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热解生物质焦含氧结构演变规律研究
1
作者 邹旬 刘冠男 +3 位作者 王同尧 郭利 张玉 翟明 《节能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00-203,共4页
为更高效清洁的利用生物质能,提高生物质热化学利用效率。使用13 NMR、FTIR与量子化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从微观尺度分析了高温稻壳焦和秸秆焦的结构演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高温下生物质焦含氧结构演变趋于同一性。芳香边界取代处的氧含... 为更高效清洁的利用生物质能,提高生物质热化学利用效率。使用13 NMR、FTIR与量子化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从微观尺度分析了高温稻壳焦和秸秆焦的结构演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高温下生物质焦含氧结构演变趋于同一性。芳香边界取代处的氧含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羧基含量略有升高,其余结构形式的氧几乎不变。设计并计算了氧接芳香族结构与热解系统中游离基团的可能反应转化路径。与游离碳相结合形成新的羧基位于芳香边界是最可能发生的,反应释放能量68.11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解 生物质焦 微观尺度 含氧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焦反应活性及其与拉曼光谱表征关联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包钲言 卢志民 +2 位作者 陈金铮 蔡坚锋 姚顺春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23,共18页
生物质能作为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具有储量巨大、零碳排放、可再生及供应稳定等优点。生物质焦作为生物质能利用的重要形式,其反应活性因原料种类不同表现出巨大差异,严重阻碍了生物质能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生物质焦的反... 生物质能作为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具有储量巨大、零碳排放、可再生及供应稳定等优点。生物质焦作为生物质能利用的重要形式,其反应活性因原料种类不同表现出巨大差异,严重阻碍了生物质能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生物质焦的反应活性主要受无机元素、织构特性及碳结构的影响。拉曼光谱作为近年来发展迅猛的碳结构表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质焦的物理、化学结构特性研究。从生物质焦拉曼光谱的特征峰位置、特征峰宽、特征峰强度比和特征峰面积等光谱参数出发,综述国内外生物质焦的碳结构,并解析了生物质焦在热化学转化中碳结构的演化规律。拉曼光谱能有效表征生物质焦的碳骨架结构,高度有序的芳香或石墨化结构会降低生物质焦的反应性。目前对生物质焦反应活性与拉曼光谱参数表征的碳骨架结构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仍较少,且多聚焦在单一种类生物质,其结论普适性仍需验证。也有少量关于多种生物质原料的焦反应活性和拉曼光谱表征研究,但未给出定量的结论。介绍笔者在多种生物质原料的焦反应活性与焦的拉曼光谱指标的关联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生物质燃料的反应活性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展望未来,生物质焦的拉曼光谱研究发展潜力很大,目前主要研究仍基于一阶拉曼光谱区域分析,二阶拉曼光谱未受到重视;一些前沿的拉曼光谱技术,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针尖增强拉曼光谱、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等,也尚未引入生物质焦的碳结构表征和反应活性研究中,未来应重点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生物质焦 反应活性 碳结构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焦及其特性 被引量:43
3
作者 罗凯 陈汉平 +2 位作者 王贤华 杨海平 张世红 《可再生能源》 CAS 2007年第1期17-19,22,共4页
生物质焦是生物质热解的固体产物。文章综述了生物质焦的产生机理,热解反应条件及生物质的种类、颗粒大小、灰分含量、无机物含量等原料特性对生物质焦产量的影响规律,介绍了生物质焦的物理吸附特性,燃烧、气化的化学特性以及生物质焦... 生物质焦是生物质热解的固体产物。文章综述了生物质焦的产生机理,热解反应条件及生物质的种类、颗粒大小、灰分含量、无机物含量等原料特性对生物质焦产量的影响规律,介绍了生物质焦的物理吸附特性,燃烧、气化的化学特性以及生物质焦的应用,其目的是为今后生物质焦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焦 产量影响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焦的表征及其吸附烟气中汞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尹建军 段钰锋 +3 位作者 王运军 王卉 冒咏秋 韦红旗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0-396,共7页
选用四种生物质即稻杆(RS)、稻壳(RH)、松木屑(WC)和棉花杆(CS)制备了生物质焦,利用N2吸附/脱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对制备的生物质焦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生物质种类和制焦条件对生物质焦性质的影响。... 选用四种生物质即稻杆(RS)、稻壳(RH)、松木屑(WC)和棉花杆(CS)制备了生物质焦,利用N2吸附/脱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对制备的生物质焦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生物质种类和制焦条件对生物质焦性质的影响。在固定床汞吸附实验台上研究了生物质焦的脱汞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焦的比表面积、微孔容积、分形维数等参数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WC600、RS600、RH600均有较好的孔结构特性;热解温度升高,生物质焦表面官能团的数量和种类随之减少。不同生物质制备的焦样表面官能团的数量和种类差异较大。其中,RH600和RS600的表面官能团的种类比较丰富,而且含量相对较多。但WC600和CS600表面的官能团种类和数量都很少。生物质焦的单位汞吸附容量与其分形维数以及微孔容积之间并非简单的依附关系,其吸附能力还受含氧官能团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焦 孔结构 表面官能团 汞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胺改性生物质焦改善SO_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冯烨 张世红 +3 位作者 吴晶 陈应泉 邵敬爱 陈汉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5-200,共6页
为改善生物质焦的吸附性能,以玉米芯为原料,在N2和CO2气氛下以"一步法"制备活性焦,再经有机胺甲醇溶液浸渍,获得改性生物质焦。在120℃下研究改性焦的SO2吸附特性,获得吸附穿透曲线和吸附量,并对脱硫前后固体焦颗粒的理化结... 为改善生物质焦的吸附性能,以玉米芯为原料,在N2和CO2气氛下以"一步法"制备活性焦,再经有机胺甲醇溶液浸渍,获得改性生物质焦。在120℃下研究改性焦的SO2吸附特性,获得吸附穿透曲线和吸附量,并对脱硫前后固体焦颗粒的理化结构及元素组成进行分析,探讨浸渍剂浓度对改性生物质焦理化特性及其SO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胺浓度的增加,焦炭表面氮含量和表面官能团数量明显增加,但孔隙结构恶化,而SO2吸附出现先降后增的趋势,CC850-10%的饱和吸附量达156.22 mg/g,相较于前驱体的57.78 mg/g,吸附性能显著提升。有机胺浸渍改性通过增强化学吸附作用,可有效改善生物质焦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对于生物质焦应用于烟气净化技术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吸附 脱硫 玉米芯 一步法 浸渍 改性生物质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焦与煤焦及煤灰的流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克忠 张荣 毕继诚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6-422,共7页
在115 mm×1 000 mm 有机玻璃制成的圆柱型流化床中,对生物质焦、煤焦、煤灰及其混合颗粒的流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单一生物质焦颗粒不能正常流化,煤焦和煤灰颗粒可以很好地流化。当煤焦和生物质焦混合颗粒中生物质... 在115 mm×1 000 mm 有机玻璃制成的圆柱型流化床中,对生物质焦、煤焦、煤灰及其混合颗粒的流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单一生物质焦颗粒不能正常流化,煤焦和煤灰颗粒可以很好地流化。当煤焦和生物质焦混合颗粒中生物质焦颗粒的质量百分比小于33%时,两者混合颗粒可以达到较好的流化状态,煤焦和生物质焦双组分混合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随生物质焦质量百分比的增加而减小。生物质焦和煤焦的混合体系中添加煤灰,流化质量可进一步提高,生物质焦、煤焦和煤灰三组分混合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随着煤灰质量百分比的增加而增大。双组分和三组分混合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和经验公式预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化 最小流化速度 生物质焦 煤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焦促进煤粉燃烧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焦克新 张建良 +1 位作者 邢相栋 胡正文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0-77,共8页
采用热重分析仪系统研究了不同生物质焦配加量(0%、20%、40%、60%、80%、100%)对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并分别采用非等温Flynn-Wall-Ozawa(FWO)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模型对燃烧过程活化能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煤粉中配加生物... 采用热重分析仪系统研究了不同生物质焦配加量(0%、20%、40%、60%、80%、100%)对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并分别采用非等温Flynn-Wall-Ozawa(FWO)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模型对燃烧过程活化能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煤粉中配加生物质焦有助于改善煤粉的燃烧特性,随生物质焦配加量的增加,煤粉的着火点和燃尽温度均降低,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提高;生物质焦配加量为0%、20%、40%、60%、80%、100%时的活化能分别为164.24、146.57、136.90、119.91、95.79、62.37kJ/mol,活化能随生物质焦配加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法 生物质焦 FWO模型 KAS模型 煤粉燃烧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焦催化裂解萘和苯酚的实验 被引量:9
8
作者 彭军霞 赵增立 +1 位作者 潘守聚 李海滨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6-81,共6页
通过生物质制焦条件(制焦温度、热解速率、原料种类)的改变制备了不同的生物质焦样品,并在热裂解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Py-GC/MS)上进行生物质焦对焦油模型化合物萘和苯酚的在线催化裂解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制焦条件、制焦原... 通过生物质制焦条件(制焦温度、热解速率、原料种类)的改变制备了不同的生物质焦样品,并在热裂解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Py-GC/MS)上进行生物质焦对焦油模型化合物萘和苯酚的在线催化裂解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制焦条件、制焦原料对萘和苯酚催化裂解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越高,生物质焦条件下萘和苯酚的在线催化裂解转化率越高;相同反应条件下,制焦温度越高,热解速率越快,生物质焦的比表面积、孔容积越大,催化活性越高。850℃快速热解杉木焦对萘和苯酚的转化率分别为55.6%和76%;生物质焦的扫描电镜观测和金属氧化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原料制得生物质焦催化活性差异与其表面形貌和金属氧化物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焦 苯酚 催化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2/CO_2条件下生物质焦和煤焦燃烧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7
9
作者 樊孝华 米翠丽 +2 位作者 安国银 魏刚 张勇胜 《节能技术》 CAS 2014年第6期496-499,552,共5页
为得到富氧条件下生物质焦和煤焦的燃烧动力学特性规律,利用热重研究了麦秆焦,木屑焦以及烟煤焦在富氧气条件下的燃烧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生物质焦还是煤焦,相同的O2浓度下,O2/CO2气氛下焦样的着火相对于O2/N2气氛均发生了延迟,... 为得到富氧条件下生物质焦和煤焦的燃烧动力学特性规律,利用热重研究了麦秆焦,木屑焦以及烟煤焦在富氧气条件下的燃烧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生物质焦还是煤焦,相同的O2浓度下,O2/CO2气氛下焦样的着火相对于O2/N2气氛均发生了延迟,燃烧特性指数也均低于O2/N2气氛下对应值;在O2/CO2气氛和O2/N2气氛下,随着O2浓度的增加,焦样的着火温度均降低,燃烧特性指数增大,且提高O2浓度对煤焦着火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木屑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焦 TG热分析 O2/CO2燃烧 燃烧特性 动力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焦焙烧还原低品位软锰矿及其动力学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雅丽 张士元 +1 位作者 李浩然 周宇照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82-1486,共5页
采用生物质焦和活性炭粉作还原剂,在管式炉中进行了低品位软锰矿焙烧还原对比试验.分别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生物质焦用量等条件对软锰矿还原率的影响,对焙烧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焦在焙烧时间和还原效率上优... 采用生物质焦和活性炭粉作还原剂,在管式炉中进行了低品位软锰矿焙烧还原对比试验.分别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生物质焦用量等条件对软锰矿还原率的影响,对焙烧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焦在焙烧时间和还原效率上优于活性炭粉;软锰矿焙烧还原依次经历Mn O2→Mn2O3→Mn3O4→Mn O过程;在焙烧温度为800℃,焙烧时间为50 min,生物质焦用量为10%时,软锰矿还原率可达98%以上,在此基础上导出了还原动力学方程,并证实还原过程由界面化学反应控制,表观活化能为43.896 k 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软锰矿 生物质焦 焙烧还原 机理研究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与生物质焦在CO2气氛下共气化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边文 张科达 +3 位作者 文芳 梁大明 董卫果 王鹏 《洁净煤技术》 CAS 2009年第4期38-41,共4页
总结了目前常用的煤及生物质的气化动力学模型,运用这些模型处理了2种不同配比的煤焦与生物质焦混合物的气化数据,通过比较各模型的相关性系数发现,未反应收缩核模型更适合于对混合焦的气化行为进行模拟,并求出了相应的活化能。通... 总结了目前常用的煤及生物质的气化动力学模型,运用这些模型处理了2种不同配比的煤焦与生物质焦混合物的气化数据,通过比较各模型的相关性系数发现,未反应收缩核模型更适合于对混合焦的气化行为进行模拟,并求出了相应的活化能。通过比较活化能数据发现,煤与一定比例的木屑混合时,可以相应地提高其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焦 二氧化碳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焦制备条件对甲苯裂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军霞 赵增立 +1 位作者 李海滨 王小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1-256,共6页
为了探索生物质焦比表面积和金属氧化物含量等物理化学特性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该文通过生物质制焦条件(制焦温度、活化方式、原料种类等)的改变制备了不同的生物质焦样品,并在微波反应器上,对以生物质焦为催化剂的甲苯催化裂解特性进... 为了探索生物质焦比表面积和金属氧化物含量等物理化学特性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该文通过生物质制焦条件(制焦温度、活化方式、原料种类等)的改变制备了不同的生物质焦样品,并在微波反应器上,对以生物质焦为催化剂的甲苯催化裂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焦条件对甲苯转化率有重要影响。制焦温度的提高有助于生物质焦比表面积及孔容积的增加,可以提高生物质焦对甲苯的裂解转化率,制备温度为850℃的生物质焦对甲苯的裂解转化率可达99.9%。生物质焦在CO2或水蒸气气氛中的活化可以使生物质焦比表面积大幅度增加,对甲苯的裂解转化率得到提高。灰分对生物质焦的催化特性有重要影响,稻壳焦脱灰前后的对比研究表明,K2O、CaO含量越高,生物质焦的催化活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裂解 微波 生物质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活化生物质焦吸附模拟烟气中SO_2和NO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卢平 陆飞 +1 位作者 树童 王秦超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7-635,共9页
以麦秆和稻壳生物质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热解温度、热解速率以及蒸汽活化温度条件下制备了生物质焦,采用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分析仪测定生物质焦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参数。利用固定床吸附装置,研究了热解温度、热解速率、活化温度和模拟... 以麦秆和稻壳生物质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热解温度、热解速率以及蒸汽活化温度条件下制备了生物质焦,采用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分析仪测定生物质焦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参数。利用固定床吸附装置,研究了热解温度、热解速率、活化温度和模拟烟气中SO2和NO浓度等因素对生物质焦吸附SO2和NO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活化可以显著提高生物质焦的BET比表面积、D-R比表面积、D-R微孔容积和总孔容,降低其平均孔径,并显著增加蒸汽活化生物质焦对SO2与NO吸附的起始穿透时间和吸附量。快速热解下制得的蒸汽活化焦对SO2和NO的吸附效果优于慢速热解,热解温度为873 K的蒸汽活化焦的吸附性能明显好于热解温度为673与1 073 K的蒸汽活化焦。在973~1 173 K下,随着蒸汽活化温度的提高,蒸汽活化生物质焦对SO2和NO的吸附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模拟烟气中SO2与NO浓度的降低,蒸汽活化生物质焦对SO2与NO吸附的起始穿透时间延长,但相应的SO2和NO吸附量下降。在873 K、快速热解和1 073 K条件下制得的蒸汽活化麦秆焦对SO2和NO吸附量最大,其值分别为109.02和21.77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焦 蒸汽活化 吸附特性 SO2 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照生物质焦强化CO2重整CH4制备合成气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龙之 宋占龙 +4 位作者 王孚懋 闫玉昆 刘凯 王裕磊 马春元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62-1667,共6页
为实现CO2重整CH4高效转化合成气,以生物质焦为催化剂和吸波介质,开展基于微波辐射的CO2重整CH4制备合成气的实验研究,主要考察反应温度、CO2与CH4摩尔比、生物质焦添加量以及水蒸汽的引入等条件对重整反应转化合成气的影响特性。研究表... 为实现CO2重整CH4高效转化合成气,以生物质焦为催化剂和吸波介质,开展基于微波辐射的CO2重整CH4制备合成气的实验研究,主要考察反应温度、CO2与CH4摩尔比、生物质焦添加量以及水蒸汽的引入等条件对重整反应转化合成气的影响特性。研究表明,提高反应温度,加大CO2与CH4摩尔比以及增加生物质焦添加量均可促进反应气向合成气转化,但对合成气品质影响不一,升高温度能够提升合成气中H2与CO的比值,而加大CO2与CH4摩尔比和增加生物质焦添加量均会降低H2与CO的比值。水蒸汽的引入强化重整反应的进行,促使合成气中氢碳比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生物质焦 重整 合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焦的水蒸气汽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桂英 孙国刚 +1 位作者 程辉 汪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73-277,共5页
生物质汽化包括生物质的热解及随后的生物质焦的水蒸气汽化过程。为了给生物质汽化反应器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利用热天平试验装置对1273K制备的生物质焦行了水蒸气汽化反应性试验,研究了汽化温度对汽化反应性、平均比汽化速率、反应速... 生物质汽化包括生物质的热解及随后的生物质焦的水蒸气汽化过程。为了给生物质汽化反应器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利用热天平试验装置对1273K制备的生物质焦行了水蒸气汽化反应性试验,研究了汽化温度对汽化反应性、平均比汽化速率、反应速率等的影响。并且利用均相模型和缩芯模型拟合试验数据求得了相应的动力学参数。得出结论:随着温度的增加,焦炭汽化反应性增加,平均比汽化速率增加。由均相模型所算得活化能为181.24kJ/mol,指前因子为5.19×105min-1,缩芯模型所算得活化能为192.87kJ/mol,指前因子为1.60×106min-1。在转化率为10%~75%范围内,均相模型和缩芯模型均可以很好的描述生物质焦的水蒸气汽化行为,但是缩芯模型比均相模型的拟合效果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汽化 反应性 生物质焦 水蒸气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离散随机孔模型应用于两种秸秆生物质焦CO_2气化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费华 李培生 +3 位作者 孙金丛 张莹 罗凯 张红婴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59-2464,共6页
生物质以其产量大、CO_2零排放等优点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重要可再生能源。文中以中国2种典型生物质玉米秆焦和稻草焦为研究对象,在热重分析仪上对玉米秆焦和稻草焦CO_2气化特征进行研究。根据反应过程中生物质焦颗粒孔隙表面积与反应速... 生物质以其产量大、CO_2零排放等优点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重要可再生能源。文中以中国2种典型生物质玉米秆焦和稻草焦为研究对象,在热重分析仪上对玉米秆焦和稻草焦CO_2气化特征进行研究。根据反应过程中生物质焦颗粒孔隙表面积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关键关系,并基于其气化过程中在非常小时间微元内有效反应面积的修正,利用一种微元分析法求解随机微分方程,从而建立了在化学反应控制条件下预测生物质焦气化行为的修正离散随机孔模型(MDRPM)。通过与离散随机孔模型(DRPM)比较发现,修正离散随机孔模型的预测值比DRPM的预测值更接近实验数据,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在不同温度下玉米秆焦和稻草焦CO_2气化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焦 气化 动力学 修正离散随机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焦对甲苯的催化裂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军霞 赵增立 +1 位作者 王小玲 李海滨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2-96,共5页
为降低生物质气化气中焦油含量,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了生物质焦对焦油模型化合物甲苯的催化裂解反应的实验研究,考察了热解焦粒径、裂解温度、气相停留时间和反应气氛对甲苯裂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热解焦对甲苯的裂解... 为降低生物质气化气中焦油含量,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了生物质焦对焦油模型化合物甲苯的催化裂解反应的实验研究,考察了热解焦粒径、裂解温度、气相停留时间和反应气氛对甲苯裂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热解焦对甲苯的裂解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950℃时,所用的两种热解焦对甲苯的转化率分别达到了98%以上,同时发现,较长的气相停留时间更有利于甲苯的裂解.水蒸气或CO2能与甲苯和碳发生反应,提高甲苯的转化率,延长焦的催化活性;另外,动力学计算得出,生物质焦对甲苯催化裂解的活化能约为73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焦 催化裂解 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焦表面形貌SEM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晓芬 张军 +1 位作者 尹艳山 盛昌栋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7-29,共3页
采用扫描电镜对生物质焦的表面形貌进行研究。扫描电镜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质在制焦后,表面粗糙度提高,比表面积增大,孔隙更加发达。焦样表面形貌的特征主要是由生物质种类决定的,在扫描电镜下,稻壳焦样表面有锯齿状不规则的突起,但是开... 采用扫描电镜对生物质焦的表面形貌进行研究。扫描电镜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质在制焦后,表面粗糙度提高,比表面积增大,孔隙更加发达。焦样表面形貌的特征主要是由生物质种类决定的,在扫描电镜下,稻壳焦样表面有锯齿状不规则的突起,但是开口在表面的孔很少;树叶焦样表面有不规则的孔;玉米杆焦样有如同蜂窝状的表面结构,表面孔十分丰富;棉花杆焦样有着絮状的表面结构,表面孔也较明显。热解温度对焦样表面形貌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焦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条件对生物质焦气化活性的影响及等温气化动力学参数求解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邵振华 汪小憨 +1 位作者 曾小军 吴勇 《新能源进展》 2015年第1期14-20,共7页
生物质气化是生物质利用研究的一个重点。生物质气化包含生物质的热解和热解所得焦炭的气化两个过程。不同的热解条件将得到具有不同气化活性的生物质焦炭,不同热解条件制取的焦炭的动力学参数也不相同。本文主要概述了热解条件对生物... 生物质气化是生物质利用研究的一个重点。生物质气化包含生物质的热解和热解所得焦炭的气化两个过程。不同的热解条件将得到具有不同气化活性的生物质焦炭,不同热解条件制取的焦炭的动力学参数也不相同。本文主要概述了热解条件对生物质焦气化活性的影响。同时基于阿伦尼乌斯公式介绍了生物质焦等温气化动力学参数的两种获取方法,非等转化率法是通过选择动力学模型中的结构因子f(x)来获取动力学参数,而等转化率法是通过避开选择动力学模型中的结构因子f(x)来获取动力学参数。基于简单碰撞理论提出了获取等温气化动力学参数的新方法,对阿伦尼乌斯公式中的指数项、指前因子A提出了明确的物理意义。基于简单碰撞理论的等温求解气化动力学参数方法类似于基于阿伦尼乌斯公式的等温求解气化动力学参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焦 气化活性 热解条件 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焦对冷浸田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文军 张祥明 凌国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4期6220-6221,6243,共3页
[目的]探索生物质焦在冷浸田上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改良冷浸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D优202水稻为材料,采取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用量生物质焦对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质焦能够提高冷浸田早期土温,促进水稻的生长... [目的]探索生物质焦在冷浸田上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改良冷浸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D优202水稻为材料,采取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用量生物质焦对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质焦能够提高冷浸田早期土温,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特别是水稻分蘖期干物质积累明显,比对照增加17.6%~22.7%;增施生物质焦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比对照增加8.7%~14.8%,水稻产量先随生物质焦用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但当用量超过2 250 kg/hm2时产量下降。经过回归分析,计算出最高产量生物质焦用量为2 238.8 kg/hm2。[结论]生物质焦能提高水稻生长发育前期土壤温度,解决冷浸田山阴水冷、水稻前期生长缓慢、易僵苗等问题,促进水稻干物质积累,促进水稻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提高水稻产量。生物质焦可以作为冷浸田的一种改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山区 生物质焦 冷浸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