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氢类氦类锂镁离子双电子复合的旁观电子角动量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盛勇 蒋刚 朱正和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01-505,共5页
类氢类氦类锂镁离子经中间双激发态进行的双电子复合过程在研究惯性约束聚变电子温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用准相对论方法计算了双电子复合经不同Rydberg态跃迁通道的复合速率系数 ,并给出不同离化度离子的双电子复合速率系数随电子温... 类氢类氦类锂镁离子经中间双激发态进行的双电子复合过程在研究惯性约束聚变电子温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用准相对论方法计算了双电子复合经不同Rydberg态跃迁通道的复合速率系数 ,并给出不同离化度离子的双电子复合速率系数随电子温度的变化规律 .显示出离子的相关能对峰值的电子温度有很大影响 ,当类氢离子跃迁通道的旁观电子角动量为 1时双电子复合系数最大 ,而类锂离子是旁观电子角动量为 3时最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复合 镁离子 旁观电子角动量 高温低密度等离子体 惯性约束聚变 类氢类氦类锂离子 电子复合系数 LICF 电子温度
原文传递
电子自旋角动量的升降算符 被引量:2
2
作者 呼和满都拉 丽丽 +3 位作者 杨洪涛 冀文慧 韩明初 孔令茹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79-81,共3页
利用电子自旋角动量对易关系和泡利矩阵推导出电子自旋角动量的升降算符,然后验证电子自旋角动量升降算符的性质,进而将这个性质应用到二电子体系中的总自旋角动量算符珗S=S1+S2=2h(σ1+σ2)中,去计算珗S2,Sz的具体函数表达式,及χ10状... 利用电子自旋角动量对易关系和泡利矩阵推导出电子自旋角动量的升降算符,然后验证电子自旋角动量升降算符的性质,进而将这个性质应用到二电子体系中的总自旋角动量算符珗S=S1+S2=2h(σ1+σ2)中,去计算珗S2,Sz的具体函数表达式,及χ10状态的本征函数和本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自旋角动量 泡利矩阵 升降算符 共同本征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轨道角动量效应—NH_2自由基(0,V_2,0)能级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1
3
作者 凤尔银 崔执凤 +1 位作者 赵献章 陈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1期20-25,共6页
采用大振幅弯曲振动哈密顿,考虑到电子轨道角动量的Renner-Teler效应,理论上计算了NH2自由基A2A1和X2B1电子弯曲振动及其K型转动能级,计算结果在较大的能量范围内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关键词 弯曲振动 电子轨道角动量 NH2自由基 能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云的角分布及伸展方向
4
作者 单筱凤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53-55,共3页
本文根据量子力学的有关结论,以2P电子为例,计算电子云的角分布和伸展方向,指出一些文献中的不足.
关键词 角分布 电子 波函数 线性组合 磁场方向 本征函数 Z分量 哑铃形 方程的解 电子角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3C60光电离截面振荡
5
作者 徐波 刘琴 《同步辐射装置用户科技论文集》 1998年第1期126-129,共4页
对K3±δC60多晶薄膜进行了同步辐射光电子谱研究。入射光子能量为17-86cV。实验发现K3±δC60光电子谱的HOMO-1,HOMO及LUMO等导出能带的谱峰强度均随入射光子能量的增加而呈现振荡的性质,与纯C60的光电子谱峰随入射光子能... 对K3±δC60多晶薄膜进行了同步辐射光电子谱研究。入射光子能量为17-86cV。实验发现K3±δC60光电子谱的HOMO-1,HOMO及LUMO等导出能带的谱峰强度均随入射光子能量的增加而呈现振荡的性质,与纯C60的光电子谱峰随入射光子能量变化的趋势相似。结果C60分子独特的笼状几何结构,认为其电离截面的变化是由于K3±δC60的末态电子在C60分子笼内形成球状驻波引起的。以驻波的边界条件为基础进行理论计算,得到的电离截面极小值对应的光子能量与实验得到的结果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3C60 光电离截面 电子角动量 球状驻波 多晶薄膜 富勒烯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马斯进动与自旋——轨道耦合能
6
作者 葛晶 《职大学报》 2004年第2期23-,97,共2页
探讨托马斯进动与自旋—轨道耦合能。
关键词 托马斯进动 自旋-轨道耦合能 电子自旋角动量 进动频率 自旋磁矩 电子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ar Resonant Electronic and Rotational Energy Transfer AB(^1∏, J)+C(^slj)→AB(^1∏, J')+C(^sl j') 被引量:4
7
作者 WANGWei-Li SONGPeng SHENYang MAFeng-Cai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79-885,共7页
In our previous theoretical study,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collision-induced electronic and rotational energy transfer of AB(~1Σ, J) + C(~sl_j) → AB(~1Σ,J′) + C(~sl_(j′)) was presented. To further study the c... In our previous theoretical study,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collision-induced electronic and rotational energy transfer of AB(~1Σ, J) + C(~sl_j) → AB(~1Σ,J′) + C(~sl_(j′)) was presented. To further study the collision-induced electronic and rotationalenergy transfer theoretically on AB( ~1Π, J) + C(~sl_j) → AB( ~1Π, J′) + C(~sl_(j′)), atheoretical model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time-dependent first-order Born approximation, takinginto account the anisotropic Lennard-Jones interaction potential and 'straight-line' trajectoryapproximation. The changing tendency of the transitional probabilities with the anisotropicparameter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um interference rotational energy transfer near resonant electron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能级的精细结构与超精细结构实验设计研究
8
作者 冉林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63-66,共4页
介绍了原子能级的精细结构与超精细结构的产生原理,对研究原子能级精细结构的两个实验作了改进、设计及说明。介绍了研究原子能级超精细结构的两个实验:磁共振实验、共线快离子束相互作用实验。
关键词 精细结构 超精细结构 核总角动量 电子角动量 磁偶矩 电四极矩 电磁滤镜 旋转射频 核磁共振 LS偶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tribu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to Atomic Spin
9
作者 杜涛 梁文峰 吴小华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041-1043,共3页
Abstract We examine the contribu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to the atomic spin, by adopting two different, both gauge invariant definitions of the electromagnetic angular momentum:→JI≡fd3x∈0→r×(→E×... Abstract We examine the contribu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to the atomic spin, by adopting two different, both gauge invariant definitions of the electromagnetic angular momentum:→JI≡fd3x∈0→r×(→E×→B)and→JII≡fd3x(∈0→E×→A⊥+∈0Ei→τ× A⊥i).Notably, at the classical level, →JI gives an exactly null result while →JI gives a finite value. This suggests that Jn leads to a simpler and more reasonable picture of the atomic spin, therefore qualifies as a more appropriate defini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angular momentum. Our observation gives important hint on the delicate issue of gluon contribution to the nucleon sp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 structure electromagnetic angular moment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