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种植区颌骨骨密度的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测量 被引量:1
1
作者 金光春 李香俊 +5 位作者 周聪 姜玲 张晓燕 张迪 金熙真 金东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应用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MicroCT)测量牙种植区颌骨骨密度。方法:应用MicroCT对20例牙种植患者进行上、下颌骨扫描,三维重建,进行骨密度测量。结果:下颌骨前牙区平均骨密度值最大值为(945.23±102.46)HU,上颌骨后牙区平均... 目的:应用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MicroCT)测量牙种植区颌骨骨密度。方法:应用MicroCT对20例牙种植患者进行上、下颌骨扫描,三维重建,进行骨密度测量。结果:下颌骨前牙区平均骨密度值最大值为(945.23±102.46)HU,上颌骨后牙区平均骨密度最小值为(534.77±232.17)HU。结论:MicroCT可以提供种植区骨密度的信息,对提高牙种植成功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牙种植 骨密度 颌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采集健康成年人体平面及三维数据的初步尝试 被引量:1
2
作者 柳博洋 潘秀云 +1 位作者 陈明欣 傅黎明 《科教导刊》 2011年第10期254-256,共3页
本文利用现代影像医学CT对40例18-40周岁的健康中国人头部、四肢及躯干等骨骼特征明显的部位,进行定位测量,采集点线面的三维数据,对人体CT平扫图像和三维图像进行数字化数据处理,进一步以身高为基础计算人体美学量化比例。
关键词 艺术设计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人体 四肢 躯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种植修复中下颌磨牙区骨皮质厚度的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测量
3
作者 张晓燕 金东春 +5 位作者 姜玲 张迪 董晨 金光春 金熙真 石红兵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1-732,共2页
牙种植技术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其并发症如下牙槽神经损伤、骨壁侧穿等也越来越多显现,对下颌骨相关解剖结构特点认识不足和植入位置不准确是造成这些并发症的重要因素。牙种植体植入部位的骨厚度、皮质骨的质量、骨密度条件是提高牙... 牙种植技术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其并发症如下牙槽神经损伤、骨壁侧穿等也越来越多显现,对下颌骨相关解剖结构特点认识不足和植入位置不准确是造成这些并发症的重要因素。牙种植体植入部位的骨厚度、皮质骨的质量、骨密度条件是提高牙种植术成功率的关键[1-5],因此种植术前掌握种植部位的骨皮质信息有指导意义。Sjdén等[6]应用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micro computerized tomogrphy,MicroCT)分析骨体积、骨小梁分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磨牙区 牙种植 皮质骨厚度 用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应用在膝交叉韧带方面的价值
4
作者 M Reiscr 李之焜(译)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83年第1期41-41,共1页
文章报告了在关节照相时,应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对112例病人的膝交叉韧带的描画。为了显示两个交叉韧带的全长,本文采用了一些特殊的位置。在这些检查中,由于技术上的种种原因,有6.2%的例子不可能可靠地显示膝交叉韧带。本文陈... 文章报告了在关节照相时,应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对112例病人的膝交叉韧带的描画。为了显示两个交叉韧带的全长,本文采用了一些特殊的位置。在这些检查中,由于技术上的种种原因,有6.2%的例子不可能可靠地显示膝交叉韧带。本文陈述了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的X线横断断层关节照相术(CT arthrography)显示正常的交叉韧带,并将可得的一些正常值制成表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交叉韧带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股骨 下肢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影像组学技术
5
作者 袁晓瑞 谭延林 符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65-1472,共8页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构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住院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98例,根据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组65例与非淋巴结转移组33例,同时按照7∶3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后分为训练集68例与验证集30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征,以淋巴结转移情况作为结果标签进行模型构建。结果本研究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6.3%(65/98)。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4水平、原发灶位置、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P<0.05)。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Radscore构建联合预测模型。Delong's检验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5%CI=0.70~0.90),高于临床预测模型的0.73(95%CI=0.61~0.85,P=0.042);校准曲线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通过校准度检验(P=0.990),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决策曲线(DC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预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但联合预测模型的净效益较高。结论采用基于^(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成功构建了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联合预测模型,且模型稳健性较高、区分能力良好、净效益较高,可为临床医生制订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估患者预后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癌 上皮性卵巢癌 淋巴结 氟脱氧葡萄糖F18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 影像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肺栓塞治疗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马展鸿 戴汝平 +3 位作者 柳志红 曹程 何建国 程显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在肺动脉栓塞(肺栓塞)溶栓抗凝治疗前后及中、远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肺栓塞患者经溶栓和(或)抗凝治疗以及单纯抗凝治疗前后的疗效(其中2例改为手术治疗)。采用ImatronC-150XP... 目的:探讨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在肺动脉栓塞(肺栓塞)溶栓抗凝治疗前后及中、远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肺栓塞患者经溶栓和(或)抗凝治疗以及单纯抗凝治疗前后的疗效(其中2例改为手术治疗)。采用ImatronC-150XP型EBCT机,连续容积扫描方式,层厚1.5-3 mm。分析63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天、4-7天、8-30天和>30天远期肺栓塞EBCT增强容积扫描图像上血栓形态和大小及其前后的变化,治疗前后肺动脉直径的改变及右心功能的变化。结果:51例患者经溶栓+抗凝治疗后有效率81.2%,10例单纯抗凝治疗后有效率51.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1-3天内有13例复查;4-7天有24例复查;8-30天内复查11例;>30天复查15例。本组EBCT复查中,中央型血栓栓子1-3天溶解率43.57%,4-7天溶解率68.2%,8-30天溶解率85.06%,>30天溶解率100%;附壁型血栓栓子1-3天溶解率18.84%,4-7天溶解率12.99%,8-30溶解率84.41%,>30天溶解率28.93%;表现为闭塞型的血栓栓子中,1-3天22.45%的栓子溶解,4-7天30.52%栓子溶解,8-30天68.66%栓子溶解,>30天23.28%栓子溶解。中心肺动脉治疗后40.21%的栓子溶解,左肺动脉较右肺动脉溶解率高。右心功能治疗后较前明显改善,射血分数为0.32±0.11 VS 0.45±0.10(P<0.01);主肺动脉管径治疗后较前缩小,为(34.0±5.3)mm VS(32.2±5.8)mm,(P<0.01)。结论:EBCT增强扫描可以无创、客观、准确地评价肺栓塞患者临床治疗的近期及中远期疗效,以中央型栓子为主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附壁型或闭塞型栓子为主的患者,中远期疗效显著。右心功能检查可客观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小儿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陆萍 韩玲 +3 位作者 郑可 戴汝平 金梅 罗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1年第4期201-206,共6页
目的 评价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EBCT)在小儿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78例患儿经胸常规超声心动图 (TTE)诊断为小儿心脏病 ,其中 74例为先天性心脏病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占 63例 ,非先天性心脏病变 4例 ,同时做EBCT增强单层容... 目的 评价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EBCT)在小儿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78例患儿经胸常规超声心动图 (TTE)诊断为小儿心脏病 ,其中 74例为先天性心脏病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占 63例 ,非先天性心脏病变 4例 ,同时做EBCT增强单层容积扫描 ,并由计算机工作站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其中 2 5例行常规心血管造影 ,4 3例经外科手术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全组 2 0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共 176处畸形 ,其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16种。心内畸形共65处 ,TTE漏诊 1处 (三尖瓣闭锁 ) ,TTE诊断准确率 98 5 %。而心外大血管畸形及心室 -大血管连接异常诊断中两者有明显差别 ,EBCT诊断准确率为 96 4 % ( 10 7/ 111) ,TTE诊断准确率 86 5 % ( 96/ 111)。EBCT与TTE诊断的准确率差异非常显著 ( χ2 =6.964,P <0 .0 1)。手术纠治心脏病变共 10 9处 ,EBCT确诊 10 5处 ,诊断准确率 96 3 % ( 10 5 / 10 9)。TTE确诊 97处 ,诊断准确率 89 0 % ( 97/ 10 9)。EBCT与TTE诊断的准确率有显著差异 ( χ2 =4 .3 18,P <0 .0 5 )。TTE、EBCT对 4例非先天性心脏病均作出正确诊断。TTE与EBCT结合使诊断的总准确率提高到 99 4 % ( 175 / 176)。结论 E BCT对小儿心脏病变的检出优于TTE。EBCT血管造影与TTE及心血管造影相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三维成像 小儿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复杂型主动脉缩窄的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诊断 被引量:2
8
作者 鲁锦国 曹程 +6 位作者 戴汝平 吕滨 白桦 王浩 刘延玲 沈向东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评价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EBCT)在小儿先天性复杂型主动脉缩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于我院诊治的先天性复杂型主动脉缩窄(CoA)小儿患者60例,平均年龄1.64岁(28天-6岁)。所有患者均行经胸多... 目的:评价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EBCT)在小儿先天性复杂型主动脉缩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于我院诊治的先天性复杂型主动脉缩窄(CoA)小儿患者60例,平均年龄1.64岁(28天-6岁)。所有患者均行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和EBCT检查,其中39例行手术治疗。结果:60例中,每1例至少合并1种心血管畸形,合并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分别为40、26、12例, 法乐四联症1例,右心室双出口2例。平均狭窄率(管腔最窄处与近心端正常主动脉内径比值)R=0.42±0.13(0.18- 0.75)。经手术治疗的39例中,38例证实为CoA,其中R≤1/2占84%(32/38),1例EBCT诊断无血液动力学意义,检出率为97.4%(38/39);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漏诊11例,检出率为69.2%(27/39)。结论:EBCT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能清楚显示小儿CoA的大小、形态,检出率高于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诊断有重要价值。由于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检出心内畸形有着优势,两者联合应用是小儿复杂型主动脉缩窄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先天性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核素肺灌注显像与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方纬 马展鸿 +5 位作者 戴汝平 刘秀杰 程显声 柳志红 史蓉芳 何作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核素肺灌注显像与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和规律,以及肺动脉血管阻塞与血流灌注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24h内先后接受核素肺灌注显像... 目的通过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核素肺灌注显像与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和规律,以及肺动脉血管阻塞与血流灌注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24h内先后接受核素肺灌注显像和EBCT肺血管增强造影。逐个肺段对比EBCT所显示的肺动脉阻塞与肺灌注显像所显示的肺血流灌注的情况。结果多数(81.7%)肺动脉完全闭塞型病变对应相应肺段的灌注完全缺失,血流灌注分布与非完全闭塞型病变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非完全闭塞型病变中,多级肺动脉病变对应灌注完全缺失的比例较高(60.0%),多级肺动脉病变与单级肺动脉病变相比,血流灌注亦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不同类型的非完全闭塞型病变所对应的血流灌注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形式的血管阻塞所造成的血流灌注变化的不同,是EBCT与肺灌注显像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肺栓塞的血管阻塞和灌注受损是相互联系又有所不同的两个方面,肺灌注显像和EBCT结合应用能够使肺栓塞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更加全面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肺灌注显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面右位心主动脉瓣下隔膜型狭窄的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诊断
10
作者 周渊 戴汝平 吴清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镜面右位心 主动脉瓣下隔膜型狭窄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局部淋巴显像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越 曾巧玲 +2 位作者 刘羊 张毓莹 林芝 《现代临床护理》 2023年第8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局部淋巴显像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9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核...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局部淋巴显像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9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核医学科给予2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SPECT/CT局部淋巴显像,在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给予做好针对性护理工作。结果2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局部淋巴显像过程顺利,图像清晰,其中术后患肢淋巴管完全性梗阻9例(31.0%),淋巴管不完全性梗阻17例(58.7%),淋巴管通畅或无明显异常3例(10.3%)。检查过程患者表示注射点轻度疼痛,而且正常上肢疼痛感强于患肢,注射部位渗血4例(13.8%),经对症护理后恢复。结论做好SPECT/CT局部淋巴显像乳腺癌术后患者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护理工作,可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局部淋巴显像 乳腺癌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脑部病变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志晔 关志伟 +1 位作者 于生元 马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7-384,共8页
目的比较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pCASL)与氟代脱氧葡萄糖及蛋氨酸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脑部病变诊断中的一致性。方法对7例脑部病变患者进行3D-pCASL成像及PET/CT显像,视觉评定两者的一致性。结果 4例肿瘤性... 目的比较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pCASL)与氟代脱氧葡萄糖及蛋氨酸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脑部病变诊断中的一致性。方法对7例脑部病变患者进行3D-pCASL成像及PET/CT显像,视觉评定两者的一致性。结果 4例肿瘤性病变3D-pCASL均为高灌注,PET/CT均为高代谢。1例炎性脱髓鞘病变和1例代谢性脑白质病变3D-pCASL为高灌注,1例感染性病变3D-pCASL为低灌注,此3例非肿瘤性病变PET/CT均为高代谢。结论3D-pCASL可以无创性活体评估脑部病变的灌注状态,与PET/CT具有较好诊断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 灌注成像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代谢参数与不同T分期非小细胞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施彦坤 苑克慧 +3 位作者 黄江山 符珍敏 胡蓉蓉 王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6期52-54,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T分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癌抗原125(CA125)及细胞角蛋白-19片断抗原(CYFRA21-1)与^(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ositron e... 目的:分析不同T分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癌抗原125(CA125)及细胞角蛋白-19片断抗原(CYFRA21-1)与^(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r tomography,PET/CT)代谢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301医院海南医院207例经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按不同T分期将其分为4组。结果:所有病例的SUVmax、MTV、TLG值与分组等级呈中高度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T分期的NSCLC各代谢参数有一定差异,并且与血清CEA、CA125、CYFRA21-1的表达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癌胚抗原 糖类癌抗原125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 PET/CT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CT原发灶影像特征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刘玲玲 王喆 +4 位作者 李超 李鑫 周巧娣 李岩松 彭德智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62-266,共5页
目的 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CT(PET/CT)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156例为观察对象,纳入年限为2... 目的 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CT(PET/CT)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156例为观察对象,纳入年限为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根据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分为合并淋巴结转移组47例和未合并淋巴结转移组109例,比较2组临床病理特征,均行^(18)F-FDG PET/CT检查,比较2组患者区域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糖酵解总量(TLG)、代谢体积(MTV)等原发灶影像学特征,并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P=ExpΣBiXi/1+ExpΣBiXi,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TNM分期Ⅲ期及肿瘤直径≥3 cm比例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原发灶T-SUVmax、T-TLG、L-SURmax、T-TLGsur、B-SURmax、B-TLGsur指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TNM分期、肿瘤直径、T-SUVmax、T-TLG、L-SURmax、T-TLGsur、B-SURmax、B-TLGsur指标均与NSCLC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NSCL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P,建立P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模型预测概率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0.693~0.899),提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效用价值。当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69.0%,约登指数为0.585,对应的预测概率为-3.258。结论 NSCLC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病灶18FFDG PET/CT影像特征明显异常表达,建立预测模型可进一步提高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临床上可以选择更加积极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 原发灶 影像学特征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显像对确定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15
作者 支修益 刘宝东 +4 位作者 许庆生 张毅 苏雷 王辉荣 胡牧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9期2026-2029,共4页
目的比较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显像(PET)和CT显像在判定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上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于手术前常规进行PET和CT胸部显像,判定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1个月以内行开... 目的比较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显像(PET)和CT显像在判定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上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于手术前常规进行PET和CT胸部显像,判定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1个月以内行开胸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或标准电视纵隔镜淋巴结活检以获取纵隔淋巴结病理标本,对切除的纵隔淋巴结进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PCNA/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手术前的影像学CT检查进行比较。结果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者52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者16例。C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40/52)、50%(8/16)、70.6%(48/68)、83.3%(40/48)、40%(8/20)。PE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48/52)、87.5%(14/16)、91.2%(62/68)、96%(48/50)、77.7%(14/18)。CT+PET的敏感性为98%(51/52)。结论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上,PET明显优于CT,CT+PET能提高检查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显像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 转移 诊断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F-FDG PET/CT参数与癌组织Ki-67、PD-L1表达的关系
16
作者 宋烈晶 徐海青 +2 位作者 詹必成 张垒 胡玉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8)F-FDG PET/CT参数与癌组织肿瘤增殖抗原(Ki-67)、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NSCLC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18)F-FDG PET...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8)F-FDG PET/CT参数与癌组织肿瘤增殖抗原(Ki-67)、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NSCLC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18)F-FDG PET/CT参数、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和分化程度。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的Ki-67、PD-L1表达。将Ki-67≥50%的患者纳入Ki-67高表达组(41例),将Ki-67<50%的患者纳入Ki-67低表达组(31例),对比2组患者的^(18)F-FDG PET/CT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根据PD-L1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PD-L1阴性组(13例)、PD-L1低表达组(27例)、PD-L1高表达组(32例),对比3组患者的^(18)F-FDG PET/CT参数。使用Spearman分析^(18)F-FDG PET/CT参数与Ki-67、PD-L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肺鳞癌患者的SUVmax、MTV、TLG、肿瘤直径均高于肺腺癌患者(P<0.05),TNM分期和分化程度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Ki-67高表达组的SUVmax、MTV、TLG均高于Ki-67低表达组(P<0.05)。经Spearman分析SUVmax、MTV、TLG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t=0.415、0.422、0.409,P均<0.05)。PD-L1高表达组的SUVmax、MTV、TLG高于PD-L1低表达组,PD-L1低表达组的SUVmax、MTV、TLG高于PD-L1阴性组(P<0.05)。经Spearman分析SUVmax、MTV、TLG与PD-L1表达呈正相关(t=0.421、0.406、0.432,P均<0.05)。结论:NSCLC患者^(18)F-FDG PET/CT参数与癌组织Ki-67、PD-L1的表达呈正相关性,临床上可通过^(18)F-FDG PET/CT参数结果判断Ki-67、PD-L1的表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囊Paget病伴淋巴结转移^(18)F-FDG PET/CT显像1例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刘长青 孔凡华 王晓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67,共2页
Paget病是一种罕见的皮肤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外阴部位,全身其他部位也可发病,可出现远处转移。我们报道了1例老年男性阴囊Paget病伴全身多发淋巴结转移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18)F-FDG PET/CT表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Paget病是一种罕见的皮肤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外阴部位,全身其他部位也可发病,可出现远处转移。我们报道了1例老年男性阴囊Paget病伴全身多发淋巴结转移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18)F-FDG PET/CT表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病例男,74岁,阴囊坠胀不适1月,伴阴囊进行性增大、疼痛。查体:阴囊及阴茎发红、肿痛,诊断为阴囊湿疹,给予外用乳膏治疗,症状无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吉特病 乳腺外 淋巴转移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型主动脉缩窄和主动脉弓离断的e-Speed电子束CT诊断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清荣 戚跃勇 +2 位作者 邹利光 文利 李龙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9期932-935,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束CT在复杂型主动脉缩窄(COA)和主动脉离断(I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影像学表现。方法:9例COA和6例IAA的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对比剂容积扫描,对所有扫描图像行冠、矢状面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 目的:探讨电子束CT在复杂型主动脉缩窄(COA)和主动脉离断(I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影像学表现。方法:9例COA和6例IAA的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对比剂容积扫描,对所有扫描图像行冠、矢状面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VR重组和电影模式,并经DSA造影和手术证实。结果:EBCTA清晰显示COA和IAA的解剖细节,可对此二种疾病进行分型及诊断,正确诊断率为96.1%。结论:EBCTA作为一种无创性血管造影技术,对COA和IAA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弓离断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右输卵管中肾管样腺癌MRI及PET/CT表现
19
作者 杜秀梅 范伟雄 +1 位作者 朱文标 张添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75,共2页
患者女,67岁,持续性腹部隐痛半年余;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腹部膨隆,触痛(-),未见其他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714.50 U/ml,CA19937.68 U/ml,癌胚抗原42.02 U/ml。腹盆部MRI:盆腔内11.2 cm×10.3... 患者女,67岁,持续性腹部隐痛半年余;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腹部膨隆,触痛(-),未见其他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714.50 U/ml,CA19937.68 U/ml,癌胚抗原42.02 U/ml。腹盆部MRI:盆腔内11.2 cm×10.3 cm×9.1 cm团块状肿物,紧贴子宫后壁,部分与直肠、乙状结肠相接触,分界尚清,呈T1WI低信号、T2WI稍高-高信号(图1A),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图1B),表观弥散系数减低;增强扫描中肿物不均匀明显强化,内见斑片状无强化区;双侧附件显示欠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肿瘤 中肾管样腺癌 磁共振成像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 ^(18)F-FDG PET/CT及临床指标构建预测肝细胞癌MVI的列线图模型
20
作者 张昕璐 虢红辉 +4 位作者 董楚宁 尹璇 安荣臣 马晓伟 王云华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18)F-FDG PET/CT)指标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影响,并构建预测MVI的列线图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2年1月至2024年3月接受 ^(18)F-FDG PET/CT检... 目的:探讨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18)F-FDG PET/CT)指标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影响,并构建预测MVI的列线图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2年1月至2024年3月接受 ^(18)F-FDG PET/CT检查的125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08例,女性17例,年龄(51.8±7.6)岁。125例患者依据MVI是否阳性分为MVI阴性组( n=51)和MVI阳性组( n=74)。比较两组肝硬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糖类抗原125、Ki-67、肿瘤长径、肿瘤包膜、合并门静脉癌栓以及 ^(18)F-FDG PET/CT指标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病灶糖酵解总量、肿瘤/肝脏比值、肿瘤/纵隔比值等。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VI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MVI预测模型。 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AST>40 U/L、γ-谷氨酰转移酶>60 U/L、糖类抗原125>35 U/ml、Ki-67>20%、肿瘤长径、肿瘤包膜、合并门静脉癌栓、SUVmax>6.30、肿瘤代谢体积>45.48、病灶糖酵解总量>253.22、肿瘤/肝脏比值>2.39、肿瘤/纵隔比值>4.27与肝细胞癌患者MVI相关(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门静脉癌栓( OR=40.244,95% CI:5.276~306.986)、SUVmax>6.30( OR=3.920,95% CI:1.841~8.346)、肿瘤代谢体积>45.48( OR=6.482,95% CI:2.914~14.415)、肿瘤/肝脏比值>2.39( OR=7.250,95% CI:3.247~16.188)是肝细胞癌患者MVI的影响因素(均 P<0.05)。基于多因素结果构建了预测MVI的列线图。 结论:^(18)F-FDG PET/CT指标SUVmax、肿瘤代谢体积、肿瘤/肝脏比值是肝细胞癌MVI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可构建预测MVI的列线图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列线图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 微血管侵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