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9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暴环境下多尖端电晕放电特征的数值模拟
1
作者 徐德望 谭涌波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9,共11页
为研究雷暴环境下多尖端电晕放电特征,利用二维时变电晕放电模型,模拟多尖端电晕放电过程,开展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空间中存在多尖端时,尖端能否释放电晕电荷与环境电场大小及自身相对位置有关,其中环境电场大小为主要因素,环境电场增... 为研究雷暴环境下多尖端电晕放电特征,利用二维时变电晕放电模型,模拟多尖端电晕放电过程,开展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空间中存在多尖端时,尖端能否释放电晕电荷与环境电场大小及自身相对位置有关,其中环境电场大小为主要因素,环境电场增强,能够释放电晕电荷的尖端数量增加。当环境电场相同时,尖端能否优先释放电晕电荷由自身相对位置决定,随着尖端间距增大,尖端间的相互作用减弱,释放电晕电荷的尖端同样增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尖端释放的电晕电荷总量随尖端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尖端数量增加至一定数值,电晕电荷总量基本保持不变。一旦尖端释放电晕电荷,电晕电荷对尖端产生抑制作用,尖端抑制电场由电晕电荷总量及其空间分布形态确定;当尖端电晕放电达到动态平衡时,尖端抑制电场可由环境电场及尖端畸变系数计算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尖端电晕放电 电晕电荷总量 抑制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晕放电协同膜蒸馏处理含盐废水的研究
2
作者 杨国清 单繁 +2 位作者 王德意 张梦烨 徐佳英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3,共13页
膜蒸馏技术因能量需求与盐度无关,尤其适合处理高盐度水体,但低膜通量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技术瓶颈。文中采用电晕放电协同膜蒸馏的手段,在不同电极结构、电压极性和放电强度下,研究了电晕放电对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 膜蒸馏技术因能量需求与盐度无关,尤其适合处理高盐度水体,但低膜通量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技术瓶颈。文中采用电晕放电协同膜蒸馏的手段,在不同电极结构、电压极性和放电强度下,研究了电晕放电对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疏水膜膜蒸馏过程的影响。实验发现:膜通量促进效果与电极结构有关,且存在极性效应。在单针和多针电晕放电下,PVDF膜通量可由0.108 g/(cm^(2)·h)提高到0.146 g/(cm^(2)·h)电晕停止后,膜通量恢复至初始水平。文中研究表明,将电晕放电和膜蒸馏相结合可以提高膜通量,并且电晕放电对PVDF疏水膜无破坏。在电晕辅助膜蒸馏过程中,薄膜上方荷电液滴的定向电泳对膜通量起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而离子风的形成及发展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放电 聚偏氟乙烯 膜蒸馏 离子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晕休眠对卵形鲳鲹的生理应激和保活运输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3
作者 刘思炜 钟家美 +3 位作者 范秀萍 秦小明 沈建 徐文其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21,共12页
探究电晕休眠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生理应激指标的影响以及在保活运输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研发绿色、安全、高效的水产品保活运输诱导休眠新技术。采用脉冲直流电对卵形鲳鲹进行电击,以休眠率、休眠时间和72 h存活率... 探究电晕休眠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生理应激指标的影响以及在保活运输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研发绿色、安全、高效的水产品保活运输诱导休眠新技术。采用脉冲直流电对卵形鲳鲹进行电击,以休眠率、休眠时间和72 h存活率作为评价指标,优化脉冲直流电晕休眠的最佳处理条件,并测定其血清、脑组织、肌肉和肝脏生化、氧化应激及代谢指标。结果显示,在20℃水温,140V电压、4 s处理时间的条件下,鱼体休眠率与保活72 h存活率达可达100%,保活时间为(165.6±42.7)h。经电晕休眠处理后,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活性、葡萄糖(GLU)和皮质醇(COR)含量显著升高,在保活4~12h内恢复正常水平;肝脏、脑组织中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与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S)活性,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肝脏、肌肉乳酸(LD)含量显著提高,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在保活4~72h内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肝糖原(GLY)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鱼肉中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在保活过程中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粗脂肪含量下降幅度最大,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下降占比减少。研究表明,适宜条件的脉冲直流电能诱导卵形鲳鲹休眠,提高Hsp70的释放和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减缓保活胁迫下鱼体应激响应,减少组织的损伤,且保活后鱼体能维持较低的代谢水平,可提升保活运输过程中的效率与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电晕休眠 基本营养成分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度下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粒子特性的仿真研究
4
作者 冷雪健 金福宝 +1 位作者 马山刚 陈科元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0,共7页
电晕放电作为等离子体的一种重要获取手段,它的放电特性及其降解能力与所处空气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得到不同海拔高度对电晕放电特性和等离子体降解能力的影响,本文通过COMSOL软件基于流体动力学模型,对不同海拔高度的放电模型进行... 电晕放电作为等离子体的一种重要获取手段,它的放电特性及其降解能力与所处空气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得到不同海拔高度对电晕放电特性和等离子体降解能力的影响,本文通过COMSOL软件基于流体动力学模型,对不同海拔高度的放电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别对电流波形、影响等离子体降解能力的电子密度、平均电子能量等物理量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环境温度越低,电流脉冲峰值越高,频率越高,脉冲启动时间越提前.脉冲波形的上升时间减小、下降时间增大.同时,电子密度以及平均电子能量也会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电晕放电 COMSOL仿真 电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材料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电晕放电分解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王浩 颜湘莲 +3 位作者 韩冬 姚尧 马德英 刘晓波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8,共7页
全氟异丁腈(C_(4)F_(7)N)的环保和绝缘性能优良,是替代SF_(6)气体的主流环保气体。本文首先利用针-板电极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开展了一系列工频交流电晕放电实验,然后基于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了不同电极材料(不锈钢、铝和黄铜... 全氟异丁腈(C_(4)F_(7)N)的环保和绝缘性能优良,是替代SF_(6)气体的主流环保气体。本文首先利用针-板电极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开展了一系列工频交流电晕放电实验,然后基于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了不同电极材料(不锈钢、铝和黄铜)和施加电压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分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_(4)F_(7)N/CO_(2)混合气体特征分解气体的含量随施加电压的升高而增大,且受金属材料化学活性的影响明显,其中铝电极下的分解产物总量最高。特征分解气体含量比值c[C_(2)F_(6)]/c[CF_(4)]和v[C_(2)F_(4)]/v[C_(3)F_(6)]对电极材料和电晕放电程度具有较好的识别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电晕放电 分解特性 电极材料 特征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子线棒电晕放电的声成像检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冯宇哲 陈阳 +2 位作者 王枭 王坤 张通 《大电机技术》 2025年第2期70-77,共8页
针对暗室目测法和紫外成像装置检测法,难以有效检测定子线棒背部电晕放电的问题,本文开展了声成像检测技术研究,提出了线棒电晕放电的声成像检测方法,在分析了算法选择和检测性能后,对存在防晕层故障的定子线棒开展了检测,并对线棒背部... 针对暗室目测法和紫外成像装置检测法,难以有效检测定子线棒背部电晕放电的问题,本文开展了声成像检测技术研究,提出了线棒电晕放电的声成像检测方法,在分析了算法选择和检测性能后,对存在防晕层故障的定子线棒开展了检测,并对线棒背部电晕放电信号的传播特性开展了分析。结果表明:声成像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定子线棒背部的电晕放电故障,并根据声成像特征实现故障点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子线棒 电晕 声成像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配电网开关柜电晕放电检测设计
7
作者 田超华 赵欢 +2 位作者 黄鸿基 孙伟可 王学峰 《电子设计工程》 2025年第1期51-54,60,共5页
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电晕放电量过大导致间隙击穿,开关柜输出电量信号出现过度电离,降低了运行稳定性。为此,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配电网开关柜电晕放电检测方法。利用与电晕信号相关的深度学习识别模型,定义单调非递增函数,并以此为基础... 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电晕放电量过大导致间隙击穿,开关柜输出电量信号出现过度电离,降低了运行稳定性。为此,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配电网开关柜电晕放电检测方法。利用与电晕信号相关的深度学习识别模型,定义单调非递增函数,并以此为基础,计算信号取样值,实现深度学习下的配电网开关柜电晕信号取样。确定电晕信号串表达式,根据开关柜脉冲求解结果,完成实时放电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将电晕放电量最大值控制在100 pC以下,能够避免开关柜输出电量信号出现过度电离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配电网开关柜 电晕放电 单调非递增函数 放电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晕放电离子风推力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陈圳 马贺 +2 位作者 李山 刘友江 陈池来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6,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气体介质对电晕放电离子风特性的影响,选取空气、氮气、氦气作为放电气体介质,研究了相同条件下,不同气体介质环境中针-环电晕放电离子风的推力和风速随电极电压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3种气体介质中电晕放电离子风的推力... 为了探讨不同气体介质对电晕放电离子风特性的影响,选取空气、氮气、氦气作为放电气体介质,研究了相同条件下,不同气体介质环境中针-环电晕放电离子风的推力和风速随电极电压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3种气体介质中电晕放电离子风的推力随电流变化均呈现出饱和趋势,但不同气体介质的饱和点各不相同,氦气饱和电流最小,其正电晕饱和推力为0.98mN,氮气正电晕饱和推力为1.96mN,空气趋向饱和速度最慢。放电性质变化前最大推力可达11.76mN;推功比随电压呈现下降趋势,3种气体中氦气的推功比下降速度最快,空气的推功比下降速度最慢,且并不呈现线性关系;3种气体介质离子风风速差异也较大,氦气环境下离子风风速最大能达到4.4m·s^(−1),而氮气仅有1.4m·s^(−1)。现有简单的离子排斥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以上现象,研究表明,这些现象与电子参与、气体粘滞性和密度等性质密切相关。这项研究对离子风机理的深入研究和应用都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放电 离子风 气体介质 推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度交流电晕电流脉冲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永聪 何旺龄 +3 位作者 刘兴发 何泽宇 蓝磊 鲁海亮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8,共8页
不同海拔高度下交流电晕特性的变化规律是高海拔地区线路设计的基础。文章利用可移动式小电晕笼和高频电流测量系统在20 m~4320 m范围内的5个海拔高度点进行实验,采集了1 mm直径细铜丝在不同施加电压下的电晕电流脉冲、无线电干扰和可... 不同海拔高度下交流电晕特性的变化规律是高海拔地区线路设计的基础。文章利用可移动式小电晕笼和高频电流测量系统在20 m~4320 m范围内的5个海拔高度点进行实验,采集了1 mm直径细铜丝在不同施加电压下的电晕电流脉冲、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水平数据;通过对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及拟合,得到了海拔高度对电晕电流脉冲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不同海拔高度下电晕电流同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水平的关联关系。研究表明,随着海拔高度增加,交流电晕电流脉冲的幅值增大,幅值概率分布逐渐分散,一个周期内交流电晕电流脉冲的数量增加,脉冲形成时间变得更加均匀;将电晕电流有效值作为中间变量,研究海拔高度对交流线路电晕效应的影响,得到电晕电流有效值与导线施加电压呈线性函数关系,该线性函数的斜率k、截距b均为海拔高度h的三次函数;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水平均与电晕电流有效值呈对数增长关系,其中可听噪声与电流有效值的函数关系随海拔高度变化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环境 海拔高度 交流电晕特性 电晕 电晕电流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时电晕处理不同发育时期家蚕卵的孵化效果分析
10
作者 张雨丽 张桂征 +5 位作者 蒋满贵 王平阳 王霞 崔秋英 黄旭华 卿军 《中国蚕业》 2025年第1期15-20,共6页
为研究电晕解除家蚕卵滞育的卵龄适期,对比分析了即时电晕和即时浸酸处理产后不同发育时期家蚕卵和处理前后分别进行5℃冷藏抑制发育不同天数家蚕卵的孵化效果;并提高电晕电压及电击时间处理产后4~12d(25℃保护)的家蚕卵,探索不同电晕... 为研究电晕解除家蚕卵滞育的卵龄适期,对比分析了即时电晕和即时浸酸处理产后不同发育时期家蚕卵和处理前后分别进行5℃冷藏抑制发育不同天数家蚕卵的孵化效果;并提高电晕电压及电击时间处理产后4~12d(25℃保护)的家蚕卵,探索不同电晕处理条件对已滞育家蚕卵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晕处理家蚕卵的催青经过比浸酸处理短,电晕刺激剂量(电压大小、电击时长)对家蚕卵的催青经过有影响,刺激量增大可缩短催青经过;除产后1d电晕处理与浸酸处理的家蚕卵实用孵化率无显著差异外,产后2d至产后12d电晕处理家蚕卵的实用孵化率均显著高于浸酸处理;提高电晕处理的电压或电击时长可提高产卵4~12d家蚕卵的实用孵化率,但刺激量过大反而会导致孵化率降低;家蚕卵解除滞育前或后进行5℃冷藏抑制发育、以延长用种期限,同一冷藏期限内,电晕处理的孵化率均高于浸酸处理。可见,电晕处理是一种适用卵龄比浸酸处理范围更广的家蚕卵人工孵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卵 发育时期 电晕 解除滞育 实用孵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晕条件下的特重冰区1000 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地线选型研究
11
作者 李育兵 马海木呷 +2 位作者 彭豪 唐祎俊 陈远虎 《电工技术》 2025年第3期222-224,共3页
基于电晕条件、机械性能等方面,对40 mm、60 mm特重冰区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地线选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特重冰区1000 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地线选型方法及结论,可为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地线选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特高压 重冰区 地线 电晕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气设备像高的变电站紫外电晕实际光子计数计算方法研究
12
作者 彭明辉 周均 +1 位作者 冉剑华 王露 《电工技术》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目前通常用紫外成像仪输出的光子数来表征电晕放电的强弱,然而现场使用中,因难以准确确定并定量控制观测距离,使得光子数检测结果缺乏可比性。首先推导了电气设备像高与紫外光子数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像高的紫外光子数计算模型;继而通过... 目前通常用紫外成像仪输出的光子数来表征电晕放电的强弱,然而现场使用中,因难以准确确定并定量控制观测距离,使得光子数检测结果缺乏可比性。首先推导了电气设备像高与紫外光子数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像高的紫外光子数计算模型;继而通过开展现场紫外电晕检测实验,获得了绝缘子、均压环、母球、母线在不同检测距离、像高下的紫外光子数统计结果,验证了所建立模型有效性;最后根据所推导公式及现场实验数据,提出了基于电气设备像高的紫外电晕实际光子数计算方法,并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电气设备像高后的光子数计算可以有效排除现场紫外检测时的观测距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成像 电晕放电 光子数 像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除尘器设备中电晕放电机制及其对除尘效果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武思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149-152,共4页
本文详细探讨了电除尘器中电晕放电的机制及其对除尘效果的具体影响,同时简要论述了电除尘器的基本构造与操作原理。通过对电晕放电的形成条件、特性及其在除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的深入分析,本文旨在提供对电除尘器性能优化的理论支持。... 本文详细探讨了电除尘器中电晕放电的机制及其对除尘效果的具体影响,同时简要论述了电除尘器的基本构造与操作原理。通过对电晕放电的形成条件、特性及其在除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的深入分析,本文旨在提供对电除尘器性能优化的理论支持。电除尘器利用高压电场使气体电离,从而使烟尘颗粒荷电并在电场力作用下沉积到集尘板上。通过研究电压、电流等关键参数,分析了电子和离子在除尘过程中的作用,为实际应用中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除尘器 电晕放电 除尘效果 静电场 带电尘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技术在输电线路电晕放电检测中的实际应用
14
作者 韦忠宇 张道勇 范明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2期031-034,共4页
电晕放电指的是因导线表面电场强度较高,引起的空气电离所产生的放电现象。这种现象对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有很大的威胁,是当前电网输电部门在日常巡检工作中非常关注的问题。为了提高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的检测水平,从而提升电网线路... 电晕放电指的是因导线表面电场强度较高,引起的空气电离所产生的放电现象。这种现象对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有很大的威胁,是当前电网输电部门在日常巡检工作中非常关注的问题。为了提高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的检测水平,从而提升电网线路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文章对输电线路电晕放电检测的优势做出讲解,总结了无人机技术的高压输电线路电晕放电检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了解云南某地高压输电线路电晕放电实时检测的实际情况展开研究,为无人机技术在输电线路电晕放电检测中的实际作用提出了有效措施。希望对无人机技术在后续实践中提供更加明确的研究方向和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输电线路 电晕放电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溪洛渡某型机组定子绕组端部电晕分析与处理
15
作者 成佳 敖帮杰 邓海刚 《水电与新能源》 2025年第2期62-65,85,共5页
发电机组定子绕组端部电晕威胁到机组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基于对溪洛渡某型机组定子绕组端部电晕特点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定子端部电晕处理工艺流程,详细论述了处理方法与注意事项。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性,可供类似检修时借鉴。
关键词 发电机 定子绕组端部 电晕 工艺方法与注意事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改性提升聚酰亚胺薄膜直流耐电晕性能的机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健 熊沛琪 +3 位作者 侯程志 张淑敏 刘继奎 李庆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55-1663,共9页
传统聚酰亚胺(PI)薄膜应用到更高电压等级设备中,易产生电晕放电甚至绝缘失效。为提升聚酰亚胺薄膜耐电晕能力,实验采取碳化硅(SiC)作为增强相对PI基体相进行改性,探究SiC改性对复合薄膜耐电晕特性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SiC含... 传统聚酰亚胺(PI)薄膜应用到更高电压等级设备中,易产生电晕放电甚至绝缘失效。为提升聚酰亚胺薄膜耐电晕能力,实验采取碳化硅(SiC)作为增强相对PI基体相进行改性,探究SiC改性对复合薄膜耐电晕特性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SiC含量增加,SiC/PI复合薄膜出现非线性电导特性并逐渐增强,其同步提升的浅深陷阱密度比与载流子迁移率促进了表面电荷消散速率的增加。同时,SiC提升了15 kV直流电压下薄膜的沿面闪络和击穿时间,其中质量分数25%SiC/PI复合薄膜较纯PI膜分别提升了416.28%和298.39%。这是因为增强的非线性电导率和表面电荷消散速率,有利于空间和表面电荷运输,减少电场畸变,从而提升复合薄膜的耐电晕能力。对电晕损伤薄膜的无损区、圆状白斑区和白色堆积区进行形貌观测,发现SiC颗粒会在等离子体碰撞下形成放电阻挡层,有效减少电晕对基体相的侵蚀,延长了复合薄膜的耐电晕时间。最后发现质量分数15%SiC/PI复合薄膜为综合耐电晕与力学特性下的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薄膜 电晕 碳化硅 电荷 电晕损伤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脉冲计数法测量直流电晕起始及熄灭电压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柯 廖永力 +3 位作者 王黎明 关志成 霍锋 胡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2-868,共7页
为了能够指导均压环和屏蔽环等的设计和改良使其满足特高压工程的需要,需要研究其电晕特性。研究的难点在于如何对可见电晕做出判定,常用的判定方法受实验人主观感觉和环境影响很大,会降低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此,提出了基于自... 为了能够指导均压环和屏蔽环等的设计和改良使其满足特高压工程的需要,需要研究其电晕特性。研究的难点在于如何对可见电晕做出判定,常用的判定方法受实验人主观感觉和环境影响很大,会降低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此,提出了基于自主研制的紫外电晕监测仪进行电晕起始、熄灭电压的测量方法,并利用其在实验室对正、负极性的直流电压下棒-板电极的电晕起始、熄灭电压进行了测量,随后在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院区的特高压户外实验场对正极性直流电压下多种外径和管径的均压环做了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排除人工观察主观感受的影响,用于电晕起始、熄灭电压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电晕监测 可见电晕 电晕起始电压 电晕熄灭电压 脉冲计数法 电晕峰值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频下导线单雨滴电晕全过程分析
18
作者 刘钰欣 张波 何金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386-5397,I0031,共13页
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问题主要由电晕放电引起,而降雨等环境变化会加剧这一现象。该研究通过高速摄像与电晕电流测量同步测量技术,详细分析工频下导线单雨滴电晕全过程。结果表明,导线单雨滴电晕全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尖端放电与振动破碎放... 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问题主要由电晕放电引起,而降雨等环境变化会加剧这一现象。该研究通过高速摄像与电晕电流测量同步测量技术,详细分析工频下导线单雨滴电晕全过程。结果表明,导线单雨滴电晕全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尖端放电与振动破碎放电为主要放电类型,且两种放电的上升时间及半波时间概率密度分布均服从正态分布。随电压升高,尖端放电次数占比先减小后增大,电流脉冲幅值、上升时间、半波时间呈上升趋势;振动破碎放电次数占比先增大后减小,电流脉冲幅值、上升时间呈上升趋势,半波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雨滴半径的增大对不同放电类型的放电次数和电流脉冲特性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该研究为理解雨天输电线路的电晕损耗和可听噪声变化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 泰勒锥 电晕放电 电晕电流脉冲 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尺度下场致发射对电晕放电的影响机理
19
作者 黄向慧 刘振祖 +1 位作者 张晶园 张蓓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场致离子化微电晕器件基于一维纳米材料的电场增强效应,可产生大气压非平衡微等离子体,适用于气体检测以及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响应快、低功耗等特点。但微尺度下的电晕放电属于局部自持的低能放电,其场致发射的作用及影响机制尚不清晰... 场致离子化微电晕器件基于一维纳米材料的电场增强效应,可产生大气压非平衡微等离子体,适用于气体检测以及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响应快、低功耗等特点。但微尺度下的电晕放电属于局部自持的低能放电,其场致发射的作用及影响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文章基于流体-化学混合模型框架,融合F-N发射模型,建立了常温常压N2-O2混合气体的二维微电晕放电模型。通过与无场致发射放电模型对比,探索不同间距下场致发射对放电动态过程的影响,发现针-板间距减至15μm时,两种模型放电过程差异很小,表明放电以二次电子发射机制为主导,当间距减至10μm时,两种模型的放电强度相差近1倍,场致发射的作用及影响不可忽略;通过进一步对电子密度分布、空间电场分布、电流密度等参量进行动态分析,发现场致发射、空间碰撞电离反应和离子轰击二次电子发射之间存在链锁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结构 局部自持放电 场致发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电晕放电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20
作者 郭秀峰 章玲 +2 位作者 高玥 汪兆霞 赵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97-4004,共8页
电晕放电是研究地闪过程和雷电预警的关键,而以往的模型多为二维模型或一维模型,且多以单个建筑物电晕放电为研究对象,因此建筑物(群)电晕放电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三维电晕放电模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发了考虑风场与忽略风... 电晕放电是研究地闪过程和雷电预警的关键,而以往的模型多为二维模型或一维模型,且多以单个建筑物电晕放电为研究对象,因此建筑物(群)电晕放电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三维电晕放电模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发了考虑风场与忽略风场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三维电晕放电模型,并通过应用于单针系统、双针系统以及九针系统,研究风场对单针系统电晕放电的影响以及多个尖端之间电晕放电的相互影响,以证明本文模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不同于均匀网格的划分,所开发的三维模型所采用变网格划分的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对大模拟域中细小尖端的精细化模拟,还能扩大模拟域范围;与一维和二维模型相比,本文模型能更全面地获取三维空间中电晕电荷的时空演变特征,且适用于研究多个尖端之间电晕放电的特征,如九针系统,这也是以往模型所无法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放电 三维电晕放电模型 变网格划分 精细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