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生育选择受同群育儿分工的影响吗?——基于同群参考预期约束的分析
1
作者 郭凤鸣 文孝斌 常慧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9,共13页
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聚焦女性生育选择的影响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生育观念也在不断变化,群体内部形成的育儿分工模式为未生育女性带来参考预期,进而影响其未来的生育选择。因此,分析同群育... 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聚焦女性生育选择的影响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生育观念也在不断变化,群体内部形成的育儿分工模式为未生育女性带来参考预期,进而影响其未来的生育选择。因此,分析同群育儿分工对女性生育选择的影响可以进一步把握影响女性生育选择的因素,并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建立女性生育数量的经典线性回归模型和生育选择的二元选择模型,并通过对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进行匹配,消除同一来源数据带来的解释变量内生性问题,实证分析同群育儿分工对女性生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承担更多照顾孩子责任的同群育儿分工模式使女性生育数量减少、二胎生育概率下降,对于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女性而言,同群育儿分工对其生育选择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相比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同群育儿分工对受教育程度较高女性生育选择的负向影响更小。基于零截断计数数据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的检验验证了主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生育观念和养育观念的女性群体而言,同群育儿分工对其生育选择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倾向于女性承担更多的同群育儿分工对主观上认为女性就应该有孩子的女性生育的影响更小,对主观上更要求男女平等的女性生育的负向影响更大。基于调节效应模型的稳健性检验验证了异质性分析结果的稳健性。因此,通过调整群体内部育儿分工规范以提升生育率的措施是可行的。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强社会引导和相关政策支持提升男性的育儿责任,降低女性预期育儿负担,提升女性生育意愿,同时对于持保守态度的女性,应提升其改变传统分工约束的信心,从认知的角度改变育儿分工规范,提升生育率。育儿分工的调整不仅可以降低抚养孩子为女性带来的负向影响,进而促进生育,而且有助于低教育程度女性家庭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并进一步提升其生育选择的自愿性,促进人口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儿分工 生育选择 生育数量 同群参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儿经济支出和育儿时间对女性生育选择的影响
2
作者 郭凤鸣 李慧艳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52,共16页
随着中国进入以成本约束驱动为主导的低生育率阶段,育儿成本对生育选择的影响受到关注。但大量研究局限于分析经济成本的影响,忽略了时间成本。随着育儿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育儿质量的重要性,进而更重视父母陪伴和家庭育儿... 随着中国进入以成本约束驱动为主导的低生育率阶段,育儿成本对生育选择的影响受到关注。但大量研究局限于分析经济成本的影响,忽略了时间成本。随着育儿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育儿质量的重要性,进而更重视父母陪伴和家庭育儿时间。因而,分析育儿经济支出和育儿时间对生育选择的影响才能准确把握现代女性生育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育儿成本的准确估计成为分析育儿成本影响的关键,然而基于已生育群体的育儿支出直接预测未生育群体的育儿成本时,生育的自选择问题可能导致严重的估计偏差。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应用Heckman两步法回归女性育儿经济支出和育儿时间方程,消除生育自选择带来的样本选择偏差,并基于模型回归结果预测未生育女性的潜在育儿经济支出和育儿时间,进而分析育儿经济支出和育儿时间对女性生育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育儿经济支出的增加使女性二孩生育概率显著下降,育儿时间的增加使女性一孩生育和二孩生育概率均显著下降;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育儿经济支出对其生育选择的负向影响增大,育儿时间的负向影响减小。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相比于非灵活就业群体和超时劳动群体,在灵活就业群体和严重超时劳动群体中,育儿时间对女性生育选择的负向影响更小,表明工作时间调整灵活性的提升有助于降低育儿时间对生育选择的限制;同时,拥有较多自由时间的适度劳动群体的生育选择不受育儿时间的影响,表明工作时间减少可以降低育儿时间的约束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应在进一步提供更加全面的育儿保障服务,减轻女性育儿的经济和时间负担的同时,通过对雇用生育女性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或直接经济补贴等政策促进企业为生育女性提供工作时间更加灵活的工作条件;通过为生育女性保留工作岗位、提供专门晋升通道等降低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的阻碍作用;通过促进家庭内部育儿分工的重构,增加男性育儿时间等降低女性育儿成本,进而促进生育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儿时间 育儿经济支出 生育选择 育儿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安排对农村女性生育选择的影响——基于生育二维视角
3
作者 邬琦钰 刘德弟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9-57,共9页
农村人口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基于CFPS的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研究居住安排对农村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影响,探讨不同特征人群的异质性及其中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发现,与父母同住的居住安排模式会提高农村女性的生育意愿... 农村人口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基于CFPS的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研究居住安排对农村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影响,探讨不同特征人群的异质性及其中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发现,与父母同住的居住安排模式会提高农村女性的生育意愿,显著促进其生育行为。该影响在是否有工作和父母不同年龄段的样本间存在差异。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与父母同住的居住安排通过增加农村女性家务支持、经济支持的可得性和观念代际传递等方式影响其生育选择。由此,提出为同住老人提供补助、完善农村地区医疗与日托服务和加强性别平等教育等建议,以构建生育友好型环境,提振农村女性生育信心,缓解农村地区生育率下降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女性 居住安排 生育选择 工具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制内身份、生育选择和全面二孩政策优化——来自中国的证据 被引量:8
4
作者 刘传辉 何兴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8-105,共8页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作为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重要群体,体制内人员生育意愿的释放对中国人口结构、整体人口素质提升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Ols和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体制内身份对生育行为的影...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作为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重要群体,体制内人员生育意愿的释放对中国人口结构、整体人口素质提升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Ols和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体制内身份对生育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体制内家庭的平均生育数量比非体制内少生育0.19个,生育二胎以上概率比非体制内家庭低12.9%,体制内身份对生育数量选择影响是显著的;另外,户籍因素、教育程度、民族、初婚年龄都对居民的生育行为有显著影响。本文认为,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优化既要关注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的提升效应,也应重点关注生育政策对中国人口结构和人口质量的长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体制内身份 生育选择 全面二孩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对家庭生育选择的成本效应分析——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中秋 李梦凡 马文武 《西北人口》 CSSCI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新阶段,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背景下,文章研究了经济增长是否造成了生育意愿的降低。首先使用家庭生育理论对这一问题做一般性分析并提出假设命题,然后以经验数据为假设命题提供佐证,使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假设命题... 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新阶段,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背景下,文章研究了经济增长是否造成了生育意愿的降低。首先使用家庭生育理论对这一问题做一般性分析并提出假设命题,然后以经验数据为假设命题提供佐证,使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假设命题,得出结论,经济增长短期内通过家庭收入影响生育成本和抚养能力,长期内通过改变生育环境和居民生育观念来影响生育水平。当前阶段,两条路径均指向了经济因素呈现生育行为的成本效应,具有降低生育意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家庭收入 家庭生育选择 成本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权益、社会地位与生育选择:相关文献评述 被引量:18
6
作者 石智雷 杨雨萱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44,共14页
近年来随着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生育水平的持续下降,女性社会地位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旨在从五个方面(子女数量、生育意愿、性别偏好、生育间隔和堕胎)对近几十年来国外人口学领域有关女性权益和社会地位对... 近年来随着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生育水平的持续下降,女性社会地位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旨在从五个方面(子女数量、生育意愿、性别偏好、生育间隔和堕胎)对近几十年来国外人口学领域有关女性权益和社会地位对生育选择影响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以廓清女性社会地位的概念、测度方法和现有实证研究的主要发现,从而为该领域下一步的研究尤其是探讨中国背景下女性社会地位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提供文献上的借鉴。通过文献服务检索系统、数据库和科学网站进行文献检索,列出文献清单,对研究设计、研究数据、女性社会地位测量、自变量、因变量以及结果进行审查编辑,排除写作质量不高、研究不规范的论文,通过逐层筛选最终确定了68篇文章。基本结论是:生育选择是个人偏好和社会结构性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女性的社会地位会同时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生育性别偏好以及最终的生育决策。女性社会地位越高,子女数量越少,在生育决策方面越具有话语权,生育意愿越低。社会地位较高的女性一般会拥有更好的避孕意识,农村地区的女性生育意愿要显著高于城市地区的女性;女性社会地位越低,生育间隔就越长,越偏向于生育男孩,越容易发生堕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社会地位 生育选择 因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在业女性的生育支持与生育选择——以黑龙江省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闵杰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8年第6期76-82,共7页
女性权力机会的平等需要多元支持,而非自上而下的"保护",无论是妇女就业还是全社会生育意愿的提高,都要以机会均等和以人为本为出发点。需要政府部门在出台和完善政策时纳入社会性别视角,关注和回应妇女需求,统筹规划、顶层设... 女性权力机会的平等需要多元支持,而非自上而下的"保护",无论是妇女就业还是全社会生育意愿的提高,都要以机会均等和以人为本为出发点。需要政府部门在出台和完善政策时纳入社会性别视角,关注和回应妇女需求,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切实承担起促进性别平等的政府责任;需要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建立性别友好的战略伙伴关系;需要全社会承认妇女参与带来的发展和繁荣,需要妇女以更积极的态度投身赋权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业女性 生育支持 生育选择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家庭消费与生育选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薛继亮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52-57,共6页
家庭消费会直接影响生育选择,从消费角度探索提高生育水平的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借鉴Cass-Koopmans模型,构建家庭消费与生育选择的关系模型,利用中国1978—2014年数据进行模型估计和验证,结果发现:在消费和资本差异较大的情况... 家庭消费会直接影响生育选择,从消费角度探索提高生育水平的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借鉴Cass-Koopmans模型,构建家庭消费与生育选择的关系模型,利用中国1978—2014年数据进行模型估计和验证,结果发现:在消费和资本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消费水平的提高会带来生育率提高,而人均资本水平的提高则会带来生育率下降;生育率与人均资本、生育率与消费水平的关系均呈现倒U型曲线,消费水平的拐点数值比人均资本更大,意味着生育补贴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可以抑制消费水平拐点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当前生育率。调整生育意愿,提高生育率,可以通过有计划分步地改革生育保险制度、健全和统一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和保障妇女劳动参与等措施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消费 生育选择 生育 Cass-Koopman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型生育选择模型
9
作者 何崇仁 《广西工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6,共4页
本文在 Robert J.Barro与 Xavier Sala- I- Martin[1 ] 所讨论的生育选择的连续模型基础上 ,对此模型进行更一般的讨论 ,并在讨论中得出与上述模型相似的结论。
关键词 生育 抚养费用 均衡点 连续型 生育选择模型 人口增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害健康生育选择权之诉探析
10
作者 祝彬 《医院管理论坛》 2012年第12期6-8,共3页
健康生育选择权本质为知情同意权在母婴保健领域中的表现形式。侵害健康生育选择权的案件,司法实践中应以"侵害健康生育选择权责任纠纷"作为案件的案由。该类案件原告的诉讼主体资格应当属于父母,而不属于缺陷儿童;损害赔偿... 健康生育选择权本质为知情同意权在母婴保健领域中的表现形式。侵害健康生育选择权的案件,司法实践中应以"侵害健康生育选择权责任纠纷"作为案件的案由。该类案件原告的诉讼主体资格应当属于父母,而不属于缺陷儿童;损害赔偿范围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医疗费、残疾辅助器具费、缺陷儿童抚育费等项目,但不包括残疾赔偿金;该类案件的诉讼时效应适用普通诉讼时效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生育选择 知情同意权 损害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维吾尔族家庭生育选择成因试析——库车县牙哈乡调查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海霞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39,共8页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对农村维吾尔族家庭的生育选择 ,即生育目的、生育意愿和性别偏好、接生地点、接生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探求其成因 ,最后提出两点建议。
关键词 生育选择 生育意愿 孕产妇 婴幼儿 死亡率 农村 维吾尔族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育选择、人力资本和中等收入陷阱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达实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5-140,共6页
通过建立一个内生的生育率选择模型,研究收入水平与教育投入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由于生育成本的增长速度高于教育价格的增速,家庭会逐步降低生育率,加大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在模型中,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人均收入... 通过建立一个内生的生育率选择模型,研究收入水平与教育投入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由于生育成本的增长速度高于教育价格的增速,家庭会逐步降低生育率,加大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在模型中,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人均收入的增长率会逐步下降,但教育水平的提升可以使这种增长放缓的现象得到缓解。结合36个国家近50年的面板数据,统计了“增长放缓”现象在不同收入区间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增长放缓”现象的确集中出现在中等收入国家,形成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而根据probit回归的结果,中高等教育的普及能够有效降低增长放缓出现的概率,同时,贸易壁垒较高、基础设施陈旧以及制度评分落后的国家更有可能遇到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选择 教育投资 中等收入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生育选择行为影响因素测度及经济分析——基于离散选择经济计量模型分析视角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本峰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共5页
我国生育选择特征表现在:对子女数量的追求由多变少、男孩与女孩相比的效用优势正逐步消失、农村家庭正从生育行为转向教育行为。教育和职业对生育模式的选择影响最大,其次是年龄和婚姻状态。基于分析结果,笔者认为,促进人力资本的教育... 我国生育选择特征表现在:对子女数量的追求由多变少、男孩与女孩相比的效用优势正逐步消失、农村家庭正从生育行为转向教育行为。教育和职业对生育模式的选择影响最大,其次是年龄和婚姻状态。基于分析结果,笔者认为,促进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消除收入分配与就业之间的差距、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将有利于强化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选择计量模型 生育行为选择 影响因素测度和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育选择的前瞻性思考
14
作者 吴沈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52,共3页
现代医学辅助生殖技术引发的生育选择的变化导致生育目的和生育行为发生了诸多社会变迁。传统生育的文化意义下降(主要发生在群体层次,个人层次也有),以及先前不同形式的生育行为逐步融为一体,今后的社会生育活动也会出现变化的趋势。
关键词 生育选择 辅助生殖技术 社会变迁 婚姻 生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子化”——日趋理性的青年生育选择
15
作者 刘佳秋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8,共3页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减缓,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少子化"、"老龄化"等人口问题。从当代青年的婚育观念入手,分析"少子化"的深层原因,有助于减缓"少子化"...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减缓,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少子化"、"老龄化"等人口问题。从当代青年的婚育观念入手,分析"少子化"的深层原因,有助于减缓"少子化"带来的社会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子化 生育选择 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徘徊中前进:生产视域下北京女工的节育宣传与生育选择(1949—1966)
16
作者 雷永强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19-125,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针对女工生育频繁与生理卫生常识匮乏的现状,结合工业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政府在女工中开展了避孕节育宣传,鼓励女工了解并实行避孕节育。北京女工结合个体生活与工作体验,出现了主动节育与少生的生育意愿与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针对女工生育频繁与生理卫生常识匮乏的现状,结合工业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政府在女工中开展了避孕节育宣传,鼓励女工了解并实行避孕节育。北京女工结合个体生活与工作体验,出现了主动节育与少生的生育意愿与选择。然而国家、厂矿、女工三者在宣传联动中,并未就避孕节育达到何种效果取得一致,不仅出现了如"蝌蚪避孕"此类谣言的传播与扩散,而且各级政府、厂矿与女工在避孕节育的落实过程中出现了行动偏差。1949—1966年,国内第一次大规模避孕节育宣传与女工生育选择总体呈现在徘徊中前进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女工 节育宣传 生育选择 角色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的生育选择的伦理问题研究
17
作者 王远旭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36期194-195,共2页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逐步推广,在临床上使用基因检测技术越来越常见,而应用于生育选择的基因检测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1)基因检测技术对生育数量的影响;(2)对婴儿生活质量的影响;(3)对准父母和婴...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逐步推广,在临床上使用基因检测技术越来越常见,而应用于生育选择的基因检测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1)基因检测技术对生育数量的影响;(2)对婴儿生活质量的影响;(3)对准父母和婴儿自身权利的思考。为此,要推动基因检测技术临床应用和产业化的良性发展,必须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独立的伦理审查机制、切实加强医学伦理的教育和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检测技术 生育选择 医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女性“二胎”生育选择的影响因素探究
18
作者 赵艳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第8期192-193,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念年也发生了转变。现阶段,由于我国人口的总出生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产生了一定的人口问题,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人口老龄化问题。针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念年也发生了转变。现阶段,由于我国人口的总出生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产生了一定的人口问题,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人口老龄化问题。针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人口政策,包含了"单独二胎""双独二胎"以及现阶段的"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而职业女性作为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胎生育选择对社会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影响职业女性二胎生育选择的因素进行深入的探究存在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女性 二胎生育选择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独生子女生育选择影响因素及测度研究--基于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杜本峰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31,共15页
本文基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农村独生子女调查数据,利用效用最大化离散选择模型,对农村独生子女生育选择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文章不仅考察了个体因素、经济与社会政策因素对生育选择模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从生育选择的预测概率、离... 本文基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农村独生子女调查数据,利用效用最大化离散选择模型,对农村独生子女生育选择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文章不仅考察了个体因素、经济与社会政策因素对生育选择模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从生育选择的预测概率、离散变化以及Odds Ratios等多角度对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影响大小等进行了定量测度分析。并从中推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发生变化时,可能导致的生育意愿、计划与行为的改变,探讨独生子女生育选择对中国未来人口变动趋势产生的影响和政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独生子女 生育选择 影响因素与测度 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
原文传递
不同生育数量选择的微观经济效应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钱明亮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81-85,共5页
借鉴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和"财富流"理论的要点,基于家庭(族)代际关系与个人生命历程的简化假设,构建了一个家族代际财富流的存取模型。并结合中国家庭的生育数量限制性选择,定量分析了生育数量选择对生育者自身与单个后代存... 借鉴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和"财富流"理论的要点,基于家庭(族)代际关系与个人生命历程的简化假设,构建了一个家族代际财富流的存取模型。并结合中国家庭的生育数量限制性选择,定量分析了生育数量选择对生育者自身与单个后代存取家族"财富流"的代际差异性影响;基于代际间"财富流"的流量、存量变动的特征分析,揭示控制生育带来的潜在的负面影响与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选择 微观经济效应 代际财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