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煤的非均匀势阱分布及其对甲烷吸附/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金鑫
周动
冯雪健
王梦露
冯增朝
-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18-3830,共1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102293)。
-
文摘
为了研究煤的非均匀势阱分布及其对甲烷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在吸附科学和分子动力学理论基础上建立了非均匀势阱模型。该模型可以表征煤的吸附/解吸性能以及精确计算出煤体内不同势阱所对应的势阱数量。为了验证非均匀势阱模型对煤的吸附/解吸性能方面的表征能力的准确性,将其与Langmuir模型分别对甲烷吸附/解吸过程进行拟合,再将拟合数据和等温吸附线的相关系数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非均匀势阱模型在表征煤体的吸附/解吸性能方面更优。在研究煤体内的势阱分布时,发现煤在不同温度压力下对甲烷的吸附/解吸过程中,煤体内的势阱分布出现明显差异。在分析煤的势阱规律时,发现在吸附阶段煤体内的势阱数量比解吸阶段多,但解吸过程中煤的平均势阱深度比吸附过程大。并且平均势阱深度随着煤阶的降低而降低。在吸附阶段势阱数量集中在某个势阱深度的范围内,但在解吸阶段势阱数量的分布相较而言就更分散。在同一温度下,势阱数量随着煤阶的降低而减少。从势阱分布来看,在相同温度下,高煤阶煤的势阱分布方差明显比低煤阶煤的势阱分布方差要大得多。温度上升会使得平均势阱深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对于同一煤阶而言,温度的变化对5~15 kJ/mol内的势阱深度影响更大,且这种现象在低阶煤中更为明显。研究发现,势阱深度较大的势阱更能抵抗温度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在煤体加热或加压过程中,甲烷吸附/解吸率的非线性变化是由势阱的不均匀性引起的。
-
关键词
非均匀势阱
煤
甲烷吸附/解吸过程
吸附/解吸能力
-
Keywords
non-uniform potential well
coal
methane adsorption/desorption
adsorption/desorption capacity
-
分类号
TD71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