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0篇文章
< 1 2 1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汉平原引种45年生黑杨派品种生长过程比较
1
作者 黄国伟 彭华兰 +3 位作者 张亚东 马林江 张兴虎 张新叶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1期1-6,共6页
以江汉平原引种的3个45年生黑杨派品种‘I-63’、‘I-69’和‘I-72’为研究对象,通过截取不同高度的圆盘进行树干解析,比较不同品种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过程,旨在为江汉平原黑杨大径材培育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这3个品种的去... 以江汉平原引种的3个45年生黑杨派品种‘I-63’、‘I-69’和‘I-72’为研究对象,通过截取不同高度的圆盘进行树干解析,比较不同品种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过程,旨在为江汉平原黑杨大径材培育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这3个品种的去皮胸径分别达到58.35、61.70、53.60 cm,树高分别为24.84、22.14、27.79 m,去皮材积分别为3.92、3.93、3.11 m^(3)。3个品种的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第5年、第6年、第5年,树龄超过17年后胸径生长明显放缓;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第8年、第4年、第6年,树龄超过20年后树高生长接近峰值;材积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第18年、第15年、第16年。对应3个品种的材积成熟龄,统计发现,‘I-63’、‘I-69’、‘I-72’材积速生期分别在第8~18、6~15、7~16年。整体来看,3个品种都具有较长的寿命和生长期,在江汉平原表现出极好的适应性,相对来说‘,I-69’干型较好,生长表现更为优良,推广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黑杨派 树干解析 生长曲线 生长过程 大径材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蛋“松花”生长过程的探究
2
作者 张蕾 沙琼 +1 位作者 何静 张洪权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97,共6页
将皮蛋中的松花分离后进行XRD、FTIR、SEM、EDS表征,确定松花的主要成分为结晶态氢氧化镁。根据皮蛋制备工艺,对天然蛋白凝固过程进行观察和探究,以食品级MgCl_(2)为外源镁,在天然蛋白和琼脂糖凝胶中模拟松花的形成和生长过程。添加不... 将皮蛋中的松花分离后进行XRD、FTIR、SEM、EDS表征,确定松花的主要成分为结晶态氢氧化镁。根据皮蛋制备工艺,对天然蛋白凝固过程进行观察和探究,以食品级MgCl_(2)为外源镁,在天然蛋白和琼脂糖凝胶中模拟松花的形成和生长过程。添加不同外源金属离子,证实只有添加镁才有利于松花的生长。根据松花在不同凝胶中的生长共性,以扩散限制凝聚(DLA理论)初步解释松花的形成和生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蛋 松花生长过程 实验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脐橙生长过程中的主要滋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新送 郑嵩艳 +3 位作者 曾仙童 席慧婷 李佳炎 王远兴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2024年第2期138-148,共11页
采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赣南脐橙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糖、有机酸和氨基酸进行准确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赣南脐橙不同生长阶段之间生长生理变化及相关代谢物特征差异明显,单果重量逐渐增加,果形指数略有下降。随着果实成熟糖类物质大量积累... 采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赣南脐橙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糖、有机酸和氨基酸进行准确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赣南脐橙不同生长阶段之间生长生理变化及相关代谢物特征差异明显,单果重量逐渐增加,果形指数略有下降。随着果实成熟糖类物质大量积累,其中蔗糖含量最高,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相当。大部分有机酸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逐渐降解,总有机酸含量下降,其中柠檬酸占主导地位,占6种主要有机酸总和的90%以上。天冬氨酸是主要的氨基酸,蛋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呈现上调趋势,其余氨基酸整体呈下调趋势。糖酸比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达到最佳比例范围,表明果实在生长过程中不断改善其滋味品质。相关性分析揭示赣南脐橙生长过程中的风味特征物质包括果糖、葡萄糖、奎宁酸、亮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和甘氨酸。构建代谢网络并结合热图分析,发现赣南脐橙果肉的滋味相关代谢物的表达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差异明显,客观反映了生长期对脐橙生长代谢和滋味品质的影响。除了研究主要滋味物质不同生长阶段代谢变化,还进行了风味评价和相关代谢物代谢网络的构建,加深对赣南脐橙营养成分和滋味有效成分特性的认识,有利于功能性脐橙产品的开发,并对优化脐橙育种以提高果实品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脐橙 生长过程 糖类物质 有机酸 氨基酸 滋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NO调节对植物生长过程中非生物胁迫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星辉 陈虹廷 +4 位作者 孙浩轩 刘建平 苏友 尚玉磊 李岩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是非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的种类很多,文章主要分析了低温和干旱2种最常见的情况。研究表明,适当浓度的外源NO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低温胁迫、干旱胁迫等抗逆境应答有缓解作...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是非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的种类很多,文章主要分析了低温和干旱2种最常见的情况。研究表明,适当浓度的外源NO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低温胁迫、干旱胁迫等抗逆境应答有缓解作用。同时阐述了植物NO产生的过程以及NO在植物整个生长期的作用,为今后利用NO缓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非生物胁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NO 非生物胁迫 抗逆境 植物生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柏生长过程分析
5
作者 刘盛赟 普隽坤 +1 位作者 张欢 杨小林 《高原农业》 2024年第5期496-501,共6页
为研究巨柏生长特征及规律,制定有效经营保护措施,本文以朗县天然分布区的巨柏平均标准木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法,分析了其自然条件下生长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29 a生巨柏标准木的树高、胸径与材积总生长量分别为12.4 m、25.2 cm... 为研究巨柏生长特征及规律,制定有效经营保护措施,本文以朗县天然分布区的巨柏平均标准木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法,分析了其自然条件下生长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29 a生巨柏标准木的树高、胸径与材积总生长量分别为12.4 m、25.2 cm与0.2090 m^(3);树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于118 a,达到树高成熟年龄;120 a胸径连年生长量已出现最大值0.51 cm,而平均生长量最大值仍未出现;巨柏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曲线相交于105 a,此时理论上巨柏达到数量成熟;巨柏生长过程分为3个阶段,1~80 a为幼树期,80~120 a为速生期,120 a后为近成熟期;近成熟期后随着树龄增长,巨柏树高、胸径及总生长量仍在增长,但生长速度逐渐减慢,最终可成千年古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柏 树干解析 生长特性 生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挖掘技术在预测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应用探讨
6
作者 曾恒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4期67-69,共3页
信息技术和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使数据挖掘技术在预测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先概述了数据挖掘技术的核心原理,随后在具体应用方面,详细分析了数据挖掘技术在农作物生长预测中的数据层、算法层和应用层的作用。在数据层,... 信息技术和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使数据挖掘技术在预测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先概述了数据挖掘技术的核心原理,随后在具体应用方面,详细分析了数据挖掘技术在农作物生长预测中的数据层、算法层和应用层的作用。在数据层,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整合并处理不同来源的大量农业数据,包括气象、土壤、病虫害等信息。在算法层,通过采用先进的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算法,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精确模拟和预测。在应用层,本文着重介绍了数据挖掘技术在病虫害识别及预测发展态势、施药施肥预测、农作物产量估算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展示了其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方面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体应用 生长过程 预测 数据挖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凭祥西南桦中幼林林木生长过程与造林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41
7
作者 王春胜 赵志刚 +5 位作者 曾冀 郭俊杰 沙二 郭文福 曾杰 郑海水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7-262,共6页
造林密度决定着林分后期密度大小,是影响人工林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林木生长过程密切相关,决定着林分的健康状况及生产力,是林分合理结构的数量基础。
关键词 西南桦 造林密度 树干解析 林木生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长过程的水稻阶段发育与物候期模拟模型 被引量:73
8
作者 孟亚利 曹卫星 +1 位作者 周治国 柳新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62-1367,共6页
以水稻发育生理生态过程为基础 ,采用生理发育时间作为定量发育进程的尺度 ,构建了预测水稻顶端发育阶段与物候期的模拟模型。每日热效应、光周期效应及品种的基本早熟性 (抽穗前 )或基本灌浆期因子 (抽穗后 )互作共同决定每日生理效应... 以水稻发育生理生态过程为基础 ,采用生理发育时间作为定量发育进程的尺度 ,构建了预测水稻顶端发育阶段与物候期的模拟模型。每日热效应、光周期效应及品种的基本早熟性 (抽穗前 )或基本灌浆期因子 (抽穗后 )互作共同决定每日生理效应的大小 ,其累积形成每日的生理发育时间。每日热效应和光周期效应分别选用Beta函数和二次曲线函数来描述 ,并引入 5个遗传参数调节水稻发育的遗传差异 ,使不同类型品种到达特定发育阶段所需的生理发育时间保持恒定。利用不同环境下的播期试验数据对不同类型品种的出苗期、穗分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进行了预测检验。不同类型品种 4个生育期的预测误差RMSE (根均方差 )平均分别为 1.4 7、5 .10、4 .5 8和3.37d ,表明模型不仅具有较强的解释性与系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过程 水稻 阶段发育 物候期 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作物生长过程的遥感提取方法 被引量:36
9
作者 张峰 吴炳方 +3 位作者 刘成林 罗治敏 张树文 张广录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5-528,共14页
提出利用时序NDVI数据提取作物生长过程方法。遥感数据在采集过程中受云、大气因子的影响 ,以及混合像元问题 ,造成时序植被指数值变得没有规律 ,对比性不强。采用基于最小二次方拟合的谐函数分析方法 ,依据作物轮作规律和生长周期性特... 提出利用时序NDVI数据提取作物生长过程方法。遥感数据在采集过程中受云、大气因子的影响 ,以及混合像元问题 ,造成时序植被指数值变得没有规律 ,对比性不强。采用基于最小二次方拟合的谐函数分析方法 ,依据作物轮作规律和生长周期性特征 ,用主要频率的正弦、余弦谐函数重建时序图像 ,去除了影像中云污染的影响。以中国的旱地为例 ,考虑到像元内旱地对NDVI值的贡献率 ,计算区域内旱地像元加权平均值来反映其作物生长过程。同时与区域所有像元的平均值、旱地平均值等统计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表明区域内旱地的加权平均值能够削弱旱地比例和地域间的差异 ,突出耕地上作物的生长过程特征。通过与地面实测数据分析 ,平滑前后的作物生长过程与叶面积指数相关性增加 5 %— 11% ,采用区域加权平均的方法得到的作物生长过程 ,比旱地平均和NDVI平均的结果与叶面积指数的相关性增加 14 %— 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序 谐函数 区域作物生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杨树固沙林密度、配置与林分生长过程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杨文斌 王晶莹 +2 位作者 王晓江 刘立城 魏永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8,共6页
该文对科尔沁沙地雨养条件下杨树(白城41号)固沙林的密度、配置与林木胸径、株高、冠幅、单株材积以及林分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随林龄增大的动态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5年生林木的生长不受密度的影响,密度大,单位面积木材蓄积... 该文对科尔沁沙地雨养条件下杨树(白城41号)固沙林的密度、配置与林木胸径、株高、冠幅、单株材积以及林分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随林龄增大的动态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5年生林木的生长不受密度的影响,密度大,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大.6龄以后,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开始表现出来,并随着林龄的增大,密度小的林分较密度大的林分的林木胸径、单株材积量逐年显著增加.大约在11年生之前,林分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受密度的影响而相互变化,其后趋于稳定,以密度为825株hm2的林分的最大,可达153.39m3hm2,其他依次为540>420>1215株hm2(35.18m3hm2).密度在400~1000株hm2的杨树人工林干、枝、叶量比例合理.同密度时,充分发挥林木边行优势的行带式配置结构的林分比均匀分布的林分的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快,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显著增加.造成行列带林分生长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明显地出现了一个土壤水分主要利用带及其外侧的高含水率的土壤水分渗漏补给带,确保水分的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密度 配置 生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高原云南松林目标树优势群体的生长过程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廖声熙 李昆 +2 位作者 陆元昌 李增元 喻景深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4,共5页
通过对滇中高原云南松林分的调查以及树干解析,分析了目标树优势群体的树高、直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云南松生长发育过程可划分为苗木生长初期,树高速生期,直径速生期,速生后期和成熟期5个生长阶段;云南松材积生长的重要年龄阶段... 通过对滇中高原云南松林分的调查以及树干解析,分析了目标树优势群体的树高、直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云南松生长发育过程可划分为苗木生长初期,树高速生期,直径速生期,速生后期和成熟期5个生长阶段;云南松材积生长的重要年龄阶段为15~45年,此期间应加强抚育措施,促进其快速生长;50年生云南松开始进入数量成熟阶段,可以采伐利用。云南松速生期较长,可作长轮伐期经营,是培育中大径材的理想树种。林分中云南松优势木材积生长量是平均木的3~4倍,建议引入德国近自然经营技术,将全林改造为目标树经营,大幅提高其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目标树 优势群体 生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生长过程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79
12
作者 陈素英 张喜英 +1 位作者 胡春胜 刘孟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57,66,共4页
研究了冬小麦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条件下,可增加0~60cm尤其是20~40cm土壤的储水量,并可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整个生育期内覆盖与不覆盖相比,土壤蒸发量平均降低56.5%;由于覆盖改善了土壤的水分状况,影... 研究了冬小麦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条件下,可增加0~60cm尤其是20~40cm土壤的储水量,并可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整个生育期内覆盖与不覆盖相比,土壤蒸发量平均降低56.5%;由于覆盖改善了土壤的水分状况,影响了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叶面积、株高、生物量、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均明显高于不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夏玉米 生长过程 水分利用 土壤棵间蒸发 保墒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区固沙人工柠条林生长过程中土壤性质演变规律 被引量:29
13
作者 刘任涛 杨新国 +3 位作者 宋乃平 柴永青 王磊 朱凡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8-112,共5页
开展荒漠草原区固沙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土壤性质研究,对于沙化草地土壤质量演变规律分析和人工林有效管理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测定6,15,24,36年柠条林地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养分、pH和电导率以及土壤水分与... 开展荒漠草原区固沙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土壤性质研究,对于沙化草地土壤质量演变规律分析和人工林有效管理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测定6,15,24,36年柠条林地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养分、pH和电导率以及土壤水分与温度等指标变化,分析荒漠草原区种植固沙柠条人工林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6年到15年柠条林地,土壤粗沙粒和细沙粒成分显著升高(P<0.05),但从24年柠条林地开始土壤粗沙粒和细沙粒含量显著下降(P<0.05),土壤极细沙粒和粘粉粒含量开始显著增加(P<0.05)。从24年柠条林地开始,土壤有机碳、全N和全P含量显著升高,土壤电导率和水分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而土壤pH和温度显著下降;而且土壤全N积累量高于土壤有机碳,土壤C/N随着柠条林龄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在荒漠草原区,人工柠条林发育生长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和土壤环境的改善,而且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柠条林 生长过程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固沙林密度、配置与林木生长过程的关系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文斌 卢琦 +4 位作者 吴波 王晶莹 王晓江 刘士和 李显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4-59,共6页
在科尔沁沙地证明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具有显著的防风效果后,进一步对雨养条件下杨树(赤峰-36号)固沙林的密度、配置及林木生长过程与林龄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5a林木的生长基本不受密度的影响,密度大单位面积材积量大;6... 在科尔沁沙地证明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具有显著的防风效果后,进一步对雨养条件下杨树(赤峰-36号)固沙林的密度、配置及林木生长过程与林龄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5a林木的生长基本不受密度的影响,密度大单位面积材积量大;6~11a是密度对林木生长的显著影响阶段,杨树固沙林的胸径、株高和材积量的增长率随林龄增大而逐年加快;大约在11a之后趋于稳定;单位活立木蓄积最大(153.39m3.hm-2)的固沙林密度是825株.hm-2,其他密度按蓄积大小排序依次为540株.hm-2、420株.hm-2和1215株.hm-2;2)边缘林木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量分别比林内高20%~70%和90%~260%,且低密度林分的边缘林木的生长优势比高密度林分边缘林木的生长优势更加明显;3)同密度(500株.hm-2)13a的一行一带式固沙林,其胸径、树高和材积量分别比等株行距的片林高37.4%、17.4%和81%;而10a的两行一带式的胸径、树高和材积量分别比等株行距的片林高19.8%、16.2%和64.8%,说明行带式配置还具有生物生产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密度效应 配置模式 生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藻生长过程中氮磷利用与色素积累 被引量:28
15
作者 郝建欣 孙钰 +1 位作者 丛威 蔡昭铃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1-44,共4页
考察了盐藻在氮浓度3mmol/L和0.59mmol/L两种条件下的生长、氮磷的利用以及色素积累的情况。结果表明氮浓度3mmol/L培养基有利于藻细胞的增值 ,最终藻体浓度大 ,稳定期可维持数日;0.59mmol/L培养基有利于细胞胡萝卜素积累 ,单位细胞胡... 考察了盐藻在氮浓度3mmol/L和0.59mmol/L两种条件下的生长、氮磷的利用以及色素积累的情况。结果表明氮浓度3mmol/L培养基有利于藻细胞的增值 ,最终藻体浓度大 ,稳定期可维持数日;0.59mmol/L培养基有利于细胞胡萝卜素积累 ,单位细胞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值达到12.3,是氮浓度3mmol/L培养基的两倍左右。盐藻细胞在生长初期快速利用氮源,之后即使培养基中仍有较高浓度的氮源,藻细胞也不再利用。两种条件下藻细胞对磷的利用情况相同。两种培养基中盐藻单位细胞叶绿素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 ,胡萝卜素含量均先降低后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藻 生长过程 氮磷利用 色素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WOFOST模型对浙江水稻潜在生长过程的模拟与验证 被引量:26
16
作者 谢文霞 严力蛟 王光火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9-323,共5页
通过2001~2003年在金华市和2004年在杭州市的水稻田间试验,应用WOFOST模型对浙江水稻潜在生长进行了模拟和验证。对于常规晚稻秀水11和杂交晚稻协优46,用2001年和2002年的试验数据作参数校正,得到一套参数后,用2003年试验数据作模... 通过2001~2003年在金华市和2004年在杭州市的水稻田间试验,应用WOFOST模型对浙江水稻潜在生长进行了模拟和验证。对于常规晚稻秀水11和杂交晚稻协优46,用2001年和2002年的试验数据作参数校正,得到一套参数后,用2003年试验数据作模型验证;对于单季稻两优培九,则以2004年试验数据用于校正,2003年的用于验证。通过对几种水稻品种模拟结果的综合分析,主要结论如下:WOFOST模型可以成功地用于浙江主要水稻品种潜在生长过程的模拟,可以较好地分析浙江水稻的生长过程和产量潜力。由WOFOST模型计算得到浙江中部地区连作晚稻的生产潜力为8100kg/hm^2左右,中稻为9300kg/hm^2左右。目前两种水稻的实际平均产量分别为模拟产量的78%和70%。判断结果表明,有必要对目前水稻中、后期的田间管理措施进行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验证 模型 水稻 产量 作物生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三角洲动态生长过程模型与有利砂体分布——以鄱阳湖赣江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17
17
作者 高志勇 周川闽 +2 位作者 董文彤 白斌 李雯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1-352,共12页
浅水三角洲是湖盆内大面积砂体分布的重要成因,但大面积砂体的非均质性较强,预测并寻找有利砂体(甜点)是现今油气勘探的重要需求。通过开展现代赣江三角洲上平原-下平原及河口区多个沉积部位探坑挖掘工作,对探坑中沉积物岩性与沉积相序... 浅水三角洲是湖盆内大面积砂体分布的重要成因,但大面积砂体的非均质性较强,预测并寻找有利砂体(甜点)是现今油气勘探的重要需求。通过开展现代赣江三角洲上平原-下平原及河口区多个沉积部位探坑挖掘工作,对探坑中沉积物岩性与沉积相序进行了描述、取样以及沉积特征对比,并且对顺直河道中心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采集与分析化验后,认为浅水三角洲上平原河道内沙洲的洲头与洲尾、堤岸近河端,下平原上游、下游的堤岸近河端,入湖河口区的水下分流河道、纵向坝、横向坝是有利砂体的发育区及有利砂体类型。由于赣江浅水三角洲的河道主要为顺直型,正韵律的分流河道砂体不发育,赣江浅水三角洲垂向上具有早期湖泊相泥-反韵律河口沙坝-下平原与上平原堤岸相沙泥质互层的沉积演化特征。结合鄱阳湖枯水期与洪水期的水文地质特征,建立了赣江浅水三角洲的动态生长过程模型,其动态成因演化过程可分为先期枯水期湖泊沉积,湖平面上升至最大洪泛期和再次枯水期三角洲进积等3阶段。该模型既为浅水三角洲沉积由静态描述向动态过程演化研究奠定了基础,又为湖盆内大面积砂体中甜点预测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生长过程模型 砂体预测 鄱阳湖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次生林3个树种林分生长过程表的编制 被引量:30
18
作者 亢新刚 崔相慧 王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9-42,共4页
该文利用河北承德地区天然次生林 3个树种 (白桦 ,柞树 ,山杨 )的 710块标准地 ,进行了分类、筛选、研究 ,从中选出符合条件要求的 6 5 3块标准地 ,对各树种的立地分布进行了分析 ,然后对各树种的林分调查因子的生长方程进行模拟 ,并对... 该文利用河北承德地区天然次生林 3个树种 (白桦 ,柞树 ,山杨 )的 710块标准地 ,进行了分类、筛选、研究 ,从中选出符合条件要求的 6 5 3块标准地 ,对各树种的立地分布进行了分析 ,然后对各树种的林分调查因子的生长方程进行模拟 ,并对生长方程进行了检验 ,分别编制了占比重最大的Ⅱ地位级的经验生长过程表 ,为该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生长过程 次生林 白桦 柞树 山杨 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梁素海湖泊冰生长过程中总氮的迁移规律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岩 李畅游 +2 位作者 SHEN Hung Tao 史小红 乔玲敏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8-735,共8页
为研究湖泊冰封期总氮的污染特征,测定了冰厚分别为0cm、2.5cm、9.5cm、21cm、31cm、41cm、50cm和59am时总氮在冰体和水体中的垂向分布,阐明湖泊冰生长过程中总氮在冰-水-沉积物体系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冰生长过程中总氮由冰体... 为研究湖泊冰封期总氮的污染特征,测定了冰厚分别为0cm、2.5cm、9.5cm、21cm、31cm、41cm、50cm和59am时总氮在冰体和水体中的垂向分布,阐明湖泊冰生长过程中总氮在冰-水-沉积物体系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冰生长过程中总氮由冰体向冰下水体迁移,水体的总氮含量随着冰厚的增加而升高,冰厚为59cm时其含量为冰体的2.85倍,冰生长速率决定总氮在冰一水界面处的迁移通量;总氮在冰层内的迁移主要发生在冰体形成初期(0~21cm),之后几乎不再迁移而与冰内气泡融合并转化为独立于冰体的稳定氮胞;冰下水体总氮的实测值小于其计算值,表明冰生长过程中总氮由水体向沉积物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氮 迁移规律 生长速率 生长过程 乌梁素海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拉兔生长过程中肉品质特性变化 被引量:13
20
作者 夏启禹 贺稚非 +3 位作者 李洪军 邓泽丽 洪金艳 陈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78,共4页
为探讨生长过程中伊拉兔肉品质的变化,以伊拉兔配套系公兔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日龄兔肉的食用品质和营养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日龄下,伊拉兔肉的L*、p H值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养时间的增加,水分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 为探讨生长过程中伊拉兔肉品质的变化,以伊拉兔配套系公兔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日龄兔肉的食用品质和营养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日龄下,伊拉兔肉的L*、p H值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养时间的增加,水分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蛋白质、粗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伊拉兔肉胆固醇的含量随日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显著低于其他畜禽肉类;在75 d时,兔肉系水力、熟肉率、氨基酸总量及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均最高,表明75 d的伊拉兔肉具有良好的加工特性且营养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兔 生长过程 食用品质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