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OMSOL动网格的电磁轨道炮动态电磁特性仿真
1
作者 闫林波 何欣波 +2 位作者 魏兵 杨谦 李林茜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2,共7页
精确、快速求解电磁轨道炮电磁特性,对于电磁轨道炮动态特性研究和可靠性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OMSOL动网格功能,提出一种新的网格划分形式—滑移网格+动网格划分。对电枢区域及枢轨接触的轨道部分进行滑移网格划分,对于其余轨道部分... 精确、快速求解电磁轨道炮电磁特性,对于电磁轨道炮动态特性研究和可靠性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OMSOL动网格功能,提出一种新的网格划分形式—滑移网格+动网格划分。对电枢区域及枢轨接触的轨道部分进行滑移网格划分,对于其余轨道部分进行动网格划分。这种划分方式不但能解决“静网格”计算准确性低(粗网格)与计算复杂度高(细网格)的问题,也能准确求解瞬态以及快速移动的模型的动态电磁特性。采用脉冲激励电流对所建立的电磁轨道炮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比较了三种静网格与本文提出的网格划分方式的计算时间、计算单元个数。并对不同网格划分方式对于电枢运动速度、电枢中心位置处电流密度分布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数值计算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网格划分方式的有效性与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全局微分方程 动网格 电流扩散 激励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轨道炮无线电引信综合电磁防护方法
2
作者 文瑞虎 栗苹 +2 位作者 黄峥 王海彬 李鹏斐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33-3840,共8页
电磁轨道炮发射时膛内瞬变强磁场环境会使无线电引信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对引信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电磁屏蔽和防护措施保证引信可靠工作。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提出电磁轨道炮无线电引信综合电磁防护... 电磁轨道炮发射时膛内瞬变强磁场环境会使无线电引信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对引信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电磁屏蔽和防护措施保证引信可靠工作。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提出电磁轨道炮无线电引信综合电磁防护方法,即利用高磁导率材料壳体进行磁屏蔽,降低引信电路的磁感应强度;利用高电导率材料的涡流效应降低引信电路中的磁感应强度变化率;通过优化电路设计,减小引信电路回路面积;通过电路板布局,减小引信电路与磁场的点乘。强磁场环境下无线电引信的有限元模型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电磁防护方法有效,所得研究结果能够为电磁轨道炮无线电引信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无线电引信 磁感应强度 感应电动势 电磁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电磁轨道炮能量效率优化研究
3
作者 李天亮 李秋生 +1 位作者 刘真 刘雨满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3,共8页
针对易损性不同的空袭目标“订制”不同能量的拦截弹丸是电磁轨道炮的重要技术优势,针对弹丸特定预期炮口速度,轨道炮电源端不同的电压、激励电流、轨道不同尺寸等参数构成了存在较多可行解的解空间,自然存在最优解问题。以弹丸炮口速... 针对易损性不同的空袭目标“订制”不同能量的拦截弹丸是电磁轨道炮的重要技术优势,针对弹丸特定预期炮口速度,轨道炮电源端不同的电压、激励电流、轨道不同尺寸等参数构成了存在较多可行解的解空间,自然存在最优解问题。以弹丸炮口速度、系统能量效率最优为目标,设计了4个逐次递进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将求解空间逐步拓展至弹丸质量、轨道尺寸、电源电容、电压,特别是放电时序等参数,通过对轨道端、电源端的参数空间寻优,求出系统帕累托最优解,基于最优解对轨道炮的系统效率和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分析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能量效率 解空间 帕累托优化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轨道炮的基本模型
4
作者 林引选 《物理通报》 CAS 2024年第7期147-149,共3页
电磁轨道炮的基本原理能用高中物理解释.介绍轨道炮的基本结构,建立轨道炮的电枢受力模型、感应电动势模型和能量转化模型,分析电磁轨道炮与传统电动机模型的异同.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安培力 自感电动势 动生电动势 能量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轨道炮试验过程中枢轨界面的接触电阻特性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鹤 雷彬 +2 位作者 李治源 张倩 朱仁贵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1-915,共5页
电磁轨道炮枢轨界面的接触电阻对界面热量和轨道炮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为了计算轨道炮发射过程中的接触电阻,构建了发射过程电路模型,结合试验数据得到了接触电阻的数值和曲线。首先利用构建的发射过程电路模型确定了回路阻抗表达... 电磁轨道炮枢轨界面的接触电阻对界面热量和轨道炮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为了计算轨道炮发射过程中的接触电阻,构建了发射过程电路模型,结合试验数据得到了接触电阻的数值和曲线。首先利用构建的发射过程电路模型确定了回路阻抗表达式。然后结合试验测量的炮口电压、炮尾电压和轨道电流,拟合了电枢的位移曲线和速度曲线。最后利用MATLAB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了轨道炮发射过程的回路阻抗和接触电阻数值,以及在轨道裸露和覆有铝熔膜2种情况下接触电阻的变化曲线。通过分析接触电阻的变化特性,得到了以下结论:在发射过程中,回路阻抗在一定范围内震荡,接触电阻则随电枢前进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轨道表面的粗糙化和黑色氧化物减少了枢轨间固-固接触的实际面积,增大了接触电阻;而覆盖轨道的铝熔膜能增大实际接触面积,减小接触电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枢轨界面 回路阻抗 接触电阻 铝熔膜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轨道炮轨道电阻率和轨道高度对电流上升沿阶段电枢边沿熔蚀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陈立学 何俊佳 +3 位作者 夏胜国 肖铮 冯登 汤亮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1-1076,共6页
在固体电枢电磁轨道炮系统中,保持电枢轨道界面良好的电接触至关重要。在电流处于上升沿的发射起始阶段,往往可以观察到电枢材料熔化沉积集中在轨道的外侧,这表明该阶段电流在电枢边沿集中的特性。为此,利用ANSYS软件,在改变轨道电阻率... 在固体电枢电磁轨道炮系统中,保持电枢轨道界面良好的电接触至关重要。在电流处于上升沿的发射起始阶段,往往可以观察到电枢材料熔化沉积集中在轨道的外侧,这表明该阶段电流在电枢边沿集中的特性。为此,利用ANSYS软件,在改变轨道电阻率和高度的条件下,对电枢电流密度的分布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1)电流集中在电枢尾翼边沿;2)通过提高轨道电阻率或者(同时)减小轨道高度可以减小电枢尾翼边沿的电流密度。在20 mm方口径轨道炮上进行了实验,研究了不同电阻率的轨道材料(如98%铜-1%锆-1%铬合金,黄铜和非磁性不锈钢)和不同轨道高度(50、30 mm)对电枢熔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流上升沿,更高的轨道电阻率和更低的轨道高度时有相对较小的电枢边沿熔蚀。基于数值分析和实验结果,提出了电磁轨道炮起始阶段(电流上升沿阶段)减小电枢边沿熔蚀的轨道结构改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枢边沿熔蚀 电流上升沿 固态电枢 轨道电阻率 轨道高度 电磁轨道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轨道炮导轨和电枢中的焦耳热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李强 范长增 +3 位作者 贾元智 张连勇 战再吉 王文魁 《弹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40,44,共4页
考虑了脉冲波形的影响,采用简化模型计算了自行设计的一种小型电磁轨道炮在单次发射后金属导轨和电枢中的焦耳热.结果表明铜导轨的热损耗是81.5 kJ,大约占输入总能量的20%,该热量可以使铜导轨表面的温度升高至260℃,远低于铜的熔点1 083... 考虑了脉冲波形的影响,采用简化模型计算了自行设计的一种小型电磁轨道炮在单次发射后金属导轨和电枢中的焦耳热.结果表明铜导轨的热损耗是81.5 kJ,大约占输入总能量的20%,该热量可以使铜导轨表面的温度升高至260℃,远低于铜的熔点1 083℃.铝合金电枢中的焦耳热是991 J,该热量可以使电枢表面的温度升至270℃,表明电枢在发射过程中温度不会达到熔点(620℃).电磁轨道炮单次发射时其导轨和电枢的温升不会造成导轨和电枢的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电枢 焦耳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电磁轨道炮电枢轨道接触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振春 鲍志勇 +3 位作者 曹海要 刘福才 战再吉 王大正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1-456,共6页
为研究增强型电磁轨道炮电枢轨道接触特性,通过实际发射试验得到炮口电压、轨道电流、电枢速度和位移等数据以及发射器机械结构的实际参数。在分析电枢在膛内运动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接触电阻与炮口电压、轨道电流、电枢速度、电枢位移... 为研究增强型电磁轨道炮电枢轨道接触特性,通过实际发射试验得到炮口电压、轨道电流、电枢速度和位移等数据以及发射器机械结构的实际参数。在分析电枢在膛内运动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接触电阻与炮口电压、轨道电流、电枢速度、电枢位移等物理量之间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在互感系数不同情况下电枢的接触电阻变化规律。将该变化曲线与试验轨道三维建模模型损伤图形和实际发射试验后轨道图像进行比较,发现轨道烧蚀和摩擦损伤情况随着电枢位移和接触电阻变化呈现烧损、滑动和磨损等典型特征,为预测轨道损伤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电磁轨道炮 电枢 接触电阻 数学模型 轨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轨道炮电枢接触界面温度场仿真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鹤 雷彬 +1 位作者 吕庆敖 金龙文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26,38,共6页
电磁轨道炮的电枢与轨道界面热特性影响枢轨接触状况和其系统发射性能。对轨道炮枢轨界面的摩擦因数和界面间的接触电阻特性进行分析;建立由焦耳热和摩擦热引起的瞬态温度场仿真模型,并进行有限元求解;依据试验回收电枢的接触表面状况,... 电磁轨道炮的电枢与轨道界面热特性影响枢轨接触状况和其系统发射性能。对轨道炮枢轨界面的摩擦因数和界面间的接触电阻特性进行分析;建立由焦耳热和摩擦热引起的瞬态温度场仿真模型,并进行有限元求解;依据试验回收电枢的接触表面状况,对电枢接触面经历的温度分布及变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电枢头部至尾部,焦耳热分布呈现梯度分布,聚集在尾部局部的热量对电枢损伤严重;摩擦热只分布在接触界面的薄层区域内,随着电枢的滑动和磨损,摩擦热耗散在铝熔层上,因而对电枢热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电枢 温度场 摩擦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轨道炮高速滑动接触电阻的定量表征 被引量:13
10
作者 何勇 宋盛义 +4 位作者 关永超 程诚 高贵山 李业勋 仇旭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84,共4页
从描述电磁轨道炮炮口电压波形的场路模型出发,构建了电枢/轨道高速滑动接触电阻与轨道电流波形、炮口电压波形、电枢膛内速度曲线和轨道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依据此关系可定量表征电磁轨道炮高速滑动接触电阻。实例计算表明,电枢/轨道... 从描述电磁轨道炮炮口电压波形的场路模型出发,构建了电枢/轨道高速滑动接触电阻与轨道电流波形、炮口电压波形、电枢膛内速度曲线和轨道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依据此关系可定量表征电磁轨道炮高速滑动接触电阻。实例计算表明,电枢/轨道高速滑动接触电阻的变化依赖于轨道电流变化,对应电流上升段、平顶段和电流下降段。在平顶段接触电阻最小约0.2mΩ,在电流上升段和电流下降段,接触电阻达3m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滑动接触电阻 定量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轨道炮不同截面轨道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鹤 李治源 +2 位作者 雷彬 吕庆敖 金龙文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48,53,共5页
轨道是电磁轨道炮的重要部件,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轨道炮的发射性能。在传统矩形截面轨道的基础上,设计了凸形和凹形两种不同截面形状的轨道,求解了等高等面积条件下每一种截面的惯性矩,得到了截面参数的最优解。对于每种不同的形状,利... 轨道是电磁轨道炮的重要部件,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轨道炮的发射性能。在传统矩形截面轨道的基础上,设计了凸形和凹形两种不同截面形状的轨道,求解了等高等面积条件下每一种截面的惯性矩,得到了截面参数的最优解。对于每种不同的形状,利用有限元软件MAXWELL对轨道表面电流密度分布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通过对不同形状轨道的机械和电流特性的对比分析得出:凸形截面轨道具有最大的惯性矩,可以提高电枢的临界速度;而且轨道表面电流密度分布最均匀,枢轨间电接触性能和电流密度分布最好,能很好地抑制烧蚀和电枢局部熔化,因此更适合用于电磁轨道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轨道 截面 惯性矩 电流密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轨道炮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乔志明 雷彬 +2 位作者 吕庆敖 向红军 黄旭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95,共5页
电磁轨道炮是利用电磁力将弹丸加速到超高速的新概念武器系统,可遂行直瞄打击、超高空或超远程投送弹药等多种作战任务。介绍了轨道炮的基本原理,从电能利用角度对轨道炮研究中电源与电力控制、轨道与电枢结构设计、超高速滑动电接触理... 电磁轨道炮是利用电磁力将弹丸加速到超高速的新概念武器系统,可遂行直瞄打击、超高空或超远程投送弹药等多种作战任务。介绍了轨道炮的基本原理,从电能利用角度对轨道炮研究中电源与电力控制、轨道与电枢结构设计、超高速滑动电接触理论与技术以及轨道炮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依据电磁轨道炮发展规律及现有技术水平,分析其新的发展趋势为大炮口动能轨道炮设计、基于轨道发射的弹丸设计以及轨道长寿命研究,对新概念武器发展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发射 电磁轨道炮 脉冲功率电源 滑动电接触 口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轨道炮导轨失效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贵民 杨忠须 +1 位作者 闫涛 朱晓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70,共8页
电磁轨道炮是一种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概念武器,在介绍电磁轨道炮导轨失效研究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主要对导轨失效形式、特征、原因以及抑制失效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电磁轨道炮导轨失效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导轨 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轨道炮电磁力学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刚华 谢龙 +3 位作者 王强 宋盛义 胡熙静 王文斗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1,76,共4页
在矩形电枢与简单轨道的基础上建立了电磁轨道炮轨道和电枢上磁场扩散的二维有限元计算模型,模型没有考虑轨道与电枢的形变。分析了电枢运动引起的速度趋肤效应,随着轨道与电枢相对速率的增加,磁场、电流的趋肤效应越明显,当速度大于100... 在矩形电枢与简单轨道的基础上建立了电磁轨道炮轨道和电枢上磁场扩散的二维有限元计算模型,模型没有考虑轨道与电枢的形变。分析了电枢运动引起的速度趋肤效应,随着轨道与电枢相对速率的增加,磁场、电流的趋肤效应越明显,当速度大于1000m.s-1时,磁场和电流集中分布在轨道内表面与电枢后表面附近很小的区域,继续增大相对速率不会使磁场分布发生明显变化。采用ANSYS软件计算了静态复杂电枢结构情形下轨道电枢上的磁场和电流分布,U形电枢结构对于抑制电枢与轨道交界处磁场、电流的过分集中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电磁轨道炮 电枢 速度趋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雷达测量电磁轨道炮内弹道速度 被引量:7
15
作者 程诚 宋盛义 +4 位作者 关永超 何勇 高贵山 李业勋 仇旭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80,共4页
介绍了W波段多普勒雷达测量电磁轨道炮内弹道度速度的基本方法,并对口径30mm×25mm的串联增强型电磁轨道炮内弹道速度进行了实际测量。初步研究表明:雷达接收的信号易受到脉冲放电过程的干扰;雷达信号的信噪比取决于电枢与轨道电接... 介绍了W波段多普勒雷达测量电磁轨道炮内弹道度速度的基本方法,并对口径30mm×25mm的串联增强型电磁轨道炮内弹道速度进行了实际测量。初步研究表明:雷达接收的信号易受到脉冲放电过程的干扰;雷达信号的信噪比取决于电枢与轨道电接触状态,在电源充电电压较低、接触面无电弧生成时测得了完整的内弹道速度,并与丝网靶和磁探针测量结果吻合;在较高充电电压条件下,由于电弧电接触产生的干扰,测速结果不够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多普勒雷达 内弹道速度 固体电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轨道炮身管结构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吕彦 任泽宁 +4 位作者 钱学梅 胡俊 黄建文 杨忠贤 赵鸿雁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7,共5页
电磁轨道炮身管工况特殊、结构复杂,开发轻质、高效的身管是电磁轨道炮走向实战应用的关键。从结构力学方面介绍电磁轨道炮管对材料和结构的要求,综述典型的轨道炮身管结构设计概况,归纳实战型轨道炮管结构设计的关键点。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身管 结构力学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条件下电磁轨道炮膛内磁场和电场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殷强 张合 李豪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59-1066,共8页
针对动态条件下电磁轨道炮膛内磁场和电场分布特性研究缺乏的问题,提出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基于磁扩散方程和安培定律,利用测得的动态实验数据和炮尾处磁通密度值,通过有限元计算,确定电枢区域和导轨区域的电流密度值;进一步计算得到电... 针对动态条件下电磁轨道炮膛内磁场和电场分布特性研究缺乏的问题,提出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基于磁扩散方程和安培定律,利用测得的动态实验数据和炮尾处磁通密度值,通过有限元计算,确定电枢区域和导轨区域的电流密度值;进一步计算得到电枢前端及后端中轴线各考察点磁场和电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随着与电枢距离的增加,各考察点峰值磁通密度逐渐减小,电枢前端各点衰减速度远大于后端各点;炮口时刻各考察点峰值电场值为膛内发射过程的数倍。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计算轨道炮智能炮弹部位感应电场和磁场,计算结果有助于智能炮弹电磁屏蔽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电磁轨道炮 电流密度 磁通密度 电场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轨道炮电枢与轨道接触面大小对电流密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申泽军 左鹏 袁建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84-1090,共7页
增加或保障电枢与轨道具有较大接触面是电磁轨道炮设计与试验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但实际上接触面大小的作用仍有待探讨。为此,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接触面上电流分布区域的位置与电流大小。结果表明:电流仅从小部分接触面穿过,在满足该接触... 增加或保障电枢与轨道具有较大接触面是电磁轨道炮设计与试验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但实际上接触面大小的作用仍有待探讨。为此,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接触面上电流分布区域的位置与电流大小。结果表明:电流仅从小部分接触面穿过,在满足该接触面大小的情况下,接触面再增加或接触面大小对轨道电枢接触的电磁性能影响不大;同时,电流流过的区域大小与电枢和轨道的尺寸以及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有关。对被分析的结构,在电流平顶阶段,接触面积为电枢侧面的20%(接触面长度约为8 mm,实际接触面大小约为240 mm2)已可认为足够大,接触面再加大最大电流密度已基本不变。因此,在固定尺寸的电磁轨道炮中,不必过分追求大电枢/轨道接触面,保证一个接触面大小满足电接触的电气性能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电枢接触面 最大电流密度 电磁性能 轨道设计 有效接触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轨道炮发射过程的轨道变形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雷彬 李鹤 +2 位作者 李军 李治源 朱仁贵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电磁轨道炮发射电枢过程中,移动载荷对轨道的作用会引发轨道挠度变形。依据试验电流波形数据确定电枢速度和滑动距离,根据弹性梁的动力学响应方程,考虑电枢的作用力及磨损,求解了轨道的挠度幅值。对比了电枢作用力和轨道斥力对轨道变形... 电磁轨道炮发射电枢过程中,移动载荷对轨道的作用会引发轨道挠度变形。依据试验电流波形数据确定电枢速度和滑动距离,根据弹性梁的动力学响应方程,考虑电枢的作用力及磨损,求解了轨道的挠度幅值。对比了电枢作用力和轨道斥力对轨道变形幅值的影响,获得了轨道的挠度变化随轨道位置和发射时间的变化曲线,为进一步分析轨道炮寿命和绝缘支撑体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轨道变形 移动载荷 接触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电磁轨道炮系统的仿真模型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玉伟 马萍 +2 位作者 杨明 焦松 王子才 《兵工自动化》 2012年第9期54-58,共5页
针对传统方法建模工作量大等问题,提出一种电磁轨道炮系统的模块化分解方法。对轨道炮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工作方式进行研究,将组成系统的物理部件划分为电源、轨道、电枢和弹丸4个主要的实体模块,通过替换系统模块或者改变模型... 针对传统方法建模工作量大等问题,提出一种电磁轨道炮系统的模块化分解方法。对轨道炮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工作方式进行研究,将组成系统的物理部件划分为电源、轨道、电枢和弹丸4个主要的实体模块,通过替换系统模块或者改变模型内的参数,灵活方便地研究使用不同类型电源、电枢的电磁轨道炮,并建立了轨道炮系统比较实用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适当增大电源电压、合理设计轨道结构及使用轨道修复技术可以提高轨道炮的性能,为今后电磁轨道炮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仿真模型 模块化 等离子体电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