改编电视剧塑造了众多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迥异于传统影视剧中的传统女性形象,尤其在颠覆男性中心叙事、解析女性异化根源和张扬女性主体意识等方面令人耳目一新,深受观众喜爱.《后宫甄嫒传》《步步惊心》《来不及说我爱你》《美人心计》等网络言情剧的女性形象都展示出女性作者的智慧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无论她们是有意还是无意为之,但其女性主义叙事策略都获得了成功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言情小说改编电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叙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电视小说《破命》的声音造型
13
作者 林君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27-27,共1页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小说《破命》与以往的电视剧有所不同,使人耳目一新,我想最为突出的是声音造型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有声电影的进步是在声音能从那种写真的附属地位解放出来之后。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关于有声电影...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小说《破命》与以往的电视剧有所不同,使人耳目一新,我想最为突出的是声音造型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有声电影的进步是在声音能从那种写真的附属地位解放出来之后。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关于有声电影的宣言》主张“把声音当作脱离了视觉影象的独立的因素”来使用。影视艺术既然是视听艺术,那么视与听当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破命》一剧在声音的运用上体现了一种大胆的创造精神,可以看出导演把声音作为一种完全独立的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造型 电视小说 普多夫金 爱森斯坦 有声电影 影视艺术 洛夫 附属地位 使人 视听艺术
原文传递
电视小说——拉丁美洲的成功
14
作者 艾维雷德.M.罗格斯 里威亚.安托拉斯洛 斯洛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3-56,共4页
电视小说,作为肥皂剧的一种类型,已经成为拉丁美洲电视生活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它们有助于说明最近拉美电视节目的输入,特别是美国节目的输入在数量上递减的原因。而且,墨西哥和巴西向其他拉美国家输出的电视小说,其数量之可观,大有取代... 电视小说,作为肥皂剧的一种类型,已经成为拉丁美洲电视生活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它们有助于说明最近拉美电视节目的输入,特别是美国节目的输入在数量上递减的原因。而且,墨西哥和巴西向其他拉美国家输出的电视小说,其数量之可观,大有取代美国节目向这些国家输出的势头,电视小说也从拉美(主要是墨西哥),经由墨西哥电视系统控制的:西班牙语国际电视网(SIN),输出给居住在美国的两千二百万西班牙语观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小说 电视节目 拉美国家 环球电视公司 小说类型 千二百 性格塑造 电视作品 达拉斯 摄影小说
原文传递
电视小说的叙事
15
作者 吴保安 《当代电视》 1988年第2期44-45,共2页
我所认识的“电视小说”,就是把小说的文字符号转化为视觉形象直接推到观众面前,以声画结合的方式使小说“屏幕化”。这一新的艺术样式必须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小说原著的风骨为宗旨,以提高电视观众的文学修养为己任,使观众通过电视形象来... 我所认识的“电视小说”,就是把小说的文字符号转化为视觉形象直接推到观众面前,以声画结合的方式使小说“屏幕化”。这一新的艺术样式必须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小说原著的风骨为宗旨,以提高电视观众的文学修养为己任,使观众通过电视形象来。读”小说。 每一门艺术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功能和表现领域。电视小说也全然不必兼容更多的艺术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小说 小说叙事 表现领域 表现功能 屏幕化 文字符号 以声 艺术样式 看不见的珍藏 叙事空间
原文传递
论电视小说
16
作者 朱羽君 《当代电视》 1988年第2期39-40,共2页
近年来,有些电视节目的创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命名为“电视小说”,观众和电视理论工作者也逐渐注意它,并体会出其中的艺术韵味,而承认了“电视小说”这个名称,觉得它的确有与统称之为“电视剧”的某些节目有区别,显示了一种不同的审美情... 近年来,有些电视节目的创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命名为“电视小说”,观众和电视理论工作者也逐渐注意它,并体会出其中的艺术韵味,而承认了“电视小说”这个名称,觉得它的确有与统称之为“电视剧”的某些节目有区别,显示了一种不同的审美情趣的特质。在南京召开的“电视小说”研讨会,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召开的。 “电视小说”、“电视小品”等这些名称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它的必然性。首先,电视节目的日趋丰富,在不断的相互比较和鉴别中,必然会出现分类的细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小说 电视小品 电视节目 艺术韵味 电视理论 语言叙述 叙述故事 《水浒》 江苏台 审美趣味
原文传递
试论电视小说本体特性
17
作者 王雪梅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小说本体 电视小说 电视文学 最后一片叶子 电视剧本 录音剪辑 观众 有声语言 录音素材 时代背景
原文传递
电视小说是什么?——电视小说研讨会侧记
18
作者 陈芳 《当代电视》 1988年第1期29-,共1页
金秋时节,在浓荫蔽日的古都南京聚集着来自北京和南京的二十几位研究电视理论的同志。他们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北京分会和南京分会共同请来的客人。他们将探讨一个新题目,什么是“电视小说”?十一月二日至五日。电视小说研讨会在南京... 金秋时节,在浓荫蔽日的古都南京聚集着来自北京和南京的二十几位研究电视理论的同志。他们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北京分会和南京分会共同请来的客人。他们将探讨一个新题目,什么是“电视小说”?十一月二日至五日。电视小说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了。到会同志以浓厚的兴趣观看了江苏电视台近年来拍摄的一系列电视小说,对这个电视文艺大家族中的新品种给予了热情的关注。电视小说摄制组的人员们畅谈了他们的创作体会,并对电视小说的本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小说 江苏电视 电视文艺 北京分会 浓荫蔽日 人物形象 情节结构 古都南京 叙述语言 电视理论
原文传递
电视小说——电视剧的非电视剧化
19
作者 凡兵 《当代电视》 1988年第2期41-43,共3页
电视小说,作为一种电视现象,作为电视与文学杂交”的产物,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 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提出过“传播媒介混合能量”的概念,他认为“媒介的交叉和混合,如同分裂或熔合一倦,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两种传... 电视小说,作为一种电视现象,作为电视与文学杂交”的产物,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 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提出过“传播媒介混合能量”的概念,他认为“媒介的交叉和混合,如同分裂或熔合一倦,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两种传播媒介的混合或会合是一个真理与启示的时刻,新形式也就由此产生。” 因此,从对电视小说的声音和画面这两个基本要素的具象分析入手,研究它所具有的特殊的质的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小说 传播学家 叙述方式 声音蒙太奇 语言特色 看不见的珍藏 具象 描述功能 男主人公 视觉画面
原文传递
谈“电视小说”
20
作者 任远 《当代电视》 1988年第3期38-40,共3页
近年来在电视屏幕上大量出现的“电视小说”这种新艺术形式,是电视兼容性的一个典型例证。 纵观历史存在的文学艺术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从文学、戏剧、音乐、舞蹈、建筑、美术到电影、电视,向来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从我... 近年来在电视屏幕上大量出现的“电视小说”这种新艺术形式,是电视兼容性的一个典型例证。 纵观历史存在的文学艺术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从文学、戏剧、音乐、舞蹈、建筑、美术到电影、电视,向来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从我来,我从你来”的混合,兼容作用,新的艺术门类,形式与体裁,新的风格,流派,带着巨大的混合能量而诞生。 在这个过程中,新的传播媒介一般都要远远优胜于旧的传播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小说 电视屏幕 新艺术形式 历史存在 叙述语言 作品改编 第一人称叙述 原著作者 天香楼 新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