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a、cyclinD1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司海燕 程晓明 +4 位作者 孔凡立 曾峰 李哲远 杨华 刘华庆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4-677,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a亚型(ER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PTC 48例,甲状腺良性病变69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2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4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6例,甲状腺嗜酸细胞瘤1例)...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a亚型(ER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PTC 48例,甲状腺良性病变69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2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4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6例,甲状腺嗜酸细胞瘤1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旁正常甲状腺组织30例,用Envision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a、cyclinD1的表达。结果 (1)ERa在PTC中的阳性率(25%)高于在正常甲状腺组织(6.7%)和良性甲状腺病变(10.1%)中的阳性率(P<0.05),ERa表达在PTC患者的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有无包膜侵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yclinD1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无表达,在PTC中(79.2%)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在良性甲状腺病变中的阳性率(27.5%)(P<0.05),cyclinD1的高表达与PT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包膜侵犯有关(P<0.05)。结论 (1)ERa在PTC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PTC可能为一种雌激素依赖性肿瘤。(2)cyclinD1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无表达,在PTC中高表达,cyclinD1的高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包膜侵犯有关,提示患者预后不良。(3)对ERa和cyclinD1的检测,有助于预测PTC肿瘤的复发、转移风险,抗雌激素治疗和针对cyclinD1的治疗有可能成为PTC新的治疗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雌激素 免疫组织化学 甲状腺乳头状肿瘤 细胞周期蛋白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勤暖 李冬梅 +1 位作者 于慧玲 马洪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61-1265,1338,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预后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取穿刺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74例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同期26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预后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取穿刺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74例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同期26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空腹抽取静脉血,实验组患者于术后留取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组织2cm)及术后7d再次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癌旁正常组织及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1β和环氧合酶-2(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IL-1α、IL-1β和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析IL-1α、IL-1β和COX-2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中IL-1α、IL-1β和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组织中IL-1α、IL-1β和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IL-1α与IL-1β、IL-1α与COX-2、IL-1β与COX-2均呈正相关关系(r=0.64,P=0.035;r=0.71,P=0.042;r=0.69,P=0.038)。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IL-1α、IL-1β和COX-2表达水平上调,提示炎性因子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和转移,其应用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治疗策略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酶联免疫法 实时荧光定量法 白细胞介素1Α 白细胞介素1Β 环氧合酶-2 INTERLEUKIN INTERLEUKIN CYCLOOXYGENAS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nexinA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钟雪梅 陈敏 +1 位作者 邓世山 谢少利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5期3488-3490,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Annexin A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与意义。方法取6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切片,使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nnexin A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 目的通过检测Annexin A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与意义。方法取6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切片,使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nnexin A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Annexin A1在癌组织中高表达。癌组织表达61例(88.41%),癌旁正常组织表达6例(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直径大于或等于1cm的患者中,Annexin A1表达高于肿瘤小于1c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Annexin A1的高表达,提示其可能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潜在的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肿瘤 ANNEXIN A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NA、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瓮生彬 张建波 +3 位作者 郑超 杨永丰 张淑艳 徐德龙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PCNA、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瘤和3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CNA、VEGF表达。结果PCNA、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甲... 目的探讨PCNA、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瘤和3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CNA、VEGF表达。结果PCNA、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甲状腺滤泡状腺瘤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且两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率呈正相关。结论PCNA、VEGF表达可作为甲状腺癌的协助诊断指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肿瘤 增殖性细胞核抗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化S-P染色 甲状腺滤泡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S100A4、HSP60和TK1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殷晓星 周琨 马保金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血清中钙结合蛋白A4(serum calcium-binding protein A4,S100A4)、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60和细胞质胸苷...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血清中钙结合蛋白A4(serum calcium-binding protein A4,S100A4)、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60和细胞质胸苷激酶(cytoplasmic thymidine kinase,TK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抽取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122例TH合并PTC(TH+PTC组)、43例HT(HT组)和20例正常体检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标本,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S100A4、HSP60、TK1水平及其治疗前后变化,并探讨这些血清标志与HT+PTC组患者的HT和AJCC分期的关系。结果 HT合并PTC组和HT组的血清S100A4、HSP60和TK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在HT合并PTC组,血清S100A4、HSP60和TK1随HT病情加重和PTC分期升高而升高(P<0.01),但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S100A4与HSP60(r=0.865,P<0.05)、TK1(r=0.679,P<0.05),HSP60与TK1(r=0.575,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S100A4、HSP60、TK1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HT合并P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 甲状腺乳头状肿瘤 钙结合蛋白A4 热休克蛋白-6 细胞质胸苷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式探讨(附62例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明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7期575-576,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本组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17例,患侧腺叶、峡部全切加对侧部分切除13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加对侧次全切22例,甲状腺全切9例,1例峡部癌行峡...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本组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17例,患侧腺叶、峡部全切加对侧部分切除13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加对侧次全切22例,甲状腺全切9例,1例峡部癌行峡部全切加双侧腺叶次全切。对30例颈淋巴结肿大和5例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阳性的N0患侧行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以下简称颈清),其中患侧改良颈清28例,患侧根治颈清3例,双侧改良颈清4例;27例N0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阴性未进一步颈清。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治疗性颈清组淋巴结转移74.3%(26/35),中央区淋巴结受累88.5%(23/26)。随访4~6年2例高龄患者死于其他疾病,1例颈部复发合并肺转移带瘤生存,3例淋巴结复发再次手术无瘤生存。治疗性颈清组与中央区清扫组复发率分别为5.7%(2/35),7.4%(2/27)(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宜根据具体情况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或加行对侧次全(或大部)切除;淋巴结肿大者应予患侧治疗性颈清;对于N0病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并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阴性者观察随访,阳性者行患侧治疗性颈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肿瘤 甲状腺切除 颈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A4及MMP-1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石保昌 高学军 +1 位作者 王磊 赵涵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100A4和MMP-13蛋白表达及两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S100A4和MMP-13蛋白的表达。结果 S100A4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100A4和MMP-13蛋白表达及两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S100A4和MMP-13蛋白的表达。结果 S100A4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为80.0%(64/80),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10%(2/2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100A4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阳性率为95.65%(44/46),在非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率为58.82%(20/34),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MMP-1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为46.25%(37/80),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5%(1/20),差异有显著性(P<0.01)。MMP-13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5.2%(30/46),在非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率为20.59%(7/34),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26例浸润包膜组的S100A4与MMP-1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96.15%(25/26)和65.38%(17/26),54例未浸润包膜组的表达率分别为72.22%(39/54)和37.04%(20/5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100A4和MMP-13蛋白表达均与性别、年龄无关。S100A4和MMP-13表达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S100A4和MMP-13蛋白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转移有关,两者联合检测可能作为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肿瘤 转移 S100A4 MMP-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F-3和半乳糖凝集素-3在甲状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维健 政峰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三叶因子-3(trefoil factor-3,TFF-3)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10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 目的探讨血清三叶因子-3(trefoil factor-3,TFF-3)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10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就诊甲状腺腺瘤患者40例,为甲状腺腺瘤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TFF-3和Galectin-3水平。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甲状腺腺瘤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TFF-3和Galectin-3,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TFF-3和Galectin-3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手术后机体TFF-3和Galectin-3水平的变化,及TFF-3和Galectin-3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血清TFF-3水平明显低于甲状腺瘤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甲状腺瘤组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Galectin-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而甲状腺腺瘤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最低(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TFF-3和Galectin-3水平与肿瘤直径,肿瘤分期,肿瘤分级和肿瘤是否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或<0.01),与年龄,性别,肿瘤是否侵犯包膜和远处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甲状腺癌根治术后血清TFF-3较手术前明显升高(P<0.01),而Galectin-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血清TFF-3水平与Galectin-3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r=-0.737,P<0.05)。结论 TFF-3和Galectin-3参与了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因子-3 半乳糖凝集素-3 甲状腺乳头状肿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应用的研究
9
作者 章宏欣 吕银祥 烘堂灿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1918-1919,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肿瘤/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德尔法淋巴结检出率与转移率及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辛运超 孙晓冉 +2 位作者 尚小领 徐国刚 刘亚超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4,159,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德尔法淋巴结(delphain lymph node,DLN)检出率与转移率,并分析影响D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200例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对象的...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德尔法淋巴结(delphain lymph node,DLN)检出率与转移率,并分析影响D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200例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对象的病理报告中均明确记录DLN检测情况。统计DLN检出数目、转移数目以及检出率和转移率,对可能影响DLN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等。结果:200例PTC患者中有121例检出DLN,检出率为60.50%(121/200)。检出的121例患者中,出现DLN转移46例,转移率为38.02%(46/12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多发灶、包膜侵犯、腺外侵犯、淋巴脉管浸润、中央区淋巴结(不包括DLN)转移、侧颈淋巴结转移是PTC发生DLN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双侧肿瘤、桥本甲状腺炎、BRAF^(V600E)突变与PTC发生DLN转移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7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1.0 cm、包膜侵犯、淋巴脉管浸润、中央区淋巴结(不包括DLN)转移、侧颈淋巴结转移是PTC发生D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86~9.186,P<0.05)。PTC患者DLN转移预测中央区淋巴结(不包括DLN)转移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36.79%、92.55%,而预测侧颈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41.03%、81.37%。DLN阳性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不包括DLN)转移是DLN阴性患者的4.94倍,DLN阳性患者发生侧颈淋巴结转移是DLN阴性患者的2.20倍。结论:PTC患者DLN检出率与转移率较高,DLN转移预示着更广泛的淋巴结转移,且DLN转移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肿瘤直径≥1.0 cm、包膜侵犯、淋巴脉管浸润、中央区淋巴结(不包括DLN)转移、侧颈淋巴结转移是PTC发生D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具有上述特征的PTC患者应积极探查DLN,制定合适的手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肿瘤 德尔法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甲状腺乳头状癌钙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钱敏飞 王家东 裘奕辉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钙化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8例,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内钙化灶与患者年龄、TSH水平、癌灶大小和肿瘤TNM分期有无相关性。结果:钙化与患者年龄、TNM分期和TSH水平没有明显相关性,而... 目的:探讨钙化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8例,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内钙化灶与患者年龄、TSH水平、癌灶大小和肿瘤TNM分期有无相关性。结果:钙化与患者年龄、TNM分期和TSH水平没有明显相关性,而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肿瘤直径越大,发生钙化的可能性越高(P<0.05)。统计发现TSH水平与肿瘤大小也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钙化尤其是微钙化对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钙化的发生与肿瘤大小成正比,肿瘤越大,发生钙化的可能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肿瘤 钙化
原文传递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淋巴结转移诊断作用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江 钟红 +1 位作者 博格拉.阿尔斯兰 马斌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4月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0例PTC患者,同时选取4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对照,分析患者术前血清TSH与... 目的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4月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0例PTC患者,同时选取4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对照,分析患者术前血清TSH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PTC组患者血清TSH为(2.32±0.61)IU/ml,明显高于甲状腺结节组的(1.42±0.73)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和单双侧PTC患者血清TS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直径>1cm、Ⅲ~Ⅳ期、有钙化和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肿瘤直径≤1cm、Ⅰ~Ⅱ期、无钙化和不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TSH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TSH诊断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5,截断值为2.86IU/ml时,灵敏度为75.9%,特异度为81.1%。结论 PTC患者血清TSH水平可作为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肿瘤 甲状腺激素 颈侧区淋巴结 转移
原文传递
中期因子和核转录因子免疫组化测定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及转移灶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洪波 祁晓莉 +1 位作者 王春艳 陈书成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K)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免疫组化测定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间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PTC患者,及行单侧腺叶切除或双叶大部切除...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K)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免疫组化测定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间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PTC患者,及行单侧腺叶切除或双叶大部切除的65例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MNG)患者。根据是否有转移灶进一步分为PTC1组(有转移灶)和PTC2组(无转移灶),汇总和记录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组织中MK、NF-κB p65和Ki-67的表达,计算并绘制三个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最大约登指数、曲线下面积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Western印迹测定证实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PTC患者术后组织MK、NF-κB和Ki-67的表达明显高于MNG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 ROC结果显示三个指标对PTC的诊断效能较好,最大约登指数分别为0. 871、0. 816和0. 771。PTC亚组1病例的三个指标表达明显高于PTC亚组2病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 ROC结果显示三个指标对PTC转移灶的诊断效能较好,最大约登指数分别为0. 835、0. 684和0. 870;三组患者MK和NF-κB的蛋白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 MK和NF-κB对PTC的诊断效能较好,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并且MK和NF-κB对PTC患者手术时是否存在转移灶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肿瘤 核因子ΚB 免疫组织化学 结节性甲状腺
原文传递
经细针穿刺活检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玉人 倪青 杨丽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S-FNA)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特征的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接受US-FNA检查的50例甲状腺患者,共65个TI-RADS4类甲状腺结节。采用甲状腺超声引导... 目的探讨甲状腺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S-FNA)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特征的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接受US-FNA检查的50例甲状腺患者,共65个TI-RADS4类甲状腺结节。采用甲状腺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结果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15例,可疑恶性2例,收集病例中女性患甲状腺结节占72%,明确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者占76.5%。讨论年龄<50岁高风险甲状腺结节恶性可能更大,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对恶性结节具有一定影响,1.5cm以下TI-RADS分级4类的结节恶性可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穿刺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乳头状肿瘤 桥本氏病
原文传递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对妇女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严春霞 沈冬明 徐淑英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Ab)对妇女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间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72例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结果明确的80例良性甲状腺结节女...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Ab)对妇女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间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72例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结果明确的80例良性甲状腺结节女性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差异和甲状腺乳头状癌患病风险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Tg Ab及促甲状腺激素(TSH)均高于对照组,肿块直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年龄、病史和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微小癌组和非微小癌组患者Tg Ab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微小癌组和非微小癌组患者Tg 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Tg Ab阳性率略高于B组患者,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TSH和Tg Ab与患者乳头癌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而结节的直径与乳头状癌患病风险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与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病率有明显相关性,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是女性患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能为女性甲状腺疾病患者明确诊断提供一个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甲状腺乳头状肿瘤 手术治疗 甲状腺良性结节
原文传递
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郝明瑜 乔虹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7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肿瘤,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有研究显示,细胞生长、分化的刺激因素和基因突变因素共同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使其由正常细胞转变为肿瘤细胞.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多种癌基因与抑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肿瘤,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有研究显示,细胞生长、分化的刺激因素和基因突变因素共同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使其由正常细胞转变为肿瘤细胞.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多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参与其中.近年研究发现,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及预后有密切关系.BRAF基因受RAS蛋白激酶调控,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而发挥生物学作用,进而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肿瘤 BRAF基因 基因突变 MAPK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高频超声检查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图像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刚 杨超 +4 位作者 李大强 李燕 关云 陈文彭 潘海洋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5年第10期1192-1193,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法检查甲状腺癌超声图像的特征。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4年8月间治疗的150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采用高频色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超声图像特征亦不同,乳...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法检查甲状腺癌超声图像的特征。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4年8月间治疗的150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采用高频色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超声图像特征亦不同,乳头状癌边界不清晰,内部呈点状钙化,乳头状癌部分呈蟹足样或毛刺状,内部呈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局部有明显的血流信号,有晕环(多数好像没有晕环)。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供丰富的声像图像,同时可显示彩色血流信号,但是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超声图像特征对乳头状甲状腺癌进行诊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甲状腺肿瘤 多普勒超声 图像特征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冯蓉 安丽 +1 位作者 张建蕾 景磊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年第12期1436-143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间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微小甲状腺占位病变患者98例(109个结节),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检查,比较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间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微小甲状腺占位病变患者98例(109个结节),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检查,比较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微小结节超声评估标准、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与病理检查诊断甲状腺微小病变的效能。结果甲状腺良恶性微小结节(≤1cm)病理检查109个结节中,恶性结节65个,良性结节44个。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低增强48个,不均匀增强29个,早期消退32个。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的增强强度、均匀增强和早期消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109个结节中,恶性结节68个,良性结节41个。和病理检查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微小病变的敏感度为87.7%(57/65),特异度为75.0%(33/44),准确度为82.6%(90/109),阳性预测值为83.8%(57/68),阴性预测值为80.5%(33/41)。弹性成像109个结节中,恶性结节67例,良性结节42例。和病理检查相比,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微小病变的敏感度为95.4%(62/65),特异度为88.6%(39/44),准确度为92.7%(101/109),阳性预测值为92.5%(62/67),阴性预测值为92.9%(39/42)。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微小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超声造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能有效提升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弹性成像 甲状腺微小乳头肿瘤 敏感度 特异度
原文传递
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芬 黄岩 杨斌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年第3期374-377,共4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清晰的病理特点和明确的手术方式,且有良好的预后,10年生存率>90%,远处转移率仅约4%[1]。但文献报道显示,仍有5.2%~31.5%的PTC患者术后再次复发...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清晰的病理特点和明确的手术方式,且有良好的预后,10年生存率>90%,远处转移率仅约4%[1]。但文献报道显示,仍有5.2%~31.5%的PTC患者术后再次复发,1.3%~12.6%的患者死于该病[2]。表明PTC可能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其宏观和微观特征具有广泛的变异性,从而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病理学亚型作为导致PTC临床表现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其重要性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就被人们所认识,目前已成为PTC病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肿瘤 侵袭性亚型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 UCA1通过调控miR-135a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和转移
20
作者 王永辉 王凯 +2 位作者 任桂芳 李双杰 于杰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尿路上皮癌胚抗原(UCA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对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qPCR检测lncRNA UCA1和miR-135a在甲状腺癌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以及甲状腺癌细胞株和正常甲状腺滤泡细胞株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尿路上皮癌胚抗原(UCA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对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qPCR检测lncRNA UCA1和miR-135a在甲状腺癌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以及甲状腺癌细胞株和正常甲状腺滤泡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双荧光酶报告基因检测lncRNA UCA1和miR-135a的相互作用。CCK-8、平板克隆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研究细胞生物学行为。结果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ncRNA UCA1的表达明显高于癌周正常甲状腺组织。荧光素酶实验显示在乳头状癌细胞中lncRNA UCA1和miR-135a可以直接结合。lncRNA UCA1沉默后乳头状癌细胞的活性降低,克隆能力、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均减弱。而在lncRNA UCA1沉默的细胞中沉默miR-135a可以逆转lncRNA UCA1沉默后对细胞生物学的影响。结论 lncRNA UCA1通过负性调控miR-135a而促进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肿瘤 lncRNA UCA1 miR-135a 侵袭 迁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