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降解途径的理论预测与QSBR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戴树桂 宋文华 +1 位作者 庄源益 陈晓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03-412,共10页
本文把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途径理论预测的结果与QSBR模型中化合物选择相结合.把遵循相同理论生物降解途径作为化合物分组的原则,以分子连接性指数和E_(HOMO)作为结构参数和电性参数.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新的QSBR模型.新模型的预测... 本文把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途径理论预测的结果与QSBR模型中化合物选择相结合.把遵循相同理论生物降解途径作为化合物分组的原则,以分子连接性指数和E_(HOMO)作为结构参数和电性参数.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新的QSBR模型.新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能较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途径 理论预测 QS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及其微生物降解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胡文斌 邹佩 +6 位作者 李红歌 高琳 邹彬 王少曼 万茵 夏冬华 付桂明 《江西科学》 2015年第1期85-89,132,共6页
主要介绍了单宁的分布与分类,及棓单宁、鞣花单宁的结构及结构特点,它们的主要化学降解反应,讲述了单宁对动物的影响即单宁的毒副作用以及单宁的消除方法,并重点阐述了棓单宁、鞣花单宁和缩合单宁的生物降解途径,提出采用DNA重组技术克... 主要介绍了单宁的分布与分类,及棓单宁、鞣花单宁的结构及结构特点,它们的主要化学降解反应,讲述了单宁对动物的影响即单宁的毒副作用以及单宁的消除方法,并重点阐述了棓单宁、鞣花单宁和缩合单宁的生物降解途径,提出采用DNA重组技术克隆单宁酶基因、构建单宁酶基因工程菌,生产高活性、耐高温的单宁酶,将成为单宁降解领域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 分类 生物降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核素双标记法研究厌氧生物降解途径 被引量:2
3
作者 申立贤 刘玫 刘忠敏 《同位素》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41-145,共5页
采用放射性核素双标记法(即 ̄(14)C标记在对苯二甲酸(TA)的羧基上, ̄3H标记在苯环上)对TA进行标记。标记的TA与无标记的TA混合,共同作为厌氧试验的基质,通过测定甲烷和二氧化碳中 ̄(14)C和 ̄3H的变化和色... 采用放射性核素双标记法(即 ̄(14)C标记在对苯二甲酸(TA)的羧基上, ̄3H标记在苯环上)对TA进行标记。标记的TA与无标记的TA混合,共同作为厌氧试验的基质,通过测定甲烷和二氧化碳中 ̄(14)C和 ̄3H的变化和色-质联机分析TA的厌氧生物降解过程及主要中间产物,得出TA的厌氧降解基本途径。其主要中间产物有:苯甲酸、烷基苯、C_8-C_(13)的饱和烷烃,C_8-C_(12)的烯烃,环烷烃和小分子的醛、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3)H 双标记 对苯二甲酸 厌氧生物降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噁的生物降解及其机理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柳 林鹿 +4 位作者 庞春生 蒋李苹 赵德清 邱玉桂 张干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8-42,共5页
利用微生物降解二口恶口英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治理二口恶口英污染的方法。近年来利用微生物降解二口恶口英已经引起众多研究者的重视,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介绍了能降解二口恶口英的微生物种类及其所能降解的二口恶... 利用微生物降解二口恶口英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治理二口恶口英污染的方法。近年来利用微生物降解二口恶口英已经引起众多研究者的重视,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介绍了能降解二口恶口英的微生物种类及其所能降解的二口恶口英类型,对近年来提出的微生物降解(包括氧化降解和还原降解)的可能途径,中间产物及其降解效果进行了综述。并对土壤在被污染后如何进行生物修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噁英 生物降解途径 中间产物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 被引量:6
5
作者 倪秀元 胡建华 府寿宽 《自然杂志》 1998年第6期339-341,共3页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生物降解性高聚物应用的重要意义、发展现状、材料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生物降解 高分子材料 应用前景 发展现状 水溶性聚合物 天然聚合物 生物降解途径 缓释化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糠醛及其衍生物微生物降解(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代书玲 张鲁嘉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7年第4期41-45,共5页
对糠醛及其衍生物微生物降解(转化)机制进行了系统性阐述,介绍了一些代表性的降解(转化)菌株的驯化和筛选、降解(转化)途径及应用等。并且对糠醛及其衍生物的生物降解(转化)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糠醛 生物 菌株筛选 生物降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假单胞菌降解4-氯硝基苯代谢新途径 被引量:4
7
作者 赫荣乔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3-363,共1页
尽管硝基芳香烃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已经研究了二十多年,但是还有较多的硝基化毒性化合物的生物学降解机理尚待探索,特别是氯代硝基芳香烃芳环类化合物不易被活化,从而比单取代芳香烃更难以降解。因此,阐明这类难降解有毒物质在有氧条... 尽管硝基芳香烃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已经研究了二十多年,但是还有较多的硝基化毒性化合物的生物学降解机理尚待探索,特别是氯代硝基芳香烃芳环类化合物不易被活化,从而比单取代芳香烃更难以降解。因此,阐明这类难降解有毒物质在有氧条件下的生物学降解机理,将可能对相关毒物环境污染的生物学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并可以促进生物技术的改进与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氯硝基苯 假单胞菌 生物降解途径 硝基还原酶 2-氨基5-氯酚1 6-双加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氯联苯生物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刘云兴 王国梁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2年第12期72-75,共4页
多氯联苯(PCBs)是对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的统称,中国于1965年开始生产多氯联苯,1974年已经禁止生产此类产品。由于多氯联苯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其曾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工业产品之中。多氯联苯现在已被证实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极大... 多氯联苯(PCBs)是对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的统称,中国于1965年开始生产多氯联苯,1974年已经禁止生产此类产品。由于多氯联苯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其曾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工业产品之中。多氯联苯现在已被证实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极大不良影响。大量的多氯联苯处理方法已被广泛的研究。文章对多氯联苯的生物降解研究的发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PCBs微生物降解厌氧脱氯和有氧开环氧化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生物降解 生物降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微生物卤醇脱卤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郑楷 汤丽霞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0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卤醇脱卤酶是细菌降解环境中重要污染物有机卤化物的关键酶之一,具有与其他已知脱卤酶不同的脱卤机制。它是一类通过分子内亲核取代机制催化邻卤醇转化为环氧化物的脱卤酶,可以高效催化有机邻卤醇进行脱卤反应,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具有... 卤醇脱卤酶是细菌降解环境中重要污染物有机卤化物的关键酶之一,具有与其他已知脱卤酶不同的脱卤机制。它是一类通过分子内亲核取代机制催化邻卤醇转化为环氧化物的脱卤酶,可以高效催化有机邻卤醇进行脱卤反应,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此外,在催化环氧化物和邻卤醇之间的转化反应中,卤醇脱卤酶具有很高的立体选择性,因而在手性药物合成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着重从卤化物生物降解途径、脱卤机制及应用等方面介绍了卤醇脱卤酶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卤醇脱卤酶改造的新方法进行了阐述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醇脱卤酶 有机卤化物 生物降解途径 生物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生物学
10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2-16,共5页
关键词 环境生物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生物多样性 生物降解途径 白腐菌 中科院 氧状态 纤维素 生态学 吸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化学
11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1998年第3期9-12,共4页
关键词 环境化学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有机污染物 生物降解途径 中科院 化学品 环境科学 分析方法 实验生物 测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卫生与监测
12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1998年第6期338-352,共15页
对健康中年人和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中吸烟者与不吸烟者进行了观察比较。
关键词 环境科学 环境卫生 氧化型染发剂 颗粒物硝酸盐 环境化学 光度法测定 生物降解途径 硝基甲苯 还原容量 生活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vances in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icrobiological Degradation of Salicylate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英 王郑龙 张春杨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3期435-437,共3页
Salicylate is a type of pollutant widely and persistently existed in environ- ment. Microbiological degradation of salicylate as one kind of biological remediation methods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good effect a... Salicylate is a type of pollutant widely and persistently existed in environ- ment. Microbiological degradation of salicylate as one kind of biological remediation methods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good effect and no secondary pollution, and also attracts wide atten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Currently, many salicy- late-degrading bacteria are isolated and screened, whil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alicylate metabolism is also worth deep research. The research about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icroorganism degradation was overviewed, various degrading path- ways including catechol meta-cleavage pathway and gentisate pathway were intro- duced, and the latest progress in regulating genes of salicylate degradation was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icylic acid Microbiological degradation Metabolic pathway Degradinggen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合成药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6
14
作者 温丽联 宋金明 +5 位作者 李学刚 马骏 戴佳佳 袁华茂 段丽琴 王启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80-1692,共13页
人工合成药物氟喹诺酮类(FQs)是全球使用量第三大的抗生素,在抗菌类药物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其过量使用和排放会导致生态环境的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系统研究FQs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对科... 人工合成药物氟喹诺酮类(FQs)是全球使用量第三大的抗生素,在抗菌类药物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其过量使用和排放会导致生态环境的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系统研究FQs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对科学使用和管理此类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在人类和动物给药后,仅有小部分FQs在生物体内发生代谢,主要代谢过程包括哌嗪环的甲酰化、乙酰化、氧化和裂解以及芳香核心环的脱氟、脱羧等,约70%的原药和少量的代谢产物通过排泄迁移到环境中。进入环境后,FQs及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水体、土壤和沉积物等环境介质中,发生吸附、光解和生物降解等迁移转化过程。吸附使得FQs从一种介质转移到另一种介质;光解主要影响FQs的C7-胺取代基,而其核心结构仍保持完整;生物降解主要指在微生物和微藻作用下的降解,涉及哌嗪基的乙酰化、甲酰化等修饰和环的部分或完全裂解,核心结构的脱羧、脱氟和共轭物的形成等过程。FQs的迁移转化过程并不能使其从环境中彻底消除,反而成为“伪持久性”污染物,严重影响藻类、甲壳类和鱼类等的行为、生长和繁殖,导致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改变和水生环境的破坏,加速微生物耐药性的增加和抗性基因的产生。因此,未来应在FQs的海洋环境行为及其生态环境影响、FQs微生物耐药性与抗性基因的风险评估及FQs在微型生物作用下的降解机制与效应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合成药物(FQs) 迁移转化 生态环境效应 生物转化 生物降解途径
原文传递
嗜热栖热菌降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被引量:7
15
作者 潘兰佳 李杰 +1 位作者 李春星 汪印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92-1102,共11页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各种环境基质中积累造成的生态和耐药基因污染等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为了能够有效去除环境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污染并且探究其生物代谢途径,利用嗜热菌Thermus sp.C419在高温(70℃)条件下降解2种典型的氟喹诺酮类...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各种环境基质中积累造成的生态和耐药基因污染等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为了能够有效去除环境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污染并且探究其生物代谢途径,利用嗜热菌Thermus sp.C419在高温(70℃)条件下降解2种典型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和恩诺沙星),分析了菌株C419对这2种药物在单一和混合添加时的降解特性;通过UPLC-MS/MS检测了其相关的降解产物,并推测了可能的代谢途径;利用平板扩散法对生物降解后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氟喹诺酮类化合物可被菌株C419有效降解,降解率为60%~80%;该生物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培养基中氟喹诺酮类化合物浓度越高,降解率越高,降解半衰期越短;菌株C419对诺氟沙星的生物降解有3条可能的降解途径和7种降解产物,对恩诺沙星的生物降解有4条可能的降解途径和6种降解产物。此外,与2种药物的母体化合物相比,生物降解后药物对不同细菌的抗菌活性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说明嗜热菌株C419在热环境中去除氟喹诺酮类污染物方面可能会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降解 氟喹诺酮 嗜热微生物 代谢产物 生物降解途径 抗菌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