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虫棉田间去杂-卡那霉素喷雾法 被引量:4
1
作者 胡育昌 孙勤辛 王冕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9-19,共1页
近年来,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越来越受欢迎,在黄河流域等棉区甚至出现了非抗虫棉不种的现象.目前我国大面积推广的都是以抗卡那霉素基因作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抗虫棉.在科研和生产中,田间鉴别是否抗虫棉,除观察形态外,一般采用卡那霉素涂叶... 近年来,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越来越受欢迎,在黄河流域等棉区甚至出现了非抗虫棉不种的现象.目前我国大面积推广的都是以抗卡那霉素基因作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抗虫棉.在科研和生产中,田间鉴别是否抗虫棉,除观察形态外,一般采用卡那霉素涂叶测定法,在棉花苗期或生长旺盛期,用卡那霉素溶液涂抹嫩叶,数天或十多天后观察叶片是否有变色反应来进行判别.如叶面涂药处出现黄斑,则为非抗虫棉,叶片无变色反应者,则为抗虫棉.此类抗虫棉的去杂工作即可据此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棉 田间去杂 卡那霉素喷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青早不育系田间去杂法及应用
2
作者 方茂庭 郭龙彪 +1 位作者 黄长江 吴荣梁 《中国稻米》 1995年第1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籼型不育系 田间去杂 协青早A 三系 育性变化 制种 杂交水稻 生产情况 农业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棉田间去杂——卡那霉素喷雾法的跟踪观察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勤辛 胡育昌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抗虫棉 田间去杂 卡那霉素喷雾法 跟踪观察试验 产量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育种田间去杂技术探讨
4
作者 丁晓义 于经川 +2 位作者 刘伟 刘洁 王新语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11期249-250,287,共3页
选育小麦良种是促进粮食增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科学的田间去杂是保证小麦品种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必要措施。文章对小麦田间杂株的种类及形成原因、去杂的重点、适宜的时机、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提高小麦育种成效,提出了... 选育小麦良种是促进粮食增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科学的田间去杂是保证小麦品种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必要措施。文章对小麦田间杂株的种类及形成原因、去杂的重点、适宜的时机、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提高小麦育种成效,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育种田 田间去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北纬33°区域小麦高产管理技术措施及田间去杂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艳丽 《河南农业》 2014年第23期44-44,共1页
小麦进入孕穗期—开花期后,虽然大部分地区小麦总体形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地块基本苗偏高,群体偏大,个体偏弱,给后期小麦倒伏带来极大隐患。二是个别地块整地质量差,耕层浅而虚,深播造成出苗不整齐,且苗弱。三是... 小麦进入孕穗期—开花期后,虽然大部分地区小麦总体形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地块基本苗偏高,群体偏大,个体偏弱,给后期小麦倒伏带来极大隐患。二是个别地块整地质量差,耕层浅而虚,深播造成出苗不整齐,且苗弱。三是个别地块小麦纹枯病、蚜虫、杂草等田间基数高,一旦气候条件适宜,将对小麦造成危害。四是部分麦田杂株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去杂 管理技术措施 河南省 小麦倒伏 麦高 小麦纹枯病 整地质量 气候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做好玉米制种田间去杂
6
作者 李金生 路玉 贾志学 《种子科技》 1991年第4期38-39,共2页
做好杂交玉米的田间去杂工作,是保证种子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来,针对田间去杂保纯问题,我们采取了“三抓”、“一统”措施,使去杂工作达到“三要”、“四去”、“一保”要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抓”即抓住幼苗的“期、型、... 做好杂交玉米的田间去杂工作,是保证种子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来,针对田间去杂保纯问题,我们采取了“三抓”、“一统”措施,使去杂工作达到“三要”、“四去”、“一保”要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抓”即抓住幼苗的“期、型、色”等特征去杂,也就是根据幼苗的叶鞘色、长相、叶色、叶形、生长势等特征分3次去杂。第1次在4~6片叶时,第2次在定苗时,第3次在抽雄散粉之前。“一统”就是在公司包片技术员指导下,由乡、村、屯统一组织人员逐块统一去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去杂 杂交玉米 保纯 叶时 制种田 叶形 杂株 生长势 机械混杂 杂种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种子田间去杂管控措施
7
作者 李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149-152,共4页
小麦是主要的农作物,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不仅可用于食用,经过加工后还可以制作成肥料,还能酿酒。目前小麦已经成为了产量排列第二的农作物。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选种培育是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保障农作物产量以及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去... 小麦是主要的农作物,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不仅可用于食用,经过加工后还可以制作成肥料,还能酿酒。目前小麦已经成为了产量排列第二的农作物。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选种培育是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保障农作物产量以及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去杂是田间管理的组成部分,目的是提高小麦的纯度。加强小麦种子田间去杂,做好防杂保纯工作,才能更好地保证小麦的品质及其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田间去杂 管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育种田间去杂技术探讨
8
作者 张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25-27,共3页
简述了小麦育种中杂质的概念;分析了生物学混杂、小麦种子突变、不同的品种混杂、野生麦的传播和蔓延等小麦育种田间杂株产生的原因及种类;介绍了小麦苗时期去杂、小麦成熟时期去杂、小麦收获时期去杂等小麦育种田间去杂的过程;总结了... 简述了小麦育种中杂质的概念;分析了生物学混杂、小麦种子突变、不同的品种混杂、野生麦的传播和蔓延等小麦育种田间杂株产生的原因及种类;介绍了小麦苗时期去杂、小麦成熟时期去杂、小麦收获时期去杂等小麦育种田间去杂的过程;总结了掌握好去杂的时期、准确区分生物学混杂、把握去杂标准、去杂要彻底、不要将杂株杂穗留在田中等小麦育种田间去杂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育种 田间去杂 去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杂交种生产的纯度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锋 王武台 +5 位作者 刘惠静 高国训 王清源 林建华 郝建全 陈立升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7-99,共3页
选择理想的基地、使用合格的繁殖材料是控制芹菜杂交种生产纯度的基础,做好田间去杂、防止机械混杂是手段,进行种子生产的全程监督检验是保障。同时,提高种子生产人员的整体素质、理顺基地和生产商的关系与杂交种生产的品质也息息相关。
关键词 杂交种生产 种子生产 杂交育种技术 田间去杂 机械混杂 蔬菜研究所 杂交制种 天津科润 制种农户 原种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抗虫棉种植效果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 被引量:1
10
作者 柴卫东 刘永平 +3 位作者 李洪芹 孙秀坤 樊进雄 李洪民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抗虫棉 栽培技术 间作 套种 播期 简化整枝 田间去杂 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原种生产免去杂技术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欧行奇 成立群 +2 位作者 谢金良 王锐 王振乾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7-109,共3页
在目前我国小麦原种生产中,田间去杂工作面临着去杂难落实、去杂任务重、去杂质量差等诸多困难,单纯依赖去杂技术并不能保证小麦原种纯度。小麦原种生产实行免去杂技术则有利于建立和巩固繁殖基地、完成原种生产计划,降低原种生产成本,... 在目前我国小麦原种生产中,田间去杂工作面临着去杂难落实、去杂任务重、去杂质量差等诸多困难,单纯依赖去杂技术并不能保证小麦原种纯度。小麦原种生产实行免去杂技术则有利于建立和巩固繁殖基地、完成原种生产计划,降低原种生产成本,从根本上确保小麦原种纯度。小麦原种生产实行免去杂技术,需要采取确保小麦品种原原种纯度、规模化成方连片繁殖、同一小麦品种在同一基地连年繁殖、水旱轮作、适当晚播等主要综合配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原种生产 免去杂技术 小麦品种 田间去杂 技术探讨 原种纯度 去杂技术 繁殖基地 生产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矮杂株”的形成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章强 《种子科技》 1991年第3期7-8,共2页
高粱是我国首先大面积生产上利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的作物。1956年引入的3197A,至今已30多年,用它配制的杂交种曾经对我国高粱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我们过去对不育系的繁育及其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够,所以当... 高粱是我国首先大面积生产上利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的作物。1956年引入的3197A,至今已30多年,用它配制的杂交种曾经对我国高粱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我们过去对不育系的繁育及其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够,所以当3197A中出现了一种外形酷似3197A,但能够正常散粉,而又不是3197B的杂株之后,就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因而也不可能采取相应的对策,由此给杂交高粱的种子生产带来了极不为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株 核质互作 种子生产 恢复系 轮回亲本 田间去杂 遗传背景 雄性不育性 生产用种 隔离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村繁基地种子纯度低的原因与对策
13
作者 郭然 周庆国 +1 位作者 孟凡夫 李明 《安徽农业》 2003年第10期5-5,共1页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特别是小麦主产区,常年麦种需求较大,为保证种源充足供应,降低成本,各级种子经营部门(特别是种子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小麦良繁基地,其中村繁基地占有较大比重.
关键词 小麦 村繁基地 种子纯度 种源质量 技术培训 种子生产档案 田间去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包小麦皖麦33高产技术
14
作者 董召荣 马传喜 +1 位作者 刘耀 罗松彪 《农村新技术》 2000年第8期4-5,共2页
关键词 高产技术 姊妹系 抗白粉病 抗倒伏能力 拔节肥 春性品种 籽粒品质 品种审定 机械混杂 田间去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地区大棚网纹甜瓜杂交制种技术
15
作者 王毓洪 薛旭初 《中国西瓜甜瓜》 2004年第1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宁波地区 大棚 网纹甜瓜 杂交制种技术 栽培技术 田间去杂 授粉工具 选花 去雄 种瓜 采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荞麦良种生产技术规程
16
作者 张春华 呼瑞梅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187-188,共2页
甜荞麦也叫荞麦,属蓼科一年生异花授粉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小杂粮作物,其种植投入少,病虫害少,无公害,属低糖、健康食品,是粮食作物中唯一具有"药食同补"特性的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品质和较高的治病和保健价值,被视为益寿食物、保健佳品... 甜荞麦也叫荞麦,属蓼科一年生异花授粉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小杂粮作物,其种植投入少,病虫害少,无公害,属低糖、健康食品,是粮食作物中唯一具有"药食同补"特性的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品质和较高的治病和保健价值,被视为益寿食物、保健佳品,是集营养、保健、医药、饲料、蜜源于一身,被誉为2l世纪新的优质功能性绿色食品资源,已成为全球主要食物和保健食品来源,有"消炎粮食"的美称,被誉为"杂粮之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麦 保健价值 食品资源 异花授粉作物 主要食物 生产技术规程 良种生产 田间去杂 通辽地区 机械混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四段三级”去杂保纯技术与全程管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成明 董绍斌 +2 位作者 童朝俊 刘勇强 吴孝波 《四川农业科技》 2006年第6期41-42,共2页
一个种子企业生产的种子,其质量的好坏直接表现出这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强与否。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生产优质的产品,是创造企业品牌,拓展企业市场的基本前提,也是企业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的控制有许多环节:... 一个种子企业生产的种子,其质量的好坏直接表现出这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强与否。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生产优质的产品,是创造企业品牌,拓展企业市场的基本前提,也是企业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的控制有许多环节:生产前确定使用亲本的纯度;生产中的田间去杂保纯技术及管理;生产后的翻晒、运输、储藏管理等。杂交水稻种子质量指标中纯度是居于首位的。要确定杂交种子的纯度,除亲本纯度和生产后的管理外,就是生产过程中的严格去杂保纯。阳禾种业公司自1999年创办以来,始终坚持“质量就是生命”,把质量放在利润之上,创造了连续7年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无论在省内外种植或出口,都无一例质量事故发生的业绩。这是公司在种子质量管理上取众家之长,揉管理之萌,自主创新的结果。下面介绍公司杂交水稻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四段三级”去杂保纯技术与全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种子 种子生产 全程管理 保纯技术 田间去杂 种子质量管理 企业生产 亲本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制种技术规程 被引量:12
18
作者 荆戊田 管怀明 荆晓莎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玉米 制种 技术规程 播种 苗期管理 田间去杂 肥水管理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良种繁育及提纯复壮
19
作者 关德才 刘宝莹 张成军 《黑龙江农业》 2003年第4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向日葵 良种繁育 提纯复壮 田间去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种子生产的纯度控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怀记 林根旺 《中国种业》 2015年第7期24-25,共2页
纯度控制可以说是小麦种子生产的核心,不同于其他3项质量指标的管控,纯度控制涉及环节多、周期长,不仅仅局限于田间生产,向前可追溯到播前准备(材料种的制备、基地选择等),向后可延伸到贮藏、加工等,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产... 纯度控制可以说是小麦种子生产的核心,不同于其他3项质量指标的管控,纯度控制涉及环节多、周期长,不仅仅局限于田间生产,向前可追溯到播前准备(材料种的制备、基地选择等),向后可延伸到贮藏、加工等,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产种纯度。要保障小麦生产种子的纯度,选择理想的基地、使用合格的繁殖材料是基础,做好田间去杂、防止机械混杂是手段,进行种子生产的全程监督检验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种子 种子生产 田间去杂 机械混杂 田间生产 监督检验 繁殖材料 穗部性状 周期长 可追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