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流电机控制器电损伤机理分析及解决方案
1
作者 吴文贤 周丹 吴桐 《日用电器》 2025年第2期90-94,共5页
永磁同步电机以节能、静音优势获得广泛应用,但对应驱动器售后故障率居高不下。本文结合售后异常样品分析,对电机驱动器电损伤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为了验证开发控制器抗电浪涌效果,开发了一套电机控制器抗电冲击... 永磁同步电机以节能、静音优势获得广泛应用,但对应驱动器售后故障率居高不下。本文结合售后异常样品分析,对电机驱动器电损伤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为了验证开发控制器抗电浪涌效果,开发了一套电机控制器抗电冲击评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直流 机控制器 电损伤 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切口张开角和深度对其尖端力电损伤场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新华 陈传尧 +1 位作者 胡元太 王乘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9-364,共6页
基于三维各向异性压电损伤本构理论,导出了广义平面应力问题的损伤本构方程,并据此分析了压电薄板板边V形切口尖端附近的力电损伤,研究了切口张开角和深度对切口尖端力电损伤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和张开角对切口尖端损伤的影响相比,深... 基于三维各向异性压电损伤本构理论,导出了广义平面应力问题的损伤本构方程,并据此分析了压电薄板板边V形切口尖端附近的力电损伤,研究了切口张开角和深度对切口尖端力电损伤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和张开角对切口尖端损伤的影响相比,深度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张开角对切口尖端力损伤的影响规律方面,压电材料与一般弹塑性材料存在明显差异,原因在于压电切口尖端力电载荷比会随着深度的改变发生很大变化;不同深度下张开角与切口尖端力、电损伤关系曲线随着张开角的增大由发散逐渐会聚,不同张开角下深度与切口尖端力、电损伤关系曲线随着切口加深由会聚逐渐发散,并且电损伤曲线表现得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V形切口 电损伤 张开角 损伤 损伤本构方程 平面应力问题 影响规律 关系曲线 电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电损伤模型的制备 被引量:1
3
作者 熊华花 邓志云 李学东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44-46,F0002,共4页
目的采用电升压装置和相关设备,建立一个放电装置,直接电击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电损伤模型。方法分别于电极处调出220、500、1 000 V的电压,以上述电压电击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定期观察右肢的功能及坐骨神经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目的采用电升压装置和相关设备,建立一个放电装置,直接电击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电损伤模型。方法分别于电极处调出220、500、1 000 V的电压,以上述电压电击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定期观察右肢的功能及坐骨神经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在相同的致伤条件下,高电压能造成神经的广泛损伤,髓鞘大量崩解;低电压对神经的损伤较轻。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临床电损伤过程,为高压电损伤的实验研究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损伤 模型 坐骨神经 实验研究 周围神经电损伤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损伤合并脑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郭玉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6期76-77,共2页
目的了解电损伤合并脑神经损伤的发病率,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通过对308例电损伤中合并132例脑神经损伤患者的回顾调查,总结出合并中枢神经损伤的情况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电损伤合并脑神经损伤的发病率(42.86%),致病原... 目的了解电损伤合并脑神经损伤的发病率,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通过对308例电损伤中合并132例脑神经损伤患者的回顾调查,总结出合并中枢神经损伤的情况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电损伤合并脑神经损伤的发病率(42.86%),致病原因分为直接电损伤与继发损伤,治疗及预后较好。结论对电损伤病人要认真检查并合理估计中枢神经电损伤的伤情,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损伤 中枢神经电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1对海马电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志勇 杜天明 陈善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1对海马电损伤S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的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分成4组: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通过立体定向仪精确定位大鼠海马,导入...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1对海马电损伤S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的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分成4组: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通过立体定向仪精确定位大鼠海马,导入电极并通直流电损伤海马,制备海马电损伤的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不通电,模型制备完成后,人参皂甙Rg1治疗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用50mg/(kg·d)人参皂甙Rg1灌胃,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使用用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d。给药结束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试观察人参皂甙Rg1对海马电损伤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然后通过灌注固定大鼠大脑神经细胞,并且石蜡切片,对切片进行神经元HE染色和神经元尼氏染色,来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存活状态,神经元细胞的排列情况和神经元尼氏小体的数量。结果人参皂甙Rg1可明显改善海马电损伤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假手术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的存活神经元数目没有明显差别(P>0.05),同时生理盐水组的尼氏小体数目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结论人参皂甙Rg1可改善海马电损伤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人参皂甙Rg1对电损伤神经元的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保护保护神经细胞结构和排列的完整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G1 海马 电损伤 Morris水迷宫 尼氏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药物化疗对合并糖尿病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电损伤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蕊 杜晓峰 罗宙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8-849,共2页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中国已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紫杉醇的抗肿瘤活性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临床应用已超过20年。
关键词 恶性肿瘤患者 紫杉醇 合并糖尿病 药物化疗 电损伤 抗肿瘤活性 人类健康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损伤致心脏损害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宋红梅 李旷怡 +3 位作者 陈建林 沈锐 黄洁明 袁莺 《现代医院》 2007年第8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电损伤时患者心电图表现类型及心肌酶谱变化。方法对1998~2004年收入院的71例电损伤患者的心电图类型,以及其血液心肌酶谱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电损伤患者心电图异常常见表现可大致分为4类:①心脏窦房结功能异常引起的心率... 目的探讨电损伤时患者心电图表现类型及心肌酶谱变化。方法对1998~2004年收入院的71例电损伤患者的心电图类型,以及其血液心肌酶谱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电损伤患者心电图异常常见表现可大致分为4类:①心脏窦房结功能异常引起的心率失常。②心脏电冲动传导异常。③心脏缺血或心肌细胞的损害表现。④出现心脏异位搏动。心律失常30例患者中合并有心肌酶谱异常者23例,占76.67%。结论电损伤心电图表现复杂多变,既可以表现为心律失常亦可以表现心肌缺血和心肌损害。临床上应注意做必要的心电图的检查和心电图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损伤 心律失常 心肌损害 心肌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坐骨神经电损伤后区域雪旺氏细胞增殖变化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付国强 曹义战 王伯良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20-921,共2页
目的比较成年兔坐骨神经分别受到75V电压损伤和横断伤后雪旺氏细胞增殖变化情况。方法建立兔坐骨神经电损伤和横断伤实验模型,选择损伤后第3、7、10天作为观察点,应用双酶消化法分离神经受损区域神经雪旺氏细胞并计数。结果75V电损伤后... 目的比较成年兔坐骨神经分别受到75V电压损伤和横断伤后雪旺氏细胞增殖变化情况。方法建立兔坐骨神经电损伤和横断伤实验模型,选择损伤后第3、7、10天作为观察点,应用双酶消化法分离神经受损区域神经雪旺氏细胞并计数。结果75V电损伤后雪旺氏细胞数量明显要多于横断伤后的雪旺氏细胞数量。结论75V电损伤不能损伤雪旺氏细胞正常功能,电损伤后坐骨神经Wallerian变性比较快而全面是雪旺氏细胞数量增多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电损伤 雪旺氏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扩张皮瓣修复头皮电损伤并颅骨外露 被引量:4
9
作者 潘云川 陈彦堃 +2 位作者 马心赤 张燕翔 陈汉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2年第5期442-443,共2页
目的:报道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电烧伤所致头皮缺损并颅骨外露的可靠性。方法:9例高压电击伤患者头皮缺损4cm×7cm~8cm×12.5cm,颅骨外露最小3cm×2cm,最大8cm×5cm。应用圆形扩张器置于头皮帽状腱膜下层,其切口置于... 目的:报道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电烧伤所致头皮缺损并颅骨外露的可靠性。方法:9例高压电击伤患者头皮缺损4cm×7cm~8cm×12.5cm,颅骨外露最小3cm×2cm,最大8cm×5cm。应用圆形扩张器置于头皮帽状腱膜下层,其切口置于拟Ⅱ期手术时形成皮瓣的游离切口缘,剥离范围距离创缘不小于2cm。扩张1.5~3个月,Ⅲ期修复创面。结果:扩张部位无1例发生感染。1例注射壶部皮肤破溃,有2例扩张不够需在隐蔽处少许植皮,其中1例扩张囊注水后明显向远离创面一侧偏移。术后头皮生长如常。结论:头皮缺损颅骨外露创面,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应用软组织扩张术将创面修复与后期整形一次完成无须后期解决秃发畸形问题,较传统其他方法有明显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电损伤 头皮缺损 颅骨外露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合并症 手术方法 整形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坐骨神经实验性电损伤后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学拥 陈璧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5期445-447,共3页
目的:观察在不同损伤电压情况下,神经轴突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在兔梨状肌以远分别用50,75,200V交流电损伤3cm坐骨神经,然后在1wk,2wk,1mo,3mo时切取神经组织标本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神经纤维超微结构变... 目的:观察在不同损伤电压情况下,神经轴突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在兔梨状肌以远分别用50,75,200V交流电损伤3cm坐骨神经,然后在1wk,2wk,1mo,3mo时切取神经组织标本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神经纤维超微结构变化.结果:50V损伤组2wk时形态改变轻微,1mo时神经结构恢复正常.75V损伤组2wk时神经纤维损伤程度加重,1mo时可见有新生纤维,3mo时变性纤维数目减少,新生纤维结构趋于成熟.200V损伤组神经结构破坏严重,血管内血栓形成,胶原纤维含量增加.观察3mo时仍无再生纤维出现.结论:神经纤维超微结构随着损伤电压的增加破坏加大,神经内纤维化加重,使神经再生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电损伤 形态学 超微结构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电损伤后的实验性痛定量检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盼 徐晓丽 +4 位作者 黄蓉 王晓琳 邓晨 雷战军 李学拥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对大鼠坐骨神经电损伤后疼痛行为进行定量检测,探索周围神经电损伤后出现的感觉功能障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电损伤65 V、75 V、100 V、125 V、150 V和坐骨神经慢性压榨(CCI)组,共7组,每组8只大鼠。分别... 目的:对大鼠坐骨神经电损伤后疼痛行为进行定量检测,探索周围神经电损伤后出现的感觉功能障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电损伤65 V、75 V、100 V、125 V、150 V和坐骨神经慢性压榨(CCI)组,共7组,每组8只大鼠。分别于术后1、2、4周对大鼠后足进行热痛敏和机械痛敏定量检测。结果:和对照组相比65 V和75 V组表现出明显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减小,125 V组1周时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减小,而2周和4周时则明显增大。150 V组1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无明显变化,2周和4周时明显增大。100 V、125 V和150 V均表现为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延长。CCI组不论机械还是热刺激,其缩足反射阈值均减小。结论:坐骨神经电损伤可引起大鼠机械性痛阈值和热痛阈值的改变,其中较低电压损伤组大鼠机械性痛阈值减小,而较高电压组大鼠机械刺激阈值和热刺激阈值反而增高,说明较高电压可能导致坐骨神经的感觉传导功能完全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电损伤 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 机械缩足反射阈值 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坐骨神经实验性电损伤后的功能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学拥 陈璧 孙怡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493-495,共3页
目的 观察兔坐骨神经实验性电损伤后不同时期神经电特性的改变 ,并了解其变化规律 .方法 以不同的电压损伤神经后按不同时间进行功能指标观察 ,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动作电位峰值、刺激阈值 .结果 动作电位峰值随着损伤电位的... 目的 观察兔坐骨神经实验性电损伤后不同时期神经电特性的改变 ,并了解其变化规律 .方法 以不同的电压损伤神经后按不同时间进行功能指标观察 ,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动作电位峰值、刺激阈值 .结果 动作电位峰值随着损伤电位的增加而减少 .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 .潜伏期随着损伤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正常 .随着损伤电压的增大传导速度逐渐降低 ,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传导速度逐渐恢复 .结论 神经损伤的程度与损伤电压直接相关 .神经纤维的粗细影响着神经受损的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电损伤 生理 周围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损伤与烧伤皮肤上皮细胞极性化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任宽 李剑波 +2 位作者 刘云志 李永国 孙云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5-718,共4页
目的:探讨电损伤、热烧伤皮肤上皮细胞极性化改变的机制,并为其诊断提供客观量化指标。方法:对380V交流电组、220V交流电组、220V直流电组、火焰烧伤组、金属灼伤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HE染色、EGFR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极... 目的:探讨电损伤、热烧伤皮肤上皮细胞极性化改变的机制,并为其诊断提供客观量化指标。方法:对380V交流电组、220V交流电组、220V直流电组、火焰烧伤组、金属灼伤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HE染色、EGFR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极性化上皮细胞核周长、长径、短径及长/短径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电损伤与热烧伤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一致;极性化上皮细胞与正常上皮细胞EGFR在胞浆内分布较均匀;各损伤组皮肤上皮细胞核变长;各电损伤组上皮细胞核周长及长/短径比值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热烧伤组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电损伤组分别与各热烧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热损伤上皮细胞极性化改变主要系热效应作用所致;定量测定损伤皮肤上皮细胞核周长及核长/短径比值,可推断该损伤系低压电损伤或烧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损伤 烧伤 计算机图像分析 极性化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电损伤肠管2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静 邵敬於 +1 位作者 冯缵冲 蒋琰瑛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03年第1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 电损伤 肠管 妇科手术 微创手术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中电损伤9例防治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月云 李新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0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电损伤 防治 术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损伤后局部应用bFGF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学拥 陈璧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5期448-450,共3页
目的:通过bFGF局部应用,观察其对神经电损伤后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根据观察时间的长短再分为2wk组、1mo组和3mo组,用60Hz125V交流电在梨状肌下缘以远损伤3cm神经,持续时间... 目的:通过bFGF局部应用,观察其对神经电损伤后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根据观察时间的长短再分为2wk组、1mo组和3mo组,用60Hz125V交流电在梨状肌下缘以远损伤3cm神经,持续时间3s.伤后第2日起实验组每日注射bFGF500AU.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结果:实验组神经的传导速度、肌张力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增加.超微结构改变在各时间点上亦较对照组轻微,再生纤维结构较对照组成熟.结论:局部应用bFGF后能够明显促进电损伤后神经损伤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 电损伤 周围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手术中电损伤 被引量:2
17
作者 钱洪军 陈范昶 《江西医药》 CAS 2004年第1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LC手术 电损伤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损伤面积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动态变化
18
作者 范锟镕 李悦 +2 位作者 朱志祥 李国辉 刘德伍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电损伤面积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电损伤病人26例,按电损伤后Ⅲ度面积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11例):面积≤5%;B组(8例):5%<面积≤10%;C组(7例):面积>10%。健康组和普通重度烧伤组各1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不同时... 目的探讨电损伤面积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电损伤病人26例,按电损伤后Ⅲ度面积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11例):面积≤5%;B组(8例):5%<面积≤10%;C组(7例):面积>10%。健康组和普通重度烧伤组各1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不同时相点的CD4、CD8及CD4/CD8值,加以比较。结果各组与健康组比较:除CD8在烧伤4周和A组4周组比较无意义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与烧伤组及组间比较;伤后1周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伤后2周仅CD4/CD8在烧伤组与C组,B组与C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伤后4周CD4、CD8和CD4/CD8在烧伤组与A组,B组与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Ⅲ°面积大于5%的电损伤即能引起相当于重度烧伤病人之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由于CD8持续升高故造成的损害较普通烧伤持续时间更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损伤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 电损伤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腕部电损伤动脉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闵定宏 李国辉 +4 位作者 余於荣 刘上基 周朝辉 郭西华 陈莉 《中国微循环》 2003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对腕部动脉检查 ,了解电损伤后血管性质的改变 ,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腕部电损伤患者10例 ,将前臂由近心端至远心端平均分为A、B、C三区 ,测尺、桡动脉血管内径 ,管壁厚度、内膜 ,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血流...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对腕部动脉检查 ,了解电损伤后血管性质的改变 ,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腕部电损伤患者10例 ,将前臂由近心端至远心端平均分为A、B、C三区 ,测尺、桡动脉血管内径 ,管壁厚度、内膜 ,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血流信号 ,动脉PSV和阻力指数(RI)。结果与正常对侧比较 ,腕部电损伤后血管表现为 :1)二维超声图像 :B至C区尺、桡动脉管径缩小 ;管腔节段性扩张及“串珠样”改变 ;管壁变厚 ;血管内膜粗糙。C区损伤较B区明显。B区远端较近端管壁厚度、内膜变化更明显。A区与对侧正常肢体对应动脉表现基本相似。2)脉冲多普勒频谱表现 :PSV在B、C区平均在30cm/s,RI平均为0.7~0.9。3)彩色血流显像显示 :7例伤者腕部血管在C和B区血管透声性较差 ,彩色血流信号不完整 ,显示管壁毛刺状或充盈缺损 ,镶嵌色血流处峰值流速增快。结论CDU为电损伤后动脉的检查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可靠诊断方法。CDU能较好地分析血管电损伤的程度 ,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腕部 电损伤 动脉 检查 血管性质 二维超声图像 管壁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单极高频电手术电损伤原理诊治和预防 被引量:3
20
作者 牟凤萍 向川蓉 杨玫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13期2258-2261,共4页
单极高频电刀因能对组织进行凝固,止血,切割作用,因此广泛用于现代腹腔境手术中。但由于其直接电损伤、绝缘失效、电容藕合作用,直接电藕合效应等原因可能造成输尿管、肠道损伤或出血。本文就腹腔镜单极高频电手术电损伤原理、诊治和预... 单极高频电刀因能对组织进行凝固,止血,切割作用,因此广泛用于现代腹腔境手术中。但由于其直接电损伤、绝缘失效、电容藕合作用,直接电藕合效应等原因可能造成输尿管、肠道损伤或出血。本文就腹腔镜单极高频电手术电损伤原理、诊治和预防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单极高频手术 电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