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她们”中的“这一个”与“另一个”——田中禾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中“两个母亲”人物谈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思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0-226,共7页
田中禾的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以其新颖独特的叙述方式个性化的人物塑造以及厚重的思想内涵在新世纪众多长篇小说中脱颖而出。小说以马长安的父亲马文昌、生母林春如与养母肖兰芝之间恩怨情仇的故事为主线,以三个人物各自的主体言说... 田中禾的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以其新颖独特的叙述方式个性化的人物塑造以及厚重的思想内涵在新世纪众多长篇小说中脱颖而出。小说以马长安的父亲马文昌、生母林春如与养母肖兰芝之间恩怨情仇的故事为主线,以三个人物各自的主体言说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第一人称多声部叙述结构。其中尤以林春如与肖兰芝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理解的同性关系最为感人。肖兰芝是一个被文学所长期遗忘遮蔽的生气勃勃的女性人物形象,读来有一种横空出世的感觉。正是马文昌与肖兰芝和林春如这"两个母亲"之间分合聚散的故事,演绎出那个时代一部独特的家庭性别关系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中禾 小说 父亲和她们 创造性构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先锋的先锋性──论田中禾九十年代的创作转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书恒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71-74,共4页
田中禾从本质上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但在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他的创作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在创作观念上,与时代文学潮流的发展同步;在艺术形式上,注重对西方现代派技巧的探索实验。使创作显示出强烈的先锋性。
关键词 田中禾 非先锋 先锋性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七岁:个人切片与历史还原——田中禾《十七岁》阅读札记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军 《扬子江(评论)》 2011年第4期64-68,共5页
对于许多小说家来说,寻找家园是一个重要的小说母题。寻找的过程本质上也是种回归的过程,至于回归的目的地,可以指称为“家园”,也可以指称为“童年”、“回家”、“精神故乡”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作家在内在的旅途上跋涉地愈深... 对于许多小说家来说,寻找家园是一个重要的小说母题。寻找的过程本质上也是种回归的过程,至于回归的目的地,可以指称为“家园”,也可以指称为“童年”、“回家”、“精神故乡”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作家在内在的旅途上跋涉地愈深广,那么,所观照出的家园特性(即个体与亲人、社会、大地的本真联系)就会愈发纹理清晰,诗性葱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岁》 历史还原 田中禾 札记 阅读 切片 个人 小说母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之子的歌吟——田中禾小说论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永春 《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3年第3期20-25,共6页
田中禾的小说创作纵贯了新时期文学的各个时期,并以自己对女性形象的独特塑造,对人性的深入发掘和对乡土的真实再现实现着自己对民间书写的执着追求,他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大多以感人的母性为基质,而由此展开自己对乡村的追挽与复述;... 田中禾的小说创作纵贯了新时期文学的各个时期,并以自己对女性形象的独特塑造,对人性的深入发掘和对乡土的真实再现实现着自己对民间书写的执着追求,他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大多以感人的母性为基质,而由此展开自己对乡村的追挽与复述;在人性的发掘过程方面,田中禾通过对乡村人物、乡村风俗、乡村谚语等的描写立体地展示了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重新构造了乡村生活的真实景致;在文本特色方面,他始终坚持有民间性的书写姿态和人性化的文化视角,并进行了多样化的形式探索。田中禾以自己边缘化的写作状态与追求为新时期小说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中禾 女性 人性 乡土 民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延展中的人性呈现——谈田中禾长篇小说《模糊》中的人性叙述
5
作者 刘宏志 《中州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7-12,共6页
田中禾的长篇新作《模糊》采用故事中套故事的叙事模式,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极左”年代的往事。小说看上去写的是历史,但是更多的却想表达对人性的反思。借助这种独特的文本结构方式,小说拉开了历史距离,让人性在一个更为长久的历史空... 田中禾的长篇新作《模糊》采用故事中套故事的叙事模式,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极左”年代的往事。小说看上去写的是历史,但是更多的却想表达对人性的反思。借助这种独特的文本结构方式,小说拉开了历史距离,让人性在一个更为长久的历史空间中呈现,从而呈现出人性的复杂,也呈现了环境、话语等对个体生命的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中禾 《模糊》 历史 人性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一种梦想的诗学——论田中禾的小说创作
6
作者 李少咏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29-32,共4页
田中禾的小说创作以浪漫主义的诗意梦想为立足点 ,运用独特的记忆写作的方式 ,建构起了一种独特的属己的小说诗学 ,在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占据了一个虽不曾大红大紫却绝对不可或缺的位置 。
关键词 田中禾 诗意 梦想 记忆写作 小说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中禾文学创作年表
7
作者 徐洪军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07-111,共5页
田中禾,河南南阳人,在从1959年长诗《仙丹花》出版到2016年止的57年的创作历程中,饱经人生的喜怒哀乐。田中禾先生,生于忧患年代,童年时期饱受战乱、逃亡之苦;青年时期为追求文学理想主动从大学退学,在社会底层感受人生甘苦;20世纪80年... 田中禾,河南南阳人,在从1959年长诗《仙丹花》出版到2016年止的57年的创作历程中,饱经人生的喜怒哀乐。田中禾先生,生于忧患年代,童年时期饱受战乱、逃亡之苦;青年时期为追求文学理想主动从大学退学,在社会底层感受人生甘苦;20世纪80年代获得全国性文学大奖,文学创作进入更高阶段;90年代以后自觉疏离主流文坛,以边缘化的姿态探索文学创作的多种可能,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中禾 文学创作 年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一种梦想的诗学——论田中禾的小说创作
8
作者 李少咏 《南腔北调》 2020年第3期55-61,共7页
田中禾的小说创作以浪漫主义的诗意梦想为立足点,运用独特的记忆写作的方式,建构起了一种独特的属己的小说诗学,在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占据了一个虽不曾大红大紫却绝对不可或缺的位置,也为当代中国小说的艺术殿堂贡献了一个鲜活而... 田中禾的小说创作以浪漫主义的诗意梦想为立足点,运用独特的记忆写作的方式,建构起了一种独特的属己的小说诗学,在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占据了一个虽不曾大红大紫却绝对不可或缺的位置,也为当代中国小说的艺术殿堂贡献了一个鲜活而独特的艺术个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中禾 诗意 梦想 记忆写作 小说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与经验——以田中禾的小说为例
9
作者 刘宏志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53-56,共4页
小说写作不是现实的摹本,但是,小说也不是和现实无关的虚构。小说写作和作家的个体经验密切相关。从田中禾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当作家的生存和社会节拍同步的时候,因为作家的个体经验与社会群体经验天然契合,作家的作品也就更容易获得社... 小说写作不是现实的摹本,但是,小说也不是和现实无关的虚构。小说写作和作家的个体经验密切相关。从田中禾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当作家的生存和社会节拍同步的时候,因为作家的个体经验与社会群体经验天然契合,作家的作品也就更容易获得社会认同。但是,这不意味着作家应该忽略其独特性的个体经验,而专门寻求能获得大众认同的宏大叙事来进行书写——如果缺乏作家独特的个体经验,这种宏大叙事往往不能带有感人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个体经验 群体经验 田中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无羁 纯真自然——田中禾《落叶溪》的美学特征
10
作者 曹建玲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2002年第6期80-81,共2页
《落叶溪》具有自由无羁、纯真自然的美学特征 ,其选材自由广阔 ,叙事、写人、抒情不事雕琢 ,艺术表现上无拘无束、灵活创造。此特征的形成源于作家对狭隘的社会功利性的摒除 。
关键词 田中禾 《落叶溪》 美学 短篇小说 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传媒时代小说叙事的困境与出路——以田中禾的近作为例
11
作者 刘宏志 《语文知识》 2012年第4期15-17,共3页
发达传媒时代的到来破坏了作家传统的写作环境,作家在当下这样一个时代如何才能让小说创作保持生机成为一个问题。从田中禾的近作,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作家只有保持思想自觉和艺术自觉才能让其小说拥有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 发达传媒 田中禾 思想自觉 艺术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知识者的创伤记忆与文学想象——解读田中禾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
12
作者 李少咏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76-81,共6页
以田中禾的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为例,分析其"边缘化"身份处境和后现代创作特征,开掘隐藏于中国知识分子骨子中精神恐惧的根源,再现20世纪知识分子的心灵发展史,对于总结新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不无裨益。此外,... 以田中禾的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为例,分析其"边缘化"身份处境和后现代创作特征,开掘隐藏于中国知识分子骨子中精神恐惧的根源,再现20世纪知识分子的心灵发展史,对于总结新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不无裨益。此外,作品中运用独特的叙述模式和叙事格局,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文学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中禾 《父亲和她们》 知识者 心灵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民间的神话——简评田中禾的长篇小说《匪首》
13
作者 巫晓燕 《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3年第3期26-29,共4页
重点考察田中禾长篇小说《匪首》创作的新质素。侧重评析了作品表现的浓厚文化色彩和民族性,同时也兼顾分析了小说在语言表现上同作家早期小说的不同,从而试图对田中禾的长篇创作予以总体性的描述。
关键词 田中禾 长篇小说创作 民间文化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的现代派”与当代作家的叙事维度——从田中禾的小说谈起
14
作者 刘宏志 《南腔北调》 2021年第4期2-8,共7页
田中禾的创作特点可以被概括为“民族的现代派”,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田中禾积极学习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并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但是,田中禾并不是简单移植来自西方的现代主义手法,而是学习其技法并将之和中国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另一方... 田中禾的创作特点可以被概括为“民族的现代派”,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田中禾积极学习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并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但是,田中禾并不是简单移植来自西方的现代主义手法,而是学习其技法并将之和中国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田中禾在小说的艺术形式上,保持着开放的探索姿态,但是,他探索小说艺术形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他所认知的中国生活以及人性。在现代传媒影响力无远弗届的今天,“民族的现代派”对于今天作家的创作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只有强调对中国生活的表达,对艺术形式的探索,当下小说才能更好呈现这个时代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中禾 “民族的现代派” 现代主义 艺术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革时代中国农村的深刻剖析─—试论田中禾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78-80,共3页
田中木的小说创作,真实而全面地表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新的观念、新的思想对古老封闭的中国农村产生的巨大的冲击和震荡。在具体的表现方式中,田中禾紧紧抓住了家庭这个农村的基本细胞和变革到来后农民的复杂心理,来深刻地剖析变革时... 田中木的小说创作,真实而全面地表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新的观念、新的思想对古老封闭的中国农村产生的巨大的冲击和震荡。在具体的表现方式中,田中禾紧紧抓住了家庭这个农村的基本细胞和变革到来后农民的复杂心理,来深刻地剖析变革时代的中国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中禾 小说创作 家庭 农民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现一片新大陆——田中禾近作片谈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秉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78-82,共5页
1 关于新大陆:用这样一个题目,并不是执意要抬高田中禾的创作。只是因为在我看来凡是真正有价值的现实主义艺术创造,就必定意味着发现了一片“新大陆”。不是作家心中的“大陆”,而是真实的人世间。读田中禾的近作时,我联想到了高晓声... 1 关于新大陆:用这样一个题目,并不是执意要抬高田中禾的创作。只是因为在我看来凡是真正有价值的现实主义艺术创造,就必定意味着发现了一片“新大陆”。不是作家心中的“大陆”,而是真实的人世间。读田中禾的近作时,我联想到了高晓声笔下随波逐流的农民,路遥那十字路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艺术创造 人性 作品 田中禾 叙述方式 现实生活 新生活 新大陆 隐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亲:永恒的生命底色──田中禾创作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梅蕙兰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2-78,共7页
关键词 田中禾 母亲形象 女性世界 大自然 女性心理 女性眼光 女性形象 人性本质 底色 太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沦·困惑·悲愤——评田中禾近作三篇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遂良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9-62,共4页
我虽然对去年的全国小说评奖有这样那样的遗憾,但对于评委们一致将田中禾的《五月》列在获奖短篇的榜首,还是感到由衷的欣悦和钦佩的。这篇象山茶花一般不起眼的小说,在它发表三年以后不但没有被人淡忘,而且在与众多名噪一时的新潮作品... 我虽然对去年的全国小说评奖有这样那样的遗憾,但对于评委们一致将田中禾的《五月》列在获奖短篇的榜首,还是感到由衷的欣悦和钦佩的。这篇象山茶花一般不起眼的小说,在它发表三年以后不但没有被人淡忘,而且在与众多名噪一时的新潮作品的竞争中独占鳌头,自有它独特的魅力,亦可见公道自在人心,前路总有知已。《五月》以后,我看见田中禾写起了“笔记小说”,不免有些杞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中禾 笔记小说 短篇小说 作品 习惯性思维 近作 精神痛苦 茶花 知识青年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亲:永恒的生命底色——田中禾创作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梅惠兰 《中州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42-51,共10页
在短暂而漫长的人生历程中,母亲总像影子一样陪伴着、保佑着、影响着、提醒着我们,使我们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地,都有一片生命的热土,都有一眼情感的甘泉。从而滋生出一种敢于面对艰难困苦的勇气和力量,奔涌出一种永不枯竭的人生理想与... 在短暂而漫长的人生历程中,母亲总像影子一样陪伴着、保佑着、影响着、提醒着我们,使我们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地,都有一片生命的热土,都有一眼情感的甘泉。从而滋生出一种敢于面对艰难困苦的勇气和力量,奔涌出一种永不枯竭的人生理想与激情。于是,在我们或平凡或伟大的心灵中,总有一种母亲生命的流淌、复活与延续;在我们的生存方式与生命表达中,总潜存着一种“回报母亲”的先前预约与诚挚情结。我们兑付着这种预约,我们拆解着这种情结,同时,也便体验着人类的良知,挥洒着自己的天性,感悟到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中禾 母亲形象 创作论 女性世界 大自然 价值与意义 女性视角 罗曼·罗兰 生命表 女性眼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是人们修正自身的理想图像——读田中禾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 被引量:1
20
作者 墨白 《南腔北调》 2019年第6期32-37,共6页
2006年6月26日,我和田中禾先生一起住进了鸡公山解放军疗养院,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每年的夏季我们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在读书或写作的空闲里,我们外出散步或者坐在廊台上看着从远处山林里涌出的云雾聊天的时候,话题自然会涉及到我们正在进... 2006年6月26日,我和田中禾先生一起住进了鸡公山解放军疗养院,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每年的夏季我们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在读书或写作的空闲里,我们外出散步或者坐在廊台上看着从远处山林里涌出的云雾聊天的时候,话题自然会涉及到我们正在进行的写作。天长日久,我对田先生正在创作《二十世纪的爱情》产生了期待。我正是心怀着期待,2010年夏季在鸡公山上读完这部长篇小说的,那时他将这部小说更名为《父亲和她们》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田中禾 亲和 图像 理想 文学 二十世纪 鸡公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