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ERa、cyclinD1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
司海燕
程晓明
孔凡立
曾峰
李哲远
杨华
刘华庆
|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2
|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孙勤暖
李冬梅
于慧玲
马洪喜
|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3
|
AnnexinA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钟雪梅
陈敏
邓世山
谢少利
|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4
|
PCNA、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瓮生彬
张建波
郑超
杨永丰
张淑艳
徐德龙
|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
2009 |
2
|
|
5
|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S100A4、HSP60和TK1检测的临床意义 |
殷晓星
周琨
马保金
|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
2016 |
3
|
|
6
|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式探讨(附62例分析) |
杨明
|
《实用全科医学》
|
2007 |
9
|
|
7
|
S100A4及MMP-1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石保昌
高学军
王磊
赵涵
|
《潍坊医学院学报》
|
2013 |
1
|
|
8
|
TFF-3和半乳糖凝集素-3在甲状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
王维健
政峰
|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
2016 |
6
|
|
9
|
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应用的研究 |
章宏欣
吕银祥
烘堂灿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
2007 |
0 |
|
10
|
甲状腺乳头状癌德尔法淋巴结检出率与转移率及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
辛运超
孙晓冉
尚小领
徐国刚
刘亚超
|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1
|
甲状腺乳头状癌钙化的临床意义 |
钱敏飞
王家东
裘奕辉
|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1
|
|
12
|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淋巴结转移诊断作用分析 |
杜江
钟红
博格拉.阿尔斯兰
马斌林
|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
2017 |
4
|
|
13
|
中期因子和核转录因子免疫组化测定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及转移灶的诊断价值 |
刘洪波
祁晓莉
王春艳
陈书成
|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
2019 |
2
|
|
14
|
经细针穿刺活检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特征的研究 |
张玉人
倪青
杨丽
|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
2021 |
2
|
|
15
|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对妇女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的影响 |
严春霞
沈冬明
徐淑英
|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
2021 |
3
|
|
16
|
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 |
郝明瑜
乔虹
|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
2017 |
6
|
|
17
|
高频超声检查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图像的特征分析 |
王刚
杨超
李大强
李燕
关云
陈文彭
潘海洋
|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
2015 |
7
|
|
18
|
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
冯蓉
安丽
张建蕾
景磊
|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
2020 |
10
|
|
19
|
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研究进展 |
肖芬
黄岩
杨斌
|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
2021 |
2
|
|
20
|
长链非编码RNA UCA1通过调控miR-135a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和转移 |
王永辉
王凯
任桂芳
李双杰
于杰
|
《潍坊医学院学报》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