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生物量积累、收获指数及产量间的相关与QTL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黄中文 赵团结 +2 位作者 喻德跃 陈受宜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4-951,共8页
利用亲本间生物量、收获指数和产量有较大差异的南农1138-2和科丰1号杂交衍生的大豆重组自交家系(NJRIKY),研究始花期(R1)、始荚期(R3)、始粒期(R5)、收获期生物量以及表观收获指数和产量间的相关,并进行QTL定位,分析相关的遗传基础。... 利用亲本间生物量、收获指数和产量有较大差异的南农1138-2和科丰1号杂交衍生的大豆重组自交家系(NJRIKY),研究始花期(R1)、始荚期(R3)、始粒期(R5)、收获期生物量以及表观收获指数和产量间的相关,并进行QTL定位,分析相关的遗传基础。结果表明,(1)生物量与产量显著相关,相关程度随生长进程逐渐增加,收获期生物量与产量相关最高,R2=0.76。R1、R3、R5期生物量与产量的相关呈负指数曲线相关,生物量分别达到1000、2300和5500kghm-2时,产量不再随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收获期生物量与产量呈直线正相关,在试验范围内未发现高产的收获期生物量上限。表观收获指数与产量呈指数曲线相关,小于0.42时与产量具正变关系,大于0.42时与产量具负变关系。收获期生物量与表观收获指数呈指数曲线相关,表观收获指数增加生物量降低。(2)检测到产量、表观收获指数、收获期生物量有关的QTL分别为9、10和10个,其中两年稳定的QTL分别有2、3、3个。检测到R1、R3和R5期生物量有关的QTL分别有6、9和6个,其中3个时期在两年均能稳定表达的有2个。(3)在9个产量QTL中的6个区间,还同时检测到生物量和表观收获指数有关的QTL,该3性状有部分QTL共享同一连锁区间,表明有其共同的遗传基础,同时也解释了性状间相关的遗传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物量积累 表观收获指数 产量 QT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种苗等级与植株生物量积累及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16
2
作者 侯嘉 闫立本 +2 位作者 赵贵亮 杜弢 邵士俊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1-226,共6页
目的:研究甘草种苗等级与植株生物量积累、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关系,为制定种苗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单根重量为分级指标对甘草种苗进行分级,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种苗聚类分级为3个级别,以级别为处理进行田间试验,连续两年于生长期测定甘... 目的:研究甘草种苗等级与植株生物量积累、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关系,为制定种苗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单根重量为分级指标对甘草种苗进行分级,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种苗聚类分级为3个级别,以级别为处理进行田间试验,连续两年于生长期测定甘草植株鲜重和根干重,实验室测定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结果:一级、二级种苗(单根重10.0 g以上)生长期植株的总生物量、根干物质量及产量均大于三级种苗。3年生药材的甘草酸、甘草苷、芹糖基甘草苷和甘草素的含量,一、二级种苗高于三级种苗;不同等级种苗药材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均高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标准。结论:种苗等级对甘草药材的质量及产量均有影响,生产上建议选用单根重在10.0g以上的种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种苗等级 生物量积累 有效成分 变化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石漠化对金山荚蒾末端小枝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海燕 张静 +2 位作者 赵雅洁 滕吉 刘锦春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以金山荚蒾(Viburnum chinshanense Graebn.)末端小枝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不同程度(轻度、中度、重度)石漠化生境对金山荚蒾小枝的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石漠化地区,金山荚蒾的小枝生物量积累受到抑制... 以金山荚蒾(Viburnum chinshanense Graebn.)末端小枝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不同程度(轻度、中度、重度)石漠化生境对金山荚蒾小枝的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石漠化地区,金山荚蒾的小枝生物量积累受到抑制,且随石漠化程度的加剧而增大,其中,小枝花的生物量相比茎、叶下降幅度最小。与无石漠化地区相比,金山荚蒾小枝的形态指标(叶片数、叶面积、比叶面积、茎长、茎径)均显著降低,且石漠化对植物小枝茎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茎径,而叶面积受到的抑制程度最大。金山荚蒾在轻度、中度石漠化地区尽可能通过提高叶生物量比、降低茎生物量比来适应石漠化生境;但金山荚蒾在3种不同程度石漠化生境中均以提高花生物量比来增加生殖投入,从而保证其繁殖能力和种群延续;其通过减小茎、叶等营养器官投资的策略来适应严苛生境,最大程度维持生态系统的格局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金山荚蒾 末端小枝 生物量积累与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旱性小麦气体交换特性和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对水氮的响应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凯 陈年来 +2 位作者 顾群英 王小娟 刘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7-804,共8页
为了探讨小麦对环境变化表现出的选择性差异,通过设计再裂区田间试验,以3个春小麦品种(和尚头、西旱2号和宁春4号)为材料,设置2个灌水水平(充分灌水4 500 m3·hm-2和有限灌水3 000m3·hm-2)和5个施氮水平(0、75、150、225、300 ... 为了探讨小麦对环境变化表现出的选择性差异,通过设计再裂区田间试验,以3个春小麦品种(和尚头、西旱2号和宁春4号)为材料,设置2个灌水水平(充分灌水4 500 m3·hm-2和有限灌水3 000m3·hm-2)和5个施氮水平(0、75、150、225、300 kg·hm-2),研究了不同抗旱性春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生物量积累与分配、产量构成因素对水分和氮素的响应。结果表明,增加灌水量和施氮量,3个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器官生物量均增加;施氮过量(和尚头和西旱2号超过150kg·hm-2,宁春4号超过225kg·hm-2)时4个指标均降低。有限灌水、低施氮或过量施氮时,春小麦倾向于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充分灌水、中等施氮时,倾向于增加总生物量。在水氮充足时,宁春4号能获得更高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在水氮资源严重限制时,和尚头能够维持产量构成因素恒定;无论水氮充足与否,西旱2号的总生物量与籽粒产出均居中等水平。本试验丰富了不同抗旱性春小麦与水分、氮素的互作结果,得出了3个品种在不同水氮条件下生物量分配和产量构成因素的选择倾向,为明确作物在胁迫环境下的资源利用和产量响应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气体交换特性 生物量积累与分配 产量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根栽培对枸杞根域温度、生物量积累及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何昕孺 戴国礼 +2 位作者 焦恩宁 张波 黄婷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1-286,共6页
以‘宁杞7号’为试材,研究限根栽培对枸杞苗根域温度、生物量积累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埋盆下,限根组的根域温度均低于非限根;在根系活力上,限根组根系活力在展叶期高于非限根组,在现蕾期后低于非限根组;在生物量积累上,... 以‘宁杞7号’为试材,研究限根栽培对枸杞苗根域温度、生物量积累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埋盆下,限根组的根域温度均低于非限根;在根系活力上,限根组根系活力在展叶期高于非限根组,在现蕾期后低于非限根组;在生物量积累上,限根组在生育前期地上部鲜干质量、地下部鲜干质量、整株鲜干质量、根冠比均高于非限根组,生育后期根域空间越小,地上部物质积累越少,根冠比越大;在营养元素吸收上,限根栽培与非限根相比,限根栽培对氮吸收影响不明显,对磷的吸收在生育后期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根栽培 枸杞 根系 生物量积累 营养元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苗密度对千年桐幼苗N、P利用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黄婷 张莹 +6 位作者 陈建忠 林勇明 李键 陈灿 黄树军 洪伟 吴承祯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17-23,共7页
以1年生千年桐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育苗密度D1(10 cm×10 cm)、D2(15 cm×15cm)、D3(20 cm×20 cm)、D4(25c m×25 cm)、D5(30 cm×30 cm),研究不同育苗密度对千年桐幼苗养分吸收利用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 以1年生千年桐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育苗密度D1(10 cm×10 cm)、D2(15 cm×15cm)、D3(20 cm×20 cm)、D4(25c m×25 cm)、D5(30 cm×30 cm),研究不同育苗密度对千年桐幼苗养分吸收利用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密度处理之间的千年桐幼苗,同一生长部位的N、P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各养分含量受育苗密度影响不显著,但对N、P利用率的影响显著。随千年桐育苗密度的增大,幼苗的N、P吸收率均减小。随时间的推移,N利用率呈增加趋势,P利用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生长旺盛期,密度越小,幼苗N利用率越高;生长初期,高密度下P利用率较大,生长后期则相反。随育苗密度的增加,平均单株干质量、根干质量、叶干质量、茎干质量在9月最大;在一个生长季,地下/地上生物量表现为先减后增(均小于1)。在自然状态下D5密度最适宜千年桐幼苗的生长,结合施肥及光合作用、经济效益等其他因素考虑,也可在D5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年桐 育苗密度 养分利用 生物量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栓皮栎伐桩萌苗保留量对其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易青春 张文辉 唐德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4-39,共6页
以秦岭南坡商洛地区栓皮栎次生林皆伐后的伐桩萌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生境条件下伐桩萌生幼苗监测,分析阴坡阳坡2个生境不同萌苗保留量对栓皮栎伐桩萌苗生长和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皆伐后5年期间,2个生境条件下伐桩萌苗数... 以秦岭南坡商洛地区栓皮栎次生林皆伐后的伐桩萌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生境条件下伐桩萌生幼苗监测,分析阴坡阳坡2个生境不同萌苗保留量对栓皮栎伐桩萌苗生长和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皆伐后5年期间,2个生境条件下伐桩萌苗数量从伐后第2年开始减少,第4年数量趋于稳定。2)2个生境条件下,不同萌苗保留量监测表明,伐桩随着萌苗数量增多,萌苗平均基径、高度、冠幅减少。3)栓皮栎伐桩不同萌苗保留量监测表明:萌苗基径、高度均为阳坡>阴坡;与对照(自然生长)相比,确定萌苗保留量之后,伐桩萌苗基径、高度增长迅速,4年之后减缓;2个生境条件下栓皮栎伐桩萌苗随着萌苗保留量增多,高度、基径增长幅度降低。4)皆伐5年之后,2个生境条件下不同萌苗保留量栓皮栎伐桩萌苗器官生物量为主干>侧枝>叶片;随着栓皮栎伐桩萌苗保留量增多,伐桩萌苗生物量呈现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保留3个萌苗的伐桩萌苗生物量最大。萌苗保留量对栓皮栎伐桩萌苗生长和生物量累积影响显著;留萌栓皮栎伐桩保留1个萌苗有利于萌苗生长,保留3个生物量积累较多。选择不超过3个的留萌数量,更能实现不同目的的次生林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 伐桩 保留萌苗数量 生物量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棉花生物量积累对氮肥的响应 被引量:4
8
作者 罗新宁 陈冰 +4 位作者 张巨松 蒋平安 秦勇 罗章 尚云潭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62-64,共3页
在南疆生态条件下,对不同氮素水平(0,155.25,207.00,258.75,310.50,362.25 kg/hm2)处理下的棉花生物量积累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棉花干物重积累符合Logistic模型,棉花生物量增长对氮肥反应敏感,不同的施肥量造成棉花生物量积累快速生... 在南疆生态条件下,对不同氮素水平(0,155.25,207.00,258.75,310.50,362.25 kg/hm2)处理下的棉花生物量积累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棉花干物重积累符合Logistic模型,棉花生物量增长对氮肥反应敏感,不同的施肥量造成棉花生物量积累快速生长期的起始、终止日不同,使快速生长期内生物量积累的平均速率、最大速率等参数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进程,这是产量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施入氮258.75 kg/hm2时,棉花最先进入快速生长期,快速生长期内生物量积累的平均速率、最大速率高于其它处理,特征参数协调,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生物量积累 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量对春小麦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及分配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马国飞 张磊 +2 位作者 袁海燕 吕巡均 李如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3-277,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小麦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规律,分析春小麦地上生物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灌水量为3000m3.hm-2(对照灌溉量为4500m3.hm-2,减少1500m3.hm-2)对小麦株高、叶片、叶鞘及穗粒的干物质积累造成明显不利...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小麦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规律,分析春小麦地上生物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灌水量为3000m3.hm-2(对照灌溉量为4500m3.hm-2,减少1500m3.hm-2)对小麦株高、叶片、叶鞘及穗粒的干物质积累造成明显不利影响,春小麦在整个生长期内出现明显的水分亏缺;灌水量3600m3.hm-2(比常规灌溉减少900m3.hm-2)小麦营养生殖期各器官的生物量积累较高,但在生殖生长期地上生物量积累出现下降趋势;灌水量为4200m3.hm-2(比常规灌溉减少300m3.hm-2)小麦全生育期内各主要发育器官生物量积累最高;全生育期内4种灌水处理下春小麦生物量分配比例顺序为:穗粒最高,茎和叶鞘次之,最后是叶片。综合考虑,正常年份小麦适宜灌水量3900~4200m3.hm-2水平时春小麦生物量积累与分配最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节水灌溉 生物量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量与株间竞争对番茄幼苗根系形态、生物量积累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双 高阳 +2 位作者 司转运 Tefo Steve Ramatshaba 段爱旺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18,74,共7页
【目的】阐明不同氮素供应和株间竞争对番茄幼苗根系形态、叶片光合特性、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在步入式人工气候室内,以盆栽番茄幼苗为研究对象,营养液的氮质量浓度设置为高氮(15 mmol/L,N15)和低氮(1 mmol/... 【目的】阐明不同氮素供应和株间竞争对番茄幼苗根系形态、叶片光合特性、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在步入式人工气候室内,以盆栽番茄幼苗为研究对象,营养液的氮质量浓度设置为高氮(15 mmol/L,N15)和低氮(1 mmol/L,N1)2个水平,株间竞争设置为每桶种植4株(P4)和单株种植(P1)2个水平,所有处理均充分供水。【结果】随幼苗生长,N15P1处理的幼苗根系形态、Pn和Gs显著优于其他处理,且相同氮质量浓度下4株种植幼苗的Pn小于单株种植。番茄幼苗的单株叶面积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氮素供应条件下,株间竞争的存在显著降低幼苗个体的光合面积,进而影响干物质积累。土壤硝态氮量和叶片全氮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竞争群体叶片氮吸收量呈增加趋势。【结论】营养液中氮质量浓度为15 mmol/L,单株种植的幼苗个体长势最佳;营养液中氮质量浓度为15.0 mmol/L,竞争群体番茄幼苗的氮吸收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间竞争 根系形态 光合特性 生物量积累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枝对三峡库区两种榕属乔木生物量积累和枝供给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波 张小萍 钟章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82-1389,共8页
榕(FicusmicrocarpaL.)和黄桷树(FicusvirensAit.var.sublanceolata(Miq.)Corner)是在三峡库区广泛栽植的优良绿化树种。在三峡库区诸多公路、铁路修建和移民搬迁城镇建设等工程建设后的生态恢复和环境改善中,需要大量的榕和黄桷树。榕... 榕(FicusmicrocarpaL.)和黄桷树(FicusvirensAit.var.sublanceolata(Miq.)Corner)是在三峡库区广泛栽植的优良绿化树种。在三峡库区诸多公路、铁路修建和移民搬迁城镇建设等工程建设后的生态恢复和环境改善中,需要大量的榕和黄桷树。榕和黄桷树的繁殖通常采用切枝扦插的营养繁殖方式进行。因种苗培育的需要,对榕和黄桷树进行切枝时常发生,并且为了尽快获得大的种苗,通常切取榕和黄桷树植冠下部的大枝条用于种苗培育。切枝导致植株大量光合叶组织损失,对榕和黄桷树的总体光合生产和生物量积累会发生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新枝的生长和发生数量以及植株再次提供切枝的能力。为了明确切枝对榕和黄桷树生长的影响,对切枝后榕和黄桷树的生物量积累和枝供给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阐明在三峡库区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生长速度比较快的榕和黄桷树是否可以在每年1次的切枝后很好恢复,从而能够可持续地提供切枝用于种苗培育。实验中对榕和黄桷树1a切枝1次,连续进行了3a。实验共设置了4个切枝强度(从植冠下部开始,分别切去植冠长度0%(对照)、20%、50%和70%范围内的所有枝条)和两个切枝处理季节(春季切枝和秋季切枝)。实验结果表明,切枝会减少榕和黄桷树地上部分生物量增量,生物量增量减少的程度与切枝强度呈正相关;并且,每年连续进行的切枝使地上部分生物量增量减少加剧。实验发现,在20%、50%和70%的3个切枝强度中,高切枝强度可以保证在第1次切枝处理中获得高的枝收获量,但并不能保证在第2次和第3次切枝处理中也能获得高的枝收获量。与春季切枝处理相比,秋季切枝处理使榕和黄桷树获得更高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增量,从而获得更高的枝收获量。就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增量和枝收获量而言,切枝强度对二者的影响并不因切枝季节不同而表现出差异。研究表明,对于本实验研究中采用的榕和黄桷树植株,当切枝强度高于20%时,每年1次的切枝不能使榕与黄桷树植株的生长完全恢复。如果切枝每年进行1次,为保证能够可持续地获得切枝并且对植株的生长不造成过大影响,对于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榕和黄桷树植株而言,最适的切枝强度应低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枝 枝供给 生物量积累 黄桷树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变筛选高生物量积累的甲基营养酵母(Candida boidinii No.2201)诱变株 被引量:4
12
作者 尹淑媛 罗明芳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9-123,共5页
报道了采用紫外线诱变和化学诱变,以及双诱变方法对甲醇酵母CandidaboidniNo.2201野生株进行诱变筛选,得到10个诱变株.它们分别在1%葡萄糖、1%甲醇、4%甲醇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摇床培养,均比野生株显示... 报道了采用紫外线诱变和化学诱变,以及双诱变方法对甲醇酵母CandidaboidniNo.2201野生株进行诱变筛选,得到10个诱变株.它们分别在1%葡萄糖、1%甲醇、4%甲醇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摇床培养,均比野生株显示出生长优势.其中5株诱变株在5%木糖培养基上的生长优于野生株,为进一步诱变筛选耐高底物浓度,生长速度快,具有高生物量积累特性的诱变株提供了新的出发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营养酵母 生长特性 诱变 生物量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特有药用植物山莨菪苗期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文吉 贾囯夫 +4 位作者 陈太星 何刚 高其 李兴 何正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92-2097,共6页
【目的】掌握驯化栽培条件下青藏高原特有药用植物山莨菪的生长特性及规律,为人工栽培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不同生长年限及育苗环境的山莨菪生物量积累和分配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研究年限内山莨菪幼苗的生物量积累随着生长年限... 【目的】掌握驯化栽培条件下青藏高原特有药用植物山莨菪的生长特性及规律,为人工栽培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不同生长年限及育苗环境的山莨菪生物量积累和分配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研究年限内山莨菪幼苗的生物量积累随着生长年限增加呈显著性线性增长,但并未达到生长的最高峰。生物量与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呈正相关线性关系(P <0.001),与根直径、地上生物量表现为幂函数增长关系(P<0.001),与株高、根长表现为指数增长关系(P <0.001),地下根生物量为植株主要生物量分配部位,4年生根生物量平均为90.6341g/株,最重为167.3360 g/株。高原阳光温室育苗提高了山莨菪成苗率和生物量,温室苗的总生物量、地下根生物量分别是田间苗的4和2.3倍,但田间育苗更有利于幼苗地下生物量分配。【结论】青藏高原野生药用植物山莨菪人工栽培是切实可行的,研究年限内山莨菪幼苗的生物量积累随着生长年限增加呈线性增长,生物量分配比例均表现为:根>叶>茎,地下根生物量为植株主要生物量分配部位,温室育苗有利于提高种苗成苗率及生物量,应进一步开展种苗移栽等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 种子育苗 生长动态 生物量积累与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单细胞克隆愈伤组织生物量积累变化曲线的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立东 张东向 陈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072-10074,共3页
[目的]筛选黄芩单细胞克隆优良品系。[方法]选取第10代黄芩单细胞克隆(HQSC)6个品系的愈伤组织作为试验材料,并以黄芩根亲本细胞愈伤组织(0号)为对照(CK),继代后比较不同样本的净增长量。[结果]1~30d培养期内,HQSC各品系愈伤组织生物... [目的]筛选黄芩单细胞克隆优良品系。[方法]选取第10代黄芩单细胞克隆(HQSC)6个品系的愈伤组织作为试验材料,并以黄芩根亲本细胞愈伤组织(0号)为对照(CK),继代后比较不同样本的净增长量。[结果]1~30d培养期内,HQSC各品系愈伤组织生物量积累均呈"S"形曲线变化,其中7、7S号愈伤组织生物量积累速度较快;HQSC各品系愈伤组织延迟增长期为培养后5~8d,对数增长期为培养后9~23d,稳定期为培养后24~30d;在对数增长期内,7S号HQSC愈伤组织的增长量最大,1号HQSC愈伤组织的增长量最小;在稳定增长期内,7号HQSC愈伤组织的增长量最大,1号HQSC愈伤组织的增长量最小。[结论]7、7S号HQSC愈伤组织的增长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单细胞克隆 愈伤组织 生物量积累 拟合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区几种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仿生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玉杰 张大克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95-102,共8页
本文应用数学模拟和计算机绘图的手段,对长白山区几种主要造林树种樟子松、落叶松、红皮云杉及大青杨等苗木各器官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仿生模拟,提供了反映各树种苗木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动态变化模型及几何直观图象。
关键词 樟子松、落叶松、红皮云杉及大青杨苗木 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动态变化规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棉花生物量积累对氮肥的响应
16
作者 罗新宁 陈冰 +4 位作者 张巨松 蒋平安 秦勇 罗章 尚云潭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A02期30-32,共3页
在南疆生态条件下对不同氮素水平(337.5、450、562.5、675和787.5kg/hm2尿素)处理下的棉花生物量积累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棉花干物重积累符合Logistic曲线模型,棉花生物量增长对氮肥反应敏感,不同的施肥量造成棉花生物量积累快速生... 在南疆生态条件下对不同氮素水平(337.5、450、562.5、675和787.5kg/hm2尿素)处理下的棉花生物量积累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棉花干物重积累符合Logistic曲线模型,棉花生物量增长对氮肥反应敏感,不同的施肥量造成棉花生物量积累快速生长期的起始、终止日不同,使快速生长期内生物量积累的平均速率、最大速率等参数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进程,这是产量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施入尿素562.5kg/hm2时,棉花最先进入快速生长期,快速生长期内生物量积累的平均速率、最大速率高于其它处理,特征参数协调,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生物量积累 氮肥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割次数对“中饲苎1号”生物量积累与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17
作者 高钢 喻春明 +5 位作者 陈平 王延周 熊和平 陈继康 陈坤梅 朱爱国 《中国麻业科学》 2018年第1期12-16,共5页
连续2年对苎麻饲料专用品种"中饲苎1号"进行不同收割次数田间试验,试验设年收4次(hpy4)、5次(hpy5)、6次(hpy6)3组处理,每组3个重复,小区面积10.8 m2,研究不同收割次数对"中饲苎1号"生物量的积累与茎叶粗蛋白含量... 连续2年对苎麻饲料专用品种"中饲苎1号"进行不同收割次数田间试验,试验设年收4次(hpy4)、5次(hpy5)、6次(hpy6)3组处理,每组3个重复,小区面积10.8 m2,研究不同收割次数对"中饲苎1号"生物量的积累与茎叶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年收割次数的增加,"中饲苎1号"平均鲜重产量与粗蛋白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但综合考虑含水量、干物质量及粗蛋白总产量等,年收割5次处理组在综合产量和饲料品质上占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割次数 中饲苎1号 生物量积累 粗蛋白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岭西野生芍药驯化过程中物候期与生物量积累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学文 谢海桃 +3 位作者 朱乐 贾楠 云水东 包萨如拉 《种子科技》 2018年第2期103-104,共2页
为了解野生芍药引种后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芍药的物候观察与生物量积累观测。观察结果发现:芍药在5月开始进行茎和叶的营养生长,6月初进入开花阶段,7月初进入结果期,8月初再次进行营养生长,至10月初枯萎;地上生物量从萌芽初期到结果期... 为了解野生芍药引种后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芍药的物候观察与生物量积累观测。观察结果发现:芍药在5月开始进行茎和叶的营养生长,6月初进入开花阶段,7月初进入结果期,8月初再次进行营养生长,至10月初枯萎;地上生物量从萌芽初期到结果期持续上升,从结果期到枯萎期下降;地下生物量从萌芽初期到开花期下降,开花期到结果期平缓上升,结果期到枯萎期上升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芍药 驯化 物候期 生物量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磷肥对平茬后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振欣 汪梦婷 +10 位作者 陆庄跃 王雪 汪啟波 王瑜 罗茜 陈林 陈诗 蔡年辉 唐军荣 许玉兰 王德新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8-136,共9页
以1年生平茬后的云南松苗木为对象,设置3种氮肥(N)水平(0、0.4、0.8 g·株^(-1))和3种磷肥(P_(2)O_(5))水平(0、0.8、1.6 g·株^(-1))各两两组合共9个处理。在施肥后90、180、270 d采用整株收获法进行生物量测定,分析不同氮磷... 以1年生平茬后的云南松苗木为对象,设置3种氮肥(N)水平(0、0.4、0.8 g·株^(-1))和3种磷肥(P_(2)O_(5))水平(0、0.8、1.6 g·株^(-1))各两两组合共9个处理。在施肥后90、180、270 d采用整株收获法进行生物量测定,分析不同氮磷施肥处理对平茬后云南松苗木各构件(根、茎、叶、萌条)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氮、磷肥可以显著促进平茬后云南松苗木的生长,大多数处理的生物量积累均高于对照。在平茬后氮、磷配施明显提高了云南苗木的萌蘖能力,特别是高氮中磷处理的效果更佳。②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构件生物量积累逐渐增加,施氮、磷肥处理的生物量积累高于对照。③施肥后90、180 d时单施磷肥效果最佳,270 d时氮、磷配施最佳。④施肥影响着平茬后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比表现为地上部分高于地下部分,萌条依次高于叶、茎、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平茬 氮肥 磷肥 生物量积累 生物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生物量积累与不同肥力水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淑芬 苗桂珍 +1 位作者 李景琳 卢庆善 《辽宁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0-15,共6页
高粱生物量积累与不同肥力水平关系的研究李淑芬,苗桂珍,李景琳,卢庆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高粱生物量的积累和最终产量的形成,是通过叶片截取光辐射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贮存于叶、茎等营养器... 高粱生物量积累与不同肥力水平关系的研究李淑芬,苗桂珍,李景琳,卢庆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高粱生物量的积累和最终产量的形成,是通过叶片截取光辐射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贮存于叶、茎等营养器官里。当高粱开花、授粉之后,籽粒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生物量积累 施肥 产量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