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能源体系下提升电力新质生产力的体制突破与运营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洱岽 谭青博 +2 位作者 张阿敏 谭忠富 宗海静 《煤炭经济研究》 2024年第7期45-53,共9页
新型能源体系下各类型角色的主体即源网荷储的数量会大量增加,主体之间需要协同运行来实现电量平衡、电力平衡。电量平衡是一段时间内的总发电量等于总用电量与损失电量之和,与负荷随时间的变化无关;电力平衡是发电出力等于用电负荷与... 新型能源体系下各类型角色的主体即源网荷储的数量会大量增加,主体之间需要协同运行来实现电量平衡、电力平衡。电量平衡是一段时间内的总发电量等于总用电量与损失电量之和,与负荷随时间的变化无关;电力平衡是发电出力等于用电负荷与线损负荷之和,与负荷随时间的变化紧密相关,即当负荷发生变化时,发电出力可以及时地实现新的平衡状态。新能源发电可控性低,几乎不可能及时跟上负荷变化,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渗透后,导致电力平衡与电量平衡难以实现,需要通过“源网荷储互补”进行解决。“源网荷储互补”需要打破源、网、荷、储各自的体制,不论供给侧的光伏发电、小风电、燃气冷热电三联供机组、电采暖、电制气、生物质制热锅炉、电源热泵、空气源热泵、余热余压回收等,还是消费侧的用电、用气、蓄冷蓄热储电储气、用冷热(供暖、蒸汽、热水等)、电动汽车充电等,需要突破能源各自的原有体制壁垒,打破原有的各自独立的规划运营方式与调度方式,统筹规划统一运行;促进横向多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形成集中供能和分布供能相融合的多能互补系统。针对城市、城镇、工业园区、机场、火车站、商业综合体等,通过政策、体制、机制、技术的多重驱动,催生电力产业新业态、消费新模式,释放新动能,提升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新质生产力 型能源体系 运营机制 源网荷储协同 多能互补 电量平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