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0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钟惦棐电影美学与中国西部电影的影像表达
1
作者 张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2,共7页
钟惦棐作为中国电影美学的奠基人和中国“西部片”的提出者,其电影美学具有独树一帜的原创性、本土性、思辨性和实践性,对当下中国电影的本土理论建构和电影美学发展有着重要启示。回顾钟惦棐电影美学关于中国西部片的民族化实践与美学... 钟惦棐作为中国电影美学的奠基人和中国“西部片”的提出者,其电影美学具有独树一帜的原创性、本土性、思辨性和实践性,对当下中国电影的本土理论建构和电影美学发展有着重要启示。回顾钟惦棐电影美学关于中国西部片的民族化实践与美学理念,聚焦其美学主张中指涉的“地缘性”影像表达,进而观照全球化语境下西部电影的革新路径,无疑是构建中国特色电影理论体系、强化中国电影民族性创新实践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惦棐 中国西部电影 电影美学 民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化、自主性与空间性——早期上海电影美学实践的三个面向
2
作者 王银辉 赵瑞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71,共12页
早期上海电影的美学实践主要展现在其本土化策略的实施上。首先,电影技术东渡之后,早期上海电影人通过选材、制作和放映等方面进行了独特的形式探索和美学实践。整体的营构与美学旨趣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气息。其次,在与西方影像中的“他... 早期上海电影的美学实践主要展现在其本土化策略的实施上。首先,电影技术东渡之后,早期上海电影人通过选材、制作和放映等方面进行了独特的形式探索和美学实践。整体的营构与美学旨趣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气息。其次,在与西方影像中的“他者”表述进行的博弈中,早期上海导演群体自觉地担当起建构具有自主性形象的责任,并成功塑造了一系列新人形象,如农民、小市民及女性等。最后,从茶馆这样的混杂空间到专业性电影院的转换过程中,早期上海电影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国家、社会与人民在文化、社会结构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特点。这构成了考察早期上海电影美学实践的三个面向:鲜明的本土化、自主性和空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上海电影 电影美学 本土化 自主性 空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时代的影像表现与电影美学——从图像学角度进行的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谨 李秋雯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7-71,共5页
数字时代的电影艺术以图像学为核心,通过精心设计的图像传达情感与观点,构建与观众的复杂关系。观众不仅是观看者,更是参与者与创造者,与图像、技术、机器建立前所未有的联系。本文通过图像学本身的历史发展与时代观点对电影中的技术化... 数字时代的电影艺术以图像学为核心,通过精心设计的图像传达情感与观点,构建与观众的复杂关系。观众不仅是观看者,更是参与者与创造者,与图像、技术、机器建立前所未有的联系。本文通过图像学本身的历史发展与时代观点对电影中的技术化图像进行历史性的细致分析和解读,揭示电影背后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电影的内涵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时代 影像表现 电影美学 图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卢卡奇作为文体的电影美学
4
作者 傅其林 徐维聪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7-96,共10页
电影不仅是技术的产物,更是审美反映和审美模仿的独特文体。卢卡奇通过关于电影技术性和艺术性的思考和对电影的日常生活特性的阐释及氛围的分析,确立了电影从日常生活向审美领域的转换机制和功能价值。他认为电影通过技术模仿和艺术化... 电影不仅是技术的产物,更是审美反映和审美模仿的独特文体。卢卡奇通过关于电影技术性和艺术性的思考和对电影的日常生活特性的阐释及氛围的分析,确立了电影从日常生活向审美领域的转换机制和功能价值。他认为电影通过技术模仿和艺术化处理,实现了从日常生活向审美领域的转换。电影作为拟人化和非拟人化的新型融合体,具备独特的同质媒介功能,为当代现实性和艺术可能性开拓了新的美学空间。卢卡奇把握了技术模仿、电影氛围、生活性等概念,确立了电影作为文体的美学合法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电影 电影美学 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戏曲电影对当代电影美学的启示与发展
5
作者 陈霓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5-29,91,共6页
在全球化与电影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时代戏曲电影通过将传统戏曲元素与现代电影技术结合,不仅重新定义了这一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也探索了其在当代电影美学中的应用。这种融合的意义在于不仅保留了戏曲的文化精髓,还使得这些传统艺... 在全球化与电影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时代戏曲电影通过将传统戏曲元素与现代电影技术结合,不仅重新定义了这一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也探索了其在当代电影美学中的应用。这种融合的意义在于不仅保留了戏曲的文化精髓,还使得这些传统艺术形式,能够以一种创新和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呈现给全球观众。戏曲电影的这种创新转译和现代化应用,有效地推动了其在国际电影市场的接受度,加深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在提升戏曲电影的艺术表达的同时,也为全球电影制作人和观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感受,促进了文化的多元交融和艺术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电影技术 电影美学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神话叙事 回归电影美学--以“白蛇传”系列电影为例
6
作者 刘一瑾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9,共6页
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仙凡相恋的故事不胜枚举。但白蛇故事却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并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呈现在不同时代的观众面前:从民间传说、小说文本到传统戏曲、现代戏剧,从极具现代媒体艺术特色的电影、电视剧到当前颇受关注... 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仙凡相恋的故事不胜枚举。但白蛇故事却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并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呈现在不同时代的观众面前:从民间传说、小说文本到传统戏曲、现代戏剧,从极具现代媒体艺术特色的电影、电视剧到当前颇受关注的动画、戏曲电影等。2019年动画电影《白蛇:缘起》(黄家康/赵霁)以4.68亿元的票房成绩~((1)),成为年度动画电影的标杆,演绎了白素贞与许宣的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美学 白素贞 系列电影 传统戏曲 票房成绩 动画电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白蛇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神话史诗题材电影美学风格的符号建构——以《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为例
7
作者 谢庆荣 《视听》 2024年第11期75-79,共5页
符号的双轴操作深度参与了中国神话史诗电影的影像叙事。神话史诗电影以现代受众审美理念为基础,遵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主导理念,通过多元符号排列组合、叙事符号的选择与对比实现了符号的“双轴共现”,以满足电影对于中国古典... 符号的双轴操作深度参与了中国神话史诗电影的影像叙事。神话史诗电影以现代受众审美理念为基础,遵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主导理念,通过多元符号排列组合、叙事符号的选择与对比实现了符号的“双轴共现”,以满足电影对于中国古典美学内涵的追求;通过具有现代性特征的数字特效、人物符号的加入实现了符号的“双轴嵌套”,以彰显现代美学概念在神话史诗电影文本符号建构中的影响力。在两者交融的基础上,展现了中国神话史诗题材电影美学建构风格,从而彰显出中国神话史诗题材电影美学风格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史诗 电影美学 符号建构 建构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返“完整电影”:VR电影美学浅析
8
作者 陈禹哲 《视听》 2024年第4期36-40,共5页
VR技术于近年逐渐兴起,它给电影艺术带来了全新的形态,同时引发了现实主义电影美学流变,并在某种程度上延续着“完整电影”的神话。这一电影新形态颠覆了传统的视听语言法则,具有沉浸感、交互性、随机性三个特点。同时,传统现实主义电... VR技术于近年逐渐兴起,它给电影艺术带来了全新的形态,同时引发了现实主义电影美学流变,并在某种程度上延续着“完整电影”的神话。这一电影新形态颠覆了传统的视听语言法则,具有沉浸感、交互性、随机性三个特点。同时,传统现实主义电影美学遭到了VR电影的冲击,面临“重构”。安德烈·巴赞的经典现实主义电影美学需要合理阐释,而属于VR电影的新美学也将从中诞生。此外,VR电影的出现再次引起关于电影本体论的探讨,VR电影的发展与当代艺术的发展有相似性,电影之本体存在先于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电影 安德烈·巴赞 现实主义 电影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工业电影美学”与“重工业电影”的诗性建构 被引量:1
9
作者 邵立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7-42,共6页
在我国电影产业升级的大趋势大背景下,“电影工业美学”和“重工业电影美学”逐渐成为国内电影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当代中国“重工业电影”之所以需要诗性建构,不仅是因为诗性建构在“重工业电影”中本身就不可或缺,也是在现代化转... 在我国电影产业升级的大趋势大背景下,“电影工业美学”和“重工业电影美学”逐渐成为国内电影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当代中国“重工业电影”之所以需要诗性建构,不仅是因为诗性建构在“重工业电影”中本身就不可或缺,也是在现代化转换中适应现代观众的必然要求和彰显我国“重工业电影”比较优势的关键。构建“重工业电影”的诗性美学,需要不断涵养“重工业电影”作者的诗性素养、协调“重工业电影”的工业性与诗性,同时赋予“重工业电影”以深刻的思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重工业电影 中国特色电影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美学研究综述
10
作者 洪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75-76,共2页
中国电影美学的自我建构时至今日仍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本文对中国电影美学自上世纪80年以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做了一个简单综述,以期初步展示中国电影美学的理论格局和学术体系。总体来看,中国电影美学的学科建设主要围绕着以下问题... 中国电影美学的自我建构时至今日仍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本文对中国电影美学自上世纪80年以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做了一个简单综述,以期初步展示中国电影美学的理论格局和学术体系。总体来看,中国电影美学的学科建设主要围绕着以下问题展开:电影美学的理论阐释、中国电影美学问题研究和外国电影美学的译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电影美学 中国电影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科技对电影美学的影响与冲击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杨新宇 高太梅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68,共10页
电影的发展一直是与科技的进步紧密联系的,电影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技术上的进步必然对作为艺术的电影产生巨大的影响。电影史上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都与科技进步相伴相生。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科技对电影的影响更加明显,对传统... 电影的发展一直是与科技的进步紧密联系的,电影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技术上的进步必然对作为艺术的电影产生巨大的影响。电影史上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都与科技进步相伴相生。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科技对电影的影响更加明显,对传统的电影美学也带来了一定冲击。数字成像技术使得电影假定性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进一步突破了电影所受到的物质现实的制约。2009年被称为"3D元年",但目前的3D电影无论在影像、表演还是叙事层面都带来了美学上的退步。影像数字化越来越使电影成为一种语言。高科技不仅对大屏幕产生影响,小屏幕也受到其影响,手机电影的出现,使电影体裁得到了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科技 电影美学 假定性 虚拟现实 3D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电影美学的全新审视——评《现代电影美学(第三版)》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立国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5-115,共1页
在当今社会的日常生活中,电影作为一种娱乐方式,深受人们的喜欢和追捧,在电影制作的同时衍生出了一种电影文化,成为人们了解世界、接触世界的一个媒介。经典的电影在历经了时间的洗礼之后,依然可以引发观众的共鸣,流露出一种审美的趣味... 在当今社会的日常生活中,电影作为一种娱乐方式,深受人们的喜欢和追捧,在电影制作的同时衍生出了一种电影文化,成为人们了解世界、接触世界的一个媒介。经典的电影在历经了时间的洗礼之后,依然可以引发观众的共鸣,流露出一种审美的趣味,这也是电影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对象——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电影。雅克·奥蒙、米歇尔·玛利等合著的《现代电影美学(第三版)》一书,以电影理论解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美学 电影理论 《现代电影美学(第三版)》 电影语言 第三版
原文传递
数字化生存中的电影美学 被引量:23
13
作者 余纪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3-119,共7页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降临,电影这一被“真实”所统治的“王国”,也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美学特质。虚拟成像技术越来越多地在电影艺术创作过程中运用,对传统电影美学提出了挑战。数字化时代的电影美学本体论如何重建?本文或许能起到抛砖...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降临,电影这一被“真实”所统治的“王国”,也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美学特质。虚拟成像技术越来越多地在电影艺术创作过程中运用,对传统电影美学提出了挑战。数字化时代的电影美学本体论如何重建?本文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美学 电影艺术 创作过程 数字化时代 传统 真实 美学特质 虚拟 本体论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再认识 被引量:55
14
作者 沈义贞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5,共6页
好莱坞电影美学的文化霸权是导致世界各国电影持续衰退的原因。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要想走出困境,一个至为重要、关键的策略就在于坚持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探讨了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内涵,其与好莱坞电影美学的分野,为什... 好莱坞电影美学的文化霸权是导致世界各国电影持续衰退的原因。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要想走出困境,一个至为重要、关键的策略就在于坚持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探讨了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内涵,其与好莱坞电影美学的分野,为什么要坚持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如何借鉴好莱坞电影美学的经验,以及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接受诸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电影芙学 好莱坞电影美学 现实主义影片 类型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对电影美学的冲击及辨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史可扬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88,共5页
数字技术给电影的真实观、语言和叙事方式及观看方式都带来了革命性影响,但同时应该充分认识到:电影技术的革命不等于电影美学的革命,它并未动摇电影的艺术本性,也未动摇电影美学的根基;数字技术所制造的"数字影像奇观"不是... 数字技术给电影的真实观、语言和叙事方式及观看方式都带来了革命性影响,但同时应该充分认识到:电影技术的革命不等于电影美学的革命,它并未动摇电影的艺术本性,也未动摇电影美学的根基;数字技术所制造的"数字影像奇观"不是电影的艺术本性,奇观只是一种电影表达的形式,它虽然可以给我们出乎意料的视听享受,但它永远不可能代替形式中的"意味",也就永远不能成为电影艺术本身;数字新媒体技术不能动摇中国电影美学传统,无论是从中国传统观念和观众的欣赏趣味来看,数字奇观化电影既与中国文化现实相隔膜,更不能成为中国电影的主要形态乃至追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电影数字技术 电影奇观 电影美学 中国电影 影响 发展 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美学:从思考方式到理论形态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志敏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80,共10页
电影美学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研究电影的一个电影理论学科。使电影美学成立的逻辑依据是 ,电影是一种专门制作表面现象的媒介 ,美学是一种专门研究表面现象的学科。电影美学作为一种理论学 ,其主体的内容应该是概念、框架和问题。
关键词 电影美学 电影理论 理论形态 媒介 角度 应该 逻辑依据 思考方式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美学中的想象力消费:动机、生产和目的 被引量:15
17
作者 袁一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6,共9页
在中国电影美学中,想象力被认为是一种由艺术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性经验;这种理性经验在后工业和消费主义时代语境下,通过同经济实践行为的融合而进一步构成了商业和美学的实践行动,这被称为想象力消费。想象力消费研究具有积极... 在中国电影美学中,想象力被认为是一种由艺术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性经验;这种理性经验在后工业和消费主义时代语境下,通过同经济实践行为的融合而进一步构成了商业和美学的实践行动,这被称为想象力消费。想象力消费研究具有积极和开拓性的审美批评靶向和综合的、跨学科的社会结构诠释视野。对这一概念的诠释聚焦于电影艺术中真实社会的边界拓展,以及如何通过电影商品的经济交易行为实现其审美和商业的有效转换,最终实现电影美学中商业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交互统一。以想象力消费作为中层理论观照,通过消除大众文化的底层惯习区隔,将社会结构整体图景的追求设置为大众社会审美下公共领域探索的主题,实现电影受众的主观生活经验和客观社会认知联结下的审美互动。想象力消费已经成为大众消费文化背景下电影美学的重要实践手段和理论拓展方向,并且必将在新时代和新技术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持续绽放其独特的、多学科的、贯通研究的学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美学 电影生产 想象力消费 消费文化 社会实践 社会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电影美学的特点与建构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斌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5-67,共13页
中国电影美学的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起步,并开始逐步拓展。虽然西方电影美学和中国电影美学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但由于文化背景和美学传统的差异,其不同之处也很明显。因此,中国电影美学的建构不应是西方电影美学的简单移植,而... 中国电影美学的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起步,并开始逐步拓展。虽然西方电影美学和中国电影美学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但由于文化背景和美学传统的差异,其不同之处也很明显。因此,中国电影美学的建构不应是西方电影美学的简单移植,而应在学习借鉴之基础上,有机地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和中国电影理论的传统,使之能更好地凸显出中国本土文化特色。为此,既要深入探讨电影与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不能忽略中国电影理论工作者关于电影创作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的学术研究成果;又要从理论上认真总结中国电影创作所积累的各种美学经验,并深入探讨其创作规律。同时,还要认真研究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把握观众观影时的审美心理变化,分析那些能吸引和打动观众的优秀影片在美学上的成功之处,总结出其中的创作规律,并深入研究电影美感如何在观众(审美主体)和影片(审美客体)的融合统一中产生。随着接受美学的引入,观众的先在结构、期待视野及观众反应批评对电影创作的影响,也都构成了研究的内容。另外,中国电影美学的理论建构一方面需要从域外引进各种基础理论,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上,注重从中国文学艺术的美学传统中汲取营养,充分重视已有的理论成果和学术积累,从而使中国电影美学与中国文化中的美学精神有机衔接起来,显示出更浓厚的东方色彩和本土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美学 中国文化 接受美学 电影观众学 本土化 民族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托邦之后:电影美学在今天 被引量:16
19
作者 邓光辉 唐科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7-112,共6页
本文试图在电影高科技全球化的现实中寻求电影美学的现代任务。电影美学的坐标图以语言为圆点,奇观化和真实性追求是它的两条基轴。现时代的电影数码科技不仅形成了自己的伦理——技术意识形态,而且赋予电影美学新的技术、文化内涵,... 本文试图在电影高科技全球化的现实中寻求电影美学的现代任务。电影美学的坐标图以语言为圆点,奇观化和真实性追求是它的两条基轴。现时代的电影数码科技不仅形成了自己的伦理——技术意识形态,而且赋予电影美学新的技术、文化内涵,在技术语境下重新树立电影美学的学科地位、实现其现实功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美学 数码科技 求是 真实性 功用 高科技 乌托邦 现实 追求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科技对电影美学的影响与冲击 被引量:6
20
作者 黎虎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9-69,共11页
电影的发展一直是与科技的进步紧密联系的,电影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技术上的进步必然对作为艺术的电影产生巨大的影响。电影史上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都与科技进步相伴相生。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科技对电影的影响更加明显,对传统... 电影的发展一直是与科技的进步紧密联系的,电影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技术上的进步必然对作为艺术的电影产生巨大的影响。电影史上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都与科技进步相伴相生。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科技对电影的影响更加明显,对传统的电影美学也带来了一定冲击。数字成像技术使得电影假定性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进一步突破了电影所受到的物质现实的制约。2009年被称为"3D元年",但目前的3D电影无论在影像、表演还是叙事层面都带来了美学上的退步。影像数字化越来越使电影成为一种语言。高科技不仅对大屏幕产生影响,小屏幕也受到其影响,手机电影的出现,使电影体裁得到了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科技 电影美学 假定性 虚拟现实 3D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