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8篇文章
< 1 2 1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地区部分食源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耐药特征及毒力基因分析
1
作者 沈梅 魏琼 +2 位作者 杨丽娟 刘翔 马学旻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5期262-268,共7页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部分食源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 MRSA)的分型特征和耐药特征以及与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宁夏地区部分食品风险监测分离的MRSA,分别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脉冲...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部分食源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 MRSA)的分型特征和耐药特征以及与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宁夏地区部分食品风险监测分离的MRSA,分别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d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以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 9株来自食源性的MRSA菌株PFGE分型分为3簇8种型别其源性都在85%以上,全基因组测序结果 ST分型分为4种ST型,6株为ST59,其余3株分别为ST3355、ST7、ST965。MRSA均为多重耐药,携带耐药基因以及毒力基因也各不相同,导致的耐药表型也存在差异。结论 食源性分离MRSA基因组中存在大量与耐药和致病相关基因,这些基因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因此持续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食品中MRSA的污染水平,以确保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林黄色葡萄球菌 分型特征 耐药特征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昱璇 郭伟昌 +3 位作者 陈诚 罗瑶 肖亚雄 李江涛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6-640,共5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具有较强致病力的革兰氏阳性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其多重耐药性逐渐提高,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成为院内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抗菌肽是一种短肽,具有抗菌效果好、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具有较强致病力的革兰氏阳性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其多重耐药性逐渐提高,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成为院内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抗菌肽是一种短肽,具有抗菌效果好、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势,近年来得到广泛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抗菌肽的作用机制及不同来源抗MRSA抗菌肽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发现抗菌肽的作用机制包括作用于细菌细胞膜、细胞内和细胞壁等。除在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得到抗MRSA感染的抗菌肽外,还可通过人工合成得到抗菌肽。其中动物来源的GHa衍生肽、植物来源的Ib-AMP4、微生物来源的Ph-SA、人工合成的抗菌肽LLKLLLKLL-NH2等,因其抗菌效果好、杀菌速度快、毒性低,均有望成为抗MRSA感染的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林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肽 作用机制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和临床来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表型及分子特征研究
3
作者 王君 马鑫鑫 +6 位作者 陈晓草 胡豫杰 陈雅丽 纪建军 贺金明 刘新利 韩蓓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1期187-194,共8页
目的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食品和临床样本分离株的耐药性、菌膜形成能力及分子特征。方法对2019—2020年陕西地区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1株MRSA和某三甲医院临床感染病例中分离... 目的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食品和临床样本分离株的耐药性、菌膜形成能力及分子特征。方法对2019—2020年陕西地区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1株MRSA和某三甲医院临床感染病例中分离的30株MRSA进行药物药敏性试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葡萄球菌蛋白A(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分型、葡萄球菌染色体盒mec(Staphylococcal cassette chromosome mec,SCCmec)分型,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对不同来源菌株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51株食品和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超过50%,其中青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100%,其余依次为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8.04%、96.08%、52.94%。21株食品和30株临床分离MRSA菌株分子型别均以ST59-t437-IVa(2B)型为主,分别占比为52.38%(11/21)和36.67%(11/30)。21株食品分离MRSA菌株中38.09%(8/21)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30株临床分离MRSA菌株100.00%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种系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ST59-t437-IVa(2B)型为食品和临床分离MRSA主要进化分支,且两种来源菌株部分位于同一进化分支。结论本研究中食品和临床分离MRSA菌株耐药种类及其耐药率呈现高度一致;临床较食品分离MRSA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食品和临床分离的MRSA中一部分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提示食源性MRSA风险不容忽视,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林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生物膜 分子特征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相关风险因素研究
4
作者 许可欣 沙伟 范婷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性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住院患者220例,鉴定MRSA,收集患者相关的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测数据,采用WHONET5.... 目的: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性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住院患者220例,鉴定MRSA,收集患者相关的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测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统计药敏试验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MRSA的风险因素。结果:2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91株为MRSA,占总分离株数的41.36%;在91株MRSA中,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10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53.85%;而在129株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主要对青霉素表现出高耐药率(93.02%);220株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未观察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及奎奴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性;在检出MRSA的患者中,肾内科占比最高,达到58.24%,而ICU及肿瘤科分别占13.19%、4.40%;主要的感染部位包括血流感染,占85.71%,其次为肺部感染,占46.1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15岁或>60岁)、循环系统疾病、使用头孢菌素及开放性手术均是感染MRSA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MRSA主要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表现出高耐药性,年龄、循环系统疾病患者、使用头孢菌素及开放性手术均是MRSA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应当对抗生素的选择与感染控制策略进行精细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林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卢阳 耿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3期128-132,共5页
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血流感染的致死率较高。本研究综述了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现状、致病机制、感染危险因素以及新的治疗策略,为血流感染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西林敏感黄色葡萄球菌 西林黄色葡萄球菌 黄色葡萄球菌 血流感染 多重耐药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0年某三甲儿童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6
作者 王舒 孙欣荣 《统计学与应用》 2025年第1期275-281,共7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我国儿童及新生儿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主要病原,其中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逐渐上升,耐药范围逐渐扩大,耐药程度也日益加重,临床上可以导致多种类型的难治性感染。MRSA不仅对青霉素耐药,对和青霉素结构...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我国儿童及新生儿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主要病原,其中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逐渐上升,耐药范围逐渐扩大,耐药程度也日益加重,临床上可以导致多种类型的难治性感染。MRSA不仅对青霉素耐药,对和青霉素结构相同或相似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甚至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极大的增加了医疗负担。儿童感染性疾病发生率较成人高,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加之抗菌药物可选择种类少,且儿童MRSA感染治疗是目前抗感染的重点,因此对儿童医院进行MRSA感染的研究更有临床意义。目的:分析某三甲儿童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起到指导性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某三甲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MRSA菌株,对其检出率、来源分布及药敏试验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9~2020年该院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22株,其中MRSA 202株,总检出率为62.73%,各年度MRSA检出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MRSA科室分布结果表明,排名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普外科(18.32%)、新生儿外科(14.36%)、骨科(13.37%);标本来源结果表明,标本类型主要为脓(42.08%)、咽拭子(15.35%)、痰液(14.36%);年龄分布结果表明,1岁以内的患儿检出MRSA菌株数量最多,占比为49.50%;药敏结果表明,MRSA菌株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大于70%,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MRSA菌株。结论 该院MRSA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低龄患儿发生MRSA感染的风险较大,应重点关注外科,并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Staphylococcus aureus is the main pathogen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infection in children and newborns in China, among which the detection rate of MRSA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scope of drug resistance has gradually expanded, and the degree of drug resistanc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ggravated, which can lead to various types of refractory infections clinically. MRSA is resistant not only to penicillin, but also to β-lactam antibiotics with the same or similar structure as penicillin, and even to aminoglycosides, macrolides, quinolones and other antibiotics, which greatly increases the medical burden.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children is higher than that in adult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ntibiotics is high, the types of antibiotics available are few, and the treatment of MRSA infection in children is currently the focus of anti-infection, so it is more clin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MRSA infection in children’s hospitals.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etection rate, 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a Class III children's hospital, 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MRSA strains isolated from clinical specimens of hospitalized children from a Class III children's hospital from January 1, 2019 to December 31, 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ir detection rate, source distribution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322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were detec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2019 to 2020, including 202 strains of MRSA, 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was 62.73%,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MRSA showed a trend of year by year decline. The distribution results of MRSA departments showed that the top 3 departments were general surgery (18.32%), neonatal surgery (14.36%) and orthopedics (13.37%). The main specimen types were pus (42.08%), throat swab (15.35%) and sputum (14.36%). The results of age distribution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MRSA strains was the highest in children under 1 year old, accounting for 49.50%. The drug susceptibilit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istance rate of MRSA strains to penicillin, oxacillin, erythromycin and clindamycin was more than 70%, and no MRSA strains resistant to linezolid, vancomycin and teicolanin were found.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rate of MRSA in our hospital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and the risk of MRSA infection in young children was greater.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urgery department and rationally use antibiotic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drug sensitivity t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林黄色葡萄球菌分布 多重耐药菌耐药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药物临床综合评价
7
作者 刘心如 李梦露 +4 位作者 龚金红 王禹基 苏丹 周鑫叠 商晶晶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2-428,共7页
目的多方位评价人工关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治疗药物综合价值,解决人工关节MRSA感染难题。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检索相关文献,筛选归纳出符合要求的临床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法,收集临床综合评价证据,以评价指南为准则进行... 目的多方位评价人工关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治疗药物综合价值,解决人工关节MRSA感染难题。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检索相关文献,筛选归纳出符合要求的临床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法,收集临床综合评价证据,以评价指南为准则进行不同维度的评价;运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匿名问卷评价,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治疗人工关节感染治疗药物的临床综合评价指标模型,采用yaahp分析软件对各方向的临床综合评价证据进行评分;通过该软件分析权重计算MRSA治疗药物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及利奈唑胺各级指标的最终临床综合评价权重,得出利奈唑胺临床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结论在人工关节MRSA感染的治疗药物中,利奈唑胺临床综合价值更高,可为人工关节MRSA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林黄色葡萄球菌 人工关节感染 临床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7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8
作者 蒲俏虹 陈至里 +4 位作者 杨彤 周莹 张少俊 黄心照 彭拓华 《黑龙江医学》 2025年第4期462-465,共4页
目的:分析97株2020年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标本的耐药谱和多重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检测MRSA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微量稀释法检测不同抗生素对97株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 目的:分析97株2020年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标本的耐药谱和多重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检测MRSA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微量稀释法检测不同抗生素对97株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析其耐药谱和多重耐药性。结果:97株MRSA的临床分离株中,78株表现出多重耐药菌特征(显示出对三类及以上抗生素显著耐药性)占80.41%,多重耐药指数(MARI)为0.506 9。MRSA对青霉素(94.85%)和红霉素(90.72%)的耐药率均高于90.00%,对苯唑西林(77.32%)、头孢西丁(68.04%)、克林霉素(65.98%)、环丙沙星(55.67%)、四环素(51.55%)和头孢唑林(50.52%)的耐药率也较高,均超过50.00%,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利奈唑烷、万古霉素几乎不耐药(RR≤5.00%)。结论:临床分离MRSA多重耐药率高,除了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之外,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应引起重视,定期进行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葡萄球菌 西林黄色葡萄球菌 多重耐药 耐药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创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危险因素Meta分析
9
作者 孟广喆 杨少玲 +3 位作者 胡丽叶 徐思佳 王秀慧 朱旅云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3期54-60,共7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创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Scopus Preview、Ovid、Proquest、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创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Scopus Preview、Ovid、Proquest、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及维普数据库中所有关于糖尿病足创面MRSA感染危险因素研究的文献,时间限定在从建库至2024年6月1日。经过严格的文献筛选和排除,对纳入分析的文献使用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对各文献进行文献数据、资料提取,提取纳入文献中的病例数、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等数据,合并分析糖尿病足创面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文献质量均为中、高等,其中2篇为队列研究,7篇为病例对照研究,共计纳入1193例,其中MRSA组324例,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组86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抗生素应用史、溃疡面积、骨髓炎是糖尿病足创面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低蛋白血症、抗生素应用史、溃疡面积及骨髓炎是糖尿病足创面MRSA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临床的诊治过程中应及时纠正上述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西林黄色葡萄球菌 低蛋白血症 骨髓炎 抗生素应用史 溃疡面积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10
作者 黄程鑫 邓梦秋 +4 位作者 陈莉 程少杰 段梦晨 张胜行 赖晓凤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10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2017—2023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特点、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防治MRSA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3年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通过聚合... 目的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2017—2023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特点、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防治MRSA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3年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324株MRSA分离株5种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2017—2023年共检出SA 3086株,其中1054株为MRSA(34.15%)。MRSA主要由神经外科(18.22%)、骨科(14.23%)及普通外科(11.57%)送检,检出占比最高的标本类型是分泌物(39.09%)和痰液(20.97%)。MRSA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莫西沙星、复方新诺明、利福平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70%),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MRSA菌株。耐药基因mecA、tetM、aac、ermA、ermC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20.37%、99.69%、70.99%、99.38%。结论MRSA检出率较高,对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和基因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林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牛乳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11
作者 蔡丽娜 尚伟 +1 位作者 陆琼 李超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0期103-110,共8页
目的了解生牛乳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其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分子特征差异。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通过肉汤微量稀释法进... 目的了解生牛乳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其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分子特征差异。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通过肉汤微量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进行分子特征分析。结果SJ23319菌株和SJ23506菌株经鉴定均为MRSA;SJ23319菌株耐药谱为OXA-PEN-FOX,SJ23506菌株耐药谱为OXA-PEN-FOX-CC,耐药基因分析结果显示两个菌株均携带耐药基因mecA和blaZ,这与耐药表型结果基本一致;2个菌株染色体基因组大小、结构和功能蛋白相似,SJ23319菌株为ST59-t437-SCCmecIVa型,SJ23506菌株为ST398-t034-SCCmecV(5C)型;2个菌株功能蛋白均分布于21个直系同源簇(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COG)条目中,携带13种相同的耐药基因,SJ23319菌株还携带有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K);2个菌株携带毒力基因多达67种,SJ23319菌株携带更多的细菌黏附相关基因(fnbA/B、sdrD/E)和外毒素基因(Seb、Selk、Selq、set16-26)。结论SJ23319(ST59)菌株比SJ23506(ST398)菌株携带更多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致病性更强,进一步证明在牲畜相关的MRSA(livestock-associated MRSA,LA-MRSA)菌株中,ST59型比ST398型更容易导致社区流行和感染,应当在MRSA流行监测中更加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林黄色葡萄球菌 全基因组序列 抗生素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生牛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新生儿坏死性筋膜炎1例
12
作者 张娟丽 王凡 +1 位作者 陈静 姚宗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81-83,共3页
本研究报道1例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致右背部皮肤红肿、局部呈黑紫色坏死起病的新生儿,诊断为MRSA新生儿坏死性筋膜炎(NF),同时合并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经早期呼吸循环支持、切开引流、抗感染、外科清创并负压封闭引... 本研究报道1例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致右背部皮肤红肿、局部呈黑紫色坏死起病的新生儿,诊断为MRSA新生儿坏死性筋膜炎(NF),同时合并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经早期呼吸循环支持、切开引流、抗感染、外科清创并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邮票状皮片移植技术治疗后,患儿病情好转出院。本研究旨在为MRSA致新生儿NF的早期诊治提供策略,同时推广邮票状皮片移植技术在新生儿NF中的应用,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筋膜炎 西林黄色葡萄球菌 负压封闭引流 皮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儿科病区患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杜贵琴 赵滔 +5 位作者 田娟 涂瑞 张莹莹 张兵兵 肖祖艳 李雅君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0期10-13,共4页
目的:分析贵阳市某三甲医院儿科病区患儿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病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病原学资料,并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 目的:分析贵阳市某三甲医院儿科病区患儿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病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病原学资料,并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感染MRSA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检出SA 581株,其中MRSA 147株,年平均检出率为25.30%.标本来源显示404株来源于痰液,占70.07%.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组与MRSA组中环丙沙星、苯唑西林、四环素、红霉素、青霉素、利福平的耐药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侵入性操作是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感染MRSA的患儿主要来源于社区感染,儿科病区开展入院筛查以及针对早产、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儿开展感染监测,对MRSA院内感染防控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西林黄色葡萄球菌 西林敏感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综合管理策略在重症监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14
作者 兰天 刘金禄 +5 位作者 袁二伟 高晶 李宝亮 贾倩 曹亮 温红梅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0期23-27,共5页
目的 探讨项目综合管理策略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落实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防控措施中的应用效果,为降低MRSA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选取2020-01-2021-12月某三... 目的 探讨项目综合管理策略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落实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防控措施中的应用效果,为降低MRSA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选取2020-01-2021-12月某三甲医院5个ICU中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并经微生物培养分离出MRS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20年为基线调查,2021年实施项目综合管理策略。比较干预前后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执行情况、手卫生依从性、患者MRSA检出情况和MRSA检出科室分布情况。结果 实施项目综合干预管理策略后,MRSA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MRSA检出率由35.71%降至27.73%。MRSA检出科室分布情况显示除呼吸内科ICU持平,其他ICU检出率均下降。结论 项目综合管理策略提高了MRSA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力和有效性,降低了MRSA检出率,减少了患者感染MRSA的风险,可保障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综合管理 西林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感染 飞行检查 预警机制 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混合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
15
作者 顾娟 《系统医学》 2024年第7期94-97,共4页
目的探究中药混合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Sureus,MRSA)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检验科临床分离的40株MRSA。万古霉素、中药混合液对MRSA的体外最... 目的探究中药混合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Sureus,MRSA)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检验科临床分离的40株MRSA。万古霉素、中药混合液对MRSA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万古霉素和中药混合液对MRSA的抑菌效果,探究不同药物浓度对MRSA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万古霉素MIC值为(1.56±0.55)mg/L,低于中药混合液的(1.63±0.62)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万古霉素抑菌圈直径为(20.56±0.87)mm,优于中药混合液的(19.89±0.7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菌圈直径大小随浓度增加而增大且中药混合液各浓度抑菌圈直径均大于万古霉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药混合液对MRSA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极低,可以有效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混合液 西林黄色葡萄球菌 体外抗菌 微量肉汤稀释法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型分布及在不同遗传基因背景下的耐药谱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进 付明霞 +4 位作者 李娜 王凤霞 陈宇佳 胡远芳 纪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9-497,共9页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基因型分布,探讨菌株各分子分型间的相关性,并构建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耐药谱模型。方法:选取来源于医院25个科室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共计204株,采用全自动VITEK 2 Compact细...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基因型分布,探讨菌株各分子分型间的相关性,并构建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耐药谱模型。方法:选取来源于医院25个科室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共计204株,采用全自动VITEK 2 Compact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及E-test条检测菌株的抗菌药物敏感性,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mecA基因作为确证实验,比较头孢西丁(FOX)和(或)苯唑西林(OXA)作为表型检测方法筛选MRSA的能力。采用PCR法检测MRSA菌株的分子分型,包括S.aureus A蛋白分型(spa)、附属基因调节器分组(agr)、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S.aureus染色体盒mec分型(SCCmec)。结合药物敏感实验和分子分型结果,构建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耐药谱。结果:通过检测mecA基因共获得39株MRSA。通过检测FOX和OXA共获得51株表型MRSA。spa分型中,共鉴定出包括5种新型(t20226、t20227、t20228、t20229和t20230)在内的57种不同型别,主要为t309(30.9%)、t078(11.8%)和t437(11.8%)。agr分型,94.9%的MRSA属于agrⅠ。MLST分析MRSA种群,ST59克隆(61.5%)最流行,其次为ST72(20.5%)。87.2%的MRSA携带Ⅳ型SCCmec,其中亚型Ⅳa 24株,亚型ⅣF 10株。结论:MRSA的主要基因型为ST59-t437-agrⅠ-Ⅳa,其耐药谱主要表现为FOX-OXA-青霉素(PEN)-红霉素(ERY)-克林霉素(C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葡萄球菌 西林黄色葡萄球菌 头孢西丁 苯唑西林 抗菌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毒银花散中各药及药物不同配比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雨芬 姜爽 +6 位作者 宋伍 姜涛 刘畅 周豪芳 唐亚婷 魏琳 苏鑫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1,共9页
目的研究《外科正宗》中回毒银花散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抑菌能力以及毒力因子α-溶血素(α⁃hemolysin,Hla)活性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同时探究回毒银花散最佳配比为古... 目的研究《外科正宗》中回毒银花散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抑菌能力以及毒力因子α-溶血素(α⁃hemolysin,Hla)活性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同时探究回毒银花散最佳配比为古方新用提供实验支撑。方法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纸片扩散法(K⁃B法)分析回毒银花散及组方中各味药对MRSA菌株USA300的抑制效果,溶血实验、Hla中和实验、Hla寡聚实验、免疫印记(Western blot)实验验证药物以何种形式抑制毒力因子Hla的活性,生物被膜形成实验评价回毒银花散对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最后正交实验探究回毒银花散的最佳配比。结果回毒银花散抑制MRSA菌株,MIC_(90)为64 mg/mL,MBC为256 mg/mL,抑菌圈直径为(7.50±0.50)mm。回毒银花散还通过抑制Hla的释放抑制Hla的活性,最小有效浓度(minimum effective concentration,MEC)为16 mg/mL,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MEC为8 mg/mL。回毒银花散中金银花、黄芪只影响MRSA溶血活性以及生物被膜形成但不抑制细菌的生长,两药溶血活性MEC以及生物被膜形成MEC均为32 mg/mL;甘草抑菌能力较强,MIC_(90)为8 mg/mL,生物被膜MEC为1 mg/mL,在亚抑菌浓度下未表现出抑制溶血活性。最后正交实验显示,当回毒银花散中金银花、黄芪、甘草比例为1∶2∶4时,MIC_(90)为16 mg/mL,溶血活性MEC为8 mg/mL,生物膜形成MEC为4 mg/mL,均为9组中最低。结论回毒银花散在亚抑菌浓度下可影响MRSA的溶血活性以及生物被膜形成,其中金银花、黄芪、甘草的最佳比例为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葡萄球菌 西林黄色葡萄球菌 回毒银花散 α-溶血素 生物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磺化物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生物膜的药效及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温博 冯小玉 +5 位作者 张璐璐 李丽 Tariq Mahmood 吕诚 杨伟峰 谭勇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731-1741,共11页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磺化物(andrographolide sulfonate,AS)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及其生物膜(biofilm,BF)的药效及机制。方法采用微量肉汤倍比稀释法测定AS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磺化物(andrographolide sulfonate,AS)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及其生物膜(biofilm,BF)的药效及机制。方法采用微量肉汤倍比稀释法测定AS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生长曲线法测定不同浓度AS作用MRSA 24小时内的细菌时间—生长曲线;微孔板法测定不同剂量AS给药对成熟MRSA生物膜(MRSA biofilm,MRSA-BF)活菌量的影响;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不同剂量AS对成熟MRSA-BF的形态学变化;通过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法(UPLC-TOF-MS)分析不同剂量AS干预成熟MRSA-BF菌体的内源性代谢物谱特征。结果AS表现出显著的抗MRSA活性,MIC为50 mg/mL;12.5 mg/mL和6.25 mg/mL浓度的AS均可较好地抑制MRSA及其BF的生长,破坏已成熟的膜性结构,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代谢组学结果提示27个内源性终端代谢物是反映生物膜形成的代谢物,相关的生物通路有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A)、酪氨酸(tyrosine,Tyr)、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以及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16个内源性终端代谢物是6.25 mg/mL AS干预MRSA-BF的代谢标志物,相关的生物通路为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18个内源性终端代谢物是12.5 mg/mL AS干预MRSA-BF的代谢标志物,通路分析未发现相关的生物通路;11个内源性终端代谢物是反映AS干预MRSA-BF的药效代谢标志物,其相关的生物通路包括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新生霉素的生物合成以及苯丙氨酸的代谢。结论AS对MRSA及其成熟生物膜均有抑制作用,抑制BF的机制与细菌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新生霉素的生物合成以及苯丙氨酸的代谢相关。AS可作为临床治疗MRSA-BF感染的潜在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磺化物 西林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膜 代谢组学 药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克苏地区羊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笑笑 马小娟 +4 位作者 胡嘉莘 李建龙 古莱姆拜尔·谢日普 佟盼盼 郭庆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4-491,共8页
近年来在家畜体内及动物性食品中多次检测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该菌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患呼吸道疾病羊携带的病原菌,本研究从阿克苏6个规模化羊场共采集280份(136份病羊和144份健康羊)鼻拭... 近年来在家畜体内及动物性食品中多次检测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该菌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患呼吸道疾病羊携带的病原菌,本研究从阿克苏6个规模化羊场共采集280份(136份病羊和144份健康羊)鼻拭子样品,分别划线接种于BHI脱纤维绵羊血平板和高盐甘露醇琼脂平板,并对分离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初步从136份病羊和144份健康羊鼻拭子样品中分别分离到34株及62株共计9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通过PCR分别扩增SA的nuc基因及MRSA的mecA基因,结果进一步显示分离到96株SA,其中24株(25%)为MRSA,且均为从患病羊中分离。通过PCR检测MRSA的6种常见毒力基因。结果显示,24株MRSA中clfa、hla及pvl的检出率均为100.0%,tst、fnb B和sec的检出率分别为41.2%(10/24)、45.7%(11/24)和33.6%(8/24)。将24株MRSA分别以10^(4)cfu/mL~10^(8)cfu/mL感染小鼠,通过观察各组小鼠的临床症状统计死亡率,观察死亡小鼠脏器的剖检病变,并再次从组织中分离细菌,以评估分离的MRSA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感染8 h后各组小鼠开始出现临床症状,10^(8)cfu/mL和10^(7)cfu/mL感染组小鼠在感染后不同时间全部死亡;10^(6)cfu/mL~10^(4)cfu/mL感染组小鼠的死亡率分别为83.3%、83.3%及33.3%;对照组小鼠72 h内全部健活。剖检可见死亡小鼠肺脏表面大面积出血,肝脏、脾脏肿大,其余脏器未见明显变化,可从死亡小鼠的肺脏中再次分离到MRSA。最终确定22株MRSA对小鼠具有致病性。采用K-B纸片法检测24株MRSA对9类15种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检测24株MRSA的耐药基因mecC、blaZ(β-内酰胺类)、ermA(大环内酯类)、Aac(6')/aph(2'')、aph(3')-Ⅲ、Ant(4')-Ia(氨基糖苷类)、qnr A(喹诺酮类)和tetM(四环素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4株MRSA对β-内酰胺类的青霉素及氨曲南,头孢菌素类的氨苄西林全部耐药,其中14株MRSA为多重耐药(58.3%,14/24),主要以3重耐药菌株为主,占42.8%(6/14),其次分别为4重耐药(28.6%,4/14)、5重耐药和6重耐药(均为14.3%,2/14)的菌株。但也有部分菌株对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4株MRSA中检测到6种耐药基因,其中mecC、blaZ的检出率达100%;tetM的检出率为79.2%(19/24);ermA的检出率为37.5%(9/24);Aac(6')/aph(2'')、aph(3')-Ⅲ、Ant(4')-Ia的检出率均为25.0%(6/24),且这些MRSA携带3~6种耐药基因。通过实验结果分析24株MRSA的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均呈正相关,且未检测到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 A,与MRSA对该类药物环丙沙星敏感的结果也一致。本研究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患呼吸道疾病的羊中分离的MRSA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对小鼠的致病性均较强,且对多种药物耐药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可能与羊患呼吸道疾病有关。本研究为新疆阿克苏地区羊呼吸道疾病病原学的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呼吸道 西林黄色葡萄球菌 毒力基因 致病性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救治与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诗喻 王薇 +2 位作者 朱荻绮 沈捷 曹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8-736,共9页
患儿,男,6岁10月龄,因“反复发热2个月,精神不佳半天”就诊于我院。患儿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改良体-肺循环分流术后出现发热,多次血培养提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阳性,超声心动... 患儿,男,6岁10月龄,因“反复发热2个月,精神不佳半天”就诊于我院。患儿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改良体-肺循环分流术后出现发热,多次血培养提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阳性,超声心动图示管道不通畅,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予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美罗培南等抗感染,患儿用药后骨髓抑制明显,感染控制不佳,行急诊手术摘除赘生物、中央分流术后仍反复发热,改用康替唑胺抗感染治疗后患儿病情改善,感染稳定控制,随访半年患儿无反复感染,未见脏器损伤及骨髓抑制现象,超声心动图示血流通畅。本病例拟为临床医师应对此类复杂感染提供临床思路,并对儿童耐药菌抗感染治疗药物选择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西林黄色葡萄球菌 抗生素 康替唑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